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开滦二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2月考试语文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8)页,第Ⅱ卷第(8)页至第(11)页。‎ ‎2、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卡和机读卡一并收回。‎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如何解决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这是中国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提出的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现实。它反映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格局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休戚与共。‎ 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获得超额利润,并导致巨大的国际贫富差距。在这一阶段,我赢你输的博弈使发达国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并导致了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 然而,进入全球化的第二阶段,这种输赢分化的博弈正在衰退,代之而起的是命运与共。“命运”一词,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指人的生死、贫富、祸福、苦乐遭遇。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命运与共表现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在经济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都会迅速传播和扩散,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再如,在政治和社会等层面,西方国家支持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动荡引起的难民潮,却使西方国家本身的治安陷入紧急状态。所有这些现象都昭示着,输赢分化的全球化时代即将结束,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时代正在到来。在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阶段,只有相互扶助、相互促进、利益共享,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保安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反映了在全球化新阶段世界利益关系格局的新变化。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是我们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结构。如,在经济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利益共享,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方利益;各国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搞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人权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维度。全球人权治理的目标,是促使各个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实现。它既是全球治理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又是对全球治理过程、方式和手段的重要“边际约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对全球治理提出了要求,也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为所欲为,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视角调整个人人权、各国人民的集体人权和人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确保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安全和健康。‎ ‎(摘编自《解决人类现实挑战的中国方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习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这是着眼人类共同利益和中国长远利益提出的方案。‎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同心同德,不以邻为壑,不搞贸易保护主义。‎ C.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针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深刻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唯一要求是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先交代时代背景,引出概念,然后逐层分析概念内涵和要求。‎ B. ‎ 文章分析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日益加深的格局,因此要求各国相互依赖、休戚与共。‎ C. 文章在论证中,认为全球化分为两个阶段,并以大量篇幅阐述了第二阶段输赢分化的特点以及对策。‎ D. 文章基于时代面临的不断变化的挑战和日益增多的风险,提出了如何解决全球化危机这一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课题。‎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因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达国家获得巨大收益,导致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 B. 在全球化的新阶段,虽然一些国家的难民潮会增加西方国家本身的治安压力,但也给西方国家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 C. 如果西方国家依旧坚持过去的做法,挥舞人权大棒来干涉别国内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永远无法实现。‎ D. 我们要超越西方狭隘的人权理论,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才能变得和谐美好。‎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这是着眼”“中国长远利益”缩小了原文的表述范围,原文为“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C项,“主要针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表述错误,缩小了范围,原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对全球治理提出了要求,也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反思和重构的要求”;D项,“唯一要求”表述错误,属于无中生有,原文表述为“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的结构关系”。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以大量篇幅阐述了第二阶段的输赢分化的特点”表述错误,“输赢分化”不是全球化第二阶段的特点。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给西方国家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于文无据。故选B。‎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五千多户增加到一万六千多户。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摘编自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 ‎(数据来自于《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6—2017》)‎ 材料三:我国创新水平迈向国际第一方阵。2017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1.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2%,其中基础研究经费为920亿元。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不断涌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2017年的第17位。而体现国家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知识创新。2017年,我国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都居世界第一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8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2.7万件,同比增长8.2%。此外,我国科技创新力量由科研人员为主向全社会拓展,开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性局面。4298家众创空间、325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00多家企业加速器,以及19家国家自创区和156家国家高新区形成了一个日趋完善的创业孵化生态链条。‎ 韩国《产业日报》报道称,中国的全球化创新型企业正不断增加研发投资,加大研发力度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政府也制定了发展计划,并给予中国企业相关扶持。‎ ‎(摘编自《科技部:去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第1位》)‎ 材料四: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我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科技成果呈现“井喷”:‎ 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天眼”探空、北斗组网、超算“发威”……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科技创新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兴林、科技治沙成效显著,在全球率先实现“沙退人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加速融合,织就保障亿万群众生活的幸福网。‎ 十八大以来,全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100万人,研发人员超过535万人,跃居世界第一。重大科技任务、科研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对创新人才发挥了“筑巢引凤”的“虹吸效应”。“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深入实施,带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归国潮”,回国人才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这是我国创新的“力量之源”。‎ 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动真格”,向数十年难除的积弊“下刀”。国家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院士制度、科技奖励、科技军民融合等改革也正在深入推进过程之中。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资源开放共享等基础性制度也在加快建立,科技人员获得感大大增加。‎ ‎(摘编自《科技成果“井喷”:中国创新奇迹从何而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技创新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B. 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与2000年相比,中韩两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日本却大幅减少。‎ C. 材料二显示,中韩日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次数占世界比重呈正相关。‎ D. 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进入黄金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互联网+”广泛融入了各行各业,载人航天、深海探测、大飞机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引领世界潮流。‎ B.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均居世界前列,说明我国有突出的创新实力。‎ C. 我国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资,日均新设企业增长迅速,科技创新使得创业孵化生态链条日趋完善。‎ D. “筑巢引凤”“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实施,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增强了科技人员的获得感。‎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创新水平能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的原因。‎ ‎【答案】4. D 5. B ‎ ‎6. ①我国高度重视创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人才计划,出台优惠政策,创设良好的创新环境。②国家和企业加大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投入,鼓励创新。③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科技人员有积极性、创造性和获得感,创新实力雄厚,成果丰硕。(意思答对即可。可从国家层面、科技人员个人层面的角度,或外因、内因的角度答题。其他答题角度,言之有据,可酌情给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增长迅速,人才工程卓有成效,创新发展动力强劲。‎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D项,“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贡献率由52.5%提高到57.5%”错,属于概念混淆,选项的意思是科技创新的贡献率提高,而材料一中说的是“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一,引领世界潮流的是“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而不是“我国‘互联网+’”。C项,“科技创新使得创业孵化生态链条日趋完善”错,创业孵化生态链条日趋完善是因为有数量众多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D项,由材料四最后一段可知“增强了科技人员的获得感”的原因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政策和制度,不是因为“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实施。另外,“筑巢引凤”不是人才计划,而是人才计划的效果体现。故选B。‎ ‎【6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材料、圈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整合概括。本题可从国家层面和人才个人层面两个角度考虑:从国家层面看,国家积极创设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从材料二的图表和材料三可看出国家加大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鼓励知识创新;从材料四可看出我国高度重视创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一系列人才计划,招揽人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相关制度改革,出台优惠政策等。从个人层面看,在这样良好的创新环境中,在优惠的政策制度下,我国人才积极参与,无论是专利申请量,还是人才归国数量,以及参与到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量都占据绝对的数量优势,而且这部分人能以饱满的获得感和充分的积极性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去,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凝固的《史记》‎ 徐剑 大先生病入膏肓,时日无多了。那天,他精神出奇的好,突然撑起羸弱之躯,从病榻上坐起身来,对许广平道:“研墨,我要写信。”‎ 许广平且喜且忧,说:“先生,还是我来代笔吧。”‎ ‎“此信岂可代笔,”大先生摇了摇头,“这是写给静农兄的。”‎ 何等要事,竟烦大先生病中亲笔?许广平连忙扶先生下床,至书案前,连忙研墨,铺好信笺,惟见大先生落座后挥毫,留下数行力透纸背的鲁体:“南阳画像,倘能得一全份,极望……”‎ 许广平看后,心中泛起一阵酸楚。此距大先生去世,仅两个月。‎ 鲁迅何以对南阳汉画情有独钟?我暗自忖度,大先生执拗于斯,决不仅仅是为中国版画谋寻出路,而是重返民族精神源头,寻找一种化繁为简、大拙至美的哲学之境,一股奇崛粗犷、野性灵动的上古气象,一扫文坛萎顿、低迷之风。‎ 大风起兮,汉魂何在?我们迷失于何处?‎ 其实,对于汉画的概念与形式,我并不陌生,且被浸淫多年。我创作室有一画师,弃传统勾线之法,挥笔泼墨于宣纸之上,如云,如雾,如潮,如泉,漫漶而不失控,墨浓却有层次,似汉非汉,似唐非唐。我常入其画室,观后,总觉得缺点什么。但并不妨碍彼在书画市场上大行其道,其亦以中国新汉画开山之人自许,大师性格显露,脾气见长。‎ 也是这样八十年代的仲夏,吴冠中背着画箧,心事重重,走下洛阳龙门卢舍那大佛殿,竟无一点留恋。蓦然回首,身后大佛仍是那张并不生动的脸,佛眸半睁,千年一笑,却笑不出一丝一靥的灿烂与大唐气象。吴冠中很失望。身临伊水,遥望秦地,彼不禁想起儿时背过的《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年近六旬的吴冠中正在寻求艺术之旅的盛年变法,可是他寻找了半个多世纪,艺术女神在何处?‎ ‎“先生不妨去南阳看看。”龙门石窟博物馆馆长温玉成见吴冠中神情沮丧,建言道。‎ ‎“卧龙岗?去看诸葛孔明隆中对?”生性孤高的吴冠中多少有点不屑。‎ ‎“南阳有一个中国最早的汉画馆,建于三十年代。堪称汉王朝艺术集大成者,二千多尊石像,非常值得一看。”‎ ‎“哦,”吴冠中沉吟着,“在北京有所风闻,有的拓片亦见过,那就走一趟吧。”‎ 吴冠中背上画箧,登上了洛阳开往南阳的长途班车。‎ 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大师走进南阳盆地,走进汉画馆,亦步入自己的涅槃之旅。‎ ‎“这才是我想要的东西。”吴冠中流连忘返,击节感叹。南阳汉画馆果然平地吹来一股凌厉的汉风,其艺术魂魄太博大了:既有力拔山河气盖世兮的力量之美、野性之美,更有一种删繁就简、大巧若拙的线条之美,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人物世相百态,飞鸟禽兽,栩栩如生。‎ 吴冠中支起画架,就着汉画馆里并不透亮的灯光,如痴如醉地临摹起来。‎ 乙未年仲夏,前度徐郎今又来。不得不承认,面对汉画像石垒成的大门时,二十年间,从同事积累得来的汉画知识储备,都在那一刻,被彻底颠覆了。大风起兮,一股艺术汉风扑面而来:左门柱上之青龙,右门柱上的白虎,上阙衔着辅首门环的朱雀,仿佛于瞬间御风而起,直上云间,仰天长啸,或藏雷纳电,或云谲波诡,或惊天动地。‎ 我可以想见鲁迅第一次翻阅南阳汉画拓片时的惊讶神情,我也毫不怀疑吴冠中第一次面对石像涌动于心的巨澜。汉代南阳的帝王将相、汉儒先贤、达官显贵、缵缨之族,用永不风化腐烂的青石,留住了生前骄奢淫逸、繁华一梦、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不朽与记忆。‎ 而制作者却是一群默默无闻的民间大工匠,一钎一锤一钻一刻,与太史公一点一划一字一句,异曲同工,风流趋同,而且更有世俗味,烟火气。石像上的故事、人物,仿佛就是凝固的《史记》,不著一字,却尽占风骚。‎ 西门豹除巫治邺、二桃杀三士、梁女传、鸿门宴等耳熟能详的典故和人物,端详之际,依旧有温度,呼之欲出。然而,南阳汉画馆最打动我的,还是那些有人间烟火气的石雕像,捕鱼、狩猎、田猎、弋射,舞百乐戏、斗鸡、讲学、丧葬出行,以及跳丸吐火、长袖舞、倒立、乐舞、踏鼓舞等,简直就是一部大汉王朝的民俗百科全书,在领略汉代简约粗犷艺术之美时,其服式民俗风情皆巨献于前。‎ 许多年后,吴冠中仍念念不忘南阳之行:“汉画馆的欢乐让我忘记了龙门的怅惘。”他对这股汉风对自己艺术之旅的洗尘、洗心,感慨万千。吴冠中伫立于东西方艺术的巅峰上,最终蜕变化蝶,南阳汉画馆的轨迹清晰可观。我的同事,自恋为新汉画大家,却反其道行之,终不得开悟。而大先生一生吸吮的是南阳汉画的奇崛与力量,临终之时,摆放在他枕边的竟是那位勇士斗牛伏虎的拓片,他就是这样一位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和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猛士。‎ 大风起兮云飞扬。我仿佛看到大先生踽踽独行在莽原上,俯瞰乾坤,睥睨凡尘,大声喊道:“谁配做我的敌人?!”‎ ‎(选自《2016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删改)‎ ‎7.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生动传神地再现了鲁迅逝世前对南阳汉画殷切关注的情景,极富感染力。‎ B. 第九段引用《诗经·秦风》中的句子,非常契合吴冠中当时谋求艺术创新而不得的苦闷失意、彷徨无助的心情。‎ C. 吴冠中成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大师,完全得益于南阳汉画的艺术启迪和他自身的悟性与努力,与西方艺术并无关系。‎ D. 文章多用四字词语和文言词汇,长句短句交错,整句散句结合,既古朴典雅又灵动别致,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 ‎8. 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选择三处简要赏析。‎ ‎9. 本文以“凝固的《史记》”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究。‎ ‎【答案】7. C 8. ①龙门石窟与南阳汉画(或“吴冠中对龙门石窟和南阳汉画馆不同态度”)对比,表现了龙门大佛的毫无生气与南阳汉画的凌厉博大。②“我的同事”自高自大、终不开悟与吴冠中勇于创新、蜕变化蝶对比,表达了我对“我的同事”的鄙夷不屑和对吴冠中由衷敬佩。③吴冠中对南阳汉画馆前后态度的对比,表现了吴冠中的孤高、率真以及实事求是、眼光独到。 ‎ ‎9. ①南阳汉画用永不风化的青石,留住了不朽与记忆,内容丰富,人物生动,展现了汉画的力量之美、野性之美,如《史记》般不朽。②鲁迅对重返民族精神源头的不懈追求,对汉画那种奇崛粗犷、野性灵动的上古气象的凌厉之风的追求,以及其不屈的斗士(如猛士般的)精神,如《史记》般不朽。③吴冠中在南阳汉画的艺术滋养下成长为一代大师,其人其画必将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属于综合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C项,“完全得益于”“与西方艺术并无关系”表述过于绝对,于文无据。故本题选C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散文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对比手法的运用。阅读文章,找到有对比的有效的答题区间,例如:文中“我创作室有一画师,弃传统勾线之法,挥笔泼墨于宣纸之上,如云,如雾,如潮,如泉,漫漶而不失控,墨浓却有层次,似汉非汉,似唐非唐。我常入其画室,观后,总觉得缺点什么。但并不妨碍彼在书画市场上大行其道,其亦以中国新汉画开山之人自许,大师性格显露,脾气见长。”“我的同事,自恋为新汉画大家,却反其道行之,终不得开悟。”“吴冠中伫立于东西方艺术的巅峰上,最终蜕变化蝶,南阳汉画馆的轨迹清晰可观。”这里用“我”对“我的同事”和对吴冠中不同态度的对比,“我的同事”自高自大、终不开悟与吴冠中勇于创新、蜕变化蝶对比,流露了作者对前者的鄙夷不屑和对后者由衷的敬佩。吴冠中对龙门石窟和南阳汉画馆的不同态度对比,表现了龙门大佛的毫无生气与南阳汉画的凌厉博大。表现在龙门石窟,“身后大佛仍是那张并不生动的脸,佛眸半睁,千年一笑,却笑不出一丝一靥的灿烂与大唐气象。”而南阳汉画,“汉代南阳的帝王将相、汉儒先贤、达官显贵、缵缨之族,用永不风化腐烂的青石,留住了生前骄奢淫逸、繁华一梦、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不朽与记忆。”“而制作者却是一群默默无闻的民间大工匠,一钎一锤一钻一刻,与太史公一点一划一字一句,异曲同工,风流趋同,而且更有世俗味,烟火气。石像上的故事、人物,仿佛就是凝固的《史记》,不著一字,却尽占风骚。”还有,吴冠中对南阳汉画馆前后态度的对比,表现了吴冠中的孤高、率真以及实事求是、眼光独到。表现在“‘卧龙岗?去看诸葛孔明隆中对?’生性孤高的吴冠中多少有点不屑。”“我也毫不怀疑吴冠中第一次面对石像涌动于心的巨澜。” 首先要在文中找到对比的内容,然后结合文意指出运用该对比手法的好处,最后分点回答即可。‎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散文标题丰富意蕴的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内容、结构、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阅读全文,精读下面的句子,探究标题的意蕴。“南阳汉画馆果然平地吹来一股凌厉的汉风,其艺术魂魄太博大了:既有力拔山河气盖世兮的力量之美、野性之美,更有一种删繁就简、大巧若拙的线条之美,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人物世相百态,飞鸟禽兽,栩栩如生。”“汉代南阳的帝王将相、汉儒先贤、达官显贵、缵缨之族,用永不风化腐烂的青石,留住了生前骄奢淫逸、繁华一梦、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不朽与记忆。”“而制作者却是一群默默无闻的民间大工匠,一钎一锤一钻一刻,与太史公一点一划一字一句,异曲同工,风流趋同,而且更有世俗味,烟火气。石像上的故事、人物,仿佛就是凝固的《史记》,不著一字,却尽占风骚。”由此可知,标题“凝固的《史记》”本意是指南阳汉画用永不风化的青石,留住了不朽与记忆,内容丰富,人物生动,展现了汉画的力量之美、野性之美,如《史记》般不朽。“迅何以对南阳汉画情有独钟?我暗自忖度,大先生执拗于斯,决不仅仅是为中国版画谋寻出路,而是重返民族精神源头,寻找一种化繁为简、大拙至美的哲学之境,一股奇崛粗犷、野性灵动的上古气象,一扫文坛萎顿、低迷之风。”“大先生一生吸吮的是南阳汉画的奇崛与力量,临终之时,摆放在他枕边的竟是那位勇士斗牛伏虎的拓片,他就是这样一位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和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猛士。”由此可探究标题的深层意蕴是:鲁迅对重返民族精神源头的不懈追求,对汉画那种奇崛粗犷、野性灵动的上古气象的凌厉之风的追求,以及其不屈的斗士(如猛士般的)精神,如《史记》般不朽。“他对这股汉风对自己艺术之旅的冼尘、洗心,感慨万千。吴冠中伫立于东西方艺术的巅峰上,最终蜕变化蝶,南阳汉画馆的轨迹清晰可观。”吴冠中在南阳汉画的艺术滋养下成长为一代大师,其人其画必将载入史册,流传后世。这也是标题的意蕴之一。本题分三点从汉化的本身特点,汉化对吴冠中的影响和鲁迅对幻化的追求方面回答即可。‎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光实,雅州百丈人。光实少武勇,有胆气,轻财好施,不事细行,意豁如也。乾德中,太祖命王全斌等平蜀。俄而盗贼群起,夷人张忠乐者,尝群行攻劫,且憾光实杀其徒党,率众数千,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光实诣全斌,具以事白,誓雪冤愤。时蜀中诸郡未下,乃图雅州地形要害,兼陈用兵攻取之策,请官军先下之。全斌壮其志,令率兵先导,果克其城,获忠乐而甘心焉。遂以光实知黎、雅二州兼都巡检使,安集劳来,蛮族怀之。六年秋,全斌遣入贡 京师,遂言境内安乂,乞罢义军归农。太祖喜,谓左右曰:“此蜀中杰俊也。”及平交、广,群盗未息,以光实为岭南诸州都巡检使。既至,捕逐群盗,海隅以宁。车驾征河东,以光实知威胜军事,令调军食。大军北征,与潘美分道出雁门。光实为前锋,遇敌迎击,败之,斩首数千级,优诏嘉奖。李继捧之入朝也,以光实为银、夏、绥、麟、府、丰、宥州都巡检使。继捧弟继迁逃入蕃落,为边患,光实乘间掩袭至地斤泽,俘斩甚众,破其族帐,获继迁母妻及牛羊万计。继迁仅免,使人绐光实曰:“我数奔北,势窘不能自存矣,公许我降乎?”因致情款,陈甥舅之礼,期某日降于葭芦川。光实信之,且欲专其功,不与人谋。及期,继迁先设伏兵,令十数人近城迎致光实,光实从数百骑往赴之。继迁前导北行,将至其地,举手麾鞭而伏兵应之,光实遂遇害,卒,年五十五。帝闻之惊悼,赗赙加等。‎ ‎(节选自《宋史•曹光实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B. 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C. 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D. 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11. 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夷人,对中国境内华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在周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 B. 优诏:诏,又称诏书,是内阁发给臣民的文书命令。优诏,是内阁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C. 贡,即进贡,是指古代臣下或属国向君主或朝廷进献物品,也可以引申为进献的物品。‎ D. 卒,古代对不同身份的人的死称呼不同,例如帝王死叫“崩”,诸侯王死叫“薨”,大夫死叫“卒”。‎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光实善于安抚,赢得各族民心。雅州被平定后他被授予黎州、雅州的知州,能够安定当地百姓,慰问、劝勉前来归附的人,后被王全斌举荐入朝。‎ B. 曹光实惨遭报复,发誓报仇雪恨。他因参与追杀盗贼,遭其首领张忠乐的报复;面对杀害族人的血海深仇,他最终攻克雅州如愿抓获张忠乐。‎ C. 曹光实开朗豁达,自小威武勇猛。他年轻时就以有胆量和勇气闻名,不吝惜钱财,喜好施舍,不追求细节的完美,心胸豁达。‎ D. 曹光实贪功冒进,付出生命代价,他轻信李继迁的假意投诚,想独占招降李继迁的功劳,不与其他人谋划,仅率几百骑兵前往,结果被李继迁的伏兵杀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图雅州地形要害,兼陈用兵攻取之策,请官军先下之。‎ ‎(2)使人绐光实曰:“我数奔北,势窘不能自存矣,公许我降乎?”‎ ‎【答案】10. C 11. B 12. A ‎ ‎13. (1)(曹光实)于是绘制了雅州地形关键图,并陈述用兵攻取的策略,请求官军先攻克雅州。‎ ‎(2)(他)派人欺骗曹光实说:“我屡次败逃,形势窘迫不能保存自己了,您答应我投降吗?”‎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中夜奄至环其居”的意思是半夜突然来到曾光实处,包围了他的住处。句中“中夜”作句首状语修饰“至”,“环”作动词,谓语,译为“包围”的意思,“其居”作“环”的宾语,所以该句在“至”“其居”后都要停顿。排除A、B项。“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句中的“贼”作该句的主语,不是作前一句“近”的宾语,意思是盗贼杀了曹光实家族三百多口人。所以应在“贼”之前停顿。排除D项,故选C。‎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B项,诏书,是皇帝发给臣民的文书命令。优诏,是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故选B。‎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A项,“后被王全斌举荐入朝”有误。原文中说的是“全斌遣入贡京师”,是说王全斌派遺曹光实入朝进贡。故选A。‎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图”:“绘制地图”;“陈”:“陈述”;“下”:名词作动词,“攻克”。第二句关键点:“绐”:“欺骗”;“数”:“屡次”;“奔北”:“败逃”;“许”:“答应”。‎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 参考译文:‎ 曹光实,雅州百丈人。曹光实年轻时威武勇猛,有胆量和勇气,轻视钱财,喜爱施舍,不拘小节,心胸豁达。乾德年间,宋太祖命令王全斌等人平定了蜀地。不久盗贼们聚集起闹事,夷人张忠乐,曾聚集他们进行攻击劫掠,并且怨恨曹光实杀害了他的同伙,(于是他)率领几千个盗贼,半夜突然来到曾光实处,包围了他的住处,喧嚷着一起攻进去。曹光实背着他的母亲,挥舞着兵器突围出去,盗赅们躲避他不敢靠近,(后)盗贼杀了曹光实家族的百多口人。(盗贼)又挖开他的祖坟,破坏祖坟里的棺材。曹光实拜见了王全斌并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了他,发誓要报仇雪恨。当时蜀地各处都没有攻克下来,(曹光实)于是绘制了雅州地形关键图,并陈述用兵攻取的策略,请求官军先攻克雅州。王全斌认为曹光实的志向雄壮,命令他率领军队在前引路,果然攻克了雅州城。俘获了张忠乐而满足了他报仇雪恨的愿望。于是朝廷任命曹光实为黎、雅二州的知州,兼任都巡检使,曹光实安定当地百姓,慰问、劝勉前来的人,南方各族的人都依附他。乾德六年秋。王全斌派遣曹光实到京城向朝廷进贡,曹光实于是上奏说蜀地内安定太平,请求取消义军让义军回乡务农。宋太祖很高兴,对身边的人说:“这个人是蜀地才智出众的人。”等到平定交、广以后,盗贼们还没有被平息,朝廷任命曹光实为岭南诸州都巡检使。曹光实上任后,捉拿追盗贼们,沿海地区得以安宁,皇帝亲征河东。任命曹光实主管威胜军的事务,命令他征调军粮。大军北征的时候,曹光实潘美分道出击雁门。曹光实担任前锋,遇到敌人就迎头痛击。打败了敌人,斩杀了几千人。朝廷特颁诏书嘉奖他。李继捧入朝拜见天子时,朝廷任命曹光实为银州、夏州、餒州、麟州、府州、丰州、宥州都巡检使。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逃入外族部落,成为边境的祸害,曹光实利用机会乘其不备袭击到地斤泽,擒获和斩杀了很多人,攻破了李继迁聚族而居的帐幕,俘获了李继迁的母亲和妻子及几万只牛羊。只有李继迁得以幸免,(他)派人欺骗曹光实说:“我屡次败逃,形势窘迫不能保存自己了,您答应我投降吗?”于是李继迁向曹光实表达诚挚的情意,行甥舅之礼,约定某天在葭芦川投降。曹光实相信了李继迁的话,并且想独占招降李继迁的功劳,就不与别人谋划。到了约定的日子,李继迁事先埋下伏兵,命令十几个人到城里迎接曹光实,曹光实让几百名骑兵跟从自己赴约。李继迁走在前面引导曹光实一行人向北走去,将要到达那个地方的时候,(李继迁)举起手挥动马鞭,伏兵马上响应,曹光实于是遇害,去世时,享年五十五岁。皇帝听说曹光实遇害的消息后感到震惊、悲伤,赏赐助办丧事的财物,增加了一个等级。‎ 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哭李商隐(其二)‎ 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豌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注:①豌,屈曲,弯曲。‎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凌云万丈”“虚负”“未曾开”高度概括了李商隐坎坷世途、怀才不遇的一生。‎ B. 颔联一问一答。“鸟啼花落”"让人联想起李商隐的身世,“竹死桐枯”则暗喻李商隐的去世。‎ C. “三光”指日月星,“文星”即“文曲星”,常指有文才的人,此处指李商隐。‎ D. 全诗按惜才、誉才和哭才顺序来写,先惜而誉,由惜而哭,以哭寓愤,情感浓烈。‎ ‎15. 诗的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第一句运用比喻,写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喻示李商隐悲剧是埋没人才的黑暗社会所致;第二句用典,借伯牙痛失知音而绝弦罢弹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真挚的情谊和沉痛的哀思。‎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D项,“全诗按惜才、誉才和哭才顺序来写”分析错误,全诗按誉才、惜才和哭才顺序来写,先誉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愤。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重要诗句含义及表达技巧的能力。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那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本题颈联,“良马足因无主踠”,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这是喻示造成李商隐悲剧的根本原因,要归之于压制人材的黑暗的政治现实。 “旧交心为绝弦哀”,明哭一声,哀得恸切。春秋时,俞伯牙鼓琴,只有钟子期闻琴音而知雅意,子期死后,伯牙因痛失知音而绝弦罢弹。作者借此故事,十分贴切地表达了对亡友真挚的情谊和沉痛的哀思。‎ ‎【点睛】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情辞并茂的悼友诗。‎ ‎  中间两联,承首联而写“哭”。李商隐有《流莺》诗:“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以伤春苦啼的流莺,因花落而无枝可栖,自喻政治上的失意。崔诗“鸟啼花落人何在”,则用“鸟啼花落”烘托成一幅伤感色调的虚景,唤起人们对李商隐身世的联想,以虚托实,使“哭”出来的“人何在”三个字更实在,更有劲,悲悼的意味更浓。 ‎ ‎  第四句以“竹死桐枯”暗喻李商隐的去世。《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足见其高贵。这鹓雏即是凤一类的鸟。李商隐在科第失意时,曾把排抑他的人比作嗜食腐鼠的鸱鸟,而自喻为鹓雏(《安定城楼》:“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当时凤在,就无桐可栖,无竹可食。如今竹死,桐枯,凤亡,就更令人悲怆了。此句用字平易、精审,可谓一哭三叹也。 ‎ ‎  “良马足因无主踠”,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这是喻示造成李商隐悲剧的根本原因,要归之于压制人材的黑暗的政治现实。一般人都为此深感悲愤,何况作为李商隐的旧交和知音呢?“旧交心为绝弦哀”,明哭一声,哀得恸切。春秋时,俞伯牙鼓琴,只有钟子期闻琴音而知雅意,子期死后,伯牙因痛失知音而绝弦罢弹。作者借此故事,十分贴切地表达了对亡友真挚的情谊和沉痛的哀思。‎ ‎  尾联作者独运匠心,采用了“欲进故退”的手法,荡开笔触,不说自己的悲哀,却用劝慰的语气说:“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莫要悲叹九泉之下见不到日月星三光吧,现在您的逝去,就是送入冥间的一颗光芒四射的“文星”啊!这是安慰亡友吗?这是诗人自慰吗?其实都不是。李商隐潦倒一生,郁郁而逝,人世既不达,冥间安可期?因此说,这只不过是作者极度悲痛的别一种表达方式,是“反进一层”之法。‎ 撼动人心悲恸,是对着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这首诗就是紧紧抓住了这一点,把誉才、惜才和哭才结合起来写,由誉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愤。誉得愈高,惜得愈深,哭得愈痛,感情的抒发就愈加浓烈,对黑暗现实的控诉愈有力,诗篇感染力就愈强。互为依存,层层相生,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名句名篇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表现秦人搜刮钱财时斤斤计较,但使用起来时却视如敝履的状态。‎ ‎(2) 杜牧《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 (3)《逍遥游》一文中,庄子认为,要想在无穷时空里遨游且无所待,需要做到“______,_____”。‎ ‎【答案】 (1). (奈何)取之尽锱铢 (2). 用之如泥沙 (3). 则足以拒秦 (4).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5). (若夫)乘天地之正 (6). 而御六气之辩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锱、铢、御、辩。‎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语言文字运用 ‎2016年,中美合拍片《长城》折戟沉沙,张艺谋 。而令,张艺谋 历四年之久打造出的《影》已经公映。上映以来,影片票房多少有些 ,但还是收获了不少观众的掌声。根据对现场观众采访的结果显示,《影》中残忍血腥的情节虽然让部分观众不适,但是影片所呈现的太极、阴阳、对弈等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很多观众表示在观赏《影》时,仿佛置身于围棋的世界。张导对画面的追求始终 ,由此营造出了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水墨意境”;影片中的斗争也如围棋般烧脑。塑造的人物也不像西方语境中非黑即白,而是让不同人物拥有了多面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整部电影仿佛一盘大棋,棋手身在棋局而不自知自己其实只是命运的棋子。这与电影中的太极图意境相仿,因为太韫图所表达的是中国哲学中“转化”的意味,导演想传达的理念,与中国文化在世界对话中所要传递的理念十分相近,即( )。‎ ‎《影》坚持以中国文化为故事内核,用古典的画风、蕴藏其中的文化符号和哲学内涵探索东方极致蔓学,这无疑是对外展示文化自信的有益尝试。‎ ‎(改编自澎湃新闻网作者:阿树树)‎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现场观众采访的结果显示,《影》中残忍血腥的情节虽然让部分观众不适,但是影片所呈现的太极、阴阳、对弈等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 B. 根据对现场观众采访的结果显示,虽然《影》中残忍血腥的情节让部分观众不适,但是影片所呈现的太极、阴阳、对弈等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 C. 根据对现场观众采访的结果,虽然《影》中残忍血腥的情节让部分观众不适,但是影片所呈现的太极、阴阳、对弈等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 D. 根据对现场观众采访的结果显示,《影》中残忍血腥的情节虽然让部分观众不适,但是影片昕呈现的太极、阴阳、对弈等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对世界的看法既是对立的,也是转化的 B. 中国对世界的看法不是对立的,而是转化的 C. 中国对世界的看法既非对立的,亦非转化的 D. 中国对世界的看法是对立的,而非转化的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孚众望 处心积虑 不如人意 独树一帜 B. 深孚众望 呕心沥血 差强人意 独行其是 C. 深孚众望 处心积虑 差强人意 独行其是 D. 不孚众望 呕心沥血 不如人意 独树一帜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根据对现场观众采访的结果显示,《影》中残忍血腥的情节虽然让部分观众不适,但是影片所呈现的太极、阴阳、对弈等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根据对现场观众采访的结果显示”是结构混乱,该句把“根据……结果”和“……结果显示”两句杂糅,去掉“根据”或“显示”即可,由此排除BD两项;“《影》中残忍血腥的情节虽然让部分观众不适,但是影片所呈现的太极、阴阳、对弈等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语序不当,属于关联词的位置不当,两分句主语前后不一致,一为“情节”,一为“中国传统元素”,因此第一个分句中的关联词“虽然”需放在主语“情节”之前,故排除A项。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一定要注意前文的语意限制,括号前面说“塑造的人物也不像西方语境中非黑即白”,“太极图所表达的是中国哲学中‘转化’的意味色彩”,“导演想传达的理念,与中国文化在世界对话中所要传递的理念十分相近”,由此可知,文中并未谈及“对立”,而只是在说“转化”,故括号中的内容应该是强调“转化”,A项,既肯定“对立”,也肯定“转化”,C项,否定了“对立”和“转化”,D 项,否定了“转化”,这就排除这三项,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词。“深孚众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褒义词。第一处,从前面“折戟沉沙”这一评价来看,应该是说不符合大家的期望,应使用“不孚众望”。“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褒义。“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思虑了很长时间。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现多含贬义。第二处,从后面对《影》的评价来看,此处应是肯定张艺谋用尽心思,应使用“呕心沥血”。“差强人意”,差:尚,略,还;强:振奋。表示勉强还算能让人接受。含褒义,形容尚能令人满意。“不如人意”,没有预期的那么好,有点失望。第三处,从后面“但还是收获了不少观众的掌声”这一转折句来看,前面应是说影片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应使用“不如人意”。“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独行其是”,指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按白己的主张去做。一般含贬义。第四处,从后面所营造的“水墨意境”来看,此处是说张导对画面的追求很新奇,应使用“独树一帜”。故选D。‎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同的一项是(  )‎ A. ①适莽苍者 ②舟行适临汝 B. ①腹犹果然 ②食不果腹 C. ①志怪者也 ②聊斋志异 D. ①绝云气 ②会当凌绝顶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A项,适:①②意思均为“到”;‎ B项,果:①②意思均为“充实”;‎ C项,志:①②意思均为“写,记载”。‎ D项,绝:①“超越、穿过”之意;②“极、非常”之意。‎ 故选D。‎ ‎【点睛】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①就词的来源说,即该词的最初意义。如“去”的最初意义是“离开”,“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②就词的应用来说,把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常用意义是“士兵”等。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 ‎21. 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彼且奚适也 C. 《齐谐》者,志怪者也 D. 彼且恶乎待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B.D三项均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判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健康活动状况调查显示,我国20~69岁居民的经常锻炼率仅为14.7%。①____,是锻炼率低的客观原因之一。倡议全民健身,首先要给市民提供合适的运动场地,最好出门15分钟,②____。学生放学后,学校体育场地很多本身就是闲置的,特别是寒署假期间,③____,既能实现物尽其用,又能促进全民健身,济南的做法值得大力提倡。‎ ‎【答案】 (1). ①住所附近无处锻炼 (2). ②就有地方锻炼 (3). ③让空荡荡操场成为居民的运动乐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做题时,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要注意提示性词语,总结性词语,还要注意句中的标点符号,要在感知语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的语境分析概括。这段文字是讲居民没有地方锻炼的原因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根据“居民的经常锻炼率仅为14.7%”“给市民提供合适的运动场地”可知,第①处应是说居民住所附近没有地方可以锻炼。针对这样的情况,采取的措施是市民最好出门15分钟找合适的运动场地,这样就会“有地方锻炼”,这句话可以填写在第②处。根据“学生放学后,学校体育场地很多本身就是闲置的,特别是寒署假期间”,第③处可以填写“空荡荡的操场成为居民的运动乐园”。本题答案不强求统一,只要基本符合要求即可。‎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的一般要求“在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了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缺人员。他们除被集体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之外,还有仅属于个人的独有称号。其中,出现须率最高的是“优秀代表”一词。例如;于漪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屠呦呦是“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郎平是“塑造传承‘女排精神’的优秀代表”,李彦宏是“海归创业报国推动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许振超是“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 读了上述材料,作为当代青年的你,对“改革先锋”和“优秀代表”称号的内在联系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又产生了哪些感悟和联想?请以此为中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争做优秀代表,跻身先锋之列 争做优秀代表,跻身先锋之列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均被集体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除此之外还有独属的荣誉——某方面的 “优秀代表”。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悟到的是两个称号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显而易见前者是后者的成果,即首先是优秀代表然后才可能荣膺改革先锋的美誉。这些“改革先锋”无论代表哪个领域、职业,无疑都是成功的。于漪成在基础教育改革,屠呦呦成在中医药科技创新,郎平成在塑造传承女排精神,李彦宏成在海归创业报国推动科技创新,许振超成在践行工匠精神……这也启示我们,只要在自身所处的岗位取得成绩,便有可能成为改革之路上的杰出人物。‎ 那如何才能成为优秀代表呢?毋庸置疑,必须恪尽职守,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奋斗不息!新时代、新使命,成就自身价值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追求。‎ 时代催人奋进、时势造英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更应是创造者、奋斗者。正如奥斯托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写到的那样:“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我们应抓住时间的分分秒秒,让生命在时代的浪潮中怒放,做一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践行者。奋斗者,不畏艰难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大至党和国家的宏图伟业,小到个人的事业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坎坷、障碍、失败、挫折。要敢于挑战、勇于突破。时代只会眷顾奋进者,而不会等待畏难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事业有成。‎ 奋斗 者,自我革新也。成事者,必须要有深厚的底蕴、精湛的技能、细致的作风。不断深化改革,敢啃“硬骨头”,敢下“深水区”,为新时期国家的建设发展以至繁荣富强献身出力。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需要专业化、高层次人才,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提升自身素养,有底气和本事去奋斗、去开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欲成大事大业,做优秀代表,跻身改革先锋的行列,需要奋斗者;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勿以事小而不为,把每一件平凡普通的琐碎小事情做好、做精、做实,也是成功者,也可以做优秀代表。君不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万君,手握焊枪活跃在生产一线,以精湛技能打造最安全可靠的中国制造高速列车。焊工是既苦又累的工作,只有感兴趣才能热爱,热爱才能敬业,才能豁出去,让技术在手中升华。自从拿起焊枪到现在,李万君始终不懈地坚持,兢兢业业、孜孜以求。“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水箱工段的”。这是工厂里流行的一句顺口溜,足见这份工作的“低级”“卑微”。电焊枪发出的刺眼蓝光晕染着飘散的烟尘,更氤氲出大写的工匠精神以及璀璨夺目的“中华技能大奖”。 ‎ 优秀,是一种大国工匠精神,是对平凡岗位的热爱和忠诚,更是一种责任的坚守和默默奉献。时代给予了每一个人机会,善于把握机会,努力奋斗,我们就会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优秀代表,做改革先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写作能力。此题是一篇话题兼有任务驱动性质的新材料作文。解答材料作文关键在于审题和立意。所谓的审题就是要弄清作文题干的具体要求,立意就是围绕所给材料,找准写作的角度。例如本题要注意抓住材料的中心词,“改革先锋”“优秀代表”,材料中主要列举了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旨在引导考生去把握人物身上的共性特征,即优秀品质、人生态度、精神追求、杰出贡献等,所以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时代楷模的高尚精神、领域高才的无私奉献、奋斗成就人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等,以上都可以做为写作立意的角度。考生要注意题干中的写作要求:读了上述材料,作为当代青年的你,对“改革先锋”和“优秀代表”称号的内在联系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又产生了哪些感悟和联想?请以此为中心写一篇文章。行文思路:题目亮明观点立场,比如争做优秀代表,跻身改革先锋之列。开头部分注意找好两个称号间的内在的联系,所谓的内在联系就是先成为行业的优秀代表,然后才能获得改革先锋的荣誉称号。正文主体部分重点写如何取得优秀成绩,可以参考材料中所给杰出人物的共有特征来分层写作,可以采用小标题来形成并列式,也可以层层递进,更可以正反对比。这些人物身上共有的精神品质,可以是工作态度、梦想追求、人格魅力等等;具体而言分论点可以是理想追求、恪尽职守(责任),可以写奋斗拼搏、吃苦耐劳、坚韧顽强,也可以写爱岗敬业、大公无私、甘于奉献、不求回报,总之,只要是成功之因即符合要求。‎ 适合本篇作文的素材: ‎ ‎1、大国工匠徐立平:‎ 几十斤重的密封堵盖一打开,刺鼻的气味立马涌出来,这是火炸药的味道。火炸药异常敏感,一丁点磕碰,甚至衣服擦出静电,都可能瞬间引爆,几千摄氏度高温中蘑菇云腾起,人就“灰飞烟灭”了。这是国家一级危险岗位的“日常”,身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组组长,徐立平的工作就是带领同事,给固体燃料发动机的推进剂药面“动刀”整形,以满足火箭及导弹飞行的各种复杂需要。‎ ‎ 30年来,在这个全世界都无法完全用机械代替手工操作的岗位上,徐立平忍耐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危险与寂寞,以精湛技艺和过人胆识“雕刻”火药,将一件件大国利器送入云霄,从航天“蓝领”一步步成长为以国为重的大国工匠。‎ ‎2、女排精神是什么:‎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的历史遗产,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的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 自‎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最后一场比赛中以3:2力克当时的世界劲旅日本队,首次登上世界冠军之巅之后,接连登上领奖台,实现五连冠傲人战绩。可以说,这在一个排球竞技中几乎是不可及的成绩,真实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但与所有运动队经历过的一样,中国女排也曾跌入低谷,也曾经历过青黄不接,三十多年来,战绩屡有浮沉,但精神从未沉沦。从“铁榔头”的洛杉矶,到“郎平妈妈”率队的里约,不抛弃,不放弃,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中国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曾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热情。更关键的是,它因契合时代需要,不仅成为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演化成指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符号。它一直与女排的得失、沉浮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成为评价中国女排的最难以割舍的标准。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种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精神,远远比“五连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国人。 3、一个常常在进行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常失败的,一个想探索自然奥秘的人也常常会失败,一个想改革社会的人更是会常常失败。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之所以常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战斗。——王小波 4、当‎800米成为奥运项目后,已将训练重心转向中距离的孙杨,决心在东京为中国拿下这枚金牌。为国家不满足于眼前既得利益,这是勇气、挑战、超越!每天训练前,孙杨都要揭下贴满腰、背、肩膀的止痛膏药,训练后按摩、理疗、冰敷,再贴上一身新膏药。揭下,贴上,日复一日,不嫌麻烦,这是追求不已的动力!他说,正是因为年纪增长、能力下降,才应练得更多、更累。“27岁了还在泳池里奋斗,因为我有更高远的理想。”不顾及年龄,奋斗不已,这是有要强心的表现,更是不骄傲自满的良好心态!孙杨说,“作为老队员,要以身作则。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到最好。”伸展手臂,卯足劲头,用力起跳,甩开胳膊,摆动大腿,他又一次破了世界纪录!他们泳池里永远不败的大白杨!虽已接连数年持续多次领先世界纪录,他依然在不断地挑战、超越自己。心装更快更高更强的信念并勇于追求,终成名副其实的泳坛一哥。 ‎ ‎ 5、成功=超越自我:崔永元说过这样一句话:看一个人是否成功,要看他是否服务于他人贡献于社会,报效于祖国!‎2018年7月10日上午,一生致力于支持国家教育发展的田家炳博士安详辞世,享年99岁。田家炳这一生的头衔很多,被大家最为熟知的便是在慈善领域所做的巨大努力,捐赠了130所中,学、80余所大学、40多所小学,把自己总资产的80%都用于慈善事业的,在中国只有他一人。品一品,启迪精神;学一学,升华节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让大爱无私的高风亮节在平凡普通的生活里闪耀夺目的华彩,超越自我,创造人生价值,并鼓舞激励更多的人,一代又一代!传承不朽!田先生的成功不仅在于财富的集大成,更在于跨越了自我界限,用财富奉献祖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超越。有的人活着,却如行尸走肉、尸位素餐,其实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价值还在,精神不朽,便永远活着!活在人们的心中、记忆里面,文字中间…… 6、成功=恪尽职守: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他是悬壶济世的仁心医者——吴孟超。他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他完成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他说: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少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六十多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今年96岁的他仍旧坚持每周至少三台手术,他从医75年,将超过16000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人有病症,一生有责!吴医生就是这样一位心有大爱、恪尽职守矢志不渝的成功者。人生若白驹过隙,如何在短暂的生命中绽放最美的花?懂得人生的奥妙,探索人生的价值。真正的成功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职务的高低,而在于自我价值的体现,让我们一起努力,超越自我,实现成功人生吧! ‎ ‎ 7、“生命和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车尔尼雪夫斯基如是言。正如大小雨点一样,勇于承担各自的责任,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成。假如大雨点并不想去远方,而选择近处的安逸自在,那么大地就会缺少雨水润泽,嫩芽可能就长不出,枝叶就不会茂盛发达,花朵也不可能如期含苞、绽放。正因为大小雨点做好了自己,恪尽职守,大自然才多了一点红,添了一抹绿,才会有春华秋实,缤纷多彩的美景。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深挚热爱,唯此,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能动性:不推卸,不攀比,默默奉献甘于付出。于日常生活,推卸责任是永远行不通的。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收获多大的生命价值!林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所以,驾起责任的风帆,是每个人行于世海的必要。老师教书育人,三尺讲台写天下;司机承载生命,一脚踩下是平安;厨师创造美味,一把铁勺千锤百炼;清洁工负责环卫,扬起笤帚天地焕然一新。 8、党的好干部廖俊波以勤政为民、忘我工作诠释“芳兰生贵里,山河澄正气”的无私品质;消防战士杨科璋为救怀中的孩子,献出年仅27岁的宝贵生命,书写“英雄归厚土,浩然天地秋”的深深大爱;科学家黄大年“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做祖国的栋梁”,工作中争分夺秒透支生命,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的研发,写就“一心中国梦,功德冠群英”的爱国精神。他们恪尽职守公而忘私的精神品质无一不感动激励着我们。当我们推脱责任怨天尤人时,想想这些感动中国大爱无私的人吧。没有付出不会收获饱满的果实,勇于承担责任的人生,才会充实快乐。让我们恪尽职守齐心协力,,收获人生硕果吧!别把责任推给别人,学会以身作则;切莫抱怨,让责任与我们携手同行!‎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有:表彰了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改革先锋、、优秀代表、优秀教师代表、女排精神、工匠精神。考生围绕以上关键词进行立意,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结合现实社会,这样作文就能接地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