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伊美区二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 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 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 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 身的社会地 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 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 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 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 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 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 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 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 为一种治国 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 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 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 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 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 之美,其中的《逍遥 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 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 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 - 2 - 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 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 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 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 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 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 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 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 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1. 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 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 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 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 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 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 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 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 《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 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 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 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D. 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 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系问 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 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 - 3 - 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C. 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 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 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 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 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到文 中圈出有关“朴素为美”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 A 项,结合“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 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分析,忽略了“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 提下”这一信息,表述绝对化。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 项,“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错误。结合文中第三段内容“朴素, 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 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 为一种治国的原则”分析,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一种“治国的原则”,而不是“美学思想”。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 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 项,强加因果,结合文本第三节内容分析,选项前后构不成因果关系。 B 项,“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曲解文意,文中重点强调庄子重视平淡之美。 C 项,将“已然”当“未然”,原文是“成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选项中 是“将成为”。 - 4 - 故选 D。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 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 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 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 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 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 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 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最近,11 岁的唐安琪将要动身去美国参加游学。为了短短 13 天的行程,她的妈妈秦女士 支付了 3 万多元的费用。除了游学,秦女士还给女儿安排了暑期培训,花费 5000 元。许多孩 子的暑假,如今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烧钱季”,不少家长感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 孩子的一个暑假”。 其实,这种“烧钱游戏”的性价比并不高。一些游学机构动辄将出境旅游产品贴上“游 学”的标签,改头换面之后抬高价格。实际上,很多项目仅仅是参观大学、博物馆、图书馆 等公共设施而已。这类产品价格虚高,内容却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游而不学,很难达到 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效果。 另外,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暑假填得满满当当。在北京,一些培训机构里有的孩子一天 5 节课,10 个小时的教学时间。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安排下,孩子不仅难以用心投入学习,反 而容易滋生厌学情绪,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摘编自《暑假变烧钱季,金钱和时间堆不出牛娃》,《中国青年报》2018 年 7 月 24 日) 材料二 - 5 - 图 1 2015 年某市学生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数量调查表 图 2 2015 年某市学生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数量调查表 (摘编自《当前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状况的调查报告》) 材料三 剧场之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位,但是如果前排观众为了看得更清楚,或者一些其他 原因站了起来,周围的人劝不了,“剧场管理员”又熟视无睹,那么后排的其他观众为了看 到演出,就只好被迫站起来。最后的结果是,全场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都坐 着与都站着相比,都是看戏,但是所有人都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也更累了。这种情景被称之 为“剧场效应”。 (摘编自《校外教育须警惕“剧场效应”》,光明网 2018 年 1 月 8 日) 材料四 “减负”不等于降低课程难度、不要学生刻苦学习、让孩子无节制玩耍,而指的是减去 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负担”。对于“减负”, 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 “加”在积极引导、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上。比如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安 排自己放学之后的生活:读书、做手工、练书法……通过积极引导,真正从育人角度介入孩 子的课后活动。 “加”还在延展书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上,让孩子们清楚知识的逻辑,明白成长的 真谛,拓展思维的视野。科学“加”的最终目标是育人,每次活动要从主题出发,设定合理 - 6 - 的课程目标,把握活动内容的关键要素,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在与同 伴的交往以及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协助支持下,探究知识、发展素养、体验情感、塑造 人格。 (摘编自《减负:“减”的背后应科学地“加”》,《中国教育报》2018 年 7 月 22 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被调查的各年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参加了课外辅导班,说明在大多数中小学生的日常 学习生活中,课外辅导是非常受重视的。 B. 从数量上看,大多数被调查学生参加过辅导班,参加两个及以上课外辅导班的人数约占一 半。其中,初中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比重最高。 C. 调查发现,选择纯文化课程补习的远超过其他类型,几乎撑起了课外辅导的半边天,可见, 来自文化学科方面的压力仍是主要的。 D. 选择证书考级培训、学科竞赛辅导的比例达到了 21.6%,说明学生参加课外辅导也不完全 是为了学习文化,而是为了培养艺术情操、提高身体素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长们把孩子的教育看作是一个堆砌时间与金钱的“烧钱游戏”,而不尊重基本的教育规 律,这样必定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B. 中小学生假期竞相参与校外培训,就是“剧场效应”在教育中的典型体现。它折射出公众 对教育的焦虑、无奈以及随大流的态度。 C. 面对教育部门提出的“减负”口号,教育工作者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这 种“加”包括降低课程难度,有效介入课后活动。 D.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孩子们选择如何度过自己的暑假,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 也更需要孩子们自己的争取。 6. 假期“补课热”导致的负面影响有哪些?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4. D 5. B 6. 负面影响:①家长经济负担增加,不堪重负;②孩子容易滋生厌学情绪;③监管不力,导 致教育秩序被破坏,集体受损。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 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 - 7 - 正误。 D 项,“而是为了培养艺术情操、提高身体素质”错,该情况说明学生希望在短期内强化自己 的应试能力。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 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 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 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A 项,“必定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说法过于绝对。 C 项,“这种‘加’包括降低课程难度,有效介入课后活动”中“降低课程难度”错,原文为 “‘减负’不等于降低课程难度、不要学生刻苦学习、让孩子无节制玩耍,而指的是减去违 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负担’”“‘加’在积 极引导、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上”“‘加’还在延展书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上,让孩子 们清楚知识的逻辑,明白成长的真谛,拓展思维的视野”。 D 项,“也更需要孩子们自己的争取”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及相关信息。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简要概括说明假期“补课热”导致的负面影响有哪些。通 读材料,可以通读答题区域主要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仔细阅读这两则材料,可以从中可以筛 选出“许多孩子的暑假,如今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烧钱季’,不少家长感慨‘月薪三万, 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暑假填得满满当当。在北京,一些培训 机构里有的孩子一天 5 节课,10 个小时的教学时间。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安排下,孩子不仅 难以用心投入学习,反而容易滋生厌学情绪,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剧场管理员’又熟视 无睹,那么后排的其他观众为了看到演出,就只好被迫站起来。最后的结果是,全场观众都 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都坐着与都站着相比,都是看戏,但是所有人都付出了更高的 代价,也更累”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说明假期“补课热”导致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点睛】信息筛选、概括内容要点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 - 8 - 题目,有局部和综合两种,局部指答题的区间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指答题的区间在 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还是综合,局部 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 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 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 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青人要染头发,五颜 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 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青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 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 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 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 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 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 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 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 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 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工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 - 9 - 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是刨不出来的,三 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 出顾客麻稣稣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 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 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叱 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 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 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 五腑六脏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 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 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 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 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 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大概是白天睡多 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笑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 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 人诗作。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 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 字,三明爹也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 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 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 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 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 还是你的。” - 10 -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 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中说“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 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现在的年轻人不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而是一味追 求时髦、崇洋媚外的不满。 B. 何爹是远近闻名的剃匠师傅,可他保守,不愿趋时,随着村里人打工、移居、去世,他的 生意日益冷清,生计越来越难维持。 C. 文章中间部分极力描写何爹神乎其技的“青龙偃月刀法”。作者用了刮、弹、铲、削、剔 等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了何爹剃头技艺的精湛,一把剃头刀用得跟关羽耍大刀一样出神入化。 D. 小说描绘了何爹在时代风潮的冲击下日益没落的无奈生活,并对何爹固守传统、不求上进 的思想进行了有力批判。 8. 何爹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9. 文章最后详写何爹最后一次给三明爹剃头的情节有何作用? 【答案】7. C 8. ①一些想法有些落后和封闭,但是有着一种坚守和执著。如文中他固守 男女之防,不焗油和染发,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等。②剃头技艺精湛娴熟。青龙偃 月刀法让人叹服,可以从作者对他的刀法描写中看出。③喜爱古典文化。比如敬奉关帝爷和 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的诗作。④为人重情重义。如翻两个岭去看望老友,发现老友 病笃,含泪回家取行头为老友最后剃一次头。 9. ①进一步塑造何爹重情重义的形象和表现他剃头技艺的精湛,表达了对何爹的敬重之情。 ②多年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现在也离他而去了,表达了对何爹手艺的 未来的担忧。③将情节推向高潮的同时深化了主题,隐含着对像青龙偃月刀法这样的传统文 化精华走向没落的酸楚和忧虑、惋惜之情。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 - 11 - 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 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现在的年轻人不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而是一味追求时髦、崇洋媚外 的不满”错误,这一判断于文无依据,文章重在表现传统的没落; B 项,评价何爹“保守”不太准确,在年轻人看来是“保守”,在作者看来是坚守和执着; D 项,“并对何爹固守传统、不求上进的思想进行了有力批判”错误,这一判断于文无依据, 从文中来看,本文重在表现何爹对传统的坚守。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 “何爹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 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 物特点。 作为剃头匠,何爹“不愿趋时,说年青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 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他的老式 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 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 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 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何爹 不焗油,不染发,只要师父没教的,绝对不做,同时固守男女之防,这些可以看出何爹的想 法有些落后,但是对传统的东西是坚守和执着的;如对何爹剃头技艺的描述,“何师傅操一 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 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 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角余光的照看”, 这可以看出他技艺的精湛纯熟;如“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 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 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从这里可以看出他非常喜爱古典文化。 作为朋友,“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他 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这表现 出他为人的重情重义。 【9 题详解】 - 12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设题的段落,然后把握设题段落 所写的内容,接着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一般是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结构上是和上下文之间的关联。本题问的是文章最后详写何爹最后一次给三明爹剃头的情节 有何作用。首先把握设题段落所写的内容,题干已经明确给出内容,即详写何爹最后一次给 三 明爹剃头,从文中来看,“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 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 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这一描 写可以既可以看出何爹剃头技艺的精湛,也可以看出何爹的重情重义,表达对何爹的敬重之 情;同时这是何爹给三明爹的最后一次剃头,“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 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 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这个最忠实的脑袋现在也离何爹而去,再结合上文何爹生意 的冷清可以看出,这里隐含着对何爹手艺未来的担忧;从情节角度来看,何爹给三明爹剃头 既是小说的结尾,也是小说的高潮,最后给三明爹剃头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而对青龙偃月 刀法的描写隐含着对这种传统文化走向没落的担忧和惋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 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 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 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 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 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 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 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 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 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 - 13 - 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 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 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①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 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 注:①弓韣:弓袋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 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B. 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 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C. 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 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D. 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 /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 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 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 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C. “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 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 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 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文中的谥号还有“英宗”;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 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蒋贵出身低微,作战勇猛。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从成祖起兵,因为作战勇猛,不 断累积军功,从昌国卫指挥同知一路升官,曾经升至总兵。 - 14 - B. 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弹劾了 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并没有问责蒋贵。 C. 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 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 D. 蒋贵智勇双全,立功边塞。在征讨阿台时,他不仅分兵为两翼,而且还派一百名骑兵登上 高处布为疑兵迷惑敌人,迫使敌人远遁,从而平定西部边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 (2)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蒋贵)担任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讨伐叛军。招募向导,越过险要的地形进军, 接近了敌人的巢穴。(2)(他)从小路疾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马, 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击打弓韣,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 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 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敌人失去了战马,带着弓箭,步行和明军战斗。蒋贵放开骑兵,践踏攻 击,指挥毛哈阿奋勇冲入敌阵,大败敌军。又把兵分为两翼,另外派一百骑兵占领高地作为 疑兵,边打边行八十里。 句中,“失马、挽弓、步斗”的主语是“敌”,“纵骑蹂击”的主语是“贵”,因而,在“贵” 前面需要断开,“贵”后面与“纵骑蹂击”连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CD 三项。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 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D 项,“文中的谥号还有‘英宗’”解说错误,“英宗”是庙号,不是谥号。 故选 D。 【12 题详解】 - 15 -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 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作出判定。 C 项,“英宗很生气”属于无中生有。原文的表述是“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 督”。召回任右都督,与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无关。 故选 C。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 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 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充”,担任;“乡导”,向导;“绝”,越过;“薄”,接近。 (2)“间道”,从小路;“方”,正在;“猝”,突然;“佚”,跑散。 【点睛】文言文筛选信息注意事项: 1.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章的正文以及标题、作者、背景、注释等, 都能向读者传递信息。文章的信息和材料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意旨、主要事 件或说明的主要事物,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材料;而枝蔓的事件或附带的事物,则是文章的 次要信息和材料。在分析过程中,要准确把握隐含信息,先要弄清相关文字的字面含义,同 时还得顾及全面,把握整体,推断时更要遵守逻辑规则。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 的主要信息。 2.弄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筛选 “跳读法”是筛选信息较为常用的方法。因为对一篇文 言文来说,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读懂,采用“跳读法”,可以把不懂的字、词跳过去,来 捕捉文中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是有一定标志的,如全文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总结句、 作者议论性的文字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语言信息孤立地看是重要的,但却是不符 合题干要求的。面对众多的“有效”信息,我们要根据题干要求,正确认识信息所涉及的对 象和范围,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分析、概括和归纳,做到有的放矢。 3.剔除无效信息 我们从文章中筛选出来的信息有些往往是相似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 有清晰的思路,仔细地去分析、辨别,从而剔除千扰项,得出所要的正确答案。 参考译文: 蒋贵,字大富,作为燕山卫的士兵跟随成祖起兵,靠累积功劳升职到昌国卫指挥同知。 跟随大军征讨交阯及沙漠,提拔为都指挥佥事,负责彭城卫的军务。 - 16 -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的少数民族叛乱,蒋贵担任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讨伐叛军。招 募向导,越过险要的地形进军,接近了敌人的巢穴。一天打了十多仗,大败叛军。升任都指 挥同知,镇守密云。宣德七年,又任命为参将,帮助陈怀镇守松潘。次年,升任都督佥事, 代理副总兵,帮助方政镇守松潘。又过了一年,各少数民族又叛乱,方政等人分路进兵讨伐。 蒋贵率领兵力四千,攻破了任昌的大寨。会合都指挥赵得、宫聚的队伍,依次平定了龙溪等 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没法计算。捷报传到朝廷,升任都督同知,代理 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替方政镇守松潘。 英宗即位以后,蒋贵因为所统领的地方都是非常偏远的边境地区,上奏请求增加军士每 个月的粮食供应。正统元年,召蒋贵回到朝廷,任右都督。阿台侵犯甘州(今甘肃张掖)、凉 州(今甘肃武威),边疆的守将向朝廷告急,朝廷命令蒋贵佩戴平虏将军的大印,统帅军队讨 伐。叛军进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阵亡士卒一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弹劾蒋贵,朝廷开 会讨论认为蒋贵刚选兵出发去甘州,势必来不及救援。而庄浪归徐晞所统率,追究徐晞推脱 罪责的责任。把蒋贵的事情放在一边,不予追究。 次年春天,谍报敌军驻扎在贺兰山的后面。皇帝下诏命令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 出大同向西,蒋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长城关口会合围剿。蒋贵到了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说 前面的路上没有水草了,率兵返回。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上奏告状,尚书王骥出京负责处理 边疆事务,斩了安敬,责令蒋贵立功免罪。蒋贵感动振奋。正好朵儿只伯害怕罪责被追究, 接连派使者入京上贡,敌人的势头稍稍减弱。蒋贵率领轻骑兵在狼山击败叛军,追到石城。 战斗停止了,听说朵儿只伯去到兀鲁乃地依附了阿台,蒋贵带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前往突袭。 副将李安劝阻他,蒋贵拔剑厉声斥责李安说:“敢阻挡进军者死!”于是出了镇夷。从小路 疾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马,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 击打弓韣,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敌人失去了战马,带着弓箭,步行和明军战斗。蒋贵放 开骑兵,践踏攻击,指挥毛哈阿奋勇冲入敌阵,大败敌军。又把兵分为两翼,另外派一百骑 兵占领高地作为疑兵,边打边行八十里。正好任礼也追击敌人到了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带 着几个骑兵远远地逃走了,西方边境都平定了。 正统十四年正月,蒋贵去世,时年七十。朝廷追赠他为泾国公,谥号为武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临江仙(1) 李煜 - 17 - 樱桃(2)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1)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开宝七年(974 年)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 十一月城破。(2)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亡国破家 的境地。 B. 上片自日到暮写外景,视线由外转内;下片自暮入夜写内景,视线由内向外:视线变化拓 宽了诗歌的意境。 C. 下片中的“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 寥”更具体的内容。 D. 本词主要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情达意,全词语言哀婉,但作者抒发的情感 却深切感人。 15. 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悔恨之情。“樱桃落尽春归去”句,写初夏的典型景物以寄危亡之 痛。此时,宗庙难保,樱桃难献,伤逝之感良深。以粉蝶无知、回翔取乐反衬并加深悔恨心 情。②惆怅之情。“子规”句,加深亡国的预感。“西”字指出宋兵自西而来,国家朝不保 夕,“暮烟垂”更形象地表现了这种沉重的惆怅之情。③孤苦之情。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 人们都纷纷散去,作者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一腔心事虽未直言而出,但孤苦之情已跃然 纸上。④凄凉哀怨之情。在作者眼中,曾经媚态十足的美人而今却只见“空持罗带”的愁容。 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怎能不“回首恨依依”?充满了凄凉哀怨之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 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理解 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 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 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 项,“下片自暮入夜写内景,视线由内向外……”错误,从词中来看,上片、下片的描写顺 - 18 - 序都是由外向内,如下片“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 回首恨依依”,先写“别巷”的情形,这是外,接着写“炉香”,这是内,所以下片也是由 外向内。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可以借助诗歌标题、注释、作者、 诗歌中的意象、典故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把握诗歌的情感。本题问的是“这首词蕴含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从诗歌的注释来看,“这首词是李煜于开 宝八年初夏所作。开宝七年(974 年)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交代了词的写作 背景,这也提示了词的情感方向。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词的上片主要是写主人公独处伤怀, 春怨无归的怅恨、无奈之情,如首句由写景入,点明时间、环境,营造出了一种春尽无归的 氛围,暗示着主人公伤春怀忧的情势,而“蝶翻”句是反写,眼中所见之活泼欢快,更映衬 出主人公内心的孤苦无奈; “子规啼月小楼西”点明时间已是夜半之后,主人公却依旧难以 入眠,显见是愁思纷扰,怨恨满心。词的下片起首即是“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虽 未直言而出,但孤苦伶仃之意已跃然纸上,望穿秋水,望断云桥;“炉香”句是写暗夜空室 的实景,由外转内,由远及近,这一转眼本身就说明了主人公的情迷意乱,而室内的景色还 比“门巷”更“寂寥”,“闲袅”衬“空持”,一个孤苦无依、忧思无解的形象已呼之欲出, 显然流露出的是孤苦哀怨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一词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 (2)《三峡》中描写泉水瀑布的句子是:___,___。 (3)《岳阳楼记》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 【答案】 (1). 臣本布衣 (2). 躬耕于南阳 (3). 悬泉瀑布 (4). 飞漱其间 (5). 浮光跃金 (6). 静影沉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 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本题要注意如下提示信息,如(1)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 中‘卑鄙’一词相呼应的句子”,(2)中“描写泉水瀑布的句子”,(3)中“运用动静结合 - 19 - 的 手 法 描 写 洞 庭 湖 月 夜 美 景 的 句 子 ” 。 默 写 的 时 候 要 注 意 如 下 词 语 : “躬”“耕”“悬”“漱”“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懦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故步自封....,从来不敢越雷 池一步。 ②索尼和三星电子的热卖机型和价格差优势,导致日本国内市场的“羹”越分越小,手机市 场的再规划也迫在眉睫....。 ③90 后的思想和理念与老一辈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 和行为方式。虽然不乏批评之声,但也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想通过借子弹给韩国维和部队,来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其 危言危行....必然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⑤很多人羡慕他的口若悬河....,但他的丈人却因此瞧不起他,他为此十分苦恼。 ⑥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 多发,各种思想和言论难免鱼龙混杂....,我们一定要擦亮双眼。 A. ②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 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 题中, ①故步自封:故:旧;故步:旧时行步之法,引伸为旧法;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喻 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贬义。而根据“不敢越雷池一步”可知,侧重点是“规”。应该用 “墨守成规”。②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使用正确。③标新立异: 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使用正确。④危 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贬不当。⑤口若悬河:若:好像;悬河:激 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使用 正确。⑥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贬义。题干说“种思想和言论”混杂,不能 用只限用于人的“鱼龙混杂”,应用可以形容事物的“泥沙俱下”。①④⑥错误,排除 ABD 项。 - 20 - 故选 C。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两支重要力量,中国和印度能否 处理好彼此间的关系,关乎两国的快速发展。 B. 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到末端的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 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C. 智能运动手环为用户利用智能技术提供人性化的便捷服务,并且根据消费者的生活习惯、 操作习惯来满足其功能诉求和心理需求。 D. 虽然有些城市已经开启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但是其发展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跨境电子 商务要实现发展,重在打破制度壁垒是关键。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 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A 项,搭配不当,“中国和印度能否处理好彼此间的关系,关乎两国的快速发展”两面对一面。 C 项,语序不当,“为用户”移到“提供”的前面。 D 项,结构混乱,“重在打破制度壁垒是关键”改为“重在打破制度壁垒”或“打破制度壁垒 是关键”。 故选 B。 19. 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明与野蛮》从人最日常的吃饭穿衣说到弹琴写字,从中亚土人一分钟捉 89 个虱子说到法 国国王坐在马桶上见客,从马赛伊人拿太太敬客说到巴黎医院里活人和死人睡一张床, ① 上下古今,无一不谈,又无谈不妙。但本书带给人的 ② 有趣而已,读者 ③ 能由此认 识到“所谓文明人 ④ 很野蛮,而所谓野蛮人 ⑤ 倒很文明;认识到文明不是哪一个或 哪几个民族的功劳,而是许多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的;认识到文化的宝贵遗产里掺杂了 许多渣滓,要 ⑥ 提高警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不仅 而且 有时 有时 处处 B. 可谓 不只是 还 有时 有时 时时 C. 那是 不只是 还 经常 有时 时刻 - 21 - D. 真是 不仅 而且 有时 经常 /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 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把握关联词语的搭配使用,再运用排除法进行选 择。第①处是对上文的总结,四项皆可。②③处应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但用“不仅…… 而且”不通顺,语段中说的是“本书带给人的不只是有趣而已”,“读者还能……”,这就 排除 A、D 两项。第④处想说的是文明人有时也很野蛮,第⑤处是说野蛮人有时很文明,这就 排除 C 项。故选 B 项。解答关联词语,首先要准确掌握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同一个句子, 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然后准确把握关联词语的固定 搭配,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同时要特别要注意的是关联词语的 位置不能放错。 20. 下面是一则通知,在格式和内容方面有五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 您好! 今天是敝校建校 50 周年的大喜日子,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莅临参加。为了校庆活动的 顺利进行,各位务必先到接待处签名,然后领取纪念册。10 点钟到礼堂参加庆祝大会。欢迎 您会后参观校园。 X 月 X 日 XX 中学教务处 【答案】①没有标题,添加标题“通知” ②去掉“您好” ③错用谦敬词,敝校改为我校 ④删掉“务必” ⑤日期和署名调换位置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 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 此题从用语的角度看,“敝校”用于谦称,文段中有“校友”,不当;“务必”妖气生硬; 从格式看,应有标题,“通知”不需要“您好”等问候语,书名和日期调换位置,时间放到 最后。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 22 - 一尊雕像和一把尺子,代表相同的事物, ①__________答案是“法”。雕像是西方人熟 知的正义女神,她一手提天平,②_______;一手持剑,代表制裁力。③__________,如《管 子》中说:“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中国人习惯 将法律比作尺子等度量工具。雕像与尺子的形象恰好说明,中国与西方国家对法律的不同认 知。西方人视法律为公平、正义的化身;而中国人多数习惯将法律作为工具理解。 【答案】 (1). 这个事物是什么呢? (2). 代表公平正义 (3). 尺子是中国人心中 的法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 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 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 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要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①空,根据空前与空后的表述,应该是一问句,“这个事物是什么?”之类的句子。第② 空,与后文“一手持剑,代表制裁力”是并列关系,所以应填天平代表什么,天平应代表“公 平正义”等。第③空,结合前句“雕像是西方人熟知的正义女神”和空后有关尺子的阐释, 应填“尺子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法律”之类的内容。答题时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提示,大意对即 可。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 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 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 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 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 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题的命题规律:(1)“根 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 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 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 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 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3 - 青蛙和雄鸡比赛歌喉,由村民们当评委。青蛙鼓着腮帮子,唱了一整夜;雄鸡在快天亮时, 伸长脖子,唱了一遍。评委一致判定雄鸡胜出。对青蛙的评语是:“聒噪,非时。”对雄鸡 的评语是:“动听,知时。”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答案】岂可鸣噪 妄自纷纷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本是诗人为突出自己的情感构造意境之句,我在这里将 其改写,想要表达的却是另外一种意思:切不可以为自己有三拳两脚,就可以在任何时间都 大显其能。 历史自有公断。盘古劈地,女娲补天,已是上古时代了。时代瞬间到了商朝,然而时运 不济,方始兴盛的殷商之地,却飞出了第一只鸣噪的鸭子——商纣。不错,他不同于另一暴 君——夏桀。纣王很聪明,也有些才智,但是也正因如此,他自以为能,君权神授,圣莫大 焉。于是有了妲妃娘娘,“狐狸精”之名托纣王鸿福,流“芳”百世。于是有了比干剖心, 一代忠臣竟成残魂。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中国刚刚起步的历史车轮,岂容这只鸭子如此胡 闹?于是也有了武王伐纣,鸣噪的鸭子一命呜呼。 天行有常,不为桀存,不为纣亡。玉壶光转,转眼已是千年;白驹过隙,回首恍若昨天。 “文化大革命”浩劫犹在眼前,然而它留给人们的体会是无法用任何调味剂来形容的, 辛酸还是苦辣?个中原因,是当时的“几只鸭子”大行其道,妄自纷纷。东一榔头西一棒, 处处插手,处处遭殃。好一个“四人帮”!我看不如叫“四鸭帮”!全国一片乱局,恰是他 们鸣噪的舞台。然而历史自有公断,人民已经觉醒,思想正在更新,意识更在前进!这已经 不是鸣噪者“纷纷”的表演时间了。于是,鸭亡帮散,真是“粉沫谢场”了! 然而另一只鸭子又开始跃跃欲试,抛头露脸。 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日行千里,此后一直位于强国行列。开罗宣言以前已成为历史,而 现在的日本却仍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只鸣噪一时的鸭子。它叫嚣着要“入常”,它呱呱着要 钓鱼岛,它嘎嘎地说只有东亚共荣,没有南京屠杀。 历史自有公断。日本千方百计想做常任理事国,它做成了吗?钓鱼岛争端,它得逞了吗? 天下的有识之士,真的相信它美化侵略的假话吗? 只是鸣噪者自纷纷而已。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每一只聒噪鸭的下场。当今和平与发展已成 主流,而那只惹是生非的鸭子又能嚷到何时?慰安妇事件已经让它减小了音量,这显然是鸣 噪者安静的兆头。到底会怎样呢?不妨拭目以待。 【解析】 - 24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能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 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 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 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 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主 人公是“青蛙”和“雄鸡”.“青蛙鼓着腮帮子,唱了一整夜;雄鸡在快天亮时,伸长脖子, 唱了一遍.评委一致判定雄鸡胜出”两者的歌唱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好坏之别,好坏的标准 是“时”--“聒噪,非时;动听,知时”.所以判断的核心是“时”,也就是“时机、时间”.雄 鸡能取得胜利,在于它抓住了时机,在“快天亮时”,唱了一遍.另外,他们之间还有对比, “一整夜”与“一遍”的对比.“一整夜”虽然多,但没有“一遍”来的精,所以,有些事 物不在多而在精。根据以上分析,作文使,可以参考立意:①努力不在多而在精,发挥自己 的长处,就能成功;②做事情要有方向性,适应需要,注重效果,不做无用功;③要想正确 对待事物,就要培养正确的是非观,有时是要超出自我、超越功利的.事物的价值取决于评 判它的立场(评判机制的客观性、公允性)。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 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 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阅读的意义。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 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 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 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 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 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