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五新闻鉴赏类题目新人教版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新闻鉴赏类题目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新华社长沙电(记者 刘良恒) 在 3 岁幼童周周即将被渣土车卷入车轮下的那 一刹那,年仅 12 岁的小女孩周美玲奋不顾身地飞奔过去,从车轮下救出了他,自己却因此 身负重伤。 在雷锋家乡长沙市,“小雷锋”周美玲的这一事迹被人们争相传颂。 5 月 22 日傍晚,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戴公桥村,美玲吃完晚饭陪妈妈胡金华出门散步。 当走到一个丁字路口时,美玲看到小男孩周周正横过马路。不巧的是,一辆满载砂石的 大货车正由西往东疾驰过来。周周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还在一个劲儿地往前跑,眼看就要 被大货车撞上。 就在这危急时刻,美玲飞快地冲向路中间,奋力将周周往回扯。两个人摔在一起,她紧 接着用力将周周推向路边。周周被推到安全地带,躲过了一劫。 此时,渣土车司机已经紧急刹车,可巨大的惯性让车子停不下来,撞上了来不及爬起来 的美玲。 当晚 7 时许,美玲被紧急送到了中南大学湘雅附一医院。晚上 12 时,进入手术室。经 检查,美玲的左腿部分肌肉与骨头基本脱落,神经、血管、肌腱严重受损。 美玲妈妈和在痛苦中呻吟的美玲都坚决不同意截肢。于是,美玲开始接受一次次漫长而 又极其痛苦的“炼狱之旅”。一直守护在旁的美玲爸爸周炬表示,每一次手术都会伴随着剧 烈的疼痛,但是这个坚强的孩子都挺过来了。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美玲的腿终于保住了。回忆起那惊魂一刻,她说:“我也不知道 哪里来的勇气,当时根本来不及多想。我不去救,小朋友就没命了啊。” 很多长辈、邻居、同学都说,美玲救人不是一时冲动,这孩子平时一直尊老爱幼、关心 同学,有一颗美好的善良之心。 美玲家条件一般,妈妈无业,爸爸在外打工,一家人挤在两间很小的平房里,几乎没有 一件像样的家具。但在美玲房间的墙壁上,整齐地贴着的 26 张奖状,清楚地记录了美玲刻 苦努力、奋发向上的成长轨迹。 村民周正鑫说:“美玲的母亲胡金华虽然读书不多,大道理不会讲,但是她是出了名的 热心肠。美玲的爸爸周炬也是出了名的厚道人,他勤劳能干,开过饭店,搞过装修,做过司 机,不管村里哪家有事,只要一个电话,他二话不说就赶去帮忙。” 这样的家风熏陶,让周美玲养成了良好品性。“她从小就很懂事,每天帮父母做家务。 她成绩很好,经常辅导邻居家小伙伴做功课,小孩子都喜欢黏着她。”邻居周燕说。 班主任老师左利辉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美玲从没申请过助学金,她说要把有限的指 标让给其他更困难的同学。学校组织爱心募捐,她还比大部分人捐得多。每次集体劳动,她 总是扛下脏活累活。有个女生从外地转学过来,跟不上课,美玲用课余时间帮同学补课。现 在,那个同学不但跟上了学习进度,前不久数学考试还得了 100 分。 “就在她救人 3 天前,她还被学校申报为茶亭镇‘学雷锋标兵’,全镇只有 2 名教师、 3 名学生获得这个荣誉。”左利辉说。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二:长沙晚报网(记者 朱敏) 节奏明快的音乐、色彩明艳的造型、1 分 51 秒的 时长……记者昨日获悉,由市文明办全程指导、雷风侠工作室精心创作的《“雷锋家乡小英 雄”美德少年周美玲》动画短片日前新鲜出炉,生动还原小美玲救人事件的始末。 “湖南长沙是雷锋的家乡,在这里,雷锋精神滋养着万千成长中的青少年儿童。12 岁 的周美玲就是这万千美德少年中的一位。”短片一开始,这位身穿红裙子、头扎双马尾、佩 戴鲜艳头花、扑闪着水汪汪大眼睛的小姑娘,脚步轻快、笑容可掬地为抱小孩的妈妈让座, 给老人捶背,课堂上踊跃回答提问,老师、家长们都向她竖起大拇指。 随后,音乐节奏变得时而深沉,时而急促,5 月 22 日的救人故事开始了。小美玲和妈 妈走在路边,忽然身后轰隆隆地疾驰而来一辆渣土车,美玲和妈妈赶紧避让,而这时,小美 玲却看见马路中间有一个 3 岁多的小男孩,浑然不知危险来临!此时,渣土车已经刹不住车 了,千钧一发之际,小美玲冲向路中间,用力将小孩往回拉,仓促之间,两人摔倒在地上, 小男孩压在了小美玲身上。小美玲用力一推,小男孩滚到路边的安全地带,而小美玲却来不 及爬起,被渣土车撞伤。 短片的最后,小美玲对孩子们说:“其实我也是在没有更好的办法的情况下才冲上前去 的。我们应该学会远离危险,这样才能更好地成长,将来为社会做贡献。” (选自长沙晚报网,有删改) 材料三:红网长沙讯(潇湘晨报记者 刘少龙 通讯员 黄辣 罗闻) “外面的世界那 么大,我却只能透过窗户看到一个小小的角落,而且唯一能看到的小角落每天呈现的都是同 样的景象。”见义勇为的“小英雄”周美玲在湘雅医院骨科 5 病室度过了 52 个日夜,经历 了 5 次大手术之后,7 月 14 日,潇湘晨报记者从湘雅医院获悉,小美玲终于能够转入康复 科病房,开始下一阶段的康复训练。 与刚入院时的境况截然不同的是,如今的小美玲精神渐好,气色红润,并且已经能够坐 起来,同时还可以进行抬腿运动了,而她也迫不及待地等着同学们来接她出院的那一天。 获悉“小英雄”即将转入康复科,湘雅医院院长孙虹教授第一时间来到骨科病房看望小 美玲。面对院长伯伯再次带来的问候,小美玲在感动之余,也将一大早写下的感谢信亲手交 给了孙虹院长。 (有删改) 1.下列对上面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叙写周美玲治伤中的坚强、她的家庭情况,以及良好家风对她的影响。 B.材料二借周美玲之口,表达了小孩应该学会远离危险的道理,更具有影响力,发人 深思。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叙述了周美玲奋不顾身救人的事实和她平时的优秀表现,说明她 在车轮下救人并非一时冲动。 D.材料三中湘雅医院孙院长获悉周美玲转入康复科以后,就来到康复科看望小美玲, 小美玲感动之余,把写好的感谢信亲手交给了孙院长。 解析:选 D D 项,“获悉周美玲转入康复科以后”错,原文是说“获悉‘小英雄’即 将转入康复科”;“来到康复科看望”也错误,原文中是孙院长“来到骨科病房看望”。 2.下列对上面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材料一第一段用简要的文字概述了新闻的基本事实,即周美玲救幼童,而自己却因 此身负重伤,从而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 B.材料二第二段谈到了雷锋精神,是运用了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表现小美玲救人的 政治背景。 C.材料三第一段运用了数字表现法,“52 个日夜”“5 次大手术”说明了周美玲的抗 病意志之强。 D.材料一中用村民周正鑫的语言,目的是介绍美玲的父亲和母亲,赞扬小美玲父母也 是雷锋式的好人。 E.材料三最后一段,写“湘雅医院院长孙虹教授第一时间来到骨科病房看望小美玲” 主要说明了人道主义在医院中的体现。 解析:选 AB C 项,说明的是病情之严重;D 项,目的是表现美玲的良好品性养成的原 因;E 项,说明的是湘雅医院院长孙虹教授对美玲的关怀和关注。 ★3.材料一对小美玲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借长辈、同学和老师之口多侧 面描写小美玲平时的表现,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 答案:(1)充分地表现了小美玲的美好品质:①见义勇为,奋不顾身救小孩。②意志坚 强,接受痛苦治疗的“炼狱之旅”。③尊老爱幼、关心同学,辅导邻居家小伙伴和同学做功 课。④学习刻苦努力、奋发向上。⑤关心他人、集体、社会,有爱心。 (2)说明小美玲的救人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是平时修养自我的必然结果。从客观因素看, 她的母亲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她的爸爸周炬也是出了名的厚道人;从主观方面看,美玲平时 一直尊老爱幼、关心同学,有一颗美好的善良之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凯利太太的妖怪 [美]乔恩·富兰克林 冬天,一个寒冷的早晨,脑外科专家达克尔医生天没亮就起床了。妻子只给他端上华夫 饼干,没有咖啡。咖啡会使他手发抖。 57 年来,妖怪一直躲藏在凯利太太头颅里。凯利太太出生时后脑一处畸形血管缠结形 成一个结。由于逐渐发展,它开始在头颅内压迫健康的脑组织。从此,剧痛无时无刻不在折 磨着她。她把它叫作“妖怪”。“这种情形绝不能继续下去了,”今天她胆战心惊,却横下 一条心,“我再也不愿这样活下去了。”凯利太太决定做这个手术。 上午 7 时 15 分。11 号手术室。技师在检查脑外科手术显微镜,护士摆好绷带和手术器 械。凯利太太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达克尔医生走进手术室,在夹着 X 光片的读片器前停住, 这些片子早已深印脑海,但他现在仍然把目光久久地停留在片子上那两个脆弱的主动脉瘤 上。“我们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他说,又看看夹钳的三个夹子是否将凯利太太的头颅 牢牢地固定住。 心脏“怦,怦,怦”跳着,每分钟 70 次,很稳定。 现在时间是上午 8 时 20 分。 今天达克尔医生预备切除那两个对凯利太太生命构成直接威胁的动脉瘤。以后,他将再 直接对付妖怪。这是个极担风险的手术,注定要把达克尔医生推向神经外科的是非之地。好 几个专家说他根本不该做这个手术,说只有让凯利太太死亡。不过,达克尔医生说:“病人 手术中死亡的可能性占三分之一。我曾在心里反复考虑,并和其他专家斟酌商量。我也替病 人想过。在手术会怎么样和不手术会怎么样之间权衡利弊,我相信应当做这个手术。” 达克尔医生切开凯利太太的头皮,露出肉白色的骨头。半英寸长的钻头的震颤声在手术 室里嗡嗡作响,淹没了心脏监测器的声音。当达克尔医生将 2×4 英寸大小的三角颅骨递给 手术助理护士时,已是上午 9 时。 心脏跳动有力。1 分钟 70 次,1 分钟 70 次。 达克尔医生把脸贴到显微镜上,小巧圆头的探针 1 毫米 1 毫米地往前移动。达克尔医生 小心翼翼。 现在是 10 时 58 分。 自从上午 8 时 25 分在病人右眼上方开颅以来,达克尔医生已成功地找到并切除了两个 致命动脉瘤中的一个。动脉瘤如果破裂就意味着死亡。它的出现是因为妖怪——后脑动脉和 静脉发生大块畸形。达克尔医生最终希望切除或堵塞那块畸形,但今天的目标只限于切掉它 上面的两个肿瘤。 现在正在寻找第 2 个肿瘤,达克尔医生决定继续向前。小心,再小心。每深入 1 毫米都 充满危险。手术越来越难,出血也越来越多。达克尔医生殚精竭虑。“真是个令人毛骨悚然 的地方。”医生嘀咕着。 他身后的心脏监视器怦、怦、怦、怦响着。每分钟 70 次,很稳定。 时针指在上午 11 时 5 分。 达克尔医生脸贴在显微镜上,全神贯注地开辟凯利太太脑中通路。监视器灯光闪烁,示 波器上波形频频跳动,数据不断变化,扬声器传来心跳声。手术更慢了。达克尔医生一直在 向脑子中心进发,有筷子那么长的一段仪器伸进去了。 心跳在继续,怦,怦,怦,每分钟 70 次。 达克尔医生继续往深处推进,轻轻地,轻轻地。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静脉血管,突然露出 惊讶又懊丧的表情。坏了,上 X 光片的当了! 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妖怪。小探针小心翼翼地想绕过它。 怦,怦,怦……怦……怦……怦……怦…… “心跳减慢。”麻醉师发出警告。 像手指头碰到火焰一样,探针缩了回去。 怦……怦……怦……怦,怦,怦。 “恢复正常。”麻醉师说。 达克尔医生换了一个方向,试图绕过妖怪。 怦,怦,怦,怦……怦…… 时针指向 12 时 29 分。 医生不无抱怨。“我们已经碰到它了,我们知道它的位置。但是怎么也夹不住它。我们 离它这么近,却……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就是够不到它呢?我们试了有 10 次。” 又一次接近。 怦,怦,怦,怦……怦……怦…… 又一次尝试。 时间已是 13 时 6 分。 一次,又一次,再一次。 怦……怦……怦…… 麻醉师警觉地盯着仪表上的数字:“糟糕!” 达克尔医生从显微镜前移开身子,整整有一分钟他缄默无语。终于,他说:“医学上有 句格言,叫作如果无能为力,别帮倒忙,听其自然吧。”言辞之间流露出失败、沮丧的情绪。 达克尔医生又来到 X 光片前,瞅着后面那个瘤,即第 2 个瘤,也就是使他失败的那个瘤。 他细细看着 X 光片,想找出以前没有看出的妖怪伸出的触须。但还是没找出一点蛛丝马迹。 监视器响着。怦,怦,怦,1 分钟 70 次。现在稳定了。 医生们将颅骨装回原处,缝合刀口。一切匆匆结束。 时钟指向 13 点 43 分,一切都结束了:凯利太太死亡,妖怪胜利了。 (原文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新闻特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餐没有咖啡,不是因为它会影响达克尔医生的健康,而是因为它会影响作为脑外 科专家的达克尔医生手术中手的动作精度,由此可见达克尔医生敬业、自律之严。 B.达克尔医生花费了很长时间,好不容易才切除了患者两个致命的脑动脉瘤中的一个, 但接下来却遇到了难以预料的困难,虽花费了很长时间,耗费了极大精力却还是失败了。 C.达克尔医生流露出失败、沮丧情绪主要是他没能看出妖怪的蛛丝马迹,没能预料到 会和它不期而遇。本文以此暗示他的医术还不够高超,以致手术失败。 D.达克尔医生知道病人术中死亡的可能性很大,但站在病人和医学的立场上还是决定 做这场风险很高的手术,显示出他敢于担当的个性。 解析:选 C C 项,“暗示他的医术还不够高超”错误,本文是在客观报道的前提下肯 定达克尔医生的行为的。 ★5.这篇特写有两个细节描写:一个是手术中时间的推移,一个是凯利太太“怦、怦、 怦”的心跳变化。请从新闻特写写作的角度,谈谈这样写的作用。 答: 答案:①这是新闻事件本身的组成部分,是真实自然的记录,符合新闻忠于事实、真实 准确的原则;②时间的推移,记录了手术中每一阶段的情况,暗示了手术的复杂、困难,表 现出了医生、病人跟病魔做斗争的紧迫感;③病人心跳的变化,暗示了病人身体状况的变化 和手术的顺利与否,也渲染了手术进行中的紧张气氛。 6.疾病战胜了病人和医生,凯利太太死亡,手术终以失败结束,达克尔医生非常沮丧。 这跟人们的期待相差极大。你觉得病人和医生的努力值得吗?类似手术不做是否更合适些? 请站在病人或医生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答: 答案:(示例一)值得。不合适。理由:(1)人都有强烈的战胜病魔的本能欲望,而且做 手术是人的意志、毅力的体现;(2)做手术是提升生活质量,保持生命尊严的一种途径。 (示例二)不值得。合适。理由:(1)手术结果不可预期,风险太大;(2)病人的病情、年 龄、身体等各方面的条件不适合做这种大型手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