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二立意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
第 03 课 解题锦囊 方法指导 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作文“一统天下”。有人认为,新材料作文是开放性命题, 角度多,从哪一个角度写作都行,没有必要再苦苦地训练审题立意。其实不然,审题立意是 理解材料的关键环节,而跑题偏题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因此,审题立意是新材料作文训练的 主线,贯穿高三复习的始终。训练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读懂材料,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 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多角度立意中寻找最佳立意。 一、提炼中心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 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典例 1 试用提炼中心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 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 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 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 【答案】 1.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①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②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 徒有虚名。 典例 2 两个台湾观光团到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一个观光团的导游连声说: “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另一个观光团的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 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 【答案】 可以提炼出:同样的境遇,以不同的心态看待,感受就截然不同;相同的问题用不同的 方法处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换一种角度欣赏风景,换一种心情体验人生。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 角度的突破口。 典例 3 请用抓关键句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一只小蚂蚁跟着哥哥去寻食,突然下起了大雨,哥哥对着小蚂蚁喊:“快跑!”小蚂蚁 却看见蜗牛在雨中慢悠悠爬着,不慌不忙,它就问哥哥:“为什么蜗牛不跑?”哥哥说:“没 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 【答案】 可写:没有优越外部条件的人就必须努力拼搏。 【解析】 “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是关键句,其中“伞”是个喻体,比喻可以给人提供保 护的外部条件,诸如富裕的家境、杰出的父母、超人的优势等等。 典例 4 2011 年度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索尔·佩尔马特,在得 知获奖时淡定地说:“我终于也有自己的停车位了。” 在该校中,有一排写着“NL”(诺贝尔桂冠得主的英文缩写)标志的停车位,是专门为诺 奖得主服务的,这是学校的唯一奖励,也是学校向他们致敬的特有方式。 得了诺贝尔奖,不涨工资不升职,照样上课、监考、做实验,不同的是他们的车终于有 地方停了。 对于这个奖励措施,伯克利的教授们这样说:“做学问如果没有一颗淡定的心,就没法 继续,更不可能前进。”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 【答案】 做人(学问)有了淡定之心,方能前进。 【解析】 材料作文,重点是读材料。要认真阅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 中有底。 其次要“析”:析读材料是材料作文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 品味、联想、提炼。对此要注意,材料分析后要完整地把握材料的意旨。完整把握意旨就要 从系统论的角度,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去把握材料主旨,而不是片面肢解,主观臆测。“意 旨”之“意”就是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思想情感,材料的思想倾向性,材料的思想倾向性从 材料中是很容易看出的,那就是赞赏淡定之心。经过这样的材料分析,本次作文可有以下参 考立意。淡然之心成就人生;求知与创造应被当成生命的本来意义,而非为获得现实利益; 赞扬与鼓励也需要一种智慧;莫要被光环束缚住前进的脚步等。教授们的话是关键句,可据 此立意。 三、由果推因法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 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典例 5 请用由果推因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一只公鸡在田野里为自己和母鸡们寻找食物。它发现了一块宝玉,便对宝玉说:“若不 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会非常珍惜地把你捡起来,但我发现了你却毫无用处。我 与其得到世界上的一切宝玉,倒不如得到一颗麦子好。”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 【答案】 ①自己需要的才是最珍贵的,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四、抓关系法 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 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 典例 6 请用抓关系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老师去为学生准备咖啡,回来时端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样的杯子,这些杯子有陶瓷的、 塑料的、玻璃的、水晶的,有的普通,有的昂贵,有的精致,老师让大家随意享用。 等每个学生都端起一杯咖啡,老师说话了:“你们注意到了吗?所有好看昂贵的杯子都 被用了,剩下了那些朴素便宜的杯子。杯子不会让咖啡的质量变得更好,很多时候,只是让 它变得更贵一些,甚至,有时候,让人忽略了我们到底在喝什么。”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 【答案】 “咖啡”与“杯子”的关系,就是主与次、本与末、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这则材料的含 意也就是生活中我们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不能迷失在那些不重要的东西上。 五、横向立意法 运用联想类比或改变思考角度来启迪思维的方法。这种联想类比开拓的方法,关键是由 某种生活现象与感悟,联系现实生活作多角度的联想类比,然后从各种启迪中选择新颖而有 时代气息的立意。 典例 7 一个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有一天,来了一位老人, 问他:“年轻人,干嘛不高兴?”青年回答:“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这么穷?”“穷?我 看你很富有嘛!”“这从何说起?”青年问。老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假如我今天折断 你的一根手指,给你一千元,你干不干?”“不干!”“假如我今天斩断你的手,给你一万元, 你干不干?”“不干!”假如让你变成八十岁的老翁,给你一百万元,你干不干?”“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一千万元,你干不干?”“不干!”“这就对了,你身上的钱已经 超过一千万了,你还不高兴吗?”老人笑吟吟地走了,留下青年在思考。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 【答案】 老人角度:做人要有满足感;每个人身上的财富都是无价的;换一种方式思考就会发 现另一种境界。 青年角度:不满足现状,终日愁眉不展;穷则思变,不满足也是人生的一种动力。 【解析】 可以联系生命的价值来写,从老人和青年两个角度来写。立意可以定为:“人的生命只 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财产,青春更是宝贵的财产,因此,每一个人要珍惜生命,珍惜青春, 努力拼搏,创造不朽业绩,实现生命的价值。” 六、分清褒贬法(明辨意图法)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褒贬的情感倾向,此时,可从 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典例 8 《断臂的维纳斯》: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 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 【答案】 立意: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要有独特的美(从断臂维纳斯的角度) 七、联系实际法 现实生活、人生的某些思想、观点、认识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 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关心现实,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 典例 9 犹太有句名言,叫做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子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他就把豆子拿回 来,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么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 苗。而豆苗如果卖不动,再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作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出去,那 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长大,几个月后,他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一粒豆子变成成千 上万颗豆子,这不是更大的收获吗?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 【答案】 立意:正确面对挫折;不要轻言放弃;调整心态,改变自己;机会就在前方。 【解析】 这是一则很有趣的材料。初读之后,我们不得不感慨于犹太人的聪明;再读,心灵便随 之受到了触动。很明显,这则材料不能仅停留在表面,更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上去。面对劣 势或失败,很多人第一反应便是沮丧绝望,继而一蹶不振,而犹太人却能于逆境中冷静分析, 走出败中求胜的新路。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绝境,更没有彻底的失败,只要我们不为一时 的困难所囿,不停地寻找新的希望,善用我们的头脑,定能将逆境变为顺境,将危机化为转 机。材料的主要情节是犹太人经商不断遇到挫折,又不断寻找机遇。 八、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此法主要适用于多则材料型。 典例 10 请用求异同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材料一 古语:树怕没皮,人怕没脸。俗语:死要面子活受罪。 材料二 林语堂先生说过:中国人的脸面,不但可以洗,可以刮,还可以争,可以留, 有时好像争面子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可以倾家荡产而为之。 材料三 时值暑假,来自京沪一些医院的整形外科统计数字显示,青少年占到了就诊人 数的 60%至 70%,就诊的青少年除了极少数因为无耳、兔唇等原因必须进行修补以外,绝大 多数是为了“锦上添花”,有的甚至举着一些名模明星的照片前来就诊,照片上的形象就是 其整形标准。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渴望被周围人承认的双重原因,青少 年比成年人更容易被“面子”观念困扰。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 【答案】 面子关乎人们的尊严、荣辱,当然要讲,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面子就是讲尊严。 但是,面子不等于虚荣心,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更不能为了所谓的政绩而劳民伤财、 弄虚作假。有时候,勇于暴露自己的缺点,恰恰是给自己争来了面子。我们要的是表里如一、 形式内容相统一的面子。 典例 11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富兰克林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直 立起来的。”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有句深深触动人们内心的诗句:“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 立着,却没有靠着。”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 【答案】 合起来说,就是:人,既要不断充实自我,又要自立自强。 【解析】 此题可以寻找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前一则材料的内涵是告诫人们要充实自我,后一则 材料的内涵是告诫人们要自立自强。 那么多则材料类作文都有哪几种类型呢?又该怎么审题立意呢? 有以下几种分类: (一)相同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 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典例 12 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写出作文立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 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答案】立意: 客观环境条件影响着事物的发展 (二)相反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 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典例 1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1915 年,大洋洲北面一原始部落民族。一批欧洲传教士见当地人在使用磨 制石斧,便大量赠送短柄钢斧,帮助他们提高效益。不料,其结果只增加了当地人的睡眠 时间。 材料二:日本兵库县有个小山村。一天,村里的长者把村人召集到一起说:“都什么 年代了,咱们还过着与原始人差不多的生活,要改变这种状况,办法不是没有。大都市里 的人长期过现代生活,肯定会腻味的。咱不妨走回头路,干脆过原始人的生活,利用落后 的‘特长’,‘出卖’这落后,定能赚不少钱。” 这回天妙计,博得全村人喝彩,大家说干就干,有的在树上筑巢,有的用兽皮缝衣, 有的用石器打磨工具……一时间舆论大哗,旅游者、考察者慕名而来,小山村暴富起来。 【答案】 改变观念是关键,解放思想是根本。 (三)相对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 有片面性。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 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典例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甲说:“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能致富,所以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仍 应发扬光大。” 乙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靠勤劳仅仅能温饱,要致富,必须依靠科 技。高科技=高效益,这是致富的公式。” 【答案】 致富必须依靠勤劳和高科技的结合。 【解析】 归纳出每则材料的内涵:材料一的观点是靠勤劳能致富;材料二的观点是靠科技才能致 富。细加分析即可发现,甲、乙两方的观点,都是带有片面性的,只有综合起来才全面。 典例 15: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1)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要耕耘,一定有收获;(2) 没有收益、方向错误的 苦劳,只是徒劳无功。做事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材料二:(1)懂得愈多,找工作愈容易;(2)好工作有许多人竞相应征,学而专精的人才 会得到。 材料三:(1)美梦不要想,因为不可能成真;(2)美梦要去追寻,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收 获。 【答案】 任何事物我们都要从正反两个方向去思考,全面辩证地去看问题,这样才能获得比较清 醒的认识。 (四)递进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 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典例 16: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诗人顾城有句出名的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这里说 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成语中有“咫尺天涯”一词,意思是说虽然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 海南省海边有一块石碑,上书“天涯海角”,那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涯”,现在飞机 几小时就到了。美国在地球的那一边,似乎也是“天涯”,但卫星电视一下子将它拉到我们 面前。这是现代科技的神威,它使我们生存空间的距离相对缩短了,难怪有地球村之说。 【答案】 距离的远和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解析】 第一则材料从心理角度讲咫尺可以成为天涯,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膜;第二则 材料从科技角度讲天涯可以变为咫尺,这是因为科技进步的力量。写作时从这两个角度切入 方为正点。如果能从“距离的远和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入手则更高一筹。 (五)综合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 材料。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 全面正确的观点。 典例 17:筛选以下材料,联系实际立论作文。 战国时期赵王实行胡服骑射政策。 秦始皇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万里长城。 汉代王昭君出塞,为帝业实施和亲政策。 鲁迅就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写了《拿来主义》。 我国当前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 清代搞闭关锁国,行不通后又搞求荣卖国。 【答案】 要勇于向外部世界(外国和外族)学习。 典例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当代著名作家池莉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 做好一件事。” 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整整二十年,他记录了 170 种玫瑰的姿容,绘成了被誉 为“玫瑰圣经”的《玫瑰图谱》,至今无人逾越。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建树广泛的通才形象:苏东坡是一个大 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答案】 做好一件事,才可能做好很多事;做好很多事,为的是把一件事做得更好;企业 讲求团队合作精神,更需要专精人才;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专通并举” 小结 以上我们归纳了多则材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这种类型作文必须从整体考虑,切忌 把几则材料割裂开来,就事论事;其次要弄清几则材料间的联系,寻找联系点,运用多种方 法去分析材料。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不同性质与类型的材料,审题 的侧重点和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因而要提高自己的审题立意能力,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些方 法,还需要大量的科学整合与系列训练,更需要尽力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与情感体验,全面 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与语文综合素养。 作文写法六忌 1.忌全抄材料。 2.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 既然要求根据材料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根据来联想生发,不能置材料与不顾,而天马 行空,脱缰狂奔。材料作文要求若即若离,不即不离。 3. 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 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或扩充。 4. 忌单一论事,局限于材料。 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由此及彼,联想生发开去, 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使文章真实而具有现实 性。 5. 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 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 6.立意忌万金油式的立意。 如对材料的许多做法或看法立意为“选择”、或简单地讲政治哲学“全面地看问题”、“换 个角度看问题”、或干脆说“思辨地看问题”。 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 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 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佳作欣赏 (2017 新课标全国 3 卷)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 40 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40 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 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 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 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 2017 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且不少于 800 字。 【佳作欣赏】 从独木桥到阳光道 ——我看高考 四十载岁月流逝,高考仍然是每一代人心中难以忘却的青春记忆。从千军万马争过“独 木桥”到如今千万寒门子弟“跃龙门”的“阳光道”,高考,已演变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 现象。 四十年前,高考是一座通往理想彼岸,却随时有跌落深谷的危险的独木桥。我的父辈都 是农民,却也饱受高考所带来的利弊之苦。曾经,大学生是知识与文化的象征,却也是高贵 与财富的象征。那时的教育远未有如今这样普及与发达,能考上大学的因素也远不止努力与 勤奋,“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是最贴切的形容,反映了当时考大学之困难与艰辛。 四十年后,高考是一条宽阔稳固的阳光大道,是付出便有收获的寒门子弟的成功之道。随着 我国国力与日俱增,教育现状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考上一所大学早已并非难事,越来越多 的人拥有了获得高水平知识的权利。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文关怀的逐步提升,高考的公平性 也日益明显,使高考从一个冷酷多变的“刑场”成为了无数人的梦想腾飞之地。 从独木桥到高考如今的阳光大道,这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兴盛,一个民族的崛起。“少年强则 国强”,高考转变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导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 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国力。当越来越多人不再恐惧于高考的淘汰率而转向期待高考所会带来的 人生改变时,高考就真正达到了它培育人才、挑选人才的真实目的。 高考仍然需要改革,需要从“阳关道”向不定方向的“自由原”转变。尽管我国的高考 在对人才的培育上已获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唯分数论”依然束缚着考生的发展。浙江等 地推行的高考新政有望改变这一现状。当文理不再分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 的学科,不再一考定终身,不再为文不择理而忧愁时,高考才真正地成了一个“自由原”, 考生则是原野上驰骋的骏马,自由而奔放,挣脱缰绳,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肆意奔跑。 高考,这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这个凝聚了几代人理想与回忆的“独木桥”,正完成 了向“阳关道”蜕变,正声势浩大地开辟成一片“自由的原野”,为下一代人提供更加完善 的腾飞之地,理想之港。 【点评】 本文是一篇紧扣题旨,立意高远的考场佳作。文章从“四十年高考”的作文材料引出 “青春记忆”,进而归结到“文化现象”的立足点,开篇就显得大气磅礴,非同凡响;接着 回顾四十年前“考大学之困难与艰辛”,再分析四十年后“高考是一条宽阔稳固的阳光大道”, 娓娓道来,有理有据;然后考生水到渠成地分析高考的目的,又巧妙地引出纵深方向的论述; 最后展望高考前景,既点明题旨,又给人启发和希望。文章思路畅达,比喻形象生动,无不 彰显了满分作文的特有气质。 在高考考场的实际状况中,考生看到这道作文题,应该不会被吓到,而是会发出一种放 心的微笑。但是,容易被部分粗心的考生忽略的是题目对作文标题的限制,可能会有不少考 生在阅读试题时将“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中的“副”字 漏掉,这就犯了审题的大忌。殊不知,今年全国卷 III 的这道作文题,貌似容易,实则错就 容易错在这里。这个“半命题”是就是所谓的“任务”,构思时必须先确定好副标题:是写 “我看高考”呢,还是写“我的高考”?一字之差,差别大矣! 如果确定写“我看高考”,重点就在“看”,要谈对高考的看法,最适宜写议论文;如果 确定写“我的高考”,重点就在“高考”,要写出我和高考的关系,可写议论文,也可写记叙 文,还可写抒情散文。只有先在思想中确定了这一点,才能接下来进一步思考文体问题和选 材问题。 写议论文,要先确定论点:你对高考的看法是什么或你和高考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 然后再选择论据和确立论证方法;写记叙文和抒情散文,都必须确定文章所反映的观点或中 心思想,然后或记叙几件事,或编拟一个或几个小故事,或抒发你对高考的复杂感情,等等。 但是,不管写何种文体,最好都应该先根据作文题中所提供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