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第四次线上调研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第四次线上调研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郑州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第四次线上调研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 ‎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纵观中西古代艺术史,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理性精神。‎ 中国从先秦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的美,到两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唐代韩愈等人的“文以明道”,到宋代程朱理学的“言理不言情”,弘扬的都是理性精神。这种理性,不仅仅表现为纯粹的哲学思辨,还表现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鲜明地倡导人的理性精神。他的名言是“美德即知识”,每个人都应该有知识。在苏格拉底之后,柏拉图更是强调理性知识的作用,他在《理想国》中就把培养哲学家作为社会的头等任务。苏格拉底所开创的雅典学派代表了西方文化的正宗,他所提倡的理性精神成了西方文化传统包括艺术传统的精髓。不只文学艺术,其他艺术也体现了这一理性精神。建筑不只是为避风雨,更是追求使人赞叹的华美;音乐舞蹈等表演不去创造幻觉的真实,而是更多诉之于理解、想象的真实。这明显高扬的是人类的理性精神。‎ 人类理性精神的高扬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人来到这个社会,就一定要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角色意识,不同的意识导致不同的面孔。社会角色规定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占有的社会位置以及相联的行为模式,预定了处于该位置上的人的言谈举止的基本准则。在儒家思想起主导作用的中国艺术王国中,人的角色意识非常强烈: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孔孟制定的这些道德规范成为每一个人的行动准绳。在社会责任和“自我”发生冲突时,人们首先服从的是前者。马致远的《汉宫秋》中,王昭君因爱国纵身投江。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程婴以父子的死来救孤儿及全国的孩子;而公孙杵臼则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使程婴父子活下来。在面临生死的重大时刻,他们几乎都不存在心理上的冲突,都没有“自我感情”的考虑;考虑的只是个人在社会上所处的某一地位并由此而带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人说,中国人是重社会而轻自我,西方人是重自我而轻社会。这并不准确,起码在古代社会不是这样。荷马史诗中的氏族首领大部分都是勇敢无私的。阿喀琉斯的母亲曾经预言,他可能有两种命运,或者过和平生活而长寿,或者在战斗中早死。为了得到荣誉和尽职,他选择了第二种命运。赫克托尔的妻子规劝丈夫不要上战场,他响亮地回答:“保卫特洛亚是我的职责。”‎ - 26 -‎ 中西方古代艺术所揭示的人的社会角色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的深层认识。人一生下来,就首先面临着个体和群体的关系问题。人的角色意识是处理好这种关系的中介因素,也是自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平衡的必要环节;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界都是从中产生的。它高扬的是人的自觉性,是人的理性精神。‎ 当然,高扬理性既有正价值,亦有负价值。人一切从社会要求出发,扮演好自己所充当的社会角色,势必把自己看成是具有群体生死需要、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个体;势必以理驭情,以社会利益来压制个人的欲望。这样,个体的主观情感、本能欲望被排斥在精神生活之外;合理的要求常常被当作有害的东西而加以压制,个人的创造探索也往往被视为异端而遭扼杀。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选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文艺复兴史纲》,有删改)‎ ‎1. 关于“理性精神”,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理性精神是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古代中西方艺术家们都积极弘扬和倡导这种理性精神。‎ B. 理性精神表现出的纯粹的哲学思辨,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中也有体现。‎ C. 理性精神在古代西方也很受推崇,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性精神就是西方文化传统的精髓。‎ D. 理性精神不只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在建筑、音乐、舞蹈等其他艺术领域也有明显体现。‎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用苏格拉底的名言“美德即知识”和柏拉图强调培养哲学家的看法,阐明了古代西方也注重倡导理性精神。‎ B. 文章第二、三段主要运用例证法,用中外古代故事证明正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让人产生了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境界。‎ C. 屈原投江自尽,介子推割股奉君,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D. 文章第五段在前文论证高扬理性精神具有正价值的基础上,又辩证分析了其消极作用,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性。‎ ‎3. 下列关于“社会角色意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在社会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意识又让人以不同的面孔出现在社会上。‎ B.‎ - 26 -‎ ‎ 王昭君、程婴等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社会角色意识,反映出儒家道德规范已成为他们的行动准绳。‎ C. 阿喀琉斯最终选择在战斗中牺牲的命运,体现了他作为氏族首领“勇敢无私”的社会角色意识。‎ D. 人们只要有了社会角色意识,就会产生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界。‎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项,“理性精神是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错,原文第一段为“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理性精神”,注意“之一”;B项,“理性精神表现出的纯粹的哲学思辨”偷换概念,原文第二段为“这种理性,不仅仅表现为纯粹的哲学思辨,还表现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应是“理性精神”,不是“哲学思辨”;C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错,没有柏拉图,原文第二段为“苏格拉底所开创的雅典学派代表了西方文化的正宗,他所提倡的理性精神成了西方文化传统包括艺术传统的精髓”。故选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用中外古代故事证明正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让人产生了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境界”论据和论点关系错,应该是证明“人类理性精神的高扬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故选B。‎ ‎【3题详解】‎ - 26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化,原文第四段为“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界都是从中产生的”。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3分)‎ 材料一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的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差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文艺界需要真正的优质偶像》,2018年8月30日)‎ 材料二 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新华社北京2018年9月6日电)‎ 材料三 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 26 -‎ 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阳刚之气,却被扭曲的“眼球经济”推波助澜。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2018年10月4日)‎ 材料四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损美育实施的生态。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不少学生更多沾染的是经济意识、“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悦,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走偏”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互为因果,值得忧思。‎ ‎(摘编自潘涌《美育为何难落实》,2017年1月17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少年在开放多元的社会中可以拥有不同审美选择,但不能变审美为“审丑”。‎ B. 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大众群体文化品格的提升。‎ C. 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 D. 社会转型期难免出现负面情绪。影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育要积极应对,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正常社会现象,每一代青少年经历倾慕偶像的心理体验也属正常。‎ B. 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C. 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有的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密切联系。‎ - 26 -‎ D. 新时代军人身上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引领时代潮流。‎ ‎6. 如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B ‎ ‎6. ①从偶像与榜样来说,应注重提升自身艺术才华,爱岗敬业,展现良好公众形象;②从社会来说,要抵制不良文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③从公众传播来说,应以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④从学校来说,应打造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C项,“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错误,由原文可知,“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是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校园文化生态异化的表现,而非原因。‎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甄别选项中分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分析错误,以偏概全,由原文可知,“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是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的其中一个原因,而非唯一原因。‎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 材料一说“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极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即偶像要注重提升自身艺术才华,应爱岗敬业,展现良好的公众形象。‎ 材料二说“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即要抵制不良文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 - 26 -‎ 材料三说“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即应以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 材料四说“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即应打造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 综合以上信息,学生从偶像与榜样、社会、公众传播、学校角度来概括,分点作答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个人的名字 刘亮程 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名字上会落一层土。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离。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 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 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 - 26 -‎ 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当初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你们叫小名。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我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 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 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冯三两个字飘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后来冯三接连不断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静时,冯三会悄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没有人答应。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的没关系了。‎ 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谁不想富贵呀。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 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户口簿和墓碑上。‎ 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你若到村边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认识一个。似乎死亡是别人的,跟这个村庄没一点关系。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你一出生,父母请先生给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有时是王五、刘二,也可能是路过村子的一个外人。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写下两个或三个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 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 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写着你的名字。‎ 不过,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妙的为一个小名活着一辈子。‎ - 26 -‎ ‎(节选自《虚土》)‎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村庄名为“虚土”,增强了故事的虚构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人联想到“虚空”“虚幻”等词语。‎ B. 虚土庄的人们相互之间都只叫对方姓氏加上排行数而成的小名,他们的大名多数都是“榆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 C. 冯三父子取名为“富贵”“得财”,却不被村民认可,是因为村民不愿冯家独得富贵。‎ D. 作者在文中有不少直接的议论,形象而生动,如以“生铁”被“擦亮”设喻,既新奇又契合村民生活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 ‎8. 村里没有一个人叫冯三的大名,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村民怎样的心理?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 有人称《虚土》为“散文化小说”,请根据节选部分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答案】7. B 8. ①盲目从众心理。村里人都习惯叫别人小名,不叫别人户口簿上的正式名字,这是一种惯性,体现了村民盲目从众的心理。②自私自利心理。冯三大名冯德财,村民害怕村里财富都被冯家得去而自己受穷,提防、戒备不叫冯三的大名,这是一种自私的心理。③狭隘封闭心理。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在村子里生活一辈子,计较着村里的财富被别人得去,从没有想过走出去创造财富或者把村外的财富引进来。④冷漠麻木心理。冯三渴望名字被“擦亮”,自己可以“大大方方”做人,村里人根本不理睬,不会彼此呼唤,互相擦亮,是一种冷漠的心理。 ‎ ‎9. ①淡化情节。小说只有冯七大摆酒席,冯三自叫大名,王五爷细说原因等生活片段的叙写,没有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故事,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链。②虚化人物。小说主要人物是冯三,但缺少个性化的特征,人物的具体性格也比较模糊,除了大名叫冯得财外,与村中其他人并没有大不同。③营造意境。摆脱对人物生活现实的叙写,着力于对风土习俗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描绘来营造浓郁的生活气息。④抒情性味浓的语言。小说语言叙事性弱化,多人物心理描写、形象化描写、作家直接的议论,如“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使小说语言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解析】‎ ‎【7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审清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他们的大名多数都是‘榆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分析错误,原文“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是说没有几个人会被别人叫他们大名,并非“榆木”“木叉”等名字不正经。‎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村里没有一个人叫冯三的大名,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村民怎样的心理?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然后要到文中找到冯三的大名是什么,村民为何会一直喊冯三,而不喊他的大名,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考生答题时注意梳理文章的情节,尤其是根据人物的言行来分析人物的心理。如“村里人都习惯叫别人小名,不叫别人户口簿上的正式名字”“冯三大名冯德财,村民害怕村里财富都被冯家得去而自己受穷,提防、戒备不叫冯三的大名”“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在村子里生活一辈子,计较着村里的财富被别人得去,从没有想过走出去创造财富或者把村外的财富引进来”“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等内容,以及冯三渴望名字被‘擦亮’,自己可以‘大大方方’做人,村里人根本不理睬,不会彼此呼唤,互相擦亮,由此可以折射出村民的从俗、狭隘自私、封闭、冷漠等心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文体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人称《虚土》为‘散文化小说’,请根据节选部分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然后要回顾散文和小说各自的特点,再看本文虽然为小说,却有哪些散文的东西。‎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散文的要素主要有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从文中来看,本文虽然是小说,但没有完整的情节,主要情节有:冯七给儿子冯三摆酒席、冯三半夜喊自己大名以及王五爷述说不喊冯三大名的原因,这样就淡化了情节;从人物形象上来看,本文的主人公是冯三,但冯三并没有鲜明突出的个性,虚化了人物形象;本文小说的特征淡化了,却在散文意境的营造以及抒情议论手法的运用上更为突出。考生可以从淡化情节、虚化人物、重视营造意境、抒情性味浓等方面分析。分析的时候要明确本文的体裁,即小说,淡化情节并不是没有情节,人物虚化不是没有人物,是群像。‎ - 26 -‎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中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刘行本,沛人也。起家武陵国常侍,寓居京兆之新丰。每以诵读为事,精力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 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府记室,武帝亲总万机,转御正中士,领起居注。累迁掌朝下大夫。周代故事,天子临轩,掌朝典笔砚,持至御坐,则承御大夫取以进之。及行本为掌朝,将进笔于帝,承御复欲取之。行本抗声谓承御曰:“笔不可得。”帝惊视问之,行本言于帝曰:“臣闻设官分职,各有司存。臣既不得佩承御刀,承御亦焉得取臣笔。”帝曰:“然。”因令二司各行所职。及宣帝嗣位,多失德,行本切谏忤旨,出为河内太守。‎ ‎(隋)高祖践祚,征拜谏议大夫,检校治书侍御史。上尝怒一郎官,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上不顾。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三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并发明诏,与民约束。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上嘉之,赐绢百匹。‎ 在职数年,拜太子左庶子,领治书如故。皇太子虚襟敬惮。时左卫率长史夏侯福为太子所昵,尝于阁内与太子戏。福大笑,声闻于外。行本时在阁下闻之,待其出,行本数之曰:“殿下宽容,赐汝颜色。汝何物小人,敢为亵慢!”因付执法者治之。数日,太子为福致请,乃释之。太子尝得良马,令福乘而观之,太子甚悦,因欲令行本复乘之。行本不从,正色而进曰:“至尊置臣于庶子之位者,欲令辅导殿下以正道,非为殿下作弄臣也。”太子惭而止。复以本官领大兴令,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未几,卒官,上甚伤惜之。及太子废,上曰:“嗟乎!若使刘行本在,勇当不及于此。”‎ - 26 -‎ ‎(节选自《隋书·刘行本传》)‎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臣所言非私 B. 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臣所言非私 C. 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臣所言非私 D. 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臣所言非私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居注,原是我国古代对朝廷事务的记录,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也可以指负责编修起居注的官员。‎ B. 徒,即徒刑,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的刑罚。古代“五刑”说法众多,“徒”与“笞、杖、流、死”等亦并称五刑。‎ C. “践祚” 这里指即位,登基。与之类似的词语还有“践统、践位、践国、践帝”等。‎ D. 未几,表示时间很快,不久,没多久。“俄而”“俄顷”“少顷”“食顷”“已而”等也可以表示时间短暂。‎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刘行本敢于直谏,意志坚定。他在隋高祖笞责郎官时,敢于直言进谏;在隋高祖不听时,将笏板置于地上,以此举动来坚持自己的意见。‎ B. 刘行本勇于改变旧制,明辨职责。他认为笔砚由承御大夫取来送给皇上的旧制不合理,应该只能由掌朝大夫主管,要求分清二者的职责。‎ C. 刘行本重视国法威严,坚守原则。他坚决反对元肇以自己刚刚上任就有人违法受贿为由而要加重惩罚的做法,认为元肇只重自己的管理而不顾国法威严。‎ D. 刘行本恪尽职守,不苟玩笑。他严辞斥责行为亵慢的夏侯福,并交与执法者惩处;他严辞拒绝太子要他骑马的要求,而太子对他也十分敬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府记室,武帝亲总万机,转御正中士,领起居注。‎ ‎(2)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 - 26 -‎ ‎【答案】10. C 11. A 12. C ‎ ‎13. (1)周朝的大冢宰宇文护推荐他担任中外府记室。周武帝亲自管理朝政后,刘行本转为御正中士,兼管起居注。‎ ‎(2)(元肇)想要表明自己出言一定要执行,而忘记了朝廷重要的信用,损害朝廷的法律获取个人的威信,这不合乎做人臣下的礼节。‎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先疏通句子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句意为:陛下不认为我没才能,让我在身边。我说的如果是对的,陛下怎么能不听呢?我说的如果不对,您应把我交给有关衙署处理,以使国法昭明,怎么能轻视我而不理会我呢?我说的话不是出于私心。‎ 统观四个选项,最主要的区别在“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的断句上,根据“臣言若是”“臣言若非”句式结构一致,应在相应的位置断开,可排除A项、B项、D项。如果不确定,可以再进一步判断,“当致之于理”意为“您应把我交给有关衙署处理”,意思完整,应连在一起,排除A项、D项;B项,如果“臣”放前,那么后句“言”的主语要么承前省略(主语为“陛下”),要么该句无主语,但不管怎样,在句意语法上都说不通。‎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起居注,原是我国古代对朝廷事务的记录”理解错误。起居注,我国古代对皇帝言行的记录,而不是“对朝廷事务的记录”。‎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 26 -‎ C项,“他坚决反对元肇以自己刚刚上任就有人违法受贿为由而要加重惩罚的做法”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三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可知,元肇不是以自己刚刚上任就有人违法受贿为由而要加重惩罚,而是元肇刚刚上任时,因与这个官吏有过约定,而这个官吏故意违反了约定,元肇才觉得应该加重惩罚的。‎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中,“引”,引荐,推荐;“总”,掌管、管理;“万机”,国家事务,朝政;“领”,兼任。‎ ‎(2)中,“申”,反复陈述,表明;“信”,信用;“亏”,损害;“理”,礼节。‎ ‎【点睛】参考译文:‎ 刘行本,沛县人。开始做官任武陵国常侍,与叔父刘璠一起归附了北周,寄居在新丰。他常常把诵读作为日常事务,精力充沛,不知疲劳,即使衣服食物缺少甚至没有,也很安然。他性情刚烈,有不可改变的志向。‎ 北周的大冢宰宇文护推荐他担任中外府记室。周武帝亲自管理朝政后,刘行本转为御正中士,兼管起居注(史官)。累功升官为掌朝下大夫。周代的旧制,皇帝到殿前,掌朝主管笔砚,把笔砚拿到皇帝座位前,接着承御大夫拿过来递给皇帝。等到刘行本做掌朝,将要把笔递给皇帝,承御大夫又想要来拿过去。刘行本高声对承御大夫说:“笔不能拿给你!”皇帝吃惊地看着,问他,刘行本说:“我听说设立官位分清职责,各自有主管的事情。我既不能佩带承御大夫的刀,承御大夫又怎么能拿我的笔呢。”皇帝说:“有道理。”于是命令二位主管官员各自行使自己的职责。等到北周宣帝继位,多有过失恶行,刘行本恳切地进谏违背皇帝心意,被调出朝廷做河内太守。‎ 等到高祖登基为帝,任命刘行本做谏议大夫,检校治书侍御史。皇帝曾对一个郎官发怒,在殿前用竹板子打他。刘行本进言道:“这个人一向清白,他的过失又很小,希望陛下稍稍宽恕他。”‎ - 26 -‎ ‎ 皇帝不理会。刘行本于是表情端庄严肃地走上前说:“陛下不认为我没才能,让我在身边。我说的如果是对的,陛下怎么能不听呢?我说的如果不对,您应把我交给有关衙署处理,以使国法昭明,怎么能轻视我而不理会我呢?我说的话不是出于私心。”于是(他)把笏板放在地上后退下,皇帝脸色严肃地向他道歉,最终(皇帝)饶恕了用竹板子打的那个人。雍州别驾元肇对皇帝说:“有一个州府官吏,接受了别人赠送的三百文钱,按律令应杖打一百板。然而我到任之初,与他订立约定。这个官吏故意违反约定,我请求(给他)增加服劳役一年的处罚。”刘行本反驳他说:“律令的施行,都发布明确的诏令,对臣民给以约束。现在元肇竟然敢重视他的政令,轻视法律条文,想要表明自己出言一定要执行,而忘记了朝廷的重要的信用,损害朝廷的法律获取个人的威信,这不合乎做人臣下的礼节。”皇帝称赞他,赐给(他)百匹绢。‎ 在职几年后,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仍旧兼任治书。皇太子在他面前,虚心受教,很敬畏他。当时左卫率长史夏侯福被太子所昵爱,曾经在阁中和太子游戏打闹,夏侯福大笑,笑声在外边都能听到。刘行本当时正在阁下,听到了夏侯福的笑声,待夏侯福出来,刘行本责备他说:“殿下宽容,给你好脸色。你是什么小人,竟敢如此轻慢!”因此交给执法的人处治。过了几天,皇太子为夏侯福求情,才释放出来。太子曾得到一匹好马,让夏侯福骑乘而观看。太子十分高兴,因此想让刘行本再骑一次。刘行本不骑,严肃地劝谏说:“皇帝把臣放在庶子这个位子上,是要让我用正道辅导殿下,并不是给殿下作亲近狎玩的人。”皇太子听了惭愧而止。后刘行本又凭现有官职兼任大兴令,权贵们对他的端方正直很敬畏,没有人敢到他的门前。因此私下嘱托办事的路子断绝了,法令清明简要,官吏百姓都很感念他。不久,刘行本死在官任上,皇帝非常伤心痛惜。等到太子被废,皇帝说:“唉!假如使刘行本还在的话,太子就不会落到如此地步。”‎ ‎(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释】①此诗当为崔涂旅居湘鄂时所作。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 26 -‎ B. 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C. 尾联耐人寻味,暗用范蠡归隐五湖典故,这里的“归”字,既有归家之念,亦有归隐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无着,进退两难苦闷彷徨的心理令人动容。‎ D. 后四句有融情于事,叙中含情;有直抒心曲,感情真切。整个读来,一唱三叹,千回百转,凄恻动人,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15. 颔联手法精妙,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14. B 15. ①虚实结合:上句虚写梦境,游子日有所思,夜梦化蝶,回到万里之外的故乡。下句实写梦醒之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冷月相伴,更加触动了思乡之情。‎ ‎②对比手法: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梦中变成蝴蝶回到家乡的快乐与现实中子规啼叫、月色冷清、凄凉的思乡之苦的对比,更突出了羁旅他乡之悲愁。‎ ‎③渲染(烘托):由蝴蝶的翩翩起舞回到故乡,营造渲染了一片与家人团聚的快乐温暖氛围,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以景传情,表达作者的思乡之苦。‎ ‎④运用典故:分别运用了庄周梦蝶和杜鹃啼血的典故,委婉细腻地抒发了乡思之愁。‎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连年累月,无心翻书”理解错误。“动”意为“动不动”;“书”,指书信。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要结合所举诗句,辨别运用的手法,鉴赏内容,准确指出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 - 26 -‎ 颔联“蝴蝶梦中家万里”是虚写,“子规枝上月三更”则是实写。虚实结合,通过景物来抒发感情。“蝴蝶梦”,有化用“庄生梦蝶”之意;“子规”,即杜鹃鸟,叫声犹唤“子归”,明显诗人借这些事物表达思乡之情。另外虚写之梦与实写之现实形成对比,将梦中回乡的快乐之情与现实离乡之苦对比出来,从而渲染出一种凄冷和愁苦的氛围,在景中传递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子规枝上月三更”中“子规”的鸣叫与“三更月”的宁静构成动静结合。一个是听到的一个是看到的,所以可以说是视听结合。子规的叫声向来以凄惨出名,所以渲染了悲戚的氛围。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蝴蝶梦中”运用了典故,化用“庄生梦蝶”和“杜鹃啼血”的典故来含蓄表达思乡之情。‎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对“以形写神”的创作方式进行了精彩又高度概括的总结。这种“成竹于胸”的创作方式,具有鲜明的中国艺术特色——捕捉物象的神韵;默记物象的音容特点;快速落笔,留住稍纵即逝的物象姿态和艺术感受,所画作品既能形似,亦复传神,对于时代精神、中国精神的艺术表达,无疑具有显著优势。能够传世的作品必传神。( )。只有在时代生活中“抓活鱼”,艺术才能拥有“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生动与鲜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下,画家深入社会实践,关键在于要用心体验社会生活,对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是十分重要的。‎ ‎16.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真正传神的作品,既是艺术写真,更是时代写照。‎ B. 既是艺术写真,更是时代写照,这才是真正的作品。‎ C. 既是时代写照,又是艺术写真,这才是传神的作品。‎ D. 真正传神的作品,既是时代写照,更是艺术写真。‎ ‎17. 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抓活鱼”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26 -‎ A. 那枝,那叶已成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一枝一叶总关情”。‎ B. 乐景可以写哀情,哀景也可以写乐情,甚至会“倍增其哀乐”。‎ C. 海伦·凯勒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D. 钱学森是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被称为“导弹之父”“火箭之王”。‎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画家深入社会实践,关键在于要用心体验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对新时代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 B. 画家深入社会实践,关键是要用心体验社会生活,对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 C. 画家深入社会实践的关键在于是否用心体验社会生活,对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 D. 画家深入社会实践,关键在于要用心体验生活,对新时代大量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 ‎【答案】16. A 17. C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根据前文“能够传世的作品必传神”可知,本段文字的话题是“传神的作品”,从语境前后必须一致的要求,可得出:衔接的主语应是“真正传神的作品”,由此排除BC两项。根据后文语境,句子强调的是时代是艺术的源头,所以传神的作品在艺术上做到“传神”,从而体现时代精神,这样呼应前文“所画作品既能形似,亦复传神,对于时代精神、中国精神的艺术表达,无疑具有显著优势”,由此排除D项。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A。‎ ‎【17题详解】‎ - 26 -‎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是要对各标点符号表示的作用要清楚地了解,二是要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具体而言:(1)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2)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正确的书写位置;(3)注意标号与点号连用时的规范。本题要求选择“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抓活鱼’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 文中“抓活鱼”的引号的作用表示内容有特殊含义,具体指艺术作品的“生动与鲜活”。‎ A项,引号表示引用;‎ B项,表示强调作用;‎ C项,表示特殊含义,指海伦•凯勒对世界的感触;‎ D项,表示特殊称谓。‎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画线句子的病因主要是:句式杂糅,即“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这个地方。‎ A项,动宾不搭配,“体验”与“新题材”搭配不当;‎ C项,两面对一面。原句前面“是否用心体验”是“两面”,而“对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对应的只是 “是”这一面;‎ D项,“大量”与“涌现”语意重复,可删掉其中一个。‎ 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要想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我们在工作中就要瞻前顾后,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②张謇的《家诚》既不是自己所撰,也不完全照搬古人,而是对古代名人家诫进行辑录与凝练,最终形成的别开生面的教子书。‎ - 26 -‎ ‎③在主题班会上,学霸李华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在复习应考方面的一得之见,同学们听后表示受益匪浅,对今后的复习充满信心。‎ ‎④极光本色不外平红、绿、紫、蓝、白、黄,可大白然这一超级画家用出神入化的手法,将隐显明暗组合起来,它就变成了神奇的万花筒。‎ ‎⑤中方认为,实现核裁军目标无法一蹴而就,必须遵循“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各国安全不受减损”的原则,水到渠成地加以推进。‎ ‎⑥回想大概几年前,一些地方政府也曾积极地推出过共享单车。然而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近两年来,这些共享单车大多销声匿迹。‎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③⑤⑥ D. 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①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其用法;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本题要求选择“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①“瞻前顾后”指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使用正确。②“别开生面”指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使用正确。③“一得之见”指一点点肤浅的见解,多用指自己,是谦辞。语境是讲“学霸李华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在复习应考方面”的经验,用于此处谦敬失当。④“出神入化”指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使用正确。⑤“水到渠成”,指水流到的地方白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白然成功。该成语不能作状语,此处用法不当。⑥“销声匿迹”指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语境用来指“这些共享单车”使用对象错误。综合以上分析:语句③⑤⑥使用不当。‎ 故选C。‎ ‎20.下面对这则招领启事存在的问题,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招领启事 各位顾客:‎ 大家好!感谢光临我店购书、阅读。‎ 昨日有人在本书店二楼拾到男用手包一个,内装人民币500多元,华为手机一部,银行卡、信用卡、超市购物卡数张,望失主务必在今天下午五点以前前来认领。‎ - 26 -‎ XX书店办公室 ‎2018年5月1日 A. 招领启事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各位顾客”“感谢光临”等称呼与问候语没有必要,应删去。‎ B. 招领启事中既要说明物品的主要特征,又不能说得太具体,如“500多元”“华为手机一部”说的太具体。‎ C. 本招领启事所确定的认领时间期限,是合情合理的;但“务必”一词用语太生硬,不够得体,应该删除。‎ D. 正文部分的银行卡与信用卡并列不当,信用卡属于银行卡的一种,两者是包含关系,应去掉“信用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招领启事掌握的能力。招领启事是指拾到东西后寻找失主前来认领的一种应用文书。要注意写作的格式和正文内容要求。主要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内容:①标题。在第一行中央写上“招领启事’,或招领某物”等字样,字体稍大于正文。②正文。一般来说,在招领启事中只写拾到东西的名称,以及失主到何地、找何人认领。所拾东西的时间、地点、数量、特征等具体情况留待失主认领时核实,以防止他人冒领。③落款。写清招领启事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并在其下方标明发布招领启事的日期。另外,招领启事一般不限定认领时间。‎ C项,“本招领启事所确定的认领时间期限,是合情合理的”分析错误,仔细阅读题干给出的招领启事,可发现此招领启事确定的认领时间太短,不合情理。一般招领启事不限定认领时间。‎ 故选C。‎ ‎21.阅读以下新闻,从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作为正标题( )‎ 中新社北京11月3日电 (记者 郭金超 孙自法)北京时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正在国外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门发来贺电,祝贺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吴邦国、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全程观看此次交会对接。‎ - 26 -‎ 北京时间11月2日23时08分,神舟八号飞船飞行至第28圈,移动至天宫一号相对距离5公里处,进入交会对接飞行过程自主控制段随后,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回、锁紧4个步骤,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器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为中国突破和掌握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关键技术,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开展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以及建设载人空间站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A. 国家领导人全程观看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B. 中国载人航天开启新纪元 C. 中国突破和掌握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关键技术 D.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顺利完成首次对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对于篇幅长,信息量大的材料,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主要信息,什么是次要信息。这里讲的主要信息是指那些符合材料表达主旨的实质性信息。次要信息是指评价性的、重复性的、示例性的、解释性的一些信息。在确定信息主次前一定要研究材料的性质和类别,明确信息点的属性,以便正确区别主次。 ‎ 本题应从材料的导语入手概括新闻标题。从信息的主次上来看,符合新闻表达主旨的是第一句。而第二句则是属于补充性的信息,可以省略。第二段是对第一段的展开阐释,第三段是说意义,均不属于主要信息。‎ 故选D。‎ 第二部分 ‎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诗词大会上,主持人请你用杜甫《登高》的两句诗来概括他的晚年际遇和忧国之情。你会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蜩与学鸠起飞后,“________”,有时飞不了多高就落在地上了,所以他们不解地诘问大鹏:“_______________?”‎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4)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怀抱之景,先以“________”写西南诸峰的特点,再以“_______”点出琅琊山的秀丽。‎ ‎【答案】 (1). 艰难苦恨繁霜鬓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3). 抢榆枋而止 (4).‎ - 26 -‎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5). 佛狸祠下 (6). 一片神鸦社鼓 (7). 林壑尤美 (8).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高考名句名篇默写分情景式默写和一般式默写,本题属于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艰、鬓、停、抢、榆枋、佛、壑、尤、蔚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加:做什么事,不能光用“口”讲,还要致“力”于行动。 ‎ ‎②迟:落伍者往往只是比别人少“走”了一“尺”,,便晚了很多。 ‎ ‎③出:翻过两座“山”,总会找到“出”“路。 ‎ ‎④财:“财”的真正意义是,凭着自己的“才能”去赚得相应的财富。 ‎ ‎⑤够:再讲一句话,就多了,这就是智慧,这就是说话的诀窍。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汉字以其独特的构造、深远的意境而特立独行了。参悟汉字玄机,是学习为人处世之妙招,是体悟人生之道的一扇门窗,也是读懂中国文化的特殊密码。看了上面5个汉字,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 请以其中两三个字为基础确定立意,适度阐释,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做”比“说”重要 一个伟人曾说过:“一个行动胜过一个打钢领”我们只有做了,付出心血,那就能获得更多收获。再者,说,做二者比较,当然是做较难,但只要有心去做,移三填海在难,必会成功,反之,光练不说的话,反掌折枝之易。大家要明白说得出做,得到,这个道理。在人们生活中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有只寒鸟在一个寒冷的夜晚里说道“哆啰啰,哆罗罗,今天冻死我,明天就垒窝。到了第二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它早已把垒窝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到了夜晚,它又说到,哆啰啰,哆罗罗,今天冻死我,明天就垒窝。,日复一日,它就这样在寒冷的夜里被冻死了。‎ - 26 -‎ 一千次承诺比不上一次实践,一千次徘徊比不上一次放飞;一千个零比不上一个一,当然“说”比不上“做”了。‎ 我曾经看到过两幅漫画:一幅画上有三个人,和一个开着水的水龙头。其中一个人说:“这真是太不道德了。”又有一个说:“这样会浪费掉许多资源。”第三个人说:“人呢?怎么没有人来关水龙头?”显然这三个人都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说”谁不会,只说,问题也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水龙头照样开着,水呢自然也在不断的流失。终于第二幅图,一个人走过来关掉了水龙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在现实社会中,像这样的大“哲学家”大有人在,满肚子的“道理”与“文化”而且还富有“哲理”。但别人找他办事时口若悬河的吐了一大堆“深奥”的道理,,并且拍拍胸膛答应一定会去处理。吹罢后这事仍然不能解决,到是浪费了许多的时间。‎ 光“说”不“做”不但会浪费时间还会遭到惨痛的教训。“纸上谈兵”就是一个很好的历史见证。赵王本由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固守长平,赵国得以安保,后又听信秦国谗言,撤下了廉颇,让缺乏经验的赵括,上前线指挥战斗,因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而不会灵活运用,40万大军全军覆没。这掺痛的教训可想而知。‎ 光“说”不“做”只能害国害民,又说又做才是成功的基础。修建我国第一条铁路的詹天佑受到外国人的讥讽、嘲笑他毅然答应修建京张铁路。他没有下过我一定能做好这样的宏言,也不是在指挥部指挥别人,而是自己拿着工具主持修建,经过他的刻苦与努力设计出了“人”字形线路和中部凿井发,终于取得了世界级的成功,得到了别国的认同。‎ 希望大家能认识到“做”比“说”重要,让“做”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题所给五个汉字的解说,虽然不一定符合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六书”说法,但参悟汉字玄机,却可以带给我们别样的感触与思考。亦或体悟人生之道,学习处世妙招;或理解深远意境,解读中国文化。因文化博大精深,会意、联想汉字的结构与意蕴,正是本次作文的题中之意。以其中两三个字为基础确定立意,适度阐释,可以有以下数种参考立意:‎ ‎(1)“加”与“出”组合,可以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意义,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如果加上“迟”字,则可运用正反对比手法进行论证,进一步说明做事要果敢,看准就行动,不能观望彷、犹疑不决。‎ ‎(2)“加”与“够”组合,可以强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实干兴邦。如果再加上“财”字,则可谈提高自己才能,努力实践,少说废话,就能实现致富理想,践行“中回国梦”。‎ - 26 -‎ ‎(3)“出“与“财”组合,可以谈用能力提升自我,翻过保守和懒惰两座山,延砌前行,就一定能够找到人生的出路,走向小康生活。如果再添上“加”字,则可谈勇于实践,敢想敢干,不等不靠,寻求人生出路。‎ 无论是哪种组合,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且能结合现实生活例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就可成文。建议文体上首选议论文,因为相对来说好操作些。‎ ‎ ‎ - 26 -‎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