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1· 永安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2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 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 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 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 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 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 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 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 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 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 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 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 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 《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 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 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公”可以理 ·2· 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 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 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 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 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 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 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 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 也会有最大的牺牲。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 名文《岳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 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 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 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最肯定的。 (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材料三: 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 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 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 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 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 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 共理性彼此呼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 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 ·3· 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 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 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节选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愿望本 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 B. 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共同体想象,中国人的世界观使得人类命 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 C. “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家国天下使得中国人与其所在的 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存。 D.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 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共同的爱国 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B. 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入世、 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C. 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的公共理 性、法制精神,都是有局限的。 D. 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 平”相联系的观点。 3. 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B. 治大国若烹小鲜 C.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D. 大河无水小河干 4. 试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天下情怀”展开论证的。(4分) ·4· 5. 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践行“家国天下”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雪峰之树 田瑛 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棵树,置身在雪峰山顶。准确地说,这是一棵马尾松,通过一个简单的 认领仪式,彼此互为化身。 一生中去过无数地方,与会、采风或旅游,无非见证一些大同小异的风景。唯这次与往常不同, 湖南雪峰山给了我惊喜,以自然的名义邀我入伙。我不再是过客,从此作为山的一员或森林的一部 分而存在,与万物同生共长。另一个我不管走到哪里,经历什么人间风雨,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一棵 树,一棵负有使命的雪峰之松。 雪峰山是树的王国,它演绎了一部树的历史。在别处,古树参天也许只是昔日景观,在这里却 是现实。我的记忆深处,始终保留着森林无边的印象。老家在湘西北的另一处大山,小时候,跟随 大人出山去镇上赶场,就要经过一大片林子。路在密匝匝的树木间蜿蜒,再大的晴天也不见阳光, 阴森得可怕。后来,成片的大树倒下,劈成柴火,制成木料,运出大山。山头秃顶了,并且这一光 秃秃的景象一直向远处延伸。 雪峰山却是个例外。聚居在此的花瑶人视树为神,每年举行祭树神仪式,在族人心里播撒一遍 敬畏的种子。尤其对于初临现场的孩童,其灵魂洗礼不言而喻。当他们面朝山林而跪,懵懂的心智 便从那一刻开启,想象着自己是林中的一棵大树并照此生长,将来就像树一样顶天立地了。捍卫山 林是每个人的职责,他们不甘落后,手持拿得动的家伙冲在前面,成功阻止了砍伐,保住了森林。 雪峰山堪称人树合一之地。人即树,树即人,树在人的敬仰中默默生长,又荫庇人世代繁衍。 树是不会辜负人类的,它给予的滋养始终如一,既给了瑶寨一片遮天绿荫,又使雪峰山的一片肺叶 保存完好。 如果时光倒回至更早的年头,雪峰山的树和子民既承受过深重国难,又为国争得了举世荣光。 在著名的湘西会战中,侵华日军的铁蹄止步于雪峰山,受降纪念坊就在不远处的芷江城。当时战事 ·5· 惨烈,弹坑遍地,无数棵大树被炮火拦腰折断,但它们像顽强的雪峰山人一样没有倒下,残存的主 干依然挺立,春来又发新枝,还原为一片新的密林。 沅水滔滔。这支由雪峰山脉的飞瀑、流泉汇聚而成的水系,流经之处,人杰地灵。无论土生土 长者还是外来者,只要接上雪峰山的气,都将成长为参天大树。2000多年前,屈原在观摩学习沅水 流域大型巫、道祭祀的基础上,创作了《九歌》。千年之后,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谪龙标尉,在雪峰山 西麓的黔城创建龙标书院。又过千年,“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近代思想家魏源在雪峰山主峰白马 山麓的腹地——隆回县司马前镇诞生。还有一位从雪峰山走出的出版家舒新城,主编《辞海》,影响 深远。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雪峰山下出现了一块实验田,它的主人便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如今,已经九旬高龄的他,为圆粮食更加高产之梦,依然奔波在田间和世界各地。 我们则是后来者,是来共赴一个“与树结缘”的约会。本是一群书生,却硬要给雪峰山添一抹 翠色,营造一片别样的文学之林。大家齐聚于雪峰山,几乎在同一时刻彻底改变了身份,各自成为 了一棵树。我们这些长期蜗居都市的文弱书生,现在一概“枝干虬扎”,若再回到书斋伏案写作, 笔力便具有了从未有过的坚硬与苍劲,那定然是树神附体所致。 诸多树种,主人偏偏挑选了马尾松给我们认领。这恰好是我最熟悉的树种,熟悉到一眼能认出 它来,与我比肩齐高,分明就是我儿时的一个伙伴。马尾松又叫枞树,用途广泛,它几乎贯穿了我 的童年,童年的全部快乐与辛酸都和它分不开。每次钻进枞树林,必有所求,也必有所获。我曾爬 上数丈高的树巅,斫下枯桠作柴火;在枞菌生长的季节,一大清早背着背笼去捡菌子,那是一家人 上好的食材。枞菌难以人工培植,所以稀有珍贵也在情理之中。枞树还注定了我与音乐的某种缘分, 最早接触或者说最喜欢的乐器是二胡,但那时的家境决定我不可能花钱购买,只能动手自制,其松 香便是取自枞树膏脂。二胡一旦拉响,隐约能听到松涛合鸣。对于山民来说,枞树的重要性在于它 能够燃烧照明。将溢满松脂的树蔸劈开,肢解成碎块,当地人叫枞膏油。在没有电甚至缺少煤油的 年代,松明便是照亮山寨夜晚的唯一灯具、火炬,又或光明的源泉。 然而,这一切已成过往。昔日的故乡少年一旦走出,再难找到回家的路。曾经长满马尾松的地 方早就物是人非,那个在此留下辛酸与快乐的人也近垂暮,他和马尾松的故事将以另一种版本展开。 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还有我们。不仅仅是我们,我们只是这片文学林的拓荒者,雪峰山期 待着更多人加入,相信一定会有真正蔚然成林的那一天…… (选自2020年6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6·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棵树,置身在雪峰山顶。”文章起笔巧妙,既点明文章的题目,又形 成一定的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们这些长期蜗居都市的文弱书生,现在一概‘枝干虬扎’。”运用借代,形象地赞美了雪峰 山给予“我们”创作上的坚硬和苍劲。 C.“他和马尾松的故事将以另一种版本展开”中的“版本”本是图书出版专用词,作者将其用 于人和树的故事,非常新奇也非常贴切。 D.“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中的“他”和“我”在两种人称之间自然切换,体现了作者 审视过去和立足现在两种不同的视角。 7.文中有两处写到“我”童年的经历,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8. 分析概括文章以“雪峰之树”为标题的用意。(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0分) (一)古代文化常识题(本题共3小题,9分)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中有“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之句,其中的“下九”指的是农 历的每月的二十九。 B.《孔雀东南飞》一文中的“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之句,“黄昏”“人定”都是天色纪时法 的名称,分别指 19-21 点、21-23 点。 C.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天干地支纪年、王公年次纪年、帝王年号纪年、年号干支兼用纪年。 其中王公年次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期。 D.清代文学家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写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其中的 “晦”指的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张衡传》中的“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公车”为官署名,征召官员和臣民上书都由公车 ·7· 接待。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之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B. 科举制度中,“进士”是指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及第者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 及第”称号;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C. 童生试是科考中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院试录取者为生 员,入官学。生员分廪生、增生、附生三等。生员经科试合格,即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 D. 会试,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一般在八月 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中试者均可 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殿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古代朝廷对官吏有严格的考课制度,考核政绩最差的称“课殿”,最好的称“课最”,考核结 果是任免官吏的重要依据。 B. 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入选翰林的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 耀的,由翰林至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C. “服除”亦称“除丧”,俗称“脱孝”,即除去丧礼之服,是古代丧礼仪式。古代以亲属关系 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穿大功服的亲族服丧一年,穿小功服的亲族服丧五个月。 D. 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庶人曰“死”。如张衡属大夫,故说“永和四年卒”。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四世祖安,尝从岳飞军中有功。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阳,父宗政 时为赵方将,被檄援枣阳,临阵尝父子相失,珙望敌骑中有素袍白马者,曰:“吾父也。”急麾骑 军突阵,遂脱宗政。以功补进勇副尉。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 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珙取它道劫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金人遁,以功升下班祗应。 十四年,入谒制置使赵方,一见奇之,辟光化尉。丁父忧,制置使起复之,珙辞,讫葬趣就职,又 辞。二年,授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一时暂黄州驻扎,朝辞,上曰:“卿名将之子,忠勤体国,功 绩昭著。”珙对曰:“此宗社威灵,陛下圣德,与三军将士之劳,臣何力之有?”帝问恢复,对曰: “愿陛下宽民力,蓄人材,以俟机会。”帝问和议,对曰:“臣介胄之士,当言战,不当言和。” 赐赍甚厚。兼知光州,又兼知黄州。三年,珙至黄,增埤浚隍,搜访军实。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 ·8· 为屋三万间居之,厚加赈贷。制拜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与副使 彭大雅不协,交章于朝。珙曰:“国事如此,合智并谋,犹惧弗克,而两司方勇于私斗,岂不愧廉、 蔺之风乎?”驰书责之,隆之、大雅得书大惭。大元兵至三川,珙下令应出戍主兵官,不许失弃寸土。 权开州梁栋乏粮,请还司,珙曰:“是弃城也。”栋至夔州,使高达斩其首以徇,由是诸将禀令惟 谨。珙以身镇江陵,珙奏:“襄、蜀荡析,士无所归,蜀士聚于公安,襄士聚于郢渚。臣作公安、 南阳两书院,以没入田庐隶之,使有所教养。”请帝题其榜赐焉。病遂革,乞休致,授检校少师、 宁武军节度使致仕,终于江陵府治,时九月戊午也。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讣至,帝震 悼辍朝,赙银绢各千,特赠少师,三赠至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 (节选自《宋书·孟珙传》) 1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3分) A.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珙 取它道劫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 B.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 珙取它道/劫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 C.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珙 取它道劫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 D.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珙 取它道劫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被檄”在本文中是用檄文晓 谕的意思。 B.制置使,军事统帅,主要负责部署边防军务,控制地方秩序。宋初不常置,南渡后,因与金 作战,设置渐多,一般由秩高望重者来担任。 C.嘉定是宋宁宗的第四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 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朔,是古人用来标志日期的词语,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古人还用“望”“晦”来标记日期,分 别是指农历每月十五和最后一天。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9· A.孟珙身为人子,谨遵孝道。从军时父子离散,他率骑兵冲入敌阵帮助孟宗政脱险,后来父亲 去世,他为父守丧,一再拒绝上级的任命。 B.孟珙身为将领,作战有方。能够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深得军士叹服和朝廷的重用,后来皇 帝也给予他高度的评价。 C.孟珙身居要职,宽严有度。对因私事而争斗的官员只是当面斥责而己,让他们知羞醒悟。对 擅离职守的手下则严刑处罚。 D.孟珙为官一方,关心士人。襄、蜀两地动荡不安,士人无处安身,他就在公安、南阳建造两 座书院,使士人有地方受教育。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丁父忧,制置使起复之,珙辞,讫葬趣就职,又辞。(4分) (2)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为屋三万间居之,厚加赈贷。(4分) 16.文中孟珙与皇上的一番对话,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格和见识?(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再赋海山楼① 陈与义② 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 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容带雨来。 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却生哀。 灭胡猛士今安有? 非复当年单父台③。 【注释】①作者曾登过海山楼,写过《登海山楼》一诗。②陈与义:南宋爱国诗人,后期诗风雄 浑沉郁。③单父台,指宓子贱琴台。孔丘的学生宓子贱,曾作单父宰,鸣琴而治,政绩斐然,后人 思之,因名其弹琴之高台曰琴台。杜甫《昔游》诗说“昔者与高李,晚登……是时仓廪实,洞达寰区 开。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君王无所惜,驾驭英雄……”,描写唐玄宗时盛世景象。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0· A.首联写出危楼临海耸峙的壮观景象,楼借海势,大海的壮阔更衬托出海山楼之雄峻。 B.颈联中“还”却”的运用使诗句富于起伏顿挫,抒写了诗人报国无门、回天无力的悲愤之情。 C.尾联化用杜甫诗句,同是登高望远,今昔情势迥异,诗人怀古伤今,将感情推向高潮。 D.诗人遥望海山楼,抒发家国之感、时局之忧,全诗章法谨严,气象雄浑,格调豪迈雄放。 18.有人认为本诗颔联颇为精妙,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四)名篇 名句默 写(本 题共 1小题 ,12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强调人应该接受苦难的磨练,这种磨砺的作用是: , 。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 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通过老人和小孩表现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境况的句子 是: , 。 (4)郦道元在《三峡》中用快马和疾风来衬托行船之快的句子是: , 。 (5)《马说》中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不能使马的才能发挥出来,不能通晓马的意思的句 子是: , 。 (6)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一样描 写景物早晚明暗变化特点的句子是: , 。 三、 语言文 字运用 (8分) 20.下面是高一某班班长在班会上的发言,其中四处语言表达有问题,请指出句子序号并 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随着期末考试临近,学习任务加重,部分小组出现了随意不上体育课,延长学习时间和 减少课外活动。②这样的“努力”背后带来健康隐患。为改变这种现象,促进大家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我班将于2020年12月1日举办班级体育文化日活动。③本次活动围绕“智慧学习, 活力青春”为主题,展现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形式,不以体育竞技为主要形式。④希望同学们 精心准备,积极参加。⑤也欢迎家长们前来观看指导,届时将惠赠节目单一份。 ·11· 21.请对下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5分) 航母对来自潜艇的威胁历来特别谨慎,远超过对空中威胁的关注。因为海洋太广阔,无论 固定翼反潜机还是直升机每天都只能出动2~3次,次数再多飞行员太疲劳,无法做到24小时不 间断探测。除了狭窄的海域可以采用空中反潜外,一般海域无法做到。反潜机靠吊放声呐探测 目标要受海况影响,且使用一次性声呐浮标费用昂贵,编队驶离这片海区声呐浮标就失去作用。 核潜艇不同,它可以在水下进行连续探测,发现异常情况即时报告,航母编队立刻转向安全海 域航行,舰载反潜机协同核潜艇搜寻、攻击目标。核潜艇拥有出色的航程和航速,常规潜艇的 航速是跟不上航母编队的。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湖南耒阳考生钟芳蓉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676分的成绩,名列湖南省2020年高考 文科第四名。钟芳蓉决定选择北大考古专业,在网上引起了热评。在部分网友看来,考古是个 冷门专业,毕业后很可能找不到工作。而另外一部分网友则认为,她完全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 的专业。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后悔。”钟芳蓉说,“确定自己的兴趣并坚定地选择了北大考古专 业,让我的成长有了更多的力量。” 这件事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少于800字。 ·12· 永安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2 分) 1.(3 分)C(A“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错,原文为“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B“中 国人的世界观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错,偷换概念。原文是“中 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 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 D 不合文意,“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 庭伦理的建设”并行不悖,“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 2.(3 分)D(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侧重强调证明的是将“天下”和“公” 联系在一起,尚未谈及“太平”。) 3.(3 分)B(“治大国若烹小鲜”是比喻的说法,只是强调了“治国”这一方面,不能用来说 明“家”“国”二者之间的关系。) 4.(4 分)①首先指明“天下情怀”在古代呈现“天下为公”和“天下太平”两种理念形态,接 着分别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加以分析论证;(2 分)②最后阐发“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 通过古今对比,指出其现实意义,提出时代要求。(2 分) 5.(6 分)①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价值观念,积极投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建设实践;②厚植家国情怀,追求“天下为公”“天下太平”,抓住机遇,努力创造,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③将传统的家庭伦理原则和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有 机结合起来,爱国爱家,勇于担当。(每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能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6.B(“借代”错,应是比喻) 7.①第一处写“我”的老家由当年的树木茂密变为后来的山头秃顶,反衬雪峰山古树参天的 景象,赞扬了花瑶人保护自然环境的美好行为。②第二处写儿时的“我”与马尾松的不解之缘和 诸多往事,正衬今天的“我”与雪峰山马尾松的新缘分,为突出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做好铺垫。 (4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8.①概括文章基本内容。雪峰之树是全文的核心意象,文章的所有内容都是写雪峰之树或 与雪峰之树密切相关的人、事。②构成文章行文线索。文章从雪峰之树起笔,用雪峰之树结篇, 中间内容也都围绕雪峰之树展开,全文的线索明晰,结构圆满。③形象揭示文章主旨。在文中, ·13· 雪峰之树既是自然的树,更是民族文化、民族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象征。(6分。每点2分,意思 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50分) 9.A. “下九”指的是农历的每月的十九。 10.D. “秋闱”指的是乡试。凡中乡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11.C.穿大功服的亲族服丧九个月。 12.C(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 宗政命珙取它道劫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 13.A(A项开始对“檄”的解释是正确的,“被檄”解释错误,放入语境也解释不通,应该是“被 征召”的意思。) 14.C(C项,原文“驰书责之”的意思是“孟珙立即写信责问他们”,而并非“当面斥责”) 15.(1)(孟珙)遭父丧,制置使在他服丧期没满时重新起用他,他推辞,制置使让他安 葬父亲后就赶快来任职,他又推辞。 【评分标准】“丁父忧”“起复”“讫葬趣就职”各1分,整体句式顺畅1分,共4分。 (2)前来归附的边境百姓每天有千人,孟珙造了三万间房子让他们居住,对他们多加赈 济。 【评分标准】“边民来归者”“居之”各1分,整体句式通畅2分,共4分。 16.(1)谦虚退让。孟珙面对皇帝的褒奖,不贪己功把作战取胜的功劳归于皇帝的盛德和 军士的付出。(2)耿介忠直。对皇上问合议一事,他直言该战。(3)见识远大。针对恢复国 土一事,他建议陛下放宽民力,集聚人才,等待时机。(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答对两点给 3分) 【参考译文】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他的四世祖孟安,曾跟从岳飞,立有战功。嘉 定十年(1217年),金人进犯襄阳,孟珙的父亲孟宗政当时是赵方的部将,孟宗政受檄命去救 援枣阳,在阵前父子离散,孟珙望见敌人骑兵中有一个穿素袍骑白马的人,说“是我父亲。” 急忙率骑兵冲入敌阵,使孟宗政脱险。孟珙因功被补为进勇副尉。嘉定十二年,完颜讹可率步、 骑兵二十万分两路进攻枣阳,金兵环列在城下,孟珙登上城墙射敌人,将士们都叹服。孟宗政 命令孟珙从别的地方劫杀金人,孟珙攻破敌人十八寨,斩杀一千多人,缴获大量军器回来,金 人逃走,孟珙因功升为下班祇应。嘉定十四年,孟珙拜见制置使赵方,赵方一见到他就认为他 ·14· 是奇才,任命他为光化尉。(孟珙)遭父丧,制置使在他服丧期没满时重新起用他,他推辞, 让他安葬父亲后就职,他又推辞。端平二年,孟珙被授予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暂时在黄州驻 扎,他辞别皇上,皇上说:“你是名将的儿子,忠心、勤勉、体恤国家,功绩昭著。”孟珙回 答:“这是宗社的威灵,陛下的圣德和三军将士的功劳,我有什么能力?”皇上问恢复故土的 事,孟珙回答:“希望陛下放宽民力,积聚人才,等待时机。”皇上问和议的事,孟珙回答: “我是军人,应该谈论战,不应该谈论和。”皇上给他丰厚的赏赐。孟珙兼任光州知州,又兼 黄州知州。端平三年,孟珙到黄州,增厚城墙、疏导护城河,搜集军事物资,前来归附的边境 百姓每天有千人,孟珙造了三万间房子让他们居住,对他们多加赈济。皇上下制任命孟珙为宁 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夔州知州。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与副使彭大雅不和,互相上书向朝廷 告状。孟珙说:“国事这样,把大家的才智和计谋合起来,还怕不能战胜敌人,你们双方却为 私事争斗,难道不愧对廉颇、蔺相如的风骨吗?”孟珙立即写信责问他们,他二人看到书信后 很惭愧。大元兵到三川,孟珙下令应该出兵戌守的主兵官,不许丢弃一寸土地。开州的梁栋因 缺粮,请求回制置司,孟珙说:“这是弃城。”梁栋到夔州,孟珙让高达砍掉梁栋的首级来示 众。于是众将奉行命令就十分谨慎了。孟珙亲自镇守江陵,孟珙上奏说:“襄、蜀两地动荡不 安,士人无处安身,蜀地士人聚焦在公安,襄阳士人聚集在郢渚,臣设立了公安、南阳两座书 院。使那些被没收的田舍隶属书院,使士人有地方受教育。”他请皇上题写榜文赐给书院。他 的病加重,请求辞官,他被授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后辞官,在江陵府治所去世,当时是 九月廿六日。九月初一,有颗大星陨落在境内,声音如雷。孟珙去世的消息传到朝中,皇上震 惊,停止朝政追悼他,赠给他丧费银绢各一千两匹,特赠他为少师,三次赠官后为太师,封他 为吉国公,谥号“忠襄”。 17.D“遥望海山楼”错误,诗人是身在楼中遥望海面。“豪迈雄放”错误,从后两联来看,作 者的情感应是悲伤抑郁的。 18.①动静结合,“天影”“春容”是静态,“入”“来”两个动词则写天光云影与春日气象,使整 个境界为之飞动。②远近结合,“天影”是远景,“海潮”“楼台”“春雨”是近景,写景富有层次。 ③此联不仅雄浑壮阔,而且以这种潮水奔涌、风雨齐来的危楼景象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诗人的 不安,为后两联抒情做铺垫。(每点2分,共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5·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三、 语言文 字运用 (8分) 20.(4分,每小题1分) (1)“活动”后加“的现象” (2)“带来”改为“存在”(或删除“背后”) (3)“围绕”改为“以”(或“为”改为“的”)(4)“惠赠”改为“赠送” 21.(4分)①潜艇对航母的威胁远超空中力量的威胁。(2分) ②核潜艇对航母的护航作用更重要,其优势其它装备远不能及。(2分) 四、作文(60分)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