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训练(全国)10
2018届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年 龄 刘正权 在黑王寨,太阳是有年龄的,别的东西或许也有,但没太阳让寨里人如此关心。 盲人老五是赶早出的门,早上好啊。太阳刚探出头,那光线照到人脸上,像婴儿的小手,奶奶的,滑滑的,腻腻的,张开鼻子使劲嗅一嗅,还能闻见奶香呢。 盲人老五有多久没闻见奶香了,这么一盘算吧,盲人老五就把个步子迈得有点迟疑了。 捡破烂的大老吴也赶早,早得都看出了盲人老五的迟疑了。大老吴就问他说,老五你寻思啥呢?像个教书先生似的。 盲人老五呼出一口昨夜的浊气来,一碗书生两碗匠,三碗便是种田郎。你跟我一样都是吃两碗干饭的,这辈子别指望吃教书先生那碗饭了。 大老吴就笑,说姜太公还七十岁拜相呢,依我看,咱这年龄,嫩着呢。 话没落音,一旁有人吃吃笑了起来。 大老吴恼了,寻声望过去说,笑啥笑,没点家教。 盲人老五不恼,冲大老吴把竹竿探了一下,轻声说,人家本来就缺家教,要你再在心口上撒盐? 那吃吃笑的声音果然就歇了下来,一剪子剪断了似的。 那声音的主人是四孩,四孩是遗腹子,黑王寨规矩,儿靠爹带,女要娘教。四孩没爹,自然属于缺少家教了。 缺家教的四孩挠了一下头,说,五先生你给我算算,我娘哪会才能落屋。 盲人老五这才想起来,四孩娘出去打工有半年了。 盲人老五就拿手去摸四孩的头,四孩却把头一偏,说,我要你算我娘几时落屋,你摸我头算个啥呢? 大老吴就呵呵笑,说,老五啊,人家四孩是大人了,晓得男人头女人腰,只许看不许摸了。 四孩就在大老吴的笑声中使劲昂了下头。 盲人老五不笑,讪讪地,说四孩眼下是当家人了呢。 四孩说那当然啊。 盲人老五咽了一喉咙,当家人还盼你娘落屋啊。 四孩就没了话。 大老吴帮腔说,四孩你安心上学去,你娘啊,到该落屋的时候自然就落屋了。 四孩就耷了脑袋,怏怏往回走。 盲人老五想了想,冲四孩背后喊了一嗓子,说,我给你算了的,你娘落屋那会是正午。 为啥是正午呢?大老吴有点狐疑地盯着盲人老五。盲人老五眼盲心却不盲,知道老吴瞅着自己呢。盲人老五就叹口气,正午孩子不是贪睡吗,你若说他娘晚上回来,保不准这孩子天天在寨子口守半夜。 大老吴就抬头看天上的太阳,看着看着感慨地说,正午的太阳像婆娘呢,又霸道又热心肠。 这太阳,长得倒比人快。盲人老五也感慨地说。 四孩是看着大老吴和盲人老五一说一笑走远的。远了,四孩心里也空落落的,四孩支起了耳朵,想听听寨子里有什么动静,可惜,耳朵支愣了半天,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太阳光线穿过林间缝隙一条一条抽在自己脸上。 四孩被阳光抽得眯起了眼。 该下地了,娘不在家,自己就是户主了。户主这会儿该做什么呢?寨子里已经有人在掰苞谷棒子了。四孩找个背筐出了门,钻进了苞谷地,苞谷苗太高,四孩得踮了脚去掰,背筐里的棒子越积越多,四孩的腰就越压越低。低到后来,四孩踮起脚,也够不上棒子了,四孩就斜着肩头把筐往家里背。 大老吴和盲人老五从集上回寨子时,太阳正像个霸道的婆娘似的,怎么躲都躲不开。 大老吴骂道,该死的婆娘。 盲人老五眼窝陷了一下,婆娘,哪来的婆娘? 大老吴笑,在天上呢,热烘烘的,你没感觉到啊。 盲人老五就忍不住也笑,说,这婆娘,对谁都仁义。 其实,盲人老五这话说错了,这婆娘对四孩一点也不仁义。两人走到寨子口时,四孩正在太阳底下拿手揉刚掰的苞谷棒子呢。 大老吴说,四孩你咋不在家揉苞谷,跑这里晒壳啊。 盲人老五坐下来,说四孩你做啥呢,这么毒的太阳还不回家? 四孩说我等我娘。 你娘今天回来?盲人老五一怔。 不知道。四孩低了头,您早上不是说了吗,我娘落屋是正午时分啊。 你真守你娘来了?盲人老五心里一颤。 嗯,我怕娘走远路,渴了,给她先送一壶水来。 四孩从屁股后面拎出一壶水,让老五摸。 老五先摸壶,再摸四孩的头,老五说,四孩真是当家人了呢,这小的年龄晓得疼娘了。 偏偏这一回,晓得疼娘的四孩却一头歪在老五怀里哭了起来,五爷,你说,我这么小都晓得疼娘了,娘那么大咋不晓得疼我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A.小说描述了黑王寨的风土人情,如人们对太阳的关心,“儿靠爹带,女要娘教”的规矩,展现了一幅底层人民生活的广阔画卷。 B.小说选取四孩这一单纯的叙述视角,发出了“娘那么大咋不晓得疼我”的叩问,警醒人们麻木的内心。 C.小说中刻画了三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大老吴爱跟人斗嘴较真,缺乏善心,跟盲人老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小说写四孩带着水壶在寨子口的太阳底下等母亲这一细节,目的就是表现四孩这一人物形象的鲜明个性。 [解析]A“展现了一幅底层人民生活的广阔画卷”分析不当,小说主要写到了四孩的生活状况,并未呈现其他底层人们的生活,更谈不上“展开”“画卷”。C“截然不同”和“缺乏善心”分析不当,大老吴和盲人老五最大的相同点是都有善心,他们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人物。D以偏概全,作者在最后写四孩带着水壶去等母亲,一方面表现了四孩的懂事、乖巧和成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他的行为和母亲的行为形成对比,揭示小说的主题。 2.盲人老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答:①关心太阳,喜欢太阳。盲人老五一早出门就感受到了初升太阳的可爱;盲人老五说太阳对谁都仁义。②性情温和。大老吴恼四孩笑他们,盲人老五不恼。③心地善良,心疼四孩。盲人老五怕四孩在寨子口等自己的母亲等到半夜,所以告诉他他母亲回来的时间是正午。④眼盲心亮。他告诉四孩他母亲正午回来时,大老吴狐疑地盯着他,他知道老五瞅着自己。 [解析]本文以刻画四孩为中心,盲人老五只是个辅助性人物,他在文中的每一次出现都与四孩相关。只要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次挑选出关于盲人老五的部分,就可以回答这一问题。5分,答出一个要点给1分,答出两个要点给3分,答出三个要点给5分,给满5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这篇小说的主旨是什么?以“年龄”为题是否妥当?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第一问:小说通过写四孩等待外出打工的母亲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年龄不大,却懂事、乖巧、成熟的留守儿童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过早承担繁重家务、孤独寂寞的留守儿童的同情,批判了像四孩母亲一样在孩子成长过程缺位的家长。第二问:小说以“年龄”为题是妥当的。首先,它照应小说中描写的太阳,文中的太阳是有年龄的,它长得比人快,早上像初生的婴孩,中午像霸道、仁义的婆娘。其次,它在文中产生了对比,小小年龄的四孩懂得心疼母亲,而一把年纪的母亲却没能关爱孩子,两相对比,令人心疼四孩,怨怪母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解答此类试题,要秉持一种观点,并写出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关于以“年龄”为题是否恰当这个问题,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如果认为不妥,则可以根据小说的主旨和结构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小说的主旨是批判四孩的母亲让四孩成为一个缺乏关爱的留守儿童,跟年龄关系不大;从结构上看,“年龄”既不是小说的线索,也不是故事情节的一部分,可有可无。6分,每问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费 姨 徐慧芬 费姨是我姑妈家的邻居。她的个性是她这一辈女性中不多见的。她在人生紧要处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特质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 费姨美丽而不漂亮,美丽的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和一架高高的鼻梁。不漂亮的是鼻子以下的那部分,因为小时候跌了一跤,下颌骨没长好,以致整个下颌连同嘴巴有一点偏。 该恋爱的时候,家人、亲戚和熟人都有点为她犯愁。费姨说,我都不愁,你们愁什么?她能画会写,还会弹一手好钢琴,要求自然不低。可是人们明示暗示她,白璧微瑕,而且这瑕还不算微,总该找个也有点疵的才般配。 费姨不理睬,依然找她的白马王子。她看中了一个常在报刊上发表诗文的工人作家。费姨写了一封信附了一张照片给作家。言辞热烈又庄重,照片拍得美极了。年轻的姑娘手持一朵玫瑰花放在嘴边,眉目含情,亦娇亦羞。 通了几封信后,工人作家满怀憧憬来了,看到费姨大为吃惊,编了个美丽的谎言,告辞了。 费姨明白作家的意思,又写了一封信约他来,说,不为别的,只是他丢失了一样东西,请他务必来取。 作家疑疑惑惑地来了。费姨开门见山地说,我的照片让你心动,相貌又让你心酸,但是看人不可只看外貌。上次看人你只用了一双眼睛。作为作家,你少了一双观察人内质的眼晴是不行的。现在我要还你丢失的另一双眼睛。 于是费姨搬出了她画的画,取出了她绣的花,又拿出了一堆她创作的工艺品。会响的风铃叮叮当,不会响的泥塑是猪八戒吃西瓜,作家乐了。 最后,费姨又坐到钢琴前,对作家说,你要走了,我唱支歌为你送行吧。琴键跳跃,歌声激荡,费姨唱起了《深深的海洋》,那是五十年代流行的一支南斯拉夫情歌,当最后一个音符消失的时候,作家的一双眼睛已是晶莹剔透。 就这样,费姨给了作家另一双眼睛。他们不顾旁人异样的眼光,甜蜜地结合了。 作家确实获得了一双好眼睛。一九五七年,作家被打成右派,发配大西北,不忍连累年轻的妻子,主动提出离婚。费姨牵起丈夫的手,将那首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唱成: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右派郎,我愿做一个右派的婆娘,跟他到远方……于是,苦难中的丈夫破涕而笑。 一九六六年,早已失业的丈夫又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第一次批斗回来,费姨瞅着脸色煞白的丈夫,二话没说,借了一把理发推子,把丈夫一头白发推了个精光。又花了一个晚上。精心做了一顶高帽子,帽子两侧生一对“牛角”来,高帽上画了个魔鬼样,上书“打到牛鬼蛇神”几个字。第二天批斗,丈夫就把高帽自觉套上。造反派看到,笑了。高帽子滑稽又好玩,坏分子认罪很自觉。丈夫心里也暗暗乐了,帽子又轻又暖和,档住了风寒,一毛不剩的光头,看你往哪儿揪头发。 从五十年代到改革开放。费姨一遍又一遍为丈夫唱起情歌。相伴走了三十多年,丈夫终于先费姨而去。而一双儿女又去了异国他乡,六十六岁的费姨有些孤单了。 费姨在公园里锻炼。她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加上与生俱来的幽默,自然成了老年圈子里的中心。或许老年人择偶已不太重外貌了,两位丧偶男士,一个退休工程师,一个退休教师,两个人暗暗较上了劲。可是费姨对谁都是那样的热情,那样的亲热,让他们都认为自己才是费姨看中的人。 可是,让两个文化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费姨最终竟看上了一个跛脚的种花匠。一次路上,我碰见了费姨,说出了自己的疑惑。费姨眨着眼睛说,为什么呢?我觉得那两个人缺少一点文化气!工程师与教师竟缺少文化气?此话怎讲?费姨附在我耳边,轻轻告诉我,通过公园里老年人组织的一次钓鱼活动,她使了一个小小的诡计,看出了那两个高文化的人不及那个低文化的有文化气。我忍不住笑了出来,费姨说,以后跟你仔细讲讲,提供一点小说素材吧。 我虽仍是疑惑,但我知道,顺理成章的选择,也就构不成费姨独特的魅力。费姨就是费姨。 (选自《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今生今世》,有改动)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叙事,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是“我”所知道的,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拉近了小说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也便于抒发感情。 B.家人、亲戚和熟人们考虑到费姨相貌上的不足,所以都有点为她的恋爱犯愁,费姨则看到自己相貌的优点,所以充满自信,不肯降低对对象的要求。 C.费姨讲她使了一个小小的诡计,看出了那两个高文化的人不及那个低文化的有文化气,“我”的笑使她不便再讲下去,“以后跟你仔细讲讲”是托词。 D.费姨为了把造反派逗笑,同时缓解丈夫的紧张悄绪,精心做了一顶造型滑稽的高帽子,达到了目的,而且造反派认为作家认罪自觉,免于对他的批斗。 [解析]B“费姨则看到自己相貌的优点,所以充满自信”内容表述不妥,费姨充满自信是因为她内秀,她多才多艺,能写会画,还弹得一手好钢琴。C“‘我’的笑使她不便再讲下去,‘以后跟你仔细讲讲’是托词”理解错误。这里也体现了费姨的幽默感,故意卖关子。D“免于对他的批斗”的说法在文中没有依据。只是对他自觉认罪的态度表示认可,没有批斗的说法没有体现。 5.小说在刻画费姨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证?请简要分析。(5分) 答:①有主见。不理睬别人的暗示或明示,选定了意中人就主动示爱;第二次婚姻放弃退休工程师和退休教师,选择了跛脚的花匠。②执着。当意中人看不上她的相貌时,她不气馁,约他来看自己的优点;对被打成右派的丈夫不离不弃。③睿智。丈夫被批斗,她给他剃了光头,做画有牛鬼蛇神的帽子主动认罪,让丈夫免受了很多痛苦;在选择第二次婚姻时,使了一个小小的“诡计”,判断出两个高文化人不如低文化的有文化气。 [解析]这篇小说对费姨的塑造是很成功的。她的多才多艺,她的执着自信,她的聪明睿智,她的特立独行在小说中体现的都很明显。“她能画会写,还会弹一手好钢琴”“费姨不理睬,依然找她的白马王子”“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右派郎,我愿做一个右派的婆娘,跟他到远方”“从五十年代到改革开放。费姨一遍又一遍为丈夫唱起情歌”“通过公园里老年人组织的一次钓鱼活动,她使了一个小小的诡计。看出了那两个高文化的人不及那个低文化的有文化气”,这些描写就是回答本题的重要信息,抓住了这些信息,本题答案也应迎刃而解了。5分,答出一个要点给1分,答出两个要点给5分,答出三个要点给5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6.小说主要由费姨的第一次婚恋和第二次婚恋两个片段组成。你认为哪个片段描写更精彩?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6分) 答:观点一:第一次婚恋的片段更精彩。思想内容上,描写了给作家另一双眼睛、牵手唱歌、帮丈夫应对批斗等场面,内容丰富,构成了理解费姨的性情的基础,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主人公费姨的形象特点在这部分基本上都显现出来。 艺术表现上,描写费姨的方法多样化,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等方法,把人物形象塑造的鲜明丰满。把主人公放到特定环境和矛盾冲突中去塑造,突出了人物性格,对作家只看外貌、丈夫不忍连累费姨主动提出离婚、造反派批斗丈夫等情境中费姨表现的描写,突出了她的形象。 观点二:第二次婚恋的片段更精彩。理由是思想内容上,主要叙写费姨选择老伴的背景、结果和理由,文笔简洁明快。费姨没有讲出“诡计”的细节,留下了悬念,令人遐想。艺术表现上,写“我”和两个文化人对费姨选择跛脚花匠的疑惑不解,从侧面表现了费姨的有个性、有主见的形象特点。运用对比手法,在对两个高文化的人和一个低文化人的对比中,费姨看出后者比前者更有文化气,突出了费姨有眼力的特点。 观点三:两个片段同样精彩。思想内容上,前一个片段主要表现主人公费姨执着、有才的特点。后一个片段主要表现她睿智的特点。两个片段共同完成了对主人公费姨形象的塑造。从这两个片段中可以看出费姨从年轻到老都非常阳光,在她身上寄托了作者对完美女性的期盼。艺术表现上,前一个片段详写具体过程,后一个片段略写具体过程。详略结合,相辅相成。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衬托、对比等多种手法,细腻传神,突出了人物形象。 [解析] 本题要求探究费姨的两次婚恋片段哪个更精彩,主要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两个方面结合作品进行阐述,既可以认为第一次婚恋描写精彩,又可以认为第二次婚姻描写精彩,还可以认为两个片段都精彩,只要言之有理即可。6分,观点1分,材料及理由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牛 黄 孙万友 牛黄,中药名,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性凉,味甘苦。功能清热、解毒、定惊。牛黄分多种,有葡萄黄、米碜黄、鸡心黄。最宝贵的为“人头黄”,黄大如人头,价值昂贵。疯癫如狂的患者沏上一杯牛黄茶灌了,当即就可清醒。“人头黄”为稀世珍宝,一般人极少见到。 陈州解三,就曾得到一颗“人头黄”。 解三以宰牛为生,也靠牛黄发财。平常买牛,多买瘦牛。牛有胆结石,是永远吃不肥的。有一日,解三购得一头老牛,剥开一看,脏内如黄花盛开,解三第一次目睹“人头黄”,简直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禁失声叫道:“人头黄!” 不料隔墙有耳,被邻家夏二听了去。夏家与解家只一墙之隔,墙上爬满丝瓜秧。夏二搬梯爬墙,把脸匿在丝瓜秧里,一下子看了个清楚。 夏二是个皮货商,往常解三晾晒的牛皮牛鞭,多由他购去再到南阳倒卖。夏二自然知道“人头黄”的价值,回到屋里,怔怔然许久,决定要盗得解三的人头黄。 半夜时分,夏二登梯爬上墙头,用系牢的绳索溜到解家院里。他先静耳听了听动静,然后用尖刀拨门。不料门没栓,他深感不妙,心想可能解三有防,便急忙藏了尖刀,匆匆顺原路而回,躺在床上,心中还在“扑腾”。他很是懊悔自己见财眼开干了愚事,为此翻来覆去折腾了一夜,直到黎明前才迷糊过去。不料刚想沉睡,突然听得解三来借梯子。 夏二一听借梯子,大惊失色,心想这解三大概是故意来试探虚实!更可悔的是昨夜只顾害怕,竟忘记把梯子从墙边挪开!为不让解三看出破绽,他急忙披衣穿鞋,想把解三稳在屋里,然后悄悄把梯子挪开,以除解三的疑心。不料他还未下床,却被解三拦住了,说:“二哥你睡你睡!进门时我就看到了梯子,在墙上搭着呢!” 夏二一听此言,如傻了一般,直等解三走了,他还未醒过神来。这一天,夏二如得了重病,心郁如铅,脑际里全是解三的影子。那墙上被绳索勒的痕迹他是否看到了……一连几天,这等问题在夏二脑子里来回翻腾,吃不香睡不宁,双目开始痴呆,偶尔还自言自语,时间一长,夏二失去了理智,开始在满街疯跑。 夏家人很着急,以为夏二患了什么邪症,又求神又烧香,均不济事,最后请来了一名老郎中。老郎中进门并不急于给夏二看病,而细心观察。几天过后,他才对夏家人说:“你们当家的病是心疾所至,一般药物只能顾表而不能治里,眼下只能用人头黄可以根除!只是这人头黄为稀世珍物,一般药店是买不到的!” 不想在一旁自言自语的夏二一听到“人头黄”三字,突然瞪大了眼睛,下意识地接道:“解三家有人头黄!解三家有人头黄……” 夏二的妻子为治夫疾,就以试探的心理去解家求要人头黄。谁知解三一听脸色惧白,连连地说:“我没有人头黄!我没有人头黄……” 夏妻失望而归,对老郎中说:“解三说他没有人头黄!”夏二一听怔然如痴,许久了,突然倒头睡去。夏二一睡三天三夜,像达到了某种心理平衡,竟奇迹般地好了。 可是,没过几日,解三竟也疯了,而且比夏二疯得还厉害,到处嚎叫:“我没有人头黄!我没有人头黄……” 解家人急忙请来那老郎中给解三瞧病,老郎中望着解三,让人请来夏二,暗地安排了一番,然后让夏二对解三说:“你没有人头黄!” 不料解三一听此言,更是惊恐,“忽”地挣脱了老郎中的手,边跑边喊:“我不是不给夏二治病,我压根儿就没人头黄呀!” 老郎中望着疯跑的解三,痛苦地摇摇头,对解家人说:“解师傅的病没救了,没救了!”夏二觉得很惋惜,想想自己的所为,很是有点儿后怕! 几年以后,解三被冻死野外。解三死后,其子承父业,数年后翻盖新房,扒旧屋的时候,扒出了那个人头黄。解三之子只认得一般牛黄,却不认得人头黄为何物,便求夏二指教。夏二望着那人头黄,面色冰冷,许久了才说:“是一块普通的药草,你留它没用,放我这儿吧!” 解三之子把人头黄送给了夏二。夏二后来用人头黄救了许多人,分文不取,有求必应。这样过了三十余年,夏二已年近八旬。临终的时候,他唤过家人,从怀里取出那颗人头黄,安排说:“这块药物,只可施舍,不可贪利!” 不料夏二死后,其子夏仲不守诺言,将人头黄卖了,成了方圆几十里的富户。家中子女都因家中富有而不行正道,夏仲最后也因此悬梁自尽。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 A.解三比较聪明,知道瘦牛有牛黄,因此,平常买牛时不买肥牛,靠摘取牛黄出售发财,后来也因牛黄而疯。 B.夏二听到解三来借梯子,以为解三已知道自己到他家行窃,一连数日都心郁如铅。良心的不安使他失智发疯。 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情节,融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于一体,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D.解三不肯拿人头黄治夏二,一是不想泄露自己有宝的秘密,招来灾祸;二是知道夏二到自己家偷过人头黄。 [解析] A不是每一头瘦牛都有牛黄,解三也不是不买肥牛,只是多买瘦牛而已。B夏二发疯不是因为良心的不安,而是以为解三知道自己到解三家偷窃而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D“知道夏二到自己家偷过人头黄”不够准确,解三未必知道夏二到过自己家行窃。 8.开头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①介绍牛黄的相关知识,让读者对牛黄有个了解,又照应了标题。②突出了牛黄的功效、价值,暗示情节的发展与牛黄这一事物密切相关。③总起下文,为下文夏二见宝起歹意和解三怕人家知道自己有宝(或解三见病不救和最终不治)做铺垫。 [解析]小说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做答。结构上的作用,一般看段落所处的位置,如在开头可考虑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点题、引出话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中间可考虑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结尾可考虑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应题目。答出一个要点给1分,答出两个要点给3分,答出三个要点给5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9.这篇小说以“牛黄“为题,用意很深。请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方面选择其一,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分析。(6分) 答:观点一:使主题更加集中、深刻。小说通过叙述解、夏二家为一己之私害人害己的故事,以小见大,批判了社会上因财而迷失真与善的社会现象,揭示出行不义者终将自食其果的道理。 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通过人物对待人头黄这一稀世之珍的表现,刻画了人物因贪财而迷失真与善的性格;通过解三不肯拿出人头黄给夏二治病等情节,揭示了人物的自私;通过人物因人头黄而最后导致的结果,表现了作者对世人贪财的批判。_ [解析]以“牛黄“为题的用意,其实就是以“牛黄为题的好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方面”限定了答题的方向,注意答题思路,解答要规范,分条作答。6分,分六个等次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