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学案2(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学案2(2)

课 题 小说环境描写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 1-4‎ 学习目标 ‎1.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重点掌握景物描写题的做题方法。‎ 重点难点 把握解题技巧 方 法 ‎ 讲练结合 内容部分 探 知 部 分(学生独立完成) ‎ 把握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把握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景物等。它的主要作用有:‎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故事气氛。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③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的,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④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⑤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者,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社会环境的暗示。‎ ‎⑥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边练边悟 (2011·江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晚 秋 ‎(亚美尼亚)埃·格林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两个身材姣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 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 学 生 笔 记 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 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瓦萨卡低声骂了一句,两腿突然不听使唤地朝学校方向走了过去。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留级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有删节)‎ ‎1. 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反衬瓦萨卡心情烦闷,处境凄凉;②照应标题(或渲染气氛)。‎ 解析 要考虑此处景物描写与全文的关系及景物描写的作用。描写了秋天的景物,自然想到题目“晚秋”,景物特点是萧瑟的,可以联想到后文瓦萨卡的处境、心情,以及小说渲染的气氛。刻画人物心理、渲染气氛等是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把握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等的描写,包括城镇、农村、工厂、军营、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情的描写。‎ 具体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深化作品主题。‎ 边练边悟 (2007·宁夏、海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有删节)‎ ‎2. 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概括介绍牢营的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解析 犯人介绍的牢营情况,可以看作小说中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情节的推动或照应、对人物的刻画和对主题的揭示等三个方面。就本文来看,在情节方面主要是设置了一个悬念,也为后文林冲先招骂后免打埋下伏笔,使故事更有波折;从人物刻画方面来看,则主要是交代了林冲所处的环境,也间接刻画了管营、差拨的丑陋嘴脸;主题方面,则反映了当时牢狱的黑暗,当然,这一点并非本选段的重心所在。一景三考:特点、技巧和作用 ‎-------------------------------------------------------------------------------------------------------------‎ 研 究 部 分(小组合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突破:一景三考:特点 技巧 作用 例题指导:(2010·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注]。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 ‎……‎ ‎⑥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⑦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命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样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草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担着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那地便得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下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下去。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 ‎……(有删节)‎ 注 洗碑:刻碑。‎ 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现场答案1‎ 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该答案在答“特点”时误解题意,“景物描写的特点”重在答“手法”,“景物的特点”是要答出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两者有根本的区别。在答“作用”时忽略了景物描写的其他作用。‎ 现场答案2‎ 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该答案在答“特点”时答“细节描写”是不准确的。虽然文中有“枯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这样的细节描写,但仅此一处而已,应着眼于整个画线文字作出判断。答“作用”时,只答出它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对情节方面的作用也同样未考虑到。‎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修改为满分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解析 解答本题时须仔细审题,题干中包括两部分:一是特点,二是作用。“特点”要结合文本进行概括,文章画线句的景物描写完全是客观描述,没有加入作者的感情、评价,属于白描;回答“作用”时可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来作答。这些景物描写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因此可主要从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和小说情节的角度作答。‎ 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是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多是景物描写),分析其特点,鉴赏其技巧,概括其作用,俗称“一景三考”。“三考”中,景物描写技巧虽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技巧一样,但在小说里一般不是考查重点,而景物特点、作用是考查重点,尤其是景物描写的作用,是重中之重。‎ ‎1. 如何概括景物特点或寓意 概括景物特点首先要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其次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如果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概括。‎ 至于分析景物的寓意,则要关注它所运用的手法,或隐喻,或象征,并结合小说背景和主旨准确判定其寓意。‎ ‎2. 如何分析景物描写的技巧 ‎(1)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 ‎(5)白描和工笔。‎ ‎3. 如何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1)掌握景物描写的基本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背景;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③暗示人物身份、地位、思想、性格,或烘托、衬托人物心理;④象征、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⑤暗示、铺垫或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场景转换);⑥作为情节线索,勾连故事;⑦揭示或深化主旨,增强意蕴,情景交融,营造意境。‎ 简言之,①指向环境:交代……时间(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②指向情节:推动……发展,暗示……转换,勾连……情节,为……做铺垫,为……埋下伏笔。‎ ‎③指向人物:暗示……思想,侧面写……性格,烘托……心理。‎ ‎④指向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深化……主旨。‎ ‎(2)根据位置判定作用 如在开头,往往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在中间,往往是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气氛,衬托情感,表现心理。在结尾,往往是升华主题,照应开头。‎ 即时巩固 (2009·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魔 盒 ‎(英)大卫·洛契弗特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有删节)‎ 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解析 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我们应该注意抓住描写的景物及景物的修饰语,例如文中“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应该结合景物的特点,从整体的氛围、人物的心理及性格、故事情节的发展等角度来分析。根据景物的特点及后文第二、三段写自己离家后的感受——沮丧、伤心,我们可以分析得知开头的景物描写营造了压抑、忧伤的氛围,渲染了自己孤独烦闷的心情。‎ 应 用 部 分(独立完成、小组合作)‎ 小说环境题的审题答题规范指导 ‎1. 审题 ‎(1)审清所给文字的类别: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或者兼而有之,它决定了答题的基本走向。‎ ‎(2)审清所给文字及所在位置,尤其要把散见的写景文字找足找全。‎ ‎(3)审清问法:问的是景物特点还是景物作用。尤其区别好“景物特点”与“景物描写特点”的答题方向。‎ ‎2. 答题 ‎(1)既要认真阅读所给文字,更要依据所给文字在文中的不同位置回答不同的作用。‎ ‎①如果所给景物文字出现在开头,那么其作用主要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感情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加舒缓自然、顺理成章。另外还有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主人公的作用。‎ ‎②如果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作用便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中,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③如果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 ‎④如果景物描写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 小说的景物描写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这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2)所给的景物描写文字一般是集中的、具体的,对于那些散见的景物描写在答题前一定要找足找全,不得遗漏。如2011年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第4题探究题“自然景物叙写”包括了“雪”与“腊梅林”两项,如只找出了有关“雪”的文字进行探究,则最多也只能得一半分。‎ ‎(3)掌握答题模式。‎ ‎①环境(景物)的特点 常见的答题模式:a.描写了……景象,b.渲染了……气氛,c.呈现出……格调。‎ ‎②环境描写的手法 常见的答题模式:运用了……手法,突出了(表现了)……。‎ ‎③环境描写的作用 常见的答题模式:a.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b.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c.引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环境描写题答题很容易模式化、套路化,因而最易答得笼统、空泛。这时,特别强调答题要与文本“这一个”特定内容的分析结合起来。仅仅写“渲染氛围,烘托心情”之类的套话万万不可。‎ 规范训练 (2013·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活 着 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的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在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见一群人要杀一头老牛,于是在众人的哄笑中把它买了回来。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就定下来叫它福贵。(编者改编)‎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1. 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既包含自然环境描写,也包含社会环境描写。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内容上,①“炊烟袅袅”,“霞光”由“四射”到“逐渐退去”,“田野宁静”等自然环境,及女人的吆喝声,男人扁担的吱呀声,共同融合成了老人乡间生活的环境,写出了乡间生活的特点(风貌);②这是“我”听了老人的故事后的一段景物描写,也是小说的结尾,其中蕴涵着“我”对老人坚强活着的一些感慨,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也使表达更为含蓄。结构上,结尾段“霞光”“逐渐退去”与开头“充满阳光的下午”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规范训练 (2011·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是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啊?”随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本文有删改)‎ ‎2. 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解析 小说中景物描写的基本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另外,景物描写还有渲染氛围、深化主题、表现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 巩固训练 ‎-------------------------------------------------------------------------‎ 环境描写分析题题组训练 一、基础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 ‎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1. 试分析上面语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出了贾府显赫的社会地位,显示了主人尊贵的社会地位和富贵荣华,表现出贾府确确实实“与别家不同”。‎ ‎(2008·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乌 米 ‎(俄)阿·马·高尔基 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佩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原文第五段)‎ ‎2. 指出该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中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时,要结合我们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再联系小说的具体内容作细致的分析。‎ 二、核心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车站上空的鹰 谢友勤 第五等火车站的站长,在站台上溜达,大碱滩白雾瘴瘴,没有青草、树木,没有野兔、狐狸、狼,更没有人家。这个小站,地图上没有它的名字,过往旅客不知道它的名字。客运货运,是四等以上车站的活儿。五等站,就是监视过往车辆有无异常。列车呼啸而过后,留下荒凉的大碱滩,剩下风雪山神庙样的小车站。‎ 年后,省卫生防疫站的专家赶到这里,抽取地下水化验后,明确告知,水质含氟量奇高,不能饮用。没有合格水源不允许建立车站。但车站死撑在这儿半个多世纪了。站长刚上任时用大碱滩水洗衣裳,衣裳浑浊得如同麻袋片穿在身上梆硬。用碱地水煮饭大米变成红色高粱米黏稠似血。第一次喝下一碗苦涩的碱水走不出多远便恶心呕吐心肝肠肚肺翻搅,肚子发酵像要爆炸,全身抽搐人仿佛墓碑一般轰然倒掉俗称“百步倒”。‎ 就在站长快扛不住的时候,一个女孩走来。女孩离开大碱滩外的村子,朝车站走来。她听说南边有个火车站,来瞧稀罕景。她没有发现,身后悄悄跟着一只狼。狼和女孩一样,离开自己的领地,从草原闯进大碱滩。一只鹰雕在天上盘旋。北面村子有许多猎户,鹰雕是女孩家的好猎手。此刻,女孩只看见前方苍凉的车站,饿狼只看见前面的活人。鹰雕收拢翅膀,没有风声,连影子都没有落在地上。它看见死神的阴影罩着女主人,它能提前嗅到死亡的气息。鹰雕急了,急剧俯冲,“轰”的一声,炮弹出膛般砸向狼,气流呼啸,把狼冲得飞起来。鹰雕撞在砾石上,翅膀折伤,在地上扑腾。狼踅身一闪,与鹰雕面对面。鹰雕抬起一条枯枝似的腿,把头插进翅膀里,羽毛簌簌发抖。狼龇牙狞笑,飞贼,害怕了?!投降了?!狼扭歪的脸皮僵住,鹰雕擦完喙,佝偻着肩膀,迈开长腿,朝它走来。‎ 狼不会站起来,不能像人一样迎上前。狼愣住了,犹豫一下,猛醒似要扭身逃走。鹰雕呼啦啦一纵,扑在狼身上。仰面翻倒的狼,四肢拼命抓挠,一爪子抓住鹰雕眼睛,撕扯着眼皮,鲜血迸溅。鹰雕疼得哇哇叫!狼从鹰雕抽搐的身体下爬出来,仓皇逃窜。女孩扭回头,看见这一幕,惊呆了,扑过去,抱起鹰雕,奔向车站。‎ 站长在站台上,看见女孩脸色煞白,怀里的鹰雕眼睛流血,心里一惊!‎ 女孩问:“谁是站长?”‎ ‎“我是。”‎ ‎“厨房在哪儿?”‎ ‎“做啥?”‎ 女孩撂下鹰雕,冲进站房。站长跟进去。女孩四处撒目,朝站长比画,说:“盆。”‎ 站长问:“做什么?”‎ 女孩一跺脚:“啊唷!水,水。”‎ 站长带她穿过休息室,火炕上,摆着站长的行李卷。走进厨房,女孩抄起黄铜脸盆,舀满水,摘下条毛巾,“噔噔噔”跑出去。女孩投湿毛巾,哭着,跟鹰雕说话。鹰雕温驯地低下头。女孩给鹰雕洗羽毛,洗腿把子,洗爪上的泥垢。女孩又换盆水,给鹰雕洗脸。鹰雕淡金色的眼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眼皮翻裂,渗着血。女孩用湿毛巾擦血,鹰雕猛地弹直身体,羽毛钢针般炸开,疼得“嘎呀嘎呀”叫,“轰”地飞起来。鹰雕没头没脑地在空中踅绕,翻腾,像人一样痛苦地叫着!‎ 站长恍然大悟,说:“啊呀,这是碱水。”‎ 女孩朝站长叫嚷:“混账!你咋不给我好水?”举起脸盆,朝站长砸去。‎ 女孩这才知道,这一带没有好水。打这以后,女孩就用骆驼给车站驮水。车站上的人,喝了远村的好水后,神清气爽。一个地方的水,就是那个地方人的血脉、筋骨和精气神儿呀!‎ 你看,女孩牵着骆驼,又来了。北边地平线上,红盈盈落日里,驼头高昂,驼颐弯曲,驼腹两侧水箱墨黑。女孩走出红日,红日探头探脑。一只鹰雕悠然扇动翅膀,为她送行。一轮美丽如歌的红日,一峰雄壮的骆驼,一只威风凛凛的鹰雕,一个漂亮的女孩,将天地装饰得灿烂辉煌!(有改动)‎ ‎3. 文中开头和结尾都有景物描写,请分析这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开头部分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突出第五等火车站环境的恶劣,为下文情节展开做铺垫;②衬托站长忠于职守、甘于寂寞的美好品质。‎ ‎(2)结尾部分景物描写的作用:①和文章开头所写的小站的荒凉景象构成对比,突出了女孩给小站带来的巨大变化;②衬托女孩美好的形象,升华了主题,赞美了女孩的奉献精神。‎ 三、综合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期 待 师 陀 在这条街上,我忽然想起徐立刚的父亲徐大爷同徐立刚的母亲徐大娘了。徐立刚是我少时的游伴,据说早已在外面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被枪杀了。‎ 我站在他们家门前想敲门。好几回我伸出手又缩回来,忍不住去看街上。云霞的反光更淡下去;猪仍旧在寻觅食物;孩子早已跑过;卖煤油的木鱼声越来越急,越响越远。街上没有人了。‎ ‎“砰!砰!”我终于敲门,随后,一阵更深的静寂。门闩响着,门呻吟着开了。步履艰难的两位老人出现在门前。‎ ‎“哦,马叔敖真的是你吗?”两位老人同时喊。“进来,进来,别站在外面。你怎么不先捎个信来。”我没有方法说明他们多快活。他们说着同时奔出来,鸡被惊吓得满院子跑,他们也顾不得管了。‎ 我们全坐下来。‎ ‎“听说你也一直没在家,你这些年都在什么地方?你看见过立刚没有?接到过他的信没有?”她的老眼游疑不定地转动着,随即加上一句。说着她站起来,一件别的事情分明又引动她了。‎ ‎“你又……”徐大爷可怜地瞧着他的老伴,从他的神色上,又很容易看出他在向她乞求。‎ 徐大娘干脆回答他:“你别管。又不是你一个人认得字。”‎ ‎“可你这是干什么呀?你这是?”在绝望中,老头子的声音差不多变成了呜咽。现在我仔细地观察徐大爷,徐大爷也老得多了,比起徐大娘,我要说他更老了。他的眼睛也就更加下陷,在昏暗中看去像两个洞;头发更少更白,皱纹同样在他脸上生了根,可是比他的老伴徐大娘更瘦,更干枯,更惨淡;衣服是破旧的,要不是徐大娘催逼,穿上后决不会想到换的;纽扣——自然是早晨忘记了,上面的两颗没有扣上。精神上的负担给人的影响有多大呀,徐大爷在我对面几乎始终没有做声,眼睛茫然向空中瞅着,慢吞吞地吸着烟。烟早就灭了,可是他并没有注意。‎ 徐大娘可不理他,一直朝里边去了。一会儿,徐大娘回到网凳上,手里拿个布包,一个一层一层用布严密包起来的包裹。“这是立刚的信,”她说,一面把布包打开。‎ 徐大娘小心翼翼地将布包打开,剥开一层又是一层。最后有几封被弄污、被摸破的旧信从里头露出来了,很容易看出好几年来她都谨慎地保存着,郑重地锁在柜子里,每遇见识字的她就拿出来,它们曾经被无数的手摸过,无数次被打开过。‎ ‎“你看这一封,”她从其中拣出一封顶龌龊的,“他怎么说?”‎ 我忍着苦痛把信接过来。这一封是从一个煤矿上寄来的,虽然我很不情愿,也只得存着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心情从信封里抽出信纸,慢慢地读着,生怕漏了一个字……‎ 这些信的内容徐大娘大概早已记熟了,只要看信封上的记号她就准知道里面说什么了,但是她的老眼仍旧毫不瞬转地盯着我,留心听每一个字,好像要把它们捉住。很可能,这些字在她听来一遍比一遍新鲜。‎ 于是第二封,从湖北一所监狱里寄来的。‎ ‎“好几年前头,”她叹息说,“他蓦地写了这封信,教家里给他兑钱。”‎ 第三封,最后的没有发信地址的一封——‎ 我念着,手不住地抖着,这简直就是一封……,哎……‎ ‎“他为什么说不回来了呢?”徐大娘怀疑地问我,“一千个好不如一个好,外面再好总没有家里好。”‎ 大家都不做声。她的目光转到别处,望着空中,泪源源滚到老皱的脸上来。她哽咽着,颤巍巍地举起手去擦眼泪。‎ 难言的悲恸,强迫我走开。我的眼睛转向旁边,看见桌子在我进来之前已经抹光,桌面上整齐地摆着四双筷子,先前我没有注意。这当然不是给我摆的。‎ ‎“你们有客吗?徐大爷?”我低声问,打算作为告辞的理由。‎ 徐大爷始终沉浸在他自己的哀愁中,不可知的思想中,或幻梦中。‎ ‎“没有,没有客。”‎ 老人抬起头来懵懂地瞅着我,后来终于明白我的意思,翘翘下巴指着筷子,用几乎听不见的干哑声音说:“那一双是我外甥女的,她来住几天。这一双是……是她给他放的。”‎ 请想想两位老人的惊慌吧,当我终于硬着头皮站起来向他们告辞的时候。‎ 天不知几时黑下来了。我穿过天井,热泪突然滚到脸上,两位老人从后面追上来,直把我送出大门。‎ 两位老人继续留在门口,许久许久,他们中间的一个——徐大爷在暗中叹了口气;他们中间的另一个——徐大娘说城门这时候大概落了锁了。‎ 一九四一年十月四日‎(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 ‎4. 文中画线的句子所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特点:幽暗、寂静、荒凉,没有生机。‎ 作用:奠定了全文凄清悲凉的情感基调,暗示了两位老人悲惨的命运。‎ ‎5. “徐大爷在暗中叹了口气;他们中间的另一个——徐大娘说城门这时候大概落了锁了。”这句话体现了徐大爷和徐大娘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徐大爷明知儿子已死,对生活近乎绝望,但把这份痛苦深深掩埋在自己的心里,欺骗着老伴,让老伴带着期待的念头活着。‎ 徐大娘天天担心城门落锁以致儿子回来不能立即回家,可以看出她每时每刻都在期盼孩子回家的心理。‎ ‎6. 本文题为“期待”,如何理解其内涵?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期待”有这样几层含义:徐大娘期待知道儿子的下落,期望孩子早日回家;徐大爷期待徐大娘不要再纠结于弄清孩子的下落,期待“我”不要言明实情,对老伴一直“欺待”;“我”期待两位老人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作用:“期待”是两位老人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二老痛失爱子精神孤愁的悲惨命运;“期待”与“欺待”制造波澜,推动着小说的情节发展;“期待”中体现母爱的伟大与深沉,“欺待”中表现了逆境中互相关怀的温馨与人性的善良。‎ ‎7. 有人说,师陀的小说单纯而又复杂。请结合这篇小说的内容探究这句话的具体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然环境比较简约,小城街上幽暗寂静,但是这寂静的环境渲染出凄清悲凉的氛围,暗示了人物悲惨的命运。‎ ‎(2)小说人物看似只有三个:“我”、徐大娘和徐大爷。暗线中尚未正面出场的人物徐立刚至关重要,他是“期待”的焦点,他的死控诉着这个黑暗的社会。‎ ‎(3)小说情节看似单一而平淡但却让人感受到一段辛酸而又复杂的情感:一对老夫妻对已身亡孩子的绝望的等待,徐大爷知情却隐瞒,徐大娘不知情而期盼。作者将等不到求不得的痛苦、死的悲哀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交织在一起,凸显了作者人性的善良与互相关怀的温馨。‎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