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3月)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3月)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六安一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 审题人:‎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己任的文艺创作,既是时代的视窗,又是精神的花朵,并由此而铸就其 “新”的禀赋与“美”的特质。这就使任何内容与形式的文艺创作,都必须以独具的魅力和特殊的方式传递出一种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以使人们在审美的过程中既可观瞻生活的胜景,又可实现认知的提升;既能获取艺术的欣悦,又能采撷思想的果实;既会驱散心灵的空虚,又会增强进取的信心。‎ 文艺作品所充盈和辐散出来的向上、向前的力量,其最大的聚焦点就是真善美,而真善美在意识层次和社会层面,则属于道德范畴。虽然各种文艺作品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但文本与辞章、形象和故事永远都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并由此形成了文艺创作的道德决定论。诚然,文艺作品中的道德传递确实不像社会伦理学那样富于思辨性和逻辑性,但这只是存在方式的不同。‎ 事实上,自从《诗经》《离骚》开启了文艺创作的先河之后,道德内涵与道德评判就一直是文艺的主体形态和至高绳墨。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够被广泛接受和认同,并一代代地传承下去,甚至被奉为经典,正是由隐匿于其中的道德内曜所致。孔子所作的《春秋》,之所以能让乱臣贼子闻而生“惧”,便是因为书中融贯了强大的道德力量。鲁迅的小说,看似在讲故事、写人物,但力透纸背的文字无一不是鲜明而强烈的社会道德评判。‎ 这并不是个例,而是一道铁律。任何文艺创作都必须恪守和遵从。否则,只玩形式、玩技巧,而忽视作品的精神品位与道德内涵,注定是难成正果的。文艺的天性和天职从来就是发现美和创造美,就是弘扬良知与布达道义,就是宣示真理和传播文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文艺始终以创造文明和弘扬道德为己任,并以优美的形式和诗性的表达忠实地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足迹,使我们得以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并为此而由衷地将之称为“经典”与“史诗”,永远地将之定格为思想的圭臬和道德的范式。‎ 在文艺创作中,真善美是道德的最大极和文明的最高值。创作主体只要在创作实践中抓住了这个关节点,并加以艺术化、审美化的实施与表达,就一定会创作出社会认可、受众认同的优秀作品。做到这一切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必备条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切,则是须经过多方砥砺和艰苦磨炼的。除了艺术技巧方面的艰苦磨炼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思想、精神、道德上的不断淬冶与提升。处于改革时代与发展大潮中的艺术家们,更应当源源不断地用精品佳作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点亮人生、纯化生活、助推发展。‎ ‎(摘编自艾斐《发掘和表现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使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一切文艺创作都应该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己任,并向大众传递一种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B.虽然文艺作品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其构成要素都是相同的,这是文艺创作的道德决定论形成的基础。‎ C.由于存在方式不同,文艺作品中的道德传递与社会伦理学相比,缺少思辨性和逻辑性。‎ D.创作者只要在创作实践中抓住“真善美”这一关节点,就能创作出社会认可、受众认同的优秀作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 3 段举孔子《春秋》的例子,意在证明优秀的文艺作品离不开蕴含其中的道德力量。‎ B.文章综合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而且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C.文章在论证中用大量篇幅阐述了道德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意义,从而强化了中心论点。‎ D.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后,文章由次到主、逐步深入地展开论述,最后落足于对当代艺术家的呼吁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只知迎合世俗,缺少道德内涵的文艺作品,背离了文艺创作的轨道,难以赢得市场。‎ B.诗歌《游子吟》因生动讴歌了伟大的母爱而流传千年,这与文中的观点相通。‎ C.从最早的文艺作品《诗经》《离骚》开始,文艺创作都围绕着道德内涵与道德评判进行。‎ D.创作蕴含真善美的艺术精品,对创作者的创作技巧和思想、道德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 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医药学的 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 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的是“恒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 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 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 四诊 望、闻、问、切 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辨证 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诊断 常见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 ‎(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 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 2006 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 2008 年 10 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4.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 )(3 分)‎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C.“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D.“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习总书记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示的总思路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中医药创新应坚持四大原则。‎ B.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结合“八纲” 对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 C.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 2006 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 D.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 2008 年 10 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35 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 ‎ ‎6.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6 分)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扶贫往事 侯德云下乡,一行四人,坐在吉普车里。吉普车是老朱的。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年前才调入瓦 城。‎ 路过一个叫八里的村子,这个村子以种桃出名。春天的时候,村子还张罗过一场“桃花节”,‎ 可以想见,桃树的种植规模有多大。现在是夏天,正是收桃季节。人、桃、车挤在公路两边,道路一下子窄了很多。‎ 四个人的话题里自然而然就有了桃。说桃的价格、桃的味道,说桃的其他种种。吉普车拧拧巴巴终于离开了八里村,这时话题已经转到樱桃上。不管是说桃还是说樱桃,老朱都是主讲。后来才知道,老朱是内行,农大毕业生。老朱不光说桃说樱桃,还说了些扶贫往事。老朱说,他在三台乡当农业助理那会儿,搞扶贫,动员农民栽樱桃。乡干部一拨拨挨村动员,大会小会,可村民一个个都木着脸,袖着手,似听非听。白给的樱桃树苗没人要。乡长气得拍桌子,说:“他们不栽,我们栽!把树苗栽到老百姓的地里去,非逼着他们富起来不可!”‎ 车内一阵哄笑。我说:“真去栽啊?” 老朱说:“可不是!那个春天,我们天天栽树,灰头土脸的。” 我在心里感慨,没想到乡镇干部还得上劳动课。老朱继续说:“你说可气不可气,有的村民,就站在地头上,叼着烟,看你给他栽树,好像 这事跟他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后来呢?”‎ ‎“后来,”老朱说,“四五年后,樱桃结果,市价居高不下,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不少人跑到乡政府要樱桃树苗。乡政府又不是苗圃,哪有苗啊?”‎ 我们三个听众都感慨:“扶贫这事儿,真是不容易。” 老朱又说起他当副乡长期间发生的事儿。“我们在一个村里搞试点,原计划只扶持十户,结果二十多户报名,那个吵啊。没办法,乡里咬咬牙,决定扶持二十户,每户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还挖了沼气窖,干净,也节省能源。忙了一秋天。快到过年的时候,一天,我们正在开会,突然听到一阵农用车的轰隆声进了政府大院。走到窗前一瞅,我吓了一跳,心说这是谁要闹事啊?一溜三辆农用车,装满青黄的蔬菜,挤在政府小楼门口。每辆车的车斗边沿,还都坐着两三位壮汉。我赶紧下楼,仔细一瞅,乐了,这不是种植大棚蔬菜的那些人吗?大伙儿见了我,也乐,说:‘第一批蔬菜下来了,我们不能忘本,给政府送些来,让领导尝尝。’”‎ 我故意问老朱一句:“三车蔬菜,怎么处理的?” 老朱说:“我指挥他们送食堂里了。” 三个听众都笑。老朱说:“笑什么笑?没白吃!我们哪能占老百姓的便宜?不光没白吃,我随后还给他们联 系了几个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现在那个村,已经是蔬菜大棚专业村了。”‎ ‎“噢,干得不赖。”三个听众都感慨。四个人都笑。老朱沉默了一瞬,又说:“还是我当副乡长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怪人。那年乡政府决定,为 水稻种植区内的贫困户补助一些稻种和化肥。挺好的事儿,大伙儿都高兴。第二年春,一天我正在办公,突然‘砰’的一声,门被踢开,一个老农冲进来,敲着我的桌子说:‘你是不是庄稼人啊?什么时候了,还不送稻种和化肥?’”‎ 三个听众忍不住,还是笑。老朱说:“我抬头一看,认识,就是前一年我的贫困户,老李头。老李头气得浑身发抖,他 腋下还夹了两只蛇皮口袋。”‎ 老朱说:“你说那老李头,那么蛮横,为什么呢?” 我给老朱的三个故事加以概括,得出的结论是:“扶贫这事儿,难心,开心,偶尔也闹心。”‎ 老朱听罢,连连点头:“对对对,就这意思。”‎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首段交代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为下文老朱讲述扶贫往事做了铺垫;接着以整段笔墨写了八里村的桃子,暗示政府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B.村民不要樱桃树苗,扶贫工作无法开展,乡长为了避免被上级批评,逼迫乡镇干部种树,可见乡长是一个不能体恤下属、沽名钓誉的领导。‎ C.小说善于运用动作和语言表现人物,老李头“踢”“冲”“你是不是庄稼人啊”活画出一个急躁的老农形象。‎ D.小说中多次写到“笑”,但每次笑的含义都不同,“三个听众都笑”,包含了对老朱做法的肯定和赞许;“四个人都笑”则表达出对扶贫工作见成效的开心和满足。 8.“老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答:‎ ‎9.小说写了三个扶贫故事,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结合作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艺术效果。(6 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吕维祺,字介孺,新安人。维祺举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兖州推官,擢吏部主事,更历四 司。光宗崩,皇长子未践.阼.,内侍导幸小南城。维祺谒见慈庆宫,言梓宫在殡,乘舆不得轻动,乃止。开封建魏忠贤生祠,遗书士大夫戒勿预。忠贤毁天下书.院.,维祺立芝泉讲会,祀伊、洛七贤。‎ 崇祯三年,擢南京户.部 .右侍郎,总督粮储。设会计簿,钩考隐没侵欺,及积逋不输,各数十百万;大者弹奏,小者捕治。立法严督屯课,仓庾渐充。条上六议,曰稽出入以杜侵渔,增比较以完积案,设本科以重题覆,时会计以核支收,定差序以杜营私,禁差假以修职业。帝称善,即行之。‎ 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清冒伍八千余名。请申饬江防,凤陵单外为忧,弗省。八年正月贼犯江北遣参将薛邦臣防全椒赵世臣戍浦口世臣溃走南京震动凤阳亦旋告陷。大计拾遗,言官复劾他事,遂除名。时维祺父孔学避贼洛阳,维祺乃归留洛,立伊洛会,及门二百余人。著《孝经本义》成,上之。‎ 十二年,洛阳大饥。维祺劝福王常洵散财饷士,以振人心,王不省。乃尽出私廪,设局振济。事闻,复官。然饥民多从贼者,河南贼复大炽。无何,李自成大举来攻,维祺分守洛阳北城。夜半,城陷。贼有识维祺者曰:“子非振饥吕尚书乎?我能活尔,尔可以间去。”维祺弗应,贼拥维祺去。时福王常洵匿民舍中,贼迹而执之,遇维祺于道。维祺反接,望见王,呼曰: “王,纲常至重。等死耳,毋屈膝于贼!”王瞠不语。见贼渠于周公庙,按其项使跪,不屈,延颈就刃而死。时十四年之正月某日也。维祺年五十有五,赠太子少保,祭葬,荫.子如制。‎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八年正月 / 贼犯江北 / 遣参将萨邦臣防全椒 / 赵世臣戍浦口 / 世臣溃走/南京震动 / 凤阳亦旋告陷 B.八年正月 / 贼犯江北 / 遣参将萨邦臣防全椒 / 赵世臣戍浦口 / 世臣溃走南京 / 震动风阳 / 亦旋告陷 C.八年正月 / 贼犯江北 / 遣参将薛邦臣 / 防全椒赵世臣戍浦口 / 世臣溃走南京 / 震动风阳 / 亦旋告陷 D.八年正月 / 贼犯江北 / 遣参将薛邦臣 / 防全椒赵世臣 / 戍浦口 / 世臣溃走 / 南京震动 / 风阳亦旋告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践阼,亦作“践胙”“践祚”,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也指皇上即位、登基。‎ B.书院是由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始见于唐代,发展于宋代,很多著名学者都曾在书院讲学。‎ C.户部是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的古代官署,是唐高宗时为避太宗讳改称的,长官为户部侍郎。‎ D.荫,广义指因先辈的地位,后辈在入仕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狭义指宋代以后的一种被称为“推恩荫补”的门荫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吕维祺屡担要职,享有哀荣。他考中了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先后在吏部、户部等部门任职,死后被追赠为太子少保。‎ B.吕维祺亲贤远佞,正气凛然,他写信告诫士大夫不要参与修建魏忠贤生祠;他在福王被贼寇抓走后讽刺其之前没有听取自己散财饷士的劝谏。‎ C.吕维祺督管要务,政绩卓著。他设立会计账簿,考核查出被贪污侵吞的财物;他设立法度,严格督管屯田和课税,粮库由此渐渐充实起来。 D.吕维祺广收门徒,著书立说。他设立了芝泉讲会,祭祀伊、洛七贤;他在洛阳设立伊洛会,聚集了二百多位门徒,撰成《孝经本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子非振饥吕尚书乎?我能活尔,尔可以间去。(5 分)译文:‎ ‎(2)见贼渠于周公庙,按其项使跪,不屈,延颈就刃而死。(5 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西江月①‎ 黄庭坚 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②。远山横黛③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④ 瘦弱,春愁无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谪黔州之后。②韩愈曾有“断送一生惟有酒”“破除万事无过酒”的诗句。③远山横黛:指眉毛。④等闲:无端。‎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词叙写词人戒酒后重又开戒饮酒之事,上片写不饮,下片写经不住劝,转为“畅饮”,情感抒发自然流畅。‎ B.“断送”两句化用韩愈诗句,将“酒”字省去,趣写自己未饮酒,既有出奇制胜之妙,又显词人诙谐玩世之趣。‎ C.“花病”句写花之凋零状,寓意春天已经远去,令人十分伤感,也指出春去是下文“春愁”的主要原因。‎ D.“杯行”句正面写宴饮之乐,呈现出一幅互相劝酒直至天明才散去的欢乐场景,表达了词人及时行乐的旷达胸怀。‎ ‎15.“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句,语言有何特点?试作赏析。(6 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 , ”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船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2)庄周《逍遥游》“ , ”两句,指出如果水积蓄得不深厚,就没有负载大船的力量。‎ ‎(3)《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中国音乐起于何时?这个问题颇难确定,据古籍所载,伏羲女娲时,已有“琴”“瑟”“萧”。( )围绕古琴所作的诗、所发生的故事 ,有诗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有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故事,可见琴声乃心声。古琴在国乐中占有极高的地位。“筝”之渊于“瑟”,与“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其在春秋战国之际 于秦,故史称“秦筝”。“筝”之音色华丽优美,明亮抒情,善于表现 的意境。今天我们将“琴”“筝” ,呈现在人们眼前,在悠悠琴声中,希望听众领略到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渊源及博大精深的艺术底蕴。古琴,亦称丝桐、玉琴等,因缚弦七根又称“七弦琴”。琴体由面板和底板胶合而成,形狭长。弦外侧的面板上嵌有十三个圆点的“徽”。唐朝诗人刘长卿有诗句“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其“七弦”指的就是古琴,“泠泠” 则指的是古琴的音色。‎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现在所讲的“古琴”的前身,即这时的“琴”。‎ B.这时的“琴”,即现在所讲的“古琴”之前身。‎ C.现在所讲的“古琴”的前身和这时的“琴”即一样。‎ D.这时的“琴”和现在所讲的“古琴”之前身即一样。‎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不计其数 流行 行云流水 相提并论 B.不绝如缕 流传 行云流水 相提并论 C.不计其数 流行 高山流水 同日而语 D.不绝如缕 流传 高山流水 同日而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在悠悠琴声中,希望听众领略到中华民族厚重的艺术底蕴及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 B.希望听众在悠悠琴声中,领略到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渊源及博大精深的艺术底蕴。‎ C.希望听众在悠悠琴声中,领略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及厚重的艺术底蕴。 D.在悠悠琴声中,希望听众领略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底蕴及厚重的文化渊源。‎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3 分)‎ A.①是亦走.也 走:逃跑 ‎②数.罟不入湾池 数:密 B.①五十者可以衣.帛 衣:穿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为王,称王 C.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镂:雕刻 D.①会盟而谋弱.秦 弱:弱小 ‎②西举.巴蜀 举:举起 ‎2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乐.琴书以消忧 B.良庖岁.更刀 C.目.吴会于云间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5 分)‎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声音,它不只影响人的精神,① 。研究表明,美妙的音乐能使人体产生和谐的共振,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反应,这种作用可改变与调节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老人吃饭来点音乐,促使 ② ,从而起到增强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这是由于消化系统植物神经兴奋点提高后,胆汁、唾液等消化液分泌增多。老人最好选择③ ,对消化更有好处。有两类音乐不适合老人吃饭听。第一,不宜听节奏、情感表达过于强烈的音乐,这与老人的生理节奏有很大反差;第二,避免听分贝过高、声音过尖的音乐,比如爵士、迪斯科等,会给心脏、血压不好的老人造成不适反应。答:① ②‎ ‎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有30多年橄榄球教练生涯的唐·舒拉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明星级人物。一次,他带着家人在一个偏远地区度假。当他和家人来到一家电影院时,里面的观众不约而同地站起来,向他们热烈鼓掌。“即使在如此偏远、灯光昏暗的地方,我也能被人认出来。” 唐·舒拉颇有些得意地对家人说道。电影结束后,他和一名观众聊了起来:“当我进入影厅时,你们站起来并为我鼓掌,你们居然能认出我来!”那人回应道:“老弟,你想多了吧?当时电影院里只有8个人,可我们这里,如果不到10个人的话,电影院是绝对不会播放影片的,幸亏这时你们来了。”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六安一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解析】B 项,“但其构成要素都是相同的”扩大范围。原文为“文本与辞章、形象和故事水远都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C 项,强加因果。由原文“文艺作品中的道德传递确实不像社会伦理学那样富于思辨性和逻辑性,但这只是存在方式的不同”可知,文艺作品不像社会伦理学那样富于思辨性和逻辑性,是二者“存在方式不同”的表现,而不是结果。D 项,“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由原文可知,要想创作出“社会认可、受众认同的优秀作品”,创作者不仅需要“在创作实践中抓住真善美”这一关节点”,还需要“加以艺术化、审美化的实施与表达”。‎ ‎2.D【解析】“文章由次到主、逐步深入地展开论述”说法错误。文章各部分没有主次之分。 3.C【解析】曲解文意。原文为“自从《诗经》《离骚》开启了文艺创作的先河之后,道德内涵与道德评判就一直是文艺主体形态和至高绳墨”。‎ ‎4.B【解析】A 符合“固本”原则;B 于文无据;C“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表达的“惟精惟一”与文中的“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躁者涉猎”内涵一致,符合中医药创新的“守恒”原则;D 符合“出新”原则。‎ ‎5.C【解析】原文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 2006 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 ‎6.①具有代表性: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竟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②具有实际贡献: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③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每点 2 分)‎ ‎7.B。‎ ‎8.老朱是一个精通农业知识,工作踏实,为农民着想,廉洁奉公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 ‎①精通农业知识:农大毕业生,讲桃子讲樱桃都很内行。‎ ‎②工作踏实:给农民栽了一个春天的樱桃树。‎ ‎③为农民着想:帮助菜农,联系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 ‎④廉洁奉公:把菜农送来的蔬菜送到食堂。‎ ‎9.联系:三个故事分别展示出扶贫工作中的难心,开心和闹心,多侧面地反映出扶贫工作中的苦与乐,使小说内容丰富,更符合生活的真实性。艺术效果:三个故事表现出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百姓对政府由不信任到信任再到依赖的过程,反映出政府扶贫工作逐渐深化,逐渐深入人心,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深化了小说主题,引人深思。‎ ‎10.A【解析】“江北”“全椒”“浦口”“南京”“风阳”为地名,“薛邦臣”“赵世臣”‎ ‎1‎ 为人名,“全椒”是“防”的宾语,故应在“全椒”后断开,排除 C、D 两项。“世臣溃走”意为“赵世臣溃败逃走”,意思完整,故应在“溃走”后断开,“南京震动”是个完整的句子,故中间不能断开,且“风阳”是“亦旋告陷”的主语,故应在“风阳”前断开,排除 B 项。‎ ‎11.C【解析】户部的长官为户部尚书。‎ ‎12.B【解析】吕维祺没有讽刺福王常洵,而是告诫他三纲五常十分重要,宁死也不要屈服于贼寇。‎ ‎13.(1)你不是救济饥民的吕尚书吗?我能让你活下来,你可以偷偷地离开。(振:救济。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活。间:偷偷地。关键词 1 分,句意 2 分)‎ ‎(2)(吕维祺)在周公庙见到了贼寇的首领,(贼寇)按住(吕维祺)的脖子迫使(他)下跪,(他)不屈服,伸长脖子迎上刀刃而死去。(渠:首领。延:伸长。就:接近,靠近。关键词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吕维祺,字介孺,是新安人。吕维祺考中了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被授予兖州推官之职,(之后)升任吏部主事,又历任四个部门的职位。光宗驾崩,皇长子尚未登基,宦官引导着(皇长子)驾临小南城。吕维祺在慈庆宫拜见(皇长子),说先皇的棺材还未下葬,车驾不能轻易移动,(皇长子)于是停止了行动。开封建立魏忠贤的生祠,(吕维祺)给士大夫写信,告诫 ‎(他们)不要参与。魏忠贤毁掉天下的书院,吕维祺设立芝泉讲会,祭祀伊、洛七贤。崇祯三年,(吕维祺)升任由京户部右侍郎,总管粮食储备。(他)设立会计账簿,考核查出被隐没侵吞(的财物)及常年拖欠不交(的赋税),各有数十百万;严重的上奏弹劾,轻微的就逮捕治罪。(他)确立法度,严格督管屯田和课税,粮库逐渐充实。(吕维祺)分条上奏了六条建议,说稽查财政收支来杜绝侵吞牟利,加强核查来交清积年拖欠的钱粮,设立专职科室来加强题本奏覆,经常计算账目来核算收支情况,确定等级来杜绝结党营私,禁止驻外官员请假来专心职务。皇上称赞,立即实行。‎ 崇祯六年,(吕维祺)授任南京兵部尚书,协助谋划机密要务。清理八千多名冒充军籍的士兵。(他)请求整治长江防线,凤阳的皇陵单独暴在长江以南今人忧虑,(皇上对此)不醒悟,八年正月,贼寇进犯长江北线,(朝廷)派遣参将薛邦臣防守全椒,赵世臣守浦口,赵世臣清败走,南京震动,凤阳也很快宣告陷落。朝廷考察官吏政绩时别人指陈(吕维祺)的过失,其他言官又弹劾了(他)别的事情,(吕维祺)于是被除名,当时,吕维祺的父亲吕孔学在洛阳躲避敌人,吕维祺于是回到洛阳留居,设立伊洛会,到(他)门下学习的有二百多人,(吕维祺)撰成《孝经本义》,献给朝廷。‎ 十二年,洛阳发生大饥荒。吕维祺劝福王常洵分发一些钱财给将士们,来振奋民心,福王不醒悟,于是(吕维祺)拿出自己全部的粮食,设立机构赈灾救民,事情(被朝廷)听闻,(吕维祺)官复原职。但是饥民多有追随贼寇的,河南地区的贼寇再次大盛。不久,李自成大举进攻(洛阳),吕维祺被分配把守洛阳北城。夜半时分,(洛阳)城陷落。贼寇中有认识吕维祺的人说:“你不是救济饥民的吕尚书吗?我能让你活下来,你可以偷偷地离开。”吕维祺不答应,贼寇拥着吕维祺离开。当时福王常洵藏匿在百姓家中,贼寇追踪并抓住了他,在路上遇见了吕维祺。吕维祺被反绑着双手,望见了福王,呼喊道:“福王,三纲五常最重要,同样是死,不要向贼寇屈膝!”福王瞪着眼睛不说话。(吕维祺)在周公庙见到了贼寇的首领,(贼寇)接住吕维祺的脖子迫使(他)下跪,(他)不屈服,伸长脖子迎上刀刃而死去。当时是崇十四年正月的某一天。吕维祺享年五十五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祭祀安葬,按制度荫庇(他的)孩子。‎ ‎14.C【解析】春去并非“春愁”的主要原因,而只是勾起愁绪的表面原因。所谓“春愁”不光是指伤春意绪,而有着更深的意蕴,它是作者宦海浮沉、人生坎坷的经历中所积淀下的牢骚抑郁、愁闷不平的总和。‎ ‎15.①“远山横黛蘸秋波”指筵席上侍酒歌女情态落落大方,眼神期期。一个“蘸”字巧夺天工,用一幅黛色远山傍水而卧的美景比喻女子的眉眼盈盈,典丽精妙。②“不饮旁人笑我”写出词人经人劝酒仍未饮而道旁人说笑的欢乐场景,用语质朴,平常真挚,画面感极强。③雅俗结合,带有诙谐玩世的情趣,但又使人触摸到词人内心的愁闷抑郁,颇堪玩味。(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6.(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7.B【解析】所填语句应承接上文所说的“琴”,启发下句所说的“古琴”,故应先说“琴” 再说“古琴”,故排除 A、C 两项。B 项较 D 项的表达更为顺畅,故选 B 项。‎ ‎18.A【解析】①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处形容“围绕古琴所作的诗、所发生的故事”的数量非常多,故选“不计其数”。②流行:广泛传布,盛行。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此处形容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广泛传布于秦国,故选“流行”。③高山流水:指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行云流水:飘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此处形容“意境”,故应选用“行云流水”。④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同日而语”侧重把不同时间的同一人或事物进行比较,“相提并论”侧重把不同的对象放在一起谈论。这里“琴”和“筝”是不同的事物,故选“相提并论”。‎ ‎19.C【解析】前句“呈现在人们面前”和画线句“希望听众领略到……”为前后承接关系,将状语“在悠悠琴声中”单独提出显得突兀,故排除 A、D 两项。形容“文化渊源”应用“博大精深”,形容“艺术底蕴”应用“厚重”,故选 C 项。‎ ‎20.D【解析】弱:使…削弱/举:攻占。‎ ‎21.例句为名词作动词,向南飞。A 项,以……乐,意动用法。B 项名词作状语,每年。D 项,使动用法,让……称王。C 项和例句相同,名词作动词,看。‎ ‎22.(示例):①还会影响人的生理②消化系统植物神经兴奋③比较舒缓悠扬的音乐(写对一 ‎2‎ 句得 1 分,写对两句得 3 分,三句都对得 5 分,意思相近即可)‎ ‎23.【立意】①摆正位置,给自己准确定位;②自高自大不可取,为人处事应谦虚;③抛弃所谓的“优越感”,实实在在做人;等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