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 语文 高二年级 命题人:孟祥锋 校对人:刘亚妹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近人在研究中国官僚政治时指出,宋以后,道德要求压倒了一切,少问甚至不问行政才 能和政绩如何,而多半以是否尽忠尽孝、廉洁奉公等道德品操作为官吏考核、升迁、评论的 标准。也正因为这个原故,就使原来的封建官僚体制日趋闭塞、腐朽,日益丧失了本来就不 高的行政效能,而这也正是理学成为统治的意识形态之后果之一。‎ ‎ 这一切的发生又并不是偶然的,理学之所以抬高“内圣”也不是偶然的。从原始社会后 期到西周以至春秋时代,一直延续着民族政治的传统,即群体命运经常取决于首领们的才德。‎ 在那里,道德常常就是政治,这正是原始儒学和孔孟之道的真正历史秘密。但自汉唐直到北 宋初年,个体操守与行政标准、道德与政治尽管有密切联系,却始终并没完全合为一体,也 不需要合为一体。到了宋代,情况的确有一个重要的转折变化。朱熹说:“国初人便已崇礼 义,尊经术,欲复二帝三代,已自胜于唐人,但说未透在。直到二程出,此理始说得透”。‎ 但当“自胜唐人”“此理说透”后,也就不但没有唐代那样显赫的事功,连唐代那样的名相 也少见了。范仲淹昙花一现,王安石没有成功。明代有个张居正,却被儒学骂作法家。清代 盖无闻焉。‎ ‎ 但理学为什么要这样呢?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自北宋起,中国形成了权力空前高度集 中的绝对君权,已没有任何力量能再制约它。唐代地方势力牵制中央的形势已经消除;在思 想上,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又早崩溃。具有庞大权力的官僚体制和拥有绝对权威的皇帝本 身的可维系性成了一大问题。于是在王安石为对付内忧外患主张改革而失败之后,在朝廷随 皇位的传递而不断改变政策之后,终于出现了以“正君心”为标号的哲学政治理论,并逐渐 在南宋末年和元明清占据统治意识的地位。‎ ‎ 这似乎并无足怪:既没有人格神宗教传统来制约皇权,统一信仰,又没有别的什么办法,‎ 于是将原始儒学讲的“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提到空前的本体高度,以作为整个封建社会纲常 秩序以及其官僚体系的维系力量。理学把盛行于唐代的佛教吸收进来,把宗教还原为世俗伦 常,又把世俗伦常赋予宗教本体的神圣性质,再次建立起中国式的政教合一的统治系统,力 求使政不脱离“教”。理学成了一种具有宗教功能的准宗教,也可说是某种道德的神学。如 果说,在原典儒学,道德实质乃是政治:那么在宋明理学,政治实质从属道德。由于这道德 具有超道德的宗教本体性质,所以,包括皇权在内的一切,在理论上就都应服从或从属于它。‎ 从而,心性论谈高于治平方略,圣贤位置胜过世俗功勋,影响所及,就是上面讲的那些,连 官吏的选拔考核也不以政绩功业而以个体道德作为标准。假道德、假道学不胫而走,社会机 体在极端虚伪的衣装中腐烂。专求“内圣”的宋明理学在现实中就走到了这一步。‎ ‎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以后,官吏考核、升迁、评论多半以是否尽忠尽孝、廉洁奉公等道德品操为标准,‎ ‎ 而行政才能和政绩如何则少问或根本不问。‎ B.道德要求压倒一切使原来的封建官僚体制日趋闭塞、腐朽,日益丧失了本来就不高的 ‎ 行政效能,后果是理学成为了统治的意识形态。‎ C.从原始社会后期一直到西周以至春秋时代,道德常常就是政治,群体命运经常取决于 ‎ 首领们才德的氏族政治传统代代延续。‎ D.宋代有一个重要的转折变化,个体操守与行政标准、道德与政治一直有着密切联系却 ‎ 既不完全也不需要合为一体的情况发生了改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朱熹高度赞扬二程,他们的出现使得“此理说透”,但此后至清,不仅没有唐代那样 ‎ 显赫的事功,连唐代那样的名相也少见了。‎ B.北宋起,中国形成了没有力量能制约的绝对君权,如何维系具有庞大权力的官僚体制 ‎ 和拥有绝对权威的皇帝本身成了一大问题。‎ C.以“正君心”为标号的哲学政治理论出现在北宋王安石改革失败、朝廷不断改变政策 ‎ 之后,并逐渐在南宋末年至清占据统治意识的地位。‎ D.官吏的选拔考核以个体道德作为标准而不问政绩功业,以致心性论淡高于治平方略,‎ ‎ 圣贤位置胜过世俗功勋,假道德、假道学盛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理学抬高“内圣”,专求“内圣”,道德要求重要性超过一切,而在现实中理学却走到 ‎ 了社会机体在极端虚伪的衣装中腐烂这一步。‎ B.没有人格神宗教传统和有效办法,“正心诚意修身齐家”被提到空前的本体高度,来 ‎ 维系整个封建社会纲常秩序以及其官僚体系。‎ C.宋代理学吸收了佛教,把宗教和世俗伦常结合起来。经理学的推动,政治与道德逐渐 ‎ 合为一体,政治即道德,道德即政治。‎ D.理学建立起具有中国特点的政教合一的统治系统,极力追求政不脱离“教”。理学具 ‎ 有了宗教功能,带有了某种道德神学的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李孝伯,高平公顺从父弟也。父曾,少以郑氏《礼》、《左氏春秋》教授为业。郡三辟功 曹,并不就。道武时,为赵郡太守,令行禁止。并州丁零数为山东害,知曾能得百姓死力,‎ 惮不入境。‎ ‎ 孝伯少传父业,博综群言,美风仪,动有法度。从兄言之太武,征为中散,谓顺曰“真 卿家千里驹也”。迁秘书奏事中散,转散骑侍郎、光禄大夫,赐爵魏昌子。委以军国机密,‎ 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迁北部尚书。以频从征伐规略之功,进爵寿光侯。‎ ‎ 真君末,宋文帝闻车驾南伐,遣其弟太尉、江夏王义恭率众赴彭城。太武至彭城。宋徐 州刺史武陵王骏遣人献酒二器、甘蔗百挺,并请骆驼。帝明旦遣孝伯至小市门,骏亦使其长 史张畅对。孝伯曰:“主上有诏诏太尉、安北,可暂出门,欲与相见。今遣赐骆驼及貂裘杂 物。”畅曰:“有诏之言,何得称之于此?”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 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孝伯风容闲雅,应答如流,畅 及左右甚相嗟叹。帝大喜,进爵宣城公。‎ ‎ 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成推重之。景穆曾启太武,广征俊秀,帝曰:“朕 有一孝伯,足理天下,何用多为?假复求访,此人辈亦何可得?”其见贵如此。或有言事者,‎ 孝伯恣其所陈,假有是非,终不抑折;及见帝,言其所长,初不隐人姓名,以为己善。故衣 冠之士,服其雅正。自崔浩诛后,军国谋谟,成出孝伯。太武宠眷,有亚于浩,亦以宰辅遇 之。卒之日,远近哀伤焉。孝伯美名,闻于遐迩。李彪使江南,齐武帝谓曰:“北有李孝伯,‎ 于卿远近?”其为远人所知若此。‎ ‎ 节选自《北史·李孝伯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 ‎ 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 B.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 ‎ 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 C.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 ‎ 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 D.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 ‎ 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指堂房亲属,从父年长于父者称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从伯即堂伯、从 ‎ 叔即堂叔。‎ ‎ B.《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 ‎ 秋三传”。‎ ‎ C.“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即今天山东省所在区域,‎ ‎ 又称齐鲁。‎ ‎ D.“爵”即爵位,是一种表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的尊号,多根据血缘亲疏或功劳大小 ‎ 授予,可世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孝伯少承父业,为官多有功勋。他少年时继承父业,博览群书;担任赵郡太守,‎ ‎ 丁零不敢入境骚扰,担任北部尚书,征战规划谋略有功。‎ ‎ B.李孝伯善于言辞,声名播于远近。李孝伯与张畅相见时应答如流,张畅及左右很是 ‎ 赞叹;李彪出使江南,齐武帝特意向他问起孝伯的才能。‎ ‎ C.李孝伯不隐人善,品行典雅方正。孝伯让人充分发表意见,即使说得不对,也不加 ‎ 指责;等见到皇帝,说起别人长处,他从不埋没别人姓名。‎ ‎ D.李孝伯深受赏识,执掌军国大权。太武帝夸赞说,有一个李孝伯,便足以治理天下;‎ ‎ 崔浩被杀后,李孝伯执掌政事,太武帝以宰辅之礼待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委以军国机密,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 ‎ ‎ ‎ (2)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咸推重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 张 谓 ‎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8.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6分)‎ ‎9.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宋濂叙写自己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被绮绣”的同舍生之间,但一点也不欣羡他们的句子是“         ,         ”。‎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总体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         ”。‎ ‎(3)《离骚》里屈原面对背直追曲的时代虽然感到忧郁苦闷、走投无路,却也表示自己“__________,         ”,这表明了他不愿苟合取容的高尚情操。‎ ‎ 选考题 (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题号涂黑)‎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免费的午餐 ‎ ‎  刘心武 ‎ 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 ‎ ‎ 那是20世纪20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所以他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他也实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竟每回都能高中。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每回也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他让自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应付食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一笔款,毕业后尽早归还。谁能贷给他款呢?想来想去,有这种实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所交往的伯叔辈中。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这令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入学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自己的一位老友求助,该人当时在社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住在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里。该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端地说了很多同情的话。父亲听了非常感动,原来这位伯伯很了解情况,并关爱着自己,于是便倾诉起自己的具体窘境和祈盼来。名人没听完便有电话打来,一连接听打出了几个电话后,名人便蔼然可亲地对父亲说,中午有个饭局,无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 ‎ 父亲跟着那位名人,乘坐当时仍颇时髦的弹簧马车,到了前门外的“撷英番菜馆”,这是当时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兴去消费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馆。‎ ‎ 祖父在北京时不曾带父亲吃过这么高档的西餐,想到这一点父亲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厚待。而这一切都还并不是主要的,更令父亲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间出现的,几乎都是后来进入历史的人物,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教授。刚进入餐厅时父亲惶恐不安,非常自卑。但那位名人牵着他的手引他入席,并向大家介绍说他是祖父的公子,显然祖父在众人心目中也是有相当分量的,父亲发现席间的名流们对他都很友善,于是也就慢慢放松下来? 那是父亲青年时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档、丰美、雅致的免费午餐,令我听来也不禁神往。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这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那是交代得很清楚的:他没能从那位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帮助。‎ ‎  我问父亲:“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能要求他借给您钱呢?”‎ ‎  父亲说:“他们一直聊得很欢,我简直没有办法插进话去。”‎ ‎  我再问:“吃完饭,您可以单独向他提出呀?”‎ ‎  父亲说:“饭局一散,我发现他们都忙极了,各人都有自己的下一站。我实际上也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单独的机会,人们都纷纷礼貌地,甚至可以说是带有爱怜之情地跟我握手告别。”‎ ‎  我还问:“那么,您可以再到他家里找他呀?”‎ ‎  父亲说:“也曾有过那样的念头,不过,没有去。”‎ ‎  我说:“是因为觉得他太虚伪了吧?”‎ ‎  父亲正色道:“不!怎么能怪人家虚伪呢?那顿午餐,人家让我一起去,是出于真心真意的!”‎ ‎  我说:“可是,他到头来没有借给您钱呀!”‎ ‎  父亲说:“这就是我讲这件事给你听,要你悟出来的:别人不该你不欠你!在你一生中,你应该尽量去帮助别人,可是却一定不要有依赖别人的想法!别人可能会向你提供一顿免费午餐,但你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挣出来!”‎ ‎  我正琢磨这话,父亲又说:“其实,后来我成家立业以后,也曾无意中这样对待过别人。我可以请他一餐饭,听他诉苦,给他些安慰。可是,要我付出相当的代价帮助他,往往还是下不了决心。也许,除非是你那时不帮他他马上活不下去。人际之间,还是这样为好——可以给一顿免费午餐,却还是希望每个人自己想办法,去安身立命!”   ‎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 这篇小说以“免费午餐”作为题目,因为“免费午餐”既是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同时又是行文线索。‎ ‎ B.起初,“ 父亲”代人投考,并不是他自己不想上大学,而是他知道即使考了第一名,他也没钱交学费和生活费,所以,只能把替别人考试作为谋生手段之一。‎ ‎ C.祖父的朋友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又带父亲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但最终也没有给予父亲想要的帮助。父亲起初也有一些抱怨,但随着年龄的长大,渐渐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 D.小说最后“父亲”说“也曾无意中拒绝过别人的求助”,这里表现了父亲淡淡的悔恨。‎ ‎ E.父亲给“我”讲他的故事的目的是希望“我”能成为像名流伯伯那样被别人求助的人,而不要成为向别人求助的人,即希望“我”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 (2)请概括小说第二段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该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6分) ‎ ‎    ‎ ‎ (4)小说中通过写“父亲”叙述自己的经历以及“父亲”与“我”的对话,能让你悟出怎样的生活道理?(8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一代才女林徽因 ‎                     林 杉 ‎  阳光正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林徽因用目光寻找着那一对靛蓝色的小鸟,它们在窗外的竹梢上跳着、唱着,仿佛从唐诗中飞来的鸟儿,阳光梳理着它们轻灵的羽毛。有时它们便跳到窗台上来,在这个狭长的窄窄的舞台上蹁跹着。‎ ‎  林徽因多么羡慕窗外的一切,羡慕在窗台上舞蹈的小鸟,她也需要那么一小点儿平凡而简单的欢乐,而此刻,她却只能躺在病床上,一任阳光在窗棂上涂抹着晨昏。‎ 从大足考察回来之后,因劳累又受了风寒,她的肺病再次复发,连续几周,高烧四十度不退。上坝村无医无药,梁思成去李庄镇请来史语所的医生为她诊治,无奈他也学会了打针。‎ ‎  艰苦的日子伴着川南的冬天来临了,营造学社的经费几近枯竭,中美庚款基金会已不再补贴,只好靠重庆的教育部那杯水车薪的资助。成员的工资也失去了保障,幸亏史语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负责人傅斯年和李济伸出援助之手,把营造学社的五人划入他们的编制,每个人才能拿到一点固定的薪水。‎ ‎ 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人的工资大部分都买了昂贵的药品,用在生活上的开支就拮据起来,每月开了工资,必须马上去买药、买米,通货膨胀如洪水猛兽,稍迟几天,就会化作废纸一堆。‎ ‎ 林徽因吃得很少,身体日渐消瘦,几乎不成人形,在重庆领事馆的费正清夫妇,托人捎来一点奶粉,像吃油一样谨慎地用着,为了改善一下伙食,梁思成不得不学着蒸馒头、煮饭、做菜,他还从当地老乡那儿学会了腌菜和用桔皮做果酱。‎ ‎  实在没有钱用的时候,梁思成只得到宜宾委托商行去当卖衣物。‎ ‎  衣服当完了,便只好把宝贝一样留下来的派克金笔和手表送到那山一样巍峨的柜台上。帐房先生对梁思成视为生命的东西,却越来越表现出冷漠和不耐烦。一支二十年日夜伴随他的金笔,一只从万里之遥的美国绮色佳购得的手表,当出的价钱只能在市场上买两条草鱼。‎ ‎  拿回家去,他神色凄然地说:“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 ‎  林徽因除了苦笑,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唯一没有当掉的就是那架留声机了。在最艰苦的日子里,音乐成了他们的药品和粮食。林徽因喜欢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作品,一曲《维也纳森林故事》、一曲《月光水仙女之舞》、一曲《胡桃夹子》,便把人带人一个奇幻的世界,只有在音乐里才能同遥远的先哲对话,让心灵听到明日的传闻,只有音乐才能让他们暂时忘掉苦难。‎ ‎  从这只黑色底片上旋转出来的音乐,把浸渍在盐水里的心,悄悄地冰释了。那音符是一群精灵,因为它们的降临,这两间简陋的屋子里充满了光辉。阴冷的冬天,在大面积地退去。音乐的芳香,在所有的空间弥漫着一个季节的活力。‎ ‎  更多的时候,林徽因以书为伴,雪莱和拜伦的诗伴她挨过沉默、孤寂的时光。那些诗句,一个字一个字地在她的心里生长着:你那百折不挠的灵魂——/天上和人间的暴风雨/怎能摧毁你的果敢和坚忍!/你给了我们有力的教训:/你是一个标记,一个征象,/标志着人的命运和力量;/和你相同,人也有神的一半,/是浊流来自圣洁的源泉。当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快要耗尽的时候,她便从这些诗句中,重新汲取到了力量,如同一个在沙漠里跋涉太久的旅人,惊喜地发现了甘泉和绿洲。病情稍微好些的时候,林徽因便躺在小帆布床上整理资料,做读书笔记,为梁思成写作《中国建筑史》作准备。那张小小的帆布床周围总是堆满了书籍和资料。‎ ‎  林徽因、梁思成和大家一起商量恢复营造学社已经停了几年的社刊。‎ ‎  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出版刊物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李庄乡下。没有印刷设备,他们就用药水、药纸书写石印。莫宗江的才华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他把绘制那些平面、立体、刨面的墨线图一揽子包了下来。他描出的建筑图式甚至可与照片乱真。从抄写、绘图、石印、折页、装订,学社的同仁一起动手,最紧张的时候,连家属和孩子们也都参与了劳动。一期刊物漂漂亮亮地出版的时候,大家高兴得又笑又跳。‎ ‎  继抗战前的六期汇刊之后,第七期刊物便诞生在这两间简陋的农舍里。‎ ‎  向命运喘息的人,却终究不会把自己抵押给命运。有时候,命运当胸一拳,会击倒一个虎背熊腰的壮汉,然而,林徽因却顽强地抗争着。‎ 窗子外面的景色变幻着,田野重新勃发生机,雨后的甘蔗林,可以听到清脆的拔节的声音,那声音如火苗般燃烧着。棒棒鸟照旧是窗台上的客人,它们洞悉所有季节的秘密。林徽因把她的诗句写在纸上的时候,阳光仍旧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 ‎                                              (选自《一代才女林徽因》,有改动)‎ ‎(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两项是( )‎ A.“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反映了在战乱时期,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而冷漠的帐房先生又乘人之危,使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陷入了极度的生活困窘之中。‎ B.从大足考察回来后,林徽因因劳累、风寒,肺病再次复发,连续几周,高烧四十度不退。说明野外考察工作是艰苦而危险的。 C.在最艰苦的日子里,林徽因唯一没有当掉的就是那架留声机,因为音乐是他们夫妇俩的药品和粮食。 D.更多的时候,林徽因以书为伴,书籍伴她挨过沉默、孤寂的时光,从这些书籍中她重新汲取到了力量。 E.病情稍微好些的时候,林徽因便躺在小帆布床上整理资料,做读书笔记,那张小小的帆布床周围总是堆满了书籍和资料,为她写作《中国建筑史》作准备。‎ ‎(2)在林徽因最艰难的日子里,是什么支撑她走过这一段人生之路的?请简要分析。(6分)‎ ‎(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窗外的阳光和小鸟,试简要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与作用(6分)‎ ‎(4)综观全文,林徽因在当时有着怎样的遭遇?在她与命运的抗争中,表现出了哪些可贵的品质?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当下正处在信息化时代,一个人既不懂得络技术又不愿意去学,如此身无长物便很难跟得上当下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 ‎②《新华日报》曾说过“一些高校图书馆公布的借阅排行榜让人大跌眼镜”:当经典书籍被束之高阁落满灰尘的时候,图书馆里的流行小说短短几个月就会被翻烂。‎ ‎③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从选址、创新设计到研发制造、组织施工,经历了22年的风雨同舟,于9月25日正式启用。‎ ‎④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⑤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⑥摆好后,他照例是横瞅瞅,竖看看,里磕磕,外扳扳,直到那砖横平竖直了,他自己也觉得称心如意了,这才摸起另一块。‎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日前,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至此,全国已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份达到30个。‎ B.在里约残奥会上,中国残奥代表团共获107枚金牌、81枚银牌和51枚铜牌,239块奖牌的骄人成绩连续第四次占据金牌榜与奖牌榜双第一。‎ C.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创下今年以来新低。‎ D.地名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的见证、情感的寄托,切忌不可因长官意志或眼前经济利益而“任性”修改。‎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是修缮___ 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____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该是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 ____,收拾来的又____前夜残梦,____今日的游戏。‎ ‎ A.或者  或者  因为  虽然  不是  就是 ‎ B.也许  也许  如果  但是  仅是  不是 ‎ C.不论  还是  即使  所以  仅是  不是 ‎ D.不管  还是  如果  但是  不是  只是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    ①  ,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其主要设施,    ②  。  ③  ,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17.某班学生在讨论“说不尽的贾宝玉”时,从不同角度简要地阐述了他们对贾宝玉的认识。请你将其整合为—个长句,可以适当增删词语。(5分) ‎ ‎①贾宝玉是个贵族公子。 ‎ ‎②贾宝玉生活在充满矛盾的封建大家庭。‎ ‎③叛逆精神是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④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揭示贾府的衰亡史和罪恶史。‎ ‎⑤贾宝玉是封建伦理的孤独的反抗者。 ‎ ‎18.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传家宝。‎ ‎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9分)‎ ‎1.B 2.D 3.C ‎4.B 5.C 6.A ‎7.(1)太武帝把统军治国的机要大事交付给他,他很受亲近宠爱,谋划机密事宜,当时的人没有谁知道。‎ ‎ (2)李孝伯气度恢弘高雅,通晓政务,朝廷民间不论地位尊贵还是卑下的人,都推崇敬重他。‎ ‎8主要运用了实写和虚写像结合的手法。(2分,(如答直抒胸臆也可),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家乡之遥远,此为虚写;(1分)五更愁,点明时间,整夜为愁思所缠绕,极言客居他乡之时乡愁之深,此为实写。(1分)这样,将诗人对故乡的满腔思念之情表达得生动、形象、感人。(2分)‎ ‎9自己的朋友都在长安和洛阳,什么时候才能和他们一同畅游?诗人以问句作结,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渴望与朋友们在京城相聚,自己的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奈等复杂情感。‎ ‎10.(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11.(1)AB ‎ ‎ (2)第二段主要写了“父亲”的才能和年轻时求学的窘况,父亲年轻时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靠为别人投考谋生,因经济拮据,自己上大学的愿望无法实现。(2分)被协和医学院录取,准备向“祖父的老友”求助,(2分)为下文享用“免费午餐”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2分)‎ ‎  (3)‎ ‎ ①天资聪颖,替别人考试,每次都能考中;②性格坚强,祖父远行,后祖母对“父亲”很吝啬,但他毅然离开家庭,独自到社会上去闯荡;③自尊心强,祖父的朋友对“父亲”说了一些理解的话,却通过接电话,带父亲和名流吃饭等做法委婉地拒绝了父亲,父亲也便没有提出自己的要求,明白了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而不是依靠别人;④善于自我剖析,小说最后“父亲”说“也曾无意中拒绝过别人的求助”,每个人在要付出代价时,往往下不了决心,这里又表现了“父亲”勇于自我剖析的可贵品格。(答出三点给满分) ‎ ‎ (4)①我们对他人的真诚不可妄加揣度,对人家的帮助要知足,心存感激;②不可过于祈求并依赖他人物资上的施予;③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要靠自己挣;④要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人,但不到万不得已,不付出相当代价,要让人家自己想办法安身立命。‎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B(“危险”没有依据) E(梁思成写作《中国建筑史》)‎ ‎ (2)【参考答案】(1)音乐,让她暂时忘掉苦难。(2)诗歌,让她重新汲取力量。(3)爱情,让她支撑生命。(4)事业,让她抗争命运。(1点1分共4分)‎ ‎ (3)【参考答案】(1)内容: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阳光和小鸟,明艳的阳光与欢快的小鸟,构成生命的色彩与活力。躺在病床上的林徽因看到窗外充满生机的景物,反衬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则是林徽因顽强与命运抗争的礼赞。(2)结构:这些景物描写不仅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而且烘托了文章主旨和人物的内心世界。(答对一点给3分,共6分)‎ ‎【试题解析】开头和结尾都写到阳光和小鸟,很明显是首尾照应。写作特点与作用则从文章结构和思想情感两个方面作答。‎ ‎(4)8分【参考答案】(1)①劳累过度,疾病缠身,无钱医治。②事业受阻,经费枯竭,出版刊物非常困难。③物价飞涨,生活陷入极度贫困境地。(3分)‎ ‎(2)林徽因虽然生活在离乱和贫病交加的困苦中,但却与命运顽强抗争,表现出热爱生活、钟情事业、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可贵品质。(3分)‎ ‎【试题解析】第三段写她劳累过度、疾病缠身,4-9段写她生活贫困,16段写她事业受阻。10段至文章结尾表现了她在这些艰苦的环境中与命运的抗争。‎ ‎13.C(①望文生义,“身无长物”不是“没有特长”的意思,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③“风雨同舟”是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这里的主语是“天眼”,没有共同经历者.④“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贬义词。)‎ ‎14.A(B成分残缺,“骄人成绩”前应有介词“以”,“连续第四次”不当; C“根据”和“数据显示”杂糅,可以去掉“根据”;D项,乱用否定造成不合逻辑,删掉“切忌”或“不可”,也可将“切忌”改为“切记”)‎ ‎15.D ‎16.(6分)①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②开放是其主要特征③从城到市的变化(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防御趋向流通”)(每空2分)‎ ‎17.贾宝玉是曹雪芹为揭示贾府的衰亡史和罪恶史所写的《红楼梦》中生活在充满矛盾的封建大家庭里的具有叛逆精神的孤独地反抗着封建伦理的贵族公子。‎ ‎18.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