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ww.ks5u.com 语文试题 本试卷由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组成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盛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壮伟景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们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的诗句。‎ 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这些至关重要。在登临巅峰的过程中,唐代文人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可能在当下尤为欠缺,因而对今后的文艺建设最有启发性。‎ ‎(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人们的自觉努力促使唐诗达到了高峰,其他因素也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B.唐代文人能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C.唐朝吸取了前朝覆亡的教训,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 D.唐代诗歌革新的核心内容是发扬风雅传统、宏博气象,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头就指出了写作重点,然后在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论述文章中心论点。 B.文章第三自然段的论述可分为三层,第二层按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了三次诗歌革新。 C.文章引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在激发当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万丈豪情。 D.文章第五自然段总结前文,进一步指明了文艺工作者向唐代文人学习的具体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人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对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意义重大。 B.如果唐代没有三次重要的诗歌革新,其诗歌创作可能还会沿袭齐梁陈隋时期的浮靡诗风。 C.唐代诗歌所表现出的普遍性人情、生活哲理等,是唐诗在后代引起广泛共鸣的重要因素。 D.只要当下的文人能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就能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材料一:‎ ‎40年前,提起红枣,还只有“桑枣人家近”的山东大枣。现在提起红枣,食客们可选择的还有新疆和田枣、陕西狗头枣、山西板枣、甘肃临泽小枣;2018年,河北省优质强筋小麦、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98万亩、265万亩,‎ 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68.3%,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广东省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有望到2020年建成3000个农业特色专业村,旨在用差异化推广、全域化部署打造高质量产业品牌,形成发展合力,助推乡村振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6%以上,全国大中型拖拉机67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1月24日网文)‎ 材料二:‎ 罗霄山脉脚下的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自明代以来就是江南著名“粮仓”。如今,“北盛仓”农事变化令人眼花缭乱:水稻播种就像用印刷机“印刷”;病虫害防治,专业防治公司用无人机“飞虎队”统防统治;水田里不光种水稻,还养鱼、养鳖、养青蛙……北盛镇党委书记李斌说,现在,种的粮食更好了,农民的腰包更鼓了。‎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2月23日网文)‎ 材料三:‎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同步,工业化走在了城镇化前面。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到2020年、2030年城镇化率还将进一步达到60%、65%,到2050年可能超过70%。我国以城镇为主的人口分布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城镇化发展迈入中后期转型提升阶段。观察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各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普遍遇到了乡村衰退问题,一般要到城镇化率达到70%以后,城乡矛盾才能逐步得到解决。因此,在我国人口加速向城镇聚集的大趋势下,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同时,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避免出现乡村衰退问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摘编自《求是》2018年第6期)‎ 材料四:‎ 据统计,从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中,美国农作物保险行业的赔付率为95%。截至2013‎ 年,美国农业保险项目涵盖的农作物品种已超过100种,参与各种农业保险的农业用地面积占全部农业用地面积的比率为89%。在保费方面,联邦政府对投保的农场主给予相当于保费50%-80%的补贴,使农场主只需支付很少的保费就能参加农业保险。‎ 现阶段,全德近40万农民中,90%都是德国农民协会的注册会员。全德范围内,德国18个联邦州有超过300个德国农民协会的分支机构。协会新闻发言人米歇埃尔·洛泽说,德国农民协会主要负责维护农民的利益、为农民当法律顾问、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和开拓市场的服务等。该协会重视农业产业的整体利益和农民的政治、社会权益,适时将会员的具体意见反映至立法及行政机关,在政府与农业企业和农户间扮演着协调、沟通的角色。‎ ‎(摘编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乡村振兴:看看国外是怎么做的》)‎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产品更为丰富、健康、多元。 B.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如今江南著名"粮仓"浏阳市北盛镇农业发展更快,粮食更好,农民更富了。 C.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到2050年我国城乡矛盾必将得到解决。 D.美国农作物保险行业的赔付率高,保费补贴丰厚,保险项目涵盖的农作物品种多,参与保险的农业用地面积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都离不开科技对农业的支撑。 B.要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乡村衰退问题无法回避也不容忽视。 C.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城镇化发展迈入后期攻坚转型提升阶段。 D.现阶段,德国绝大部分农民都是德国农民协会的注册会员,协会在保障农民权益、提供技术服务、协调各种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请综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6分)‎ ‎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陈志国的今生 马晓丽 刚知道他的大名叫陈志国时,我和女儿忍不住大笑,这么个小小的家伙,竟然叫了这么个有抱负的名字。巨大的反差使这个名字极具喜感,俗得格外脱俗。‎ 说实话,把陈志国领进家门后没多久,我就后悔了。因为我发现陈志国除了长得漂亮,没有第二条优点。陈志国真是漂亮,一条大尾巴,长毛瀑布一样披下来,跑动时高昂起来,长毛像旗帜一样飘扬。我无论带去哪儿,他都会吸引众多的目光。只是陈志国很老土,对他人的热情从不买账。‎ 陈志国进家的第一天就跟我杠上了。我满怀爱心买了一张小床,还大度地把它放在我们大床边。没想到陈志国根本不领情。我抱他上小床,他浑身乱扭两腿直蹬。刚放到小床上,他就一骨碌跳下来迅速爬到大床上了。我和陈志国一时僵在那里,对视了好一会儿。我发现他的目光里有一种缺乏教养的蛮横和无理性的固执。我心一软,决定先让他在大床上睡一晚。‎ 坏就坏在这个心一软上了,陈志国气势长了一大截。‎ 那天女儿练毛笔字,我站在一旁跟她闲聊。陈志国不知怎么就来了脾气,突然扑到我女儿身上大喊大叫连踢带打,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女儿的手臂上已经挂彩了。我们百思不解,陈志国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大发脾气?陈志国是不是嫉妒我和女儿之间的关系呢?就凭陈志国那个小样儿,他能知道争宠?我和女儿面面相觑不得其解时,丈夫悠悠地适时插了一句,你们不要低估了陈志国的智商。好吧,我和女儿说,那咱们就试探他一下。‎ 翌日,我和女儿故意并排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陈志国果然又急切地跑过来,硬要挤在我们中间。我们故意紧挨在一起不给他让地方,想让他知难而退。他偏不,干脆就坐在我俩挨在一起的腿上。坐在两个人的腿上本来就不得劲儿,我俩还故意晃动让他坐不安稳。但不管多不舒服,陈志国都“如如不动”,竭力保持这种离间我俩的姿态,以显示他绝不退却的决心。我和女儿会意地相视一笑,开始夸张地表示亲热。我刚搂住女儿的肩膀,就发现陈志国的大黑眼珠子瞪了起来,警觉地看着我的举动。随着我对女儿态度的升温,陈志国的情绪越来越激动,终于忍无可忍地大叫起来。‎ 其实,我也不是一点不理解陈志国。以他卑微的出身,一下子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心里肯定会紧张。何况心气又那么高,那么在意是不是跟别人一样平等,那么急于确立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内心当然就格外敏感,生怕受到什么伤害。‎ 我们全家要去三峡旅游,托朋友帮忙照看陈志国几天。‎ 第一次在江轮上赏月,天上悬挂的竟是一轮残月。此刻正是月亮最尴尬的日子,早几日是弯月,美;晚几日是满月,亮;都好过此时的半圆不圆半明不明。我怎么看那个月亮都像是切滑了刀的萝卜片,一边薄一边厚,薄的那面残缺着,哪里有什么古人咏叹的“江月随人处处圆”啊?正心绪烦乱间,就听见女儿对着半片残月忧心忡忡地问了句,你们说,陈志国现在干什么呢?‎ 陈志国把我们给闹着了,谁能想到陈志国会像甩不掉的影子似的,活活地跟了我们一路。‎ 旅行回来的第二天,我们赶紧去看陈志国。朋友嫌陈志国毛病太多,竟然把他送人了! ‎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辗转找到那个农家小院时的情景。大门紧锁着,家里没人,我从门缝向里面张望,在一群鸡鸭鹅狗中间,看见了独自缩在角落里的陈志国。‎ 后来,那户女主人回来了,一看到我们,呱嗒一下就把脸子撂了下来。我紧紧地抱着陈志国,听她恶声恶气的数落。数落陈志国如何没有规矩,总闹着要上大床睡觉;数落陈志国如何不知好歹,她家小妹对他那么好,他还跟小妹耍脾气伤小妹;数落陈志国居然吃火腿肠!女主人突然动了气,恨恨地甩了一下手说,你们赶紧给领走吧,这货咱可养不起!一听这话,我就得了赦令般,抱着陈志国头也不回地撒腿就跑,一直钻进了车里。往回走的一路上,陈志国都缩在我怀里,惊恐地瞪着大眼睛,两只手紧紧地抓住我。‎ 陈志国变了。‎ 他再也没上大床睡过觉,走路的架势也变了。但变化最大的还是眼神。过去,大黑眼珠子明亮清澈,坦荡放肆,现在显然缺少了生气。一只眼球有些浑浊,医生说应该是受过外伤。‎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做出了一个令我们大家十分吃惊的举动——用尽全部力气一口一口地把自己尾巴上的毛全部咬光了。‎ 陈志国三周年的忌日,我们一起去看陈志国。女儿说,你今生一直都在为自己的身份焦虑,一直都希望别人能把你当成一个人。陈志国,你是来告诉我们你做到了吗?‎ 寺庙的钟声突然响了,在寂静的山谷里激起一阵阵回声。‎ ‎(有删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摈弃“阿黄”“多多”的惯常称谓,给狗取“俗得脱俗”的人名,既能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也暗示了主旨。‎ B.陈志国在“我和女儿”亲热时“越来越激动”“忍无可忍地大叫”,因为它想在这个家庭摒弃卑微,平等融入。‎ C.陈志国在两个家庭受到不同对待。女主人恶声数落种种不是,从寄养人家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其经济困难。‎ D.本文情感饱满,行文细腻。文中通俗质朴、富于生活气息的语言既有让人会心一笑之处,也有令人痛心深思之处。‎ ‎8.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6分)‎ ‎9.“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陈志国把尾巴上的毛咬光了,小说安排这一情节有什么用意?(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王肃字子雍。年十八,从宋忠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肃上疏曰:“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于是遂罢。‎ 帝尝问曰:“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书言:‘帝者,谛也。是帝欲不谛。’当何得不死?”肃对曰:“但为言失逆顺之节。原其本意,皆欲尽心,念存补国。且帝者之威,过于雷霆,杀一匹夫,无异蝼蚁。宽而宥之,可以示容受切言,广德宇于天下。故臣以为杀之未必为是也。”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对曰:“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陵事,遂下迁蚕室。此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迁也。”‎ 正始元年,出为广平太守。公事征还,拜议郎。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等。肃论及时政,正色曰:“此辈即弘恭、石显②之属,复称说邪!”爽闻之,戒何晏等曰:“当共慎之!公卿已比诸君前世恶人矣。”时有二鱼长尺,集于武库之屋,有司以为吉祥。肃曰:“鱼生于渊而亢于屋,介鳞之物失其所也。边将其殆有弃甲之变乎?”其后果有东关之败。嘉平六年,白气经天,大将军司马景王问肃其故,肃答曰:“此蚩尤之旗也,东南其有乱乎?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则天下乐安者归德,唱乱者先亡矣。”明年春,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景王谓肃曰:“安国宁主,其术焉在?”肃曰:“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羽士众一旦瓦解。今淮南将士父母妻子皆在内州,但急往御卫,使不得前,必有关羽土崩之势矣。”景王与之,遂破俭、钦。甘露元年薨,追赠卫将军,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注】①宋忠:东汉末年大儒。②弘恭、石显:西汉奸臣。‎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 B.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 C.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 D.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太和四年” 中“太和”是年号。文中的“黄初”“ 正始”都是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纪年法之一。 B.“出为广平太守” 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而“拜议郎”的 “拜”表示授予官职。 C.《史记》是纪传体通史,《三国志》也是纪传体史书。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是我国古代史书的常见体例。 D.追赠,指加封死者官职、勋位或称号;而“谥号”是古时帝王死后,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肃主张为政者修德以治国。他认为,对谋反的淮南将士的亲属应施以恩德,派军队守护。 B.王肃不随意附和皇帝的心意。皇帝认为李云应该被处死,但王肃认为李云忠心进谏,不宜被杀;针对汉武帝和司马迁谁是谁非的问题,王肃也持有和皇帝不同的观点。 C.王肃为人正直,令奸臣畏惧。曹爽专权,任用何晏等人,王肃谈及时政,认为何晏等人就是弘恭、石显那一类的奸臣,这使曹爽告诫何晏等人要小心谨慎。 D.王肃常有不同于他人的见解,且敢于直言。曹真征讨蜀国时,王肃认为粮草难以为继,不宜征讨;鱼出现在武库的屋顶上,王肃认为是边将有弃甲之变的凶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 ‎(2)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则天下乐安者归德,唱乱者先亡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古风(第十九首) 李白 ‎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①。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②。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③。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①明星:华山仙女。②卫叔卿:仙人。③胡兵:指安禄山的军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明星仙女 。 B.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 C.第四、五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 D.最后四句描写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 ‎15. 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比较,说说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在《登高》中写到他备尝艰难之苦,国难家愁,白发日多,因而感伤“ ____________”,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故而吟叹“_____________”。‎ ‎(2)当人们漫步秦淮河畔的乌衣巷中,除了会想起“乌衣巷口夕阳斜”,还会在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想起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 ‎(3)《琵琶行》中,白居易用精炼的动词来表现琵琶女弹琴动作娴熟,技艺精湛,弹奏京城名曲的诗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修身”,他主张并践行的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成为儒家对后世的遗嘱。只要是中国人,即使不通文墨,甚至 ,也乐于被人称为君子,而绝不愿意被人看作小人。由此,儒家的遗嘱,也就变成了整个中国文化的主要遗嘱。‎ ‎ 其实,孔子完整的人生规划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一辈子下来,‎ 不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自己没有达到,而且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十余年奔走于一个个政治集团之间,并无成效。回来一看,亲人的离世使“齐家”也成了一种自嘲。最后,他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实践了、可让别人信赖的结论,也只有这一条。( ),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不错,做人,是永恒的起点,也是永恒的终点。因为与人人有关,所以能够代代感应,成为有效遗嘱。‎ ‎ 做君子、不做小人,这是一种永不止息的人格动员,它使多数社会成员经常发觉自己与君子的差距,然后 ,产生对 的向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身”、锻铸人格的过程,而“即时打造、批量生产”的“君子”,肯定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目不识丁 择善而从 高山仰止 名不副实 ‎ B. 不学无术 择善而从 高山景行 盛名难副 ‎ C.不学无术 见贤思齐 高山仰止 盛名难副 ‎ D.目不识丁 见贤思齐 高山景行 名不副实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只是自己没有做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 ‎ B.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成,别人听着也等于对牛弹琴。‎ ‎ C.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 ‎ D.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只是别人听着等于对牛弹琴,自己也没有做到。‎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修身”本是他规划的起点 ‎ B.他规划的起点本来是“修身”‎ ‎ C.作为他规划的起点的“修身”‎ ‎ D.“修身”作为他规划的起点 ‎20.请根据对联的写作要求,结合所学课文内容,从下面两副对联中任选一副,完成上联或下联。(5分)‎ ‎ (1)上联:万山红遍,满目秋景壮丽 下联: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2)上联:____________ 下联:伤今众求学有长幼尊卑(韩愈《师说》)‎ ‎21. 某中学将为高三学子举办“成人礼”活动,请你为活动的最后环节“跨越成人门,开启新征程”写一段主持词。要求:语言优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2年,欧阳自远填报高考志愿时,家里想让他学医,他自己想学天文,但那时国家要发展重工业,而发展重工业就需要找到矿产资源,因此,“唤醒沉睡的高山,寻找出无尽的宝藏”成了当时最激动人心的口号。他被这句口号打动了,于是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地质学院。现今,‎ 他成为中国的“嫦娥之父”。    ‎ 一本科学杂志上登了很多星际、太空知识,让杜祥琬立志探求宇宙的奥秘。高考时,他报考了南京大学天文学系。然而,他被国家选中到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攻读原子核物理专业,“大大的宇宙没研究成,学了小小的原子核”。杜祥琬带领团队让我国核武器向小型化、精准化迈进了一大步,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今天的青少年比历史上任何时代的同龄人都更愿意清晰地表达“我想”“我要”“我喜欢”,更愿意为兴趣爱好而不懈追求,努力奋斗。‎ 请围绕上述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考试答案 ‎1.答案:1.B; 2.C; 3.D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 A项,原文第一段中的“其中有些因素”指文人自觉努力中的有些因素,不是除“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外的“其他因素”。‎ C项,“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逻辑关系错。原文第三段指出“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 D项,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中说的三次重要革新是从初唐到盛唐时期,且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选项中的“宏博气象”只是初唐四杰的诗歌革新所强调的。故选B。 2.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意在激发当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万丈豪情”错。原文第四段引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为证明“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 3.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只要……就”说法绝对,“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需要很多因素与条件,“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只是其中之一。‎ ‎4.C; 5.C; 6.①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 ‎②坚持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快速发展(或“农业现代化”);‎ ‎③推广生态立体种养模式;‎ ‎④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⑤推行扶农惠农的农业保险制度;‎ ‎⑥成立类似于“农民协会”的组织服务农民。 解析:4.C项,“到2050年我国城乡矛盾必将得到解决”,把“或然”说成“必然”,根据材料三,只能说有望逐步得出解决。故选C。 5.C项,“城镇化发展迈入后期攻坚转型提升阶段”曲解文意,对比原文“‎ 城镇化发展迈入中后期转型提升阶段”可知“后期”表述不当,应该是“中后期”。故选C。 6.材料一列举实例,指出“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更为丰富、健康、多元”可以得出①;材料二列举罗霄山脉脚下的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的实例,可得出答案②③;根据材料三,结合城乡发展现状,“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同时,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避免出现乡村衰退问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得出答案四④;材料四《乡村振兴:看看国外是怎么做的》结合文本信息“美国农作物保险行业的赔付率为95%”“联邦政府对投保的农场主给予相当于保费50%-80%的补贴,使农场主只需支付很少的保费就能参加农业保险”,可推知答案⑤;“全德近40万农民中,90%都是德国农民协会的注册会员”可得出答案⑥。‎ ‎7.【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明确主旨,关注手法,然后对照选项分析判断。C项,“主要原因是其经济困难”于文无据,原文“数落陈志国如何没有规矩,总闹着要上大床睡觉;数落陈志国如何不知好歹,她家小妹对他那么好,他还跟小妹耍脾气伤小妹;数落陈志国居然吃火腿肠!”主要原因是她认为陈志国毛病太多,这位女主人缺乏对弱小、卑微生命的悲悯同情。故选C。‎ ‎8.‎ ‎【参考答案】①把残月比作“切滑了刀的萝卜片”,取譬日常食物,形象自然,富有生活气息。②对比化用古人咏叹,点染主人公的不宁和挂念心绪。③为下文作铺垫,“残”月和“圆”月不仅指涉事物外在状态,更隐喻对某种和谐情感的期待。(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写作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从手法、结构几个角度来答,要结合上下文,抓理解句子含义,判断写作手法,并结合句子内容具体分析该手法的效果。结构方面要看句子所处的位置。本题“我怎么看那个月亮都像是切滑了刀的萝卜片”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江月随人处处圆”化用古人诗句,“哪里有什么”表达作者因惦记陈志国而产生的不宁的心绪;“圆”象征对和谐美好情感的期待,为下文寻找陈志国做铺垫。‎ ‎9.【参考答案】①与前文的“漂亮”形成反差,呈现陈志国暮年的黯然。②突显它始终以卑微之躯与自己较劲的倔强。③引发读者深思:对弱小、卑微生命应给予悲悯同情,对所有生命应尊重、平等对待。(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解答时可从形象、情节、主旨几个角度思考。“把尾巴上的毛咬光了”,在情节上,与前文“陈志国真是漂亮,一条大尾巴,长毛瀑布一样披下来,跑动时高昂起来,长毛像旗帜一样飘扬”形成反差,表现陈志国暮年的黯然。形象上,据女儿说的“你今生一直都在为自己的身份焦虑,一直都希望别人能把你当成一个人。陈志国,你是来告诉我们你做到了吗?”可知这表现陈志国的形象特点:抗争和倔强。主旨上,据“你今生一直都在为自己的身份焦虑,一直都希望别人能把你当成一个人”可知本文表达对弱小、卑微生命应给予悲悯同情,对所有生命应尊重、平等对待的主旨。‎ ‎10.B; 11.D; 12.A; 13.(1)以前史书有这样的记载,千里之外运送粮食,将士面有饥色,这说的是在平坦路途上的行军情况。 ‎ ‎(2)您如果提高自我修养来安抚百姓,那么天下喜欢安定生活的人都会归附于德政,发动叛乱的人就会先灭亡了。 解析:10.“阻险”作前句的宾语,“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结构的对称。 11.“谥号”是古时帝王、诸侯、文臣、武将等人死后,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12.“对谋反的淮南将士的亲属应施以恩德,派军队守护”错,从原文王肃引用孙权、关羽一事可知,派军队守护是想用他们作人质,以瓦解淮南将士。参考译文 ‎ 王肃字子雍。十八岁时,跟随宋忠读《太玄》,而另外为《太玄》作注。黄初年间,担任散骑黄门侍郎。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讨蜀国,王肃上奏折说:“以前史书有记载,‘千里之外运送粮食,将士面有饥色’,这说的是在平坦路途上的行军情况。更何况深入险阻之地,要开凿道路前进,那么一定会比平坦路途上的行军劳累百倍。现在又加上大雨持续不断,山坡陡峭、光滑,军队拥塞而无法行进,粮食还在遥远的地方,难以为继,确实是行军之大忌啊。”于是就停止征讨。 ‎ 皇帝曾问王肃说:“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奏折说:‘帝,就是要谛听啊。但这个皇帝不想谛听。’当时李云为什么没被处死?”王肃回答说:“李云只是说错了话,失去了违逆和顺从皇上的分寸。推究他的本意,说这些话都是想尽忠心,想着对国家有益。而且皇帝之威,超过雷霆,杀掉一个普通百姓,和踩死蝼蚁没有什么不同。宽恕他,可以显示自己能够包容接受直谏之言,在天下推广皇帝的恩德。所以我以为杀掉李云不一定是对的。”皇帝又问:“司马迁因为遭受了宫刑的缘故,心怀怨恨,写下《史记》指责、贬低汉武帝,令人痛恨。”王肃回答说:“司马迁记史实,不凭空赞美,不隐瞒恶行。汉武帝听说他写《史记》,拿来写汉景帝以及自己的本纪看,于是大怒,削去简册上的字并把它们扔了。至今这两个本纪有目录没有文字。后来司马迁发生为李陵辩护的事情,于是汉武帝把司马迁送进蚕室施以宫刑。这表明心怀怨恨的是汉武帝,而不是司马迁。” ‎ 正始元年,王肃离开京城担任广平太守。因为朝廷之事被征召回京,被授予议郎的官职。当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等人。王肃谈及时政,脸色凝重地说:“这些人就是弘恭、石显之类的人,还要说他们吗!”曹爽听说后,告诫何晏等人说:“你们都要小心谨慎!公卿已经把各位比作前代恶人了。”当时有两条一尺长的鱼,出现在兵器库的屋顶上,有官员认为是吉祥之兆。王肃说:“鱼生活在深渊中却高高地出现于屋顶上,这是鱼失去了居所啊。边将大概该有战败的变故了吧?”后来果真有东关之败。嘉平六年,一道白气穿越天空,大将军司马景王向王肃询问原因,王肃回答说:“这是蚩尤的旗帜,东南方大概有叛乱了吧?您如果提高自我修养来安抚百姓,那么天下喜欢安定生活的人都会归附于德政,发动叛乱的人就会先灭亡了。”第二年春天,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叛,景王对王肃说:“使国家安定、国君安宁,‎ 这种办法有吗?”王肃回答说:“从前关羽率领荆州的士兵,在汉水边使于禁投降,于是有了北上争夺天下的志向。后来孙权突袭抓取了关羽将士的家人,关羽的军队立即土崩瓦解。如今淮南将士的父母妻子儿女都在内地各州,只要派军队急速前往守卫,使敌人不能靠近,那么他们的军队一定会有关羽的军队那样土崩瓦解的趋势。”景王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击破了毌丘俭、文钦的军队。甘露元年王肃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卫将军,谥号景侯。‎ ‎14.  A项,迢迢是远远的意思(3分)‎ ‎15. 《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了诗人对远离现实的“仙境”的向往,而《古风(第十九首)》则是向现实的回归: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流露了自己因愤世嫉俗而对超越现实的仙境的追求。这种逃避现实的思想实质上是源于对现实的关怀,所以在这首诗中当他目睹安史之乱生灵涂炭时,又从遗世独立的幻想中回到了严酷的现实,表现出对叛军的切齿痛恨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言之有理即可)‎ ‎16、默写题 ‎1.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 ‎ ‎2.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 ‎ ‎3.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17.(3分)D[(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才学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高山仰止:比喻道德崇高,令人仰望。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名不副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有名无实。盛名难副:名望很大,而实际情况难以和名望相称。)]‎ ‎18.(3分)C(A项中,"目标"和"做到"不搭配;B项"别人听着也等于对牛弹琴"与前一分句主语不一致;D项中,递进关系错误,应该前后句子颠倒一下。原文中,"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应该放在"不但" 之前)‎ ‎19.(3分)A(联系上下文,可以排除B、C、D三项。)‎ ‎20.(1)风华正茂,一段岁月峥嵘(2)叹古贤从师无高低贵贱(联系课文内容2分;字数相等,意义相关1分;词性相对,结构相应1分;平仄相谐1分)‎ ‎ 【解析】对联的基本要求:两行文字,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平仄相谐。要抓住语言环境,明确上联和下联写作的内容。‎ ‎21.(6分)示例: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跨进成人门,翻开新篇章。告别懵懂,迎来沉稳;告别迷茫,迎来坚定。让我们铭记师长恩,肩负天下任,开启远航梦。(评分标准:紧扣主题,2分;修辞手法2分,语言表达2分。共6分。)‎ ‎22材料作文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前两则材料以欧阳自远和杜祥琬的事例,说明个人兴趣服从国家需要;第三则材料则是强调当今时代青年人更有按照自己的“兴趣”‎ 去选择的可能性。三则材料实际是让学生思考“尊重自身兴趣”与“个人服从国家、民族和社会之需要,心怀家国”这两者间该如何作出选择。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命题者的命题意图重点放在前两则材料上――心系国运,乃成大器。我们不否定个人兴趣的必要性,人要发展决然离不开一定的兴趣爱好。不过要想更好地发展,充分实现自我价值,还需要某种精神支柱。正如欧阳自远、杜祥琬院士,他们能有今日之伟绩,与其心系国运、有伟大的家国情怀是分不开的。据此,考生作文时,只要能充分体现家国意识、思想、情怀等,都视为符合题意。 ‎ 考生须注意两点:第一,要在个人兴趣和家国意识两者中有所权衡与侧重,切不可言此弃彼;第二,须清晰明了地阐释好两者间的辩证关系,并突出某一方面。‎ 总之,考生在具体行文中,只要能展现出学子关怀国家命运,与祖国心心相连的应有素养,就达到了写作目的。当然,要做到文质兼美,还须加强对时鲜素材运用及语言组织的锤炼和打磨。‎ 参考立意:‎ ‎1、心系国运,乃成大器;‎ ‎2、个人兴趣重要,国家需要更重要;‎ ‎3、既要尊重个人兴趣,又要符合国家需要;‎ ‎4、个人兴趣发展也需融入家国情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