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古代诗歌鉴赏学案(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古代诗歌鉴赏学案(2)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 ‎1.(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评)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 燕 袁 凯①‎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应见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②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③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注】 ①袁凯:华亭(今上海松江区)人。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②梁园:汉代梁孝王营造的大型园林,梁孝王于此招延四方豪杰文士。南朝谢惠连曾作《雪赋》叙梁王命司马相如赋雪景之事。③赵家姊妹:汉成帝宠妃赵飞燕和赵合德,居昭阳殿,性骄妒,许皇后、班婕妤皆遭其诬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BD )‎ A.首联化用刘禹锡的诗句,既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同时也铺设了白燕的生活的背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先写明月初升之时,白燕与皎洁月光融为一体,因此汉水之上难见其影,又写因大雪,白燕难以回到梁园。‎ C.颈联写池边柳可作为白燕“香入梦”的暂避港湾,而“梨花庭院冷侵衣”又呈现了一种被迫远离尘寰的凄楚与清冷。‎ D.诗人在尾联借宫廷乱象,告诫白燕远离宫廷的喧嚣,表达了作者对白燕的关切以及对宫中文人争宠的鄙夷之情。‎ E.全诗虽无一燕字,却无处不有燕影,客观环境之美与白燕情志高洁之美有机结合,语言贴切自然,感情深厚饱满。‎ 解析 B项,“因大雪,白燕难以回到梁园”错,诗人写梁园典故是为了说明白燕不为权势所动。D项,“对宫中文人争宠的鄙夷之情”错,尾联诗人借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专宠于汉成帝的典故,实现写物到写人的转换。以赵氏姐妹的相互猜忌来比喻皇权在握的人对有才干的臣下的无端猜忌和残酷镇压。‎ ‎(2)诗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诗为托物言志诗,诗歌描写白燕的形迹,表现了诗人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美好品德。其中,颔联和尾联化用“梁园”和“赵家姊妹”的典故,表明统治者对人才的迫害,表明了诗人不合作的态度。‎ 答案 ①托物言志。借写白燕外表的洁白,对梁园的漠视等表明诗人自己高洁的品质。②‎ 用典。借梁园典故来说明统治者对人才的招纳,借赵飞燕和其妹赵合德典故,比喻皇权在握的人对有才干的臣下的无端猜忌和残酷镇压,寄寓诗人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情怀。‎ ‎2.(2018·山西45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秋登城北门①‎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 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BE )‎ 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念之情。‎ 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诗人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表明铁马往事仍萦绕在诗人心中。‎ 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此句正是其收复失地、报国心志的抒发。‎ E.本诗写诗人登楼所见所想,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之思、赤子之情跃然纸上。‎ 解析 B项,此句写鸿雁将汴京入秋的消息传来,非将思情带回故乡。E项,诗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描写和抒情。‎ ‎(2)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要抓住“愁”字对诗歌逐句进行分析。如首联“幅巾藜杖”写人已老,“卷地西风”写景已衰,奠定了诗歌“愁”的基调。颔联写景,“烽火”“秋雁”均使人愁。颈联感叹“山河兴废”“身世安危”,尾联忆“横槊赋诗”,梦“古梁州”,愁情益发深沉。‎ 答案 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愁。②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③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前途未卜,愁。④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 ‎3.(2018·四川成都七中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 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 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②上国:指京城。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BD )‎ ‎ A.首联写“红霞”“夕阳”,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行人莫叹碧云晚”借江淹“日暮碧云”之语,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语气委婉舒缓, 使失意的朋友感到友谊的温情。 ‎ C.“上国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指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E.“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 解析 B 项,“劝路上行人”错,诗中“行人”指友人。D 项,“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错,诗歌颈联都是虚写,想象朋友的行程所经之地。‎ ‎(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诗歌标题可知,友人落第,诗人写了这首赠别诗劝勉安慰友人。分析全诗可知,首联写设宴送别的情景,诗人与友人手挽着手,酒喝了一杯又一杯,表达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颔联“上国每年春草芳” 暗指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诗人劝勉友人不必因为下第而感叹,不必因为一次失败而消沉。颈联,诗人想象友人的行程,表达了关切之情。尾联,结合注释④可知,诗人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流连,不要有隐居之想,应积极入世进取。作答时,分条概括即可。‎ 答案 ①惜别之情。首先写送别朋友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②鼓励劝勉之情。颔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③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④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流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4.(2018·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 苏 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 ①东坡:地名,在湖北黄冈,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CE )‎ A.上片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C.上片后三句写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入眠,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 D.下片前两句写作者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总免不了劳苦奔波,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 E.一叶小舟在作者眼前的江面上飘逝,不由得让作者感慨万千,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 解析 C项,“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入眠”错,词中是说敲不开门,所以去听江声。E项,从上下文来看,“小舟从此逝”并非实写,而是作者超越现实的浪漫主义想象,是作者旷达襟怀的一种寄托。‎ ‎(2)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这首词中也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题意,弄清楚“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的意思。本题实际上是要求回答词作是如何做到情景结合的。本词写景句子有二:一是“倚杖听江声”,二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倚杖听江声”是词人夜饮归来,敲门无应后的所为,体现了苏轼旷达超脱的情怀;“夜阑风静縠纹平”写的是夜深风停、水面平静之景,也是心态的一种体现,表达了其对宁静安谧境界的一种追求以及对自由和超脱的渴望。‎ 答案  ①上片叙述作者夜饮归来,敲门无应而“倚杖听江声”,作者置身于宁静、旷阔的大自然中,人世的得失荣辱仿佛被一笔勾销,令人感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其中充满超然物外的理趣。②下片中“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既是写夜深风停、水面平静之景,也是作者所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的一种体现,是作者渴望生活自由、希望精神解脱的愿望的一种表达。‎ ‎5.(2018·河北衡水中学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中花 高观国①‎ 旆②拂西风,客应星汉③,行参玉节征鞍。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 文章俊伟,颖露囊锥④,名动万里呼韩⑤。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⑥。立勋未晚,归来依旧,酒社诗坛。‎ ‎【注】 ①高观国:南宋词人。开禧元年(1205)七月,史达祖随李壁使金祝贺金主完颜璟的生辰。诗社友人为他送行,其好友高观国写下本词赠之。②旆:古代旗末状如燕尾的垂毓,此处泛指旌旗。③客应星汉:借用“乘槎上天河”典故喻指出使。④颖露囊锥:用毛遂“锥处囊中”之典。⑤呼韩:呼韩邪单于,这里指金主。⑥“寄梅”句用陆凯自江南寄梅花给范晔的典故,“梦雁”句用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相思不得返,且寄别书归”句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D )‎ ‎ A.“旆拂西风……盛世衣冠”用旌旗、“玉节征鞍”“缓带轻裘”等意象极力渲染了出使场面的宏大非凡,表现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奢侈。‎ B.“吟倦……关山”句视野开阔,意境高远。词人猜想,西湖边的吟咏作诗,已令友人产生缕缕倦意,正好趁此行一睹北边边塞的关山。‎ C.“过离宫……泪应弹”承接前句“去看北塞关山”,虚写友人出使路上的所见所感,“离宫禾黍”“故垒烟尘”为已废弃的故国宫苑和堡垒工事。‎ D.“文章……何难”赞扬了史达祖的才能,预示了史达祖能完成任务。由“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可看出,史达祖准备借此次出使消灭金国。‎ E.“情寄……霜寒”,虽连用典故,但并不晦涩,读者即使不知所引典故,也可从“情寄”“梦随”处领会诗意,收到了言简意丰的表达效果。‎ 解析 A项,“表现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奢侈”错,依据注解,词人作此词赠别,意在肯定此次出使的意义与价值,而不是借出使场面讽刺南宋统治者。同时, “争看”的主语应是百姓,百姓争先恐后地围观出使的队伍,可见此次出使是得民心的,由此可知作者也并非借机讽刺当朝统治者。D项,“史达祖准备借此次出使消灭金国”错,“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只是暗示了史达祖此次出使实际上还有“借此窥察敌情,为北伐战争作准备”的任务。选项说准备借出使消灭金国,过于夸张了。‎ ‎(2)作者借本词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词的上阕,最后三句是抒情句,是词人想象友人出使路上所见,“离宫禾黍”“故垒”写的是被金国占领区废弃的宫殿营垒,“有泪应弹”,直抒伤悼之情。下阕,“文章俊伟,颖露锥囊”,结合注释④理解,这里运用毛遂的典故,表达对友人才华的赞美之情。“名动万里呼韩”是说友人史达祖的才华震动全国,表达了词人的自信与豪迈之情。下阕的最后几句,结合注释⑥理解,表达的是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①伤悼故国之情。作者设想友人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看到故国荒凉破败,故垒布满烟尘,抒写了自己的伤悼故国之情。②对友人文才武略的盛赞之情。词中借用毛遂自荐的典故,暗示友人是有才之人,同时也直接评价友人文采斐然,且素有平戎之才。③诗人对国家未来的自信豪迈之情。友人名动金国,说明南宋并不缺乏才俊,同时“立勋未晚”也洋溢着个人建立功业,国家必有美好未来的自信与豪迈。④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借用典故,设想友人到达金国时,自己将从江南寄梅花以表思念,也希望友人能捎回书信以慰思念之情。‎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挥神笔④,终见降王走传车⑤。‎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⑥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 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十年(856)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②简书:指军令。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④上将:指诸葛亮。⑤降王: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⑥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E )‎ A.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他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B.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 C.颈联分析蜀国败亡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 D.尾联回忆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觉得遗恨无穷。‎ E.该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特点,运用用典和衬托等手法,意韵深微;语言风格上和《锦瑟》相似,具有雄浑豪迈的特点。‎ 解析 A项,“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错,应为“把猿鸟、风云人格化”。E项,语言风格“雄浑豪迈”错,应为“慷慨悲凉”,且与《锦瑟》并不相似。‎ ‎(2)诗歌末句“恨有余”中的“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途径筹笔驿而作的咏怀古迹诗。由“上将”“神笔”“管乐有才”‎ 可知,诗歌对诸葛亮不吝褒扬之词,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同时,“降王走传车”“关张无命”,说明诸葛亮运筹帷幄却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诗人对此深感遗憾。作者对诸葛亮颂其威名,钦其才智;同时“隐然自喻”,借以寄托自己怀才不遇之慨。‎ 答案 第一问:①表达了对诸葛亮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愿望的遗憾之情。②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第二问:①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的崇敬。②告诫当朝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