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广东省广州市六区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学生版)
2020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 本试卷共 10 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徽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徽州而得名。在徽州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双重滋 养下,带着鲜明徽州印记的徽墨在墨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墨的唯一代表。1915 年,徽墨珍品——地球 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近现代以来,受到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书写习惯的改变等影响, 徽州墨业几经浮沉,但在一代代徽墨传承者的努力下,千古墨脉从未断绝。 徽州地区的制墨史最早有文献记载:“南唐李廷珪,易水人,本姓美,父超,唐末渡江至歉,以邑多 松,留居造墨。后主赐姓李。人得其墨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胶败而墨调,其坚如玉,其文如犀,写数十 幅不费一二分。”五代时期,南唐的李姓皇帝耽心翰墨,对李氏父子制墨倍加称赏,后又招易水墨工张遇, 张遇利用徽州的优质松烟、桐油烟制墨,将徽州墨从单纯的松烟墨推向与油烟墨并举发展的时期,全国制 墨中心至此南移至徽州。穆晓天先生曾说:“制墨业的繁荣,可以说是南唐地区文化艺术繁荣的显著标志。” 随着李唐王朝渐行渐远,大宋王朝经过初期的休养生息,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逐渐活跃,文学艺术活 动日益繁荣,科举制度影响下的读书风气日盛,为徽墨提供了广阔市场,徽墨业得以蓬勃发展。正如《野 获篇》所描写:“今徽人家传户习”“新安人例工制墨”。《歙(she)县志》记载:“至宋时,徽州每年以 龙凤墨千斤为贡。”可见大宋政权对徽墨有着强劲的需求。《野获篇》还写到:“宋徽宗以苏合油波烟为墨, 后金章宗购之,黄金一斤,才得一两,可谓好事极矣。”宋徽宗爱好翰墨,又亲予研制,更促进墨业的大 振。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叙州改名徽州,从此徽墨驰名天下。 经过长期动荡、分裂后统一安定的明王朝经济文化空前发展,促进了墨业更大规模生产并追求更高质 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徽州墨业呈现出一此不同的情形:一是在原料上,从普遍使用“松烟”转而使用“桐 油烟”和“漆烟”制墨,由于这两种原料既易得又价廉物美,有利于徽墨扩大生产、提高质量;二是无论在 五代还是两宋,徽墨都以进贡和满足官府需要为主,但到了明代,虽然还有大量墨品进贡,但因社会需求 量增大,徽墨生产渐渐转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徽墨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成 集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种形式于一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清初政府重视经济的恢复发展,对汉文化采取包 容政策,促进了徽墨需求市场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清初几任帝王皆崇尚汉学、才学俱佳,对书画不仅喜 爱而且有着非常深厚的造诣,这样的社会导向,使徽墨业的昌盛顺理成章。 (摘编自祖晓敏、周致元《徽墨的历史沿革与特点》) 材料二: 宋代罗愿在《新安志》中有“李超与其子廷珪,唐末自易水渡江至歙州,地多美松,因而留居,遂以 墨名家”的记载。李氏父子在易水制墨法的基础上,利用黄山、松萝山之古松取烟,并改进配料、和胶、 杵捣等技术,制造出前世无法企及的佳墨,史称“李墨”。南唐后主李煜亦评价李墨和澄心堂纸、龙尾歙 砚为“天下冠”,并因此敕封李超为检校水部员外郎。由于无度地使用和挥霍,及至北宋宣和年间“李墨” 就极为罕见,故时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李廷珪制“翰林风月”铭长方墨, 墨呈长方薄板形。一面泥金草书阴识“翰林风月”四字;另一面草书填朱三字,已模糊无法辨认。墨色黝黑 有漆光,质坚实如玉。边薄而锐利,中间略凸,墨面布满大小、高低不平的突起,间有犀纹。从实物的现 存状况来看,确如史料评价的具有“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宋代李孝美《墨谱》)、“其坚如玉,其纹如 犀”和“历久弥新”的鲜明特点。这锭“李墨”历经千年仍有如此优异的表现,在于李氏父子制墨没有拘 泥于早期造墨理论的束缚,开创性地运用胶法、药法改善墨质。《墨记》中记载了李廷珪首创分次和制的对 胶之法。《墨经》则记述了李廷珪制墨善用重胶,并添加藤黄、犀角、真珠、巴豆等十二味中药,及少量的 生漆和熟漆和制,使解胶和胶力持久两个矛盾的命题完美统一。再通过数万次的均匀杵捣、揉捏和压制, 使胶和松烟颗粒 充分融合,从而做到了“墨寿千年”。 作为最有名的制墨家,李氏父子第一次将中国墨的品质发挥到了极致。关于李墨的精良,历史上有一 些相关的记载。五代宋初时期的文学家徐铉、徐楷兄弟,幼年时曾共用一挺长不过尺、细裁如筋的李超墨, 每日书写不下五千字,十年方才用完。还有宋大中祥符年间,一贵族误将李廷玮墨遗失于水中,数月后, 又于同一地点遗落了金器,故派人捞取,惊奇的是李廷玮墨也被完好无损地捞取出来,且光色不变、表里 如新。1978 年, 文府墨被发现时整体浸泡在水中,出土后历经数十年自然老化,其磨口依旧有莹莹胶光。 可见,在李氏父子的引领和推动下,宣歙之地的制墨水平得以整体进步。《墨经》记载了著名制墨家张遇曾 妙得李氏制墨之法,并以此传家,其子张谷、孙张处厚皆以制墨名世。其后,歙州又有耿仁、耿遂、耿文 政、耿文寿、耿德、耿盛等,宣州则有盛匡道、盛通、盛真、盛舟、盛信、盛浩等,都受到李氏制墨之法 的影响。 (摘编自刘伟文、姚昱波《唐宋时期的徽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徽墨中的珍品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充分证明徽墨在墨林中是中国墨的唯一代 表。 B. 从宋至清,经济与文化艺术的发展,促进了制墨业的发展,制墨业的繁荣与经济文化艺术的繁荣息息相 关。 C. 明代微墨生产不再以进贡和满足官府需要为主,转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产量扩大但品质并没有提升。 D. 《新安志》对李氏父子制墨“遂以墨名家”的记载,很好地印证了后人“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赞誉。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近现代以来,徽州墨业几经浮沉,但墨脉从未断绝,这有赖于一代代徽墨传承者的努力。 B.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歙县志》《墨记》《墨经》《墨谱》等古代典籍了解徽墨的相关历史。 C. 李氏父子所制墨能做到“墨寿千年”,可以说是古人的匠气精神与古代文化风采的作用。 D. 徽墨能在墨林中独树一帜,李氏父子对宣歙之地制墨水平进步的引领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徽墨制作技艺研究的一项是 ( ) A. 原材料使用情况 B. 配料添加情况 C. 制作流程与方法 D. 历史保存与现状 4. 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徽墨自五代至明清的历史沿革。 5. 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李墨”的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村即景 韩小蕙 ①这是晋中南广袤大地上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普通到你都不必问起它的名字。 ②我曾到过许多名山大川,譬如“归来不必看五岳”的黄山,“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千里 江陵一日还”的长江三峡,“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黄果树大瀑布(注:原文如此。)等。但不知为什么,在 这些有口皆碑的天下胜景面前,我一次也不曾体味到地域文化给予我的心灵震撼。 ③然而世事却偏偏这么奇妙,这晋中南的普通小村庄,竟使我体验到了一种地域的魅力。 ④这一带的地貌真是奇特,令平原人看上一眼便永远难忘。 ⑤人正在大地上行走,突然,脚起脚落之间,路便没有了。探身一望,脚下就是直上直下的悬崖,有 的深度达数十丈,令人头晕目眩。 ⑥而身后,人刚才过来的地方,明明是平展展的土地,生着庄稼,长着树木,流着河水,跑着马车。 还有一座座土砖结合而筑成的农舍和用秫秆隔成的农家小院。从里面,不时传来鸡鸣、羊叫和娃儿的笑声。 ⑦倏地,一群漂亮的狗你追我逐地奔了来,撒欢儿地在地上跑着、跳着、扑咬着,尽情地嬉戏,却没 见一只掉下崖去。人正在惊疑之际,崖上崖下的乡亲便喊起话来: ⑧“哎——吃哩?” ⑨“哎——吃哩。” ⑩这是汉子的声音。声音于崖上崖下巨大的空间之中,显得格外雄浑苍凉。倘是女子,便会于雄浑苍 凉之中,又夹杂上缠绵悱恻的韵味,令人遐想无穷。 一忽儿,月上高崖,清辉撒满大地,崖上崖下便一起进入了这里才有的极其静谧旷远的夜世界…… 借用地理学的名词术语,这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再准确一点说,这是平原与山地的交界地带,因而 既呈现平原的平整,又间有山地的起伏。起起伏伏之间,便出现大断大裂又错落有致的高崖低谷。人在高 处放眼望去,但见对面崖壁像是一面巨大的史前壁画,那上面的神秘图形令你读不够也思不够。而远处, 则是一派倒海翻江的山峁沟壑图,纵是天下最杰出的大师,也绘不出它们的英雄本色。 老乡们却绝少这样看景。他们更相信老辈人留下的传说。说是女娲炼石补天的那会儿,补到这里地 界时伸了个懒腰,漏下一缕沙粒,地面上便不平起来。因为年深日久,他们早已没有了对女娲的愤激,生 命的因子里,只留下择佳地而生息的顽强生命力。在极不规则的地表之上,他们竟顺势建起了房舍,形成 村落,荷家养畜,婚丧嫁娶。虽然活得不轻松,但也能在春种秋收之中,闻得一些戏文。何况,当青草漫 满黄土世界之时,山峁沟壑也显得蓊郁苍翠起来。鸟儿也能飞来几只,唧唧喳喳地叫上一阵。 这地方只是不能过冬天。一到荒凉的冬季,造化的穷凶极恶便再难掩饰了。 每当钻天杨的最后一片叶子被狂风吹落之后,生命的绿色消失殆尽,苍茫的黄土高坡就裸露出它的 贫穷。高崖与低谷之间,只萧疏着荆棘枯草的几只枝权,天低云暗,更载不动悬崖、坡坡、沟沟、壑壑的 忧并愁。而夹带黄土的狂风却全然不理会这些,只一阵紧似一阵地刮着,对准光秃秃崖际,麻利地刮下一 层又一层黄土,怪笑着抛洒向半空中。 在这样的日子里,连狗也不敢跑出门去;家家农户院子,更是门户紧闭。汉子蹲在炕沿上抽烟叶,婆 姨搂着被吓坏的娃儿,满崖满坡满世界中,失却了一切人声兽语,只剩下黄土的怒号和黄土的呻吟…… 这一切,是平原人无论如何也经受不住的。 与江南的鱼米之乡相比,不用说,这样的地域环境是太沉重了。 可无论历史上还是今天,这里始终被称为晋中南宝地。庄户人家的日子红火,为历史上偏居此隅的 各路诸侯们奠定了太平昌盛的基础。气势恢弘的中原文化,也由这里播往陕北高原,甚至河西走廊、祁连 山脉。就连异族侵略者,也不敢贸然践踏这片神圣的黄土地有老乡告诉我,在抗战最严酷的 1940 年,小鬼 子也只有在大规模“扫荡”时,才敢来村子里指指戳戳。 到底是谁的功勋呢? 人杰?地灵?还是天意? 天意不过是人们自己编造出来的感觉。地灵向来也是依靠人杰才得以体现的。归根结底,我以为, 还是这里的人民是有血性的人民。自然环境的险恶,造就了他们的挑战意识。倘若人类不劳动,不创造, 不抗争,不奋斗,天天依赖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优哉游哉地享受,恐怕这世界上根本就没今天这高度发达的 人类社会。 这读不透也思不透的“史前壁画”,这倒海翻江的“山峁沟壑图”,特别是这依地势而形成兴旺的 小村,永远地载入我的记忆。我清楚,在今后的人生之旅上,我会常常想起它们来的。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既展现令人胆战心惊的小村景致,也娓娓道出安居乐业的百姓生活,这些正是晋中南这个普通小村 庄地域文化的与众不同。 B. 文章写到山崖声响时,用显微镜般的纤毫细腻的笔墨毕现了汉子似的雄浑苍凉深邃大气,及杏花春雨般 的柔媚,令人遐想无穷。 C. 文章引用专业的地理学知识,穿插着女娲补天的传说,以解释这个晋中南小村庄的地貌成因,突显小村 庄神秘的人文魅力。 D. 文章中村人一辈又一辈奋发图强,把贫瘠的黄土地建成为晋中南宝地,村人的奋斗史蕴涵“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大道理。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开头一二段,作者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点出到过不少名山大川的她唯独对这个普通的小山村产生了 极大的心灵震撼,为文章制造悬念。 B. 文章第五至九段写村民在脚踏“直上直下的悬崖”“令人头晕目眩”的环境下生活,竟能感到自在惬 意,这种反差虽不大合理但充满张力。 C. 文章结尾回应前文,再次把眼中这个小村的奇景比作神秘的“史前壁画”“山峁沟壑图”,展示小村的 地灵人杰,作者由此思及人类社会。 D. 文章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生动描绘了普通小村庄独特的景致,抒发对当地地域文化的赞美,表达对小村 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钦佩之情。 8. 文中有多处对声音的描写,请找出两处(标出段落序号即可),并分别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9. 本文题为“小村即景”,但作者的用意显然不只是在写景,请结合文本谈谈此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 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 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日:“昔者之举, 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修论事切直,人 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 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日:“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日:“第言之,毋以中 外为间。”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日:“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 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为文天才自然,丰 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 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 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 为馆阁校勘/ B.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 阁校勘/ C.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 阁校勘/ D.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 阁校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学土,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后,指以高超的学术技能供奉朝廷的官吏。 B. 四夷,是古代华夏民族对中原周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成的合称。 C. 左迁,降低官职,犹“下迁”。汉以右为尊以左为贱,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 D. 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织物,“帛” 指丝织品。后也以布衣称没做官的平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欧阳修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指责司谏高若讷,高若讷把此信上交朝廷, 欧阳修被贬官。 B. 欧阳修论事切直,深得器重。适逢保州有兵变,欧阳修出发之际告别皇帝,皇帝勉励他可以随时越职给 自已进言。 C. 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欧阳修的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 那样敬重他。 D. 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 的家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2)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14. 选文中欧阳修为什么认为杜衍等四人不可罢用?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泊水村①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②。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①这首诗作于溥照九年(1182)秋.作者时年五十八步岁。②新亭:又名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东晋时 中原沦陷,王室南渡,有一些过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饮,席间有人慨叹江河沦丧,于是众人相对涕泣。独 有王导不以为然,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晋书.王导传》)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的首联写诗人久离疆场、功业未成的落寞怅惘,奠定了一种种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调。 B. 颔联末句用典,表达了对达官贵人在国家山政山河破碎之际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不满。 C. 尾联诗人以新雁自比,借荒寒汀州上新雁找不到安栖居所抒发自己无法报国的苦痛。 D. 本诗用典贴切,出语自然,感情充沛,虽有失意悲愁之情却又不失沉雄浑厚的气象。 16. 这首诗的颈联和《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两句 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大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的“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 长驱十万夫”,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均由此化用而来。 (3)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国破家亡,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 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5 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给病人打针。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 来。这天我又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 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 时间。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 针头还算完好。 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 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 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半掖半藏地 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我的病人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 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病人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 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 18.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B. 牡丹、吊钟、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在这里聚齐了。 C. 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 “指导员,指导员……”好半天,他才微微睁开眼睛。 D. 小马难为情地说: “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过不去。” 19. 文段画横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偷偷地收起我那难看的针头。”此句与原句语义基本相同,为什 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1. 为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开展了阅读名著系列活动。下面是某同学写的“名著导读推荐词”,在语法、 逻辑等方面存在 4 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莎士比亚作品▪推荐词 它是一座西方文学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几百年来,莎士比亚那魅力无穷的戏剧和作品像磁石般吸引 着一代代读者。他笔下丰富饱满的人性、情节的曲折动人、华美灿烂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他的作品放射 出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茫,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2020 年 6 月 23 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至此,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消息传来,“北斗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迅速成为网上热议话题。国之重器,利国 惠民。事实上,北斗系统早已深深融入各行各业,在不少领域大显身手。从农林牧渔到旅游服务,从交通 运输到减灾救灾,北斗的实时监测、全球追踪、精准定位等功能,指引着农机在广阔的田野上深耕细种, 引导着渔船在远海风浪中安全航行,为飞驰的中欧班列保驾护航……北斗,让劳动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让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有保障。 北斗,也早已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中,已有 70%用上了北斗,北斗高精度及北斗 辅助快速定位用户数已突破 5亿。开车出行、共享单车、外卖送餐、物资运输、防疫作业……很多看似寻 常的生活细节中,往往有着北斗的影子。看起来远在重天之上的北斗,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深刻改变着每 个人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古代有很多的神话故事,像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嫦娥奔月、鲧禹治水、 愚公移山....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孕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反映出中华民族独 有的文化品性。神话当中更多的是宣扬正义、善良、勇敢、坚毅、顽强的精神和集体主义、造福人类、勇 于牺牲个人的价值取向,这些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学校文学社举办“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专题报告会,你作为文学社的一员,请自选两个或三个神话故事, 以“我心中的古代神话”为主题,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就此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