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7(写作 作文专项突破(四) 主体)第03课 解题锦囊-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67(写作 作文专项突破(四) 主体)第03课 解题锦囊-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

内涵丰厚,其实就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第二项要求“丰富”。要想作文内容丰富,除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多读多思外,还须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一、要有段落闪亮点 首先,写文章要选好主体段。一般地说,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还是应用文,主体段都应该相对独立,能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 主体段一般由三个层次组成,即起始层、展开层和收束层。起始层一般会点明中心意思,展开层展开话题或阐述中心意思,收束层一般是深化中心意思。‎ 在一个主体段里只能有一个中心意思,不宜把一些不相干的内容放在同一个段落里。‎ 其次,戏剧要有高潮,文章要有亮段。一篇之中如果都是平面化的段落而没有重量级的语段突挺而出振起全篇,虽不能说是写作的失败,起码也是一种遗憾。考场作文就是“选秀”,要使自己一枝独秀,须拿出抓人眼球的真东西来。‎ ‎1.或以文采见长。‎ 高考优秀作文《“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总决赛》中有如下一段绝妙文字:‎ 感情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造就贾生偷香的浪漫,也会招致“安史之乱”的灾患;它既能书写林黛玉葬花的风流,也会造成屈原问天的幽怨。我们只有在看待事物时将公正放在感情之上,用公正的空气托起感情的气球,才能使之飞向更高、更远、更美的蓝天。否则,感情必然会像美丽的毒药,引你走向毁灭与绝望的深渊。‎ 句式上有长有短,用语上有韵有散,修辞上有喻有典,读之朗朗上口,听之美妙悦耳,品之沁人心脾,你不能不为之颔首称赞。‎ ‎2.或凭哲理取胜。有篇《幸福排行榜》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 你有没有想过,流泪也是一种幸福,因为还有人值得你为他流泪。被攻击、被妒忌也是一种幸福,因为你有值得被妒忌和攻击的地方。被出卖也是一种幸福,它让你看清楚你的朋友。甚至失望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盼望,才会有失望。‎ 这段文字,巧妙转换思维的角度,从种种“不幸”中看到了令人庆幸的一面,并将其挂靠到幸福上,它所散发出来的哲理光芒让人心有戚戚焉而欣然信服。‎ ‎3.或以积淀的丰厚动人。高考作文《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中有这样一个精彩的段 落:‎ 秦岭说:“世事白云变苍狗,沧海亦会成桑田。看那盛唐之时,谪仙借大块之文章,为长安涂抹出盛世风华。波斯的宝石,映得我五光十色;天竺的经文,照得我光芒熠熠;更有洛阳的牡丹,衬得我是千娇百媚。谁说大山就没有绚丽多姿的青春?”‎ 上段文字,不仅文采好,更以其丰厚的文史积淀而折服了阅卷者,这样的文字谁人不爱,如此的华章能不得高分?‎ ‎4.或凭开阔的视野赢人。高考作文《序〈高考杂谈〉》一文被竞相传诵,原因固然很多,但文章中显示出来的考生开阔的视野使之增色不少,试看其中的一段:‎ 当然,“杂”大多在奋斗与竞争时展示其好处,所以“杂物”总能表现勃勃的生命力。大自然中,植物方面,杂草的生命力总强于庄稼,庄稼中最有活力的是五谷杂粮,精粮水稻中最有价值的是杂交品种;动物方面,野生动物中,最长寿的是杂食动物乌龟,家畜中最得力的是马和驴杂交出来的骡子;社会生活方面,人群中最好看最聪明的是混血儿,国家中最先进最发达的是人种最杂的新大陆上的国家,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惟一存留来的国家,也是因为一直以来众多民族杂处一起,不事纷争,同舟共济。‎ 好一段论“杂”的文字!其鲜明的特色就在于内容驳杂(植物界、动物界、人类社会、国家民族)而能尽归于一(本段的观点),以杂写“杂”。其视野之宽,思维之密,例证之力,令人叫绝。‎ 此外,亮点段还可以形象描绘复活一段历史,细节刻画凸显一种性格,心灵透视揭开一方隐秘,景物描写营造特定气氛……‎ 二、要写好一两个精彩段落 ‎ 记叙类作文要写好一两段描写精彩的段落:‎ ‎ 一个初春的上午,我独自转动着轮椅,又来到了那棵树跟前。我惊奇的发现:这棵曾遭“霹雳”的枯树竟然长出了新芽儿。顿时,我觉得冬天已经过去,明媚的春天已经来临。曾经遭受了“晴天霹雳”的这棵树啊,你萌发出了新的生命,你萌发出了坚强而成熟的生命啊!‎ 刹那间,我似乎也听到了史铁生曾经深切感受到的“辽阔而久远的安静”。(《三次经过那棵树》)‎ 选段从细节处描写,描写细腻,有了铺叙,抒情就水到渠成。‎ 议论类作文要写好一两段富有哲理的段落:‎ ‎ 支撑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并非表象上的经济与军事实力,而是那无影无形的“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精魂;文化之于民族,就像水之于生命,蔚蓝之于大海。‎ 文化不能脱离民族,民族也不能没有文化;民族创造着文化,文化塑造着民族。‎ ‎ 漫漫长河,悠悠历史,千年喧嚣,大浪淘沙,不见了古罗马,不见了古埃及,不见了古印度,不见了古巴比伦,不见了许许多多的曾经灿若明珠而又令人神往的古代文明与文化,却惟有中国文化的血脉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却只有中华民族以它亘古常青、日新月异的面貌对着世人微笑。当人们在看清了那些昔日的荣耀与今日的耻辱、昔日的富强与今日的衰落之后,终于明白了文化是民族存在的基石,文化传承着民族,民族发展着文化。于是乎,“中国文化”的内涵也就成为一个恒久的理念与命题,令我们深思,让人类解读。(《文化之于民族》)‎ ‎ 选段文字优美,如涛涛江河,一泻直下。多种修辞手法并用,四字短语穿插其中,长短句兼而有之,既有内涵,又有文采,让人拍案叫绝!‎ 三、使材料丰富 ‎“材料丰富”是指内容丰富,文章使用的材料要种类多、数量大。写记叙文,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场景描写突出;写议论文,旁征博引,理论引证、事实例子、数字资料等等都较多且确切有力。‎ 使文章“材料丰富”有如下方式:‎ 文体 方法 记叙文 化整为零 文章的目的是从整体上写人或事,但为了表达得更充实,可以从不同角度选择一些具体的材料来构建内容。‎ 串珠为链 将文章分为许多小片段,每一个小片段写一方面内容,内容串连,共同表达一个鲜明的主题。‎ 点面结合 在重点介绍一两点内容之后,再横向展开,可以使全文内涵更加广博。‎ 议论文 列举事例 列举大量的事例,这样既显得材料丰富,又显得富有气势。‎ 恰当引用 注意恰当引用名人名言或哲理警句,以此增加文章的内涵和说服力。‎ 透彻分析 即通过对材料透彻全面的分析,揭示出材料的意蕴。‎ ‎【典例1】‎ ‎(2013年湖南卷)‎ ‎1.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它毅然决然的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的答道:我愿意!‎ ‎2.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 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答案】‎ 爱的生命线 第一次见着父亲的手,是在家中翻箱倒柜时无意寻着的一张照片上,那是一九九五年冬天父亲与母亲结婚时照的。照片上的父亲,意气风发,蓄着当时流行的中长发,手指干净而修长,尽管手背晒得有些黑,但他仍给人一种很有力量、很有精神的感觉。‎ 我拿着照片端详了好一会儿,然后兴冲冲地拿去给母亲看,母亲看了有些惊喜,问我是从哪里找到的,没等我说话,她又感叹道:“看你爸爸那时候多年轻,现在都老了啊!”我指着照片上父亲的手对母亲说:“看,那时候爸爸的手多好看,手掌大,手指也长。”母亲看了好一会儿,喃喃道:“那时候没干什么活儿,手当然漂亮,看看他现在的手,成什么样儿了。”我本想去看看父亲现在的手,却因事耽搁了,后来也就忘记了。‎ 再次见到父亲的手,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那时候,同学不知从哪里学来了一种看手相的游戏,“小半仙”们一个个拿起对方的手指指点点,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回到家,我拿起母亲的手煞有介事地替她讲解:“这是生命线,这是爱情线,这是事业线……”父亲坐在一旁看我替母亲看手相,突然说要我也替他看看。我放下母亲的手,慢慢拿起父亲的手,触到他皮肤的那一刻,我愣住了,那种感觉让我想起了戈壁滩上胡杨树的树干,充满了刺痛手掌的粗糙感,我的心头涌上一股心疼,轻轻将父亲的手移到眼前端详。这是一只怎样的手啊!黯淡的肤色映不出一丝生命的光彩,因为常年与机油打交道,指甲里满是黑色的油渍,大大小小的伤痕布满手背。这些伤痕也都是黑色的,这油污已因他多年的劳动而将他的手侵蚀得像一块锈迹斑驳的铁片。哪里还辨认得出生命线的痕迹,几十条黑线纵横在生命线的上方,将他的生命线分割得七零八落,却也将它扩展得很宽很宽。我的眼眶湿润了,既心疼又心酸。我亲爱的父亲的手,从光滑年轻到粗糙苍老,这么多年的劳作,他却从未向我提及。‎ 泪眼蒙胧中,我依稀看到了父亲在烈日下劳动的模样。他蹲在地上,手上满是油污,他挨着滚烫的发动机,他拧着细小的螺丝,他的汗滴进浓烟里,他的手背上,黑色的伤口上面覆着刺目的红色血迹。在严冬里,他也不能停下来坐在火炉边烤烤火,父亲说每一桩生意都是一笔收入,每一笔收入都不能放弃。为这个家,在严冬里,他也咬牙坚持着,手里拿着冷得刺骨的铁制工具,他的手又被冻得裂开了……我的父亲,用他的这双手撑起了我们这个家。‎ 我吸了吸鼻子,我想对他说:“您的生命线很长,我愿意伴您终老。”‎ ‎【解析】‎ 本文是一篇成功的考场记叙文,具有以下亮点。首先,线索清晰,结构严谨。全文以“手”‎ 作为叙事线索,讲述了父亲的故事,写出了父亲的变化,也体现了考生情感的变化。作者用“手”串起了父亲不同 ‎【典例2】‎ ‎(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 享文化之繁华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叶扁舟,来到历史的彼岸:与苏轼探讨人的渺茫与伟大,与陶潜共享带月荷锄归的美好,与李煜分担愁如东流水的感伤……用一纸墨香,看尽文化之深邃与灵动。‎ 文化从那翻滚激荡的黄河开始,便扎根于我们的心田,镌刻于基因。那寓意吉祥的中国结,那元宵佳节的灯谜,那雄伟的华夏庭院,无一不是珍贵的传统元素。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也正因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愈发绚烂壮美。‎ 把文化作为生命的行囊,便让灵魂与文化一道,穿行在历史的音符与文字墨香之间。文化,流淌在悠远的箫声中,诉说着哀怨与愁绪。文化,也弥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叹尽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亦可以流转于锦瑟之间,轻拢慢捻之间净化内心的污秽。本无生命的乐器与乐曲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寄予着心灵的世界,承载厚重的文化。‎ 不仅仅在丝竹间,文化也在素净的宣纸上蔓延而来。张大千伏在洞底绘出的梦幻敦煌,诉说着那千百年前人们的信仰;齐白石着手画出的自然风物,亦传达着生命的灵动;壮观的《清明上河图》,也刺激着美的神经。中国画中的水淡云轻,妙手丹青的一点一描,拓开的不仅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之魂由笔底传承。‎ 同样,龙飞凤舞的字亦为文化之腑脏;颜真卿规正而又洒脱的笔锋,王羲之隽秀玲珑的字体,张旭字如带般拂过的清新之风,无一不是文化的符号。那挥洒自如之间掩盖不了中华文化之含蓄内敛,那笔锋回转之间亦彰显着文化之典雅深厚。‎ 亦深潭微澜,亦雪底苍松。文化如辽远的江海,包容着一切。既有张翰的“江月年年初照人”的美好幽深,又有李白的“起舞弄清影”的缥缈烂漫。那篇篇诗词,字字珠玑,诗人惜字如金,落笔生花,留给世人一片芳华。‎ 文化之美常浮荡于我心间。那里有轩榭廊道,那里有至臻服饰的绣扣,那里更有吟唱千年的戏曲,那是中华之精髓,炎黄子孙之傲骨。它如枝头的梅花,傲吐芬芳。‎ 愿乘文化之舟,度文化之沧海,享那份美好与真挚,低吟文化之妙语,歌吟一生,幸福一生。‎ 这样的行囊,希望我们共同拥有,共同打造,以期共享文化盛宴。‎ ‎【解析】‎ 四、使形象丰满 ‎“形象丰满”主要是就记叙性文章而言的。或是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比较齐全,人物丰满生动;或是叙事具体完整,情节曲折有致;或是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这样写人就会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有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状物就会栩栩如生,有层次感,有立体感,有丰富的内涵。‎ 高考作文中考生在这方面常常存在的三大问题:‎ 一是以贴标签的形式进行议论抒情而不是让写作对象自己来说话;‎ 二是以叙事代替描写,往往人物只留下一个影子,不能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 三是即使抓住了人物的某一个特点来写,但没能把握主要特征,往往过于单一、平板,不能充分展示所写对象的变化和复杂性,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切的感受。‎ 怎样做到“形象丰满”呢?‎ ‎1.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段。就是综合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手段,对人物进行全面的反映。‎ ‎2.多层次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就是在表现人物特点时,不是概念化、脸谱化地只写其高、大、全或假、恶、丑,而是写出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写出人物心灵的变化过程,写出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 ‎3.通过刻画人物鲜明的个性展现丰满。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就容易显得与众不同,要在篇幅不长的文章里使得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其特征进行夸张式的描绘。下面一小段文字就在我们面前树立起一个“辣椒迷”的形象:‎ 嘿,说起来,“吃辣”的确是我打小养成的嗜好。现在,餐餐都离不开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中,如果少了那鲜红的辣椒,哼,胃口全无;那肥腻的红烧肉中,如果再添上一 些辣椒末,哈,胃口大开,吃起来就管不了身材苗条、淑女形象了,大嚼狂咽,直到辣得舌头打卷,眼圈发红,不断抽气,进而大汗淋漓,飘飘欲仙。那时,只觉家乡有辣椒——爽,够味。能生在辣椒之乡,吃上如此上等的辣椒,实属一种无上享受。‎ ‎4.通过细节的描写展现丰满。细节描写是指对生活中细小而又极富表现力的典型情状进行的特写式的描绘刻画。它把事物最本质、最细微的情状特点,鲜明而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典型细节的真实刻画可以使人物形象迅速丰满起来。这种细节不仅要反映人物做什么,还要反映他怎样做。‎ ‎5.通过铺垫渲染展现丰满。人物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物活动就有不同的意义。因此,善于利用环境的渲染能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6.借意象抒写情理。以物喻人、喻事、喻理,往往使文章形象丰满。‎ ‎【典例3】‎ ‎(2008江苏卷)作文。‎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 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答案】‎ 好 奇 心 ‎ “你爸昨晚看了一夜的足球。”一大早妈妈就神秘地对我说。‎ ‎“咦?老爸是从来不对足球正眼相看的,这回怎么……”正思忖着,看到爸爸拖着疲惫的身体“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楼。‎ ‎“爸,昨晚的比赛怎么样?精彩不?”我打趣地问道。‎ 他先是一愣,然后勉强地笑道:“还行,进了好几个球呢!”‎ ‎“是哪两个队啊?最后哪个队赢了?”我追问道。‎ ‎“好像是……”爸爸显得有些尴尬,“不和你聊了,我去上班了。”说着急匆匆地出了门。‎ 这其中一定有什么玄机,我向妈妈打听,她只是一味地苦笑。没办法,只好自己去捉摸,去“侦察”,谁叫我好奇心强呢!‎ 那天晚上,爸妈一进房间,我便悄悄地溜到门口,期待着答案的揭晓。‎ ‎“你今晚就别去客厅看电视了,好好睡一觉吧!你都几天没合眼了。”妈妈唠叨着,我 显得有些激动,已经进入正题了,我暗暗想着,耳朵贴得更近了。‎ ‎“没事,我到公司躺了一会儿,等孩子高考过了,我再好好睡一觉。”爸爸不慌不忙地说道。‎ ‎“咦,这和我高考有什么关系啊?”我更加好奇,恨不得从门缝钻进去,不行,要沉住气,不能半途而废。‎ 很快,爸爸又开口了:“你也知道我那鼾声,连你都受不了,更不要提孩子了,虽然隔着一道墙,但肯定还是影响他的,这段时间他的睡眠一定要有保证啊!”‎ 我震惊了,所有的好奇全都消失了,有的只是满脸的泪水。的确,爸爸的鼾声震耳欲聋,可我早已习惯了。正发着呆,听到脚步声,我慌忙冲进了我的房间。‎ 很快,电视被打开了。依旧是吵闹的欢呼声,不过很快就归于平静,我擦干泪水,消失的好奇心又油然而生,我悄悄地推开房门,看见爸爸斜躺在沙发上,屋里弥漫着浓浓的咖啡味。‎ ‎“你怎么还没睡啊?”爸爸看到了我,语气中带着责备,但更多的是关心。‎ 我没有回答,只是盯着电视屏幕,依旧是足球赛,依旧是活蹦乱跳的身影,只是没有声音,屏幕下方显示着音量为0。‎ ‎“快去睡吧,现在已经很晚了。”爸爸催促着我。‎ ‎“您也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工作呢。”我压抑着眼中的泪水。‎ 没有了好奇,我带着满心的感动,挪动着脚步。‎ 回头看了一眼屏幕,看着那无声的画面,我感受到了爸爸给我的无声的爱!‎ ‎【解析】‎ 四、使意境深远 意境,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意境深远,指文章的内涵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 怎样做到“意境深远”。‎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只有作者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融合才能达到“意境深远”的要求。‎ 首先,要明确深远的意境来自描写对象的具体可感。让读者通过你的描写,能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触其物。正如朱自清在《关于散文写作》中所说:“意境似乎就是形象化,用具体的暗示抽象的。”‎ 其次,要明确深远的意境来自情景的交融与虚实的结合。笔下虽未抒情,但所写之景无不有情;明写的客观的人物、事物和景物,实际上表现的是主观的感情好恶和精神品质的追求。要使自己的感情含而不露、自然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生动的形象描述之中。通过比拟性的联想,把人的思想认识、精神气质移注到描写对象之中,起到亦此亦彼、亦虚亦实、形神兼备的效果。‎ 再次,要明确深远的意境来自巨大的联想与想象,让人玩味不够。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话中话、潜台词,正是意境深远的一种概括。‎ 使意境深远的具体技巧:‎ ‎1.注重画面的诗意美。要精心描绘富有诗意的艺术画面。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写月之朦胧,写花之绰约,创造了诗意盎然的优美意境。‎ ‎2.追求画面的音乐性。在艺术画面的描绘中追求语言的音乐性,或者在艺术画面中融入与文章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音乐内容,达到一种诗乐结合、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例如:‎ 古道口,四月天,不见艳阳,只见沙。风丝毫不逊于腊月正月里的疯狂。渡口凌洪汹涌,冰块一堆挤着一堆,像去赶集,又像是走西口的精壮的男人们。一伙一伙相跟着,去外面寻找钱,寻找生活。可又有多少人能再踏上这块故土,见见娘亲娇妻?‎ 乔老三上船走了……春去春来,风行风止,水涨水落,总能看见她挎着篮子徘徊在黄河渡口。采一会儿苦菜,她就站直了腰向远处瞧瞧,红围巾随风招展,散发着信号。让老远的船夫看见了,叫个不停:“大妹子,还等呢?”‎ 她默默地站在沙旁河口,注视着古道口,祈祷着河神,不知不觉地低吟着《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泪长流。哥哥你别变心,妹妹我守在村口……”‎ ‎(节选自《黄河需要诚信》)‎ 雄浑、苍凉的画面,凄楚、悲切的细节点染,俨然构成一幅刀法粗犷、线条古朴的版画木刻。而“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泪长流”这样哀愁婉转的千古酸曲,就是这幅木刻的背景音乐。它是那样的哀怨悠长,叹惋中抒尽了几百年的生死离别、长盼苦守之情。‎ ‎3.含蓄地抒发感情。要使自己的感情以含而不露、溢而不流的形式,自然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生动的形象描述之中。例如《骑骆驼的小姑娘》一文中写道:‎ 说来也怪:人的大脑该是一个录像盒吧。我刚到内蒙古大草原时,录了许多像,都被岁月的流水洗掉了。而有一个小小的场景,却竟留存并时时播放了出来。有一个骑骆驼的小姑娘:绿的袍子,红的头巾,黄的腰带。她在骆驼的双峰上,顶天而立:天,蓝蓝的;地,白白的。她唱着歌儿,冉冉地驱驼,向东方走去。东方,那刚擦过胭脂的太阳,露出了那羞得通红的脸蛋儿。20多年过去了。但在记忆的录像上,这小女孩,依然那么娇小,那么可爱……‎ 小女孩的录像究竟在作者心头激起了什么样的情感或想象的浪花,文章没有明说。但是通过那幅造型优美、色彩鲜丽的人物剪影,读者分明能清晰地聆听到作者深情地讴歌大草原和新生命的“弦外之音”。‎ ‎4.形象地表达思想。通过比拟性的联想,把人的思想认识、精神气质移注到描写对象之中,造成亦此亦彼、亦虚亦实、形神兼备的效果。袁鹰的《井冈翠竹》之所以脍炙人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作者通过“睹物思人”和“以物喻人”的手法,成功地做到了笔笔写“竹”而又笔笔见“人”:‎ 井冈山五百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峻峭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一支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诗意美、音乐性、形象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是酿造文章意境的关键所在,做到了这些,就能使文章形成深远的意境。‎ ‎ 【典例4】‎ ‎(2011·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答案】‎ 向日葵没有眼泪 记事起,院子里便有大片的向日葵,金黄向阳,是生瓣的那种。花期很长,盛夏的阳光里,葵花绚烂成一片海洋,让人分辨不清哪一瓣在反射着阳光,只觉晕眩耀眼。‎ 这是爸爸给我的礼物,在我出生时种下,之后每年留种再播种。‎ 隐约记得那个露水沾湿衣襟的清晨,我起了大早,偶然发现花丛中蹲着个熟悉的身影,他在悉心清除杂草,扶正微微倾斜的花株。‎ ‎“爸爸,向日葵哭了吗?这上面沾满了泪珠呢!”彼时的我似乎总是爱强调自己的见解,以为一切都是这样。‎ ‎“没有,傻姑娘,向日葵是没有眼泪的。只要太阳一照射,它们马上就坚强乐观了。”年轻的爸爸耐心的模样在那一刻便深深镌刻在我心中,好看的眉目,高挺的鼻子,说话时一张一合的嘴唇,还有那浅浅的微笑。‎ 于是,在喜欢写日记的年纪,我便在日记本的扉页写下这句话——向日葵没有眼泪。‎ 时光冲刷大地,向日葵盛开又凋谢,而我也长大了。不改的是倔强与固执,一如儿时记下的那句话,心中还惦记着向日葵的眼泪。‎ 终于走到高三,我以为自己内心已经成熟,以为自己足够完美,心够强大,以为一切都将按着我心中的轨迹发展,就像向日葵的自然生长过程……‎ ‎“爸爸,你到了吗?我们下课了。”难得的休息日,我和爸爸约好了一起吃饭谈心。在这人生的转折点,我似乎与爸爸的关系也变得亲密起来,至少不见了像我年少时的那种冲突。‎ ‎“爸爸还有些事,你在校门口等一等啊!”似乎真的很忙,电话就这样草草挂断。‎ 天气还有些冷。下午的天阴沉着,有风吹过,却让人心烦意乱。街道上甚是忙碌,车辆、人流、尘土,杂糅在一起。杂乱的雨点就在这时肆意倾泻,慌乱中我躲进了学校的值班亭。湿湿的外套贴着后背,我心里开始抱怨起来。‎ 当那个身影出现在街的对面,我竟没有叫出口,只冷冷地看着雨滴拍打他的身体,没有期待,没有惊喜。他的裤脚早已沾满了泥水。他年轻时直立的头发此时也已服服帖帖地躺在头顶,有些发丝已染上霜华。或许是我长高了,总觉得此时的他不再高大威武,不再挺拔。‎ 我慢慢地走出学校的值班亭,朝着他的方向走去。时光渐渐赋予我怀念和遗忘的力量,过去我觉得我不能理解他,现在我觉得爸爸就像一枚绿色的叶子,背面蒙蒙一片,将它翻转过来,叶脉清晰呈现在眼前。现在与过去相叠加,我记起的是若干年前的那个清晨,他告诉我向日葵没有眼泪。回到现实,我泪流满面地站在雨中,等待他伸出潮湿却温暖的怀抱。‎ 爸爸,原谅我的自我与固执。虽然成长已将其带走,我依旧需要您用宽容来教导,教导我不再自我、不再骄傲,教导我用心感受一切的支持与爱意。‎ 真的,向日葵没有眼泪,因为太阳会灼干它的泪。而我的太阳就是父亲,教导我、爱护我的父亲。‎ ‎【解析】‎ 议论文设置分论点的 3种方式 ‎(一)并列式设置 概念分类法——是什么 一般而言,一个论点往往有一个最核心的概念,而且这个核心概念在不同背景下的含义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如能从“是什么”的角度切入,进而对这个核心概念在特定背景下的丰富内涵进行挖掘,并用“A是什么”或“什么是A”的句式进行分类列举,那就可以生发出许多比较具体和贴切的分论点来。‎ ‎2014年江苏卷优秀作文《青春永不朽》的中心论点:青春永不朽。(“青春”为核心概念)‎ 分论点①:叛逆而求索的青春不朽。‎ 分论点②:智慧激发智慧的青春不朽。‎ 分论点③:审美有创新的青春不朽。‎ 因果分析法——为什么 因果分析法既是一种论证方法,也是一种设置分论点的具体方法。作为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这里的“因”是分论点,“果”是中心论点,是在中心论点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日常生活中,凡条件,就必有主客观之分;凡原因,就必有内外主次之别;凡影响,更必有大小正反之异。如果能根据这样的思路去辨析、思考,那么,即便是再简单的“为什么”,我们也能寻出丰富多彩的答案来。‎ ‎【典例5】 2014年江西卷作文《探究,路曼曼其修远兮》的中心论点:真正的探究性学习的推广,任重而道远。‎ 分论点①:探究之路曼曼,是因为硬件缺乏。‎ 分论点②:探究之路曼曼,是因为教育方式“穿新鞋走老路”。‎ 分论点③:探究之路曼曼,是因为唯分数至上的高考指挥棒在作祟。‎ ‎(二)递进式设置 这种方法,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样。是前面三种方法的复式组合。当然,也可选择“是什么——怎么样”或“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进行。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思路缜密,内容丰富,但同时也会使文章招来“面面俱到、泛泛而谈、重点不突出、分析不透彻”的责难。因此,运用这种“复式组合法”架构文章时,必须严格遵守“内容有主次之别,处理有详略之异”的原则,并尽量保证在设置分论点的过程中体现这一原则。‎ ‎【典例6】 中心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①: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是什么)(次)‎ 分论点②:符合人的本性(人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什么)(主)‎ 分论点③:要会工作,也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怎么样)(次)‎ ‎【典例7】 中心论点:争先当奋勇。‎ 分论点①:争先是在通往高远目标的道路上永远先人一步。(是什么)(次)‎ 分论点②:奋而有为,争先才有可能。(怎么办一)(主)‎ 分论点③:勇而无畏,争先才有保证。(怎么办二)(主)‎ ‎(三)对比式设置 这种方法就是把中心论点分成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典例8】 中心论点:进和退之间,往往涵盖着中国人处世的尺度。‎ 分论点①:进勇,退智。‎ A.进是一种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信念。进是大勇。‎ B.退是一种深沉的退让、睿智的收敛。退是大智。‎ 分论点②:然而进和退是有度的。‎ C.进无度,是愚蠢。‎ D.退无度,是懦弱。‎ 设置分论点应注意的 3个问题 ‎1.扣得住(扣住中心,扣住题目)——分而不离。‎ ‎2.分得开(多角度、多方面)——分而“多彩”。‎ ‎3.排得顺(要有一定的顺序,如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等)——分而有序。‎ 分论点在文中的安排技巧 4法 ‎1.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2.分论点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3.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多指并列式分解)。‎ ‎4.分论点的表述要把中心论点或标题或材料中的关键词嵌入其中,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现场演练 ‎1.按要求在横线处填出分论点。‎ 中心论点:一个人要“慎独”。‎ 分论点①:“慎独”是指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是什么)‎ 分论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三)‎ 分论点③: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慎独”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么办)‎ ‎【答案】‎ 分论点②:“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慎独”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慎独”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 分论点③:关键要在“隐”“微”上下功夫。‎ ‎【解析】‎ ‎2.请以“自知者明”为中心论点,采用对比式设置的方法写出其分论点。‎ ‎ 【答案】‎ ‎ (示例)分论点①:(反面)过高估价自己,妄自尊大,刚愎自用,就会停滞不前;过低估价自己,妄自菲薄,畏首畏尾,就会故步自封。‎ 分论点②:(正面)正确估价自己,见己之长,明己之短,才能找准位置,成就人生。‎ ‎【解析】‎ 按照题目要求,“采用对比式设置的方法”来写出两个相反的分论点即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