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必备感动中国人物素材分析提示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作文必备感动中国人物素材分析提示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高考作文必备:感动中国人物素材分析提示 “感动中国”道德力量系列谈之一:让更多人记住更多人 事迹各有不同,满满都是感动。感动中国,感动你我。随着感动中国 2012 年度人物颁 奖盛典的落幕,又一批中国好人集中走进公众视野,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事迹,他们的道德 感召力,会在感动的泪水中被更多人记住。但是,他们的事迹不是用以消遣的故事,他们的 名字不是“一年生”的符号。记住他们,仅仅是开始。 说起“记住”,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中尉把古兰丹姆救出来,自 己却被黑枪击中,古兰丹姆对将死的中尉说“记住我,我叫古兰丹姆”。为什么一个被救下 的生者恳求将死者记住自己的名字?当然,古兰丹姆是不会忘记将逝的救命恩人的,但这对 她来说显然不够。她恳求对方记住自己,是因为对方即使逝去,在道德上也是永生的。在“记 住我”的要求背后,暗含着这样的决心:我要做像你一样的人。 对有恩于自己的人是要记住的,但是有的人却就此打住,仅仅是记住;只想继续等待他 人的道德救济,而不想去做道德的践行者。生活中也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有人勇救溺水者而 亡,被救者上岸后却悄悄溜掉……这简直令人愤怒。固然,以生命挽救生命是道德的极致, 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做到。但我们应该做到以道德回馈道德,以道德维护道德。 日常生活中,更多需要的是常态的道德行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乐于助人、见义勇 为……感动中国人物正是模范的道德践行者。为中国科技事业呕心沥血、战至生命最后一刻 的罗阳、林俊德;在南沙守礁观测水文气象 20 多年的李文波;在紧急时刻为保护学生而导 致高位截肢的张丽莉……在感动之余,我们难道不需要“请你记住我”的道德自觉和行动勇 气吗?毕竟,在社会道德建设的事业中我们都是同路人,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需要每个社会 成员的行动,我们不能只当道德的受惠者和无聊的看客。 社科院日前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指出,中国社会总体信任程度的平均得分为 59.7 分,超过七成人不敢相信陌生人,社会诚信已经到了警戒线,中国正在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 诚信危机……很多人在抱怨,却只是抱怨他人,好像社会诚信水平的降低与自己无关,却不 反思为何不从自己做起,学习那些诚信的人。我们是否应该自省一下,在道德水平下滑的恶 性循环中,我们记住的和我们被别人记住的是什么,我们该做些什么。 不是每个人都曾从感动中国人物身上直接得益,我们或许无法直接对他们说“请你记住 我,我要做像你一样的人”,可他们传递给我们的精神力量却为我们指明了道德实践的方向。 我们身边还有更多“感动你我”的小人物,我们应该对他们说:请你记住我,我们一起记住 道德!我们一起践行道德! “感动中国”道德力量系列谈之二:让报国精神激荡复兴之路 “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 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这 是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罗阳的颁奖词,它将一位航空报国精英的形象,浓缩在短短 74 个字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里。 今天我们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学习,就是要从这位航空报国英模的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 而伴随着罗阳事迹感动中国,“航空报国精神”也必将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园地的一朵奇葩, 成为国人奋发向上、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强劲动力。 所谓“航空报国精神”,就是知难而进的奋斗精神,是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是甘于平 淡的奉献精神,是祖国至上的拼搏精神,是挑战极限的攀登精神。正是在这种强大精神内核 指引下,50 万共和国航空人以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谋求国人安康福祉为最高目标,不断挑 战极限、超越自我,谱写出一曲独具航空工业风貌的慷慨壮歌,而且化合出巨大的物质能量。 这股能量又使我国航空工业在最近十年间,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孕育了一大批像罗阳这 样的航空英模。 任何个体生命,都是天地间的匆匆过客。可当这个短暂的生命和国家及人民的利益紧密 相连的时候,就能产生永恒的意义——罗阳就是很好的例证。如今,罗阳献身的航母舰载机 已成功起降,并顺利出航,使我国真正进入航母时代。我们在无比自豪的时候,当然要铭记 这位英雄,并从他的壮行中获得能量,激励自己以更勤勉的姿态投入本职工作,融入到报国 的滚滚洪流之中,迸射出璀璨的火花。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梦想。但复兴必须建立在艰苦卓绝的奋斗 和实实在在的付出之上,否则就是空谈。怎么奋斗?怎样付出?罗阳及中国航空人践行和积 淀的“航空报国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前行的指南。如果各行各业、各条战线都能秉持这一 精神,都能为中华复兴增砖添瓦、贡献力量,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就一定能变成现实。 的确,在民族复兴的路上,需要一个个精神的样板,这些样板犹如航行的灯塔和前进的 路标,匡正着我们心灵的方向,并成为前行的动力。而要真正有所作为,就需将“感动”化 作“行动”,在行动中完善自我,在实践中延续感动。特别是在今天,当诚信坍塌、道德滑 坡严重销蚀社会肌体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感动的种子生根发芽蔚为大观。如此,才能将“航 空报国”演化成“岗位报国”,才是对感动中国英模人物最好的告慰。 “感动中国”道德力量系列谈之三:爝火燃回春浩浩 “爝火燃回春浩浩”,这是明代诗人于谦《咏煤炭》里的著名诗句,意思是“煤炭燃烧给人 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以诗喻人,感动中国 2012 年度人物高淑珍当之无愧。 高淑珍,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之所以能产生感动中国的道德力量,主要源于爱的奉献、 爱的传递。 这种爱,就是燃烧自己,回报社会;甘作泥土,孕育花朵。她筑牢爱的家园,开设“炕 头课堂”,14 年如一日为一群孩子遮风挡雨;她促成爱的接力,用爱的行动发出爱的宣言。 颁奖词如此称赞:“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 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高淑珍爱自己的孩子,由此推及爱别人的孩子,再到爱社会、 爱众生。就像一颗幼苗,心里有了爱的种子,才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千灯万盏,不如 爱的心灯一盏。”给别人爱,自己心中得有爱。有了爱的源头,才能汇聚爱的溪流,将小爱 扩展成大爱。 人的职业不同,社会分工不同,但奉献爱心不分彼此。一个人只要力所能及地关爱他人, 持之以恒地创造和谐,就是在践行传统美德,就是一种崇高境界的彰显,就能感动他人、感 动社会。 诗人鲁藜在《泥土》中写道:“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 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总把自己视为“珍珠”,总 想干大事,常因善小而不为,常因平凡而不屑,到头来什么善果也没结,道德的丰碑上自然 不会刻下他们的名字。而高淑珍甘当 100 多个孩子的泥土,坚持干力所能及的事,干为社会 减轻负担的事,让残疾儿童因吸收泥土的芬芳而茁壮成长,让不幸家庭因无私的关爱而摆脱 困境。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世间大爱,皆出于小。在高淑珍看来,自己所做的是很渺小的事 情:“我是一个残疾孩子的家长,对于残疾孩子来说,这是一场大难,不能让他自己承担, 我们做家长的要尽力去帮助他们。”这也启示我们,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崇德、敬业、行善, 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也不会承担太高的风险,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 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当然,高淑珍所做的事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到,但我们要明白,人是社会的人。做人不能 只为自己,而应该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多替别人着想,多为社会分担,用自己的爱心温暖 每个人的心灵,让爱的春天普照大地,让爱的洪流滚滚向前。 “感动中国”道德力量系列谈之四:大爱满中华,何处无月明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广西桂林“最美女孩”何玥,在像天使一样飞过之后,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 照亮。她捐出的一肝两肾,不仅挽救了包括 18 岁藏族青年索朗旺青在内的 3 个生命,同时 也将壮、藏两个民族的情谊紧紧相牵。 就人的生命而言,12 个春秋,确实太短太短。对于小何玥来说,还没好好拥抱这个世 界,就要永远离开深爱她的父母;稚嫩的花蕾还没来得及绽放,就要散落枝头零落成泥。然 而,当得知自己的生命只剩下 3 个月时间,她首先想到的不是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毅然做 出决定,并说服父母,希望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这个“最美遗愿”背后,与其说 是某种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倒不如说是心灵深处最本质的人性光芒。正是人世间最朴素、 最至美的大爱,以生命接力的形式勾勒出一道美丽彩虹。 因为有爱,所以最美。回顾“最美女孩”短暂而精彩的生命历程,我们一次次被感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汶川地震的时候,何玥不仅把自己存下的零花钱全部捐出,还逼着她爸妈把一个月的工资捐 给灾区;生病后,学校的老师、同学来看她,送来了 2000 多元的捐款,她让父亲把捐款捐 给别人……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唯有爱之花 开放的地方,生命才会欣欣向荣;唯有爱之泉流淌的世界,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对器官捐献讳莫如深,导致器官供源紧张。去年的一份统计显示, 中国每年有 150 万人等待器官移植,而两年实际捐献仅 207 例,很多患者只能在苦苦等待中 逝去。希望小何玥所诠释的生命价值,能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 正值天真烂漫的年龄,却有如此胸怀,她的班主任何兰鲜老师感动之余,却没有太多的 惊讶。因为她清晰地记得,在语文课上讲述《永生的眼睛》时,小何玥就被作者琳达的母亲、 父亲、女儿先后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故事深深打动,流着泪在日记本上抄下了这样的文字: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 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琳达的家人成为了小何玥的榜样, 而何玥注定又将成为更多人的榜样,激励他们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去传递爱的火炬。 当下,为建设“美丽中国”,我们也需要在多元价值中凝聚一种道德品格和精神气度, 让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真善美主流价值观得以传承弘扬,让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 传统美德熠熠发光,激励更多的人去传递爱的火炬。 “何处春江无月明”,这是感动中国颁给何玥的获奖名片。是啊,倘若大爱无疆满中华, 焉愁神州何处无月明? “感动中国”道德力量系列谈之五:时代需要“原子精神” 在“感动中国 2012 年度人物”中,扎根荒漠 50 年,为国防科技事业战斗到生命的最后 一息,堪称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楷模的林俊德的事迹让人感动。在这位参加过我国 全部核试验任务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身上,有一种罕见的让人为之动容的“原子精神”。 物理学中对于原子的研究告诉我们,原子质量非常的小,却永不停息地运动着;肉眼看 不到,却是任何物质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参与化学反应的基本微粒,却在化学反应中无法 被分割。那究竟什么是“原子精神”呢?“原子精神”就是一种默默无闻、永不止步、坚守 自身的精神。林俊德对事业的毕生追求就是对“原子精神”的最好演绎,而且为这个社会留 下了更多宝贵的精神原子。 科研成果报奖时,他总是把自己名字往后排,不是自己主持的项目坚决不挂名。林俊德 曾荣获国家发明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获二等以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2 项。可是, 就在成为“感动中国”候选人之前,这个名字并不为人熟知,甚至是完全陌生的。就连他向 组织提出的最后一个要求,也是把他葬在马兰——一个对我们来说仍然是陌生的地方。干着 惊天动地的事,却做着隐姓埋名的人。而现实中总有少数党员干部喜欢前呼后拥的感觉,追 求所谓的曝光率,想尽办法提高知名度,却不想办法干事实。相比林俊德对国家作出的巨大 贡献,相比林俊德甘于寂寞的选择,我们是不是应该感到愧疚呢?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我没有时间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一直向前,林俊德也从来没有停下过科研的脚步,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在向时间发起最后的冲锋。在医院,林俊德身上最多的时候插着十多根 管子。但即使这样,他仍坐在临时搬进病房的办公桌前工作,因为电脑里有关系国家核心利 益的技术文件,藏在几万个文件中,只有他才能整理。就连休息他也要坐着,只怕躺下就起 不来了。没有人能挽留时间的脚步,也不会在与时间的赛跑中成为赢家,但是在有限的生命 中敢于向时间宣战的人就是英雄。林俊德无疑就是这样的人。 与社会上一些专家一旦出名后便不管哪个领域都敢发表意见不同的是,林俊德深知院士 也不是什么都懂的,绝不顶着权威的头衔到处乱说话。他有“三个不”:不是自己研究的领 域不轻易发表意见、装点门面的学术活动坚决不参加、不利于学术研究的事情坚决不干。林 俊德在学术事业中的这些原则,也贯穿到了他的日常生活和为人处世中。为了能把全部的精 力和时间用在工作上,林俊德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除科研之外,别无所好,别无所求; 他参加学术评审会也从来不收评审费,不让参评人员上门拜访,更没有接受过任何一个人的 礼物。 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党的一个原子,党的事业离不开每一名党员干部的付出。眼下,我 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学习林俊德身上的“原子精神”,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脚踏实地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这个时代需要“原子精神”, 我们党需要更多像林俊德一样的原子。 “感动中国”道德力量系列谈之六:让青春之歌在基层唱响 什么样的青春最值得骄傲、最引人向往?历久弥新的话题,依然会激荡起豪情万千。在 战争年代,热血报国、献身革命的奋斗历程,谱写的是无悔青春的壮丽诗篇、英雄赞歌;而 在和平年代,平凡的生活、单调的工作,考验的却是青春的坚韧,在默默的奉献中,最易绽 放青春的光采…… 遥远的南沙,万里海疆、浪打岩礁,日复一日,条件艰苦而又寂寞、枯燥。在这天涯海 角处,从大学生干部成长起来的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一站就是 20 年。“高温、高盐、高湿” 而导致的关节疼痛,阻挡不住累计 97 个月的 29 次守礁任务;母亲病逝、夫妻分居两地,亲 情割舍的背后,是 140 多万组详细的气象数据,是连续 7000 多天无漏报、错报的记录。 迷恋于大都市的繁华,徜徉在霓虹灯的街头,对李文波的坚守和奉献,你我可能很难感 同身受。的确,放弃舒适的生活,以青春坚守高山海岛,需要非比寻常的勇气与魄力。这份 扎根基层的执着,这份倾情奉献的无私,似曾相识。从“基层宣传干部的楷模”周恩义,到 “公道正派的组工干部”李林森,再到大公无私、恪守信念、一生奉献的杨善洲等等,他们 的身上,不也都拥有青春在基层燃烧、奉献在基层璀璨的共同气质吗? 身居“高位”,仍然心系基层;手握“重权”,依旧“向下负责”。他们扑向大地的情怀, 蕴藏共同的价值体验——基层天地广阔,富含青年成长所需的各种养料。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在基层,遭遇最多的是问题。数据报表人工抄写易出错怎么办?狂风大作、巨浪滔天, 如何室外观测?地基裂缝,影响潮汐表准确性,谁来处理?带着问题思考,迎着问题钻研, 才有李文波的精益求精、快速成长。在基层,收获最多的是才干。面对南沙水文气象观测教 材的空白,宿舍里夜夜明亮的灯光,映照出李文波求知的“贪婪”;而他的经验,又积淀成 第一本专业通用教材,更练就了准确预报的本领,多次使值班舰船脱离险境。 “苦干不苦熬,苦中有作为”。基层就是这样一座大熔炉,有问题、有答案,有付出、 有收获,唱响青春之歌,成就青年梦想。 然而,现实与梦想难免存在落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李文波一样选择坚守在基层、奉 献在基层。面对一时的困境,曾有名校博士发牢骚,“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貌似赌气的抱 怨,看似“明智”的选择,对自己而言,其实是主动放弃了自我成长的最好空间。远离基层, 好比参天大树远离根与脉,最终只会残存“空有满腹男儿志,不尽沧浪付东流”的叹息。 年轻的朋友可能会问,基层很遥远吗?其实,大漠边关、高原雪山、海疆岛礁,并不是 基层的全部。“群众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基层,就在身边。眼睛向下看,心思往下使, 基层对青年并不遥远。扎根基层的奋斗,汇聚起来就是国家的梦想、民族的希望。锤炼本领、 茁壮成长的道路,始终在你我脚下延伸。 "纯粹的人"感动中国 2012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他们中既有人们熟悉的英模人物,也有深入基层挖 掘出来的平凡楷模。为何他们的事迹在社会上能引起如此强烈反响?他们又是以何种力量感 动着全中国、震撼了亿万人的心灵?……。在权力、利益和名利追逐的当下,难道仅是因为 爱心、孝心、事业心就能感动你我?毛泽东有一个经典的论断:“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 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站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来重新审视,这一论断依然准确——“纯粹的人”感动中国。 “纯粹的人”感动中国,因为点滴平凡才能汇聚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经济的飞 速发展,更需千千万万平凡的“纯粹的人”。每个平凡的人,或许无力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 大事,如若能像林俊德、罗阳那样敬岗爱业、像陈斌强那样为家庭做些什么、像陈家顺那样 为别人做些什么、像周月华和艾起那样为集体做些什么、像李文波那样为国家做些什么,成 为一个“纯粹的人”,虽然未必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但一定是个让中国人感动的人,更是 能复兴中华的人。 “纯粹的人”感动中国,因为它让“正能量”无限传递。“纯粹的人”给人一种真实的 清洁感、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见证海峡沧桑的台湾老兵,当他捧着战友的遗骨回乡,这种感 动是一种力量与希望,激励人们即使前路荆棘,也要奋勇直前;河北的爱心小院,这种感动 犹如一颗启明星,它照亮着“正能量”的道路,让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传递“真”、 “善”、“美”的接力棒,在互帮中不断收获和成长。 做个“纯粹的人”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纯粹的人”,你愿意从自身做起,做个“纯 粹的人”,从感动周边的人做起吗?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感动中国,于无声处听惊雷 总有一种感动震撼人心,总有一种激情热血沸腾。 2 月 19 日,2012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结果揭晓,11 位“感动”人物呈现在公众眼前。 他们的事迹,直接触及人们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在这个多雪的冬天, 更让人感觉到丝丝暖意涌上心头。 在“感动”人物中,有科技精英,有平民百姓,有党政官员,还有青年教师和未成年的孩子……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其中有 6 名中共党员。与以往的产生先进典型类似,这次评选,中共党 员再次成为中坚力量,更有为救学生失去双腿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病床上宣誓入党。 这表明,社会公众对先进人物的评判标准与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从另 一个侧面说,尽管一些害群之马玷污了党的形象,但是让社会公众的心目中,共产党人是无 可替代的主心骨。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没有这次评选,获奖人选中的绝大多数并不为我们所知。他们都 只是普通一员,平时默默无闻,没有夸夸其谈,甚至看起来没什么过人之处。用“卧底”打 工局长陈家顺的话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分内的事”。是的,感动人物中的每个人都只是做了 自己分内的事,在他们看来,这些并不足以炫耀。无论是用生命托起战鹰起飞的罗阳,长眠 在马兰的核科学家林俊德,还是二十年南沙守礁的李文波……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与大多数 人一样,他们都只是在做自己的工作。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有着无可比拟的执着与坚守, 立足本职,追求卓越,以坚强的脊梁扛起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 而他们,只是一个庞大群体的代表。翻开评选候选人的名单,其中每个人的事迹都足以让人 震撼、感动。从更广的视角看,在我们的身边,在 8000 万的党员队伍中,从来就不乏感动 人物,也许平时无声无息,但甫一发声便如平地之惊雷。就如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以及 洪涝、台风等灾害来袭之时,在关键时刻、危急关头带头挺身而出的总是共产党人。时至今 日,他们中的许多人仍不为人知,依旧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才智。 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英雄的民族则是 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感动中国”人物以他们的行动为全社会树立了丰碑,是我们这个民 族的英雄。每一名中共党员都应当见贤思齐,率先以身体力行,学习英雄、争当先进。以 8000 万先锋带动 13 亿人共同奋斗,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并不遥远。 高考作文最感动素材:背母亲回家过年 2012 年 1 月 10 日,贵州籍安徽男子熊贵才背着 81 岁的老母亲出门了,一家人要从安徽 全椒农村赶到山东姐姐家过年。熊贵才的父亲说:“一年就这一次,我们再辛苦也要一起团 聚。”但是熊贵才的母亲年逾八旬了,外出很不方便,熊贵才顾不上这些,想到无论如何也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要让一家人团圆,于是,他想背着八旬的母亲去山东过年。从全椒农村到县城,再从县城到 合肥,乘车之余都是熊贵才背着母亲。 到合肥一下汽车,熊贵才就细心地将母亲的头部护好,因为母亲身体不好,眼睛也看不 见。考虑到距上车还有近 6 个小时,熊贵才便联系了火车站附近的一间小旅馆,背着母亲去 休息。 熊贵才平凡的孝心一路上打动了很多陌生人。网友纷纷对这个背着妈妈回家过年的举动 表示赞许,有网友说,自己看到这个新闻,心头一热,眼泪就留下来了,这是最简单的举动、 最朴素的情感,却最感人。 [上榜最理由]百善孝为先,亲情感人心。熊贵才为了使一家人在春节团圆,圆妈妈的心 愿,挺起宽厚的脊梁,背起年迈的妈妈走在春运的大潮中,向世人展示着亲情的温馨和孝顺 的美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