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全国)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全国)16

‎2019届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逐步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与积极参与。‎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其环保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生态治理能否顺利推进。不可否认,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现实中人们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呈积极良好态势,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他人一般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对于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这些都是当前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保认知不可回避的问题。‎ 人民群众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环保事业。但调查中发现,人们在一些行为习惯性方面,仍然表现为生态行为能力较弱的状况,个体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多与自我需求相关,虽认知面广,但参与程度较低,行为跟进的广度不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环境监督的意愿不强,环保自觉性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强化人民群众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需要注意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的奖惩机制,通过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努力提高个体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合力作用。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是发挥人们合力的必要保证。这就需要积极畅通群众的参与渠道,不断健全举报、听证、舆论监督等制度,引导环保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提供更多的组织依托,提高人们参与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同时,还要在其组织性、行动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需要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积极支持各类民间环保组织的运营和发展,使它们凝聚更多的民众力量,对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发挥更多作用。‎ 总之,持续、有效地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形成社会协同效应,是化解生态危机的关键所在。只有每个个体从自身做起,提升生态认知水平,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才能促进生态治理各项重要任务的完成,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摘编自郭倩倩《生态治理亟须引导全民参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就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来看,只有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B.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髙,这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 C.只有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奖惩机制,才能强化全民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D.建立各类民间环保组织比其他形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出社会合力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谈起,提出了引导全民积极参与生态治理的观点。‎ B.文章对生态问题进行辩证论证,在看到人们环保认知增强的同时,也不忽视存在的问题。‎ C.文中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使论点建立在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上,更准确可靠。‎ D.围绕着生态治理问题,文章从三个角度逐层深入地论述全民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澄清对生态治理的错误观点,认识到治理不会一蹴而就,同时也不只是政府的责任。‎ B.提升环保认知,要关注正面环境议题,多做建设性工作,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 C.在生态治理上,个人是责任主体,不仅仅要有认知,还要积极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监督。‎ D.引导全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政策、治理能力等诸多方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从“抵制韩流”看“消费型民族主义”‎ 梁文道 韩剧风猛烈吹袭大陆后,就有很多人看不过去要出来说话,这种事我们大可以引为茶余饭后的闲谈话题,一笑置之。但是我们也应认真思索,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轻易地把爱韩剧就等于汉奸、看国产片就等于爱国的逻辑理直气壮地宣之于口,而且竟还有市场?很多人之所以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这种话,是因为近年有一股更大的潮流,这股潮流就是“消费型民族主义”。‎ 首先,我们要注意它与抵制日货的理路不尽相同。不管你同意与否,提倡抵制日货的人至少还试图搬出一套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的推理。“消费型民族主义”却是诉诸感情直觉,要大家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消费型民族主义”又会和抵制日货运动相混杂,成为后者的指导精神。‎ 其次,“消费型民族主义”不是一种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奉行保护主义的国家如韩国,会硬性规定电影院每年要有一定日数放映韩片,以保证电影生产数量的稳定,以阻挡外来电影带来的竞争压力,目的是扶持自己国家的特定产业。保护政策好还是不好,各有各的观点,但它起码也是套言之成理的说法。“消费型民族主义”着眼的却不是这么深层次的产业发展问题,它只不过是一种浮浅的情绪表达和标签。‎ ‎“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出现,靠的是两种逻辑。一个是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另一个是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什么叫民族主义的空洞呢?难道民族主义不是很强大很澎湃的一种意识形态吗?的确,它是的。但它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够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照研究民族主义的人类学家安德森的说法,正是因为它的内涵是空的。举个例子,由于没有人能够肯定到底某物的民族性是什么,所以我们才能把一件衣服说成是很有民族性的,一部汽车是很民族的,甚至连一种动物也是很能代表某民族的(尽管它在血统上和这一民族无关,也不是这一民族培育出来的品种),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命名为很民族的。‎ 也要注意如今的市场营销越来越强调感性和文化,怎样将一件产品从市场上芸芸竞争者中区分出来,靠的不一定是价廉,也未必是物美,而是它带给你的体验与文化印象。所以广告和设计等创意产业才会变得日益吃香,所以一双外国名牌运动鞋要比同厂生产的本地杂牌贵得多。诉诸正统的国家印象正是产品营销的手段之一,某个服装品牌标榜自己来自法国,让人穿了就变得很高档很浪漫,与某位明星标榜自己是土产中国人,让人看了就证明自己很爱国,其实是同一回事。‎ ‎“消费型民族主义”建立在这两种逻辑之上,几乎可以运用于所有商品而无往不利。它总是呼唤大家的身份认同,要求大家“团结”,叫大家“是中国人的就得看中国片”“是中国人的就得抽中国烟”“是中国人的就要穿中国内裤”,仿佛电影、香烟与内裤和人一样都是有国籍的。但说到底,“消费型民族主义”只不过是商人们促销的借口,经不起严格分析,纯粹是种循环论证:我是中国人因为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因为我是中国人。(选自《噪音太多》,花城出版社2009年版,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消费型民族主义”不同于抵制日货的理路,从而成为实际操作中的抵制日货的指导精神。‎ B.作者认为“消费型民族主义”只着眼于产业发展的浮浅层面,不及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 C.如今产品的体验与文化印象越来越成为产品的竞争优势,这促进了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D.“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民族主义的空洞和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用于所有商品无往不利。‎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抵制韩流”现象,是为了由此引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概念,随后进一步分析。‎ B.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的方法,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特点。‎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两种逻辑,彰显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D.文章第六段单独作为一个论述层次收束全文,表达作者对“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否定、批判。‎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罢买日货来打击日本商界从而引起日本企业的不满,是“消费型民族主义”者的一厢情愿。‎ B.如果民族主义的内涵充实具体,它就不可能成为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的强大意识形态。‎ C.在如今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的背景形势下,物美价廉的商品不一定能在芸芸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D.按照“消费型民族主义”的要求,具有爱国情怀的人就应该抵制其他国家的产品,消费本国产品。‎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变化,意味着政府政策方针和发展理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目前,中国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总体物质财富比较丰富,贫困人口只占极少数。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供求矛盾,而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需求满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在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过去,社会首先要保证人们能够获得基本数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总体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消费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消费的品质。面对这一变化,如果企业还是满足于单纯的数量扩张或规模经济,而不是注重产品的品质,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满足老百姓的高品质需求。‎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更高阶段。广义的精神文明,不仅包括文明礼仪,也包括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各方面的追求,当下人们除了满足吃喝玩乐,还希望更多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更加看重社会安全和环境保护,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为此,除了继续发展生产力,还需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中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先努力发展经济,才能为建设民主和法治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相反在经济水平低下时贸然进行改革就可能遭遇东欧式的失败。‎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是主要目标,因此关键是快速发展生产力,做大经济蛋糕。而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如何公平地分配蛋糕日益成为一个主要问题。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这带来了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既然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那么新时代的工作重心就是努力实现平衡式发展。例如,通过收入调节政策减少收入差距,通过精准扶贫减少贫富差距。过去中央推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区发展差距。若能做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成就不亚于从一个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国家变成经济大国。‎ ‎(摘编自聂辉华《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四个维度》)‎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大论断,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最重要依据。‎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而做出的科学论断。‎ C.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品质,实际上是应对供给侧转变做出的正确选择。‎ D.既要做大做强经济蛋糕,又要分好经济蛋糕,实现平衡式发展,这是新时代的工作重心。‎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辨析了改革初与当下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即从供求矛盾到需求不平衡的矛盾。‎ B.第四段将美好生活需要区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文章例举了减少贫富和地区差距的一些做法,指出这如同让中国摆脱贫困一样意义重大。‎ D.文章从需求不平衡、追求品质、整体发展、公平分配四个维度解读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姓已不满足于吃得饱,更希望吃得好,这启示企业生产应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品质。‎ B.如果解决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就会得到充分满足。‎ C.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之后,社会政治体制改革才可能取得成功。‎ D.重新定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对社会发展变迁的把握,但终归是对人民向往的回应。‎ 答案精析 ‎1.A [B项“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错,从文中看,“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但“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可见,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高,并不能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C项“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奖惩机制”与“强化全民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不存在必要条件关系,如文中还提出“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等内容。D项“比其他形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错,文中没有将这种形式与其他形式进行比较。]‎ ‎2.C [“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错,文中更多的是紧密结合现实问题展开论述。]‎ ‎3.B [“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错,文中“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意为在对待负面环保问题与正面环境议题上,不应该只关注负面环保问题。]‎ ‎4.C [A项“从而”强加因果逻辑。B项“着眼于产业发展的浮浅层面,不及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无中生有。D项原文是“几乎可以运用于所有商品而无往不利”,混淆必然与或然。]‎ ‎5.D [A项文章第一段为第一层,开头写“抵制韩流”现象,由这一现象引出后面的“一股更大的潮流”,即“消费型民族主义”,随后分析其特点和作为基础的两种逻辑。B项和C项文章第二段将“消费型民族主义”与抵制日货作比,指出它是一种感情直觉,要求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第三段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用韩国硬性规定电影院播放韩国影片的做法说明“消费型民族主义”不同于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韩国的这种做法着眼于深层次的产业发展问题,与“消费型民族主义”的着眼点形成对比,指出“消费型民族主义”是一种浮浅的情绪表达和标签。论述过程体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D项“单独作为一个论述层次”错。第四、五、六段为一个论述层次,第四段分析“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的逻辑之一,即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第五段分析其基于的另一逻辑,即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第六段是对四、五两段内容的进一步分析。]‎ ‎6.A [A项原文“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只是抵制日货的人搬出的推理,抵制日货的人不等于“消费型民族主义”者,由第二段可知。B项对应原文“它(民族主义)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够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照研究民族主义的人类学家安德森的说法,正是因为它的内涵是空的”。“它的内涵是空的”是民族主义“能够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的必要条件,选项是其否命题,故成立。C项对应原文“如今的市场营销越来越强调感性和文化,怎样将一件产品从市场上芸芸竞争者中区分出来,靠的不一定是价廉,也未必是物美”。D项对应原文“诉诸感情直觉,要大家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它总是呼唤大家的身份认同,要求大家‘团结’,叫大家‘是中国人的就得看中国片’‘是中国人的就得抽中国烟’‘是中国人的就要穿中国内裤’”。]‎ ‎7.A [B项强加因果,由原文不能得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且据常识可知,即使是也绝非唯一的依据。C项张冠李戴,应是应对“需求侧”转变做出的正确选择。D项以偏概全,选项中“这”指“既要……又要……”两个方面,由原文第五段可知,分好经济蛋糕,“努力实现平衡式发展”才是新时代的工作重心。]‎ ‎8.C [原文第五段确实例举了减少贫富和地区差距的一些做法,但效果只是“一定程度上”的,尚不能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不能将其成就归于“不亚于从一个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国家变成经济大国”,即“如同让中国摆脱贫困一样意义重大”。]‎ ‎9.B [“如果……就……”表述过于绝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