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一中2020届高三6月份第一次统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届高三年级 6 月份第一次语文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 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 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 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 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 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 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 “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 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 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 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 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 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 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 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 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 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 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 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 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 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 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 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 - 2 - 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 方面的问题。 B. 《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 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 《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 犯罪行为的追究。 D. 《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 要判处徒刑一年。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 理工作。 B. 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 重要职责。 C. 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 政府机构。 D. 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 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 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 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 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 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 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D. 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 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答案】1. C 2. C 3. B - 3 - 【解析】 试题分析: 【1 题详解】 此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需要逐项分析,与文本比 对,加以判断。C 项说法的错误在于这个句子内容无中生有。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类似题目解答时,有一定难度,需要统观全文,分析题干要求的内容与之“吻合”,要对选 项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把握好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审题,明确筛选 的标准;第二步,扣题,细心查找信息,借助标志语,与题干要求加以比对;第三步,对比、 排除确认答案,将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比照,看在语言文字上有无变化、如 何变化,对于有增加、减少或转移表达的部分,要仔细辨认,看选项是否设置了陷阱,形成 了干扰,设置了陷阱的选项,就是与原文表达不同的选项,依据题干要求可以准确选择。此 题中,C 项说法在文本中没有任何体现,应引起注意。 【2 题详解】 要选择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只要结合语境分析即可。C 项说法中“宋代 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有误,不是“宋代统治者”而 是商人自发,“政府机构”有误,而是民间组织。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类似题目应该注意需要结合题干和选择项,与文本内容做一比对,找出差距即可。尤其是应 考虑一些说法是否和原文一致,有的可能在文中没有体现,认真排查即可。本题的三个选项 较为明显,只有 B 项,说法在文中没有体现。 【3 题详解】 此题要求根据原文内容,判断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只要认真分析选项即可。B 项“宋代 政府”的说法错误,应为“商人”。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 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 细微的差别,该题中的 D 项说法没有在文中交代,所以应选择。 - 4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 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 7 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 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 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 2020 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 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人民日报评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材料二: (新华社发,国家统计局数据) 材料三: 中国财政部 11 月 18 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全国 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 年中央财 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近日提前下达,共计 1136 亿元,以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引发外媒关 注。 据拉美社 11 月 18 日报道,根据中国财政部的说法,其中一部分资金将分解到具体的地 方政府,以在 2020 年加强脱贫攻坚战的力度。 报道称,这些资金将继续重点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三区” 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 - 5 - 的怒江州。 报道称,今年 10 月,中国国务院一位高级官员表示,预计到今年底,全国 95%左右现行 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再经过 2020 年一年的努力,中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 解决。该官员还提到,预计到今年底,全国 90%左右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 (《外媒关注中国投入巨资决战脱贫攻坚》,参考消息网 2019 年 11 月 20 日) 材料四: 从范畴逻辑上看,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 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在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的深刻把握上,消除城乡发 展之间的鸿沟,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到 2020 年,中国将实现 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的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温饱有了充分保障。 然而,只要社会存在收入差距,就会存在一部分人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数。近几年,我国城 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在绝对贫困现象消除后,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凸显,农村 人口成为相对贫困的主要群体。 从时间逻辑上看,要立足 2020 年和 2050 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在全面脱贫基础上实现乡 村振兴。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 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者着眼于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在 2020 年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基础 上,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 2050 年,乡村全 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面实现。 (章文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有效衔接》) 4. 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贫困发生率来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员比片区外的贫困人员更加贫困。 B. 2013 年到 2017 年,我国贫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超过 4000 万,说明我国脱贫工作取 得了巨大成绩。 C. 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问题,是解决贫困地区农村贫困问题的重中之重。 D. 如果按照 2013 年的监测范围来统计贫困人口,2017 年的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应该 更少。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说明党和国家对解决我国贫困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 6 - B. 从国务院某官员的预计情况来看,2020 年必须让全国剩下的 5%左右贫困人口与 10%左右的 贫困县脱贫。 C. 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到 2020 年,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实现共 同富裕。 D.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是到 2050 年把中国建 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6. 为什么我国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A 5. C 6. ①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并将消除绝 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国家战略。②目标明确具体。2020 年要实现“两个确保”,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③有资金保障,针对性强。中央财政提前下达专 项扶贫资金,继续重点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④扶助对象精准。贫困地区明确,贫 困人数清楚,实行精准扶贫。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 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 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 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A 项,“从贫困发生率来看”是错误的。贫困发生率指贫困人口所占的比例。发生率高不能表 示贫困人员就更加贫困。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 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C 项,“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错误的,由原文“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 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可知,精准扶贫的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是 乡村振兴要达到的目标。 故选 C。 【6 题详解】 - 7 -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筛选、概括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 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 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 答案。 由原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 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 实现共同富裕”可知,我国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并将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 为国家战略。 由原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 ‘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 2020 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 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 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可知,我国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巨 大成就是因为目标明确具体,2020 年要实现“两个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 百年奋斗目标。 由原文“中国财政部 11 月 18 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全国 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 年中 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近日提前下达,共计 1136 亿元,以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报道 称,这些资金将继续重点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可知,我国能在消 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有资金保障,针对性强,中央财政提前下达专项扶贫资 金,继续重点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 由材料二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数量可知,我国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是因为扶助对象精准。贫困地区明确,贫困人数清楚,实行精准扶贫。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 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 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 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 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 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 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 - 8 - 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 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 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钓鱼的医生 汪曾祺 ①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②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③他搬了一把小竹椅,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 还有一瓶酒。他的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 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三四寸长的鲫鱼。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 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 水鲜”。直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 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④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古人的一句“人 淡如菊”,造就了一个好名字。 ⑤王淡人的家很好认。大门总是开着的,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功同良 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妙手回春”……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匾都有年头了, 只有一块很新,是去年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 体。 ⑥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 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 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作的对子:“一庭春 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 ⑦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什么病都看,外科用的药,大都是“散”—— 药面子。“神仙难识丸散”,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 是不相信。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 自己炮制。他的老婆、儿女、都是他的助手,经常看到他们抱着一个乳钵,握着乳锤,一圈 一圈慢慢地磨研。 - 9 - ⑧城里外科医生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外科医生都不大看得起,因此,王淡 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这些生小病症, 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 过年。忘倒不会忘的,多少可就“各凭良心”了。有的送来一些华而不实的礼物:扇子、月 饼、莲蓬、天竺果子、腊梅花。乡下来人看病,一般倒是当时付酬,但常常不是现钞,或是 二十个鸡蛋、或一升芝麻、或半布袋鹌鹑!遇有实在困难,王淡人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 白送了。 ⑨有人说:王淡人很傻。 ⑩去年、今年,他就办了两件傻事。 ⑪去年闹大水。连天暴雨,一夜西风,运河决了口,浊黄色的洪水倒灌下来,大街上成 了大河。大河里流着箱子、柜子、死牛、死人。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 和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实的长竹篙 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 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但是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 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 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 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⑫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⑬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的朋友。这人原先很 阔,后来他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就这样,他还 抽鸦片!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⑭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搭背”。说:“你不用走了!” ⑮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 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 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⑯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 他会死的呀。” ⑰王淡人的老婆是很贤惠的,但是她忍不住要问问淡人:“你给汪炳用掉的麝香、冰片, 值多少钱?”王淡人笑一笑,说:“没有多少钱。——我还有。” ⑱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 10 -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一项是( ) A. 小说以《钓鱼的医生》为题目,意在暗示在绿波荡漾之间,医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远 离尔虞我诈,不追名逐利,为后文张本。 B. 小说第⑤段中提到了“急公好义”这块匾的独特,在后文中交代了这块匾的来历,这是一 组伏笔和照应,体现了作者构思的严密。 C. 王淡人先生的小院环境布置,十分诗情画意,且颇具文化情调。这个小院的布置,显示了 医生淡泊宁静的审美趣味和平民化情调。 D. 小说中写到王淡人给汪炳治“搭背”,不但不收钱还供他吃住,是因为汪炳是他儿时的玩 伴,这一情节体现王淡人念旧情的品质。 8. 汪曾祺的小说中往往会有一些看似与主要内容关系不大的“闲笔”,但这些“闲笔”其实 是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分别结合文中三处画线的地方加以分析。 9. 汪曾祺谈到自己所追求的语言风格是“淡而有味”,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淡而有味”的 理解,并做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1)第一处划线的地方写王淡人钓鱼中烹鱼、吃鱼的悠闲生活,看似 闲笔,实则体现了王淡人自得其乐、闲适洒脱的性格特点,照应题目“钓鱼的医生”。(2) 第二处划线的地方交代王淡人名字的来历,并提到古人“人淡如菊”的名句,看似闲笔,其 实可以暗示王淡人淡泊名利的性格特征。(3)第三处划线的地方写王淡人专门从外地找来瓢 菜种子来和扁豆配对,以应郑板桥对联的意境,看似闲笔,其实可以体现王淡人情趣高雅的 性格特征。 9. ⑴“淡”是指语言平实,多用口语,不事雕琢,不堆砌华丽辞藻。比如第 2 段写钓鱼,第 6 段写种花,第 11 段写救人等情节,都是以平实自然的语言为主。⑵“有味”是指在善作景 物的点染,情景交融,形成古典诗词般的意境。比如第 3 段中“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 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一句,生动传神,以景写情,可见此处氛围之宁静祥和,从而映衬 了王淡人的恬淡闲适。又如结尾“一庭春雨,满架秋风”,寥寥八字,以景作结,既可以体 现王淡人的淡泊高尚,又形成了余韵无穷的艺术效果。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了解重要句子在 文中结构、内容、人物、主题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注意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同 - 11 - 时注意作品中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D 项,“是因为汪炳是他儿时的玩伴,这一情节体现了王淡人念旧情、重情义的品质”理解有 误,王淡人给汪炳治病不全是因为“汪炳是他儿时的玩伴”,根据文中“我不给他治,他会 死的呀”一句可以看出,这一情节主要是要表现王淡人的医者仁心。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词语表达效果, 可以从内容、手法、效果等方面加以分析,注意词语的丰富含义以及对标题、主题等所起的 作用。 题目考查文中“一些看似与主要内容关系不大的‘闲笔’”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所以解答时 结合划线句中的关键词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即可。第一处划线的地方中“刮刮鳞洗净了,就手 放到锅里”“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等语句体现了王淡人是一个追求闲 适生活的人。第二处划线的地方由“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以及古人“人淡如菊”的语句可 以看出王淡人淡泊名利的性格特征。第三处划线的地方由“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 来和扁豆配对”以及“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作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 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等语句可以看出王淡人的情趣高雅。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语言表达艺术的考查 一般是从艺术效果、语言风格、语句(语段)赏析方面设题。设题角度一般包括词语的锤炼、 句式的选择、修辞的运用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作答中注意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题目指出汪曾祺的语言风格是“淡而有味”,解答时要先指出 “淡”和“有味”两个关键词 的含义,然后再结合文本进行分析。首先,分析汪曾祺所追求的语言风格“淡而有味”。其 中“淡”是指语言平实质朴,比如第 2 段写钓鱼“他搬了一把小竹椅,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 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 甩钩再钓”,第 6 段写种花“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 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第 11 段写救人“王淡人就 用了一根结实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 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 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等情节,语言平实质朴;而“有味”是指情景 交融,有散文诗般的意境。比如第 3 段中“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 - 12 - 了”一句,以景写情,用环境氛围的宁静祥和,映衬了王淡人的恬淡闲适。又如结尾“一庭 春雨,满架秋风”,以景作结,既体现了王淡人的淡泊高雅,又让人回味无穷。 【点睛】解答“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这类题目要以品味文学语言 对文章思想内容或人 物形象刻画的表现力为基点,不能漫无边际,信马由缰,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指 出语句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衬托等;第二,要分析该语段的语言特征,如朴 实自然、清新活泼、典雅庄重、含蓄深沉或意味隽永等;第三,分析语言表达效果常用的鉴 赏术语有生动形象、深化主旨、化无形为有形等。 在实际考查中,“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与“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常常是结 合在一起进行考查的,即在体会了词语、句子的含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以品评赏 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司空图,字表圣,本临淄人。图咸通十年登进士第,主司王凝于进士中尤奇之。凝左授 商州刺史,图请从之,凝加器重。洎.凝为宣歙,辟为上客。召拜殿中侍御史,以赴阙迟留, 责授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乾符六年,宰相卢携罢免,携以宾客分司东都。图与之游,携 嘉其高节,厚礼之。尝过图舍,手题于壁曰:“姓氏司空贵,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 用叹屯奇①。”明年,携复入朝,路由陕虢,谓陕帅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公其厚 之。”渥即日奏为宾佐。其年,携复知政事,召图为礼部员外郎,迁本司郎中。其年冬,巢 贼犯京师,天子出幸,图从之不及,乃退还河中。时故相王徽亦在蒲,待图颇厚。数年,徽 受诏镇潞,乃表图为副使,徽不赴镇而止。僖宗自蜀还,次.凤翔,召图知制诰,寻正拜中书 舍人。其年僖宗出幸宝鸡,复从之不及。龙纪初,复召拜舍人,未几又以疾辞。河北乱,乃 寓居华阴。景福中,又以谏议大夫征。时朝廷微弱,纪纲大坏,图自深惟.出不如处,移疾不 起。乾宁中,又以户部侍郎征,诣阙致谢,数日乞还山,许之。昭宗迁洛,鼎欲归梁,柳璨 希.贼旨,陷害旧族,诏图入朝。图惧见诛,力疾至洛阳,谒见之日,堕笏失仪,旨趣极野。 璨知不可屈,诏放还山。图有先人别墅在中条山之王官谷,泉石林亭,颇称幽栖之趣。自考 槃②高卧,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晚年为文,尤事放达,尝拟白居易《醉吟传》为《休休 亭记》。图既脱柳璨之祸还山,乃预为寿藏③终制④。故人来者,引之圹中,赋诗对酌,人或 难色,图规之曰:“达人大观,幽显一致,非止暂游此中。公何不广哉!”岁时村社雩祭祠 祷鼓舞会集图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王重荣父子兄弟尤重之伏腊⑤馈遗不绝于途 唐祚 - 13 - 亡之明年,闻辉王遇弑于济阴,不怿而疾,数日卒,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 【注】①屯奇:艰难,不顺利。②考槃:避世隐居。③寿藏:生时所建的墓圹。④终制:死 者生前对丧葬礼制的嘱咐。⑤伏腊:指伏祭和腊祭(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之日,泛指节日。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洎.廉为宣歙,辟为上客 洎:至,到 B. 僖宗自蜀还,次.凤翔 次:停驻 C. 图自深惟.出不如处,移疾不起 惟:希望 D. 柳璨希.贼旨,陷害旧族 希:迎合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图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王重荣父子兄弟尤重之/ 伏腊馈遗/不绝于途/ B. 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图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王重荣父子兄弟尤重之/ 伏腊馈遗/不绝于途/ C. 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图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王重荣父子兄弟尤重之/ 伏腊/馈遗不绝于途/ D. 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图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王重荣父子兄弟尤重之/ 伏腊/馈遗不绝于途/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空图品行高洁,懂得知恩图报。他考上进士时,深受王凝赏识;当王凝贬官担任商州刺 史时,他请求跟从,因此更受器重。 B. 司空图懂得进退,政治敏锐力强。他看到朝廷法纪破坏,立即入朝“乞还山”;柳璨陷害 旧族,他惧怕被杀,迅速到达洛阳。 C. 司空图性情放达,醉心山水文章。他归隐中条山后,每天和名僧高士游赏赋诗,还带朋友 到他为自己营造的墓圹中赋诗对饮。 D. 司空图平易近人,不居功而自傲。退隐之后,司空图并未因曾在朝为官而自傲,他乐于参 加民间活动,和村野老人同席而坐。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年僖宗出幸宝鸡,复从之不及。龙纪初,复召拜舍人,未几又以疾辞。 (2)图规之曰:“达人大观,幽显一致,非止暂游此中。公何不广哉!” - 14 -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这年僖宗避难宝鸡,司空图又来不及跟随。唐昭宗龙纪之初,又召拜中书舍人,不 久又因为疾病辞官。 (2)司空图就规劝他们说:“通达的人眼界宏达,地下和人间是一样的,不只是暂时游处其 中,您为什么不放宽眼界呢?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 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C 项,“图自深惟出不如处,移疾不起”的意思是司空图深思任官职不如退隐,上书称病,不 去赴任。其中“惟”译为“想,思虑”。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 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 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能断开的地方,用 排除法做题。 本题,“岁时村社雩祭祠祷”句意为:每年村社祈雨求福。句意完整,语法合理,所以中间 不用停顿,排除 C、D 项。“图必造之”句意为:司空图必定前往那里。句中“司空图”作主 语,“造”作谓语,“之”作宾语,所以应在“图必造之”前后停顿,这样就排除 B 项。断 句后,疏通句意为:每年村社祈雨求福,击鼓跳舞,民众聚集,司空图必定前往,和村野老 人同席而坐,从来没有骄傲的神色。王重荣父子兄弟尤其尊重他,每逢节日,派去给他送礼 物的人在路上络绎不绝。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 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 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 - 15 - B 项,“懂得进退”错,应该是“明哲保身”;且“立即入朝‘乞还山’”说法错误。根据原 文理解为:他看到朝廷微弱,纪纲大坏,便“移疾不起”,而不是“立即入朝‘乞还山’”。 文中说“入朝‘乞还山’”是在“乾宁中,又以户部侍郎征”之后,且不是“立即”,而是 “数日乞还山”。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 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 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第一句关键点:“出幸”,避难;“拜”,授予官职;“未几”,不久;“辞”,辞官。第 二句关键点:“规”,规劝;“达”,通达;“幽显”,地下和人间;“止”,只是;“何 不广哉”,为什么不放宽眼界呢。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 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 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 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 参考译文: 司空图,字表圣,祖籍临淄。唐懿宗咸通十年登进士第,主考官王凝认为他与众不同。 王凝贬官任商州刺史,司空图请求跟从,王凝更加器重他。等到王凝任宣歙观察使,征召其 为上等门客。(司空图)被召入朝廷拜授殿中侍御史的官职,因为入朝迟滞羁留,降级授予光 禄寺主簿之职,分管东都事务。唐僖宗乾符六年,宰相卢携被罢免,凭借太子宾客之职分掌 东都。司空图和他交游,卢携嘉许他的高尚节操,厚礼相待。卢携曾到司空图的住所,亲手 在壁上题诗:“姓氏司空贵,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第二年,卢携又入 朝,路过陕虢,对陕帅卢渥说:“司空御史是志行高洁之人,您应该厚待他。”卢渥当天就 奏请司空图做自己的幕僚。这一年卢携又任宰相,征召司空图为礼部员外郎,赐给绯衣和鱼 符袋,升任本司郎中。这年冬天,黄巢叛军进犯京师,天子避难,司空图来不及随从,就退 回河中。当时前宰相王徽也在蒲州,对司空图很好。过了几年,王徽受诏镇守潞州,就上表 奏请司空图为副使,后来因王徽没有赴任而中止。僖宗从蜀地回来,停驻凤翔,征召司空图 为知制诏,不久正式拜授中书舍人之职。这年僖宗避难宝鸡,司空图又来不及跟随。唐昭宗 - 16 - 龙纪之初,又召拜中书舍人,不久又因为疾病辞官。河北战乱,于是客居华阴。景福年间, 又以谏议大夫之职征召入朝。当时朝廷微弱,毫无法度,司空图深思任官职不如退隐,上书 称病,不去赴任。乾宁年间,又以户部侍郎征召(司空图)入朝,他到朝廷致谢,几天后请 求回山,昭宗准许了。昭宗(被梁王朱温)迁往洛阳,政权将要落到梁王手中,柳璨迎合朱 温意旨,陷害旧族,下诏让司空图入朝。司空图惧怕被诛杀,迅速到达洛阳,谒见之日,手 中笏板脱落在地,有失礼仪,旨趣极为不雅。柳璨知道不能使他屈节,(只好)下诏放他还山。 司空图的先人在中条山王官谷建有别墅,清泉岩石,茂林亭台,与隐居的志趣颇为相称。自 此他隐居高卧,每天与名僧高士在这里游赏赋诗。晚年所作文字尤其豪放豁达,曾经模拟白 居易的《醉吟传》作《休休亭记》。司空图逃脱柳璨之祸回到山中之后,就预先为自己营造墓 圹,并就丧葬礼制立下遗嘱。老朋友来了,就带他们到墓圹中,赋诗对饮。有的人露出为难 之色,司空图就规劝他们说:“通达的人眼界宏达,地下和人间是一样的,不只是暂时游处 其中,您何不放宽眼界呢?”司空图穿着布制的衣服,扶着杖头刻有鸠行的拐杖,外出时就 让女家人鸾台跟随自己。每年村社祈雨求福,击鼓跳舞,民众聚集,司空图必定前往,和村 野老人同席而坐,从来没有骄傲的神色。王重荣父子兄弟尤其尊重他,每逢节日,派去给他 送礼物的人在路上络绎不绝。唐王朝灭亡的第二年,司空图听说辉王在济阴遇害,心情不快, 因而得病,几天后就去世了,时年七十二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残 年 陆 游 残年光景易駸駸①,屏迹江村不厌深。 新麦熟时蚕上簇,晚莺啼处柳成阴。 短檠②已负观书眼,孤剑空怀许国心。 惟有云山差可乐,杖藜谁与伴幽寻? 【注】①駸駸:原意指马跑得很快。②短檠:矮灯架,借指小灯。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在这首诗中刻画了一位拄着拐杖、故作轻松、空怀报国之心的老者形象。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江村云山之景来抒发心中的郁闷。 C. 诗人隐居江村而不厌其深,既是对现实生活的失望,更是对江村美景的热爱。 D. 尾联下句诗人寻幽却无人作伴,表达了作者既无知音,也无圣主赏识的无奈。 - 17 - 15. 本诗题目为“残年”,诗人从哪些方面表现“残”的?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①身“残”:年老体衰,暮年已至。②志“残”:壮志难酬,报国无 门。③情“残”:无人赏识,缺少知音。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所给出的注释阅读诗 歌,正确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住诗人的情感基调和情感变化明显的地方,再和选项进行比 对。 A 项,“故作轻松”说法错误。从诗歌内容来看,诗人年老体衰,已经是“残年光景”,在江 村中隐居,自得其乐,眼中耳中都是江村自然质朴的乡间景色和晚莺婉啭。但只是想到自己 的一生壮志难酬,虽然空有为国出力之心,奈何年纪衰老,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只能借云山 美景来消解忧愁,可是却也没有知音陪伴自己。由此可见,诗人直抒心情失落、惆怅,并不 是“故作轻松”。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中重要词语的能力。诗中某个重要词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 情感,分析这个赐予的含义时,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 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才能准确把握住这个词语的含义。不能脱离 诗歌而毫无依托地片面理解,也不能单从字面意思去猜测。 本题中,根据诗歌首句“残年光景易駸駸”,可知诗人此时已是晚年,时光荏苒,诗人愈发 感受到岁月匆匆,光阴易过,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这是身“残”。根据“屏迹江村不厌深” 和颔联“短檠②已负观书眼,孤剑空怀许国心”,可见诗人暮年退隐江村,摒弃尘俗,并不 苦于无人知晓,但是无论胸中学识再渊博、志向再远大,依然是“空怀许国心”,空有凌云 壮志,却再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有志难舒,有心无力,只有残留着心中的报国志向,无法 实现。这是志“残”。根据诗歌尾联“惟有云山差可乐,杖藜谁与伴幽寻”,可见诗人在苦 闷之中,只能以云山江村的美景来排遣郁结,但此时也无知音陪伴,只剩自己孤身一人,拄 着拐杖,独自在云山中访幽寻壑。这是表达了诗人孤独、失落、无人理解的情绪。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 - 18 - 是:“_____,_____。” (2)成语有词“方枘圆凿”,《论语》有语“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在《离骚》中表达同 样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用一句“_____”开门见山,亮明了自己的观点。以士大夫对待孩子 和对待自己在从师学习问题上的相反态度作对比, 指出这是“_____”的糊涂做法。 【答案】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 濯清涟而不妖 (3). 何方圜之能周 兮 (4). 夫孰异道而相安 (5). 古之学者必有师 (6). 小学而大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背诵,重视积累, 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 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 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 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 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 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本题默写时应注意以下重点字词:“予”“淤”“濯”“涟”“圜”“兮”“孰”“遗”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_,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 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________,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 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在执法 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 已成为现实。 ( )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 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 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________的当下,必须 ________、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 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 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 19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与时俱进 司空见惯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B. 与时俱进 屡见不鲜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C. 突飞猛进 司空见惯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D. 突飞猛进 屡见不鲜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 忧。 B. 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 担忧。 C. 因而,人们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 忧。 D. 诚然,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 忧。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 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B.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 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C.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溢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 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D.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 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 【答案】17. D 18. A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可以是词语,包括关联词,也可能是成语熟语或者四字短语。主 语语境、语体风格、情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等。 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 突飞猛进: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 - 20 - 语境是指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快,所以用“突飞猛进”。 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 语境是指在人工智能下“刷脸”的常见,所以用“屡见不鲜”。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处在正午时刻,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语境“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所以用“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 语境是指提前做好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准备,所以用“未雨绸缪”。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作答本类题型应回到 原文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上段说“刷脸”带来的便利,本段说信息采集与安全问题,故应以表述转折的关联词开头, 排除 C、D;B 项,“人们……也引发了”搭配不当,故最恰当的为 A 项。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 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 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 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语序不当,根据上文,应将“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放在 前面,排除 C;“加大……处罚措施”搭配不当,排除 A;“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 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成分残缺,残缺宾语“措施”,排除 D。 故选 B。 20.下图是 “中国节能认证”标志(内部是蓝色),请写出该标志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 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100 个字。 - 21 - 【答案】“中国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由 “energy(能源)”的第一个字母“e”构成一个圆 形图案,中间包含了一个变形的汉字“节”,寓意为节能。缺口的外圆又构成“CHINA”的第 一字母“C”,“节”的上半部简化成一段古长城的形状,与下半部构成一个烽火台的图案一 起,象征着中国。“节”的下半部又是“能”的汉语拼音第一字母“n”。整个图案中包含了 中英文,以利于国际接轨。整体图案为蓝色,象征着人类通过节能活动恢复和保持天空和海 洋的蓝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具体考查徽标题。解答此类题目,1.要认真审题, 整体看图。2.注意细节,图中数字、字母、文字的变形之处往往是作者想要着力表现的内容, 也是答题要点所在。3.描述徽标构成要素,概括画面内容要全面。4.揭示深层寓意,比如变 形之处想要强调的内容,徽标体现的地域性特色等。 本图是“中国节能认证”标志,当然要体现“节能”,体现的方法无非是“图形”或“字 母”,思考到这里考生应该不难发现,图标由“e”构成圆形图案,中间是个中国字“节”; 下半部是“n”;那如何体现“中国”呢?由“e”得到启发,应该能看出外圆是“c”;另外 注意细节,比如上半部的长城形状,与下半部构成“烽火台”。还要注意英文字母含义以及 蓝色的含义,以及字数限制,“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的要求。 21.请根据下列信息给“空中课堂”下定义。要求保留全部关键信息,句子简明、连贯,不超 过 70 个字。 ①空中课堂利用网络技术实施教学。 ②空中课堂具有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功能。 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空中课堂的主要目的。 ④在空中课堂上,师生之间可以实时交互。 - 22 - ⑤“空中课堂”这一课堂形式,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答案】空中课堂是指教师借助网络,通过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实时交 互功能,摆脱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课堂形式。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下定义的形式考查。解答此类试题,根据题干的 要求,首先对各句做初步压缩,其次按照下定义的一般形式设计或者选择一个基准句,这个 基准句当然要是一个单句,最后把各个短句这压缩出来的内容变换成相应的定语或状语并放 在基准句中做合理的修饰成分。根据下定义的性质,基准句是“空中课堂是一种课堂形式”, 其它句中的要点分别转换成相应的定语。但必须安排好多层定语的顺序,其依据是语法要求 和一般逻辑事理。先用介宾结构引入对象,再表示对象的特征(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 名词性短语)。按照字数要求,加以简练润色就可以得出比较理想的答案。首先明确,空中课 堂是一种课堂形式。然后分析材料内容,选取合适的定语,抓住“利用网络技术”“具有信 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师生之间可以 实时交互” “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分析,这种课堂形式,是指教师借助网络,通 过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实时交互功能,摆脱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以实现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材料一: 共和国创立之初,我们党出色完成了“进京赶考”的答卷;70 多年来,通过艰苦探索和 改革图强,国家旧貌换新颜,书写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壮美答卷。 材料二: 3 月 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 后”党员的回信中指出:“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 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回信在青年中引起 强烈反响和学习热潮。 材料三: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一精辟论断以简洁凝练的语言、 形象生动的比喻,深刻标示了我们在时代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新的自我定位和目标 追求。 - 23 - 写好时代答卷,青少年责无旁贷。请围绕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的感悟。要求:自拟标题,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参考范文: 不负青春韶华 写好时代答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考题,无论是即将到来的高考,还是新冠疫 情的“大考”,都是时代为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出的考题。过去,我们已书写了无数的考试“答 卷”;现在,我们更应以豪迈的情怀和崇高的志向,不负青春韶华,写好时代的答卷。 青年书写时代答卷,要筑牢理想信念。理想是指引人生的方向,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是 国家进步的动力。遥想当年,开国领袖毛泽东青年时的理想是“以天下为己任”,周恩来总 理青年时的理想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共同书写了那个时代青春的壮美答卷。反 观当代,清华学子秉持着“为党和国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理想,书写着新时代有志青年奋 斗报国的答卷。无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岁月,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平年代,无数有 志青年为国家和人民谱写着可歌可泣的时代答卷。青年要吃得了苦,抵得住风浪,经得起考 验,坚持追求理想,写好时代答卷。 青年书写时代答卷,要有冲劲和韧劲。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 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给青年 们出的考题是多样的,不仅有“选择题”“客观题”,也有“主观题”“必答题”,我们的 应考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青年对待时代的考题,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奋发的热 情和昂扬的斗志,要有猎豹般的冲劲、竹子般的韧劲,直面遇到的种种困难,努力交上一份 合格的时代答卷。 青年书写时代答卷,要有实干精神。写好时代答卷,需要我们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打 好基础。疫情当前,许多青年投身一线,以担当为笔,“硬核”作答。除了医护工作者,还 有数不胜数的“90 后”“00 后”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快递员、建筑工人、司机、记者、警 察等,他们在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上勇挑重担、义无反顾,用逆行的身影彰显着别样的青春 风采,用担当之笔书写着属于青春的答卷。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年人就应该在实干 中增长才干,在实干中担负社会责任,书写好时代答卷。 时代赋予了我们青年责任,也赐予了我们机遇,我们当以理想为帆,以冲劲和韧劲为桨, 大胆作为,抓住机遇,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交上一份合格的时代答卷。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是一篇材料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 - 24 - 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它仅仅只是提供了一段材料,即规定了表达的 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 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广。一般来说,首先要研读材料,弄清材 料内容,初步理解材料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其次,要找出材料的中心句,文题中关于中 心的提示,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1.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在“立德树人”指导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激发考生的人文 情怀、社会责任、家国认同,引导考生关注时代热点,紧跟时代步伐,做有责任、有担当、 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时代青年。“答卷”一词根据各人不同的理解,可深可浅,看似宽泛, 适合各个领域,但对不同的群体,“答卷”的内容和要求又有所不同。写作时要有具体的内 容指向,不可泛泛而谈,应在文中明确“答什么卷”——时代给青年出的具体考题是什么, 再谈如何答好。“写好时代答卷,青少年责无旁贷”,必须联系自身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 议。写作时,紧扣“时代”“青年”“写好”“答卷”“责无旁贷”五个关键词行文。“时 代答卷”是命题导向,“青年”是实践主体,“写好答卷”是主体内容。不能只写“小我” (学业考试),没有上升到时代命题;也不能泛泛而谈;不写出青年应怎么做。材料二中提到 的“疫情”是 2020 年初举国上下面临的最大考题,这个考题依然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根据材料三的精辟论断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深刻标示了我们在时代发展中 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新的自我定位和目标追求。“时代是出卷人”,这是坚持求真务实作 风,坚持与时俱进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的充分体现。事物是变化的,时代是发展的。强调时 代是出卷人,就是告诫我们,每个时代总会不断提出自己的问题,只有直面现实,树立强烈 的问题意识,才能从容剖析时代课题,找到时代前行的路标,推动时代蓬勃发展。新时代提 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也面临诸多亟待认识和解决的新情况与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防止骄 傲自满、麻痹懈怠思想,要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勇于面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挑战,增 强本领,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我们是答卷人”,这是一种不负使命、勇于担当、 强化责任、奋发有为的铿锵誓言。共和国创立之初,我们党出色地完成了“进京赶考”的答 卷;70 多年来,通过艰苦探索和改革图强,国家旧貌换新颜,书写了“站起来、富起来、强 起来”的壮美答卷。近几年,各行各业围绕“答卷”都有不同的思考和论述。教育领域如何 写好奋进之笔,出色完成时代答卷?对青年学生来说,特别是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经过十 几年读书学习,书写了无数的考试“答卷”,需要有更深远的思考。时代“答卷”固然有共 同的宏大的主题,但对不同的主体对象、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又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 根据各人不同的理解,也有深浅难易差别。“答卷”一词看似宽泛,但对于不同的群体,“答 - 25 - 卷”的内容和要求也不尽相同。青年写好时代答卷,需要明确范围,抓住重点。青年是国家、 民族的希望,充满了蓬勃力量。新时代对青年划了哪些重点?努力学好各科文化知识,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参与社会实践,融入创新创业洪流,致力于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勇于抗击疫情,做好复工复产……这些,或许都是青年人需要回答的“时代考题”。 2.参考立意:(1)融入时代洪流;(2)合格的答卷;(3)时代强音; 3.行文结构:文章开篇连用一系列复句,联系现实,鲜明提出观点。然后论述了第一个分论 点:扣住青年、时代,强调理想信念。用一组排比句,阐释理想的重要性,回顾历史,列举 典型事例,联系现实举例,精要概述。之后再论述了第二个分论点:扣住青年、时代,强调 冲劲和韧劲。引述领导人的一席话,联系时代要求,着重说理。接下来再论述第三个分论点: 扣住青年、时代,强调实干精神。联系现实,结合青年人在疫情考题中的担当作为,启发读 者思考。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观点。 4.写作素材: (1)看到 93 岁的老所长黄旭华和 82 岁的老支书黄大发站在人群中,最高领导人握住他们的 手一再邀请,请他们坐到自己身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的这一幕,令网友们赞叹 “大国领袖,正气凛然”“身教言传,贤德开明”“满满正能量”。新风扑面、正气充盈, 正是新时代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 (2)今年贯通的兰渝铁路“头号重难点”工程胡麻岭隧道,面对“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岩”的 世界性难题,中国铁路建设者们一点一点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他们由此感慨“没有攻不 破的山,没有过不去的河!”要为中华民族赢得伟大复兴,我们还需经历一番寒彻骨,还需 啃下众多“硬骨头”。唯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为依归,以实现伟大梦想为彼岸,拿出逢山开 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我们才能战胜前进路上的千难万险, 让“拼”成为奋斗的鲜明特色,把“赢”奏响为中华民族的时代旋律。 (3)4 名“90 后”用说唱视频的形式“写”了一封《写给祖国的信》,展现出中国年轻一代 的自信与抱负。从行医 17 年、出诊数万次的乡村医生贺星龙,到挨家挨户为贫困户出主意、 想出路的安徽大湾村“带头人”余静,无数有担当、有活力的青年,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 明,只要敢于投身时代的洪流,为梦想一起使劲,新时代就会焕发出磅礴、壮观的新气象, 每个人也都可以赢取最有价值的人生。 (5)抚今追昔,不禁想起方志敏同志 1935 年在狱中写下对“可爱的中国”的憧憬。“到那 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 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当年的激情畅想,今天已是“进行时”乃至“完成时”。新时 - 26 - 代再出发,乘着浩荡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我们必将以中国梦的灿烂抵达 告慰无数先烈,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成就中华民族的光辉未来。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1.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 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2.议:是对 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 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3.提:提出论点(或观点), 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4.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 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 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 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5.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 危害),找出症结。6.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 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 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