语文卷·2018届北京市密云区高三9月阶段测试(2017-09)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北京市密云区高三9月阶段测试(2017-09)

www.ks5u.com【来源:全,品…中&高*考+网】密云区高三年级阶段测试 ‎ 语文试卷 2017年9月 ‎ 考试时间:150分钟 ‎ 考试时间:150分钟 9月综合检测 高三语文 ‎ 本试卷共4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在俄罗斯,年轻人结婚时,新郎新娘会身穿礼服,到烈士纪念碑前献上一束鲜花,以表达他们对英雄的景仰,这几乎成为俄罗斯年轻人举行婚礼的传统;在美国,到处可见以英雄命名的公共场所,为英雄修建的纪念塔或纪念堂……景仰英雄,崇尚英雄,这是人类的一种美好天性。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说起中华文明的起源,就会想起尧、舜、大禹这些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英雄,而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造就的英雄,同样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董存瑞、黄继光、杨靖宇……每当我们怀想起他们当年的英雄壮举,神圣与崇敬的情感就会油然而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有一种小说为我们认识英雄、解读英雄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它就是“红色经典”。‎ ‎ “红色经典”也被称为“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一般指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七年”间创作的、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反映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一批作品。其中一批长篇小说,对人们精神生活产生过巨大影响,代表作品有《红旗谱》《红岩》《创业史》《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等。这些作品代表了那一时期我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红色经典”对我国几代人的成长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些作品大多出自亲历者之手,作者亲身经历过作品所反映的那些重大事件,因此有为历史和英雄“立传”的责任感。作品中许多重要的人物形象,真实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精神风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精神追求和革命理想,具有很强的感召力,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作品出版后倍受瞩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作品被改编成多种文学形式。“红色经典”小说中相当一部分作品在汲取我国传统小说艺术方法上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林海雪原》的作者就借鉴传统通俗小说手法,在情节安排上,曲折动人,一波三折,以奇制胜。书中活捉一撮毛、打虎上山、舌战小炉匠、会师百鸡宴、打破四方台等故事,惊险感人又富有生活气息,让人读来爱不释手。‎ ‎(取材于《走进“红色经典”》)‎ ‎1.“材料一”中的加点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油然而生 B.倍受瞩目 C.以奇制胜 D. 爱不释手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色经典”小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的作者是作品反映的重大事件的参与者。‎ ‎ B.小说中的许多重要人物真实地反映了时代背景。‎ ‎ C.小说出版后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与发展。‎ ‎ D.很多小说借鉴了我国传统小说的艺术手法。‎ 材料二 ‎ 很长时间以来,红色经典思想教育在学校渐趋空白,学生学习革命烈士爱国精神和了解共和国成立史已经不如以前浓烈。同时社会影视改编中出现一股改编红色经典的热潮和风气,但其内容却与原著出现很大差距,一般都趋向于娱乐性、低俗化,爱情取代了革命而成为中心,反响也并不尽如人意。于是,有人提出“红色经典”改编必须遵循“尊重原著”的原则。如何尊重原著?尊重原著的什么?这又是摆在改编者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一提到尊重原著,很多人就会把它等同于“还原原著”,即按照原著的本来面目进行改编。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所谓的“尊重原著”,决不是唯原著是从,而是对原著核心精神、思想内涵的忠实继承,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所创新,也应该有所创新。对“红色经典”自身而言,其核心的思想内涵就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革命理想、积极乐观的浪漫主义精神。戏剧理论家郭汉城说:“现在的一些改编者把人性卑微化,认为只有七情六欲才是人性,英雄的人性就是七情六欲,这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是‘自毁精神长城’。”作为审美意识的某种反映,并非改编一定不行,而是得把握一个度。红色经典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学经典。它不仅仅具有文学史上的意义,还承载着整整一代人的生命经验,包含着一种质朴的、丰厚的道德情感。因此,每一个改编,无论对于创作者还是接受者,都是一次历史意识、道德信心和生活趣味的考验。‎ ‎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把红色经典小说进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表现。《文艺研究》杂志社的陈剑澜认为,“红色经典”改编热持久不衰,一个基本原因就是它抓住了当代人的怀旧情绪。虽然这个年代日趋个性化,灵动化,不固守一个或几个成规,但红色经典中那种爱国精神还是不应遗忘的。我们没有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仍然存在甚至更加激烈,我们仍需全民一致的爱国精神来保卫自己的热土,国家的强大才有自己个人的荣耀。‎ ‎(取材于杨利景《“红色经典”改编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李思《红色小说接受的现状及意义》)‎ ‎3.根据“材料二”属于“红色经典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学经典”的理由的一项是(3分)‎ ‎ A.具有文学史上的意义 B.承载这一代人的生命经验 ‎ C.包含丰富的思想内涵 D.常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 ‎4.根据“材料二”对改编红色经典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必须按照原著的本来面目进行改编。‎ B.应该在继承原著思想的基础上创新。‎ ‎ C.反映英雄的七情六欲是低俗的倾向。‎ ‎ D.改编热持久不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材料三 由徐克执导的3D电影《智取威虎山》讲述的是侦察英雄杨子荣假扮土匪打入威虎山,赢得座山雕的信任之后,与战友们里应外合一举剿灭了顽匪的革命传奇故事。影片上映两周之后票房便轻松突破7亿元。影片在情节和人物设计上并没有过多的改编,甚至保留了当年样板戏中的很多经典台词,让老年观众看到了历史和记忆的影子,同时,徐克以出色的特技效果和纯熟的叙事手段把老故事拍出了新味道。在“打虎上山”这一场戏中,突然出现的猛虎将路边小憩的杨子荣惊醒,也惊吓到银幕之外的观众。这只3D特效制作的老虎,体态威猛,动作迅捷,它的步步逼近带给观众一种“步步惊心”的感觉。影片中的杨子荣立即往树上蹿,在树上与老虎展开周旋,在最后的危机关头,他迅速从树上冲下去,捡起猎枪,快速击毙了老虎。整个段落拍得干净利落,氛围拿捏得精准到位,给观众从视觉和心理上带来双重的冲击。在“守卫夹皮沟”这场戏中徐克充分利用了3D技术所营造的立体感,以几个主要人物,203首长、白茹、高波、栓子为视点,展示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战斗,让许多观众为之热血沸腾。在“攻克威虎山”这场戏里,徐克大胆地将坦克、飞机、大炮等元素与原有故事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他把威虎山“变”成一个军火库,给飞机、大炮、坦克的出现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也体现出威虎山守卫森严,难以攻入的特点。与之对比,解放军的装备则及其简单,只不过是一些寻常的枪支弹药和粗制滥造的小土炮。于是,这便给“智取威虎山”提供了一个背景。随后,通过杨子荣智斗座山雕、巧除栾平、与解放军的里应外合拿下威虎山等戏份,将“智”的成分发挥得淋漓尽致。‎ 影片在惊险刺激的特技场面之中安插了丰富的情感表现。不仅有解放军战士之间浓浓的战友情,有小白鸽和203首长之间悄然生发的朦胧爱情,更有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视觉的刺激与情感的激荡融合在一起,让观众深为动容,欲罢不能。‎ 此外,在故事结构上,影片一头一尾设置的两段现代戏码也颇有新意。韩庚饰演的留美学生姜磊作为故事的讲述人,担负起了让历史与当下观众建立对话的职能。影片以他的视角和口吻展开一个关于前辈的传奇故事。这样的叙述方式,也让导演有机会充分施展想象力,能够把诸多商业片元素运用到影片之中。在演员阵容上,《智取威虎山》也体现出商业片的特质,不仅启用了梁家辉、张涵予等实力派演员担纲主演,林更新、佟丽娅、于男、陈晓、韩庚等新一代偶像明星也加盟其中,使得该片星光熠熠,引得众多粉丝前来捧场。‎ ‎5.“材料三”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剿:jiǎo B.憩:qì C. 蹿:cuàn D. 悄:qiǎo ‎6. 根据“材料三”下列对电影《智取威虎山》能吸引大批观众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保留了很多当年样板戏中的经典台词。‎ ‎ B.使用现代化电影技术(如3D)手段。‎ ‎ C.结构上增加“故事讲述人”这一角色。‎ ‎ D.选用大牌实力派演员和新一代偶像明星 。‎ 7. 电影《智取威虎山》的成功对红色题材电影的改编有哪些启示?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作答。(6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 ,共2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8—14题。‎ 吾丘子行者,太末人也。其先为宋太学生,遂家钱塘。至子行,比三世。子行嗜古学,通经史百家言,工于篆、籀,其精妙不在秦唐二李①下,而于音律尤精。然性放旷,不事检束。眇左目,右足跛,而风度特蕴藉,一言一笑皆可喜。对客辄吹洞箫,或弄铁如意,或援笔制字,旁若无人。僦②居陋巷中,教生徒常数十人,未成童者坐之楼下。宾客谈笑,喧动邻舍,而楼上下之徒常肃然。达官贵人闻子行名,款门候谒,非其意,斥弗与见。或从楼上遥与语,弗为礼。或与为礼矣,送之,弗下楼也。东平徐公子方,海内大老也,所蓄古器物款识,多莫能辨,咸以为非子行无能知者。徐公即命驾访子行,子行为一一鉴定之,徐公未尝不叹服其精敏。于是人皆谓徐公能下士,而子行非果于傲世者矣!‎ 子行为诗不纯守法律,而喜著书。其修辞立论,皆识见超诣,人所弗及。故用是自负,藐视一世。其所称许者,惟钱唐仇仁近,永康胡汲仲、穆仲三人,‎ 于他诗人文士,悉少许可,动加讥刺,不顾人喜恕。不知者,不堪其谑侮;知者,以其类乎滑稽,不恤也。‎ 初,子行年四十未娶,买卖酒家孤女为妾,不久即死。死且久,人或诬告子行妾,尝为己妻。有司逮妾母,而妾母已再适人,居他州,及来,死子行所。又逮妾母后夫,后夫来,复舍子行,而坐伪钞事觉,竟连子行。知情,子行惧,后三月,乃知子行已投水死。其弟子为招魂以葬。‎ 为说者曰:篆、籀之学,自宋季,其弊极矣。国朝以来,始子行倡其说,以复于古,而吴兴赵文敏公实和之,其学乃大明。子行可谓博雅之士哉!子行既殁,得其学以名世者,宛丘赵子期、濮阳吴孟思。 (取材于王祎《王忠文集》卷二十一)‎ 注释:①秦唐二李:秦朝的李斯、唐朝的李阳冰。②僦: 租赁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子行,比三世 比:接连 B.以其类乎滑稽,不恤也 恤:怜悯 C.而妾母已再适人 适:出嫁 D.自宋季 季: 末年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工于篆、籀,其精妙不在秦唐二李下 擅长篆书、籀文,书艺精妙不在秦朝李斯、唐朝李阳冰之下 B.达官贵人闻子行名,款门候谒 ‎ 达官贵人听到子行的名声后,纷纷登门等候拜见 C.于是人皆谓徐公能下士,而子行非果于傲世者矣 对此人们都称赞徐子方能礼贤下士,而非议子行果真是一个藐视当世的人。‎ D.于他诗人文士,悉少许可,动加讥刺 ‎ 对于其他的诗人文士,他都很少称赞认可,动辄加以批评讽刺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子行教学有方,他的学生即使在喧闹的环境中,也能严肃认真地学习。‎ B.子行精通音律,写诗不完全受格律的限制,喜欢著书立说,见识高远。‎ C.子行被人诬告在先,受人牵连在后,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祸不单行。‎ D.宛丘人赵子期、濮阳人吴孟思继承了子行倡导的篆、籀之学,享名于世。 ‎ ‎1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 ‎①或从楼上遥与语,弗为礼(2分)‎ ‎②复舍子行,而坐伪钞事觉,竟连子行(3分)‎ ‎13.阅读选文第一段,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子行“性放旷,不事检束”的表现。(4分)‎ ‎1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选文中吾子行性格豪放,文采见解超凡脱俗。在我们学过的诗文中也有许多拥有自我追求,遵从自我选择的人。当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在谈治国之道时,曾皙却描述了暮春时节,春服既成,几个青年和孩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当大多数的古代女子在婚姻当中委屈求全时,《氓》的主人公却发出“②___________,不思其反,_________,___________”的勇敢呼号;当几乎所有人都对做官趋之若鹜时,陶渊明却用生动的比喻“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的依恋;当诗人们写着伤感的诗句抒发离别的苦痛时,王勃却以“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告友人不要因为“在歧路”就“共沾巾”,何其洒脱!当世人为己利攀附权贵时,诗仙李白却发出“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言壮语。而楚国英勇的将士,选择为国捐躯,大义凛然:带长剑兮挟秦弓,⑥ 。 , 。‎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7题。‎ ‎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吹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①,处者歌式微②。‎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释 :【1】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2】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 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 B.三、四句写鱼儿安然游于渌水之中,翔鸟自由地高飞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阔。‎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16.“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下列诗句运用了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 B.“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17.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6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3题。‎ 肖邦之夜 ‎① 四季之夜,秋夜在北京最美。去年北京的秋夜,因有一夜是傅聪①演奏的“肖邦之夜”,更是平添了一分难得的美丽与温馨。 ‎ ‎  ②音乐并非与北京无缘。北京有无数的夜晚,歌吹乐喧,有的是“迪斯科”和伪摇滚,也不乏酒吧的靡靡之音,还有大街上劣质音箱里迸发出的燥热的电子乐声。只是没有肖邦,肖邦似乎在遥远的巴黎或者华沙。 ‎ ‎  ③是傅聪①为我们带来了肖邦,从异国他乡,从夜的深处。 ‎ ‎④‎ 傅聪走上台来,一件黑色的燕尾服,和18年前回国演奏时好像没什么两样。他的手指还是那样的美,虽然缠着绷带,却依然柔若无骨,触动琴键时连琴键也变得柔软得如一匹黑白相间的丝绸。我坐在楼上的第一排,他的手指看得格外清楚,清风临水一般掠过琴键,那美妙的琴声便像是荡漾起一圈圈清澈动人的涟漪,偌大的剧场和我的心都被这琴声抚摸得有些湿润了。 ‎ ‎  ⑤看傅聪坐在钢琴前弹奏,让我不禁想起了柏辽兹当年看肖邦在钢琴前演奏时曾经说过的话:“他变成了一位诗人,歌颂着自己幻想中的主人公奥西安式的爱情和骑士风度的功勋,歌唱着他遥远的祖国。”在我眼中,傅聪和肖邦在钢琴旁叠印着,融为一体。想想他和肖邦共同的身世,萍飘絮泊,浪迹天涯,便越会体味出柏辽兹话中的滋味。‎ ‎⑥说实话,傅聪带来的肖邦的钢琴曲,我有许多的遗憾。我并不大想听肖邦的前奏曲,虽然才华横溢,但怎么也脱不出练习曲的痕迹,是太小的小品。而我想听的那些情爱缠绵、美丽而忧郁的夜曲,他此次并未演奏,比如被誉为“抒情诗篇”的升F大调和降D大调夜曲。但他毕竟为我们带来了那样动听的、明朗而宁静的降B小调、降E大调夜曲,凝神谛听,琴里关山,梦中明月。还有他年轻时弹奏、得到了肖邦钢琴比赛大奖而就此走向世界的、他最拿手的玛祖卡……这就够了,因为它们毕竟都是玲珑剔透的诗。在一个枫树已不再那样火红、银杏已不再那样金黄的“污染”严重的季节,在一个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世界变得王纲解体却王旗频变的季节,一颗赤子之心尚存,一粒诗的种子尚存,不仅保护得那样好,还能让它绽放出如此美丽清新的花朵来,已是实属不易之事了。‎ ‎⑦是的,“肖邦之夜”并非抒情之夜。那样,就误会了肖邦,也误会了傅聪。听肖邦,确实能听出美丽与缠绵;但的确也能听出断鸿声远、天涯望尽,听出万里寒烟、一片冰心,听出心律如歌、思念似海…… ‎ ‎⑧演出结束了,大家拼命地为他鼓掌,他双手抱在胸前深深地向大家鞠躬。‎ ‎⑨那晚的夜色真好,好像真的滤掉了许多喧嚣和浊热,好像真的充溢着几分宁静和沉思,好像真的在路的远方、在夜的深处有关切的呼唤和等待……是因为有这美妙的琴声,像花香一样弥散在夜色之中;是因为有“肖邦”向我们走来,用那有些冰凉却柔软的手指,用那善感的心和美好的音乐,将夜色和我们一起拥抱。我知道以后会有许许多多的夜晚在等待着我们,但肖邦之夜并不会多。许多的美好,就是这样的短暂易逝,却会长久地印在我们的生命里。‎ ‎⑩回家的路上,肖邦渐远。起风了,吹起的尘埃飘荡在秋日的夜空,与落叶同飞。‎ ‎1998、10 (有删节)‎ 注:①傅聪,世界著名钢琴艺术家。1959年,因其父傅雷(大翻译家)被划为右派 ‎,出走英国,后加入英国国籍。文革期间不能回国。‎ ‎18.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或释义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靡靡之音(mǐ) B劣质(lǜe) C偌大:特别大 D凝神谛听:低头听 ‎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北京的秋夜最美,夜色浸润了作者细腻的心,也为傅聪演奏的“肖邦之夜”,平添了一分难得的美丽与温馨。‎ B、第②段写北京夜晚音乐的喧闹浅俗,为肖邦音乐会铺垫了底色,不仅可反衬其高雅,也表达着作者的好恶。‎ C、文中对傅聪“手指”及琴声的描写,优美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高超的演奏技巧及其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D、傅聪那晚弹奏的降B小调、降E大调夜曲,歌颂着奥西安式的爱情和骑士风度的功勋,犹如玲珑剔透的诗。‎ E、作者以细腻的笔调,将自己对肖邦、傅聪及其音乐的深刻理解与挚爱娓娓道来,行文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 ‎20.第二段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21.赏析第四段“我坐在楼上的第一排”到结束句手法的使用。(6分)‎ ‎22.(1)第⑥段中作者认为“这就够了”的原因是什么?(3分)‎ ‎ (2)“是的,‘肖邦之夜’并非抒情之夜。”这里的“情”,指的是什么感情? 作者为什么说“那样,就误会了肖邦,也误会了傅聪”?(3分)‎ ‎23.第九段三个“好像”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五、微写作(10分)‎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150字。‎ ‎ 学校要求同学们阅读以下六部文学名著:《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 ‎①以上作品中,哪一个形象最能触动你?请结合相关情节谈谈理由。‎ ‎②请从以上作品中选择一个形象,以“赞 ”或“叹 ”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性文字。要求:在横线上填写人物名字,把题目补充完整。‎ 六、作文(50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2017年秋季入学的小学生已经开始使用“‎ 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本”),该版本语文课本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从小学一年级始,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教材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此次,“部编本”古诗文选篇时间跨度更大,体裁更加多样,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力求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培育我们的后代。对此,有人大力称赞,而有人却有些担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或是勾起了你怎样的记忆?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7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还是借助学校课堂进行学习,但其他的学习形式也在丰富着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比如网上课堂。那么一百年之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他们的生命历程又会有什么不同?‎ 请根据上面的提示语,发挥想象,自定题目,写一篇字数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 密云区高三年级阶段测试 ‎ 语文答案 2017年9月 ‎ 考试时间:150分钟 密云检测题答案 一、1. (3分)B 2. (3分)A 3. (3分)B 4. (3分)B 5. (2分)C6. (3分)C ‎7.(6分)要点一:忠实于原著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满足人们的怀旧需求(或呼应一代人的生命经验)。‎ 要点二:表现原著中的精神内涵,如革命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爱国情感等。‎ 要点三:改编有创新,与商业的、大众的、流行的艺术创作理念结合。‎ 二、8. B 9.D 10.C 11.C ‎ ‎12. ①(子行)有时从楼上远远地与(来访的客人)对话,不以礼相待。2分 ‎ ②(后夫)又在子行住所借住,却由于犯了制造假币的罪被发现,最终连累了子行。3分 ‎13.答案要点:‎ ‎①对一般客人,子行随心所欲,专注己事,旁若无人。(1分)‎ ‎②对达官贵人,如不合心意,子行就斥退他们,不肯相见。(1分)‎ ‎③或者从楼上跟他们说话,不行礼(1分)‎ ‎④或行礼相送,但并不下楼。(1分)‎ ‎14.①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②信誓旦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 ③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⑥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每题1分,有错字该句不得分。‎ 三、15.(3分)C 16.(3分)A ‎17.(6分)答案要点:‎ ‎《情诗》: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寄寓了曹植有志不得伸展的凄怆伤悲之感。‎ ‎《短歌行》:①表达了时不我待的忧思;②对天下贤才能士的渴慕;③抒发了曹操欲结束战乱、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 评分标准:《情诗》答出第一点得1分,后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共3分。《短歌行》答出一点得1分,共3分。‎ 四、18.A(2分)‎ ‎19. A、D (A项“北京的秋夜……为‘肖邦之夜’平添……温馨”错,应为音乐会为北京秋夜平添温馨。D项傅聪那晚弹奏的降B小调、降E大调夜曲,“琴里关山,梦中明月”,蕴含着的是思乡爱国的情感。“歌颂……爱情和骑士风度的功勋”,是柏辽兹当年看的肖邦的演奏时说的话。)[本题4分,每项2分。]‎ ‎20.要点:‎ ‎ 内容:写了北京夜晚音乐的喧闹浅俗,写出了为何“肖邦之夜”是难得的美丽与温馨(2分)‎ 结构:为肖邦音乐会作铺垫,将北京夜晚浅俗的音乐与肖邦的高雅的古典音乐作对比(2分)‎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古典音乐的喜爱,与对现实文化世界的不满。(2分)‎ ‎21、要点:作者在这一句中运用了比喻、通感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需要具体解说。答出其中一种手法且解说正确清楚得2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傅聪演奏技艺的高超,(1分)音乐效果的美妙和打动人心,(1分)表达了作者对傅聪的欣赏和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之情。(2分)‎ ‎22. (1)降E大调夜曲等也很动听、且玛祖卡是他最拿手的。演奏的曲子都如“玲珑剔透的诗”。在当下文化浮躁的时代,傅聪对古典音乐的坚守,已属不易。[本题3分,每点1分。]‎ ‎(2)“情”指的是“美丽而忧郁”的缠绵情爱。因为肖邦、傅聪的个人经历,去国思乡之情是他们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忽略了这一点,就是对他们的误解。[本题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其中“个人经历”1分,“去国思乡之情”1分。] ‎ ‎23、 要点一:对肖邦之夜的赞叹,对古典音乐由衷的赞美(2分)‎ ‎ 要点二:“好像”表明现实太强大,表明作者的清醒与无奈(2分)‎ 五、微写作 ‎【微写作①释题】 ‎ ‎①【触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 ‎①碰、撞 ‎ ‎②冲撞;触犯 ‎ ‎③因某种刺激而引起(感情变化、回忆等)‎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作品人物,感悟其性格、思想、精神,分析其影响的能力。学生须围绕观点选择名著中论据进行分析。) ‎ Ø 写什么?‎ ‎ 分析六部名著中某一形象最能触动我 ‎ Ø 怎么写? ‎ • ‎ 选择形象(名著人物、某一形象、个性鲜明) ‎ • ‎ 确定观点(……最能触动我,因为他……)‎ • ‎ 找触动点(样貌/性格/品性/情操……) ‎ ‎ 正面:貌俊、性善、品优、情操高……‎ ‎ 反面:貌丑、性恶、品劣、情操低……‎ • ‎ 相关情节(准确、具体/丰富、指向触动点)‎ • ‎ 阐释分析(思维点:情节—品性—触动我。客-主) ‎ • ‎【评分细则】 ‎ • 一类卷(8—10分) ‎ • 符合题意,情节准确;分析合理充分,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较有文采。‎ • 二类卷(5—7分) ‎ • 基本符合题意,情节准确;分析较合理充分,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 • 三类卷(1—4分) ‎ • 偏离题意,情节张冠李戴,缺乏分析,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 ‎②【微写作2释题】‎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作品人物形象,感悟其性格、思想、精神 ‎ 等的能力,学生需有感情地抒发自己对于人物的真实情感。) ‎ Ø 写什么?‎ ‎ 抒发对六部名著中某一形象的感情 ‎ Ø 怎么写? ‎ • ‎ 选择一个形象(名著人物、某一形象、动人心扉) ‎ ‎ 明确所写情感(或褒扬或贬抑或有褒有贬) ‎ • ‎ 因何抒发情感(经历与命运/品性与操守……) ‎ 如何表达情感(抒情方式/人称设置/特殊句式……‎ ‎【评分细则】:‎ 一类卷(8—10分) ‎ 符合题意,情感鲜明,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较有文采。‎ 二类卷(5—7分) ‎ 基本符合题意,情感较鲜明,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1—4分) ‎ 偏离题意,情感不鲜明,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 ‎ ‎ 提示:对诗歌语言有一定要求(如凝练、优美、押韵……) ‎ 六、写作部分参看高考阅卷标准 文言文翻译:‎ 吾丘子行,是太末(今属浙江)人。他的祖父是宋朝的太学生,于是在钱塘安了家。到了子行(这一辈),(已)连续三代了。子行喜爱古代的学问,精通经学、史学、诸子百家之学,善于篆书、籀文,书艺精妙不在秦朝的李斯、唐朝的李阳冰之下,尤其精通音律。但是性格豪放不羁,不奉行检点约束(的处事规则)。左眼失明,右脚有疾,然而举止仪态有风致,一言一笑都令人喜爱。有客来访(的时候)也还是吹洞箫,或玩弄铁如意,或执笔题字,就像旁边没有人一样。在一个简陋的巷子中租屋居住,教授的学生常常达数十人,年龄小的学生坐在楼下,客人们谈笑,喧闹之声影响到了邻居,但是楼上下的学生一直严肃认真。达官贵人们听说子行的名声,敲门等候拜见,(如果这些客人)不合子行的意愿,(子行)就斥退不和他们相见。(子行)有时从楼上远远地与(来访的客人)对话,不以礼相待。有时以礼相待了,送来访的客人,(又)不下楼。东平的徐子方,是国家资深望重的大官,(他)所收藏的古器物,上面铸刻的文字,大多不能辨认,大家都认为除了子行没人能辨识出它们。徐公就乘车拜访子行,子行给他一一做了鉴定,徐子方也叹服子行的精细敏捷。对此,人们都称赞徐子方能礼贤下士,认为子行不是真的轻视所有人啊!‎ 子行作诗不完全遵守格式规律,并且喜欢著述。他的文采与见解,都高超脱俗,是别人比不上的。因此自视甚高,藐视世人。他赞许的人,只有钱塘仇仁近,永康胡汲仲、胡穆仲三人。对于其他的诗人文人,都很少赞许肯定 ,动辄加以批评讽刺,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不了解(子行)的人,不能忍受他的戏谑侮辱;了解(子行)的人,因为他的(性格)与滑稽者类似,不以为意。‎ 当初,子行四十岁时都没有娶妻,买来酒肆中无依靠的女子为妾,时间不长女子就死了。死了很时间后,有人诬告子行的妾,曾经是自己的妻子。官衙就捉拿那女子的母亲,而女子的母亲已改嫁,居住在其他州府,等来到(钱塘),死在了子行的住所。(官衙)又去捉拿妾改嫁的丈夫,后夫来到(钱塘),又在子行住所借住,却由于犯了制造假币的罪被发现,最终连累了子行。知道这些情况后,子行害怕了,三个月之后,(人们)才知道子行已经投水死了。他的弟子为他招魂埋葬。‎ 作传者说:关于篆书、籀文的学说,自宋代末,它的弊端已经达到了极点。自本朝以来,吾子行开始倡导篆、籀书法的学说,来达到复古的目的,再加上吴兴赵文敏以实际行动响应,子行倡导的学说才广为人知。子行真是一位学识渊博、品行端正的人啊!子行死了以后,继承他的学说而著称于世的,有宛丘赵子期和濮阳吴孟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