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 - 高三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6.0 分) 1.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透视“李约瑟难题”:呼唤创新文化 梁启东 世界科技发展史上,曾经有一道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提出: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 近代的中国发生?”确实,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 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却纷纷落伍 了。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比较近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18 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 国,再到美国,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由弱向强的转移,是有利 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 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17、18 世纪,那里有较为宽松的宗教背景,为牛顿等科学家提 出超前的、有创见的理论提供了合适的气候和土壤;其先进的市场意识、商贸手段也为 蒸汽机等技术发明和产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国是世界科学中 心、技术中心和产业中心。 我们再看看德国在近代为什么能够在迅速崛起。德国的迅速崛起,要归功于德国哲学 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归功于 学校教育方面的创新,归功于将大学专业教学与专业研究结合起来,促使大批的青年人 才直接参与科学前沿的探索活动,促成了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因素的长期积累。这种新 型模式催生了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开辟了培 养创新人才的先河。 现在世界科技和经济“超级大国”美国,也是通过文化创新后来居上的。美国为什么 能够成功?最大的因素,是有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不断营造和优化有利于创新的良 好文化氛围。 古今中外的例子充分证明:一流的成果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的环境。不论是 - 2 - 技术创新、科学创新、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都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 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其最大特点是探索,是敢想敢试敢闯,其结果,可能是成功, 也可能是失败,而且失败的可能性甚至会大于成功的可能性。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 经济繁荣的时代,都需要重大的人文创新来导引,需要文化的繁荣。科学的发展、技术 的突破、体制的改革,最后都归结到文化的创新。这不仅是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发展 的规律。(节选自 2017 年 7 月 25 日光明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 确的一项是______ A.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但是到了近代,中国的科 技和经济却纷纷落伍了,其原因实质上是创新能力变弱。 B.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导致了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 制和文化相互作用。 C.英国不仅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而且还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因此,英 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世界科学中心、技术中心和产业中心。 D.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 施是德国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章提出“李约瑟难题”之后,分析了“李约瑟难题”的原因所在,并为解决“李约 瑟难题”指明了方向。 B.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旨在强烈批判中国缺乏有勇气的创新者及客观环境,因而导致 “李约瑟难题”的生发。 C.文章三、四、五段通过分析英国、德国、美国崛起的原因,论证了科技发展与文化创 新的密切关系。 D.文章论述了“李约瑟难题”产生的原因,为中国文化、经济、科技及各方面的发展提 供了借鉴和参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李约瑟难题”实际是对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的一种深刻的疑 问和思考。 B.学校教育方面的创新,能够催生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 文化环境。 C.科技的发展需要一种求异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尽管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但 - 3 - 只要尝试就有可能成功。 D.文化的繁荣、文化的创新在经济繁荣的时代必不可少,取代了科学的发展、技术的突 破、体制的改革。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我国的“人造太阳”东方超环 ESAT 目前取得了多项重大的技术突破,包括加热功率超 过 10 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 300 千焦,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达到 1 亿度等,这标 志着中国的人造太阳已轻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为未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运行和正 在进行的中国核聚变工程实验堆 CFETR 工程和物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与科学支 持,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产生电能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东方超环( EAST)是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自主设计、研制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磁约束 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也是我国第四代核聚变实 验装置,它的科学目标是让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温条件下,像太阳一样发生核 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所以也被称为“人造太阳”。 (摘编自帅俊全《中国人造太阳首次实现 1 亿度运行为核聚变能源奠定基础》, 2018 年 11 月 13 日) 材料二: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是人 类受控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因此受到各国政府与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摘编自杨卫国《中国研制人造太阳 20 年后见成效》,2010 年 6 月 17 日) 材料三: - 4 - 前不久,中国核工业集团宣布,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 M”,预 计于 2020 年投入运行,其等离子体温度有望超过 2 亿摄氏度。该实验装置的建成将为人 类真正掌握可控核聚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我们距离“人造太阳”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可控核聚变以氘、氚为原料,不排放有害气体,也几乎没有放射性污染,反应随时可以 中止,不会引起爆炸,也不会导致泄漏事故,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问题在于用什么容 器来承载这种温度极高的核聚变。为此,全世界的科学家前赴后继。 20 世纪 60 年代, 苏联科学家提出托卡马克方案,国际聚变界随之转向于此。 早在 1955 年,钱三强和刚留美归来的李正武等科学家便提议开展中国的“可控热核反 应”研究,与国际社会几乎同步。1965 年,根据国家“三线”建设统一规划,西南物理 研究所(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前身)成立。当时,所里条件简陋,研究者缺 乏住所,甚至睡在帐篷里。尽管如此,他们舍己奉献,在绘制了 3 层楼那样高的设计图 纸之后,终于 1984 年 9 月 21 日制造出“中国环流器一号”。这是中国核聚变研究史上 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为中国自主设计、建造、运行“人造太阳”培养了大批人才,积 累了丰富经验。 作为一个历经多年研制的实验项目,中国环流器二号 M 精细的部件工艺很多是前无古人 的创造。在装置设备“真空室”中,许多细小的误差是现有检测仪器所无法感知的,很 多时候需要自主开发新的检验设备。仅为保障高约 2 层楼、重约 80 吨的中心柱在移动过 程中不受磕碰,且安装精度不超过 0.1 毫米偏差,研究团队在 1 个月内设计了十几种方案, 短短 2 分钟的路程,耗费了近 9 个小时才成功搬运。在中国环流器二号 M 的设计建造过 程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科研团队通过与国际上现有托卡马克装置的交流学习,吸取了 许多成功的经验。他们联合国内有关单位,在特殊材料制备、焊接工艺等多项技术上取 得了突破。 (摘编自韩维正、刘乐艺《“人造太阳”离圆梦又近一步,揭秘中国可控核聚变》,2020 年 1 月 8 日) 下列不属于“人造太阳”研制工作的一项是 ______ A.于空中悬挂人造光热源,散发无穷的光热能。 B.开发利用核聚变,解决现有能源的枯竭问题。 C.研究核聚变的可控装置,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D.落实托卡马克方案,承载温度极高的核聚变。 - 5 -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自主研制的东方超环首次达到一亿度高温,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 要的实验依据与科学支持。 B.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于 1985 年确立,2006 年 11 月 21 日全面启动,承建方由四方扩 展为七方,王程总造价为 100 亿欧元。 C.我国 1955 年起关法可控热核反应,1965 年成立专门研究所,中国环流器一号、东方超环、 中国环流器二号 M 已先后运行。 D.可控核聚变原科充足,能够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又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各国 对此高度重视。 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我国可控核聚变研究不断取得进步的原因。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借粮 李德霞麦子快要黄了的时候,我家断了粮。米缸,空了,面缸,空了。我娘挎个篮子, 每天去自家地里挖土豆。于是,一日三餐,煮土豆、蒸土豆,餐餐土豆,吃得我放个屁, 都带着浓浓的土豆味儿。 终于,我娘一咬牙,决定去借粮。 这天,吃过早饭,我娘从驴圈里牵出那头小毛驴,套进驴车里,拎条麻袋对我说:“亮 子,陪娘去你大舅家,借粮去。”一听说去大舅家,我就直蹦高儿。大舅和大妗特稀罕 我,每次去他们家,大妗都会变着法儿给我做好吃的,这是其一;其二呢,跟大舅家借 了粮,我们就不用顿顿吃土豆了。我连滚带爬地上了毛驴车。我娘一抖缰绳,小毛驴便 撒开四蹄,拉着驴车吱吱扭扭出了门。 大舅家在庚庄,离我们村十里地。出了村,沿东干渠一直往西走,快晌车的时候,我们 就来到了庚庄。 大舅和大妗正在院里搭牛棚。那时,刚刚分田到户家家垒场院,户户搭牲畜棚圈,真叫 一个红火热闹。见到我们,大妗用手巾擦擦手,摸摸我的头,牵着我的手说:“亮子, 你大成哥早盼你来呢,他去上学了,马上就回来了。”大舅从我娘手里接过缰绳,顺手 把毛驴拴到一棵粗壮的树上。我娘挽起袖子要帮忙,被大舅拦下。大舅说:“你呀,就 是个劳碌的命。今天不干活儿,走走走,进屋去。” 回了屋,大妗拿出一摞小人书:“就知道你喜欢这个,你大成哥的,攒了十来本了。” 我把小人书摊在炕上,挑出一本,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 6 - 大妗取出面盆要做饭。她问我想吃啥,不等我回答,我娘抢先说:“嫂子,都挺忙的, 啥方便就吃点儿啥,又不是外人。” 大妗说:“再忙也得吃饭不是?再说,亮子多久才来家一趟?上回来,亮子的虎牙还没 掉呢。亮子,大妗给你做揪面片吃,好不?” 大成哥回来了,他和我头碰着头,一起看小人书。他用手指点着里面的字,一个字一个 字地念给我听。小人书真好看。 大妗的揪面片,实在是香,里面还放了葱花。我敞开肚皮,连吃了两大碗,然后打了三 个饱嗝。 饭后,大成哥去上学了。 大舅点锅旱烟,吧嗒几口对我娘说:“翠英,你今天来,是跟哥借粮的吧?”大舅眼尖, 早看到毛驴车上的那条麻袋了。我抹把嘴,抢着说:“可不是吗?家里早没粮了,娘每 天净给吃土豆。” 大舅摸着我的头,扭头对我娘说:“有难处,就该早点儿来。顿顿吃土豆,可不是个事。 多了不敢说,三两麻袋的粮食,哥家还是有的。翠英,你说,借多少?” 我娘说:“一麻袋吧,一麻袋就成。” 正在刷锅的大妗停下手,愣愣地看着大舅。大舅也不看大妗,自顾自地说:“家里粮仓 抹了泥,有点儿潮,哥把粮食称寄放在三贵家的粮仓里了。等会儿,哥给你扛一麻袋回 来。” 我娘要方便,我也想尿尿,就出了屋子。娘在另一个厕所。我撒完尿,一提裤子,转身 跑回到院子里,真真切切地听到屋里大舅和大妗的对话。 大妗说:“你这不是说瞎话吗?咱家啥时候往人家三贵粮仓里放粮食了?” 大舅说:“翠英脸皮薄,轻易不张嘴。这是饿了多少天了?你说,我能驳了她?” 大妗说:“可问题是,人家三贵家里有粮食吗?” “有。”大舅肯定地说,“那天我从三贵家门前过,亲眼看见三贵在院子里晒粮食,少 说也有几麻袋。凭三贵的为人,我跟他借一麻袋粮食,他能不借给咱?” 我立刻明白了。原来,大舅家也没粮食了。 我的心里直打鼓。我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事告诉我娘。我知道,一旦告诉了娘,这粮, 她肯定不会再借了。可没粮,我还得接着吃土豆啊……想来想去,我决定还是先瞒着我 娘,至少,在大舅扛回粮之前,我暂且不告诉她。 我娘从厕所出来的时候,大舅已经扛着满满一麻袋粮食进了门。他把麻袋放到车上,把 - 7 - 口袋嘴儿紧了紧,在车上放正。 大妗把一摞小人书放在我手里,她说:“你大成哥都看完了,你拿走吧!” 我们要走了,大舅和大妗把我们送出老远。 毛驴车出了村,上了路,沿着东干渠往东走。我犹豫再三,还是告诉我娘吧。 我说:“娘,大舅家……其实也没粮食了。” 我娘一愣,一指车上的麻袋:“这不是吗?” 我嘟囔着说:“这是人家三贵家的,大舅跟他借的。” “你咋知道?” “我从厕所回来时,大舅和大妗在屋里说的,被我听到了…… 我娘一勒缰绳,驴车停在半道。我娘回头望着庚庄,望得泪花闪闪。 她愣了一会儿,把缰绳一抖:“亮子,咱们走!” 那年的秋后,粮食归仓时,我娘装了满满一麻袋籽粒饱满瓷实的粮食,要带着我给大舅 还粮去。我娘特地告诉我把我上一年级的三好学生奖状拿给大舅看。那天,我娘赶的还 是我家那辆毛驴车。驴车上,除了那一麻袋粮食外,还多了两壶酒。一壶,给大舅;一 壶,给三贵。那酒,是我娘亲手酿的甜米酒,醇香绵厚…… (有改动)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首段写我家在麦子将要变黄时断粮,因为总吃土豆,“我”连放屁都“带着浓浓的土豆味 儿”,幽默的语言表现了情况的严重。 B.本文用第一人称,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进行观察,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多个角度刻 画人物,表现出人物丰富而美好的内心世界。 C.大妗很为难,确实自家也没有余粮;背地里问大舅,说明不愿让我娘难堪;而出于亲情, 就同意了大舅借粮也要接济我们的做法。 D.文中语言质朴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环境设置富于时代感,以三中全会后农村分田到户为 背景,讲述了一个亲人之间伸手相助的感人故事。 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人性和人情之美?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分析。 有人认为本文结尾的安排纯属多余,有人认为作者这样结尾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谈谈你 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9.0 分) - 8 - 4. 文言文部分: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 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 以. 字. 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 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 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 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 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还谢氏。自混亡,至是 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 姻. 亲., 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 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 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 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 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 而曜好 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 禄. 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 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 /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 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 /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 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 /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 有子如此/足矣/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 9 -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 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 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收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 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 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②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 5.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智度师二首 元稹 其一 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僧衣。 石榴园下擒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 其二 三陷思明【注】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干望落晖。【注】思明:史思明,安禄山手下大将。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两诗以智度师出家为界,前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智度师人生境界的企慕。 B.“铁衣抛尽衲禅衣”巧用借代写出了智度师身份的变化,两“衣”相对,饶有情趣。 C.智度师功名藏尽后,走在天津桥上无人认识,抒发了诗人对人们健忘的感叹。 D.无论是战场将军,还是僧人,在这两种人生体验中,智度师都是一个成功者。 - 10 - 诗中的智度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韩愈《师说》中以“孔子转益多师”为例来证明自己提出的“ ______ ”的论断,这个论断又 恰与文章开篇提出的“ ______ ”的中心观点相呼应。 《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______ ”,踮 起脚极目远望,也“ ______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 ______ ”,却最终“ ______ ”。 五、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0 分) 7.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六、其他(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0.0 分)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 --_____的 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像肥皂泡一样脆弱,有些小如一座城池。有些双星紧靠在一起, 星体物质在他们之间_____,多数双星都像木星与太阳一样分离开来。有些恒星--超新星 --的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星--黑洞--在几公里以外就看不见了。 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成红外光放出光芒;其他恒星也是 X 光或射电波的光源。发蓝 光的恒星是_____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 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 银河里大约有超过 4 千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运转不仅复杂而且巧妙。对于所有这些恒星,_____目前,地 球上的居民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气势磅礴络绎不绝年轻截止 - 11 - B.器宇轩昂川流不息年轻截至 C.器宇轩昂络绎不绝年青截止 D.气势磅礴川流不息年青截至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几个妇女相约去看望部队上的丈夫,其中一个说: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 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B.对应和序列的原理已渗入全部数学-不只是数学,实际是精密思想的全部领域--之中、编织 在数学的天衣上。 C.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东洋厂里的带工,就亲自去游说那些没钱又不忍 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D.“珊珊--,我来了!”他大喊着,但不知道是委屈还是别的,小女孩竟然当着众人的面“呜 --呜--呜”地哭了起来。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银河里大约有 4 千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不仅复杂而且巧妙。 B.银河里大约有各种各样的 4 千亿个恒星,运转既复杂又巧妙。 C.银河里大约有 4 千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又巧妙。 D.银河里有大约 4 千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运转不仅复杂而且巧妙。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在出生 20 天左右,比目鱼的眼睛开始搬家,一只眼睛向上移动,越过头部上缘到身体另 一侧。眼睛之所以能够这样,①______。比目鱼的头骨,不是坚硬的骨头,而是软骨。 眼睛移动时,双眼间的软骨会被身体吸收,眼睛的移动失去了障碍,移动也就更加自如 了。除了身体的构造发生改变,②______。比目鱼刚出生的时候,是在水面附近活动; 当眼睛同处一侧时,比目鱼就转而在海底活动了。比目鱼一般是侧着身子游泳,而且经 常平卧在海底。为了能够更快地发现敌人,两只眼睛长在一起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所以 说,比目鱼发育过程中的这些改变,其实是③______。 10. 阅读下面一段话,以一名驻外记者的身份向国内大众媒体发一则一句新闻。(不超过 20 个字) 11 月 19 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关于β淀 - 12 - 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 生物学研究所裴钢院士研究组经多年研究后发现,β2-肾上腺素受体被激活后,会增强γ- 分泌酶的活性,进而能够增加导致阿尔茨默氏症,即通常所说的老年痴呆症的β淀粉样蛋 白的产生。 答案 1.【答案】A;B;D 【解析】(1)B.因果颠倒,“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是果, “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相互作用”是因,原文第二段为“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 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由弱向强的转 移,是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C.偷换概念,“推动了人类社会 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是英国的工业革命,而非英国,原文第二段为“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 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D.以偏概全,“德国迅速崛 起的根本原因”除了“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 面政策措施的实施”,还有很多其它原因,见原文第三段。 (2)B.夸大事实,“旨在强烈批判中国…”解说错误,文中没有批判之意,只是客观分析。 (3)D.无中生有,“取代了科学的发展、技术的突破、体制的改革”解说错误,原文最后 一段为“科学的发展、技术的突破、体制的改革,最后都归结到文化的创新”。 答案: (1)A (2)B (3)D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 后与选项比较。 - 13 -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 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 文中找到依据。 完成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要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 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通过对照,往往会发现干扰项的种种错 误:正反颠倒、时间错位、强加因果、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及种属概念并列等, 排除了干扰项,就可确定正确选项了。当然有时很可能几个说法从某个角度看都有不妥之处, 这时应该比较一下几个选项中哪个说法的错误更为明显,然后就选定这个明显有错的选项。 2.【答案】【小题 1】A 【小题 2】C 【小题 3】 【解析】(1)A.材料一第一段末尾说:“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产生电能奠定了重要的技 术基础”,材料二图中有输电线,据此可知,所谓“人造太阳”,是利用可控核聚变装置, 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不是把装置挂在天上提供光热能。 (2)C.“中国环流器一号、东方超环、中国环流器二号 M 已先后运行”错,“中国环流器 二号 M”尚未运行,原文为“预计于 2020 年投入运行”。 (3)我国可控核聚变研究不断取得进步的原因可以结合“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目前世 界上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是人类受控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 因此受到各国政府与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当时,所里条件简陋,研究者缺乏住所, 甚至睡在帐篷里。尽管如此,他们舍己奉献”“研究团队在 1 个月内设计了十几种方案,短 短 2 分钟的路程,耗费了近 9 个小时才成功搬运”“他们联合国内有关单位,在特殊材料制 备、焊接工艺等多项技术上取得了突破”等内容概括得出。 答案: (1)A (2)C (3)①国家重视、支持;抢占先机,制定规划,投入巨资加以研究;②研究人员舍己奉献; - 14 - 研究人员不畏艰苦,顽强拼搏,精心创造;③研究单位注重合作、学习:研究团队合力攻关, 学习国际上的成功经验,联合国内有关单位,在多项技术上取得突破。 (1)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及手法分析,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 得出正误。 (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 括。 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 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 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3.【答案】【小题 1】B 【小题 2】 【小题 3】 【解析】(1)B.“外貌”错,本文未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故选 B。 (2)本文塑造了母亲,大舅,大妗的形象。“终于,我娘一咬牙,决定去借粮”“我娘一勒 缰绳,驴车停在半道。我娘回头望着庚庄,望得泪花闪闪”“那年的秋后,粮食归仓时,我 娘装了满满一麻袋籽粒饱满瓷实的粮食,要带着我给大舅还粮去。我娘特地告诉我把我上一 年级的三好学生奖状拿给大舅看。那天,我娘赶的还是我家那辆毛驴车。驴车上,除了那一 麻袋粮食外,还多了两壶酒。一壶,给大舅;一壶,给三贵。那酒,是我娘亲手酿的甜米酒, 醇香绵厚……”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娘是一个自强坚忍,知恩图报的人。“大舅摸着我 的头,扭头对我娘说:‘有难处,就该早点儿来。顿顿吃土豆,可不是个事。多了不敢说, 三两麻袋的粮食,哥家还是有的。鼻英,你说,借多少?’”“大舅说:‘翠英脸皮薄,轻 易不张嘴。这是饿了多少天了?你说,我能驳了她?’”“大妗说:‘再忙也得吃饭不是? 再说,亮子多久才来家一趟?上回来,亮子的虎牙还没掉呢。亮子,大妗给你做揪面片吃, 好不?’”“大妗把一摞小人书放在我手里,她说:‘你大成哥都看完了,你拿走吧!’” 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大舅、大妗关心妹妹,喜欢疼爱外甥。所以文章表现了人性美和人情 美。 - 15 - (3)文章的结尾是“纯属多余”还是“匠心独运”,可以任选其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根 据结尾的内容,“那年的秋后,粮食归仓时,我娘装了满满一麻袋籽粒饱满瓷实的粮食,要 带着我给大舅还粮去。我娘特地告诉我把我上一年级的三好学生奖状拿给大舅看。那天,我 娘赶的还是我家那辆毛驴车。驴车上,除了那一麻袋粮食外,还多了两壶酒。一壶,给大舅; 一壶,给三贵。那酒,是我娘亲手酿的甜米酒,醇香绵厚……”从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 塑造,主旨的凸显角度来分析。如何选择“纯属多余”,可以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借粮,“她 愣了一会儿,把缰绳一抖:‘亮子,咱们走!’”,故事已经很完整。从人物塑造上看,对 大舅、大妗的形象塑造已经很丰满,不必要再说。从主旨上看,表现了人性美和人情美,也 已经很深刻了。如果选择“匠心独运”,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说,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B (2)①耿直坚韧,自力更生;娘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去大舅家借粮,而借粮之前,挖 土豆当粮食已有很长的时间;②手足情深,善良厚道(重情重义,舍己为人);大舅、大妗 关心妹妹,喜欢疼爱外甥,在自家缺粮的情况下,把粮借给了妹妹;③知恩图报,真诚淳朴; 秋后我娘去还粮,送酒,让我把奖状给大舅看,表现了对大舅、大妗、三贵的感激之情。 (3)示例一: 本文结尾这样安排纯属余:①从情节设置来看,题目为借粮,前文写娘带“我”向大舅家借 到了粮,结构已是完整,没必要画蛇添足;②从人物塑造来看,本文表现了大舅瞒着“我” 娘在自家没粮的情况下把粮借给了我们,人物性格丰满感人,再补叙后面的内容当属多余; ③从主题表现来看,本文通过写借粮的故事,表现了舍己为人、难中相助的手足之情,后文 补叙的内容,与此无太大的关联;④从艺术效果来看,补叙还粮的结尾,落入善有善报的俗 套,略有斧凿的痕迹。 示例二: 作者这样结尾匠心独运:①从情节设置来看,结尾写还粮,是对中心事件“借粮”的补充, 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加完整;②从人物塑造来看,结尾写我娘还粮、送酒,还让我把奖状 给大舅、大妗看,表现出娘对我大舅、大妗的感激,侧面表现并烘托了大舅、大妗的形象; ③从主题表现来看,本文在写借粮之后写还粮,在重情重义之外,还表现了知恩图报的美好 的人性、人情之美,使主题意蕴更为丰富;④从艺术效果来看,大团圆式的结尾,符合读者 “善有善报”的审美愿望。 - 16 - (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 目要求,其次是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 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根据写作手法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 当的答案。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题时,要结合原文进行概括,有理有据,通过 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 (3)本题考查的是小说文本结尾的艺术效果的分析。先要明确小说结尾的形式,再从结尾的 技巧、对情节的安排、人物塑造、主题的表达作用及读者的阅读感受等角度来回答。 本题属于小说阅读,对小说阅读的考查一般从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方面进行考查, 小说阅读的关键是熟读文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完成各题,这就需要我们阅读时认真分析 文本,认真分析所给的题目,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4.【答案】【小题 1】D 【小题 2】B 【小题 3】B 【小题 4】 【解析】(1)D “所继叔父混”的意思是“他继父的弟弟谢混”,为名词性短语,不可断开, 排除 B、C;“佳器”为名词,作“成”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 A.句子翻译为:谢弘微孩 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説话,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 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説:“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 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 (2)B “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两者之间没有相同的部分, 姻亲不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3)B 张冠李戴,住在乌衣巷的不是谢弘微而是谢混,原文为“混风格高峻…居在乌衣巷”. (4)①严正:严肃正直;循:遵循;过:超过.句子翻译为:弘微性情严肃正直,举止必定 遵循礼节法度,侍奉继家的亲戚,恭敬谨慎超过常礼. ②好:喜欢;臧否:评价;乱:打乱.句子翻译为:而谢曜喜欢评价(褒贬)别人,他每次 发表言论,弘微常常用其他的话打乱他的话. - 17 - 答案: (1)D (2)B (3)B (4)①弘微性情严肃正直,举止必定遵循礼节法度,侍奉继家的亲戚,恭敬谨慎超过常礼. ②而谢曜喜欢评价(褒贬)别人,他每次发表言论,弘微常常用其他的话打乱他的话. 参考译文: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叫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 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继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谢 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説话,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 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説:“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 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继父産业却很丰 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继父的几千卷书而已,遗産俸禄,一概不加过问. 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翟、谢弘微等人因赏 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 溢,机智善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 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公主便把谢混家事托付给谢弘微.谢 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管理産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收入支出,都 有账册记载.谢弘微调任通直郎.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因为谢混在前 一朝代获罪,东乡君节义可嘉,高祖允许她回归谢氏.从谢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 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 比原来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凡是来看东乡君回归的人,进门见到这么齐 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谢弘微生性 谨严端方,举止必定遵循礼度,事奉继父的亲族,恭敬小心,超过常人.太祖镇守江陵,以 谢弘微为宜都王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以孝道着称,除服后超过一年, 仍旧素食不变.谢弘微的兄长谢曜歷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他多时吃素食, 哀戚超过常礼,虽然服丧期满,还是不吃鱼肉.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事奉兄长如同事奉父 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代没有人能够赶得上.谢弘微口中从不説别人坏话,而谢曜 - 18 - 则喜欢评议人物,每当谢曜在言谈中涉及别人时,谢弘微就常用别的话题岔开. 元嘉九年,东乡君薨,留下资财非常多,园宅十余所,奴仆尚有数百人,而谢弘微一无所取, 自己以私人官俸营办东乡君丧事.谢弘微説:“亲戚之间争夺财産,可算是最为鄙贱之事, 现在财産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还去管它.”元嘉十年 去世,死时四十二岁.谢弘微死,皇上十分痛惜,派二卫千人营办丧事,一直到葬事完毕.朝 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完成文言文阅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整体,观照局部.文本中的时、地、人、事、情、理等要弄清,文本的各个局部之间 的关系要弄清,各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弄清,整体的中心意思要弄清. 2.审读题干,明确指向.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不能遗漏.题干常出现的词,“分析”“概括”“理 解”及其先后顺序都要认真思考;选“是”还是选“非”要看清楚;是分析原因还是概括品 质,切勿马虎. 3.重视注释,寻求“外援”.文后注释绝非可有可无,关于人物和事件背景的注释,往往关 系到考生对选项正误的判断. 5.【答案】【小题 1】C 【小题 2】 【解析】(1)C.“抒发了诗人对人们健忘的感叹”说法错误,无人认识,恰恰表明这与智 度师出家的心愿一致。 (2)该诗将智度师出家前的战功显赫,与出家后的清心寡欲作对比,流露出来了诗人对智度 师淡泊名利的钦佩,同时也借此写出了诗人自己心中的企慕。从该诗可以看出,这首诗所描 写的这位僧人在安史之乱时,是个风云时的战将,史载,安史叛军所到之处,往往望风披靡, - 19 - 而他却能“三陷思明三突围”,战斗的酷烈和作战的骁勇不难想见。功成身退,是许多知识 分子的人生理想,但是由于无法掌握功成的尺度,所以身退也就始终不过是理想而已。现在 不意竟在一位僧人身上找到了这一境界,怎能不使作者感到非常地钦佩呢。“四十年前马上 飞”“三陷思明三突围”,即四十年前,智度师骁勇善战,是风云一时的战将。“功名藏尽 拥僧衣”,即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独自闲行独自归”“闲凭栏杆望落晖”,即独来独往, 凭栏闲望,写出了智度师的酒脱闲适。 答案: (1)C (2)①四十年前,智度师骁勇善战,“三陷思明三突围”,是风云一时的战将。②淡泊名利, 功成身退,“功名藏尽拥僧衣”。③独来独往,凭栏闲望,写出了智度师的洒脱闲适。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 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 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形象中的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分析形象特点方法有:①分析人物 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②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③ 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④要知人论世,了解相 关背景资料。 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 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 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 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 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 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6.【答案】【小题 1】圣人无常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小题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小题 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 20 - 【解析】故答案为: (1)圣人无常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重点字:常)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重点字:臾) (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重点字:胥、赢)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 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 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 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7.【答案】不要忘记那颗“螺丝钉” 曾经,雷锋与一颗螺丝钉的故事传颂于我们父辈祖辈等几代人之中,成为那些艰苦岁月 里最耀眼的人生坐标。 “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纵览华夏:当一座座桥梁飞架南北天堑变成通 途的时候,当 C919 一飞冲天首航试飞成功的时候,当嫦娥一号奔向月球传回第一张月球背面 照片的时候,请不要忘记那颗“螺丝钉”;当“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至七千余米的时候, 当国产航母“山东号”游弋于祖国蓝色海洋上的时候,当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放眼浩瀚 天宇的时候,当我们坐在舒适的高铁上惬意地欣赏窗外美景的时候,请一定不要忘记那颗“螺 丝钉”。 “风雷动,旌旗奋……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当我们吟诵伟人的诗 章,无不感奋于今天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神女应无恙,当惊神州殊。”此时,请不要忘 记那一颗“螺丝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每个人也都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身处繁荣盛世,站在祖国 处处发展的热土之上,优秀的你,也许渴望将来某一天能担当国家建设的大梁,再为四个现 代化锦上添花。伫立于网络经济的大潮之上,勇敢的你,也许想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争当时 代的弄潮儿,再创一个个商业的传奇。安坐在现代科技的高速列车之上,睿智的你,也许此 时,袁隆平、杨振宁、屠呦呦是你人生中一个个鲜亮的坐标。然而,我要说,更多的人生坐 标也许并不起眼,并不鲜亮,将来他们过的也许就是一颗“螺丝钉”式的人生--默默无闻、普 普通通。此时,请不要向他们投去轻视的目光,这也许才是人生旅途中的本色--坚定而纯粹。 - 21 - 当 2020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国的时候,钟南山、李兰娟等老院士身先士卒,为 控制疫情战胜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国之勇士,患者的铠甲;他们是大医者,是我 们的偶像,也是时代的楷模。此刻,也许他们又成为你我心中另一个闪亮的人生坐标。不错, 这毫无疑问应当大加赞赏。然而当下,我们更应该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向那些奋战在抗疫一 线的万千“螺丝钉”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也许是日夜与死神搏斗的普通医护工作者,也许 是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清洁工人,也许是形色匆匆却能传递爱与温暖的快递小哥,更也许是 自觉居家隔离的广大人民群众……不,不是也许,他们就是。今天的抗疫成果,离不开他们 的努力,离不开“螺丝钉精神”的弘扬,正是这一精神的存在,正是他们的日夜坚守,才有 今天全国高考的顺利进行,才有我们安稳坐在考场上,从容答题的良好心境;也正是有万千 “螺丝钉”的保驾护航,才有了我们靠近人生坐标的无限可能。 有人说:“2020 届考生是最难的一届,也是不凡的一届。”没错,我们这一届经历了高 考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备考经历,足以铭记一生。但是,我们何尝又不是最幸运的一届。疫情 备考期间,我们获得了来自父母、老师、学校、社会最大的关爱。时至今日,赶考的路上, 警察还在为我们的送考大巴开道护航。我想我们以他们为人生坐标,普通而伟大,又何其有 幸! 在面对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重大考试时,难免有些许的紧张,或许将来的我们会与 家人对我们的期望有偏差,而社会与我们当初设定的人生坐标甚至可能有错位,内心会有落 差,那时候一定不要忘记那一颗颗“螺丝钉”,也要做一颗“螺丝钉”--一颗有责任和担当的 新时代“螺丝钉”。 【解析】这是一则典型的材料作文题。材料分为三句话,第一句是引子,启发考生思考自己 的人生定位与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是什么,触发考生对人生的思考;第二句承上启下,家庭的 不同预期和社会赋予的别样角色,暗含了“落差或错位”的隐性语意;第三句则切入写作的 核心论题及情境“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界定了考生写作的内容。三句话 紧密钩连,层层推进,写作指向明确。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文题强调的是“落差或错位”, 而非“矛盾”,考生须精准把握“落差或错位”的内涵,明确个人坐标与家庭、社会期许之 间并非矛盾对立的,更多的可能是暂时不能达到目标或与目标不一致,但无根本性的矛盾对 立。 参考立意: ①当下和未来之间的落差就是奋勇向前的动力(正面立意,积极乐观,适合议论类散文) - 22 - ②个人发展要努力缩小与时代需求之间的“落差”,“落差”越小,人生价值越大(高考的 目的是为社会选拔人才,考生-定要思考个人与时代的关系,适合议论类散文) ③错位的期待背后蕴含的是互通的情感(备考的故事、即将到来的人生抉择都能写进去,适 合叙事类散文) ④试着接纳生活中的“错位”和“落差”,学会宽容,接纳不完美(思辨性较强,得分率高, 适合议论类散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 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 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 文”,属于自命题。 8.【答案】【小题 1】D 【小题 2】B 【小题 3】C 【解析】(1)第一空,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器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 凡。这里形容的是“星球”而不是人,根据语境,应选“气势磅礴”,排除 BC; 第二空,川流不息:像水流那样连续不断。络绎不绝:形容过往人马或车船等前后相接,连 续不断。前者用比喻义,后者的应用范围比前者广,还有川流不息用的地方似乎可以没有目 的地,但络绎不绝则可以是有目的地的。这里形容星体物质在他们之间连续不断地到来,应 用“川流不息”,故选 D; 第三空,“年轻”指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强调相对来说年龄处于较小的状 态。但它所指的年龄不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可用于二十岁左右至三十岁左右的人, 也可以用于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年青”是真正的年龄小,这里应是说“发蓝光的恒星是” 年龄还小,用“年青”; 第四空,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 停止,强调“停止”“截止”不能带时间词语(做宾语)。“截止”一般用于时间词语之后。 截至:表示停止于某个时间,强调“时间”,“截至”后面须带时间词语(做宾语)。根据 语境,应是指到目前为止,应用“截至”。 (2)题干中的破折号表进一步补充说明,B.用法相同;A.破折号表进声音的延长;C.破 - 23 - 折号表示意思的递进;D.破折号表声音的延长。 (3)原句有三个错误,一是“大约”和“超过”矛盾,二是“复杂”和“巧妙”是并列关系, 非递进关系。三是“运转”的主体是“恒星”。故全都正确的为 C。 答案: (1)D (2)B (3)C (1)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词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 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要熟记常见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3)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 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 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 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 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他学科 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 ①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②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 ③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④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 ⑤改正语段中的病句; ⑥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题材 料可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可来自于课外生活。 9.【答案】是借助了比目鱼独特的身体构造,比目鱼生存的环境也不一样了,自然选择(或自身 演化)的结果 【解析】本段文字主要介绍比目鱼眼睛移动到身体同一侧的原理。 ①根据后文“比目鱼的头骨,不是坚硬的骨头,而是软骨。眼睛移动时,双眼间的软骨会被 - 24 - 身体吸收,眼睛的移动失去了障碍,移动也就更加自如了”以及总结性语句“除了身体的构 造发生改变”可见,“眼睛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比目鱼身体构造独特。 ②根据“除了……”可见,后一句是“还有……也改变了”的句子,根据后文“刚出生的时 候,是在水面附近活动;当眼睛同处一侧时,比目鱼就转而在海底活动了”可见,是指它活 动的环境不一样,故“还有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改变”或“生存环境也不一样了”。 ③根据前文“比目鱼一般是侧着身子游泳,而且经常平卧在海底。为了能够更快地发现敌人, 两只眼睛长在一起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可见,这是比目鱼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几率而作出的 一种“进化”,这是符合进化论的,因此可填“是自然选择或自身演化的结果”。 答案: ①是借助了比目鱼独特的身体构造;②比目鱼生存的环境也不一样了;③自然选择(或自身 演化)的结果。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 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 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解答 本题的正确步骤应是:①阅读--认真阅读语段,确定文段中心意思;②推导--将文段划分层次, 做到瞻前顾后;③检查--得出答案后应代入原文,最终求得语句连贯。 10.【答案】本题要求以一名驻外记者的身份向国内大众媒体发一则一句新闻,应点出新闻的 必备要素--人物或单位、事件,相关人物是我国科学家,事件是发现老年痴呆症致病新机制。 注意不超过 20 字。 故答案为: 我国科学家发现老年痴呆症致病新机制 【解析】本题考查提炼语言,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提炼语意”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 或图表,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一句话新闻是最简洁的新闻,要 求高度概括,只要将主要的人、事交代清楚即可,时间性较强的动态新闻则应交代时间。其 中正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主要新闻事实,引题和副题用以说明背景、概述意义,或指出 内容范围,作出内容提要等。考试通常要求写单标题,并有字数限制,因为标题要求高度概 括,因此提炼时不必拘泥于新闻要素是否齐全,只要求两个必备因素--人物或单位、事件,用 - 25 - 语一般较直白、简洁,有时可运用比喻、借代、双关、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 提炼语意的方法如下: 1.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 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 2.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 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①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如 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②组合关键句或短语;③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 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 3.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 4.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 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 完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