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县汪清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汪清县汪清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 - 汪清四中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考试 试题 时间: 120 分钟 分值:12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书院随之兴起。20 世纪 80 年代,既有一些古老的书院开始复兴, 以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为代表;也有一些新书院开始崛起,以北京大学的中国文化书院为代 表。经过了这样一段时期的发展,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思潮, 书院发展开始呈现井喷姿态,到处兴起。其实,这一书院文化现象的背后,恰恰是中国传统 文化复兴的要求。在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做好书院的复兴? 首先,老书院的复兴。现在全国各地正在修复、重建一些老书院,首先是为了书院文物 的保护。中国历史上有几千所书院,当时遍布全国各地,但是大量书院都没有保存下来。这 些广泛分布的书院是儒教中国的最好体现。如何使这些书院普遍得到修复和保护,是目前书 院文物保护的迫切任务。目前老书院的修复,基本上是地方政府的主导,其实还可以发挥社 会团体、企业、公益性组织、企业家个人的作用。古代书院的修建,主要是地方官员、民间 士绅、热爱教育的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儒家书院的修复,就是三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 家共同努力建设的。今天仍然可以继续发挥政府主导、民间企业、团体、公益性组织、企业 家个人共同努力。书院建好之后,打造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让这些古老的书院修复之后, 成为地方文化的中心,成为地方精神的家园。 其次,是新书院的建设。创办新书院有两种类型:一是教育体制之外的新书院。这些新 书院的修建,就是希望在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推动地方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的建设 和发展,故而需要地方政府、学者、企业、民间社团的通力合作,以推动教育体制之外的民 间书院发展。二是教育体制之内的新书院。教育体制之内创建新书院,同样可以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书院,就是专门在现代大学体制内从事人格教育即博雅教育的书院。现代高等教育教 书不育人,只管专业教育,大家关注的是教书、教专业知识,培养人的问题在制度上并没有 落实,培养人的问题就需要传统书院来解决。育人是传统书院的长处,可以将传统书院人格 教育的长处吸收进来,使现代大学能够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健全人格的现代知识分子。 - 2 - 另一种书院,就是培养传统国学专门人才的书院。传统书院承担了传承中华文脉的使命,但 现代大学的专业体系中,传统国学一直没有独立的空间,被分割到其他不同的专业体系中, 许多中国传统学术成为“绝学”。我们一直在呼吁将中国传统国学纳入到现代大学体制之中, 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与西方的“古典学”十分接近。同时我们还一直在呼吁,在现代 大学恢复中国传统书院,通过设置书院、国学院,以传承中国传统学术。 应该说,在 21 世纪实现我们中国的富强之梦,已经不是问题了;只要中国按照现在的改 革开放之路走下去,再过一段时间,我们中国肯定是既富又强。但是,我们还应该特别关注, 中国复兴之梦不仅仅是富强之梦,而应该是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之梦,这才是更高层次的中 国梦。而我们强调书院的复兴,就是要承担文化复兴的重要使命。 (摘自《新华文摘》2019 年 19 期,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中国文化书院和岳麓书院分别是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崛起和复兴的新老书院的代表。 B. 因历史上大量书院未得到保存,如今修复一些老书院,其目的就是保护书院文物。 C. 现代高等教育只要能够吸取传统书院育人长处,就能解决只教书不育人的问题。 D. 如果没有书院的复兴和创建,就不可能实现中国富强和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之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采用“引论—本论—结论”的方式展开论证,结构完整,思路也颇为清晰。 B. 文章论述老书院复兴和新书院建设,是分别从修建的目的和创办的类型开始的。 C. 第二段采用对比论证手法来突出当今书院修复和古代书院修建的主导方的差异。 D. 第三段论述新书院的建设时,指出有两种类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民间书院虽然属于教育体制之外的书院,但要得到发展,同样需要地方政府、学者、企业 和民间社团的通力合作。 B. 传统国学在现代大学专业体系中被分割到其他不同的专业体系中,是许多中国传统学术成 为“绝学”的重要原因。 C. 中国古代岳麓书院“忠、孝、廉、节”的院训所体现的育人理念,可佐证文中“育人是传 统书院的长处”的观点。 D. 作者认为,不管是老书院还是新书院,把它们建设好之后都可以成为地方文化的中心和地 方精神的家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家都寄希望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居家养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 省科学技术厅厅长王秦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会对居家养老带来很大帮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 面:第一个方面是大数据和智慧健康,可以把老人的血压等数据传到“云”上,也可以把过 去的病历放到“云”上,通过网络,医生可以及时为居家养老的老人们提供健康建议。第二 - 3 - 个方面是服务机器人,比如智能看护,会知道老人是否摔倒了,有无异常情况。第三个方面 是可穿戴设备,在大家比较熟悉的手环、手表之外,还有很多更先进的设备,比如血糖仪有 自主学习功能,可以实现实时监控血糖;人工的电子化神经元、海马体,将来对一些老年人 改善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像帮助瘫痪老人驾驶轮椅,这些将来都可以做到。最后一个方面,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在智慧家居方面改善养老的生活质量。“现在的家用电器,开冰 箱、用微波炉,对年轻人来说没问题,但如果是得了帕金森症的老人呢?将来智能家居就是 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很多传感器实时监测老人状况。 (摘编自《人工智能结合居家养老潜力大》,《扬子晚报网》2019 年 3 月 10 日) 材料二: 依托问诊系统,足不出户就能为老人远程看病;无需繁琐操作,老人躺着就能享受洗澡 机自动淋浴;穿戴式护理机器人自动识别并清洁老人大小便;24 小时运作的智能生命体征监 测系统实时监测老人身体状况并及时报警…… 在本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简称“SlC 老博会”)上,参展的养老产品科技感十足, 新技术、新应用亮眼吸睛。据了解,仅“养老智能化”展区即汇聚 30 余家智能化企业参展, 展示产品中不乏养老院呼叫系统、养老陪护机器人等“黑科技”产品。 “SIC 老博会并非简单的‘橱窗展览'。”SIC 老博会汇聚展示养老全产业链的先进产品、 模式、技术,同时通过产品展示助推上下游企业交流、合作,既整合各方资源,又推动产学 研等环节衔接,为养老产业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摘编自《发展智能养老做大银发经济》,《人民日报》2019 年 10 月 31 日) 材料三: 机器人目前还处于兴起阶段,大多数家庭无法负担其高昂的价格。例如,Telenoid 机器 人的零售价为 8700 美元,租金为每月 435 美元。日本政府正在考虑雇佣机器人能否适用于公 共保险,这项决定对未来想要雇用机器人护理老人的家庭至关重要。此外,像 Robear 这样的 大型机器人可能不适合小型公寓;而且 Robear 近期还出现了一个短路问题,让它无法正常工 作,这些也是选择护理型机器人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由于机器人没有感情,所有判断都出于大数据下的支持而来,无法像人类一样有情感亦 或直觉,但大多数老人在生命的尾声阶段往往最看重与人情感上的交流,这也是人工智能无 法完成的工作区域。同时,无法否认的是,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人类,不久以后我 们也必须得到人工智能的帮助,如何让老人在生活时不排斥使用人工智能,以及如何协调照 护工作者与人工智能间的工作比例,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和研究。 (摘编自《人工智能与养老结合,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智能养老瞭望》2018 年 9 月 16 日) 4. 下列不能直接说明“智能养老”的一项是( )(3 分) A. 大数据和智慧健康可把老人的血压和以往的病例等数据传到“云”上。 B. 有自主学习功能的血糖仪等先进的可穿戴设备可对血糖进行实时监控。 C. 24 小时运作的智能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老人身体状况并及时报警。 D. 选择护理型机器人时必须考虑到公寓户型大小和机器人的质量等问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智能家居能够解决帕金森症老年患者使用冰箱、微波炉等家用电器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很 多传感器对老人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 4 - B. 问诊系统、洗澡机、穿戴式护理机器人、智能体征监测系统等智能养老产品,在“SIC 老 博会”上都得到展示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C. 面对大多数家庭在经济上难以负担购买机器人的高昂价格这一问题,日本政府正在考虑是 否把雇佣机器人纳入公共保险之中。 D. 如今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人工智能的帮助,今后也必须得到帮助,但在感情交流方面, 人工智能对人类则无法提供帮助。 6. 上述三则材料介绍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柏林墙消失 张抗抗 那墙初看上去,其实并不怎样的让人觉得恐惧。甚至一点儿也不狰狞。那墙就那么静静 地蹲着,似乎并不显得高大厚重,表面只不过是一层薄薄的水泥,涂着灰白色的油漆。上面 有五颜六色的粗笔留下的图像、一串串不规则的德文字母连成的句子、还有怪诞的符号和各 种图形…… 它绝不像我想象中的柏林墙那般森严、那般威武、那般雄奇,墙上墙下没有铁丝网、没 有炮楼、没有宪兵。 也许我就可以轻易地从上面一跃而过,或者穿越它。 它仅仅是一个象征? 墙,向着城市的两边小心翼翼地延伸过去,如同一根硕长而又弯曲的巨楔,插入那些从 废墟上重建的高楼之中。时而同那条幽幽然环绕全城的施伯列河无声交汇,矗立并铺陈了这 充满苍凉历史感的界标,一瞬四十几载,划开了东西方两个世界。 面对寂寞空旷的施伯列河,我愕然。 听说曾经有一个土耳其孩子落入河中,但没有人能够跳下水去救他,他就那样活活淹死 了。因为虽然河岸的一边在西柏林境内,但河却属于东柏林所有。任何人如跳下水去,都会 构成“越境”的“罪名”。 我站在河岸上,不,确切地说,我站在岸边的墙下,我肃然。墙下有小小的墓碑,砌得 十分精致的水泥墓地,上面安放着一只只鲜艳的花环,是鲜花,很娇嫩很缤纷的鲜花。 墓碑上写着:越墙者。 没有姓名,只有年、月、日。 是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被留在墙下的日期。柏林墙上血迹斑斑。 但尽管曾有许多人倒在柏林墙下,还是不断有新的勇敢者,用热气球或挖地道的方式设 法越墙,一年年总未间断停止…… 我开始怀疑自己对于墙的最初感觉。 后来我登上勃兰登堡凯旋门下的一座木台,从上面跳望东柏林。气势宏大的石砌大门顶 端,耸立着一辆覆盖青苔的金属马车雕塑,马车上站立着一位衣裙飘逸的天使,似欲乘风归 去。从矮墙至那些建筑物,中间有一大片开阔的空地,除了几个来回巡视的带枪警察,杳无 - 5 - 人踪。 除了墙,还有这块不可接近的真空地带。 远远地,可以望见薄雾笼罩着的东柏林菩提大街,一条很宽很美的大街,绿阴葱茏。 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想要去那儿看看的愿望。 但我知道这不可能。 我不能够越墙而过。否则我将永远地留在墙下。 这墙拦阻了我。墙原来并不是一个象征。 1985 年夏天,我徘徊在柏林墙下的那个下午,柏林墙似乎还很坚固。我完全没有预料到, 在不很长的五年以后,它竟会那么轻而易举地崩塌、破碎,被拆除、被清理,甚至没来得及 让人再看它一眼。 那天,我决意要设法去东柏林。 我对那墙充满了好奇。 几天以后,我紧紧捏着护照,穿过那也许叫做海关也许叫做边境的地铁站大厅。 ………… 东柏林! 天下着小雨,迷蒙中,那些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修复一新的古典建筑,更显得庄严肃穆, 洁净的大街被雨水洗得发亮,小轿车来来往往。我几乎没觉得墙这边和墙那边有什么不同。 快黑下来的时候,我们走到柏林墙下。 我久久凝望着柏林墙。 从这一边看这堵墙,墙似乎要比那一边干净些也苍白些。墙上更多的是一片空白。穿着 灰色制服的持枪警察如雕像肃立,行人远远且匆匆而过,墙和人之间,是一块荒疏的空白, 一片布雷的禁地。 墙在树丛和草地间蜿蜒,犹如一条细长又干瘦的胳膊,将勃兰登堡门下所有的辉煌都紧 紧箍在怀里。更如一道无形的锁链,隔绝了封闭了整整一个世界。 暮色中,那狭窄而粗糙的矮墙渐渐隐没于黑暗之中。但在黑暗中,我仍然感觉着墙的存 在。我用手触摸到它的冰冷它的坚定…… ………… 离开东柏林已是深夜,我通过那墙的出口,走向西柏林。墙留在我的身后。几天以后, 我就将飞离这个奇怪的、既相连又相隔的城市,回到我熟悉的那块土地。 我忽然隐隐地感觉着一种悲哀。 人在创造了自己的同时也创造了围墙。那么,人类是终究不能够摆脱围墙了么? 漫长而又短暂的五年过去了。曾经那么坚固那么森严的柏林墙,在岁月的碾磨与撞击下, 终于剧烈地摇晃震颤起来,并正在悄悄地消失隐退。昔日的勃兰登堡门下,开放了的边界已 成为一个自由市场。那儿正在出售有关柏林墙的纪念品。坚硬的柏林墙的水泥碎片,已被标 上价码,任旅游者带到世界各地去…… 柏林墙究竟是怎样消失的? 它消失以后,是否还在原地留着残存的墙基? 人类也许还将不断地建造围墙又拆除围墙……可是这世上原来是没有墙的。 我只能怀着焦渴的心情,盼望着世上那些所谓的“墙”,早早地、快快地消失。 (选自《张抗抗散文》,有删节)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这是一篇记游散文,作者是按照西柏林一东柏林—西柏林的行踪来安排材料,记录自己的 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的。 - 6 - B. 文章划线的句子运用比喻和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柏林墙对当时东德和西德的经济及社 会发展所产生的阻碍与隔绝。 C. 文章点面结合,先写土耳其男孩被淹死,蕴含着对他的同情;后写许多年轻生命倒在柏林 墙下,寄寓了作者对勇者的哀思和赞许。 D. 文章用“似乎”来体现柏林墙看似坚固实则“易塌”的特点,用“决意”来表明作者去东 柏林态度的坚决,可谓耐人寻味。 8. 请概括第一段描写的“柏林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 9. 标题“柏林墙消失”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探究。(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 “汤、武非受命,乃弑.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 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 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 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 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 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 得司空城旦【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 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 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 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 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 7 - 【注】司空,管理囚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B.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C.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D.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四书五经”。 B.子杀父曰“弑父”,臣杀君曰“弑君”,黄生认为汤、武弑君而取得天下,是犯上作乱。 C.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朝见群臣,皆南面而坐,“践南面”就是指登上天子之位。 D.征,指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汉代选拔人才的形式主要是科举和征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辕固生治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不同意黄生提出的汤、武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汤、 武是顺应天下人心而诛杀桀、纣,所以是秉承天命而得到天下。 B.辕固生善于辩论。他以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的例子反驳黄生,得到了景帝的赞同,景帝调 停说,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味道,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蠢。 C.辕固生敢于直言。窦太后喜欢《老子》,辕固生却说《老子》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触怒了 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后经景帝暗中帮助才摆脱困境。 D.辕固生治学求真务实。他教导公孙弘,务必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去迎合世 俗,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3 分) (2)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3 分) (二)古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阅读下这首古体诗,完成下面小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① 陶渊明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 8 - 屡空②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途情已缅。 鸟哢欢新节,泠风送余善。 寒草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③,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④,所保讵⑤乃浅? 【注】①此诗是诗人归隐之前参加春耕后的作品。怀古田舍即田舍怀古。②屡空:食用常缺。 ③植杖翁:荷蓧丈人。《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 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④通识:通明的见 识,指儒家仕而不隐的思想。⑤讵:难道。 14.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开头两句写诗人当年未能践行躬耕南亩的愿望,流露出了诗人的遗憾和惋惜之情。 B. 三四两句写由于家中食用常缺,因此春天下地耕种就不能自免,这是说躬耕之必要。 C. 五六两句写早晨整理农耕的牛车和农具,启程时生出缅怀之情;“缅”字照应了标题。 D. 七至十句既描绘出鸟儿欢鸣春风和畅情景,也写出“寒”“荒”所映衬出的忧虑之情。 15. 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请简要分析。(4 分) (三)名篇名句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慨叹人生之短暂,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体现君子要涉猎广泛并采取行动来使自己得到提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守军战场悲壮气氛。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汉字历经________岁月,有着无穷魅力。汉字具有象形和会意的特性。汉字的象形, ( ),并随汉字的演变过程不断规范而固定;汉字的会意,与汉字的象形特征密切相联, - 9 - 见到汉字形状就知其意思:象形和会意和谐地融合在汉字结构中。汉字结构,有一种稳重端 庄的整体感,这表现在汉字的上下左右都处于相互对应、相互平衡的状态中。还有一种审美 感,即人们见到汉字,一种审美愉悦之情就会________而生。这是因为汉字的形态具有艺术 特质,也就是说汉字的偏旁、部首大都是对自然形状的描绘,能使人一下子进入到所创造的 意境里。汉字的构形往往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质,日常生活中常有借用字形譬况事物形状的 现象,如“八字须”“十字路口”“金字塔”“国字脸”等。像这样传达出传统文化的汉字________。 这一特性是其他文字所没有的。中国汉字还有神奇的社会功效,就是中华民族在________的 生存土地上能维持着南腔北调的民众彼此相沟通的大一统局面,这得益于汉字所起的维系团 结的重要作用。今天穿越历史云烟,搜寻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体认先民的文化创 造力,还可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漫长 油然 不胜枚举 广袤无垠 B. 峥嵘 沛然 恒河沙数 一望无际 C. 峥嵘 油然 恒河沙数 广袤无垠 D. 漫长 沛然 不胜枚举 一望无际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是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 B. 是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 C. 是把事物的特征描绘下来,依据事物的形状画形 D. 是依据事物的形状画形,把事物的特征描绘下来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穿越历史云烟,搜寻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还可挖掘贮 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 B. 穿越历史云烟,追溯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还可挖掘贮 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 C. 穿越历史云烟,搜寻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还可 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 D. 穿越历史云烟,追溯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还可 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 10 -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研究发现,植物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 发芽,也能抑制发芽。由于植物对生长素浓度较低或过高比较敏感,通常情况下,①___;在 其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如果②___,植株就表现出顶端生长优势。去掉 顶芽后,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暂时受阻,其浓度降低,抑制就被解除,于是侧芽萌动,加 快生长。譬如,棉农会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③___,从而使它多开花结果。 21.准确提取下面文字里的信息,写出技术人员修复古画的实验步骤, 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 (3 分) 为了挽救博物馆的名画,技术人员想到了用性质非常活泼的单原子氧来清除油画上的清 漆膜。同时,为了对珍贵的古油画负责,也让博物馆管理人员放心,技术人员决定先用一张 涂有清漆膜的普通油画来实验。技术人员把制取的足够的单原子氧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馆做 实验。开始阶段,单原予氧撕开了清漆分子中的碳和氧之间的粘合,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 气,随着这些气体不断被真空泵抽出,古油画表面的清漆越来越薄,不久便旧貌换新颜,而 且整幅油画毫发未损。 四、写作 22.作文(4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里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 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二)我国是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今天,“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个人耳熟能详的标 语。然而在我们身边,时不时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图书馆内随便占座;学校食堂买饭不排 队;升国旗时交头接耳;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在公物上乱涂乱画;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随手丢弃垃圾…… 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某中学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假设你是该校 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李明,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封倡议书。倡议大家“践行文 明礼仪,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 11 -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 A B 项,“其目的就是保护书院文物”说法绝对,从原文“首先是为了书院文物的保护” 可知,“保护书院文物”并非修复老书院的唯一目的。C 项,从原文第三段“可以将传统书院…… 的现代知识分子”可知,“只要……就能……”的理解有误。D 项,从原文最后一段可知,“改 革开放”才是“中国富强之梦”的保证。 2. D D 项,论述“书院的类型”并未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3. D D 项,“新书院”建好后“可以成为地方文化的中心和地方精神的家园”于文无据。 4. D D 项,“必须考虑……质量等问题”并不能直接说明“智能养老”。 5. A A 项,“能够解决……问题”曲解原意,原文为“将来智能家居就是解决这些问题”。 6. ①第一则:侧重介绍人工智能在居家养老方面的作用。②第二则:侧重介绍 SIC 老博会养 老产业链先进产品、模式、技术的展示及其作用。③第三则:侧重介绍养老方面面临机器人 缺乏感情、价格高昂等方面的问题。(每条 2 分,共 6 分) 7. B B 项,“对当时东德和西德的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阻碍与隔绝”表述有误,该句所要表 达的主要是对“东德”产生的负面影响。 8. (1)特点:普通而又奇特。(2 分)(2)①通过极力描写“柏林墙”的普通,来反衬(突 出)它给人们带来的恐怖和灾难。②照应标题,并为下文写“柏林墙”的倒塌和消失作铺垫。 (4 分) 9. ①指横亘在东柏林和西柏林之间那座墙体的被拆除、被清理。②表达了作者对柏林墙来龙 去脉(出现和消失)的追问与思考。③流露了作者对虽然柏林墙消失但人心隔阂难以消除的 担忧。④寄寓了作者希望人们能都拆除心墙、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每条 2 分,答出任 3 条 可得满分。) 10.C【解析】根据句意断,句意参见译文。 11.D【解析】应是“察举和征辟”,《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科举制产生于 隋朝。 12.B【解析】“得到了景帝的赞同”错,景帝对二人的争辩没有做出明确的评判,后文说,这 以后学者再无人胆敢争辩汤、武是受天命而立还是放逐桀纣篡夺君权的问题了。 13(1)帽子虽然破旧,但是一定要戴在头上;鞋虽然新,但是一定要穿在脚下。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上下有别。(“敝”“关”“分”各 1 分,句意 2 分。) (2)太后无语,没理由再治他的罪,只得作罢。过不久,景帝认为辕固生清廉正直,任命他 为清河王太傅。(“无以”“罢”“居顷之”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清河王的太傅辕固生,是齐国人。因为研究《诗经》,孝景帝时做了博士。(他)和黄生 在景帝面前争论(问题)。黄生说:“汤王、武王并不是秉承天命而获得天下,而是臣杀君(而 夺取天下)。”辕固生(反驳)说:“不对。那夏桀、殷纣暴虐昏乱,天下人的心都归顺商汤、 周武,商汤、周武顺应天下人心而诛杀桀、纣,桀、纣的百姓不肯被他们役使而归附了汤、 武,汤、武迫不得已才立为天子,这不是秉承天命又是什么?”黄生说:“帽子虽然破旧,但 是一定要戴在头上;鞋虽然新,但是一定要穿在脚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上下有别。 桀、纣虽然无道,但是身为君主而在上位;汤、武虽然圣明,却是身为臣子而居下位。君主 有了过错,臣子不能直言劝谏纠正它来使天子得到尊崇,反而趁着(他们)有过错去杀掉他 们,取而代之登上王位,这不是弑君篡位又是什么?”辕固生答道:“如果非按你的说法(来 断是非),那么这高皇帝取代秦朝即天子之位,也不对吗?”于是景帝说:“吃肉不吃马肝, 不算不知肉的美味;谈学问的人不谈汤、武是否受天命继位,不算愚笨。”于是争论止息。这 - 12 - 以后学者再无人胆敢争辩汤、武是受天命而立还是放逐桀纣篡夺君权的问题了。 窦太后喜欢《老子》这本书,就召来辕固生询问《老子》一书。辕固生说:“这不过是普 通人的言论罢了。”窦太后恼怒道:“它怎么能比得上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于是让辕固 生入猪圈刺杀猪。景帝知道太后发怒了而辕固生直言并无罪过,就借给辕固生锋利的兵器,(辕 固生)下到猪圈去刺杀猪,正好刺中猪的心脏,刺了一刀,猪便应手倒地。太后无语,没理 由再治他的罪,只得作罢。过不久,景帝认为辕固生清廉正直,任命他为清河王太傅。很久 之后,他因病免官。 现在皇上刚刚即位,再次因(辕固生)贤良征召他。那些喜好阿谀逢迎的儒生们多有嫉 妒诋毁辕固生之语,说“辕固生老了”,于是他被罢官遣归。当时辕固生已经九十多岁了。辕 固生被征召时,薛人公孙弘也被征召,却不敢正视辕固生。辕固生对他说:“公孙先生,务必 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去迎合世俗。”从这以后,齐人讲《诗》都依据辕固生的 见解。一些齐人因研究《诗经》有成绩而仕途显贵,他们都是辕固生的弟子。 14. D D 项,错在“忧虑之情”,应为“表达诗人对南亩之荒偏的喜爱之情”。 15. 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不隐”与“隐”(“仕”与“不仕”)的矛盾心理。(2 分)诗人看到 这优美而人迹罕至的环境,缅怀并理解了植杖翁的遁世选择,心里产生了归隐的念头;但在 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面前,这种归隐的念头使诗人感到愧疚。(分析“不隐”,2 分)可诗人又 觉得所保持的喜爱自然情怀不是浅陋的,这又流露出其对归隐的向往。(分析“隐”,2 分) 16.(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17. A 18. B A 项,不合逻辑。要先“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然后“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C 项,不是“描绘”事物的特征,而是“描绘事物的形状”;不是“依据事物的形状”画形,而 是“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D 项,不是“是依据事物形状画形”而是“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 不是“把事物的特征描绘下来”,而是“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 19. D 此题考查两个语病点,一是搭配不当,一是语序不当。A、C 项“搜寻”与“过程”搭 配当,应改为“追溯……过程”;B 项递进关系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可以挖掘贮存在汉字 中的文化基因,还可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 20. (1)生长素在其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2 分) (2)侧芽发育受到抑制(或“侧芽生长素 浓度过高”)(2 分) (3) 以促进侧芽发育(生长)(1 分) 21.步聚一:制取足够的单原子氧(2 分) 步骤二:把单原子氧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馆(2 分) 步骤三:用真空泵不断抽出生成的气体(2 分) 22.作文: 解题 本题目为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沿袭 2019 年全国卷 I 命制,着重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中的“礼”这一话题。既延续了优良的传统,又重视考生的现实思考,引领考生对当代文 明礼仪进行思考:为何要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遵守礼节?试题 考查考生的思辨性,材料涉及由古到今对“礼”的认识和思考,切合考生实际,因此人人有 感触,人人有话说。 多则材料作文考的是分析、综合能力。基本思路是求同存异,求异即分析,求同即综合。 考生构思时要综合材料内容和含义作文,思考材料间的内在关联,确定出一个集中立意,展 开议论。所给两则材料,(一)说明重视文明礼节的重要性,无论做人做事还是治国,都必须 做到有礼可依、有礼必依、行礼必严、违礼必究,否则人民无法安定生存,做事难以成功, - 13 - 国家不得安宁。(二)“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个人耳熟能详的标语,然而在我们身边却存在 一些不讲文明礼仪的现象,说明外在行为与内心认识的不统一问题,只有做到“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才能实现人格的升华。我国自古重礼,今所谓“礼”更多的是“法律法规”“校规 校纪”,因此要真正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礼仪教育不可缺少。总而言之,凡是能从材 料中选择一个角度围绕“礼”进行立意的,即为符合题意的方向。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2.文明礼仪伴我行。 3.青青校园,文明之路。 4.文明礼仪与时代同行。 5.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6.践行文明礼仪,共创文明校园。 7.践行文明礼仪,争做文明学生(标兵)。 …… 偏题立意: 1. 尊九州之礼法,倡华夏之文明。(将关键词换成了“礼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