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二文言断句(含文化常识)新人教版
专题集训提升练 二十二 文言断句(含文化常识) 一、(2017·衡阳模拟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9 分) 裴頠,戎之婿也,頠诛,戎坐.免官。齐王冏起义,孙秀录戎于城内,赵王伦子欲取戎为 军司。博士..王繇曰:“濬冲谲诈多端,安肯为少年用?”乃止。惠帝反宫,以戎为尚书令。 既而河间王颙遣使就说成都王颖,将诛齐王冏。檄书..至,冏谓戎曰:“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 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卿其善为我筹 之。”戎曰:“公首举义众,匡定大业,开辟以来,未始有也。然论功报尝,不及有劳,朝 野失望,人怀贰志。今二王带甲百万,其锋不可当。若以王就第,不失故爵。委权崇让,此 求安之计也。”冏谋臣葛旟怒曰:“汉魏以来,王公就第,宁有得保妻子乎!议者可斩。” 于是百官震悚,戎伪药发堕厕,得不及祸。 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 不足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肓之疾女适裴頠,贷钱数万,久而未还。女后归宁,戎 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从子..将婚,戎遗其一单衣,婚讫而更责取。家有好李,常出 货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以此获讥于世。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 忠谋/以和不协 B.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 忠谋/以和不协 C.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 忠谋/以和不协 D.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 赖忠谋/以和不协 【解析】选 D。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 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 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 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天子”和“孤”作后句的主语,“大难”作前句的宾 语。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 肓之疾/ B.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 肓之疾/ C.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 肓之疾/ D.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 肓之疾/ 【解析】选 B。根据句意,“不知纪极”的为“积实聚钱”,故排除 A、C,“谓之膏肓之疾” 的主语为“天下人”,故排除 D,不难得出答案。 3.下列对文中加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檄书”指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官方文书,本文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臣子的文书。 B.“博士”是官名,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 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坐”指定罪、获罪。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 诛灭的制度。 D.“从子”是亲属称谓词,原本将血缘隔得较远的子侄辈笼统地称为从子,后将亲兄弟之子 (即侄子)称为从子。 【解析】选 C。连坐,中国古代因一人犯罪而使有一定关系的人(如亲属、邻里或主管者)连 带受刑的制度。 附【译文】 裴頠是王戎的女婿,裴頠被杀,王戎获罪被免官。齐王司马冏起义,孙秀将王戎囚于城 内,赵王司马伦之子想任王戎为军司。博士王繇说:“濬冲狡猾奸诈,诡计很多,哪里肯为 年轻人效力?”司马伦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惠帝返回宫中,任命王戎为尚书令。不久河间王 司马颙派遣使者到成都王司马颖那里游说,将要讨伐齐王司马冏。讨伐的檄文到了,司马冏 对王戎说:“孙秀作乱,天子被幽禁威逼。我纠合义兵,扫除首恶,臣子的节操,在神明那 里显现。二王听信谗言,造成大难,(我)当依赖您的忠心谋略,来调和矛盾。请您用心为我 筹划此事。”王戎说:“您首先倡义兵,匡正安定晋室大业,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然而论 功行赏,没有遍及有功之人,朝廷内外失望,人有二心。现在二王带兵百万,势不可挡。您 若以王的身份回府第,不会失去原来的爵位。交出权力,崇尚谦让,这是寻求安定的计策。 “司马冏的谋臣葛旟发怒说:“自汉魏以来,王公失势回府第,难道有能保全妻子儿女的吗? 发此议论的人当斩。”于是百官震惊害怕,王戎装作药性发作掉进厕所,才能够免于被杀。 他生性喜好谋利,大量收购四面八方的园田及水力磨坊,遍及天下。积聚财物,不计其 数,常自执算筹,昼夜计算,总嫌不足。又很吝啬,自己舍不得吃穿,天下人说他是病入膏 肓。女儿嫁给裴頠时,向他借钱数万,很久没有归还。女儿后来回娘家看望父母,王戎脸色 不好看,女儿赶紧把钱还给他,他才高兴起来。一个侄儿要结婚,王戎送给他一件单衣,婚 事办完后又要了回来。家里有好李子,常拿出去卖,怕别人得到种子,卖时总在果核上钻个 孔。因此在世上受到嘲笑。 二、(2017·广州模拟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9 分) 吉翂,字彦霄,冯翊莲勺人也。世居襄阳。翂幼有孝性。年十一,遭所生母忧..,水浆不 入口,殆将灭性,亲党异之。 天监初,父为吴兴原乡令,为奸吏所诬,逮诣廷尉。翂年十五号泣衢路祈请公卿行人见 者皆为陨涕其父理虽清白耻为吏讯乃虚自引咎罪当大辟翂乃挝登闻鼓...乞代父命。高祖异之, 敕廷尉卿蔡法度曰:“吉翂请死赎父,义诚可嘉;但其幼童,未必自能造意。卿可严加胁诱, 取其款实。”法度受敕还寺,盛陈徽纆,备列官司,厉色问翂曰:“尔求代父死,敕已相许, 便应伏法。然刀锯至剧,审能死不?且尔童孺,志不及此,必为人所教。姓名是谁,可具列 答。若有悔异,亦相听许。”翂对曰:“囚虽蒙弱,岂不知死可畏惮?顾诸弟稚藐,唯囚为 长,不忍见父极刑,自延视息。所以内断胸臆,上千万乘。今欲殉身不测,委骨泉壤,此非 细故,奈何受人教邪!明诏听代,不异登仙,岂有回贰!”法度知翂至心有在,不可屈挠, 乃更和颜诱语之曰:“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 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翂对曰:“凡鲲鲕蝼蚁,尚惜其生;况在人斯,岂愿齑粉?但囚父 挂深劾,必正刑书,故思殒仆,冀延父命。今瞑目引领,以听大戮,情殚意极,无言复对。” 翂初见囚,狱掾依法备加桎梏..;法度矜之,命脱其二械,更令著一小者。翂弗听,曰:“翂 求代父死,死罪之囚,唯宜增益,岂可减乎?”竟不脱械。法度具以奏闻,高祖乃宥其父。 丹阳尹王志求其在廷尉故事,并请乡居,欲于岁首,举充纯孝之选。翂曰:“异哉王尹, 何量翂之薄乎!夫父辱子死,斯道固然。若翂有靦面目,当其此举,则是因父买名,一何甚 辱!”拒之而止。年十七,应辟.为本州主簿。出监万年县,摄官期月,风化大行。自雍还至 郢,湘州刺史柳悦复召为主簿。后乡人裴俭、丹阳尹丞臧盾、扬州中正张仄连名荐翂,以为 孝行纯至,明通《易》、《老》。敕付太常旌举。初,翂以父陷罪,因成悸疾,后因发而卒。 (选自《梁书》卷四十七) 4.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翂年十五/号泣衢路/祈请公卿行人见者/皆为陨涕其父/理虽清白/耻为吏讯乃/虚自引咎 罪/当大辟/翂乃挝登闻鼓/乞代父命/ B.翂年十五号泣/衢路祈请公卿/行人见者/皆为陨涕/其父理虽清白/耻为吏讯/乃虚自引咎 罪/当大辟/翂乃挝登闻鼓/乞代父命/ C.翂年十五/号泣衢路/祈请公卿/行人见者/皆为陨涕/其父理虽清白/耻为吏讯/乃虚自引咎 /罪当大辟/翂乃挝登闻鼓/乞代父命/ D.翂年十五号泣/衢路祈请/公卿行人见者/皆为陨涕/其父理虽清白/耻为吏讯/乃虚自引咎/ 罪当大辟/翂乃挝登闻鼓/乞代父命/ 【解析】选 C。文中是说吉翂当时只有十五岁,所以 B、D 不合要求,要排除,再有“请” 的宾语是“公卿”,故 A 项排除。 5.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 /求汤镬 B.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 苦求汤镬 C.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 苦求汤镬 D.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 苦/求汤镬 【解析】选 B。根据句意,“知”的宾语为“无罪”,故在其后断开,排除 A、C,“神仪” 需要一个宾补,故 D 项排除。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遭母忧,即丁母忧,指遭逢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古人常把亲 人去世之后极尽哀伤看作是其人的至诚孝心来赞扬。 B.登闻鼓,是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挝登闻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直诉方式之一。 冤屈的百姓在衙门口击鼓鸣冤时所击的大鼓就是登闻鼓。 C.桎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古代的刑具与刑罚同 时产生,并随着刑罚的变化而变化。 D.辟,也称征辟,指古代自上而下授予官职的方式,专门由帝王征召来授予官职。被征召的 人往往是比较有威望的人。 【解析】选 D。“专门由帝王征召来授予官职”错,征辟制是帝王征召或地方州郡征召。 附【译文】 吉翂字彦霄,冯翊郡莲勺县人,世代居住在襄阳。翂从小孝顺父母。十一岁时,母亲去 世,他悲伤地连一口水也不喝,几乎饿坏了。亲朋邻里对此都很惊异。 天监(梁武帝年号)年初,吉翂父任吴兴郡原乡县令,遭到奸吏诬陷,被逮捕押到京城大 狱。翂时年 15 岁,到大路上号哭,哀请过往的高官帮忙救他的父亲,直感动得行人纷纷落 泪。吉翂父亲从道理上虽是清白的,但耻于遭狱吏审讯,于是自己便凭空承担了罪过,按交 待的罪应处死刑。翂闻讯后就去击鼓惊动朝廷,请求以死换回父亲的活命。梁武帝感到非常 惊奇,给司法官蔡法度下令说:“吉翂请求以死偿父命,孝义实在可嘉;只是他还是个孩子, 所以他未必能想出这个主意,你可以严加威胁和诱哄,审得实情。”蔡法度接受任务回到衙 署,在公堂上摆满绳索刑具,厉声问翂说:“你替父去死,皇上已经允许,接下去就应该处 死;但刀锯无情,你真的想死吗?况且你是个孩子,不会想出这个主意,一定是被人指使的。 那人姓什么叫什么,你要一一如实回答。假如你反悔,我也答应你。”吉翂回答说:“我虽 蒙昧智弱,但怎么会不知道死的可怕呢?只是弟弟们都还年幼,唯有我年龄稍大,不忍心看 着父亲被处死,而自己延缓着苟活下去,这就是我独立拿主意,求请皇帝的理由。如今我要 为救回父亲而不惜一死,让尸骨葬在九泉之下,这不是小事,怎么会受人指使呢?皇帝恩准 我替父去死,这对我好比登天成仙一样,怎么会反悔呢?”蔡法度知翂已经铁心,威胁无用, 就转而诱哄,对他说:“皇上知令尊无罪,马上就要释放并谅解他,我看你神采仪表都很出 众,称得上是个好孩子,现在假如回心转意,那么你们父子可双双活命。为何以此美妙年华, 却苦苦要求去死呢?”翂回答说:“所有大鱼小鱼蝼蛄蚂蚁,尚且爱惜自己的生命,何况人 呢?怎么愿被碾成粉末,只是我父亲深遭告发,定会按刑律处死。所以想用个人的死,希望 延缓父亲的性命。如今我合上眼睛,伸长脖子,来听凭处死,现情恩已尽,别无他想,再无 一言可答。”吉翂刚被关押时,狱吏依法将很重的脚镣手铐都给他戴上;蔡法度可怜他年幼, 命人将他的脚镣手铐摘去,另让人给他换一副小的。吉翂说:“我请求替父先死,身为一名 死囚,只应该增加刑具,怎么能减少呢?”始终不肯减去身上的刑具。蔡法度把这一情况全 部上奏,梁武帝于是下令释放了吉翂的父亲。 丹阳尹王志访求吉翂在廷尉的全部过程,并且请吉翂在丹阳住下,想在第二年年初,作 为孝道笃厚的优秀人物向朝廷举荐。吉翂说:“王尹可真怪啊,怎么把我吉翂估计得这么浅 薄啊!父亲受辱,儿子就该去死,道义本应如此;假如我厚着面孔,不知羞愧,去接受王尹 的举荐,那就是借着父亲博取名声,这耻辱是多大啊。”吉翂拒绝了王志的要求。吉翂十七 岁时,应征召为本州主簿。出监万年县,代理县令一年,教化感动百姓,仁义之风盛行。吉 翂回到郢地,湘州刺史柳悦又召为主簿。后来吉翂同乡人裴俭、丹阳尹丞臧盾、扬州中正张 仄连名举荐吉翂,认为他孝行笃厚真诚,精通《易》、《老子》。皇上下令太常表彰举荐。 当初,吉翂因父亲被诬为有罪,因而患下心悸病,后来因心悸病发作而去世。 三、(2017·滕州模拟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9 分)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 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 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 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 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 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 滋,刑辟重切……”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曰宣太子。 (选自《三国志·卷五十九》,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 /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 B.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 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 C.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 /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 D.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 /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 【解析】选 B。根据语意及语法,“是岁”为时间状语,其后要断开,故 A、C 排除。“铨 简”为一个词,故不能分开,即“选授官职”,D 排除。 8.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B.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C.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D.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解析】选 A。根据具体的语意和语法结构可以推断句读,如失去的一定是一个物件,所以 “盛水”后不能断开;“左右”的意思是身边的人,和“其主”连起来意思不明,故其他选 项排除。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拜”,授予官职,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又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中的“拜”意 思相同。 B.“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布衣之礼”指像平民一样交往。 C.“尊号”,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这里指称帝。 D.“窃”,私下、私自,表示对自己的谦称,与其相同的谦称还有“愚”“孤”等。 【解析】选 D。“孤”是君主的谦称。 附【译文】 孙登,字子高,是孙权的长子。魏国黄初二年,任命孙权为吴王,同时任命孙登为东中 郎将,封为万户侯。孙登以有病为由没有接受。这一年,立孙登为太子,给他选拔设置师傅, 精选了一些优秀的人才,作为他的宾客朋友。于是诸葛恪等人被选入,陪着孙登研读诗书, 外出跟着骑马射猎。孙登接待他的属官,大都采用平民交往的礼节,和诸葛恪等人有时同车 而乘,有时共床而卧。黄龙元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 孙登有时外出打猎,本来应当走便道,而他经常远远地避开良田,不去践踏庄稼,到了 休息的处所,又选择空闲的地方。他就是这样不想烦扰百姓。他曾经骑马外出,有一颗弹丸 从他身边飞过,手下的人便去寻找射弹丸的人。有一个人拿着弹弓,身上带有弹丸,大家都 认为是他干的。审讯他,他却不承认,跟从的人想打他,孙登不允许,派人找到飞过他身边 的弹丸,和那人身上的弹丸比较后发现不一样,于是那个人被释放了。还有一次,孙登丢失 了盛水的金马盂,查出盗窃的人,是他身边的人干的,孙登不忍心给他处罚,就把他叫来责 备数落一通,打发他回家不再回来,并告诫身边的人不再提这件事。 孙登三十三岁去世。临终前,他上书说:“我私下听说下面郡县有不少地方荒芜残败, 百姓生活物品匮乏,非常困苦,奸邪祸乱滋生,因此法令频繁增加,刑法更加苛刻……”孙 登咽气之后奏章才被孙权看到,孙权因此更加悲伤感动,一说起孙登就掉眼泪。孙登的谥号 被定为宣太子。 【加固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9 分)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 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 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 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 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 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 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 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 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 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 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号..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 李中/传其学。 B.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 李中/传其学。 C.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 李中/传其学。 D.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 李中/传其学。 【解析】选 C。本题要抓住人名、地名等名词,如“洪先”“王守仁《传习录》”“李中”; 动词如“读”“好”“止”。“为人”“年十五”交代两个要素,应该断开。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 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B.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 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C.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 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D.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 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解析】选 A。“吉安”为“入”的宾语,故之间不停顿,B、D 排除;“主者失措为画策” 前后矛盾,所以应该停顿,C 项排除。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 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B.“修撰”为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至元时,翰 林院始设修撰。明清因袭之,一般于殿试揭晓后,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 C.“母忧”指母亲的丧事。为父母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 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 之礼。 D.“谥号”为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根据他们的事迹与品德修 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恶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解析】选 D。“给予一个寓含善恶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错。应该是“寓含善意 评价”。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 附【译文】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亲罗循,是进士。历任兵部武选郎中。恰逢考核选拔武官, 有二十多个指挥平素出自刘瑾门下,罗循罢除其管事。刘瑾愤怒地骂尚书王敞,王敞害怕, 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罗循故意拖延,几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罗循历任 镇江、淮安两府的知府和徐州兵备副使,都有治政的名声。 罗洪先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十五岁时,读王守仁的《传习录》,喜欢上它,想前往拜 师求学,罗循没有同意而罢休。于是拜同乡的李中为师,学习李中的学说。嘉靖八年,考中 进士第一名,授官修撰,马上请求辞官回家。岳父太仆卿曾直高兴地说:“有幸我的女婿成 就了大名声。”罗洪先说:“儒学之士的事业有比此更大的。这种人三年就一个,有什么值 得高兴的?”罗洪先侍奉双亲很孝顺。父亲每次迎接客人,罗洪先都穿上礼服依次给客人斟 酒、拂扫座席、端授茶几,非常恭敬。过了两年,下诏弹劾请假超过期限的官员,他才去任 职。不久遭遇父亲的丧事,寝苫枕块,吃素食,不回家中,这样过了三年。接着又遇上母亲 的丧事,也如此守丧。 流窜的盗贼进入吉安,主事官惊慌失措。罗洪先为他出谋划策迎战守卫,盗贼退兵离去。 他向来与唐顺之友好。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 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当初,请假回家,经过仪真,同年考中进士现任主事的项 乔在盐运司任职。有富人犯罪定为死罪,用一万两银子请求为自己开脱罪名,罗洪先拒不同 意。项乔暗示劝告,他严厉地说:“您没听说有志之士不忘记身处沟壑吗?”江水上涨,毁 坏了他的屋子,巡抚马森想为他营造,他坚决推辞不同意。隆庆初年死去,赠官光禄少卿, 缢号文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