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山东省滕州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周同步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山东省滕州高考补习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周同步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鞭笞(chī )     矩(jǔ)形      攻讦(jié)    前倨(jù)后恭 B.旋(xuán)涡     戏谑(xuè )    干瘪(biē)    量(liàng)体裁衣 C.笑靥(yè)       召(zhào)唤    徇(xún)私    大腹便便(pián)‎ D.收殓(liàn)     稂(liáng)莠   胡诌(zhōu)     令人咋(zé)舌 ‎【答案】A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追求的风格是:淳朴恬淡,本色自然,外表平易,纯色内涵,形式似散, ▲  ,有节奏性,有韵律感,似谱乐曲,往复回环,万勿  ▲  ,切记颟顸。我认为,这是很高的标准。我最不赞成 ▲  雕琢,生造一些极为不自然的词句,  ▲  ,自以为美。‎ A.经营惨淡 率意  刻意  顾影自怜B.不枝不蔓  率意  刻意  顾影自雄 C.经营惨淡 刻意  率意  顾影自雄D.不枝不蔓  率意   刻意 顾影自怜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段文字出自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自序》。惨淡经营:形容对艺术创作的苦心构思。不枝不蔓: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不芜杂。率意:任由自己心性,悉心尽意。刻意:故意,特意。顾影自怜:张率《绣赋》:“顾影自媚,窥镜自怜。”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含讽刺意)。顾盼自雄: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西班牙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球员梅西第五次获得国际足联金球奖,用来表彰年度表现最出色的足球运动员。‎ B.杭州西湖边武松墓坟头被撒满玫瑰花瓣的事件引发人们热议,可是有趣的是,这座引来关注的武松墓并不是水浒里的武松。‎ C.数字货币优势明显,不仅能节省发行、流通所需的成本,还能提高交易或投资的效率,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D.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合作,表明了两国之间没有“你死我活”的决斗理由,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 ‎【答案】C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全球化的今天,守护文化多样性,是关涉人类文化发展未来的大问题。在不同文化主体之间,要倡导有创建的交流、理解与对话。这种文化理解是一个双向承认的过程: 。前者是自觉、内省,后者则是宽容礼让、平等开放。‎ A.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 B.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然后是了解“自身”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 C.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D.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根据前 后照应的原则,采用排除法。由“双向承认”排除D项,由“宽容礼让、平等开放,排除A项。由“认识”和“了解”的认识程度,排除B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名句默写 ‎5.根据要求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楼阁依势而建,宫室结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       ,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          ,            ”描绘出桃花源人们安逸愉悦的生活,勾画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 ‎【答案】‎ ‎(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3)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诗词鉴赏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念奴娇·梅 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①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春嫩,迥然天与奇绝。‎ 常记宝篽②寒轻,琐窗③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④有个人忆。‎ 注:①东君:司春之神。②篽:禁苑。③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④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1)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梅花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2)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6分)‎ ‎【答案】‎ ‎(1)①拟人。(1分)上片“笑杀”“温柔”“借”等词语运用拟人化手法写梅花笑傲百花之神,其神姿天真自然、温柔清秀,却不借助任何力量。(1分)②对比、衬托。(1分)将春神统领下的娇艳绚丽、千般媚俗的百花和清秀不俗、骨气奇绝的梅花作对比,衬托梅花。(1分)③词人通过描写突出了梅的迥异百花、超凡脱俗的神韵。(1分)(如从色彩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①冰清玉洁,高雅脱俗。梅花花影稀疏,花色浅淡,盛开在冰雪之中、清澈水边,在春之百花的映衬之下更显自然脱俗。(2分)②坚贞不屈,傲霜斗雪。绽放之时惹人摘取,凋零之时飘泊天涯,“风烟”“霜雪”,无论何时何地犹存一种坚贞品格。(2分)③词人托物言志,借花言人,抒写内心中傲岸不屈的精神以及归隐情思。(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注意题干要求。把握诗歌事物形象,主要是抓住诗歌中体现事物特征的词。上片中,“笑杀”“温柔”“接”等词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梅花的,体现梅花的形象笑傲东君,骨清春嫩,不借助外力;接着又和春季百花相比,用娇艳绚丽,千娇百媚的春季百花来烘托梅花的清秀、奇绝。‎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抓住“疏疏淡淡”“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春嫩”等描写来总结梅花的品质。诗人借梅花的品质来托物言志,书写自己傲岸不屈的精神和归隐田园的想法。‎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文言文文本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题。‎ 赠医者汤伯高序 ‎【元】揭傒斯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 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名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选自《揭傒斯全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屏:摒弃。‎ B.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 容:容纳。‎ C.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 恚:怨恨。‎ D.其治以脉,不以证 证:症状。‎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B.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虚心好学,努力钻研,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显著,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 C.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的赞赏。‎ D.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挽救百姓的生命。希望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 ‎(4)把第三大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2)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答案】‎ ‎(1)B ‎(2)C ‎(3)A ‎(4)‎ ‎(1)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 ‎(2)(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解析】‎ ‎(1)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容:仪容。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要准确断句,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段话的意思。二要分析徐先生对三种人的态度:一是富人,二是穷人,三是相信巫术的人。再加上对句式的分析,如“信而治”与“其不治”的对举,也可用虚词的提示断句如“自是”“乃”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学者”是学医的人,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学者”。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1)此句重点是对文言词语的正确理解。“殚”与“竭”对举,都理解为“尽”;“卒”是“最终”的意思;“且”是“将要”的意思;“交”即“交互”,也就是“互相”的意思;“是”是代词“这”。(2‎ ‎)“方”根据人物身份可知为“药方”,“言”也可根据下文他撰写医书来理解应该指的是“医学见解”;“师”名词用作动词“拜师”,“乃”,是“才”的意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楚地的习俗只信巫术不信医生,自上古夏、商、周以来就是这样,如今更是厉害。凡是生病的人,不管病的时间长还是短、轻还是重,只要吃了药不见效,就立即把药拿开不用。到了巫师那里,来来去去十几次不见效也不后悔,并且自己主动承担病痛的责任,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始终没有一句责备巫师的话。因此功劳总是归于巫师,而不良后果总是归于医生。无论有效无效,巫师总是会受到最好的奖赏而医生总不如巫师。因此医生也渐渐急于获得利益、得到病人的信任,也就不得不借助装神弄鬼的方法来取信于病人,即使最有智慧的人也很少不受迷惑。以至于在沅江、湘江一带常有用人来祭祀并非自己祖先的鬼神牟取利益的事,主事人虽然受到重刑严处也毫无不满和怨恨情绪,因而巫师盛行带来的恶果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无法解除。医术已经很久不能胜过巫术了,即使有医术高明的医生却不能够施展才能,不能成就他的名声,于是学医的人也是一天比一天的懈怠,因此,有病人花费时间,到多个郡去寻找一位好点的医生都找不到。哎呀!这是先王的政治不清明的结果吗?为什么巫术之祸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呀!能够得享天年的人不是十分幸运吗!‎ 我们乡里有一个叫徐若虚的先生,他家是郡里的大姓。徐先生十五岁就中了进士,随后就谢绝了做官而归乡里做医生。(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经历了数十年后,徐先生在医学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还著有《易简归一》一套书数十卷。他在书中明辨疑惑的问题,补足欠缺的内容,或广博或简约,清楚地分析观察,通晓细微的事物,事事融于心,敏于行,人们都认为徐先生是古人复生。他主要是通过号脉象来为病人诊断,并不看重病人的身体症状。无论是富贵人家的还是贫穷人家的病人,他都不会在意报酬的多少,相信他的医术来就医的人,无一没有效果,如果病得确实不能医治了,他一定会先给病人说明白,唯有相信巫术的人,他会打发他离开,不再去关照他。从此以后,我们乡里的巫医,才渐渐不再是唯一为病人治病了的人了。我行走数千里之路去寻找徐先生这样的人,但也无人能赶得上他,有的只专攻医术,只有一技之长而已,没有医术医德兼备的人。我来到旴江,认识了汤伯高,他通晓医术,性情沉静思想深邃,谦逊自矜,与徐先生非常相似。我正对巫术的泛滥而忧心,担忧医术之道不被人们接受,白白地看着百姓的生命夭折却无法得到救治,因而对汤伯高对医学的钻研与徐先生类似,并且带病人去让他医治很有效果,因此就在这篇文章里书写巫医盛行带来的祸患,以及徐先生的事迹来赠送给他。唉,如果世上的医生都像徐若虚、汤伯高,而我们乡里的人都相信他们,那么,巫术还能长久地这样盛行吗?‎ 汤伯高名尧,自取名号为常静处士。徐若虚名棪。听说庐山有一个姓郭的人,号南寄,也是很有名的医生。‎ 五、现代文文本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董仲舒之“数”‎ 王传林 ‎①“数”作为哲学概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并被《周易》《老子》《荀子》等作品予以理论化。时至秦汉,《吕氏春秋》与《淮南子》等作品对“数”与“数字”也颇为钟情,董仲舒更是将“数”与“数字”大胆地运用到人伦、社会与政治领域,从而赋予其与众不同的哲学意蕴与伦理价值,值得多维探寻。‎ ‎②“数”作为存在,是一切存在之定在的敞开与涌现。当“数”成为人感知与思考的对象时,它便有了被抽绎与量化的可能,从而使其与存在本身相分离,继而成为一种理念或思想。‎ ‎③继轨前人,董子提出“五音比而自鸣,非有神,其数然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等。在他看来,万物之中存在“数”,天亦存在“数”。或曰,“数”作为存在拥有物自体隐存的幽暗与形上之天所涌现的神秘,由数至数字的过程则是试图摆脱幽暗与神秘并使之明朗与清晰的过程。在董子眼中,数字是最纯净、最明晰和最抽象的定在,从而凡物皆成可度量、可重复或可显现的图式;同时,数字作为一种哲学语言拥有言说的力量,拥有建构理论世界的力量。简言之,“数”作为存在之定在向人揭示宇宙的图景与结构,其中蕴含着天道、善与美的敞开与涌现。‎ ‎④人是“思”的主体,“数”是“思”的对象;人在思时通过数字符号面向存在。董子以“气”为载体,以“一”为原点,以阴阳变化为路向,由“一”推演出“二”(阴阳)、“四”(四时)、“五”(五行)与“十”(十端);同时,他又以“五行”配“五常”,以“四时”配“四政”。值得指出的是,董子认为“十”具有圆满性、人伦性与道德性。由“一”至“十”,“数”完成符号化推演。数的符号化意义则在于数字被引入人伦、社会与政治领域,董子意在为现实伦常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建构寻找形上依据并试图解决其合法性的来源问题。‎ ‎⑤董子语境中的“数”之于一切存在是一种尺度——价值尺度。董子认为人伦、社会与政治领域的一切规则皆有定数,而且不可违反;否则,即便是皇帝也会受到“天谴”。在董子那里,“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因此,“数”成为“君权天授”理论的凭证。可以说,数的存在使天、人、政三者之间有了同质与贯通的基础,也使得王者可以按照数的尺度去看待一切客观存在,进而得以完成伦常制度与政治架构的设计。‎ ‎⑥董仲舒用数与数字来解构一切存在(包括人自身),他建构了系统的数字诠释学,提出了颇为典型的诠释范式。其中,以数释天是形上依据,描绘的是自然图景;以数诠经是理论源泉,描绘的是历史图景;以数解人是基本环节,描绘的是身体图景;以数统政是理论旨归,描绘的是政治图景。‎ ‎⑦“以数统政”是理解其数字诠释学的关键。董子认为“王者制官”是通过“条天之数”与“备天数以参事”来实现的,其要旨是“天之数,人之形,官之制,相参相得”。简言之,通过“人副天数”与“官制象天”,“天数”得以向“人”与“制”扩展。或曰,现实政治制度的内在理性应该源于天数,否则将缺乏合法性与合理性。‎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在董仲舒那里,“数”既是存在之定在,又是存在之符号;既是存在之尺度,又是他数字诠释学的基础。‎ B.董仲舒用“数”与“数字”解构自然和社会,赋予了“数”与“数字”不同的哲学意蕴与伦理价值。‎ C.董仲舒为君权寻找合理性,“数”既是“君权天授”的依据,也是能够超越君权、制约君权的力量。‎ D.在董仲舒那里,“数”的存在使天、人、政之间有了同质与贯通的基础,“天数”得以向“人”与“制”扩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数”的概念出现很早,其范畴在历史发展中被不断拓展和丰富,具有了丰厚的意蕴和价值。‎ B.“以数统政”是董仲舒数字诠释学的关键,也是董仲舒数字诠释学的理论旨归,描绘的是历史图景。‎ C.作为人感知和思考的对象,经过抽绎和量化后,“数”便与存在本身相分离,成为一种理念或思想。‎ D.“数”是幽暗而神秘的定在,数字则是纯净、明晰、抽象的定在,能够揭示宇宙的图景与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董仲舒之前,“数”就已经被理论化,而董仲舒则把“数”推演成为明朗、清晰的数字。‎ B.董仲舒以“气”为载体,以“一”为原点,以阴阳变化为路向,把数字引入到了人伦、社会和政治领域。‎ C.“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包含着以数解人的思想,这种思想是董仲舒诠释范式的基本环节。‎ D.董仲舒认为“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如果违背人伦、社会、政治之“数”,就会遭受惩罚。‎ ‎【答案】‎ ‎(1)A ‎(2)D ‎(3)A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作答理解文章主旨题,需梳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可知,文章主要从作为存在、作为符号、作为价值尺度 、作为诠释学的基础四个方面对“董仲舒之‘数’”进行了阐释。A项概括全面,是全文主旨,其他三个选项均是对文章部分内容的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偷换概念。原文是说“‘数’作为存在之定在向人揭示宇宙的图景与结构”,而不是“数字”。‎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曲解文意。“把‘数’推演成为明朗、清晰的数字”错,原文只是说在董仲舒那里“‘数’完成符号化推演”,并不是推演成为数字。‎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与父亲汤一介相处的点滴 汤双 在父亲的大多数同事和学生眼里,他可能是个比较严肃的人。但在我眼里,他其实是个颇有些浪漫情怀的人,也是一个崇尚自由、平等的人。在我们这个家里完全没有“父父子子”那一套,他也没有多少“权威”。多年以来,我姐姐和我与父母之间一直是没大没小的,“人人平等”在家庭内部基本上得到了实现。如今父亲已逝,许多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大大小小的往事反而异常清晰地在脑海里显现出来……‎ 打桥牌是我们全家住在中关园280号时(“文革”期间)的重要活动。刚开始我的水平最低,是父亲和我搭档与母亲和姐姐对阵。之后技术见长,就成了姐姐和我与父母对阵。再后来,父母一方基本上是屡战屡败,不过他们不以为意,每次都还在记分本上由父亲与姐姐代表双方签字,以防日后有人“不认账”。那段时期,家里没什么钱,市场上也买不到什么好东西。在打桥牌时,如果有一块从中关村茶点部买来的松花蛋糕(虽然得一分为四,一人一份),已经算是高规格的享受了。偶尔搞到一罐咖啡,简直如获至宝。那时所用的咖啡壶是放在火炉上烧的,壶的顶部是个玻璃罩,可以看见咖啡沸腾时冒出的泡泡。听着咖啡壶发出的咕嘟、咕嘟声,闻着满室的香味,真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一壶咖啡喝完,剩余的咖啡渣还能再煮一次——称为“二道咖啡”。不管一道还是二道,现在想来都是美味无比。尽管当时外部的政治压力很大,在我们这个“家庭堡垒”内部仍然充满着温馨与“小资”情调。‎ ‎1979年暑假,父母有机会参加北大组织的北戴河度假旅游,在北戴河,有一个夜晚,我们四人带了一台在当时还属于稀有物品的收录机,坐在海边的礁石上,一边看月亮,一边听小夜曲。明月、涛声、小夜曲,彼情彼景现在回忆起来似乎仍然如梦如幻。‎ 度假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某天中午,我们去起士林在北戴河的分店吃饭,发现可以在露天的座位上用餐,于是要求坐在那里,可服务员说那些座位是专门供外宾用的。父亲平时极少与人争执,那次却按捺不住,批评服务员崇洋媚外,并告诉服务员他的学生里就有一些是外国人,难道学生坐得,老师反倒坐不得?老先生一生最容不得的,就是把外国的月亮看得比中国的月亮圆的人。然而他说的那些话对服务员全无作用,我们最终也没能在那儿吃饭。‎ 我在上中学的时候曾随秦元勋先生学习相对论。有一次在家里与父亲聊起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正想好好卖弄一番,不料他却坚决不肯接受“光速不变原理”,他以哲学家的思维方式,认为宇宙间不应该存在一个不可超越的极限速度。我自认真理在手,与他反复辩论多时,却始终无法“取胜”。通过与他辩论,我得到一个很大的收获:不论一个理论多么权威,我们仍然可以对它的基本原理问一个为什么。长久以来,我们之间这种科学与哲学的辩驳时有发生,最近几年连我的儿子也加入了“战圈”。直到今年八月初我回北京看他时,我们还在聊“数学到底是人的发现还是人的发明”之类的话题。‎ 父亲曾与我们一起在美国俄勒冈州的科瓦利斯小镇上住过三个多月。小镇里的生活十分平静,每天,他在家里写一本类似于回忆录的书《我们三代人》。晚饭后他总会带着小汤出去散步,走到一个小店,让小汤玩上一会儿里面的简单的电子游戏机,若能赢得一小块糖,祖孙俩便十分高兴。周末,我们有时会去海边捞螃蟹,或开上一两个小时的车,到一个由火山口形成的小湖去划船。他后来多次说那段时间是他一生中最悠闲、也是最喜爱的日子。最近我时常会想,当年他在散步的路上和五岁的小汤都会谈些什么呢?问小汤,他已全然不记得了。我自己倒是记得在我五六岁的时候,父亲常给我讲《庄子》里的故事。印象最深的就是“才与不才之间”(这也许对我的人生观有很大的影响)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今天,反观父亲的一生,我忽然觉得他虽以儒家的道德自律,心向往之的却是《逍遥游》里那种“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生活。‎ 庄子云“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气散无法再聚,时间也不可能倒流,但记忆却可以常存。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将会伴随我的一生。‎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汤一介(1927.2—2014.9),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 ‎②“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汤一介和冯友兰等北大哲学系的教员都遭受批判,但当时的汤一介并没有质疑这场史无前例的运动。1976年10月10号,随着四人帮的隔离审查,中央下令查封“梁效”。在1983年开始的整党活动中,“梁效”成员汤一介被定性为犯一般性错误。‎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中提及在家中煮咖啡的事件,称一壶咖啡煮了一道,剩余的咖啡渣还要再煮第二道,旨在突出当时生活条件之差。‎ B.作者笔下的父亲,既有严肃的一面,也有温情随和的一面,这样的人物形象具有多面性和立体感,体现了人物传记的真实性。‎ C.我们最终没能在起士林用餐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服务员崇洋媚外,二是因为父亲性格耿直,有强烈的民族自尊意识。‎ D.尽管“我”和父亲反复辩论,也不能说服他接受“光速不变原理”,这除了与他不受权威观念的束缚有关外,也和他对世界的认识有密切关系。‎ E.短短的一篇文章中,作者多次引用庄子的话,这既是叙事抒情的需要,也是汤一介作为哲学家精神气质的一种体现,值得细细品味。‎ ‎(2)作者说汤一介“心向往之的却是《逍遥游》里那种‘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生活”,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本文追忆了汤一介先生的部分生平事迹,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冋答。‎ ‎(4)汤一介的事迹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分析作答。‎ ‎【答案】‎ ‎(1)ED ‎(2)①在艰难的年代,他和孩子们打桥牌,吃蛋糕,喝咖啡,在海边听小夜曲,有一种温馨的“小资”情调。②在与“我”的辩论中,他认为宇宙间不应该存在一个不可超越的极限速度,说明他的思想不受束缚。③生活中的汤一介带小汤散步,和家人划船、捞螃蟹,是个心态悠闲、富有童心、无拘无束的人。‎ ‎(3)①选材上,作者不写学者汤一介,而以生活中的汤一介为传记核心,展示了汤一介作为平常人的一面,饶有趣味。②语言朴实自然,平淡之中包含着深深的怀念。‎ ‎(4)①保持从容豁达的心态。汤一介在艰难的时代,能够主动消解外部的政治压力,过着充满“小资”情调的生活。②热爱自己的家庭。汤一介的家庭内部“人人平等”,他与家人打桥牌、听小夜曲,带小汤散步,和家人一起划船、捞螃蟹等。③不迷信权威。汤一介不肯接受“光速不变原理”。‎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旨在突出当时生活条件之差”错。作者写这件事旨在突出家庭生活的温馨。B项,“作者笔下的父亲,既有严肃的一面”错误,原文说“在父亲的大多数同事和学生眼里,他可能是个比较严肃的人”,表明作者对父亲“有严肃的一面”这一点只是猜测,并未肯定。C项,“我们最终没能在起士林用餐”说法错误。原文“我们最终也没能在那儿吃饭”是说“我们”最终没能在露天的座位上用餐。‎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题干所给句子的含意。该句是对汤一介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一种描绘,是说他对逍遥自在的人生境界的追求。这在文中所选事迹中有突出的体现:他在艰难的年代打桥牌、吃蛋糕、喝咖啡,在晚年和家人共度愉快时光,这都体现了他的浪漫自由、无拘无束;他在和作者的辩论中认为宇宙没有极限的哲学思想,又体现了他思想的不受束缚。‎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写法”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如它包括如何展开写作思路、如何选取素材、如何组织语言等等。回答这类题目可以从选材、语言风格等角度入手。考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作答此类探究题要立足文本,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人物的品质进行分析,并在文中找到具体的事例依据。注意按照分数来确定得分点数目,避免草率作答。‎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六、语文文字运用 ‎10.下面是一则“节约用水”公益广告,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6分) ‎ ‎【答案】龙头打开水哗哗,赶快动手抓住它。关好水龙头,保护住我们的生命之源。‎ ‎【解析】‎ 试题分析:‎ 首先仔细观察画面,就会看出,图片的主体内容是一只手握住一个正在流水的水龙头,水龙头的上方水管已打结。再说寓意,水龙头显示的流水量比较大,寓意水资源浪费,而紧紧握住水龙头的手和水龙头上打的结,都寓意着控制用水,杜绝浪费,表达出节约用水的主题。‎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七、写作题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清华风云人物梁同学,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最近参加高晓松做评委的一档电视节目时说,他很迷茫,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高晓松对此怒斥:“你不去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你该找什么工作,你不觉得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梁、高事件,引发大众热议。‎ 戴同学:我觉得迷茫是件很正常的事,不管多么光鲜亮丽的人都会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总会有所发现,毕业不见得就能遇见一份好的工作,可能还会换几份,但人生本来就有多种可能不是吗?‎ 某心理咨询师:现在很多学生都缺乏和自我的对话。知识课程大家已经掌握很多,但关于生命体验的课程却十分缺失。‎ 刘同学:哈佛大学培养出的学生为什么那么与众不同?他们的教育会给他们灌输你以后要做什么,让他们觉得他们生来就是要改变世界的。‎ 高晓松做节目时常提到一句话,“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即将步入大学生活的你,对以上材料内容有何看法?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 踏实走好每一步 踏过梦幻童年 暖风和煦,春风透过窗户进入教室,老师正在为我们上课:“你们长大后都有些什么理想?”同学们议论纷纷,有做科学家的,有做教师的,还有的做医生……我毅然站起来,“我要做农业局局长,因为他可以体谅爸爸妈妈,不让父母在田里太劳累。”说完老师笑了笑,问道:“你要怎样做呢?”“我要努力学习,考试争第一。”老师点了点头让我坐下,老师说道:“你们是新生的一代,你们有自己的理想,这很好,可你们要记住,你们未来的路还很长,你们要踏实走好每一步。”虽然当时不太明白,但老师的话印刻了我的心中。‎ 走过缤纷少年 在这个年纪,幻想几乎以成过去式,有的只是为梦想打基础,年少的轻狂使我的梦想背道而弛,自我满足的心理总是停留在“优生”这个层面,恕不知我已固步自封,中考模拟考了班里的后几名,中考的到来,父母着急了,一向很优秀的我连高中都考不上,班主任也终于担心我了,他可是陪伴了我三年的恩师,说道你仍然很优秀,但自信的极端那是自负,你只顾在云端跳舞,你注重过你的实际吗?自那以后,我懂得了老师的用意……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出自己的真正脚印,经过数月的努力,我终于考进了理想的高中。‎ 拼搏无悔青春 虽说这四月还未到盛夏,但胜似盛夏,我们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我有些胆怯,看着一次次考试后那令人窒息得分数,我对前途又迷茫了,当年的豪言壮语已不复存在,再这迷惘之际,我常常回忆童年的 纯真,少年的轻狂,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志气,我真的该放弃吗?是否选择过这一月,我恍惚了......不,我不能,我不甘,曾经的荆棘我用了汗水融化,曾经的高傲我用低调冲击,如今,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我却退却了,我对得起自己吗?‎ 二次诊断性考试已结束,虽仍不理想,但我不气馁,因为你以尝试过第一次失败的痛楚,因为青春不允许我气馁,这不过是高考前的热身罢了,并不是高考。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中找到误区,解决它。与其站在云端沮丧失败,还不如步入地面寻找为什么失败,直到真正的去决战高考。我的心中没有失意,只有那决战的满腔热血,我似又听到老师的话语:踏实走自己的每一步…….‎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云端之上,我们应该贴在地面拼搏自己无悔青春。‎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材料很简单。本题内容上贴近学生生活,考生没有陌生感,熟悉并且有亲身体验。可以从很多角度分析,如(1)梁同学:高学历与社会责任(2)戴同学: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正视人生的多种可能(3)心理咨询师:注重生命体验,注重生命的过程。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写作要求中明确规定,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可以从很多角度分析。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