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微案三人物形象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微案三人物形象

微案三 人物形象 微点突破一 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2017·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美]杜鲁门·卡波特 (文本见本专题微案一的“微点突破”四 情节探究类) 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6 分) 答: 剖析 1.审题。题干要求“简要分析”,说明在回答时需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 2.分析人物的生活状态,一是依据文中对人物的描写,二是依据文中的相关情节,三 是依据行文中概括人物形象的修饰语。作答时先答出人物的生活状态的特点,再结合文本给 出对应的分析。 3.从筹集“水果蛋糕基金”的过程等可知“我的朋友”生活贫穷;从“她还待在那里, 有奎尼做伴,后来只剩她一个人”可知,“我的朋友”生活孤单;从“我的朋友”做事的心 态以及送蛋糕给朋友来看,她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热情。 答案 贫穷、孤单,却热爱生活、充满快乐。从卖破烂来筹集水果蛋糕基金、自己做风 筝作为礼物、凑五分钱买牛骨头等情节,可见其贫穷;从只有“我”和奎尼陪伴她等情节, 可见其孤单;从满怀欣喜地做蛋糕、送蛋糕、准备礼物等情节,可见其热爱生活、充满快乐。 技法透视 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人 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是小说文本中的常考题。部分考题只概括不分析,部分考题是先概括 再分析。 设问方式 1.(2017·江苏高考)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 2.(2016·全国卷Ⅱ)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怎样?请简要概括。 4.概括×××段所描写的人物的形象特点。 5.×××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析。 解题思路 四步欣赏人物,准确概括人物特点 1.重视人物的身份特征。小说中人物的身份特征包括人物的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 等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形成。在分析回答某一人物的形象时,须结合全文,准确把 握其在文中的身份特征,进而可准确判断出该人物的行为依据。 2.揣摩人物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 生动细致地描绘,包括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等。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它的作 用也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细节描写,尤其语言、行 动的细节描写,是揭示人物性格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 3.分析人物的交互关系。小说中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情节发 展的重要依据,也是表现各自性格的有效途径。所以理清人物之间的行为关系,分析他们的 交互评价、情感态度等,有助于理解小说中的人物。 4.注意区别“性格特点”与“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 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的内容;而“形象特点”主要以“性格特点”为 中心,可以把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考虑进去。 答题模板 1.形象特点 总分: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做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 分总:先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做定性式的总括。 2.性格特点 ××的性格特点:①××;②××。(分条作答) 针对练习 (2017·福建质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鸭的喜剧 鲁迅 俄国的盲诗人爱罗先珂①君带了他那六弦琴到北京之后不久,便向我诉苦说:“寂寞呀, 寂寞呀,在沙漠上似的寂寞呀!” 这应该是真实的,但在我却未曾感得;我住得久了,“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只以为很是嚷嚷罢了。然而我之所谓嚷嚷,或者也就是他之所谓寂寞罢。 我可是觉得在北京仿佛没有春和秋。老于北京的人说,地气北转了,这里在先是没有这 么和暖。只是我总以为没有春和秋;冬末和夏初衔接起来,夏才去,冬又开始了。 一日就是这冬末夏初的时候,而且是夜间,我偶而得了闲暇,去访问爱罗先珂君。他一 向寓在仲密君的家里;这时一家的人都睡了觉了,天下很安静。他独自靠在自己的卧榻上, 很高的眉棱在金黄色的长发之间微蹙了,是在想他旧游之地的缅甸,缅甸的夏夜。 “这样的夜间,”他说,“在缅甸是遍地是音乐。房里,草间,树上,都有昆虫吟叫, 各种声音,成为合奏,很神奇。其间时时夹着蛇鸣:‘嘶嘶!’可是也与虫声相和谐……” 他沉思了,似乎想要追想起那时的情景来。 我开不得口。这样奇妙的音乐,我在北京确乎未曾听到过,所以即使如何爱国,也辩护 不得,因为他虽然目无所见,耳朵是没有聋的。 “北京却连蛙鸣也没有……”他又叹息说。 “蛙鸣是有的!”这叹息,却使我勇猛起来了,于是抗议说,“到夏天,大雨之后,你 便能听到许多虾蟆叫,那是都在沟里面的,因为北京到处都有沟。” “哦……” 过了几天,我的话居然证实了,因为爱罗先珂君已经买到了十几个科斗子②。他买来便 放在他窗外的院子中央的小池里。那池的长有三尺,宽有二尺,是仲密所掘,以种荷花的荷 池。从这荷池里,虽然从来没有见过养出半朵荷花来,然而养虾蟆却实在是一个极合适的处 所。 科斗成群结队的在水里面游泳;爱罗先珂君也常常踱来访他们。有时候,孩子告诉他说, “爱罗先珂先生,他们生了脚了。”他便高兴的微笑道,“哦!” 然而养成池沼的音乐家却只是爱罗先珂君的一件事。他是向来主张自食其力的,常说女 人可以畜牧,男人就应该种田。所以遇到很熟的友人,他便要劝诱他就在院子里种白菜;也 屡次对仲密夫人劝告,劝伊养蜂,养鸡,养猪,养牛,养骆驼。后来仲密家果然有了许多小 鸡,满院飞跑,啄完了铺地锦的嫩叶,大约也许就是这劝告的结果了。 从此卖小鸡的乡下人也时常来,来一回便买几只,因为小鸡是容易积食,发痧,很难得 长寿的;而且有一匹还成了爱罗先珂君在北京所作唯一的小说《小鸡的悲剧》里的主人公。 有一天的上午,那乡下人竟意外的带了小鸭来了,咻咻的叫着;但是仲密夫人说不要。爱罗 先珂君也跑出来,他们就放一个在他两手里,而小鸭便在他两手里咻咻的叫。他以为这也很 可爱,于是又不能不买了,一共买了四个,每个八十文。 小鸭也诚然是可爱,遍身松花黄,放在地上,便蹒跚的走,互相招呼,总是在一处。大 家都说好,明天去买泥鳅来喂他们罢。爱罗先珂君说,“这钱也可以归我出的。” 他于是教书去了;大家也走散。不一会,仲密夫人拿冷饭来喂他们时,在远处已听得泼 水的声音,跑到一看,原来那四个小鸭都在荷池里洗澡了,而且还翻筋斗,吃东西呢。等到 拦他们上了岸,全池已经是浑水,过了半天,澄清了,只见泥里露出几条细藕来;而且再也 寻不出一个已经生了脚的科斗了。 “伊和希珂先,没有了,虾蟆的儿子。”傍晚时候,孩子们一见他回来,最小的一个便 赶紧说。 “唔,虾蟆?” 仲密夫人也出来了,报告了小鸭吃完科斗的故事。 “唉,唉!……”他说。 待到小鸭褪了黄毛,爱罗先珂君却忽而渴念着他的“俄罗斯母亲”了,便匆匆的向赤塔 去。 待到四处蛙鸣的时候,小鸭也已经长成,两个白的,两个花的,而且不复咻咻的叫,都 是“鸭鸭”的叫了。荷花池也早已容不下他们盘桓了,幸而仲密的住家的地势是很低的,夏 雨一降,院子里满积了水,他们便欣欣然,游水,钻水,拍翅子,“鸭鸭”的叫。 现在又从夏末交了冬初,而爱罗先珂君还是绝无消息,不知道究竟在那里了。 只有四个鸭,却还在沙漠上“鸭鸭”的叫。 一九二二年十月 [注] ①爱罗先珂(1889~1952),俄国诗人,童话作家,世界主义者。②科斗子:小蝌 蚪。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品中“我”引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句话,意在表明“我”不认同 爱罗先珂对现实的感受。 B.作者描写爱罗先珂外貌,突出他独自靠在卧榻上眉头紧蹙的特征,妙笔传神,勾勒 出一个思想者的形象。 C.爱罗先珂主张自食其力,劝友人种白菜,养各种动物,寄托了他期盼人与人、人与 物之间和睦相处的社会理想。 D.作品善于摹声摹形,用“咻咻的叫”写小鸭,以“满院飞跑”绘小鸡,生动形象地 表现出小生灵的活泼可爱。 答案 A 解析 由第二段的“这应该是真实的”可知,“我”不是不认同,但因为作者住得久了, 已经习惯了,所以没有感觉到罢了。 ★2.作品中爱罗先珂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童心不泯。为了摆脱心灵的寂寞,他买来蝌蚪在院子水池里养育未来的“池沼 的音乐家”。②喜好天籁。他双目失明,却能凭心灵与听觉来感知天籁,迷恋缅甸夏夜蛇鸣 虫唱的神奇。③温和善良。与仲密一家和睦相处,与孩子们亲密无间,甚至将爱倾注在可爱 的小生灵上。 解析 回答本题,要注重把握文中对爱罗先珂的描写,比如为了摆脱心灵的寂寞,他买 来蝌蚪,想培养“池沼的音乐家”,说明他童心未泯;他十分迷恋缅甸夏夜蛇鸣虫唱的声音, 说明他喜爱大自然的声音;劝仲密夫人养各种动物,与仲密一家和谐相处,说明他善良温和 等。 3.作品看似“喜剧”,却隐含悲剧色彩,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鸭的喜剧:四只小鸭终于长成,自由欢快。②爱罗先珂经历了一连串的不如意: 劝仲密夫人养小鸡,小鸡难得长寿;养蝌蚪指望听蛙鸣,蝌蚪又被鸭子吃了;养了鸭子,鸭 子长成之前他却回国去了,未能听到“鸭鸭”的欢叫声。③他想排遣寂寞始终未能如愿,意 味着爱罗先珂温情博爱的社会理想难以实现。 解析 回答本题,要注意分析“喜剧”和“悲剧”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所谓“喜剧”, 就是有关买鸭子的一段经历,即爱罗先珂买了四只小鸭子,后来它们长大了,十分自由欢快。 所谓“悲剧”,就是爱罗先珂的目的没有实现的内容,即小鸡难得长寿,小鸭子把蝌蚪都吃 了,未听到小鸭子“鸭鸭”的叫声爱罗先珂便回家了,他想排遣寂寞却最终没有如愿。 微点突破二 分析形象的作用 (2017·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美]杜鲁门·卡波特 (文本见本专题微案一的“微点突破”四 情节探究类) 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4 分) 答: 剖析 1.审题。解答此题要关注题干,要找出奎尼“多次出现”的段落,并明确与人物 刻画之间的联系。“映衬”,是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文中提 到奎尼的有五段:第 3、4、8、9、12 段。根据这几段中写奎尼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其映衬作 用即可。 2.作者在创造和选择次要形象时,其本身就具有特定的符合作者创作意图的意义。首 先,次要形象自身具有的意义。其次,次要形象往往对主要形象起补充作用、衬托作用,使 主要形象更加丰满立体、鲜明突出。 3.解答此题,需要找出文中对小狗奎尼的描写内容,然后分析其对人物的映衬作用。 如以奎尼遭遇瘟疫和蛇咬可知“我们”生活不易;从奎尼和“我们”愉快地朝夕相处以及 “我们又凑了五分钱给奎尼买了一大根还有余肉可啃的牛骨头”可知,“我们”的善良和平 等;从奎尼的意外离世,“只剩她一个人”映衬了“我的朋友”孤单无依。找出相关语句分 条作答即可。 答案 小狗奎尼经受的磨难,映衬了“我们”生活的艰难与坚强;小狗奎尼的特殊待遇, 映衬了“我们”的善良与平等;小狗奎尼的兴奋状态,映衬了“我们”的快乐幸福;小狗奎 尼的离世,映衬了“我的朋友”的孤单寂寞。 技法透视 小说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其中人物形象又可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小 说阅读中,以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为主,但有时为了突出主要人物还要对次要人物进行刻画。 命题角度: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物象的作用。 设问方式 1.(2017·江苏高考)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2.(2016·全国卷Ⅲ)“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结合文中×××这一人物形象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4.请简要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5.“×××(物象)”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三考虑” 1.考虑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如果人 物性格发生了变化,就要考虑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2.考虑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 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3.考虑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 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 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分析次要人物作用“五考虑” 1.从“自身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 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 2.从“衬托主要人物”考虑:衬托主要人物是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 衬两种,要指明是哪种衬托,又是怎样衬托的。 3.从“情节作用”考虑:考虑是否起线索作用,是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4.从“主题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5.从“‘我’的作用”考虑: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 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因为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的真实性的 作用。 分析物象作用“五方面” 1.“自身作用”方面: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 作用和审美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环境作用”方面:物象衬托了环境,看其对时代特点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 看其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3.“人物作用”方面: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 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如梅、玉、竹等。 4.“情节结构作用”方面: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 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5.“点题作用”方面: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针对练习 (2018·兰州诊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我的悲哀的面孔 [德]海因里希·伯尔 我站在港口看海鸥时,我的悲哀的面孔引起在这个区巡逻的一名警察的注意。 我注视着鸥群,此刻,我最向往有一块面包,把它掰成碎块,来喂海鸥。可是,我同它 们一样饥饿,一样疲乏。不过,我心中虽然悲楚,却仍感到快乐,因为站在那儿,放眼群鸥, 默默饮悲,确乎美不可言。 突然,一只警官的手搭在我的肩上,一个声音说道“跟我走!”同时,这只手使劲扳我 的肩膀。我稳稳站定,甩掉那只手,镇静地说:“你发疯了。” “同志。”一直还看不见的那个人对我说,“你当心点。” “先生。”我答道。 “这里没有什么先生。”他怒气冲天地喝到,“我们都是同志。” 此时,他跨前一步,站到我身旁,从侧面打量我,严肃得像一头牛。 “什么道理……”我要和他理论理论。 “理由很充分”他说,“你悲哀的面孔。” 我笑了。 “你别笑!”他当真发火了。方才我还以为,或许没有小偷或逃犯好让他逮捕,他因此 感到百无聊赖。可是,此刻我看出这是千真万确:他要逮捕我。 “跟我走……!” “为什么?”我镇静地问。 一不留神,我的左腕已经被套上一条细铁链。就在这一瞬间,我知道,我又完蛋了。 “为什么?”我又问道。 “有条法令是——要高高兴兴的。” “我蛮高兴么!”我喊叫起来。 “你的悲哀的面孔……”他摇了摇头。 “这条法律可是新的呀!”我说。 “它已经存在三十六个小时了,你必定知道,所有法律都是在宣布之后二十四小时生效 的。” “我真的不知道有这条法律。” “逃避惩罚是徒劳的。这条法律是前天颁布的,通过所有的扩音器播送。所有的报刊上 都发表了。帝国全境一切街道、公路上,统统撒了传单。” 他牵着我走了。此刻,我才感到天气寒冷,才感到委实饥饿难当。想起自己一身污垢, 没刮胡子,衣衫褴褛,才想起有法律规定:人人都要干干净净,胡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副 高高兴兴的模样。我被推到他前面走着,像一个被证实了盗窃罪而被抓走的稻草人似的。街 道空荡荡,到警察局路不远,我已料到他们很快又会找理由逮捕我,不过话虽如此,但仍然 心情沉重。 我一路走,一路看到凡是我所碰到的人,无不贴上那种欢乐表情,因为有命令——要高 高兴兴的。 我们很快到了警局。此时汽笛长鸣,鸣笛表示离下班还有十分钟,这是肯定无疑的,因 为按照当时国家元首提出的“幸福与肥皂”的口号,每个人下班前都必须洗澡十分钟。 我们穿过警局空空荡荡的过道,接着,一扇门自动打开,因为在此期间,门卫已向里头 通报我们来了。在那些日子里,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太平盛世,秩序井然,人人努力在白天 洗完规定的一磅肥皂,以遵守法律的规定——人人都要干干净净,胡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 副高高兴兴的模样。因而一个被捕者的到来,便是一件大事。 我们走进一间房间,静悄悄的。我感到,我的脸越发消瘦了。我又累又饿,那种悲哀的 幸福感的最后痕迹此时烟消云散,因为,我知道,我完蛋了。 数秒钟之后,一个穿一身预审员的浅褐色制服的高个子,一声不吭地走进来坐了下来, 两眼紧盯着我。 “职业?” “普通同志。”我答道。 “被捕前干什么?” “囚犯。” 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 “什么时候?从哪里放出来的?” “昨天,十二号监狱,十三号牢房。” “当时的罪行?” “高兴的面孔。”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 “讲明白!”预审员说。 “当时。”我说,“我的高兴的面孔引起一位警察的注意,那天命令全国要悲哀。是首 长去世的日子。” “刑期多久?” “五年。” “表现?” “不好。” “原因?” “服劳役太少。” 预审员站起身子,狠狠地给了我一拳,走出了房间。接着是审讯员,审讯官,初审法官, 终审法官,他们一一进来,一一打我,又一一走出房间。最后,由于我的悲哀的面孔,他们 判了我十年徒刑,这回的情形,同先前由于我的高兴的面孔判我五年徒刑如出一辙。 如果在“幸福与肥皂”的口号下,我能熬过此后的十年。我真得想办法什么面孔也别再 要了…… (潘子立译,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过,我心中虽然悲楚,却仍感到快乐”,话中有话,既写出了“我”悲欣交集 复杂的表情,又为故事后面“我”的被捕作了铺垫。 B.“我”假装不知道“要你高高兴兴的”的法令,百般抵赖,想要寻求逃脱的机会, 因为“我”是一个惯犯,有和警察打交道的经验。 C.警察看到“我”在港口的样子,就注意到“我”有违反法律的行为,还表情严肃、 气冲冲地逮捕了“我”,理由如此的荒谬。 D.小说中“幸福与肥皂”口号下人们的表现,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 刻的社会背景,讽刺了政府的荒唐可笑,折射出百姓的苦不堪言。 答案 B 解析 “假装不知道‘要你高高兴兴的’的法令”无中生有,根据原文“想起自己一身 污垢……才想起有法律规定”可知,“我”不知道这条法令是因为当时“我”还没想起来。 “抵赖”“逃脱”“惯犯”,于文无据。 ★5.“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以“我”的心理活动贯穿全文,通过“我”在事件中的 不同心理活动的细致表述,集中体现了“我”的遭遇的荒唐、可笑。②推动情节:“我”的 遭遇是故事的主要情节,由于“我”的“面孔”的“悲哀”,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 物:小说中“我”的无辜与弱小,更加衬托出警察及政府高压统治的无理与强暴,寄予了作 者对“我”深切的同情。 解析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作用类题目,可以从小说的三维(人物、情节、主题)入手,考 虑其在这三个方面的作用。小说中,叙述人“我”是第一人称,即小说是以“我”为视角展 开故事的,通过“我”的遭遇推动情节发展,并在“我”的遭遇中凸显其他人物的形象,反 映了怎样的社会环境。 6.小说为什么以“我真得想办法什么面孔也别再要了……”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理解。 答: 答案 (1)艺术效果上,通过“我”不想要面孔这一戏剧性情节,增强了小说的讽刺力 量,耐人寻味。 (2)人物形象上,直接吐露出“我”的内心充满悲凉,“面孔”是无法选择的,但却因 此获罪,足见“我”的现实痛苦之深,写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无所适从的境遇。 (3)思想内容上,揭示了悲剧产生的根源是“我”的面孔,表现了“我”两次被判刑的 荒唐,批判了高压统治对弱小者的伤害,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 解答小说为什么要使用某一结尾,实际上就是考查这一结尾的作用。可以从艺术 效果、人物形象、思想内容等方面入手分析。(1)艺术效果上,考虑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如 本题的戏剧性情节,充满了讽刺意味;(2)人物形象上,写出了“我”的现实痛苦和社会底 层人物的无所适从的命运;(3)思想内容上,批判了高压的政治统治,并深化了小说主题。 微点突破三 人物形象类探究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真实情节 [美国]希区柯克 “你能搭载我们一程吗?” “你们要去哪儿?”他问。 “圣路易斯。”金发女子回答。 晚上差不多九点钟的时候,他离开大厦。外面天色已经黑了好些时候,行人稀少。他等 了一下,让几辆汽车过去,然后跨过街道到了他那部老爷车停的地方。他打算在回家途中去 一下圣路易斯旁边的超市。她们的目的地离他走的路只有几条街。“当然可以,请上车。” 他上车,伸手打开了另一旁的车门。两人相互谦让谁坐到前座,最后两人都挤到前座。 金发女子居中,她的双肩看上去非常光滑,左手肘上刺有一只小小的蝴蝶。这个世界变得真 快,他记得十七岁那年,当他手臂上刺了一个花纹回家时,父母见此大呼小叫;而现在,女 孩子纹身都见怪不怪了。 他发动汽车开上马路。经过两条宽阔的街道后,车驶进一条偏僻的小马路,在那儿开车 他放松了许多。他刚要拐弯进入一条黑暗的隧道时,金发女子突然喊道:“停车!” 他刹住车靠在路边。金发女子正抓着一把猎刀,刀尖离他的喉咙大半尺。 “把钱交出来。”她压低了声音,声音有点紧张。 他一时手足无措,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是人家抢劫的对象,其他人可能,但不会是他。 “如果我没有钱,我还能活着离开这车子吗?”他问,“告诉你,我刚从监狱出来,你 们俩不也刚从那儿出来吗?” 那两个女子互换了一下眼色。“你怎么知道!”黑人女子问。 “那可是最早消除种族隔离的地方,”他说,“除了监狱,哪儿还会不分种族、白人与 黑人相互信任呢?这是你们第一次出来试试运气,对不对?” “你怎么会那样想?”金发女子问。 “因为你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说,有点自信。 “对这种事你又懂什么?” “我什么都知道,内行得很。”他说着脸转向金发女子,“就拿你持刀的方式来说吧, 它离我的喉咙大半尺,你应该用力顶住我的喉咙或者是我的腰部,并且你们应坐在车的后座, 这样下手时不容易被发现。” 金发女子仍举着刀。“有道理。” “当然有道理,”他有点得意,“还有两个问题。” “是吗,说来听听。”黑人女子语气缓和了不少。 “你们俩的衣着不恰当。”“你是什么意思?”金发女子问。 “你们的衣服太薄,颜色太浅。如果你们必须用刀的话,必须离得非常近才行,这样容 易沾一身血。你们若非用刀不可,万一碰到对方愚蠢的行为,衣服的颜色暗些容易掩饰血 迹。” “还有呢,”黑人女子问,“你不是说有两个问题吗?” “是的,另一问题是,你们要的是钱,而不是来找人聊天。你们应尽可能地把钱拿到手 而不应和对方废话太多。你们只要刀一顶对方就告诉他,废话少说,否则让他白刀子进去红 刀子出来,让他交出所有值钱的东西。只要你们做得好,他就会吓得不敢吭声,不敢磨蹭, 不敢做一些不该做的事。” 这时黑人女子已经打开车门下车,金发女子也随着滑了下去,并且把刀收进了包里。 “你们准备干什么?”他问。“换衣服。”金发女子说。 他点点头,随之劝诫道:“年轻人,正儿八经做事赚钱,少惹是非。” “你也一样,别再随便让人搭便车。”金发女子回敬了一句。 金发女子一关上车门,他开车一溜烟地跑了。 照原先计划,在超市买完东西后开车回家,当他进家门时,情不自禁地吹起了口哨。 他妻子从厨房里高声问道:“你听起来心情不错,你的小说写得怎么样了?” “我把最头疼的一部分写完了。”他回答。 妻子从厨房里出来,递给他一杯酒。“是不是半途抢劫的那一章?那一章你总觉得不太 符合现实。” 他抿了一口酒,笑着说:“现在我认为够合乎现实了;实际上,我可以肯定合乎现实。” (选自《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有删改) 试探究小说中的“我”是怎样一个人。 答: 剖析 本题考查探究人物形象的能力。小说结尾揭露“我”是一位作家,创作里有半途 抢劫的那一章。从小说中“我”让两个女子搭车,以及与两个女子的对话,可以知道“我” 是一位社会阅历丰富的好人,而“我”与两位女子的对话,也可以猜测“我”可能曾经是和 抢劫者有过类似经历的人。 答案 是一个创作投入的作家;乐于助人,社会阅历丰富的好人(或面对抢劫,临危不 惧,从容应对);可能曾经是和抢劫者有过类似经历的人。 技法透视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中心,因而人物形象也是探究的重点。人物形象探究题是以人物形象 特征及人物形象塑造艺术为探究点的。其主要从两个方面命题:一是主次人物的安排,探究 谁是主人公;二是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及所反映出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设问方式 1.(2015·全国卷Ⅱ)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 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2.(2012·全国卷)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 谈你的具体理由。 3.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主要人物)应该是谁?(探究小说的主人公) 4.请结合小说×××的形象,探究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探究人物塑造意图) 5.主人公的某某品质,对你有何启发?(探究人物的个性品质) 解题思路 探究主人公是谁 1.点明塑造人物角色所用到的描写手法(正面、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及其对 主人公的作用。 2.分析情节怎样围绕主人公展开及其对主人公性格展示所起的作用。 3.分析小说塑造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及通过该主人公表现什么主题(谁是小说主题最集 中的体现者)。 探究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的塑造意图 1.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1)结合环境(社会环境)和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2)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 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2.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推动情节发展;(3)贯串全文的线索; (4)揭示或凸显文章的主旨。 探究人物的个性品质 1.分析人物的个性品质对人物的个性行为起了怎样的作用。 2.人物的某一个性品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揭示或凸显文章的主旨。 针对练习 (2017·云南师大附中六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高手 吴宏庆 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下他 来做帮手,帅子婉言谢绝了。 有个叫李土方的来找他鉴定古玩。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 李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一只青铜酒杯。帅子 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李土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我说你干嘛用这么大 力?” 帅子冷笑道:“什么玩意儿!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 李土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 口中赞道:“好东西!好东西!”李土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值多少钱?”帅子轻轻地 把玉佩放下,说:“这是汉代的蓝田玉。上面的八条龙栩栩如生,堪称绝品。如果我没猜错 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 李土方呼吸也急促起来:“卖给你怎么样?” 帅子摇头:“买不起。这是无价之宝!” “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 “亏一点也买不起。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 李土方感激地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 肠好,值得信赖。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 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 几天后,李土方又来了。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 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 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玉玺高二十公分,长宽各十五公分。印面阴文刻 着“广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 称“广德王国”。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 真正的价值。 “还有什么东西?” 李土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土方一 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 “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金鼎可以送给你。” 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 “五十万?” “五万!” 李土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二十万!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 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第二天,他就带着玉玺赶了几千里路到了大师那里。大师 用放大镜足足端详了半个小时,最后开口说:“这东西你用多少钱弄来的?” “三十万。”帅子撒了个谎。他想卖给大师。大师完全有能力吃下。 “好眼力!”大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准备卖多少?” “您是我的恩人,您看着给!” 大师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 “五十万?” 大师笑了:“五千元。这假玉玺的手艺倒是不错。” “什么?”帅子跳了起来。 大师将他按下,说:“鉴定古玩必先要懂赝品。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样鉴定真 品,而没有学会怎样鉴别赝品。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 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 李土方,高手?帅子瘫倒在地。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对帅子的介绍交代了人物身份,照应了标题“高手”,同时也为故事结局 帅子被骗埋下了伏笔。 B.李土方和帅子第一次交易,李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 地交给帅子”可看出他对青铜酒杯的爱惜,而帅子“不看两眼就扔到桌上”则是认为青铜酒 杯价值甚微。 C.帅子之前不买李土方的玉佩,别有用心,见到玉玺时手却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这 一细节揭示了帅子贪婪又算计的一面。 D.小说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一个曲折生动的故事,通过帅子的遭遇揭示小 说主题,显得含蓄深刻、耐人寻味。 答案 B 解析 “表现出他对青铜酒杯的爱惜”错误,从原文可以看出,李土方实际上是个制作 “赝品”的高手,他的“小心翼翼”“恭恭敬敬”是假装的,目的要表现出青铜酒杯的“贵 重”,并非出于爱惜。 8.小说如何塑造李土方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语言描写:小说里李土方和帅子有大量对话,含蓄地揭示了其“高手”本质。 外貌描写:李土方外表普通,长相土气,与其内在形象形成鲜明反差。神态描写:文中对话 时李土方“愣了愣”“感激地”“犹豫起来”等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李土方极富心 机的特点。动作描写:文中李土方“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 西来”等动作,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李土方在交易时高超的伪装技巧。(2)小说还通过侧面描 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帅子的“高手”形象和李土方形成鲜明比照,更加突出李土方的狡诈阴 险。 解析 题干中“如何塑造”提示本题侧重对塑造人物手法的考查,当然也离不开对人物 形象特点的分析概括。答题思路:找出小说所运用的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 运用的,也就是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刻画人物的手法通常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又分为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此外还有细节描写、对比描写 等。解答此类题,要按照不同的手法在原文中寻找依据,概括出答案。本题可从语言、外貌、 神态、动作的正面描写中把握李土方善于伪装的人物形象,同时还可从帅子的“高手”形象 与李土方的对照中把握其形象,这样更突出了李土方的阴险狡诈。 ★9.小说中的帅子和李土方,你认为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 答案 观点一:我认为帅子是主人公。 ①人物形象塑造上,作者在塑造帅子形象时,着墨更多,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 理以及正侧面等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塑造。 ②情节内容上,和李土方相比,帅子的人物活动贯穿情节始终,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③小说主题上,小说开篇就提到帅子“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照应标题,其后帅子的 遭遇赋予了“高手”很强的讽刺寓意,小说旨在讽刺这类学艺不精、投机钻营的小人物,“帅 子”更能深化主题。 观点二:我认为李土方是主人公。 ①人物形象塑造上,李土方刚出场时外表老实普通,实则富有心机,有强烈的反差效果, 小说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神态以及正侧面等多种描写手法将李土方的形象塑造得更加鲜 明突出。 ②情节内容上,通过李土方卖古董的人物活动一步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结尾通过 帅子和师父的对话揭示真相,李土方虽没有正面出场,却能使小说情节更加曲折离奇,引人 入胜。 ③小说主题上,李土方才是真正的幕后高手,标题“高手”所指应是李土方,帅子和李 土方买卖古董的故事,以帅子的失败、李土方的成功告终,李土方这一人物使小说的讽刺意 味更浓,强烈讽刺了生活中这类阴险狡诈的人物。 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探究题,答案不唯一,关键是要言之有理。小说的主人公是作者在作品 中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 人公展开的。从这个诠释可以看出,判断谁是小说的主人公,主要从主题、情节、人物形象 的塑造等方面分析。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认为主人公是“帅子”还是“李土方” 均可,然后围绕观点从文中寻找依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