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3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36)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武行德,并州榆次人,身长九尺余,材貌奇伟,家甚贫,常采樵鬻之自给。晋祖镇并门,暇日,从禽郊外,值行德负薪趋拱于道左,晋祖见其魁岸,又所负薪异常,令力士更举之,俱不能举,颇奇之,因留帐下。‎ 晋天福初,授奉国都头,迁指挥使,改控鹤指挥使、宁国军都虞候。开运中,契丹至汴,行德被获,乃伪请于契丹以自效。契丹信之,方具舟数十艘载铠甲,令行德率将校军卒送归其国。溯汴至河阴,行德谓诸将曰:“我辈受国厚恩,而受制于契丹,与其离乡井、投边塞,为异域之鬼,曷若与诸君驱逐凶党共守河阳姑俟契丹兵退视天命所属归之建功业定祸乱以图富贵可乎”众素服行德威名,皆曰:“所向惟命,不敢爱死。”行德即杀契丹监使,分授器甲,由汜水倍道抵河阳。契丹节度使崔廷勋出兵来拒,行德麾众逆击,自旦及午殊死战,廷勋大败,弃城走。行德遂据河阳,尽以府库分给将士,因推行德知州事。时契丹兵尚充斥,行德厉士卒,缮甲兵,据上游,士气益奋,人望归之。‎ 广顺初,加兼侍中,俄改忠武军节度,迁河南尹、西京留守。时禁盐入城,犯者法至死,告者给厚赏。洛阳民家妪将入城鬻蔬,俄有僧从妪买蔬,就筥翻视,密置盐筥中,少答其直,不买而去。妪持入城,抱关者搜得盐,擒以诣府。行德见盛盐襆非村妪所有,疑而诘之,妪言:“适有僧自城外买蔬,取视久之而去。”即捕僧讯治之,具伏与关吏同诬妪以希赏。行德释妪,斩僧及抱关吏数辈。人畏之若神明,部下凛然。三年,丁外艰,起复。‎ 宋初,加中书令,进封韩国公,再授忠武军节度,改封魏国公。乾德二年冬,移镇安州,加开府仪同三司。开宝二年,入为太子太傅。太平兴国三年,以本官致仕。四年,卒,年七十二,赠太师。‎ ‎(选自《宋史》,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曷若与诸君驱逐/凶党共守河阳/姑俟契丹兵退/视天命所属/归之建功业/定祸乱/以图富贵可乎/‎ B.曷若与诸君驱逐凶党/共守河阳/姑俟契丹兵退/视天命所属/归之建功业/定祸乱/以图富贵可乎/‎ C.曷若与诸君驱逐凶党/共守河阳/姑俟契丹兵退/视天命所属归之/建功业/定祸乱/以图富贵可乎/‎ D.曷若与诸君驱逐/凶党共守河阳/姑俟契丹兵退/视天命所属归之/建功业/定祸乱/以图富贵可乎/‎ 答案 C 解析 通过分析,“曷若与诸君驱逐凶党”句子结构完整,“凶党”是“驱逐”的宾语,所以中间不能停顿,排除A、D两项;“建功业”与“定祸乱”结构相同,所以在“建”‎ 之前应停顿,排除B,选择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弃城走”中的“走”为逃跑的意思。现代的“走”在古代常用“行”来表示,现代的“散步”在古代用“步”来表示。‎ B.“府库”在古代指国家贮藏财物、兵甲的处所。一般贮兵甲的建筑为府,贮财货的建筑为库。‎ C.“丁外艰”在古代指遭逢父亲丧事,等同于“丁父忧”。与之相对的“丁内艰”指的是居母丧。‎ D.“进封韩国公”中的“公”是爵位,中国古代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五等之首曰公。‎ 答案 B 解析 贮财货的建筑应是府,贮兵甲的建筑应是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行德身材相貌奇特伟岸,力量很大。晋高祖去打猎时偶遇背着木柴的武行德,晋祖手下的大力士都不能举起他背上的柴,晋祖认为他很奇特,收留了他。‎ B.武行德头脑机智,善于变通。在契丹人攻到汴京时,他被俘后假装投降,趁契丹人不备,将其几十条船上的铠甲运回自己的国家。‎ C.武行德对待手下很好,深得手下佩服。河阳一役,他率众打败崔廷勋的大军,将府库里的东西分给士兵,士兵推举他管理州中事务。‎ D.武行德心思缜密,断案如神。在审理村妪带私盐进城一案时,他由盛盐的袋子推断不是村妪所为,最终查出真正的罪犯,并严加惩治。‎ 答案 B 解析 “趁契丹人不备,将其几十条船上的铠甲运回自己的国家”错误,是契丹人命令他押送这些船到契丹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开运中,契丹至汴,行德被获,乃伪请于契丹以自效。‎ 译文:                            ‎ ‎                               ‎ ‎(2)时契丹兵尚充斥,行德厉士卒,缮甲兵,据上游,士气益奋,人望归之。‎ 译文:                            ‎ ‎                               ‎ 答案 (1)开运年间,契丹人攻入汴京,武行德被俘获,于是他假装向契丹人请求为他们效力。‎ ‎(2)当时契丹军队还遍布各地,武行德训练士卒,整治铠甲兵器,占据上游,军队的士气更加高涨,人们都愿意归顺他。‎ 解析 (1)关键词:“获”,俘获;“伪”,假装;“自效”,愿为别人或集团贡献自己的力量或生命。(2)关键词:“充斥”,遍布,充满;“厉”,通“砺”,磨练,训练;“缮”,整治。‎ 参考译文 武行德,是并州榆次(属山西省)人,身高九尺多,身材相貌奇特伟岸,家境非常贫困,经常砍柴卖了来养活自己。晋高祖镇守并门的时候,闲暇的日子,到郊外去打猎,正赶上武行德背着木柴快步走到路边拱手行礼,晋高祖见他身材魁梧伟岸,又见他所背的柴与平常人不同,便让手下的大力士轮流举起那捆柴,那些人都举不起来,(晋高祖)觉得他非常奇特,因而把他留在帐下。‎ 晋天福初年,授予武行德奉国都头官职,后来又升迁为指挥使,再改任控鹤指挥使、宁国军都虞候。开运年间,契丹人攻入汴京,武行德被俘获,于是他假装向契丹人请求为他们效力。契丹人相信了他,当时正好准备了几十条船装载铠甲,便命令武行德率领将校士兵把铠甲送回他们的国家。船队沿汴水上行到河阴,武行德对各位将领说:“我们这些人蒙受国家丰厚的恩泽,却被契丹人控制,与其背井离乡、投身边塞,成为异国他乡的鬼魂,哪如与各位驱逐凶徒,共同守卫河阳,等待契丹大军撤退,看天命交付给谁就归顺他,建立功业,平定祸乱,来谋求富贵,可以吗?”众人平日都佩服武行德的威名,都说:“何去何从只听您的命令,我们不会吝惜死。”武行德当即杀死契丹的监使,分别授予将士们武器铠甲,从汜水兼程到达河阳。契丹节度使崔廷勋派兵抵挡,武行德指挥众人迎击,从早晨到中午,经过殊死战斗,崔廷勋的军队大败,弃城逃走。武行德于是占据了河阳,将府库中的东西全都分给将士,将士们于是推举武行德管理州中事务。当时契丹军队还遍布各地,武行德训练士卒,整治铠甲兵器,占据上游,军队的士气更加高涨,人们都愿意归顺他。‎ 广顺初年,他加官兼任侍中,不久改任忠武军节度使,升任河南尹、西京留守。当时禁止人们带私盐进城,违犯的人按照法律会被处死,告发的人会得到丰厚的赏赐。有一位洛阳百姓家的老妇人,将要进城卖蔬菜,不一会儿,有一位僧人向老妇人买菜,在竹筐里翻看,偷偷地将盐放入竹筐中,稍稍问了一下价钱,没有买便离开了。老妇人拿着竹筐进城,守门的人在竹筐中搜查到了私盐,把她抓到官府。武行德见盛盐的包袱不可能是乡村妇人拥有的,便产生了怀疑,责问她,老妇人说:“刚才有一位僧人在城外买菜,拿过竹筐看了很久才离去。”武行德立即命人抓捕僧人进行审讯,僧人把与守门吏卒一起诬陷老妇企图谋求赏金的事都交代了出来。武行德释放了老妇人,杀了僧人和数名守门吏卒。人们敬畏他就像敬畏神明一样,手下的人都对他充满敬畏。广顺三年,父亲去世,回家居丧,未满期便复职。‎ 宋朝初年,加封中书令,进封韩国公,又授予忠武军节度使,改封魏国公。乾德二年冬天,调任镇守安州,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开宝二年,进宫担任太子太傅。太平兴国三年,在这一官职上退休。太平兴国四年,武行德去世,时年七十二,被赠予太师的封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常衮,京兆人也。父无为,三原县丞,以衮累赠仆射。衮,天宝末举进士,历太子正字。宝应二年,选为翰林学士、考功员外郎中、知制诰。衮文章俊拔,当时推重。性清直孤洁,不妄交游。时朝廷多事,西北边虏,连为寇盗。衮累上章陈其利害,代宗甚顾遇之,加集贤院学士。时中官刘忠翼权倾内外,泾原节度马璘又累著功勋,恩宠莫二,各有亲戚干贡部及求为两馆①生,衮皆执理,人皆畏之。与杨绾同掌枢务,代宗尤信重绾。绾弘通多可,衮颇务苛细,求清俭之称,与绾之道不同。先是百官俸料寡薄绾与衮奏请加之时韩滉判度支衮与滉各骋私怀所加俸料厚薄由己衮有亲戚任文学者给十二千而给洗马十千然太子洗马,实司经局长官,文学为之贰。其轻重任情,不通时政,多如此类。无几,杨绾卒,衮独当政。故事,每日出内厨食以赐宰相,馔可食十数人,衮特请罢之,迄今便为故事。又将故让堂厨,同列以为不可而止。议者以为厚禄重赐,所以优贤崇国政也,不能,当辞位,不宜辞禄食。政事堂有后门,盖宰相时到中书舍人院,咨访政事,以自广也,衮又塞绝其门,以示尊大。既惩元载为政时公道梗涩,贿赂朋党大行,不以财势者无因入仕。衮一切杜绝之。中外百司奏请,皆执不与,尤排摈非文辞登科第者。衮与绾志尚素异,嫉而怒之。有司议谥绾为文贞,衮微讽比部郎中苏端令驳之,毁绾过甚,端坐黜官。时既无中书侍郎,舍人崔祐甫领省事,衮以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得总中书省,遂管综中书胥吏、省事去就及其案牍,祐甫不能平之,累至忿竞。遂令祐甫分知吏部选事,所拟官又多驳下。建中四年正月卒,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旧唐书·常衮传》)‎ ‎【注】 ①两馆:弘文馆、崇文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先是/百官俸料寡薄/绾与衮奏/请加之/时韩滉判度支/衮与滉各骋私/怀所加俸料/厚薄由己/衮有亲戚任文学者给十二千/而给洗马十千/‎ B.先是/百官俸料寡薄/绾与衮奏/请加之/时韩滉判度支/衮与滉各骋私怀/所加俸料/厚薄由己/衮有亲戚任文学者给十二千/而给洗马十千/‎ C.先是/百官俸料寡薄/绾与衮奏请加之/时韩滉判度支/衮与滉各骋私怀/所加俸料/厚薄由己/衮有亲戚任文学者给十二千/而给洗马十千/‎ D.先是/百官俸料寡薄/绾与衮奏请加之/时韩滉判度支/衮与滉各骋私/怀所加俸料/厚薄由己/衮有亲戚任文学者给十二千/而给洗马十千/‎ 解析 “奏”意为“上奏”,“请”意为“请求”,“奏请”连用,作“绾与衮”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私怀”意为“个人的想法”,作“骋”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择C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京兆,原指汉朝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也是古代的行政单位,隋唐均设京兆尹管理该地区。‎ B.贡部是主持贡举的部门,唐代的科举分为常例的“贡举”和皇帝临时设置的“制举”。‎ C.“领省事”中“领”一般指高级官员兼任低级职务,另外表示兼任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摄、权、假、行等。‎ D.卒,指人死,《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解析 《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常衮出身不高,后来历任要职。他父亲只是县丞,他凭借科举走上仕途,前后担任多个官职,最终位居要职。‎ B.常衮关注边疆,严守科举公正。他陈述边疆利害的奏章受到皇帝重视,在科举选拔中严拒权贵亲属请托。‎ C.常衮务求清廉,为政不讲私情。他在处理政事时对各方面要求严格且琐碎,相比之下,杨绾则宽宏通达。‎ D.常衮心胸狭窄,有时做事武断。即使在杨绾死后他也一直对其心存怨恨,并示意苏端诋毁杨绾。‎ 解析 “为政不讲私情”错,文中说常衮给担任副职的亲戚月俸十二贯,而只给正职十贯,这表明他徇私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衮文章俊拔,当时推重。性清直孤洁,不妄交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议者以为厚禄重赐,所以优贤崇国政也,不能,当辞位,不宜辞禄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常衮文章卓越出众,在当时备受推崇。他本性清廉正直孤傲高洁,不随意与人交往。‎ ‎②议论的人认为丰厚的俸禄和赏赐,是用来优待贤才促进国政的,没有才干,应当辞职,而不应当辞去俸禄。‎ 参考译文 ‎ 常衮是京兆人。父亲常无为是三原县县丞,因为常衮被多次加封为仆射。常衮,天宝末年考中了进士,担任太子正字一职。宝应二年,担任翰林学士、考功员外郎中、知制诰。常衮文章卓越出众,在当时备受推崇。他本性清廉正直孤傲高洁,不随意与人交往。当时朝廷不安定,西北边界的少数民族,联合起来做盗贼。常衮多次上奏折陈述其中的利害关系,代宗特别赏识他,加授他为集贤院学士。当时宦官刘忠翼权倾朝野,泾原节度使马璘又屡立功勋,所受恩宠无人可比,他们各有亲戚到贡部求情请求做两馆生,常衮都据理拒绝,人们都畏惧他。常衮与杨绾一同执掌重要政务,代宗特别信任器重杨绾。杨绾宽宏通达多所宽容,常衮做事极力苛求细枝末节,追求清正节俭的名声,和杨绾的做法不同。在此之前,朝中百官的俸料很少,杨绾与常衮上奏请求增加。当时韩滉兼任度支,常衮与韩滉各自放任私情,所增加的俸禄料钱,多少由自己决定。常衮有个担任太子文学的亲戚月俸给了十二贯,而发给太子洗马的月俸只有十贯。然而太子洗马,实际上是司经局的长官,而太子文学是太子洗马的副职。他们发放官俸的多少都是随心所欲,不懂时政,有很多像这类的事。不久,杨绾去世,常衮单独执掌政权。按旧例,每天要拿出宫内厨房御食赏赐给宰相,食物可供十多人食用,常衮特意请求废除这个规定,到如今就成了旧例。常衮又准备依旧例辞让政事堂公膳,同僚认为不妥当才作罢。议论的人认为丰厚的俸禄和赏赐,是用来优待贤才促进国政的,没有才干,应当辞职,而不应当辞去俸禄。政事堂有一后门,是由于有时宰相会到中书舍人院咨询商议政事,以便集思广益而设置的,常衮又堵塞了此门,以显示自己的位尊权大。常衮鉴于元载执政时公正之道被堵塞,贿赂朋党之风盛行,不凭借财产和势力没有办法入仕。常衮把这些一律杜绝了。朝廷内外百官上奏请求授官,都坚持不予批准,尤其排斥不是凭借文辞考中科举而入仕的人。常衮和杨绾志向和追求向来不同,常衮嫉妒并憎恨杨绾。有关部门讨论给杨绾定谥号为文贞,常衮暗中示意比部郎中苏端予以驳斥,由于诋毁杨绾太过分,苏端获罪被罢免官职。当时已经没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崔祐甫兼任中书省事,常衮认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可以兼管中书省,于是总管中书省小吏、中书省事裁决去留及其文书,崔祐甫对此愤愤不平,以致多次愤怒争吵。于是皇帝令崔祐甫分管吏部铨选的事情,崔祐甫拟定的官员又多次被驳回。建中四年正月常衮去世,终年五十五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