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 出题人: 赵珊 审题人: 冯雪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2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中原文化实际上是以商周文化为主体的。从文献和出土文物看,商周时期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农业,远超同时期其他地区。基于农耕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文化,当然要比狩猎采集时代的文化发达,也更为精细,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再加上农业社会有超过日常需要的粮食和其他物品,社会分工也更为细密合理,因而在当时经常发生的部落或部族战争中容易获胜。这样,中原文化靠着文和武两种手段慢慢地向外扩散,在扩散的过程中,并不是单向地输出,而是随时吸取当地部落部族的文化,边扩散边演变壮大。如果我们放眼历史,中华文化的这一趋势至今也未中止,以后也不会终结。 商周活动的地域在今河南、陕西一带,这里土地肥沃,适于耕种;但同时自然灾害频仍,接近北边和西边的游牧部落。中华文化的根基大致就是由这一自然和社会状况的刺激而形成的。农业生产需要社会的稳定和氏族、家族与家庭的延续。农业的耕种和收获是以年计算的,只有稳定,才能春种秋收,才能不断提高耕作技术、提高产量,生活也才能逐渐富裕起来;只有延续,土地、工具的占有才能长久,技术的传承和提高才有保障。要稳定,就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合作; 要延续,就要重视血缘的纯正,要分清正支与旁支,要保持以辈分为基础的等级制。既然时时可能发生自然灾害和外来兵灾,就要与水旱风雹、虫兽疾疫搏斗,要和入侵劫掠者拼杀,灾后还要艰苦奋斗以恢复家园。在应对种种自然界和人的挑战过程中,不但磨炼了人们自强自立的意志和能力,同时也使得对自然界的观察越来越细密,天文、历法、地理、动植物学、医学等都有了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因而高度发达。这样,中华文化就种下了吃苦耐劳、聪明睿智、自立自强、知难而进、崇和反战、宽容豁达、重视伦理、忠孝仁义等基因。 中华文化形成之后,表层、中层和底层形成了一个庞大而严密的体系。这是中华文化历久不衰的内在原因。任何文化,表层是最易发生变化的。因为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的物质条件关系十分密切。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一经变革,人们的衣食住行就要跟着变化。中层变化的速度仅次于表层,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中华文化与异质文化交融的加深,礼仪、风俗、艺术、宗教、法律、制度等也必须相应地演变。表层与中层文化的每一次演变,也就向前推进了一步。唯有底层文化,经过了数以千年计的表层和中层的反作用而不断地“修订”、加强,已经深深根植于民族的血液中,极难改变。但是,既然表层和中层对于底层有着反作用,那么表层和中层变得久了,也就要动摇底层文化。 (选自许嘉璐《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使命》,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原文化基于农耕生活产生,远远优越于其他文化,因而成了中华文化的渊源。 B.商周活动的地域特点磨炼了人们的意志和能力,形成了中华文化复杂的基因特点。 C.中原文化在扩散的过程中不对外输出,同时还吸取各种不同文化,最终演变壮大。 D.随着时代变迁,中华文化与异质文化交融逐步加深,中华文化必将发生根本改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认为中华文化根源于以商周文化为主体的中原文化,这是全文立论分析的前提。 B.对商周文化产生所受的自然和社会状况的影响,文章从稳定和延续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C.文章先分析了中华文化的渊源,接着从地域特点分析了其特征,最后表明其稳定性。 D.文章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对中华文化的过去和未来提出了独到见解,很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不是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农业发展远超同时期其他地区,中华文化未必起源于此。 B.如果表层和中层不断发生演变,底层文化也会动摇,可见表层和中层对底层有反作用。 C.中华文化重视伦理,提倡忠孝仁义,可见其强调血缘纯正和以辈分为基础的等级制。 D.如果一个地区社会稳定,氏族、家族与家庭延续正常,那么文化就会得到飞速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日,总书记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这是总书记三年来第二次对“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广大干部群众反响热烈。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厕所革命”自2015年初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受到广大群众和游客的欢迎,也得到了海外人士的广泛赞誉。新加坡明鼎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郎义煊认为,厕所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澳大利亚伊迪斯考恩大学旅游学教授山姆·黄说,中国发起改善如厕环境的“厕所革命”,让外国游客感受到中国厕所环境的变化和改善,这件好事可以大大提升中国的旅游形象。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9日01版) 材料二 2006—2015年中国城市公厕数量与每万人拥有公厕数量趋势图 注按照计划,从2018到2020年,全国将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4万座,达到“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务到位,环保卫生、如厕文明”的新三年目标。 (摘编自中商情报网《2017-2022年中国城市环卫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在建筑风格设计上,内蒙古建造了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点的驿站旅游厕所;广西桂林芦笛岩景区厕所设置了户外观景平台,让游客在如厕时可休闲观景。 在管理服务提升上,徐州与知名洁具品牌合作,将厕所打造成该品牌的实体体验区;苏州打造的“游急便”旅游厕所电子服务平台,较好地发挥了服务和监管作用。 在投融资模式创新上,山东积极推广PPT模式,实行设备提供、厕所清扫、废弃物回收一条龙;积极探索“以商养厕”新路子。河北涞水野三坡首倡“乡村旅游厕所开放联盟”和“企业认养厕所”的管理新模式。 (摘编自新华网《“小厕所,大民生”——全国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纪实》) 材料四 印度政府曾在1986年推出旨在向农村地区普及卫生设施的中央农村卫生项目;之后在1999年,又推出了全民卫生运动,但都收效甚微。截至2011年,拥有12亿人口的印度,只有47%的家庭拥有卫生间。2014年莫迪总理发起“厕所运动”,“家家有厕所”的口号在印度颇为响亮。但印度水资源协会的扎克·快特表示,“由于文化、宗教或传统信仰,部分居民更青睐露天如厕”。因此,推广厕所还需要印度人民转变观念。 印度比哈尔邦议会2015年8月5日通过的一项新的村务委员制度修订案明确规定:家里配备厕所成为竞选任何村职的硬性条件。比哈尔邦邦长表示,“竞选者必须在竞选提名时宣誓他们家里配有厕所”,这样做是为了保证乡村地区的环境卫生。 《印度时报》网友对此新规纷纷点赞,不少人表示希望这条新规能遍布印度的各个村落及更广泛的场所。还有网友表示,此项新规不应只适用于竞选者,还应适用于参与投票的选民。 (摘编自《厕所革命》,2017年11月27日《高棉日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厕所革命景区、城市、农村提升旅游形象、生活品质 B.中国厕所革命新三年计划高层重视、各方推进 C.印度厕所革命卫生设施少观念影响 D.印度厕所革命政府机构颁布法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厕所革命已经在城市、景区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国家将会把重点转移到农村,以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B.从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2006到2015年这十年间,我国城市公厕数量和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厕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C.根据材料三可知,中国的厕所革命,不仅注重数量的增加,还注重品质的提升,同时在管理服务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改进。 D. 在推进厕所革命的投融资模式上,山东和河北的做法很有新意,实践证明其效果也非常不错,值得我国其他城市借鉴。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厕所革命与印度厕所革命所面临问题的异同。(3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8题。 洒在边疆的阳光 林清玄 ⑴五点五十分华航飞往旧金山的七四七,眼看着就要起飞了。 ⑵我从出境大厅出来,开着车,踩紧油门,正好看见那架七四七以美丽的姿势起飞,我顺着柏油大道飞弛;起先和七四七并行着,才一转眼的时间,飞机已经越过我的头顶,飞向了天的远方。 ⑶这是难得的好天,是远行的好日子,阳光普照着大地,一直亮到看不见的远处。飞机势必要破云而过,我不知道在天的那边,是不是也有阳光,我只知道有阳光的地方一定有分离的悲伤和重逢的笑语,我相信,你一定会为你到的地方带来阳光。 ⑷忽然忆起我们第一次见面,是我参加一个征文比赛得到首奖,他们邀你来颁奖,第二天你就打电话来邀稿,使我受宠若惊。那也就是我为什么愿意放弃别的选择,来追随你的原因。人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我虽不敢说能千里弛骋,但我相信只要有了伯乐,千里虽不能至,也不远矣! ⑸我对写作能有坚强的信念,愿意不辞劳苦,苦心熬炼自己,几乎全是受到你的启发。那时最感动我的一件事,是你为了鼓励我从事报导文学的工作,在你的抽屉里永远为我准备了两万元,你说:“只要你什么时候要出发,就动用这一笔钱随时出发。”而且那一笔钱不时地填满,那时确曾成为我随时出发的最大动力。你有时先预支稿费给我,说:“你写来以后再扣除吧!” ⑹这是两件小事,但能这样鼓励新人的编辑,恐怕再也不可得见了。后来当我知道你出身贫穷,读书的时候经常举债度日,后来还能那样重义轻财,更令我敬佩。这种胸襟是杜甫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襟。 ⑺ 因此,虽然多年来的时迁事移,使我们的处境都完全改变了,但是,我总觉得自己是你最初的子弟,是你一手把我培植起来的。这样的恩义,又岂是友情两字可以了得?你的广交天下,心怀四海,像我这样的子弟更不在少数。在你的手中,重创了副刊的生机,推展了文学的广度,再塑乡土的形象,提高了文化艺术的层次,这些论者早有定评。只是深知的朋友才知道你的另一面,这一面是你豪气干云地唱黄河的歌,是你谈起父亲在西北拓荒时的雄心万丈,是你饮尽烈酒还怀思着乡土故国,是你遭受挫折而不对理想丧失信心,是你永远关怀着那些隐在角落里的人,是你对朋友只有付出而不期待他们的回报。 ⑻最重要的是,你是堂堂正正的人,从来行事坦荡磊落,没有不可告人之事。 ⑼十几年前,我初读到你写的诗和介绍艺术的文章,我就觉得你若不做呼风唤雨的编辑人,也会是个优秀的作家,或是真诚的学者。有时长夜思及,不免为你这方面的长才没有延展而感到遗憾,但是想到你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也就释然了。 ⑽听到你要去外国进修,我的内心最是欣喜。也许只有这一条路,才能令你摆脱十年俗务,从你最年轻的那一段出发。那种感觉就如同我们离开人群,走到一个风景特秀的地方,盛景可期,你可以纵情地写你的诗,放声地唱你的歌,而没有形象和成就的顾虑了。我相信,一个人如果登上了高峰,却不能沉潜山谷,他很快就会老化,也就再也不能攀登更高的山。这也就是我等待你归来创造更大天地的信念,我仍愿像十年来那样追随你。 ⑾故国此去,再也不能像以前满座高朋的热闹,再也不能像以前天马行空的豪情,但是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上,能有片刻的安静,能回视自己来路上的掌声,能独自面对自己心灵的时刻是多么的可贵呀!我们会怀念着你,到你登机的那一刻,我才体会到王维“遍插茉萸少一人”的诗意。 ⑿我总是相信,不论世事如何变幻,人世多少凄凉,即使你到了边疆,阳光也会洒在边疆。 ⒀乡愁总是在远方,想念也总在离开以后,我们曾并肩走过,对酒歌过,我们是同槽系过马的,如今你天涯卸鞍壮士磨剑,我却还在江南里独自放马,这样想时,你的处境就令我欣羡。 ⒁我的台北到了,你的威斯康辛也快到了,浮天沧海远,万里眼中明,我煮酒,等着你回来赋诗。 ⒂我们先干了手中的这杯酒。 一九八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文章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两段,看似平常地娓娓道来,但抓住了看飞机起飞的细节,于细微处见精神,作者心中的怅惘之情在字里行间流出。 B.记忆中的两件小事儿,虽只三言两语交代,但伯乐相马的类比、寥寥几句的语言、杜诗的引用却形象地写出了心中真挚的情怀。 C.作者在第十段说“从你最年轻的那一段出发” ,是说一个人离开人群,到风景秀丽的地方去,身体、心态都会恢复年轻状态。 D.文末作者引用前人诗句“浮天沧海远”“万里眼中明”,非常含蓄恰切地表明离别之思与对“你”的殷殷祝愿,与开头呼应。 8.文中两处划线句子都写到“阳光”,结合文本,说说两处 “阳光”的作用。(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9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七。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选自《新唐书·王勃传》 (乙)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选自《滕王阁序》 9.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B.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C.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D.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10.下列对上述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高宗麟德初年,官员刘祥道奉旨巡行关内,王勃给刘祥道写了一封信,毛遂自荐,刘祥道读了信以后,就上表朝廷,推荐王勃这个年轻的人才。 B.当时,皇子们之间经常玩斗鸡游戏,王勃替沛王写了一篇声讨英王鸡的檄文,高宗皇帝听说以后,非常生气,说这么下去势必会挑起皇子之间的矛盾,就把王勃作为替罪羊,轰出了王府。 C.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跑到王勃家里藏起来,王勃缺乏处世经验,就收留下来。过了些日子,又怕事情暴露受到牵连,情急之下,王勃就下手杀了这个官奴。 D.《新唐书·王勃传》所记载的“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指的就是《滕王阁序里》说的“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这句话的意思,“喜托龙门”表明王勃会坠海而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腹稿,指内心酝酿成熟以供表达的诗文构想。腹稿的典故,源出自王勃写作的故事。 后来,人们就把预先想好而没有写出来的文稿称为“腹稿”。 B.冠,帽子,指代成年。古时人20岁左右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后世泛指二十左右年纪的男子或女子。 C.簪笏:冠簪和手板。古代笏以书事,笏笔以备书。臣僚奏事。执笏簪笔即谓簪笏。比喻官员或官职。 D.《汉书》,又称《前汉书》,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唐朝颜师古释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4分) (1)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2分) (2)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2分)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田园将芜胡不归 芜:田地荒废 B.奚惆怅而独悲 奚:何,为什么 C.悟已往之不谏 谏:回忆,回顾 D.知来者之可追 追:补救 14.下列各句中,不是介词结构后置的一项是(2分) A.将有事于西畴 B.问征夫以前路 C.农人告余以春及 D.时矫首而遐观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与例句中加点字词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上出重霄 A.宾主尽东南之美 B.目吴会于云间 C.屈贾谊于长沙 D.俊采星驰 16.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A.千里逢迎 B.阮籍猖狂 C.穷且益坚 D.命运多舛 17.下列句子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奏流水以何惭 A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B.孟学士之词宗 C. 童子何知 D.俨骖騑于上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9.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5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0.5分)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 , 。 (2)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是: , 。 (3)表现作者归家的急切心情的是: , 。 (4)《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大自然色彩变化,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 (5)《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的景色,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阅读语段,完成21~24题。(9分,每小题3分) 华为今日正式发布自有操作系统:鸿蒙!消息甫出, 燃爆舆论场。 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人们都看到了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不 ,不下“先手棋”,不抓住创新主动权,如何避免“卡脖子”?怎能化危为机?不必妄自菲薄,也无需妄自尊大。鸿蒙一开,并不等于 ,用任正非此前的话,就是“我们仍然缺乏良好的应用程序生态系统”。整个系统建立良好生态,需要时间,也需要机会。更何况,面对“群狼”环伺,( )。 鸿蒙一开天地宽!华为加油,中国加油, 中华当有为。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猝然 深思熟虑 万事亨通 切记 B.猝然 谋深计远 万事亨通 谨记 C.顿时 谋深计远 万事大吉 切记 D.顿时 深思熟虑 万事大吉 谨记 2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都让人看到了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B.无论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还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都让人看到了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C.无论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还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都让人看到了华为的隐忍与坚守,华为的抱负。 D.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人们都从中看到了华为的隐忍,华为的坚守与抱负。 23.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百倍的努力,不断的超越,才能实现突围 B.百倍的努力,不断的超越,才能帮助我们实现突围 C.我们要实现突围,只有百倍努力,不断超越 D.我们要实现突围,更需百倍努力,不断超越 24.下面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院长在2019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说的一段话,请你选取其中的关键信息,为“强者心态”下一个定义,40字左右。(3分) 为什么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社会风气却越来越充满戾气呢?原因当然很多,但我觉得,其中的一个原因便是,不少人在处理社会关系时总以“强者心态”对待社会、对待他人。持这种强者心态的人往往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 “强者心态”在态度上常常表现为目无他人,唯我优先,容不得他人的意见,容不得他人超过自己;在行为上最为恶劣的表现就是对弱者的欺凌。 这样的强者心态,不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社会发展中也无助于新发展理念的践行。 答: 四、作文(5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恶搞、低俗炒作等内容对于创作者而言更易吸引粉丝,与此同时,消费丑行成为不少平台娱乐大众的一种手段。在消费降级概念盛传的今天,大众的传统审美观念开始颠覆,网络“审丑”的风潮愈演愈烈,扮丑也成为草根出名的一种捷径。 材料二 人民日报发文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材料三 做好美育立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习近平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B 解析 A项,“优越”表述不当,“发达”不等于“优越”。C项,“不对外输出”理解不当,原文是“不是单向地输出”。D项,“必将发生根本改变”无中生有。 2.C 解析 C项,“表明其稳定性”分析不当,文章最后谈到了中华文化不断变化的特点和极强的适应性。 3.D 解析 D项,“文化就会得到飞速发展”理解不当,从原文来看,这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并不一定促进文化飞速发展。 4.B 解析 “新三年计划”是中国厕所革命未来三年的计划目标,而非已经实施了的策略。 5.C 解析 A项,“把重点转移到农村”理解不准确,应该是城乡并重;B项,“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厕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错,不少年份是下降的;D项,“实践证明其效果也非常不错”于文无据。 6.相同点:两国都存在人口众多、厕所(或“公厕”)数量不足的问题。(1分) 不同点:中国厕所革命存在着中国过快的城市扩容使城市公厕的发展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的问题(1分);印度厕所革命存在着人民的如厕观念和认识的亟待转变(答“印度家庭配备厕所还难以普及”也可)和推行厕所革命效果差(答“印度厕所革命起步很早,但困难重重”也可)的问题(1分)。 7.C(理解有误,“去风景特秀”的地方只是类比,不是实指;而且“年轻”句应该指找回初心,自我沉潜,再次出发。) 8.(1)第一处“阳光”在内容上主要指友人给所到之地带去正能量,结构上为下文写友人对我的知遇之恩做铺垫;(2)第二处“阳光”在内容上主要指友人积极面对生活的豪情、坦然面对心灵的洒脱,结构上总结上文对友人品性的叙述;(3)两处“阳光”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整,运用比喻,生动恰切。(每点1分,各包含2个关键点) 9.A 10.D“喜托龙门”表明王勃会坠海而死解释错。 11.B没有女子。 12.(1)王勃写文章,开始不会很精细地思考,先磨几升墨水,就酣畅淋漓地饮酒,拉起被子盖住面躺下睡觉,到了睡醒,拿起笔完成篇章,不更改一个字, (2)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粮”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 【试题分析】 13. C项,谏:劝止,挽回。 14. D 15. D解析:例句中“上”是名词作状语,意为向上A中“美”是形容词作名词,俊杰B中“目”为名词作动词,有看之意C“屈”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有使…受委屈D“星”名词作状语,像流星一样,与例句中用法一致 16. D 解析:其中A、B、C三个选项均为古今异义。 17. C解析:例句为宾语前置,即“奏流水以惭何”A为判断句 B定语后置,即“词宗之孟学士”C与例句相同,即“童子知何”D为介词结构后置,即“于上路俨骖騑”。 18.D正是正当的意思,说现在正是万里飘雪、梅花盛开的时候,所以“怀念过去与李正雪中赏梅的情景”错。 19.A B项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意在强调祖国山河的壮丽与英雄人物的辈出等,C项“担忧”“望其早归”错,该典故是鼓励友人建功立业。D项“儿女泪,君休滴”,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劝慰,而非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20略 21.C(“猝然”是突然、出乎意料的意思;“顿时”是立刻的意思。“深思熟虑”是深入反复考虑的意思。“万事亨通”是万事顺利的意思;“万事大吉” 指什么事都很圆满顺利,也指一切事情都已办好。“切记”是牢记,务必要记住的意思;“谨记”是敬词,表示把对方的话一定认真记住。) 22.B(划横线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恰当,不应为递进关系,应为“无论……还是”的条件关系。划横线句子还存在结构混乱的问题,“深刻隐喻”和“历史使命”与下文无法建立联系,应该是二者让人看到“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和坚守”。A项未能修改关联词。C项虽然修改了关联词和句式上的问题,但没能安排好语序,文本旨在评论鸿蒙系统推出一事,先交代名字及名字中隐含的抱负更恰当。D项加上了“从中”二字,这样可以解决句式问题,但其递进关系中语序不当。) 23.D(因有“面对‘群狼’环伺”,所以陈述对象为“我们”。因有“更何况”,所以应突出递进关系。故最恰当的应为D项。) 24.强者心态是一种在社会生活中(在处理社会关系时)(1分)以自我为中心(或“唯我优先”“目无他人”)(1分)、欺凌弱者的不良心态。(1分) 25.写作提示: 材料一提出现象:“审丑”盛行,“扮丑”成风。 材料二厘清概念: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材料三指明出路: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综合材料的内容,也就是要求考生对当下“审丑”盛行、“扮丑”成风这一现象做出思考。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能浮于现象本身,而应进一步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从文化层面、物质层面、心理层面、监管层面等角度阐述,并且能大胆阐述美育的意义和方法。 参考立意: ①美时代之人,育中华之魂; ②差评丑行,点赞美育; ③人生在路上,灵魂在高处。 推荐视频:马云谈美育教育 (译文)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了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认为书中有许多错误,就作了一篇《汉书指瑕》来纠正它。 唐高宗麟德初年,官员刘祥道奉旨巡行关内,考察吏治民风。王勃给刘祥道写了一封信,毛遂自荐,展示自己的才学。刘祥道读了信以后,非常赏识,就上表朝廷,推荐王勃这个年轻的人才。当时他还不满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多次写出精美的颂文,献给皇帝。一时间声名鹊起,皇子沛王听说了,就把王勃请到自己的府中,担任专门的著作工作,修撰《平台秘略》一书。书写成以后,沛王对王勃更加信任宠爱。当时,皇子们之间经常玩斗鸡游戏,王勃一时动了童心,竟替沛王写了一篇声讨英王鸡的檄文。他们的父亲高宗皇帝听说以后,非常生气,说这么下去势必会挑起皇子之间的矛盾,就把王勃作为替罪羊,轰出了王府。 王勃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挫折,名声也坏了,在长安城里待不下去,只好四处游历。有一次登上葛愦山,居高临下,瞻望四方,慷慨地怀念起三国诸葛亮的功绩,写下了动人的诗篇。后来,他又听说虢州的山上盛产草药,一下子又动了研究医学的念头,求托贵人门路,弄了个虢州参军的小官。可是,王勃身上有一般天才人物的通病,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经常仗着自己的才气,欺负当地的上下级,所以人缘极不好,大家都讨厌他。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跑到王勃家里藏起来,王勃怕事情暴露受到牵连,情急之下,王勃就下手杀了这个官奴。王勃竟被判了死刑。行刑前,遇上朝廷大赦,死罪免去。他父亲王福畤本来是雍州司功参军受牵连贬了官,远远地跑到交趾去做县令。王勃随后便去探望,没想到竟送了自己的命。在乘船渡海的时候,遇上了风暴,王勃掉进水里,在大风暴中吓死了,当时只有二十九岁 当时,他去交趾探望父亲,曾经路过钟陵。九月九日重阳节,当地的都督在滕王阁设大宴,事先嘱咐自己的女婿作好一篇序文,准备在楼上抄出来炫耀。都督阎公为了表示客气,先让大家写,大家知道这是虚让,都不肯动笔。只有王勃是个生客,不知道这里头的奥妙,拿起笔来就写。都督很生气,只好站起来离开现场,让属下官员盯着王勃,写一句就给他传一句听,结果发现王勃越写越精彩,夸王勃是天才。请他写完这篇文章,最后两人结成了好朋友。他写文章的时候,开始并不认真思考,而是磨一大池磨,然后美美地喝上几杯酒,拉起被子便蒙头睡觉,睡醒之后,提起笔来就写,连一个字也不用改动。人们就说王勃这叫打腹稿。他的许多书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王勃还特别喜欢著书立说。当年,王勃的祖父王通,隋末住在白牛溪,教养了很多门客。曾经创 作了从汉魏至晋时的一百二十篇史料,用来当做古《尚书》的续篇,后来序文亡佚,有十篇只有目录,没有文章,王勃将缺失的地方补充完 整,最终定稿二十五篇。他又认为,做为一个人,不能不懂医学,当时长安名医曹元有秘密的医术,王勃跟他行医学习,全都掌握了曹元的医学精华。他曾经读《易经》,晚上梦中仿佛有人告诉他:“《易经》中有个太极,你要好好思考!”醒来后便写作《易发挥》,一连写了好几篇,写到了《晋卦》,恰逢生病,这件事就中止了。王勃作了一部《唐家千岁历》。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文章齐名,天下称为“初唐四杰”。杨炯曾说:“我惭愧排在卢前,而对排在王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