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学段第一次月考 语文学科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迁与班固 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0年,等于我们现在距离清嘉庆朝的时间。‎ ‎《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 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 21 -‎ ‎《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文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角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 ‎《史记》除了《刺客列传》之外,还有《滑稽列传》《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可谓涉及九流三教,有呈现整个社会之剖面的样子。班固书里虽有《东方朔传》,却不再缕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资料。‎ 也因其如此,司马迁就受到班固的指责。《汉书》里就有《司马迁传》,内中批评他“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 这些地方还不足以表现班固的正统思想,最使我们看出他的作品在历史上是属于“罢斥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产物的,乃是《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这表里列有1931位古代名人,包括传奇中的人物如女娲氏、有巢氏,《论语》中有名的孔门弟子,《春秋》中的国君等,至秦亡为止。由作者“显善昭恶”的原则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以周公、孔子殿后。仲尼之外即再无圣人,孟子也只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申子、墨翟、韩非都属“中上”,与孙膑、白起一流。刺客荆轲则为“中中”,和孟尝君、吕不韦同品。而“下下愚人”里既有蚩尤、共工、三苗,也有倾国倾城的褒姒和妲己。秦始皇虽焚书坑儒,班固只贬之为“中下”,因为他下面还有二世胡亥列入“下中”,宦官赵高列入“下下”。‎ 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想出世俗观念中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是孔子和他门徒的真性格。那些呆板多方面的样子,还是后人所造,其目的在维持文官集团的紧凑。总算还是中国读书人的运气好,得有太史公司马迁在兰台令班固之前写作,否则没有《史记》,径由《汉书》开二十三史之端,中国史学的传统,必更趋向“文以载道”的方针,更缺乏“百家殊方”的真实性和生动活泼了。‎ ‎1. 关于《史记》和《汉书》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汉书》完成于汉和帝永元四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成书年代相差约180年。‎ B. 《史记》为私人著作,而《汉书》则经皇帝看过,带有国史的色彩,因此《汉书》在编修上要比《史记》更为严谨和准确。‎ C. 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的宗旨和班固作《汉书》的宗旨有很大不同,这就决定了《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D. 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的思想并未受此影响,而班固则不同,这也是《史记》和《汉书》风格差异的重要原因。‎ - 21 -‎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其真正目的在于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支持当时政权。班固受其影响,并呈现于《汉书》的创作中。‎ B. 司马迁和班固都认同儒家思想,但是作者个人气质的巨大差异使得《史记》和《汉书》文风差异明显,司马迁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 C. 《史记》和《汉书》在对待项羽的态度上差异明显,《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这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D. 《史记》里的人物涉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如日者(占卜的人),而《汉书》秉持官方正统思想,较少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表达了对司马迁的看法“是非颇缪于圣人”,他认为《史记》的叙史观念有悖于圣人之道。‎ B. 《汉书》里的卷二十《古今人表》按照官方正统观念把历史人物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仲尼之后即再无圣人,表现了极强的独尊儒术的态度。‎ C.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孔子及其门徒的形象,多半出于汉朝“独尊儒术”以后的历史典籍,这些形象并不是他们的真实形象。‎ D. 《史记》中把项羽刻画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末路英雄的形象,与之相比,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这样的描述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根据原文可知,班固死于狱中是在汉和帝永元四年,《汉书》成书在此之后;B项,“《汉书》在编修上要比《史记》更为严谨和准确”的说法于文无据;C项,强加因果。‎ ‎2. 试题分析:根据文意可以判断“个人气质的极大差异”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班固受官方正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大。‎ ‎3. 试题分析:C项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最后一段可知,作者是“推想”,“不一定”是孔子及其门徒的真性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雨巷 - 21 -‎ 董滇宁 ‎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楞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 21 -‎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以时空为序,给我们描绘了具有幽雅恬静、古老纯朴特点的江南雨巷,读后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B. 本文和戴望舒的诗歌《雨巷》都有着浓郁的江南地域文化韵味,描绘了江南雨巷烟雨迷蒙的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C. 文章第⑤段,作者写雨巷两旁屋子里面的人,有的打着盹,有的忙碌着,刚写完人接着就写人去楼空。这样描写一方面以动写静,突出江南雨巷的寂静;另一方面又不至于给人以“闹”的印象,更能突出雨巷的自然、古老与宁静。‎ D. 文章第⑨段,作者用现实的嘈杂与躁动反衬江南小巷的平静与安宁,从而表现出作者别样的思绪:现实紧张浮躁,侵扰人心;而江南小巷抚慰受伤的心灵,使人超脱于现实,让人得到慰藉。‎ ‎5. 文中第③段说:“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综观全文,“莫名”实际上已“有名”,请概括说明这“悲”与“喜”的具体内容。‎ ‎6. 第⑤段中描写的井边“蓝衣少女”与戴望舒诗歌《雨巷》中描写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答案】4. A 5. 悲:①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或:尘世纷扰,心灵疲惫)②江南盛世不再,小巷四处透露着沧桑、落寞与黯然。‎ 喜:雨后的江南小巷,虽褪尽纤华,但依然延展着世人的想象。(实与虚) ‎ ‎6. 本文描写的井边的“蓝衣少女”主要作用是以动写静,表现小巷的幽雅与宁静,同时“姑娘”的影像出现又消失增加了小巷的虚幻感和历史的沧桑感。戴望舒的诗歌《雨巷》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美好理想的象征,这种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解析】‎ ‎4. 试题分析:A项,作者采用的不是“时空顺序”,而是“移步换景”的手法;E项,作者对过去的美好的事物逐渐的模糊并变得嘈杂与躁动取代而倍感落寞。‎ ‎5.‎ - 21 -‎ ‎ 试题分析: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 ‎6. 试题分析:注意分别答出“衬托”和“象征“的艺术手法,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分析艺术效果。‎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即MOBA)。游戏中,五路、三路或一路英雄在地图上施展技能、提升等级、互相厮杀,并以率先摧毁敌方基地的水晶塔为最终目标。时常看到在餐厅、电影院门前,三五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低着头拨弄着手机,那十有八九是一起“开黑”(组队开始游戏)了,并且不时能听到“我一个技能一千血”之类的游戏台词。‎ 根据2017年4月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亿,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根据腾讯方面的数据,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 厦门海沧延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谢美兰在班上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全班41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这款游戏。一些家长质疑说,大量中小学生沉迷于这款游戏,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 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的质疑予以了否认。市场研究机构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岁以下用户占3.57%;15岁~19岁的占22.2%。‎ 对于记者采访时提出的该游戏18岁以下用户数据信息,腾讯方面未予回复,并表示从未发布过此类官方数据。‎ ‎(摘自《新华社:“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健康游戏不止于防沉迷》)‎ 材料二:‎ ‎“荆轲就是女的!”‎ - 21 -‎ 谈及历史人物荆轲,在天津市蓟州区上小学三年级的王龙(化名)言之凿凿,言语间都快跟记者急眼了:王龙对荆轲的了解,基于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如荆轲、诸葛亮、武则天等。在使用这些历史人物的同时,这款游戏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在这款游戏中,英雄分为坦克、战士、法师、刺客、射手、辅助六类。不同的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分类,游戏中可以查看各种英雄角色的介绍。比如,游戏中有名为“李白”的英雄角色,这个角色是这样定义的:李白,青莲剑仙;定位:刺客/战士;擅长:突进/收割。不仅仅是李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定位,还有如诸葛亮、扁鹊变成了法师,虞姬、李元芳变成了射手。‎ ‎《王者荣耀》中的英雄角色还有各种造型,如刘备的造型是使用枪支的“黑帮”教父,刘禅变成驾驶机器人的形象,黄忠扛起了大炮,高渐离拿起了吉他,马可波罗使用的则是双枪。其中最离谱的,则是将荆轲的角色设定为女性。这也是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的原因。‎ ‎(来源《法制网》)‎ 材料三:‎ 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最近,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该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 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8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过20%。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值得警惕。‎ 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弦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摘自人民网:《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 - 21 -‎ 材料四:‎ ‎7月3日、4日,人民网针对腾讯旗下“王者荣耀”连续刊发2篇评论,指出“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与此同时,7月4日,“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在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刊出的访谈中表示,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7月4日,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消息指出,腾讯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首先上线的是限制12周岁以下玩家每天只玩一小时,后续还将实现晚上9点后禁止登录;绑定硬件设备一键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将逐步、持续推进。‎ ‎(摘自搜狐网)‎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说明《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B. 材料二中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从某种层面上折射出了这款游戏的危害之大。‎ C. 材料三的内容说明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是否定的,因为它导致了许多极端事件的发生。‎ D. 材料四中指出腾讯公司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 《王者荣耀》已经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 B. 《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都是历史人物,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C. 《王者荣耀》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 D. 腾讯公司认为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E. 游戏的研发者只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9.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已是普遍现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悲剧。针对上述材料,你认为从哪些方向防范才能将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危害降到最低?‎ - 21 -‎ ‎【答案】7. C 8. CD ‎ ‎9. 示例:①立足平台,要市场更要责任。游戏研发者不能只重刺激性而忽视潜在危害,不能只重体验而不计后果。作为企业,利益的吸引不能取代责任的担当,为社会尽责、为发展尽力、为人类增添价值,“王者”才会真正“荣耀”。②立足政府,要创新更要监管。游戏毕竟是市场行为,其研发与营销也代表了一定的创新与活力。政府要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开拓,但是监管是永远不能松的那根弦,监管主体有必要让游戏多一些“善意”。③立足家庭,家长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游戏适合什么年龄的孩子,我国没有游戏分级制,家长们就应该学会自行分级。父母应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对子女的日常教育,培养积极爱好,转移注意力。‎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题中C项中并非否定,也肯定了其成功之处。‎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A 项“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于文无据。B 项“都是历史人物”与原文不符。E 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9.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可从游戏平台(研发者)、政府、家庭等多个角度来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初从高祖起丰。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 21 -‎ ‎。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豯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①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注释:①晏驾,指古代帝王死的讳称。‎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B.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C.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D.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侯”是古时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舞阳”是其封地。在周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在封地内行使统治权。后代封侯多无封地无食邑。‎ B. 禁中,也称“禁省”、“禁内”、“宫禁”等,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由此称。‎ C. 古代专用于指帝王、天子、太后之死为“崩”。“卒”是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卒”则用作“死”的通称。‎ D. 古代的君王、大臣或后妃死后,根据他们生平事迹、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就是谥号,例如“汉高祖”中的“高祖”。‎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 21 -‎ B. 樊哙为了保护刘邦,私闯鸿门宴,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 C. 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多次增加封邑,又凭借战功,官至左丞相。后来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D. 樊哙在高祖病重时,因为担忧国家的命运而伤心流泪,他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话,高祖就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造反,他凭借相国的身份率兵攻打。‎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2)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答案】10. C 11. D 12. B ‎ ‎13. (1)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情就会危险了。‎ ‎(2)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哪里知道自己会附在骏马的尾部,在大汉朝廷留下名字,德惠传及子孙呢?‎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根据上下文语境,A项中“因”是“通过”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 21 -‎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题中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因”文言文解释:①<动>因袭;遵循。《过秦论》:“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②<动>接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③<动>依照。《庖丁解牛》:“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④<动>顺应。《察今》:“变法者因时而化。”⑤<名>原因;机会。《孙雀东南飞》:“于今无会因。”⑥<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⑦<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依据,可译为“依靠”、“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⑧<介>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依照”、“根据”。《核舟记》:“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⑨<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鸿门宴》:“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⑩<副>就;于是。《鸿门宴》:“贡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⑾<连>因为;于是。《雁荡山》:“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屈原列传》:“上宫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因革】沿袭旧习惯和创造新方法。【因袭】继承。‎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句中的虚词“则”、主语“人”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正确的断句为“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题目中虚词“则”、主语“人”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断句,常用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本题中的“对曰”我们可以抓住“曰”来断句。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D项中,高祖是庙号,不是谥号。‎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 21 -‎ ‎【名师点睛】以清朝皇帝为例:先说“庙号”,清朝十二个皇帝,除了宣统以外,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庙号是什么意思?辞海里庙号有一个解释,它这么说:“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始于殷代,其后历代封建帝王,都有庙号。”就是说庙号起源于殷代,一直到清朝,庙号的特点是皇帝死了之后才有,皇帝死之后他要进太庙,或者家庙,奉先殿。庙里头有一个神主,一个木牌位来祭祀他,这里头要给他一个称号,叫做庙号。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庙号“太祖”,第二个皇帝皇太极庙号“太宗”,第三个皇帝顺治庙号“世祖”,第四个皇帝康熙庙号“圣祖”,第五个皇帝雍正庙号“世宗”,第六个皇帝乾隆庙号“高宗”,第七个皇帝嘉庆庙号“仁宗”,第八个皇帝道光庙号“宣宗”,第九个皇帝咸丰庙号“文宗”,第十个皇帝,同治庙号“穆宗”,第十一个皇帝光绪庙号“德宗”,在清朝如果把皇帝的庙号说错了,那是要犯弥天大罪。譬如说努尔哈赤他庙号是太祖,如果说错了,那算最大的不敬,宣统因为他退位之后是民国了,所以他就没有庙号,这是一。二,谥号。清朝十二个皇帝除了宣统,每一个皇帝都有一个谥号,什么叫谥号?辞海对谥号有一个解释,说:“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就是皇帝死了之后要给他一个评价,给他一个称号,叫做谥号。谥号是有严格规定的,太祖努尔哈赤谥号先叫“武皇帝”,后叫“高皇帝”,第二太宗皇太极谥号“文皇帝”,第三,顺治谥号“章皇帝”,第四,康熙谥号“仁皇帝”,第五,雍正谥号“宪皇帝”,第六,乾隆谥号“纯皇帝”,第七,嘉庆谥号“睿皇帝”,第八,道光谥号“成皇帝”,第九,咸丰谥号“显皇帝”,第十,同治谥号“毅皇帝”,第十一,光绪谥号“景皇帝”,十二,宣统没有谥号,这个谥号在当时称谓上是不能错的,必须严格规定,我说这都是简称,全称很长的。你譬如说清太祖努尔哈赤,他的全称29个字,全称是这样的,是“太祖承天广运,神功圣德,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二十九个字,这二十九个字在当时来说,写他的册文、他的生日和祭日,在庙上祭祀的时候,书写一个字不能错,如果错了,官员或者受到惩罚或者革职,甚至于论斩,这二十九个字是清朝所有皇帝里头字数最多的,其他有的二十七个字等等。那这二十九个字不好记,努尔哈赤最关键是五个字,就是“太祖高皇帝”,实际上属于他的就是三个字因为“皇帝”那两个字每人都有,单独属于努尔哈赤的“太祖高”,就是他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这是他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皇帝的特点,这个“高”字很重要,孝慈高皇后她有“高”,就说她是高皇帝的皇后,这是皇帝的谥号。文人可以有谥号,但不能有庙号。‎ ‎13.‎ - 21 -‎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一是采用题文对照的方式,将选项与原文内容认真核对,发现不准确、不正确、不全面的概括与分析;二是注意命题者设置错项的方法,如张冠李戴,程度、时间错位,无中生有、以偏概全等。B项“面对项羽的威胁”在是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写。‎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即可发现问题所在。‎ ‎14.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是日”“微”“让”“殆”;(2)“方”“鼓刀” “自知”“垂名”“德流”。‎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21 -‎ 樊哙是沛县的人。以杀狗为职业,高祖做沛公时,让樊哙做他的舍人。项羽在戏下,想要攻打沛公。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来见项羽,为没有的闭关一事道歉。喝酒到中间的时候,亚父谋划想要杀掉沛公。樊哙守在营账外,听说情况危急,就持着铁盾进入营帐。项羽说:“壮士。”于是赏赐给樊哙卮酒彘肩。樊哙饮酒之后,拔剑切肉吃,全吃完了。项羽说:“能再喝洒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推辞,难道只怕一杯酒吗!沛公先入关稳定咸阳,在霸上暴露军队,就是为了等待大王。大王今天到了,却听信小人的谗言,和沛公之间有了嫌隙,臣担心天下民心涣散,不再信任大王。”项羽于是就作罢,不再有诛杀刘邦的想法。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情就会危险了。项羽死了以后,汉王做了皇帝,因为樊哙坚守战有功,增加封邑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叛,樊哙跟从高祖到了陈地,攻打韩信,安定了楚地。又赐爵列侯,和诸侯剖符(或叫“剖竹”。封建时代的帝王在建国之后,就会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任命将、郡守,将符节剖分为二,文臣武将各执其一,作为信守的约证,叫做“剖符”。)世世代代不断绝,又增加封邑舞阳。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到代地攻打韩信。从霍人以往到云中,与绛侯共同安定了这些地方,增加封邑到一千五百户。趁机攻击陈豯与曼丘臣军,在襄国作战,攻破柏人,稳定清河、常山总共二十七个县,摧毁了东垣,升为左丞相。樊哙娶吕后的妹妹吕媭为妻子,所以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起初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曾经病得很严重,讨厌见人,躺在宫中,给守门的太监下诏不能让群臣进宫。群臣都不敢进入。十多天后,樊哙于是打开宫门径直闯入,大臣跟随他一起进入。皇上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着。樊哙流着泪说:“起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起兵,安定天下,是多么地壮烈呀!如今天下已定,又是多么地衰颓呀!况且陛下病重,大臣都很担心,不见您与我们谋划国事,难道要独自一人和一个宦官一起过到最后吗?况且陛下看不见赵高的事情吗?”高帝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反叛,高帝让樊哙以相国的身份攻击燕国。这时高帝病得很重,有人说樊哙和吕氏勾结,假如皇上一旦驾崩,那么樊哙就会率领军队全部杀尽戚夫人和赵王这些人。高帝听说了以后非常生气,于是就让陈平载着绛侯前去代替樊哙,到军中斩杀了樊哙。陈平畏惧吕后,抓捕樊哙到了长安。到了以后高祖却已经驾崩,吕后释放了樊哙,让樊哙恢复了官爵与封邑。孝惠六年,樊哙去逝,谥号是武侯。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哪里知道自己会附在骏马的尾部,在大汉朝廷留下名字,德惠传及子孙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友鹤图 ‎【明】唐 寅 名利悠悠两不羁,闲身偏与鹤相宜。怜渠缟素真吾匹,对此清癯即故知。‎ 月下吟行劳伴侣,松阴梦觉许追随。日来养就昂藏志,不逐鸡群伍细儿。‎ ‎14. 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立片言以居要”,“与鹤相宜”起了点题并总领全诗的作用。‎ B. 颔联运用借代和双关等修辞手法,凸显鹤的高贵外表与高雅气质。‎ C. 颈联描绘了月下行吟的人与松阴憩息的鹤相伴相随的闲逸画面。‎ D. 尾联化用“鹤立鸡群”的典故,暗示自己具有出众的才华与品格。‎ E. 全诗以真切自然的语言写物言志。读来既晓畅明快,又含蓄有致。‎ - 21 -‎ ‎15. 作者借“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BD 15. ①借鹤一身“缟素”和“松阴梦觉”,抒发了作者追求高洁品行之情。②借鹤的“不逐鸡群”,抒发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小人的蔑视与不屑之情。③借以鹤为友,抒发了作者对鹤的赞美、对同道之人的渴求之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B项,修辞手法赏析有误。诗人以“缟素”写鹤白色的羽毛,是比喻;“清癯”形容人清瘦,不是双关。D项,对典故暗示的内容理解错误,这里没有自诩才华出众的意思。‎ ‎15. 试题分析:注意根据文中的“缟素”和“松阴梦觉”“不逐鸡群”表达诗人“追求高洁品行”“对追名逐利的小人的蔑视与不屑之情”。‎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缟素”和“松阴梦觉”“不逐鸡群”表达诗人“追求高洁品行”“对追名逐利的小人的蔑视与不屑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此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2)侠士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慷慨赴秦。(《荆轲刺秦王》)‎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4).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苍”“萧”“漫溯”“斑斓”“庇”“俱”‎ - 21 -‎ 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B. 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C. 大堰河逢人便夸赞自己的儿子,就连做梦也情不自禁地盼望儿子得到幸福。‎ D. 历来人们都称颂荆轲“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我认为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理解“刺秦”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熟语能力。A项“雨后春笋”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褒义贬用 ;B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思是:是指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不合语境;C项,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不合语境,做梦时不能说情不自禁。D项,士为知己者死: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符合语境。故选D。‎ ‎18.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能抵抗诱惑、追求更远大目标、克制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会表现得更有自信,也更能面对挫折。‎ B. ‎ - 21 -‎ 在世界各大民族中,中华民族是最重视伦理道德作用的民族之一,这个特点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中国美学。‎ C. 在“两代的矛盾”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源于父母的愚昧和落伍的原因。‎ D. 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能克制自己、抵抗诱惑、追求更远大目标”。C项,句式杂糅。“是源于……”和“是……的原因”保留其一。D项,成分残缺,句中“大家都以为……,看到……”主语是“大家”,后面“使大家恍然大悟”缺少主语,可改为“大家才恍然大悟”。故选B。‎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对于即将到来的高考新政,李老师等三人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撰写了一份高质量调查报告,并已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B. 小明生病了,给班主任老师写了请假条,主要内容是“因我不慎感冒发烧,不能到校上课,希望准我一天假,特此声明。”‎ C. 辩论会上,他对中国人口问题发表了一番高论,最终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他的观点也引起全国知名专家的高度关注。‎ D. 前几日我将装有重要票据的手提包丢失,非常着急,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恭候。‎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李老师”和“校长”身份地位不同,不能使用“责成”这个词语。B项,小明请假,使用“特此声明”语气生硬,不合场景。D项,“恭候”自己对别人敬称,不是别人对自己。‎ ‎20.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语句,使分句前后的内容、句式对应。‎ 诗词,如一束空谷幽兰,沁人心脾;诗词,如一声冲霄清吟,豪迈坦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陶渊明的超然境界; ; 。‎ ‎【答案】(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远大志向 ‎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杀敌报国、建立功名的壮怀 ‎【解析】略 - 21 -‎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存在推断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欢乐颂2》是一部都市女性情感剧,因为它选取了五个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所以还原了当下的社会现实,受到观众的喜爱。编剧通过角色的现实性刻画探讨社会转型期的女性如何寻找人生航向、如何生存与进步等问题,剧中不少台词措辞犀利,直戳现实,必然在各大社交网络上引发热议。这部剧必将最大限度地扩展电视剧在不同传播媒介上的影响范围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①选取了五个女性形象未必完全还原了当下的社会现实。‎ ‎② ‎ ‎③ ‎ ‎【答案】②台词措辞犀利,直戳现实,不一定就能在各大社交网络上引发热议 ‎ ③这部剧未必最大限度地扩展了电视剧的影响范围及社会文化意义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题目说本文段有三处存在推断问题,并且给了①作为参照,解答时找出文段中推断的内容进行分析,看其是否合理、恰当即可。‎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这首题为“别等”的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别 等 别等太阳已经高挂天空 才进入今天 别等花已凋谢 才来珍惜 别等机会远去 才来痛心 别等已经失败 才来懊悔 等,只会等白我们的少年头 等,只会让我们错过 播种和收获的季节……‎ 读了这首小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写出来。‎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答案】别等失去了,才知道后悔 - 21 -‎ 每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题记 ‎ 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你若失去了亲人,你就把亲情的一切都失掉了。对于亲人,是血溶于水的亲情,珍惜人的生命,得从身心的关爱做起;如果这点都做不到的话,不是不知道自己无知,乃至双倍的无知。‎ 当你面临亲人在抢救室抢救之时,你的心灵会感受到震撼,当医生给你亲人病危通知单之时,你的心会觉得撕裂,当你的亲人抢救无效时,你会绝望;生命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人的生命在于一口气,要争气做个孝子,就该处处为父母着想,就如你小时候父母处处为了你一样;不要让父母再为你操心,如果你有烦忧,得自己消化处理;不要让父母受气,如果你有不如意之时,千万不能拿父母做出气桶,因为父母太爱你而为此焦虑;不要让父母为你受苦受累,自己的衣服尽量自己洗,自己的房间自己收拾,别以为父母是免费的保姆;不要让父母为你担心,多电多信让父母放心,有时间多陪陪父母,多关爱些父母,让父母高兴!‎ 人的生命在于一个字“爱”,爱是以一种自然的礼物状态,自然来到,它是生灭相续,一偏离,爱就没了。爱其实也是一种残忍,只有在心中称出自己是否有真爱的分量,那就对爱有了真正的理解,就会有爱心。真正的爱,是应该超过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作为子女,都应该做到“孝顺”这二个字,真正要明白这个孝顺二字的道理,能有几多人?其实父母缺的不是金钱,而是亲情和关怀;其实父母在没有失去劳动力之前,不是非要你去所谓帮着做,而是他们要的是清净和睦相处;其实父母有时就像孩子,他们也会任性发脾气不讲理,所以作为小辈就该谅解些,像对待小孩一样去对待他们,而不应该像训孙子那样去训斥他们;作为子女应该要做到孝顺,不但要孝,还应该尽量顺着父母的心意,而不是与他们逆着言行,只孝不顺,那是大逆不道。‎ 人生是一刹那的,谁没年轻过?待50岁的人,还有几个50年?待60岁的人,还有几个60年?所以该好好善待我们的父母,珍惜眼前人!‎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关键是分析所给的材料,根据对材料的分析来理解材料,确定立意,构思作文。本题,材料是一首名字为《别等》的小诗。根据小诗表达的意思,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从正面立意,阐明“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对于立身、行事、治国、齐家等的重要意义;也可以从反面立意,指出错失良机,坐以待毙的惨痛教训;还可正反结合注意。‎ - 21 -‎ ‎ ‎ ‎ ‎ - 21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