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级5月月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以前的中国和宋以后的中国有一个不同,那就是从“贵族—士族”社会,变成了平民社会。 在宋代以前,虽然中国人经常抱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事实是确实贵族有种。高门大户往往能传递几百年,底层百姓也永远安于被剥削的命运。除了起兵造反,或者疆场立功,一个人很难突破玻璃天花板,从底层社会爬到上层社会。直至唐代,门阀观念的影响仍然十分严重。而到了宋代,这一切变了。“贫富无定势"“富儿更替做"(宋代谚语)。下层社会的人也可以通过个人奋斗,在短时期内改变自己的命运,即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火箭式升入最高层,“骤得富贵"。 - 21 - 富家大族的传递因此变得极为困难,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富不过三代”“朝廷无世臣无百年之家”。阶层之间不再有明显界限。郑樵说:“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通志-氏族略》)下层文化和上层文化开始融合,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境界。 这一切发生的第一个原因,是从中唐到五代一百多年的战乱,使得整个社会天翻地覆,那些从汉代传到唐代的相沿几百年的世家大族在这个空前的乱世中,终于被毁灭了。特别是五代的极度混乱,如同一个炒锅一样,将社会各个阶层颠簸出原来的轨道,上下颠倒,贫富易位。无数个积累了几百年建起的藏书楼被一把火烧掉,相守了无数世代的大家族分崩离析,原来养尊处优的士族们或死或逃或成为乞丐奴仆,士族阶层连同他们创造的士族文化在整体上被毁灭了,社会成了一锅原子粥。 第二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科举制的成熟。虽然科举发明于隋,实行于唐,但科举在隋唐两代都没能成为入仕的最主要途径。况且隋唐两代教育并不普及,只有上层社会才能获得较好的教育环境,因此中举者也都是士族,因此,唐代基本还是一个半世袭的士族社会。 而到了宋代,科举制才真正成为入仕的最主要渠道。宋朝皇帝们的制度设计,是使全社会通过文字而不是刀枪进行竞争。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将其他功名利禄之途关闭,只留下科举这一扇门。他们不仅废除了唐代由当朝显贵公荐举人的惯例,而且打破了唐代科举考试的门第限制,让所有人都能走进考场。在宋代,只要不是残疾之人,皆可应举,甚至以屠牛为业者,也能赴试。对于那些拿不起路费的穷人家孩子,国家还给他们应试补贴。 从上古到中古,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一直是由国家严格控制的,即使是最开明的唐代也是如此。然而有唐到宋,国家对民众生活的控制显著松弛,宋太祖于乾德三年颁布诏令废除夜禁,里坊制也名存实亡。宋代城镇里面基本可以随处开设商铺,因此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商业街,小商贩也可在各处叫卖,城市景观较以前大变。《清明上河图》就是里坊制消亡以后城市面貌的反映。 这些现象都显示,从唐到宋,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进步:由等级森严、阶层固化的不自由的社会,向一个更自由、更平等因而也更合理的社会转变。 (选编自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平民的盛世:宋代》) - 21 -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以前的老百姓想要进入上层社会,只能选择起兵造反或是疆场立功的道路。 B.从中唐开始的战乱最终导致传承多代的世家分崩离析,士族文化在整体上被毁灭。 C.在宋代,社会上下阶层之间的界限不再明显,主要体现在科举、婚姻等诸多方面。 D.宋代的平民社会比“贵族一士族”社会更自由和平等,这是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宋代成为平民社会的两个原因:长期战乱和科举制成熟。 B.文章将唐宋两代科举进行了比较,突岀了宋代科举是入仕最主要的制度性渠道。 C.文中引用宋代的谚语,是为了证明在宋代社会,门阀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D.文中“原子粥”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士族和士族文化整体毁灭后的社会混乱局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不过三代”是说富贵家族传家不超过三代,其财富都转移到了平民手中。 B.里坊制有利于国家对城市的管制,体现了国家对城市平民生活的严格控制。 C.宋代重视科举教育,不提倡武力,因此宋代的城市比唐代更自由、更繁荣。 D.宋代以前包括唐朝都是属于世袭的贵族社会,宋以后才真正进入了平民社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 21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 (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 材料二 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应急设施。对于非典一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而且,许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交叉感染严重。这些都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政策方面,2003年国家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此后又出台了一家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这一系列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 (摘编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 材料三 - 21 - 2009年,全球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并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控。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仅87天,就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H1N1甲流疫苗。 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应援非洲,同时采取国内疫情防范措施,取得了“零感染,零输入”的可喜成绩。这次疫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 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抗击甲流:中国在行动》) 材料四 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 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芟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肯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快速有力,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摘编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来自哪里》) 4. 下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人们事先难以准确把握某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方式、成因等情况,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对公众健康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 21 -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某些传染病毒可能会无国界扩散,这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D.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这有利于把握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模、事态发展等信息,做好防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应对非典时,我国存在着部分地方政府瞒报疫情信息、缺乏新型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等问题,这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B.2009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力的防控措施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还成功研制生产了H1N1甲流疫苗,取得了抗击疫情的胜利。 C.正是因为经历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个重要阶段的洗礼,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赞赏,这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控的肯定,也侧面显示出我国防控疫情能力的提升。 6.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为什么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控?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炒米和焦屑 汪曾祺 - 21 -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威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 21 - 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焦屑”。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信念,大家都以为红十字会是哪一方的军队都不能打进去的,进了红十字会就安全了。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先写四川“炒米糖开水”,再写家乡高邮的炒米,在对比中凸显食物特点,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 21 - B. 作者在文中多处用细腻的笔触来写炒米和焦屑的制作、吃法等,是为了凸显其家乡的贫穷和动荡。 C. 作者在文中讲述了生活中吃炒米的故事,多用口语化的表达,读起来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D. 文章划线句子不写常人心中的离乱之苦,而说是“浪漫主义的夜晚”,这体现了作者的幽默乐观。 8. 文章引用《板桥家书》中关于炒米的叙述,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回答。(6分) 9.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达真实的情感,请举例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郑畋字台文,荥阳人也。年十八登进士第,释褐汴宋节度推官。二十二,吏①部调选,又以书判拔萃授渭南尉、直史馆事。大中朝,白敏中、令狐绹相继秉政十余年,素与德裕相恶,凡德裕亲旧多废斥之,畋久不偕于士伍。咸通中,令狐绹出镇,刘瞻镇北门,辟为从事。入朝为虞部员外郎。右丞郑薰,令狐之党也,摭畋旧事覆奏,不放入省。畋复出为从事。威通九年,刘瞻作相,荐为翰林学士,转户部郎中。后迁中书舍人。十年,王师讨徐方,禁庭书诏旁午,畋洒翰泉涌,动无滞思,言皆破的,同僚阁笔推之。僖宗乾符五年,黄巢起曹、郓。六年,陷安南府据之。广明元年冬,贼陷京师,僖宗出幸。畋搜乘补卒,缮修戎仗,浚饰城垒。尽出家财以散士卒,昼夜如临大敌。中和元年二月,贼将尚让、王璠率众五万,欲攻凤翔。畋预知贼至,令大将李昌言等伏于要害。贼以畋儒者,步骑长驱,部伍不整。畋以锐卒数千,陈于高冈,虚立旗帜,延袤数里。距贼十余里,伐鼓而阵。贼不之测众寡,始欲列卒而阵,后军未至,而昌言等发伏击之,其众大挠。日既晡矣,岐军四合,追击于龙尾陂,贼委兵仗自溃,斩馘万计。时畿内诸镇禁军尚数万,贼巢污京师后,众无所归。畋承制招谕,诸镇将校皆萃岐阳。畋分财以结其心,与之盟誓,期匡王室。又传檄天下。时驾在坤维音驿阻绝以为朝廷无能复振及畋传檄诸藩耸动各治勤王之师巢贼闻之大惧自是贼骑不过京西 - 21 - 其年冬,畋暴病,后薨于郡舍,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郑畋传》,有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时驾在坤维/音驿阻绝/以为朝廷无能复振/及畋传檄/诸藩耸动/各治勤王之师/巢贼闻之大惧/自是贼骑/不过京西/ B. 时驾在坤维/音驿阻绝/以为朝廷无能复振/及畋传檄诸藩/耸动各治勤王之师/巢贼闻之大惧/自是贼骑不过京西/ C. 时驾在坤维/音驿阻绝/以为朝廷无能/复振及畋/传檄诸藩/耸动各治勤王之师/巢贼闻之大惧/自是贼骑不过京西/ D. 时驾在坤维/音驿阻绝/以为朝廷无能复振/及畋传檄/诸藩耸动/各治勤王之师/巢贼闻之大惧/自是贼骑不过京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科举时代称进士及第授官为释褐。 B. 书判,是唐朝吏部选官时考核的标准。“书”指写字是否端庄有力、美观大方,“判”指文理是否优长。 C.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主要负责农田、水利、户籍、赋税、俸饷等的机关。 D. 畿内,古称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又称京畿,也泛指国都周围的地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畋入仕较早,深受党争之害。他十八岁就考中进士,走上仕途,但由于属于德裕一党,长期受到排挤,仕途不顺,直到刘瞻当上宰相后,才受重用。 B.郑畋能书善写,才能令人信服。朝廷的军队讨伐徐州时,需要大量拟写诏书,郑畋构思迅速,挥笔书写,所言俱切中要旨,同僚纷纷上奏朝廷举荐他。 - 21 - C.郑畋虽为儒生,但也擅长军事。面对敌人的进攻,他预先命令大将埋伏于要害之地,然后虚张声势,摆开阵势,趁敌人立足未稳之际,伏兵出击,令敌人陷入混乱。 D.局势混乱之际,郑畋稳定人心。黄巢占领京城,一时群龙无首。郑畋先是将各将领召集到岐阳,与他们结盟起誓,匡扶王室,然后又传令天下,令诸藩勤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右丞郑薰,令狐之党也,摭畋旧事覆奏,不放入省。 (2)日既晡矣,岐军四合,追击于龙尾陂,贼委兵仗自溃,斩馘万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酬郭给事 王维 洞门①高阁霭②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③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注】①洞门:指深宫中重重相对相通的门。②霭:弥漫,笼罩。③无那:无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郭给事所在的门下省的暮春晚景,门户重叠,楼宇高耸,在落日余晖下,显得很壮丽。 B.颔联写郭给事值晚班的悠闲自在,通过对比手法,用钟声和鸟鸣表现出环境的幽静。 - 21 - C.尾联表达了诗人的出世思想,写诗人自己虽想勉力追随郭给事,无奈年老多病,还是想辞官归隐 D.诗人善于捕捉自然景象,状物以达意,对郭给事的颂扬之情,完全寓于对景物的描绘之中。 15.全诗颂扬了郭给事的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沦陷区的人民安于异族统治的景象进行了描写,痛心不已。 (2)《归去来兮辞》中,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登上滕王阁放眼远望山川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作为民间声腔的昆腔,是一种群众性的集体创作,流传于吴中一带。在众多的曲家之中,最后能________而集其大成,并且把歌唱技法提升到理论高度而加以系统分析的,就是被后世尊为“曲圣”的魏良辅。 虽不能说魏良辅是昆腔的创始人,但他苦心钻研,( ),这个功劳是不容_______的。 比魏良辅稍晚,梁伯龙与他齐名,是创作用昆腔演唱的第一部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人。从此,昆腔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梁伯龙的《浣纱记》无疑是昆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 21 - 在这期间足以传世的传奇作品有不少,但最________的则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而其中的《牡丹亭》更是汤显祖的________,数百年来一直被奉为传奇的圭臬。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删繁就简 抹杀 耳熟能详 扛鼎之作 B. 去芜存菁 篡改 脍炙人口 空谷足音 C. 删繁就简 篡改 耳熟能详 空谷足音 D. 去芜存菁 抹杀 脍炙人口 扛鼎之作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建立了独特的歌唱体系,提高了昆腔的艺术水平,改良了昆腔 B. 建立了独特的歌唱体系,改良了昆腔,提高了昆腔的艺术水平 C. 提高了昆腔的艺术水平,改良了昆腔,建立了独特的歌唱体系 D. 改良了昆腔,提高了昆腔的艺术水平,建立了独特的歌唱体系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比魏良辅稍晚,与他齐名的梁伯龙,是创作第一部用昆腔演唱的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人。 B. 梁伯龙与魏良辅齐名,比他稍晚,创作了第一部用昆腔演唱的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人。 C.比魏良辅稍晚,与他齐名的梁伯龙,是创作用昆腔演唱的第一部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人。 D.梁伯龙比魏良辅稍晚,与他齐名,创作了第一部用昆腔演唱的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人。 20. - 21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专家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潜意识察觉到自己看不见的事物,形成盲视现象。比如20世纪英国的劳伦斯·魏斯克兰茨率先对盲视力进行了探索,2008年荷兰蒂尔堡大学认知科学实验室进行了一项针对盲人的实验:①_______________,在不借助任何外来帮助的情况下,通过了一条满是障碍物的走廊。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意味着在眼睛看不见的情况下,这些病人的大脑有可能②_______________,这种存在于部分盲人身上的视觉现象被称为“盲视力”。③______________?研究盲视力的神经系统科学家Held博士说:“他们‘看到’的很有可能只是一种模糊的、低分辨率的空间感,但是它能帮助这些病人更加独立地行动。”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5分) 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军队将增派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汉市泰康同济医院计划展开床位860张,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计划展开床位700张。两所医院均开设临床病区,设置感染控制、检验特诊等辅助科室。根据医院容量和建设进度,军队医护人员将分批投入支援,首批力量1400人于2月13日抵达武汉,并计划在第一时间展开相关医疗救治工作。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际,3名“70后”、1名“80后”、24名“90后”和2名“00后”永远留在了凉山州森林中。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着火点在海拔3800余米。扑火行动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瞬间形成巨大火球。30名扑火人员牺牲,其中包括森林消防队员27人、地方干部群众3人。这是自2018年国家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应急救援人员伤亡最多的一次。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20年3月30日下午,凉山西昌突发山火造成19名地方扑火人员死亡。4月1日下午,应急管理部官方网站已变为黑白两色,以此悼念在火灾中牺牲的遇难者。在向救火英雄表达敬意和缅怀的同时,网上也开始出现质疑:四川凉山大火不救行不行?中国救火不专业吗? - 21 - 有专家回应,队伍是专业队伍,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伤亡,是因为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事发突然,与专业不专业没有关系。 请你写一篇文章,回应网络上的这些质疑。 要求:角度自选;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21 -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级5月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A(绝对化。) 2.A(“长期战乱”应为“长期战乱导致士族及士族文化毁灭”,宋代成为平民社会的原因,还包括国家对百姓和城市管控的放松。) 3.B(A“其财富都转移到了平民手中”推断错误;C强加因果;D唐只是半世袭的士族社会) 4.A(“就往往会束手无策”错误。) 5.C(“正是因为经历了,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提升”说法有误。) 6.①政府方面:态度重视,党中央总揽全局,各级政府组织落实,确保能迅速组织联防联控。②应急体系建设方面:非典后,我国在应急政策、医疗救治体系、信息通报、疫苗研制等方面加强建设,不断完善,为快速有效防控提供了政策、设施等方面的保障。③民众方面: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相互支援,积极应对,保证了各项措施能快速有效地开展落实。(每点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 7.B(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项,“是为了凸显其家乡的贫穷和动荡”错误。作者在文中多处描写炒米和焦屑的制作和吃法,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并非“为了凸显其家乡的贫穷和动荡”。) 8.①内容上:形象生动地介绍了炒米是百姓普遍的吃食以及背后的温暖情谊。②结构上:文章开头以《板桥家书》中的话引出下文对炒米的叙述。③效果上: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吃炒米这一风俗具备雅趣。(每点2分) 【解题思路】本题难度大,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从内容看,“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写出炒米的普遍、方便,“佐以酱姜”写出吃法的多样性,“最是暖老温贫之具”写出食物背后的温暖情谊;从结构看,文章的下文写炒米的相关事情,此段引出后面的相关内容;从效果看,此段处于文章的开头,同时又引用古人的说法,起到了制造悬念、引起阅读兴趣的作用。 9.①作者写炒米和焦屑的制作、吃法等细节,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② - 21 - 作者写祖母用柚子壳舀炒米这一细节,既介绍了柚子壳这独具特色的家乡舀炒米的工具,又表现了他对祖母的怀念之情。③写在红十字会躲避打仗的一晚,作者说是“浪漫主义的夜晚”,体现了他的幽默达观、淡定从容。(每点2分) 【解题思路】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这篇文章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写炒米和焦屑的制作、吃法等内容,将笔力集中于日常的小事上,但是恰恰在这些小事中,流露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文章第3段写祖母用柚子壳舀炒米这一细节,既为读者展示了家乡独具特色的舀炒米工具,又将作者对祖母的怀念之情蕴藏在其中。作者所写之事都是平常琐事,但在这细腻的笔触中表达了他对生活、对祖母的热爱之情。 10.D(“无能复振”的意思是不能再次振兴,“以为朝廷无能”是误解,故排除C项。“贼骑不过京西”是主谓宾结构,“不过京西”讲不通,故排除A项。“耸动”是动词,“各治勤王之师”是动宾结构,“耸动各治勤王之师”句法混乱,故排除B项。答案为D项。) 11.C(水利是由工部负责的,工部是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 12.B(“同僚纷纷上奏朝廷举荐他”错。原文“同僚阁笔推之”的意思是同僚都放下笔推举郑畋,让他拟写诏书。) 13.(1)右丞郑薰是令狐绹的同党,收集郑畋的旧事审查上奏,不让郑畋进入尚书省。 (2)天色渐晚,岐军四面围拢上来,在龙尾陂追赶并攻击敌人,敌人扔下兵器自行溃逃,被斩杀的数以万计。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评分标准】(1)关键词“摭”(拾取,收集)、“覆”(审查)各1分,判断句1分,句子大意2分。(2)关键词“晡”(傍晚)、“委”(丢弃)、“兵仗”(兵器)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 21 - 郑畋字台文,是荥阳人。十八岁考中进士,出仕任汴宋节度推官。二十二岁时,吏部选官调职,又因考中书判拔萃科而被授任渭南尉、直史馆事。大中朝时,白敏中、令狐绹相继执政十多年,向来与李德裕互相憎恨,几是李德裕的亲近故旧大多遭到废黜屏斥,郑畋很长时间不能担任官职。咸通年间,令狐绹出朝任地方长官,刘瞻镇守北方边塞,征召郑畋为从事。郑畋进入朝中做了虞部员外郎。右丞郑薰是令狐绹的同党,收集郑畋的旧事审查上奏,不让郑畋进入尚书省。郑畋又出朝担任从事。咸通九年,刘瞻担任宰相,推荐郑畋为翰林学士,转任户部郎中。后郑畋升任中书舍人。威通十年,朝廷的军队讨伐徐州,朝廷拟写的诏书交错纷杂,郑畋挥笔书写,文思泉涌,一动笔就不需要停下来思考,所言都能切中要旨,同僚都放下笔推举他(写诏书)。僖宗乾符五年,黄巢从曹州、郓州起兵。乾符六年,攻陷安南府并占据了它。广明元年冬天,敌人攻陷京城,僖宗离京出行。郑畋搜罗兵车增补士兵,修缮兵器,整修城池营垒。拿出全部的家财分给士兵,白天晚上都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中和元年二月,贼将尚让、王璠率领五万士兵,想要攻打凤翔。郑畋预先知道敌人到来,命令大将李昌言等人埋伏在要害之地。敌人认为郑畋是儒生,步兵骑兵长驱直入,军队涣散不整。郑畋带领几千精锐的士兵,在高冈上列阵,虚立了很多旗帜,绵延几里。(在)距离敌人十多里(的地方),击鼓摆开阵式。敌人不知道朝廷军队的多少,才开始想整兵列阵,后面的军队还没有到,而李昌言等指挥伏兵袭击敌人,敌人大乱。天色渐晚,岐军四面围拢上来,在龙尾陂追赶并攻击敌人,敌人扔下兵器自行溃逃,被斩杀的数以万计。当时京城周围各镇的禁军还有数万,叛贼黄巢攻占京城后,禁军无处归附。郑畋秉承皇帝旨意进行招抚,各镇将校都聚集到岐阳。郑畋分发财物来凝聚人心,与他们结盟起誓,约定救助王室。又向天下传布檄文。当时皇帝在西南,书信传递被阻断,大家都以为朝延不能再次振兴。等到郑畋发布檄文,各藩镇受到震动,各自整治救援朝廷的军队,黄巢听说后大为恐惧。从此敌人的骑兵再也没有越过京西。这年冬天,郑畋突然得病,后来逝世于郡舍,时年五十九岁。 14.B(“对比手法”错误,颔联没有运用对比手法,而是以动衬静,用钟声和鸟鸣反衬环境的幽静。) 15.【参考答案】①地位的显达。“洞门高阁”“余晖”写郭给事深受皇恩普照;“桃李阴阴”突显郭给事桃李满天下,而“柳絮飞”意指其门生飞扬显达。②政绩卓著。颔联暗喻郭给事政绩卓著,时世太平,衙内清闲。③不辞辛劳。颈联写郭给事早晨穿着盛装朝拜,傍晚捧着诏书向下宣达,兢兢业业,不辞辛劳。 16.(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3)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17.D( - 21 - 删繁就简:删去多余的文字或内容使简明扼要。去芜存菁:去除杂乱,保留菁华。语境强调的是魏良辅在昆腔发展上的成就,应用“去芜存菁”。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语境说的是魏良辅功劳很大,不能被忽略,应用“抹杀”。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从语境看,应用“脍炙人口”。扛鼎之作:比喻作品(多指文学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广大、意义深远。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语境说的是《牡丹亭》是汤显祖最重要的作品,应用“扛鼎之作”。故应选D。) 18.D(解答此题,要注意括号前后的语境,括号前说“他苦心钻研”括号后说“这个功劳”,说明括号内所填语句说的是魏良辅在昆腔上的贡献。分析选项内容可知,“提高了昆腔的艺术水平”“建立了独特的歌唱体系”的前提是“改良了昆腔”,所以应选D 。) 19.A(分析画横线的句子可以发现,语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比魏良辅稍晚,梁伯龙与他齐名”结构混乱,从后文来看,“他”指的是魏良辅,“比魏良辅稍晚”“与他齐名”的都应是梁伯龙;二是语序不当,“第一部”应放在“创作”之后。分析四个选项可以发现,只有A项完全修改正确。) 20.【参考答案】①一些失去视力的病人 ②以特殊的视觉方式感知外界信息 ③拥有盲视力的人究竟看到的是什么(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解题思路】第①处,由横线后的“眼睛看不见”“这些病人”可推知此处应填“一些失去视力的病人”之类的内容。第②处,根据横线后的“视觉现象”,再结合整个语段的意思,可推知此处应填“以特殊的视觉方式感知外界信息”之类的内容。第③处,需要填写的是一个问句,根据横线后博士的话可推知此处是问“拥有盲视力的人究竟看到的是什么”之类的内容。 21.【参考答案】军队增派医护人员到武汉市泰康同济医院和湖北省保健院光谷院区抗击新冠肺炎,根据医院容量和建设进度,首批已达武汉。(5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要梳理文段,筛选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即新闻想要传达的内容。分析材料可知,最关键的是“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军队将增派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具体地点是“武汉市泰康同济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方式是“分批投入支援”,目前“首批力量1400人于2月13日抵达武汉”,将这些关键信息归纳整合,在题目要求的字数范围内表述出来即可。 - 21 - 22.【解题思路】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介绍了四川凉山大火救援人员的伤亡情况,紧接着引出了网友的质疑“四川凉山大火不救行不行?中国救火不专业吗”。本题任务指向明确,“回应网络上的这些质疑”,即要站在官方的角度,对此事做出回应,而且材料已经暗示了写作角度。首先,针对“四川凉山大火不救行不行”这个问题,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不行”。森林大火不可控性强,一旦放任其自由发展,后果不堪设想。针对第二个问题“中国救火不专业吗”,材料中也给出了回答,队伍是专业的,出现这么大的伤亡实属意外。确定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之后再进行写作。写作时,可从尊敬英雄入手。和平年代,应急救援就是最危险的职业,像四川凉山应急救援队一样的英雄还有千千万万。我们致敬遇难的英雄,也致敬那些仍然忙碌在第一线的英雄,但在致敬的同时,我们更应有所反思,要让这些为公众安全“负重”的“可爱的人”得到庇护;也可以谈要有安全意识,防微杜渐,杜绝安全隐患。 【参考立意】①要尊重和理解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②要树立安全意识,杜绝各类安全隐患。③负重前行。 【素材一】“安全帽”不安全引热议,安全生产需重视 2019年4月,一个关于工人和领导安全帽的对比的视频在网止热传。两顶安全帽相碰,一线工人的黄色安全帽像蛋壳一般,被直接撞碎,另一顶红色帽子则安然无恙。视频拍摄者窦师傅更是直言,并没有人管“这个事情"。该视频引发人们热议。4月17日上午,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转发视频并表示:如果连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么能够实现生产安全呢?两顶安全帽PK的背后,是大众对安全生产以及生命保障的疑惑与拷问。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安全帽要符合“GB2811-2007安全帽国家标准”要求,安全帽的选用需符合“GB/T30041 -2013头部防护安全帽选用规范”要求。其中,根据耐穿刺性能标准,用3kg钢锥由1米高度自由坠落做穿刺测试,钢锥不得接触头模表面,帽壳不得有碎片脱落。而视频中的这类脆如蛋壳的安全帽,不仅不安全,还额外增加了危险系数。购物网站上随手一搜,出售同款安全帽的商家有很多,最便宜的仅售4元钱。很难想象,一些一线工人是如何顶着这样“要命”的“保命神器”,在危险无处不在的工地上卖力的。 【素材二】智能手表监视环卫工:不要让科技变得冰冷 - 21 - 2019年3月,南京市的部分环卫工人陆续接到了公司配发的一款智能手环,并被要求在上班期间佩戴。手环除了具备定位功能外,还具备提醒功能,只要环卫工人上班期间在原地停留20分钟,手环就会自动发出“加油”的语音,提醒环卫工人继续工作。当地环卫工人和网友对这一“监工方式”褒贬不一,不少人认为此举涉嫌侵犯他人隐私,不尊重劳动者。4月4日,智能手环的配发单位——南京河西建环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考虑到部分人对此项新规定难以接受,已经取消其提醒功能和“加油”的语音提示。虽然智能手表背后的“即时监控”+“数据管理”,也算是对环卫管理方式的创新,但以此来监控、督促环卫工人工作,不仅显得过于苛刻,也失去了对环卫工人的尊重与信任。 【素材三】英雄,内含着高贵品质,彰显着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光辉历史的回忆,一个民族坚挺不屈的脊梁,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坐标和力量源泉,万众景仰,千古留名。英雄精神,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最重要的软实力。当台风的劲头稍稍缓和,铁路工作人员立刻组织抢修抢险,熬得通红的眼睛,一身脏泥傍身,手脚被洪水泡得紫青。虽然危险重重,但灾情就是命令,疏通线路、抢修路基、保证运输安全,此刻无一例外,成了所有人主动肩负的“责任”。为了挽回最大的损失,他们用血肉在风雨中谱写“英雄本色”。无论是1998年的那场“闻声色变"的特大洪水,还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铁路、公路、航空人员始终坚守在抗灾的第一线,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和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坚定和从容。面对不可抗力的天灾,我们在一次次危机中汲取经验,完备救援设施、完善救援体系,锻造了一支支不怕艰险、迎难而上的“精兵劲旅",我们也同样看到了坚守在普通岗位的“无名英雄”。无论他们从事哪行哪业,无论他们如何平凡,面对灾难冲锋在前、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都值得所有人学习。 - 2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