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七校(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南昌市七校(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江西省南昌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命题人:时间:150分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完成1—3题,共9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重要论述,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精神构筑的科学时空观,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不忘本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战略指引”。“不忘本来”,要“不忘”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大判断,精辟概括并科学界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意义。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其构筑不能忘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中国精神构筑所需要的条件更加全面,更加坚实。我们中国经历了站起来的时代、富起来的时代,最终迎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 ‎“吸收外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空间指引”。任何国家进行建设都不可能关起门来。过去的中国曾在一段时期内闭关锁国,闭关锁国必然导致国家落后,这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精神的发展也离不开与世界各民族的相互学习借鉴。中国精神的构筑就是要树立开放观念、摆正文化心态并主动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 传入中国的外来文明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有益滋养,同时也会冲击中国精神的构筑。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包装在文化产品中的西方价值观在中国得到强势传播,造成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从未停止且日趋隐蔽,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封建主义的残余势力在社会快速发展中滋生繁衍。这些都将对中国精神构筑带来长期的挑战。中国的经济、文化及教育等领域越是开放,西方社会就越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其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因此,作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的中国精神,越是吸收外来,就越要求我们更加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色,积极回应世界性挑战和时代性挑战,在相互较量中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在新时代,成就面前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战略意识,任务面前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是我们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 27 -‎ ‎“面向未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时间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景与严峻挑战并存。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开创的一项前无古人的、毫无经验可循的、毫无既定模式可模仿的伟大事业,其最终实现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40年,长期的团结奋斗和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质的提升阶段和强起来的新时代。但是,国内外依然存在许多困难与挑战。因此,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长征路,难以预测的问题会很多,将要面临的风险会很多,将要应对的挑战会很大,将要承担的任务会更重。‎ ‎“面向未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精神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功能属性。具体而言,其一,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在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尤其需要一种力量将中华儿女凝聚起来,汇聚成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其二,中国精神是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中国是一个大国,从大国到强国的飞跃必须创新创造,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其三,中国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当前,我国发展的成就之大前所未有,困难、诱惑、干扰等更是前所未有。弘扬中国精神,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摘自王兆云《中国精神的构筑指引》,原载《人民论坛》2019年第3期,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忘本来”,指不能忘记革命先烈创建共和国的时代,更不能忘记当前的新时代。‎ B. “吸收外来”不仅要有开放广阔的世界视野,还要回应思想文化领域的世界性挑战。‎ C. 中国精神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功能属性的充分发挥,需要中国精神构筑“面向未来”。‎ D.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三个方面辩证统一于中国精神构筑的实践进程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体采用并列式结构,阐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内涵与价值。‎ B. 文章通过分析西方价值观在我国的强势传播,论证了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 C. 文章论述“吸收外来”这一分论点时,横向览世界,纵向联古今,有理有据有策略。‎ D. 尾段立足于“面向未来”,论证中国精神在新时代里的具体作用,增强了现实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社会通过我国开放来传播其价值观念,因此我们要降低某些领域的开放程度。‎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既要借鉴前人成功经验,也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文化。‎ C. 中国精神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更是遏制西方势力的法宝。‎ D. 繁荣昌盛、和平安定的国家更需要坚如磐石的精神定力,这样才会有更持久的发展。‎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 27 -‎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指不能忘记革命先烈创建共和国的时代,更不能忘记当前的新时代”错误。结合“‘忘本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战略指引’。‘不忘本来’,要‘不忘’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分析可知,原文指“不忘”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论证了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错误。结合“包装在文化产品中的西方价值观在中国得到强势传播,造成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这些都将对中国精神构筑带来长期的挑战”“要求我们更加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色,积极回应世界性挑战和时代性挑战,在相互较量中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等分析可知,论证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等。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 - 27 -‎ 项,“因此我们要降低某些领域的开放程度”错误。结合“中国的经济、文化及教育等领域越是开放,西方社会就越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其意……在相互较量中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分析可知,“因此我们要降低某些领域的开放程度”推断错误。B项,“既要借鉴前人成功经验”错误。结合“过去的中国曾在一段时期内闭关锁国,闭关锁国必然导致国家落后,这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精神的发展也离不开与世界各民族的相互学习借鉴。中国精神的构筑就是要树立开放观念、摆正文化心态并主动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分析,原文是说需要学习借鉴世界文化。C项,“更是遏制西方势力的法宝”错误。结合文本最后一节内容分析,“更是遏制西方势力的法宝”于文无据。故选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4—6题,共15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喜欢读沈从文 ‎①沈从文说:“美,总不免有时叫人伤心。”这也许是他的由衷之言。他一生的命运,均与美的追求相关,为了这种追求,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②正是为了追求美,他自湘西凤凰古城走出,一无学历,二无靠山,三无显赫声名,只身闯入陌生的北平古城。那年他20岁,住在湖南会馆的一间潮湿小屋中,冬日严寒,他用冻肿的手写小说。这时候,一个陌生人走了进来:“找沈从文。”“哎呀,你就是,原来这么小。”这人是郁达夫。因为看过报上他的文章,特来看他的。郁先生领他去餐馆吃了“葱炒羊肉片”,回来,将一条浅灰色羊毛围巾和吃饭后找回的三元二毛几分零钱留给了他。沈从文感动得“伏在桌上哭了起来”。‎ ‎③这个小故事得自黄永玉先生的一篇文章,它深深感动了我,为我揭开了“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这奇迹的序幕,也使我窥见了他善良温和品格的影子,以及老一辈作家对待后来者深情关怀的感人细节。而沈从文在成为“大作家”之后,对待后来者,对待每一个年轻人,包括素不相识来访者的那种平易近人、体贴入微的亲切与慈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④对此,我有亲身体验。‎ - 27 -‎ ‎⑤那是1981年5月,我去北京为《海鸥》月刊约稿,拜访几位曾在青岛住过的老作家,其中便有沈老。没有人引荐,事前无约定,便贸然叩开他的门。那是他新迁去的居所,并不宽绰,小小的厅,摆着张方桌,他正坐在桌边埋头写什么,原来,是为湖南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小说、散文选写序。我和同去的刘禹轩兄坐在方桌两侧,听他侃侃而谈。他夫人张兆和沏来了清茶,那茶壶很讲究,与桌上小小的烟灰缸同样精致。这时候,他已高龄,白发稀疏,脸面红润,神采奕奕。除了说明来意,我们几乎没提什么话题,他却滔滔不绝,谈锋甚健。一口湘音,细而快,许多话是听不懂的。但是他那热情,那喜悦感,那亲切如对老友的情绪深深打动了我。这哪像是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简直像是对久别重逢的老友或亲人。当谈到白先勇、金介甫,他站起身来,走到墙边,指着壁上悬挂的他与白先勇一起照的相,喜悦欣慰之情溢于言表。外界有人说,他改行做文物研究是出于自愿,仿佛他对被切断了创作生涯毫不介意似的,从他的这种情绪可以看出,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只由于他是个心地宽宏、性格温和的人,把一种痛苦藏在内心,从不诉之于牢骚,只是独自默默忍受罢了。‎ ‎⑥沈从文是位多产作家,多产而优质。他的每一篇作品都要经过反复修改,一丝不苟。他的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情境优美,语言讲究,完全可以作为散文来欣赏,代表作《边城》便有很浓的诗意。欣赏他的作品,我以为可把握的两点是:内容上,如他自己所说:“我只想造希腊神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形式上呢,则是诗意美的追求。“有诗意还是没有诗意,这是沈先生评价一切人和事物的唯一标准。”这是他的学生汪曾祺先生说的。‎ ‎⑦我读得较多的是他的散文。《从文自传》《湘西散记》《湘西》这些散文集子,都是以他家乡风土人情为背景而创作的,以他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题材。汪曾祺说:“沈从文是一个风景画大师,一个横绝一代、无与伦比的风景画家。”这个评价毫不过分,风景,尤其是水边风景,是他最拿手的。他自己也说,他的最好的作品都是在水边写的,却又不限于此。由于他习惯于什么都去看看,要在平平常常的生活里看到它的美,它的诗意。他的散文中有着底层人民的情感与生活细节,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况味。《从文自传》就不仅是他的个人经历,而且是湘西一带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细致、生动、质朴、感人。‎ ‎⑧在他被夺去了那天才的笔,寂寞多年之后,在他过完了追求美的一生,悄然离世之后,我意外地读到他的一些书信,这便是他夫人和儿子编选出版的《从文家书》。从书信中,我读到了一些更为感人、自然的优美散文,感受到他那赤子之心的人格美。下面这段话摘自1938年他从昆明写给夫人的信:‎ ‎⑨“夜已沉静,然而并不沉静,雨很大,打在瓦上和院中竹子上。电闪极白,接着是一个比一个强的炸雷声,在左边右边,各处响着,房子微微震动着,稍微有点疲倦,有点冷,有点原始的恐怖。我想起数千年前人住在洞穴里,睡在洞中一隅听雷声轰响时所引起的情绪,同时也想起现代人在另外一种人为的巨雷响声中所引起的情绪,我觉得很感动。唉,人生,这宏大声音,令人对历史感到悲哀,因为它正在重造历史。”‎ ‎⑩我还想抄下《湘行书简》中的一段文字:‎ - 27 -‎ ‎⑾“我轻轻地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不知为什么,我感动得很!我希望活得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自己这份工作上来,我会用我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入些……”‎ ‎⑿这便是沈从文,这才是沈从文。他的敏感和感动,是他身上最闪光的亮点,是他的人格美之所在,也是最值得我学习的方面,远远超过他作品的文字之美。‎ ‎(取材于耿林莽的同名文章)‎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插叙郁达夫请沈从文吃饭一事,意在表明文学前辈对后来者的深切关怀。‎ B. 第⑦段写到沈从文的散文像一幅幅风景画,主要原因是他的家乡山水十分秀丽。‎ C. 第⑿段表达了作者对沈从文人格之美的充分肯定,以及对其文字平淡无奇的惋惜。‎ D. 文中两次引用汪曾祺的话,侧面突出了沈从文对自然风景中蕴含的诗意美的热爱。‎ ‎5. 文章第⑧段中写到作者从沈从文的书信中“读到了一些更为感人、自然的优美散文”,请从“感人”“自然”这两个角度,赏析第⑨段的内容。‎ ‎6. 文章题目为《喜欢读沈从文》,结合整篇文章,说说作者都“读”出了哪些内容。‎ ‎【答案】4. A 5. (1)感人:①沈从文敏感于生活细节并细致入微地表现它们;②沈从文的赤子之心;(2)自然:①自然之景;②白描手法,语言风格不饰雕琢; (3)结合第⑨段内容,具体、恰当。 ‎ ‎6. 沈从文的精神和人格魅力:①关怀年轻人;②心地宽宏,性格温和,默默承受人生挫折;③对“美”和“人性”有着执着追求;④对自然和人有着敏感和感动;⑤对文学创作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解析】‎ ‎【4题详解】‎ - 27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主要原因是他的家乡山水十分秀丽”分析错误,根据文章的内容,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习惯于什么都去看看,要在平平常常的生活里看到它的美,它的诗意;他的散文中有着底层人民的情感与生活细节,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况味是湘西一带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细致、生动、质朴、感人。可见,主要原文在于沈从文自身。C项“以及对其文字平淡无奇的惋惜”分析错误,原文说“他的敏感和感动,是他身上最闪光的亮点,是他的人格美之所在,也是最值得我学习的方面,远远超过他作品的文字之美。”意思是他的人格比作品还美,不是说其文字平淡无奇;D项,“侧面突出了沈从文对自然风景中蕴含的诗意美的热爱”分析错误,第二处引用汪曾祺的话,是为了论证“都是以他家乡风土人情为背景而创作的,以他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题材”的。故选A。‎ ‎【5题详解】‎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要求从“感人”“自然”这两个角度,赏析第⑨段的内容,赏析角度明确,“感人”是从情感角度赏析,如“我觉得很感动。唉,人生,这宏大声音,令人对历史感到悲哀,因为它正在重造历史”,这是作者对沈从文敏感于生活细节并细致入微地表现它们以及流露出的赤子之心的感动;“自然”表层含义指自然风景,如第九段对夜、雨、闪电雷声、房子等自然之景的描写;深层含义指不饰雕琢的语言风格,如第九段中对于自然之景的描写,多用白描的手法,如“夜已沉静”“雨很大”“电闪极白”“房子微微震动着”“有点疲倦,有点冷”等的描写,质朴无华、平实如话,不饰雕琢地反映景物的本色。‎ ‎【6题详解】‎ - 27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分析文章结构和把握文章思路一般可以分三步。第一步,粗渎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第二步,以段为单位仔细读,然后用简明的一两句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有三种方法:①提取要点,即判定中心句。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③综台归纳,即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抽象说明。本题要求概括作者都“读”出了哪些内容。文章的第一段写“他一生的命运,均与美的追求相关,为了这种追求,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主要表现沈从文对“美”的执着追求;第二段至第五段,“也使我窥见了他善良温和品格的影子,以及老一辈作家对待后来者深情关怀的感人细节。而沈从文在成为‘大作家’之后,对待后来者,对待每一个年轻人,包括素不相识来访者的那种平易近人、体贴入微的亲切与慈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通过作家黄永玉的小故事,和自己亲身体验的一件事情,来表现他关怀年轻人,心地宽宏,性格温和,默默承受人生挫折的人格魅力;第六至十一段主要是对沈从文创作,尤其是他的散文特点的描写,“沈从文是位多产作家,多产而优质。他的每一篇作品都要经过反复修改,一丝不苟。他的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情境优美,语言讲究,完全可以作为散文来欣赏,代表作《边城》便有很浓的诗意”“他的散文中有着底层人民的情感与生活细节,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况味。《从文自传》就不仅是他的个人经历,而且是湘西一带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细致、生动、质朴、感人”“从书信中,我读到了一些更为感人、自然的优美散文,感受到他那赤子之心的人格美”,可从沈从文对“美”和“人性”有着执着追求,对自然和人有着敏感和感动,对文学创作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等角度分析。‎ ‎【点睛】文学类文本的选择题,题干往往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是综合考查题,既考查语言技巧,也考查思想情感。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首先应浏览文本,明确文章所写的对象,是人,还是景;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再回归文本,找到相应的点进行比较。‎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7—9题,共12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6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了第十一版《国际疾病分类》(CD-11),首次将“游戏成瘾”列为疾病之一。‎ 游戏成瘾是一种游戏行为模式,特点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以致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即使出现负面后果,游戏仍然继续下去或不断升级,无法通过个人心理因素进行克制。就游戏成瘾的诊断而言,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导致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大的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12个月。‎ 从以上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对涉及游戏的疾病定义是比较谨慎和严格的。大部分游成玩家的生活和游戏方式,甚至是一些忠实玩家,也不至于被归入所谓的“病态”中。之所以将“游戏成瘾”列入ICD-l1,是因为在世界许多地区,人们的疾病症状与游戏成瘾的症状相类似,这将促使卫生专业人员更加关注这类疾病的发生风险,以及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摘编自《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正式发布,游戏成位列其中》)‎ 材料二:‎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比例及分布 - 27 -‎ ‎(摘编自《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现状的研究》)‎ 材料三 在我们专家委员会之前的讨论中,有人觉得社会问题不应该变成医学问题,但专家委员会后来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将它变成医学问题,是有利于我们进行干预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比如,以前有些人脾气不好,大家觉得是性格问题,但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知道了他们是患上了焦虑症。也有一些抑郁症患者,医学研究发现他们不只有心理问题,其实身体也出了问题。“游戏成瘾”被列入疾病范畴之后,就意味着家庭可以将患者送到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也减少了人们的一些误区。‎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目前我们只是将“游戏成瘾”列入疾病的范畴,相关的研究还处于原始阶段,比如,并没有直接针对“游戏成瘾”的药物,因为此前药物的研发者会认为,根本没有这种病,怎么发明药物呢。未来,相关的科学研究都可以努力跟上。‎ - 27 -‎ 我们提出了“游戏成瘾”的规范化标准,也就意味着能够规范地了解这种疾病在社会中的情况。我们可以有效地统计发病率、发病高发年龄等情况,有助于医学的进步。此外,这也有助于规范游戏成瘾的诊疗市场,毕竟这个市场之前可以说是“鱼龙混杂”的。‎ ‎(摘编自《世卫专家掲秘游戏成瘾为何“入病"》)‎ 材料四:‎ 中国网游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未成年人上网成瘾现象已不能再被忽视。《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网络游戏对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网络游戏公司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提供游戏服务,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那将不会成为一个基业常青的企业。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这不仅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更是社会要求使然。游戏公司在创作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要内容恰当,模式合法,而且要在技术上将游戏世界和现实生活进行隔离,在运营游戏中时刻提醒玩家回归现实,不要沉溺在虚拟世界中。创作游戏是为了让人身心愉悦,广大游戏公司不要忘记产业发展的初衷。‎ 现代社会离不开游戏娱乐产业,离不开游戏创作者,但是娱乐毕竟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因为游戏丧失本性,希望游戏公司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切实维护好未成年人的利益,为未成年人创造出更优的成长环境。‎ ‎(摘编白《游戏公司应承担社会責任》‎ ‎7. 下列对材料中“游戏成瘾”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游戏成瘾”是一种“病态”的玩游戏模式,它表现为游戏成为患者生活的主要部分,患者沉迷其中,无法对自己玩游戏的行为进行控制。‎ B. ICD-I1首次提出“游戏成瘾”是一种疾病,游戏玩家玩游戏12个月以上就会无法克制地患上这种病。‎ C. 青少年“游戏成瘾”现状的比例可以明显看出是男生比女生高,东部比西部高,年龄大的比年龄小的高。‎ D. “游戏成瘾”行为模式严重会导致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重大的损害,这是性格问题,也是医学问题。‎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未成年人游戏成瘾的疾病,医学工作者还没有研发出有效的治疗药物,也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B. 虽然“游戏成瘾”的少年只是整个青少年人群中的少数部分,但基数大,对他们进行关注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 27 -‎ C. 现代社会离不开游戏创造者,创作游戏是为了让游戏者身心愉悦,同时创作游戏要防止游戏者特别是未成年人深迷游戏中。‎ D. 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是因为网络游戏公司忘记了产业发展的初衷,没有承担起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 ‎9. 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新版《国际病分类》有重大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 ‎【答案】7. A 8. D ‎ ‎9. ①让人们对“游戏成瘾”有了明确的认识,减少了人们的一些误区,家庭可以将患者送到医院接受专业治疗。②促进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医学进步,有助于规范“游戏成瘾”的医疗市场。③提升社会关注,促进网络游戏公司的社会担当。‎ ‎【解析】‎ ‎【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概念的内涵。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抓住文中与所要理解的概念相关的内容理解。最后将选项内容与文中相对应的内容进行比较。B项,“游戏玩家玩游戏12个月以上就会无法克制地患上这种病”分析有误。原文“绝大部分游戏玩家的生活和游戏方式,甚至是一些忠实玩家,也不至于被归入所谓的病态中”。C项,“年龄大的比年龄小的高”说法太绝对,表中是以18岁为参照标准,如高中生就比初中生低。D项,“这是性格问题”分析有错。文中是说“大家觉得是性格问题,但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知他们是惠上了焦虑,也有一些抑都患者,医学的研究发现他们不只是心理问題,其实是身体也出了问題”,可知并不是性格问题。故选A项。‎ ‎【8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项,“这是因为网络游戏公司忘记了产业发展的初衷”分析有误,说法太武断。未成年人游戏上瘾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归咎于网络游戏公司,且也不能否认有些公司没忘产业发展的初衷。故选D项。‎ ‎【9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要求分析概括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新版《国际病分类》的重大意义。材料三中“医学的研究发现他们不只是心理问題,其实是身体也出了问題“游戏成瘾”被列入疾病之后,就意味着家庭可以将患者遂到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也减少了家庭的一些误区。”可总结出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新版《国际病分类》能让人们对“游戏成瘾”有了明确的认识,减少了人们的一些误区,这样就可以将患者送到医院接受专业治疗。材料三第二节中“目前我们只是特“游戏成”列入疾病的范,相关的研究还处在原始阶段,比如,并没有直接针对“游戏成”的药物,因为此前药物的研发者会认为,根本没有这种病,怎么发明药物呢?未来,相关的科学研究都可以努力跟上。”可以总结出,能促进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医学进步。材料三第二节中“我们出了“游戏成稳”的规范化标准,也就意味着能够規范化地了解这种疾病在社会中的情况。”可总结出这样有助于规范“游戏成瘾”的医疗市场。材料四中“网络游戏公司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提供游戏履务,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責任”,可总结出能促进网络游戏公司的社会担当。‎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书谱》(节选)‎ 孙过庭 - 27 -‎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馀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 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②,犹逸少之不及钟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谢安素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又答:“时人那得知!”子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不入③。以子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况乃假托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子敬乃内惭。是知逸少之比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注】①钟张:三国魏钟繇(yáo)和东汉张芝的并称。二人皆以善书名。②子敬:王献之,字子敬,“书圣”王羲之第七子。逸少:王羲之,字逸少。③“胜母之里,曾参不入”:《孝经》上讲到曾参见到一条称“胜母”的巷子,认为不合人情拒绝进去。‎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B. 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C. 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D. 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书即写,此处可理解为书法,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诸体。‎ B. 草体即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形成于汉代,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以草书见长的书法家有怀素、张旭、王羲之、颜真卿等。‎ C. 尺牍,木牍的规格,据记载有几种,大多长一尺左右,故有“尺牍”之称,多用于书法、绘画。有尺素、尺函、尺笺等多种称谓。‎ - 27 -‎ D. 题壁,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即将诗句题写在墙壁上。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题壁诗中的名篇。‎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羲之博采兼通,无愧书法。王羲之的书法专精擅长,虽然还未完全体现前人书写法则,但能博采兼通各种书体。‎ B. 书法风尚格调,随世而变。古人的书法风尚质朴,今人的书法格调妍媚。然而,质朴风尚因循时代发展而兴起,妍媚格调也随世俗变化在更易。‎ C. 书法继承传统,不背潮流。书法最可贵的,在于既能继承历代传统,又不背离时代潮流;既能追求当今风尚,又不混同他人的弊俗。‎ D. 王献之狂妄自傲,自称胜父。献之的笔法继承于王羲之,虽然粗略学到一些规则,其实并未把他父亲的成就全学到手,且从未感到惭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2)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 ‎【答案】10. B 11. B 12. D ‎ ‎13. (1)但是张芝精研熟练,临池学书,把池水都能染黑了,如果让我也沉溺书法到那个程度,未必赶不上他。‎ ‎(2)献之曾经精心写了一幅字赠给谢安,告诉他一定保存收录,谢安就为这幅字写上评语后退了回来,献之对此事非常怨恨。‎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找出句中名词代词“草”“真”,虚词“则”“虽”“而”“其”,“拟草则馀真”和“比真则长草”两句结构相同,“草”意思是“草书”,“真”的意思是“真书”,第二“草”作“长”的宾语,意思是“擅长草书”中间不能断开,这两句的意思是“比草书他还擅长真书;比真书他还擅长草书”,据此分析要求在“比真则长草”前后断开,据此排除ACD - 27 -‎ 三项,再结合本句意思:比草书他还擅长真书;比真书他还擅长草书。虽然从专精的角度说,王羲之比他们稍差,但从博取众长方面来说,他又比他们做得好。综合来看,彼此各有长短。句子可以断开为: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少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以草书见长的书法家有怀素、张旭、王羲之、颜真卿等”说法错误,王羲之是以行书见长,颜真卿是以楷书见长。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且从未感到惭愧”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为“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子敬密拔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患。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子敬乃内惭”,意思是说有次王羲之去京都,临行前曾在墙上题字。走后献之悄悄擦掉,自己写上字,认为写得不错。羲之回家见到后叹息道:“我临走时真是喝得大醉了。”献之这才内心感到很惭愧。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然”,然而,但是;“精熟”,精研熟练;“尽”,全,都;“墨”,作动词,把……染黑了;“池水尽墨”,把池水都染黑了;“假”,如果;“令”,让;“寡人”,此非专指君王。原为古代君主的谦称及诸侯夫人的自称,晋人习惯自称寡人,此处是王羲之自称,可翻译成“我”;“耽”,沉溺,爱好,专心于;“之”,代词,代指书法;“若此”,像这样;“谢”,逊于、不如;“之”,代词,他,代指张芝;“未必谢之”,未必赶不上他。(2)中的“尝”,曾经;“作”,写;“与”,给,赠给;“之”,代词,代指谢安;“谓”,说,告诉;“存录”,保存收录;“辄”,就;“题”,写上,签署;“答”,回话,回复;“安辄题后答之”,指谢安就为这幅字写上评语后退了回来;“甚”,很,极;“恨”,怨恨;“甚以为恨”,(献之)对此事非常怨恨。‎ - 27 -‎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译文:1、自古以来,善长书法人,在汉、魏时期,有钟繇(you)和张芝的卓绝书艺,在晋代末期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墨品精妙。王羲之说:“我近来研究各位名家的书法,钟繇、张芝确实超群绝伦,其余的不值得观赏。”可以说,钟繇和张芝死后,王羲之、王献之继承了他们。王羲之又说:“我的书法与钟繇、张芝相比,与钟繇是不相上下,或者略超过他。对张芝的草书,可与他前后相列;因为张芝精研熟练,临池学书,把池水都能染黑了,如果我也像他那样下功夫刻苦专习,未必赶不过他。”这是推举张芝、自认超越钟繇的意思。考察王羲之父子书法的专精擅长,虽然还未完全实现前人法规,但能博采兼通各种书体,也是无愧于书法这项事业的。2、书法评论者说:“这四位才华出众的书法大师,可称得上古今独绝。但是今人(二王)还不及古人(钟、张),古人的书法风尚质朴,今人的书法格调妍媚。”然而,质朴风尚因循时代发展而兴起,妍媚格调也随世俗变化在更易。虽然文字的创造,最初只是为了记录语言,可是随着时代发展,书风也会不断迁移,由醇厚变为淡薄,由质朴变为华丽;继承前者并有所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常规。书法最可贵的,在于既能继承历代传统,又不背离时代潮流;既能追求当今风尚,又不混同他人的弊俗。所谓“文采与质朴相结合,才是清雅的风度”。何必闲置着华美的宫室去住古人的洞穴,弃舍精致的宝辇而乘坐原始的牛车呢?评论者又说:“献之的书法之所以不如羲之,就像羲之的不如钟繇、张芝一样。”我认为这已评论到问题的要处,但还未能详尽说出它的始末原由。钟繇专工楷书,张芝精通草体,这两人的擅长,王羲之兼而有之。比较张芝的草体王还擅于楷书,对照钟繇的楷书王又长于草体;虽然专精一体的功夫稍差,但是王羲之能广泛涉猎、博采众优。总的看来,彼此是各有短长的。 3‎ - 27 -‎ ‎、谢安素来善写尺牍书,而轻视王献之的书法。献之曾经精心写了一幅字赠给谢安,不料被对方加上评语退了回来,献之对此事甚为怨恨。后来二人见面,谢安问献之:“你感觉你的字比你父亲的如何?”答道:“当然超过他。”谢安又说:“旁人的评论可不是这样啊。”献之答道:“一般人哪里懂得!”王献之虽然用这种话应付过去,但自称胜过他的父亲,这说的不是太过分了吗!况且一个人立身创业,扬名于世,应该让父母同时得到荣誉,才是一种孝道。(这里引用《孝经》一个故事)曾参见到一条称“胜母”的巷子,认为不合人情拒绝进去。人们知道,献之的笔法是继承羲之的,虽然粗略学到一些规则,其实并未把他父亲的成就全学到手。何况假托是神仙授书,耻于推崇家教,带着这种思想意识学习书艺,与面墙而观有什么区别呢! 有次王羲之去京都,临行前曾在墙上题字。走后献之悄悄擦掉,题上自己的字,认为写得不错。待羲之回家来,见到后叹息道:“我临走时真是喝得大醉了。”献之这才内心感到很惭愧。由此可知,王羲之的书法与钟繇、张芝相比,只有专工和博涉的区别;而王献之根本比不上王羲之.则是毫无疑问的了。 ‎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 秦观①‎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①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重,一生仕途抑塞。‎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 “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 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D. “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15.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碧桃的特点:①美丽。“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艳。②生长在偏僻之地(生长环境恶劣)。“乱山深处”一“乱”一“深”,写出碧桃托身非所、处地荒僻。③无人欣赏(不得意的遭遇)。“为谁开”的疑问写出了碧桃不得意的遭遇。用意:作者以花自喻(托物抒怀),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 27 -‎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轻寒细雨情何限”一句写花在暮春轻寒细雨中的动人情态和作者的惜春情绪,并非“以动衬静”。‎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第一问是问碧桃这一形象的特点,紧扣这两句中的“乱”“深”“可惜”“如画”“为谁开”可以概括出桃花美丽、生长环境恶劣、无人欣赏的特点。第二问是问这一物象的作用,秦观叹碧桃实则是寄寓自己“不为世所用”的身世之感,这一点借助注释也不难答出,作答时应指出手法。‎ ‎(三)名句默写(8分)‎ ‎16.(1)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2)《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屈原为了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 ‎(4) 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同是天涯沦落人 (2). 相逢何必曾相识 (3). 寄蜉蝣于天地 (4). 渺沧海之一粟 (5). 亦余心之所善兮 (6). 虽九死其犹未悔 (7). 无边落木萧萧下 (8). 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 27 -‎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涯”“蜉蝣”“粟”“萧萧”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消息传到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时,科研人员__________________。骄傲和自豪让这些平时不苟言笑的科学家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们自主研发了缓冲拉杆,为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的关键技术。月球背面陨石坑__________________,而且布满沟壑、峡谷、悬崖,平坦区域极少,这意味着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时,将面临四条主着陆腿着陆时间不一、冲击力分布不均的巨大风险。因此,最先接触月面的探测器着陆拉杆必须具备极高的拉伸塑性、适中的抗拉强度和稳定的力学响应行为,(__________________)。科研团队__________________,历时六年,最终研制出一种新型缓冲吸能拉杆材料——高效吸能合金,填补了我国“地外天体探测器”着陆缓冲材料的空白。这种合金的塑性可达到80%-110%,能够吸收巨大的冲击力,吸能特性优于现有的金属材料,相关技术水平在国际也__________________。未来将在我国深空探测领域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拍手称快 鳞次栉比 殚精竭虑 名列前茅 B. 欢呼雀跃 鳞次栉比 处心积虑 出类拔萃 C. 拍手称快 星罗棋布 处心积虑 出类拔萃 D. 欢呼雀跃 星罗棋布 殚精竭虑 名列前茅 ‎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他们自主研发的缓冲拉杆,为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了关键技术。‎ B. 他们自主研发了缓冲拉杆,为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提供了关键技术。‎ C. 他们自主研发的缓冲拉杆,是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提供的关键技术。‎ D. 他们自主研发了缓冲拉杆,是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的关键技术。‎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确保着陆腿能吸收巨大的冲击力,并同时着地,从而保障探测器安全平稳地着陆 B. 确保着陆器能安全平稳地着陆,着陆腿吸收巨大的冲击力,从而同时着地 - 27 -‎ C. 确保着陆腿能同时着地,并吸收巨大的冲击力,从而保障探测器安全平稳地着陆 D. 确保探测器能安全平稳地着陆,着陆腿同时着地,从而吸收巨大的冲击力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组:“拍手称快”意为“形容正义伸张或公愤消除时高兴痛快的样子”不合语境。“欢呼雀跃”意为“高兴得像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第二组:“鳞次栉比”意为“像鱼鳞和梳齿那样依次排列,形容建筑物排列密集”,语境对象不对;“星罗棋布”意为“像群星罗列,像棋子分布;形容数量多而广”。第三组:“殚精竭虑”意为“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处心积虑”意为“心里计划思考已久”,多含贬义,情感色彩错。第四组:“名列前茅”用以比喻“评比、考试等名位在前”;“出类拔萃”意为“品行、才干高出同类而拔尖”,对象不对。故选D项。‎ ‎【18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A项,“实现了关键技术”动宾搭配不当;C项,“软着陆”提供的关键技术主谓宾搭配不当、不合逻辑;D项,偷换主语,导致第2个分句缺少主语“缓冲拉杆”。故选B项。‎ ‎【19题详解】‎ 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ABD语序不当,不符合逻辑顺序。经过分析知可知C最恰当,第一、二分句是顺承关系,第三分句与第一、二分句是目的关系,合乎逻辑情理。故选C项。‎ - 27 -‎ ‎20.学校开展“美丽校园,爱心公益”活动,倡导同学们收集饮料瓶,换钱做公益。请在下面倡议书正文初稿的空白处补写语句。要求:每处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5字;注意内容贴切,语意完整,表达连贯。‎ 夏日炎炎,饮料可口。①__________________。这种乱丢空瓶的行为,让校园成了一个大垃圾场。我们向全校同学发起倡议:②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校园增添亮色,为社会奉献爱心。‎ ‎【答案】 (1). 示例:①饮料空瓶呢?同学们随手把它们丢弃在校道旁、草丛中、教室里 (2). ②做自律爱人的标兵,做维护清洁的卫士,做社会公益的先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连贯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本题要考虑上下句的衔接连贯,可这样作答:①饮料空瓶呢?同学们随手把它们丢弃在校道旁、草丛中、教室里②做自律爱人的标兵,做维护清洁的卫士,做社会公益的先锋。‎ ‎21.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校决定举办五四青年节联欢会,由你担任主持人。请根据节目需要,写一段开场白的正文。(80字左右)‎ ‎【答案】一百年前,爱国青年们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播撒下勇于探索、追求民族独立的精神火种;五四的火炬,燃烧着百年青春的热情,肩负强国重任,我们始终站在时代的峰顶浪尖!‎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了解开场白的要求,如①整个开场白要紧扣主题;②篇幅简短,不可长篇大论;③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鼓动性。某一活动的开场白对后面的活动主体应该有“点亮”、“激发”的作用,能让参与者激情高涨。题干提示“为纪念‘五四运动’100‎ - 27 -‎ 周年,学校决定举办五四青年节联欢会”,可以结合五四精神、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等方面来写,如“五四”爱国运动孕育出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弘扬五四精神,要以爱国主义为旗帜,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五四精神,要以奋斗精神为阶梯,实现远大理想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认真的崩溃”是国外某著名研究者的观点。他指出,传承已久的认真精神在该国青年人中已经趋于崩溃:他们开始秉持知足常乐的信条,刻意追求情调和新颖,一味强调个性张扬和活出自己;他们对“为讨碗饭吃而工作”不屑一顾,不想为实现某一目标去努力,甚至拒绝成名成家……‎ 材料二:近期,“996”成为内热点话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讨沦。所谓“996”,是指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晓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其背后反映了工作与休息、奋斗拼搏与闲适自得、员工权利与企业发展等社会新问题。‎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怎样看待“认真的崩溃”和“996”现象?怎样肩负起自己的时代责任,应对未来的挑战?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 拒绝“认真的崩溃”,因为那是一种消极;喜欢一种精神叫“奋斗”,这是骨子里的一股韧劲儿,这叫“努力”,这叫“正能量”。‎ 诚然,所有的成功都需要超乎常人的努力,集体的成功发展离不开个体的拼搏奋斗,国家的进步离不开每个劳动者辛勤的付出;但拼搏奋斗并不等于“996”,我想说:“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 ‎ 从法律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从现实角度来看,员工工作时间过长,必然导致没有足够时间休息,也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甚至损害身体健康。互联网公司的发展需要创新精神和拼搏动力,倘若所有员工都处予疲劳状态,连基本的身体健康都难以保证,何谈创新和奋斗。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样,创新和发展离不开员工的拼搏,那么如何在保障员工基本利益的情况下,激励他们拼搏奋斗呢?‎ - 27 -‎ 在我看来,我们不能简单地以“996”工作制来要求每个人,更多的是让拼搏精神真正走入每个人心中、成为个体的行动自觉,这需要潜移默化的培育和引导,而不是单凭一项强制性的措施。‎ 首先,要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团队。我们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群体中,一个汇聚正能量、团结干事的工作氛围,对于激发员工拼搏精神非常重要。对于强调统一服务标准、而末端员工又分工作战的基础企业来说,这点尤为关键。‎ 其次,管理者要学会运用称赞与表扬的激励功能。其实,称赞员工并不复杂,管理者在轮班结束或轮班前、轮班之中的任何时间都可以给予员工一句称赞,而这些称赞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使员工更有信心,更容易发挥潜能。作为管理者,要想激励员工拼搏,就要转换思路,不吝惜称赞与表扬。‎ 最后,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想要员工真正行动起来,愿意为企业拼搏奋斗,必然要先从思想上做起。要让员工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企业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并真正把个人的前途和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需要优秀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充分体现,是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不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和超越的凝聚力。当前,一些基础企业往往把精力放在市场竞争上,大多时候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要尽快补齐这一短板。‎ 我们还要看到,现在的年轻人更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对此,我们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996”绝对不是“奋斗”和“拼搏”的象征。管理者应该把工作之余的时间尽可能地还给员工,鼓励他们有更多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享受徐疾有致的生活,鼓励他们尽情地挥洒青春与热情,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谐调的工作生活节奏更有利于员工奋斗拼搏。‎ 向奋斗者致敬! 不为“996”辩护,但愿每个人都成为脸上挂满笑容的奋斗者!‎ ‎【解析】‎ ‎【详解】审题:‎ - 27 -‎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考生解答本题时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细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命题者意图。多材料作文审题时要异中求同,找不同材料的共同点,辨明观点正误,阐释自己的立场观点。本题要求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怎样看待‘认真的崩溃’和‘996’现象?怎样肩负起自己的时代责任,应对未来的挑战?”,题目要求中“对此你怎样看待?”意在提示考生,这是任务驱动类型作文,要就事论事,不可离题太远随意发挥。考生应注意分析,“对此你怎样看待?”,要写自己的看法,这个更多的是议论文。本题共两则材料,材料一提出“认真的崩溃”这个概念,材料中介绍了国外某著名研究者的观点“传承已久的认真精神在该国青年人中已经趋于崩溃”,可见研究者对“认真的崩溃”这一做法持否定态度,材料中“刻意追求情调和新颖,一味强调个性张扬和活出自己”中“刻意”“一味”, 表达了专家和出题者的感情立场,说明了该做法的错误性;材料中“他们对“为讨碗饭吃而工作”不屑一顾,不想为实现某一目标去努力,甚至拒绝成名成家……”是介绍了错误做法的表现形式,提醒考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分析说理;根据材料一可得出结论:“认真的崩溃”是一种消极错误的做法,不符合年轻人的身份和形象。材料二提到的是“996”现象,“所谓‘996’,是指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考生审题时应抓住“加班文化”这一关键词,然后分析这种现象合不合理;材料“其背后反映了工作与休息、奋斗拼搏与闲适自得、员工权利与企业发展等社会新问题”中“新问题”是显然是对“996”现象有争议,从企业当今发展的角度来看是有利的,从员工自身的角度来看,则有不利性。考生应学会辩证分析,并根据此种现象提出合理建议。综合两则材料,共同点就是如何实现个人的价值的问题,该不该为社会做贡献,该不该选择奋斗,应该怎样奋斗。‎ 立意:‎ ‎1. 青年应该有所作为,有担当意识,发挥自身的正能量,不该消极退避。‎ ‎2. 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里选择安逸,但也要用发展的眼光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问题劳逸结合。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 ‎3. 如何协调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不等同于牺牲自我,需要协调好两者关系。‎ 素材:‎ ‎1.不管未来执行不执行996工作制,每个人都要认真看待每天的工作,利用好每天工作的每分每秒,职场上还是需要专注力和专业的,没有这些,就无法生存。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不管在家中是什么情况,但在社会上大家都一样,没有人有义务去包容去理解你的一切,工作怎么干还是要看自己如何去做。‎ ‎2.强制推行996,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委托-代理”难题,也会助长“磨洋工”的顽疾。从企业家和创业者的角度来看,他们身上的极限奋斗精神是可贵的,但要考虑到普通员工的位置不同,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不仅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傲慢,也不实际、不公平。‎ ‎3.事实上,这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把加班长短作为激励手段,这肯定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但显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996引发的讨论,是一个反思互联网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的契机。‎ - 27 -‎ ‎4.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表明,劳动供给并不总是与薪酬和收入成正比,因为当薪酬和收入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人们会更愿意享受高收入下的闲暇时间。随着中国的人均GDP逐步接近1万美元左右,人们对“美好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诉求,不再是温饱时期的拼命工作赚钱,而是需要有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寻找意义。‎ ‎5.马云认为“996对不对”不是讨论的关键之处,因为法律自有规定摆在那里。他表示:“关键是我们认真思考过自己的选择了没有,我们人生的意义和奋斗的方向在哪里,思考清楚了,就不会纠结,懊悔……”‎ ‎6.马云表示:“真正的996不是简单的加班,不是单调的体力活,和被剥削没有关系,因为现在的人并不傻,可选择的机会也不少。我觉得真正的996应该是花时间在学习、思考和自我的提升上。”‎ ‎ 7. 这世界确实有很多996,甚至007的人。不仅仅是企业家,大部分成功或有追求的艺术家、科学家、运动员、官员、政治家基本上都是996以上的。不是因为他们有超常的毅力,而是因为他们超爱自己选择的事业,他们为此付出超常的奋斗和努力,才获得了常人没有的“成功”。重要的是,当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情,何止是996?吃饭睡觉都在思考、琢磨。他们为什么不去干点别的更轻松的?不是因为没得选,而是愿意干这个,这事的意义超越了金钱利益,干别的再轻松都不乐意,干这个再苦再累都感觉快乐。这样的人其实不少,也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的996,997,才让上世纪我们有了“两弹一星”,才让我们的国家在过去短短的四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才会有“神五”“神六”,才让我们对未来有了信心。‎ ‎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点”,把奋斗者全看成是为了欲望,利益和财富名誉追求的人,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自己的快乐点。有一句话叫累觉不爱,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叫爱觉不累。‎ 当然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也不一样,对幸福的定义也不一样。很多人说自己只是一个打工仔,工作就是养家糊口。但打工也要有尊严,为自己热爱的工作和事业而打工的人是有尊严的。‎ 行文结构:‎ 本题建议采用议论文文体,写作时注意论点要正确,论据要充分,论证方法要恰当。‎ 一篇议论文的经典布局或谋篇模式:‎ 首先,拟一个隐含观点的题目,如本题“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 其次,写一个简洁明了的开头段,简引材料,亮明观点,“我”反对“认真的崩溃”,崇尚进步与奋斗,但拼搏奋斗并不等于“996”,“我”并不为“996”辩护。‎ 然后,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1)先来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指出“996”是什么;‎ - 27 -‎ ‎(2)接着从不同角度阐述“为什么不赞同‘996’”,从法律角度和现实角度两方面分析。‎ ‎(3)阐述“我” 反对的理由,然后提出合理化建议,从团队、管理者、企业文化、年轻人(个体)几个方面分析,提出方法措施,使文章具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4)结尾部分应照应材料以及题目和开头,总结全文,明确或升华深化观点,发出号召,提出希望。使用祈使句或者呼告修辞。‎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把话说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 ‎ ‎ - 27 -‎ ‎ ‎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