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拉萨中学202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拉萨中学高三年级(2021届)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文学可以看作是作家追求个人审美体验的活动,也可以看作是与他人一起探求普遍价值和意义的公共行动。文学公共性就是指文学活动的成果进入到公共领域所形成的公共话题,此种话题具有介入性、批判性和明显的政治诉求,并能引发公众的广泛共鸣和参与意识。就其本质而言,是指一种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批判精神,要求写作者积极介入公共生活,表现自已对时代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判断。“感时忧国” 既是中国文化精神中固有的伦理情怀,也是中国文学精神里特有的“公共性”品质。 雨果说:“愤怒与温情,是对于人类不自由状况两个方面的不同反应,并且,能够发怒的人就能够爱。”中国文学的“公共性”,就具有这种既“愤怒”又“温情”的特点:一方面,是“愤怒”和不满,具体表现为对权力的“以究王讻”的“上层反讽”;一方面,是仁慈和“温情”,具体表现为“惟歌生民病”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中国文学的这种特殊形态的“公共性”,源自于中国文化的“天下为公”的基本理念、“经世致用”的责任伦理与“民胞物与”的博爱情怀。在中国儒家的文化元典《礼记》里,就建构了“天下为公”的观念。后来的《吕氏春秋》对“天下观”的阐释愈加深入,也愈加进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在此基础上,邑不事及其门人全面地阐发了“士君子”文化观,表现出极可宝贵的启蒙主义精神,“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这种博大的“天下”观念和“遗生行义”的“士君子”伦理,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以士人为主体的文学写作。 - 21 - 受这样的“舍生取义”的观念影响,中国以《史记》为典范的史传叙事和小说叙事,以“杜诗”为代表的诗歌抒情,在面对权力的时候,总是表现出一种醒世独立的写作精神和亢直不挠的批判勇气,表现出一种中国式的“公共性”品质。王夫之说,中国自《诗经》以来的诗人,“有所指斥,则皇甫、暴公,不惮直斥其名,历数其愿,而且自显其为家父,为寺人孟子,无所规避。《离骚》虽多引喻,而直言处亦无所讳”。这种“无畏于天,无恤于人”的精神,作为一种伟大传统,在后来千百年的诗歌写作中,有继维绳绳的赓续和体现。在叙事文学的写作领城,司马迁则在《太史公自序》中,标举“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的叙事原则,实乃一种高度成熟的人文精神,其中所包含的“公共性”,即使今天来看,也具有充分的普遍性和现代性。 同情民众,关注民瘼,是中国文学的另一个伟大的“公共性”品质。以士君子为主体的优秀的中国文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皆以天下苍生为念。而中国文学中的“公共性”,也就体现为对“民生”“社稷”等“公共事象”的关注,体现为对同情底层大众的“哀”和“忧”的情感表达。在《离骚》里,屈原吟出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诗句,抒发了他对艰难时世的不幸民众的同情;杜甫则唱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的真挚同情和对权势的尖锐批评。对杜甫的这种仁慈而又伟大的“哀忧”精神,华人学者洪业给予极高的评价:“他是心系家邦的国民。他所观察到的八世纪大唐帝国的某些情形仍然存在于现代中国;而且,也存在于其他的国度。” 可以说,正是屈原、司马迁和杜甫他们正直而勇敢地介入自己时代的“公共生活”, 以中国人特有的“忧哀”情怀和反讽精神来写作,来建构中国文学自己的“公共性”,并最终抵达与人类经验相通的“普遍性”和“世界性”,才使我们的文学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并最终赢得世界读者的尊敬。 (摘编自李建军《“公共性”与中国文学经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公共性与作为社会人的作家是联系在一起的,不能离开作家讨论文学公共性。 B. 相比于对权力的“愤怒”不满,作家对民众的仁慈“温情”更具有现实精神和人道情怀。 C. 《史记》的反讽精神,体现出了写作者醒世独立的写作精神和亢直不挠的批判勇气。 D. 《离骚》《史记》和“杜诗”中包含的公共性,具有人类经验的“普遍性”和“世界性”。 2. 下列关于原文的论证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证中国文化伦理情怀与文学公共性的关联,是依因果逻辑顺序推进的。 B. 文章引用雨果关于“愤怒与温情”的话,巧妙地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地支撑了论点。 C. 文章指出理解中国文学的“公共性”品质可从两方面入手,并重点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 D. 文章提出问题后,分析了“感时忧国” 在中国文学中的表现,并论证了其带来的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真正介入公共生活、肩负责任感的写作者,其作品中也就必然有文学公共性的品质。 - 21 - B. 《礼记》《吕氏春秋》和“士君子”文化观,对中国文学写作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 C. 杜甫的作品能超越时代和地域的局限,部分来自于他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与判断。 D. 中国读者阅读中国文学,看重的是写作者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忧哀” 情怀和反讽精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农耕文明催生了数以万计的乡村聚落。在自然和文化的共同约束下,当地居民通过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适应和改造着周边的自然环境,塑造了独特的景观形态和社会关系。这些保留至今由人与自然持续互动的结果就是乡村遗产,也是研究乡村地区人地关系的重要的“活”文本。因此,乡村遗产兼具“历史文化遗产地”和“乡村生产生活承载地”的双重特征,包含了山体、水体、建筑、植被等有形的物质层面,也蕴含了哲学观、生产技术、生活智慧等一切无形的精神层面。 在遗产保护领域,价值认定是保护的前提。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通常被理解为历史、审美和科学价值。所以,对乡村遗产的认知与保护首先应以价值为导向。作为乡村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乡土建筑是指散落于村镇中、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除了一般的居民住宅外,还包括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祠堂、商铺、作坊、桥梁等建筑。乡土建筑是乡居文明的物质和精神载体,其建筑形态和建筑装饰等更为多样复杂,与其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密切,很多乡村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建筑中包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在乡村遗产视野下审视乡土建筑的价值时,不仅要关注建筑本体的价值(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包括建筑自身的历史久远度,与重要事件、人物或文化的关联度,某一地域或民族建筑类型的代表性,或者艺术审美上的价值),更要研究其背后所体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摘编自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乡村遗产视野下的乡土建筑》) 材料二: 在乡村遗产的保护实践工作中,应尝试在原生土壤中理解、尊重当地居民关于遗产的种种认知和实践行为,协助他们找到一条可持续的保护道路。 位于福建省永泰县的永泰庄寨与不同家族的迁徙繁衍有关。诸多家族搬迁到永泰后,开始建造居所。一些家族在营建过程中更注重安全性,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家族共有的聚居防御空间。由此可见,永泰庄寨正是“家文化”的社区凝聚力的外在表现。而面对部分庄寨倒塌损毁等残损现象,所采取的保护手段要重在通过现代的组织方式,强化庄寨文化遗产价值内涵的传承,增强当地居民对乡土的归属感和参与感。所以,对庄寨的修缮既是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也是构建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 另外,运用文化景观的方法和视角重新认知乡村遗产的价值,注重挖掘人与自然相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土地利用模式、景观内涵和文化观念,是近年来乡村保护的一个重要突破。 - 21 - 对当地居民来说,乡村文化景观是他们悉心培育的结果,蕴含着他们和自然共处中摸索出的生存智慧与相处模式。在西南地区的一些村落中,可以看到当地居民对各类自然要素的灵活运用,包括气候、土壤、水体、石材、动植物等,如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榕江大利村古建筑群、石阡楼上村古建筑群等。与之互为表里的是敬畏自然、亲近自然的观念,这是他们所秉持的遗产观念,或者说一种生活态度。 进行乡村遗产保护,我们还需要将它放在城乡关系的视角下进行定位。明清时期,商业氛围有所改善,江南市镇经济发达,不少乡村集市朝着市镇方向发展。同样,在现代频繁的城乡往来中,乡村向城镇“破界”的可能性也在增大。 比如位于浙江省兰溪县的诸葛村。历史上,诸葛村村民借由水运条件,在勃兴的兰溪药业中脱颖而出。中药业、商业和农业的并行,塑造了诸葛村的文化面貌,城乡间互动更加频繁。从其古建筑与村落格局可见,业态的更新与诸葛村乡村遗产的成型和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上世纪90年代后,诸葛村逐步走出了一条旅游利用、文物保护和社区发展的融合之路。2018年,诸葛村带动400余位当地村民直接从事旅游业,年接待量达60余万人次,旅游年综合收入破亿。通过对家园的共同维护和旅游产业的开发,诸葛村的集体经济和社区凝聚力得到了较大提升,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了解乡土文化的平台,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乡村遗产价值转化,这在中国众多乡村遗产保护案例中是较为难得的。 (摘编自刘邵远、杜晓帆《乡村遗产:田野中的家国情怀》) 材料三: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有过发展的“外源型”和“内源型”争论。最典型的是联合国第一个发展十年计划(1960-1970),由于采取“外源型”发展模式,试图让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复制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无功而终。到20世纪90年代,内源型发展模式逐渐成为了联合国向国际社会推介的一种新型发展理念。内源型发展模式指的是“基于社会本身的文化特征和行为结构,来构建自己的发展方式”。内源型发展战略否定了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唯一性,否定了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文化发展的模式。 历史文化资源的积累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物化形式与现实载体。在各个村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当地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单是各个村落独特的文化资本,也是各个村落内源性的生产要素。进一步挖掘、利用和提升乡村各个方面的历史文化遗产,使乡村成百上千年积淀下来的“静态”历史文化遗产,转变成为与乡村现代化进程有机嫁接起来的“活态遗产”和“动态遗产”,成为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摘编自李宇军《用好乡村历史文化遗产》)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21 - A.乡村遗产是当地居民通过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持续改造周边自然环境形成的结果。 B.在对乡土建筑进行保护时,应在乡土遗产的视野下重点对其建筑本体价值进行审视。 C.红河哈尼梯田充分体现了当地居民灵活运用自然要素的智慧,敬畏亲近自然的理念。 D.诸葛村成为乡村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根源是发展了集体经济、提升了社区凝聚力。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注乡土建筑的本体价值,研究其背后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体现了以价值为导向的乡村遗产保护理念。 B.永泰庄寨保护过程中强化当地居民乡土的归属感和参与感,给如何找到一条可持续的乡村遗产保护道路提供了思路。 C.内源型发展模式是以社会本身的文化特征和行为结构为基础的,它的发展道路不是唯一的,它更注重发展社会文化。 D.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源性生产要素,使其由“静态遗产”转变为“动态遗产”,能够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6.某地规划兴建一座古城,以重现历史繁华,改善旅游生态,提升城市形象。请你结合材料,对这一规划提出一些合理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战俘(节选) 韩少功 一九三四年,我们独立师在沙寨一仗,一番激战,最终吃掉了老蒋的一个旅,敌旅长赵汉生来不及自杀,被我师生俘。亏了红军的不杀俘虏政策,他被交给我们连收押。 他很怪。戴着一副眼镜,天不亮就起床,一个人在牢房里出操,原地跑步,俯卧撑……接下来,盘腿闭目,叽里咕噜念念有词。 我以为他癫了,忙去告诉师长罗东。师长就跟着我到牢房外听了一阵。 “没什么,他在背总理遗训。” “好多之乎者也呢。” “那是背唐诗。” “唐诗? 师长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唐诗,师长也哼了几句。我知道,师长读过不少书,行李里一大半是书,大家都说他有孔明之才。 我有了主意,“我们连正少个文书,留了他也好。” - 21 - “文书?大材小用了。他洋墨水都喝过的。你晓得什么!”师长因为有事,匆匆走了。我身后传来怯生生的声音:“长官……请问,刚才是谁在此吟诗? ” “我们师长。” “罗东?” “你也叫他的大名?大胆!” 他摇摇头,“可惜呀。当年在广州,我拜读过他的文章。北伐时攻打岳州,他率部为我解过围。他可是个文武双全的将才…… 几天后, 发生了所谓“抢粮事件”。其实,说抢真冤枉。我们在一些寨子里筹粮,都是给了大洋的。只是个别人动作语气粗鲁一些了……我是后来听说的。 师长闻讯赶来,脸色铁青,一到就命令集合。 全连排好了队列。一看师长脸色,就知道大事不妙,一个个都屏声敛气的。 师长两手一叉腰:“抢了粮的,给我站出来!” 没有人动。师长盯住我的脸,“你这个连长不错啊。” 我急急地分辩:“报告师长,我们给了钱的,没有抢!” “胡说!明火执仗,不由分说,这不是抢?” 我委屈地大喊:“揭不开锅了,你要我这个连长怎么当?” “当不了就说当不了。要当,就给我正正派派地当。我要的是红军连长,不是山大王!” 结果是,我被推进禁闭室。更气人的是,我与赵汉生关在一起。 赵汉生很奇怪,扶扶眼镜问是怎么回事。见我懒得理,又缩回墙角不再言语。 大概三更了,月光飘流在山谷中,照得房门口两块破瓷片发亮。我被摇醒了,睁眼一看,只见一张长脸,还有眼镜片被月光映出的光点。 “兄弟,醒醒……”是赵汉生。 我翻了个身,不想理他。 他做了个示意轻声的动作,轻声说起来:“你是堂堂红军长官,为了弟兄们吃饭,竟然横遭禁罚,大祸临头,我看着都愤愤不平。你也是七尺汉子一条,难道就这样逆来顺受?” “什么意思?” “只要你同意,我们今晚就……”他比比画画起来:“这墙我看过了,是土砖墙,尿湿就可以挖穿。你知道哨位、口令,熟悉地形和情况。引个路,怎么样?汉生不才,但重情重义,决不会亏待你。” 我明白了。 他把头凑得更近:“你仔细想想吧……” - 21 - 我一耳光把他打得飞了出去,大概眼镜也不知去了哪里。“狗杂种,主意打到你爷爷头上来了?我能往哪里去?我一家八口被你们杀了七口,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我不跟着红军,有什么活路?” 我不记得还骂了些什么,只记得我扑过去,两只拳头擂鼓一般,把他一顿痛打猛捶,一边打还一边骂:“看你跑,看你跑,看你不老实……”直打得哨兵慌慌地跑来拉动枪栓。 师长来了。 他让哨兵开了门。“赵先生这些天委屈了,我们吃糠菜,没法给你白米饭。等条件好了,我请你下馆子。” 被我打得缩在墙角的赵汉生受宠若惊:“不敢不敢。” “今天想不想走盘棋?” “你知道我会下棋?” “你公文包里不是有棋么?”师长与赵汉生说到棋,似乎是老朋友,越说气氛越轻松了。 看着他们在地坪里坐下,叭叭叭摆开棋局,我忍不住插进去嘟哝:“师长……” 师长懒得看我。 我结结巴巴地说:“师长,我想通了,我们错了。都怪我野性子没改。” 赵汉生笑着看了我一-眼,“这位兄弟虽是个粗人,对贵军倒是忠心耿耿。罗先生治军有方啊。” 师长冲着他一笑,“他昨天打了你一顿,你不生气?” “各为其主么,不打倒是不义了。就凭他这顿拳脚,要是在我的手下,我会给他记功的。” “好,”师长盯了我一-眼,“看来你们不打不相识。今天呢,我给赵先生一个面子,处罚暂免,责令你戴罪立功,怎么祥?”见我眉开眼笑跳了起来,又大声喝住:“你把人家眼镜打坏了,不想个办法?” 我费了好大的劲,给赵汉生找来一副眼镜。我去送眼镜的时候,师长正与他一边下棋一边聊天,不过话题似乎与象棋没什么关系。 师长说:“你们口口声声奉行三民主义,口口声声剿匪安民,事实不是很清楚吗?谁在安民?谁在祸民? ” 赵汉生脸色微红地分辩:“国军中确有害群之马。鄙人对国军的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一直痛心疾首。” 师长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军人自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国家前途为重,不然就是军阀,就是盲人瞎马。志士仁人从来都胸怀天下,仁义之师从来是顺从民意,除奸革弊。你既为总理信徒,岂能不辨是非,不从真理? ” 赵汉生这一回没有言语。 - 21 - 师长一个沉底炮,贏了最后一盘,三打两胜,然后休战。临走前,他叫来警卫员,取来一包卤水豆干和两块肥皂给赵汉生。我看得出,这时,赵汉生眼里隐隐透出慌乱和感动。 (节选自韩少功小说集《同志时代》) 7.下列对木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 A.文章开篇一段寥寥数笔,简洁明了,清晰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说明了小说中相关人物的身份及其相互关系。 B.赵汉生战败后被生俘收押,一方面与红军不杀战俘政策有关,同时也表明了师长罗东与赵汉生素有交情,不忍将其杀害。 C.为解决连队士兵吃饭问题,“我”带领士兵到一些寨子通过购买的形式筹粮,达反映了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 D.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述故事,同时“我”也是故事的参与者,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串联起小说的基本情节。 8.本文善于设置悬念,请找出三例并作简要分析。(6分) 9.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多面的,而非简单地以好坏来论断。请选取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材料一: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摘自曹植《说疫气》) 材料二: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 21 - (摘自曹丕《与吴质书》) 材料三:时大疫,人马牛多死。帝问疫于诸将,对曰:“在者才十四五。”是时中山犹拒守,而饥疫并臻,群下咸思还北。帝知其意,因谓之曰:“斯固天命,将若之何!四海之人,皆可与为国,在吾所以抚之耳,何恤乎无民!”群臣乃不敢复言。遣抚军大将军略阳公元遵袭中山,芟其禾菜,入郛而还。九月,贺麟饥穷,率三万余人出寇新市。甲子晦,帝进军讨之。 (《魏书·太祖道武帝》 材料四:二年春正月,以疾疫废朝。赐诸散吏至于士卒丝各有差。二月丙戌,河间王洪薨。甲午,赦五岁刑以下。东夷八国归化。并州虏犯塞,监并州诸军事胡奋击破之。初,敦煌太守尹璩卒,州以敦煌令梁澄领太守事。议郎令狐丰废澄,自领郡事。丰死,弟宏代之。至是,凉州刺史杨欣斩宏,传首洛阳。先是,帝不豫,及瘳,群臣上寿,诏曰:“诸上礼者皆绝之。” (摘自《晋书·武帝司马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 B.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 C.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 D.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鼎食,古代贵族吃饭时都要鸣钟列鼎而食,后泛指富贵人家,如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B.丝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如琴瑟箫笛等,后泛指音乐,如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各处,如《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D.晦,指农历每个月的第一天,朔日的前一天,如庄子《逍逼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21 - A.百姓中有人认为瘟疫是鬼神制造的,挂起符箓试图镇服瘟疫。 B.曹植认为瘟疫是因为阴阳失位,寒暑错时产生的,他反对用符箓压制瘟疫。 C.太祖道武帝认为瘟疫是天命安排的。瘟疫既是天命安排的,无法避免,则无须理会;他继续派兵“袭中山” D. 二年春正月,晋武帝因感染瘟疫停了朝会。丙戌年二月,河间王司马洪去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大疫,人马牛多死。帝问疫于诸将,对曰:“在者才十四五。”(5分) (2)先是,帝不豫,及瘳,群臣上寿,诏曰:“诸上礼者皆绝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奉送严公①入朝十韵(节选) [唐]杜甫 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空留玉帐术②,愁杀锦城人。 阁道通丹地③,江潭隐白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注释]①严公:严武,杜甫朋友,曾以兵部侍郎任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镇中巴蜀。②玉帐术:古代兵家一种安营的方法。③丹地:朝廷。 14.下列对这首诗歌解读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漏鼓”两句通过特定的景物,设想严武在夜里等待着上朝的情景,并点明严武入朝的季节。 B. 第三句“玉帐术”写严武曾镇守巴蜀,第四句“杀”写出给巴蜀百姓带来灾难的是战乱屠杀。 C.五、六句对仗工整,“通丹地”写严武从蜀地入朝,“隐白蘋”暗写诗人境遇,从而引出下文。 D.本诗虽然是原诗的节选,但是层次清晰,结构相对完整,能够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15.本诗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 - 21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的《行路难》中“ , ”两句隐约透露出诗人虽然身处江海之上,心却想自己能如吕尚、伊尹一样为国所用的心态。 (2)韩愈的《师说》中,“ , ”明确了择师的标准,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3) )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对一些突发性的灾害,我们的认识还非常有限,需要一个 的过程。 但灾情的肆虐蔓延,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带来重大威胁,需要我们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突发性灾害往往暴露出我国个别地区治理体系的问题, 各地区在灾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 ,个别地方政府措施不当,导致局部区域灾情控制不力,事后当然会被上级部门追责。 国家治理体系的成熟完善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渐进提升的过程。 不可能 ,更不可能 。灾情当前,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关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部署和研究。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要求我们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 B.要求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因为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C.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要求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D.要求我们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因为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21 - A.按部就班 良莠不齐 一蹴而就 一举千里 B.由浅入深 良莠不齐 一挥而就 一劳永逸 C.由浅入深 参差不齐 一蹴而就 一劳永逸 D.按部就班 参差不齐 一挥而就 一举千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进行部署和研究。 B.我们应抓紧对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研究和部署。 C.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研究和部署。 D.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进行研究和部署。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6分) 当细菌或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它们会攻击细胞并试图无限繁殖。① , 而感染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当然,人体也不会对敌人的侵扰坐视不理,免疫系统会调动多种武器来对抗感染。人体第一次接触到细菌或病毒时,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制造和使用所有需要的杀敌工具,也就是我们说的通过抗体来克服感染。感染后,免疫系统会记住如何保护身体免受这种疾病的侵害,② ,免疫系统会迅速起作用。如何在不让自已感染的情况下,又能让免疫系统记住那些可能会登门拜访的细菌或病毒?科学家设计出可以模拟细菌或病毒特征,但又去除了其致病性“硬核”的疫苗,③ ,让人体免疫系统误以为大敌当前,展开战备动员,并且牢牢记住这种细菌或病毒的面目,下次如果真正的敌人来袭,免疫系统就可以立即激活,并全力投入战斗。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5分) - 21 -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方案》的公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四、写作(60 分) (本大题1小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 年抗击“非典”,他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今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年过八旬的他又奔赴抗击疫情的一线。有媒体评价他,“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可他说,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材料二: 2020年3月5日,正在一线抗疫的钟南山给全国的青少年写下了如下的寄语: 为祖时、为人民,为肩上的责任,钟南山用一生的行动践行了他作为一位医生的初心与使命。真正做到了“以行证道”。请结合材料和你的体验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以行证道”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21 - 答案 1. B 2. C 3. C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B项,“作家对民众的仁慈‘温情’更具有现实精神和人道情怀”错误,第二段“一方面,是仁慈和‘温情’,具体表现为‘惟歌生民病’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看不出来两者之间的比较。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并重点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错误,文章主要是“公共性”与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比如“受这样的‘舍生取义’的观念影响,中国以《史记》为典范的史传叙事和小说叙事,以‘杜诗’为代表的诗歌抒情,在面对权力的时候,总是表现出一种醒世独立的写作精神和亢直不挠的批判勇气,表现出一种中国式的‘公共性’品质”。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A项,“……其作品中也就必然有文学公共性的品质”错误,不全面,第一段“要求写作者积极介入公共生活,表现自已对时代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判断”,可知还要“表现自已对时代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判断”。 B - 21 - 项,“……对中国文学写作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错误,第二段“在中国儒家的文化元典《礼记》里,就建构了‘天下为公’的观念。后来的《吕氏春秋》对‘天下观’的阐释愈加深入,也愈加进步”,可知不一样。 D项,“……看重的是写作者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忧哀’情怀和反讽精神”错误,无中生有,最后一段相关信息“可以说,正是屈原、司马迁和杜甫他们正直而勇敢地介入自己时代的‘公共生活’, 以中国人特有的‘忧哀’情怀和反讽精神来写作,来建构中国文学自己的“公共性”,并最终抵达与人类经验相通的‘普遍性’和‘世界性’,才使我们的文学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可知中国文学作品“最终抵达与人类经验相通的‘普遍性’和‘世界性’”,所以受欢迎。 故选C。 4.C(A项,不能漏掉“不断适应”。B项,“重点”错,原文为“不仅要关注建筑本体的价值……更要研究其背后所体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D项,“根源是发展了集体经济、提升了社区凝聚力”错,由材料二可知,诸葛村的成功是因为“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了解乡土文化的平台,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乡村遗产价值转化”) 5.C(“更注重发展社会文化”错。材料三中认为内源型发展战略“否定了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文化发展的模式”,没有“更注重发展社会文化”之意) 6.①古城应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体现当地居民长期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②进行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征求当地居民的建议。③古城要走出一条旅游、文化、经济和城市建设相融合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共6分。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7.B (B 项无中生有,“表明了师长罗东与赵汉生素有交情”错误,依据文中相关内容,尽管师长罗东和赵汉生之前互相有所了解,但说“素有交情”没有依据。且根据红军不杀俘虏政策,罗师长的不杀也不是因为“不忍”。 ) 8. 答:①赵汉生兵败被俘后的行为“很怪”,“叽里咕噜念念有词。……我以为他癫了”,他念的是什么,到底癫了没有,使人好奇,产生了阅读兴趣;后文写明他念的是总理遗训,他并没有癫。 ②师长对赵汉生有所了解,了解有多少,但师长因事走开并未详细谈及,让读者顿生好奇;后文写明师长连赵汉生会下棋等都知道。 ③赵汉生被我痛打一顿,哨兵拉响了枪栓,师长来了会怎么处理,设置了悬念,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后文写了师长巧妙的处理办法,请赵“下馆子”,邀赵下棋,顺势进行批驳和劝说。 每点 2 分。指出悬念(1 分);简要分析效果(或指出后面的照应)。(1 分)考生如有其它答案,如言之成理即可斟酌给分。 9. 示例 1:赵汉生优点: ①有军人风范/硬气自律:战败欲自杀,硬气;虽被俘但不忘军人身份,不忘锻炼, 自律。 ②有学识修养:喝过洋墨水,被俘后还在吟诵唐诗,语言谈吐有文化修养。 ③胸怀开阔:虽被“我”痛打一顿,但肯定、赏识我的忠义行为。 ④有正义感:对国民党的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痛心疾首。 ⑤有理想追求:狱中也在背诵总理遗训。缺点: ⑥不明大是大非:对国民党的腐败本质认识不清,他率军与红军作战,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 ⑦有心机:被俘后仍打算策反“我”,准备逃跑。 示例 2:“我” 优点: - 21 - ①忠于革命/意志坚定:面对赵汉生的策反,毫不动摇。 ②体恤士兵:为解决士兵的吃饭问题,设法筹粮。 ③性格直率:对师长的责问回答直爽,对自己被牵连表示不满。 ④承认错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错误。缺点: ⑤行事鲁莽:面对赵汉生的策反,冲动之下,挥拳将赵汉生打了一顿。 ⑥治军不严:身为连长,部下在筹粮时出现不当言行。 ⑦文化不高:不懂何为“唐诗”。 3. 示例 3:师长罗东 ①能文能武:会写文章,会带兵。 ②治军严明:抢粮事件,严惩不怠。 ③晓之以理:对赵汉生的糊涂,严厉指出。 ④动之以情:对赵汉生的吃、用给予关怀;用下棋、找眼镜拉近与赵汉生的距离。 (本例给分与“赵汉生”“我”不同,答对任两点(每点必须有概括有分析)给 1 分,答对任 3 点给 2 分。本例最高分 2 分。学生分析言之有理,可斟酌给分。 ) 给分标准:选取一个人物,概括特点,结合文本分析,大意对即可。每点 2 分,概括 1 分,分析 1分,答对 3 点得 6 分。人物形象分析内容必须体现“好的”“坏的”两面,如果学生答案(分析“赵汉生”“我”)只是从“一面”分析,最多得 4 分。如果学生答案未能结合文本,扣 3分。 【评卷补充说明】 1. 选取一个人物,概括特点 1 分,结合文本分析 1 分,写出 3 个角度(角度不可重复),大意对即可。 2. 对人物的分析应当包含两面(优点+缺点),可以以优点为主,也可以以缺点为主;但若只是集中到一个层面最多得 4 分。 10.B (译文:我原来认为百年长寿是每人应有一份,我们可以长久地相互在一起,怎想到几年之间,这些好朋友差不多都死光了,说到这里非常痛心。近来编定他们的遗著,合起来成为一本集子,看他们的姓名,已经写进了阴间死者的名册。 ) 11.D (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日的前一天,选项中“农历每个月的第一天”有误。 ) 12. D 不是晋武帝感染瘟疫 丙戌是干支纪日,不是纪年 13.(1) 这时发生了大瘟疫,人、马、牛病死的很多。皇帝向将领们询问疫情,将领们回答说:“活着的仅十分之四、五。” 【评分标准】 “时”,这时,当时(1 分);“帝问疫于诸将”,皇帝向将领们询问疫情(1 分);“十四五”,十分之四、五(1 分);“在者”,活着的(1 分)。 13.(2)在此之前,武帝身体欠安,到康复之后,群臣前来祝贺。武帝下诏说:“(对)来送礼的都一律谢绝。” 【评分标准】“不豫”,欠安,身体不舒服,有病(1 分);“瘳”,康复,病愈(1 分); “上寿”,祝贺,祝贺长寿(1 分);“绝”,谢绝(1 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传染病流行,每家每户都承受着亲人离世的痛苦,都充满了哀号悲泣之声。有的全家都患病身亡,有的全族都不治丧生。患这种病的人都是穿粗布衣服,吃粗茶淡饭,住破陋房屋的贫困人家。而那些身处钟鸣鼎食之家,身穿华美服饰的贵族,患病的就很少见。这是由于阴阳之气失去了本位,气候冷暖错乱了时序,因此产生了瘟疫。但是百姓中有的人认为瘟疫是由鬼神制造的,只是挂起符箓试图镇服(制服)它,这真是令人发笑的。 - 21 - 材料二:前几年瘟疫流行,亲戚朋友多数遭受不幸,徐干、陈琳、应瑒、刘桢,一时之间都相继去世,我内心的悲痛怎么能用言语表达啊?过去在一起交往相处,外出时车子连着车子,休息时座位相连,何曾片刻互相分离!每当我们互相传杯饮酒的时候,弦乐管乐一齐伴奏,酒喝得畅快高兴,仰头吟诵诗赋,每当这么欢乐的时候,恍惚间却未觉得这是多么难得的欢乐。我原来认为百年长寿是每人应有一份,我们可以长久地相互在一起,怎想到几年之间,这些好朋友差不多都死光了,说到这里非常痛心。近来编定他们的遗著,合起来成为一本集子,看他们的姓名,已经写进了阴间死者的名册。追想过去交往相好的日子,似乎还历历在目,而这些好友,都已离世化为粪土,怎么还忍心再说呢? 材料三:这时发生了大瘟疫,人、马、牛病死的很多,皇帝向将领们询问疫情,将领们回答说:“活着的仅十分之四、五。”当时中山城还在拒守,因饥饿和瘟疫一起到来,部下都想早日回到北方,皇帝知道他们的心意,于是对他们说:“这瘟疫本是天意,有什么办法呢!但四海之内的百姓,都可以把他们当臣民来进行国家治理,关键就在于我怎样安抚管理他们而已,何必忧虑没有臣民呢?”群臣于是不敢再说什么了。皇帝派遣抚军大将军略阳公元遵袭击中山城,将他们的庄稼收割一空,攻入中山的外城(郛 fú)后就返回了。九月, 贺麟因中山城中粮食枯竭,率三万余人出城侵扰新市。二十九日(甲子日),皇帝进军攻打贺麟。 材料四:二年春正月,因瘟疫流行暂停朝会。赏丝给诸散吏下至士卒各有不同。二月丙戌日,河间王司马洪去世。甲午日,赦免刑期在五年以下的囚犯。东夷八国归顺了晋,并州胡人侵犯边塞,监并州诸军事胡奋打败了他们。当初,敦煌太守尹璩去世,州里以敦煌令梁澄兼任太守,议郎令孤丰废黜梁澄,自己兼任郡事。令狐丰死后,其弟令狐宏接任此职。到这时,凉州刺史杨欣杀了令狐宏,把他的首级传到洛阳。在此之前,武帝身体欠安,到康复之后,群臣前来祝贺。武帝下诏说:“(对)来送礼的都一律谢绝。” 14. B (对“杀”理解有误,杀,此处是副词,表示程度深。愁杀,很忧愁的意思。) 15. 答:(1)赞扬严武的才干。诗歌三、四句写严武当初镇守巴蜀,保护了当地百姓,他的入朝使成都百姓忧愁、思念。(2)勉励严武努力。诗歌的最后两句,劝勉严武若担任辅弼要职,一定要克尽职守 ,不能临危惜身。(3) 杜甫感叹自身命运,渴望报效朝廷。“江潭隐白蘋”,写诗人自己淹留四川的惆怅,“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不想终老蜀地,定要北归,像严武那样效忠朝廷。 指出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即可。每点 2 分,共 6 分。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如果学生答案未能结合文本,扣 3 分。 【补充细则】 (1) 赞扬严武的才干(感情 1 分)。诗歌三、四句写严武当初镇守巴蜀,保护了当地百 姓,他的入朝使成都百姓忧愁、思念(结合诗句分析 1 分)。 (2) 赞扬(赞美)了严武的政绩(才能)。(感情 1 分)。诗歌三、四句写严武当初镇守 巴蜀,他的入朝使成都百姓忧愁、不舍(结合诗句分析 1 分)。 (3) 勉励严武努力(感情 1 分)。诗歌的最后两句,劝勉严武若担任辅弼要职,一定要 克尽职守,不能临危惜身(结合诗句分析 1 分)。 (4) 表达了作者对严武的祝愿(祝福、期待)(感情 1 分)。诗歌的最后两句,祝愿严武日后担任辅弼要职,希望他要克尽职守,不能临危惜身(结合诗句分析 1 分)。 (5) 杜甫感叹自身命运(或者对自身命运的惆怅)(感情 1 分)。“江潭隐白蘋”,写诗人自己淹留四川的惆怅,“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不想终老蜀地,定要北归,像严武那样效忠朝廷(结合诗句分析 1 分)。 (6) 杜甫渴望报效朝廷(感情 1 分)。“江潭隐白蘋”,写诗人自己淹留四川的惆怅,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不想终老蜀地,定要北归,像严武那样效忠朝廷(结合诗句分析 1 分)。 - 21 - 指出情感 1 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 分。每点 2 分,共 6 分。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如果学生答案未能结合文本,扣 3 分。其中(1)与(2)、(3)与(4)、(5)与(6)不重复给分。 16. (1)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2)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3)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17.C ( “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承接“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因此排除 B、D 两项。文段中心是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问题,且“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是前提, 是因,“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是果,故选 C。 ) 18. C ( “按部就班”:部,门类、类别;班,次序。原指写文章按类别安排文义,按顺序组织文辞。后指做事依照一定的道理和顺序。照应前面“我们的认识还非常有限”,用“由浅入深”更能符合认识的发展“过程”。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良莠不齐”:莠,一种类似谷子的野草。好苗和野草混杂不齐。比喻好的和坏的混杂在一起,不整齐。文本说的是“各地区在灾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因此用“参差不齐”更为合适。 “一蹴而就”:一蹴,一步,一举足;就,成功。一抬脚就成功。形容事情很容易做,一下子就能完成。 “一挥而就”:挥,挥笔;就,完成。一动笔就完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绘画很快就完成了。根据语境,应用“一蹴而就”。 “一劳永逸”:费一次劳力而得到永久的安逸。 “一举千里”:举,飞。一飞就是千里之路。比喻前程远大。根据语境,此处讲“结果”应用“一劳永逸”。 ) 19. D (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部署和研究。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1)“就”缺少与之搭配的“进行”;(2)“部署和研究”中,“部署”“研究”两者的顺序颠倒。选项 A 存在错误(2);选项 B 把“就”改为“对”,但仍然存在错误(1);选项 C存在错误(1),故正确答案为 D 项。 ) 20. 示例: ①这种入侵被称为感染 ②如果身体再次遇到同样的敌人(或“细菌或病毒”) ③将其注射到人体中 (每点 2 分,共 6 分。 ) 题中所给文字是介绍疫苗的研制原理。 ①处后面提到“感染是导致疾病的原因”,而①处前面是对“感染”的解释,因此①处是承上启下的句子,可填“这种入侵被称为感染”。 ②处后面是“免疫系统会迅速起作用”,可知该空应填免疫系统起作用的条件,而从前面“免疫系统会记住”“这种疾病”来看,这个条件应该是“身体遇到同样的细菌、病毒或敌人”。 ③处提到科学家设计出疫苗,后面解释疫苗产生作用的机理,据此可以推断③处所填内容应为疫苗进入人体。 21. ①2020年6月1日,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③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④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需要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最后将主要信息连缀成通顺的句子。本段共5句话。第一句话交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方案》的时间、负责单位和方案内容。第2句话指出“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第3句话交代《方案》明确了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第4句话交代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及其具体内容。第5句话交代《方案》公布的意义。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国家公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的时间表、路线图、范围、发展目标做了部署和安排,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 21 - 22. 【题目解析】 一、关于题意理解 (一)对材料的理解 两则材料,与钟南山院士有关。内容各有侧重而又相辅相成。材料一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1)介绍了钟南山院士在抗击“非典”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表现,“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反映的是作为一位医生,钟南山把救治病人放在首位,明知有生命危险但依然履行其作为医生的职责。“来势汹汹”突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存在极大的感染风险,“年过八旬的他又奔赴抗击疫情的一线”,强调钟南山年事虽高,但作为一位医生,依然不顾自身的年龄与可能遇到的风险,奔赴前线。 (2)引述媒体对钟南山的评价:“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院士的专业”强调其专业水平高,“战士的勇猛”强调其精神品质,“国士的担当”强调其思想境界。 (3)引用钟南山对自己的评价:“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这是钟南山的自评,不管外界如何褒扬赞誉,他自己认为他只是一位医生,只是履行了医生治病救人的职责。这个自评是基于钟南山对医生职责的认识,而他的行为(行)只是践行了这样的认识(道)。 总而言之,材料一是通过钟南山在两次重大疫情中的表现来凸显出他的医者本色、高尚品质和思想境界、责任担当。 材料二聚焦于钟南山给全国的青少年所写的寄语《寄少年》“恰同学少年,愿风华正茂; 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证道”。寄语的前两句化用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两句,字面意思明白易懂;后两句需着重理解,杏林,即中医学界的代称, 可以推广为医学界或医者,“期投身杏林”,即期望更多的青少年能投身于医学事业。对于钟南山对青少年的这个期望,要作理性分析。钟南山其实是结合当下的疫情,同时也是就自身的医生身份,就近几年一些学生出于种种现实和发展考虑,而不大愿意报考与医学专业的情况作出回应和呼吁,希望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医学事业,救百姓于病痛,济天下苍生,保国家安定,因此,钟南山在寄语里期望青少年投身医学事业,是结合现实特定语境下的表达。当然,这涉及到青少年的人生规划问题,每个人的兴趣、特长各异,人生的职业选择也会各异, 只要于国有益,符合个人发展,都应该是合理、合适的选择。“更以行证道”,更,更加;行, 行动;证,证明、验证、践行等;道,结合语境,此处指的是所持的思想、主张,或所应遵循的准则、担负职责、坚守的信念、具有的理想等。因此,“更以行证道”意思是更加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验证、践行、实现)自己所持的思想、主张或所应遵循的准则、担负的职责、具有的理想信念等。 材料中的钟南山,他无疑是“以行证道”的典型人物。他所遵循的“道”其实就是作为一位医生所应有的职责、信念等,他以治病救人、以万家安康为己任,尤其是不顾个人安危、年事已高,两次奔赴抗疫一线,钟南山始终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他作为一位医生的职业与使命, 这就是“以行证道”。 以此为基础,钟南山如此,广大医生如此,推而广之,每一个人在这个社会都充当着一个角色,教师、记者、科学家、律师、警察、消防员、工程师……每一个角色都有这个角色所应遵循的准则、担负的职责、具有的理想信念等,但是否每一个人都做到了“以行证道” 呢?每一个人的“行”与“道”是否都一致呢?这是值得考生分析与思考的。 材料一和材料二虽各有侧重,但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材料一其实就是钟南山“以行证道” 的具体体现,材料二是钟南山寄语广大青少年,希望青少年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做到“以行证道”,做一个“行”与“道”合一的人。 (二)对引导语的理解 - 21 - 写作导引在材料一、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收拢、聚焦写作的思考核心。“为祖国、为人民、为肩上的责任”明确了“道”的意义与价值,为祖国的发展、为人民的福祉,这是一种对于“道”的意义与价值的远大追求,而具体到个人,“道”的意义与价值可理解为肩上的责任,虽然每个人的角色身份有别,但都有这个角色身份所应遵循的准则、担负的职责、坚守的理想信念等。至此,写作导引再一次明确——钟南山用一生的行动践行了他作为一位医生的初心与使命,真正做到了“以行证道”。通过写作导引的收拢、聚焦,以钟南山为切入口,把此次作文的思考点具体落实到对“以行证道”的认识与思考上。 (三)对写作要求的理解 考生必须要“结合材料和你的体验”紧扣“以行证道”这一思考核心进行写作。 “材料”自然指的是材料一和材料二,考生必须要对材料一和材料二有所分析。在结合 材料的基础上,推而广之,扩展到更大的范围与领域中思考“以行证道”的意义与价值,这也是考生思想深度与广度的一个重要体现。 “你的体验”指的是考生自身的经历与实践,因此,考生需要由材料出发体现对“以行证道”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要强调、落实青年人(考生)也应“以行证道”,更要思考就青年人(考生)而言,“以行证道”又该如何体现?作为青年人,我们不缺乏关于“道”的认识,如某种理论、思想、哲理、规律、品质、精神、情操、信念、理想等等,但我们是否能由始至终地用行动去实现理想、践行理念、恪守信仰? 二、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1.符合题意须完成任务表 符合题意须完成任务表 任务要求 任务一 准确理解材料中“以行证道”中“行”和“道”的内涵 任务二 准确把握“行”与“道”之间的哲学关系 任务三 能够体现“自己的体验”(学习、生活等) 任务四 能够体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深度(“道”“行”的社会、人生价值) 高度(时代精神)、广度(推而广之) 各个等次评分细目表 等级 内容 表达 发展 一等 54-60 分 完成任务一至四 材料能很好地证明观点 结构清晰 语言准确 “深刻”“丰富”“文采”“创意”四方面的 16 个点中,均有表现 二等48-53 分 完成任务一、二 完成任务三、四中任何一项 材料能很好地证明观点 结构清晰 语言通顺 “深刻”“丰富”“文 采”“创意”四方面的 16个点中,较多表现 三等42-47 分 完成任务一、二 没有完成三、四中任何一项 材料能证明观点 结构完整 语言较通顺 “深刻”“丰富”“文 采”“创意”四方面的 16个点中,有表现 四等36-41 分 完成任务一、二中任何一项 完成任务三、四中任何一项 材料基本能证明观点 结构完整 语言较通顺 “深刻”“丰富”“文采” “创意”四方面的 16 个点中,很少表现 - 21 - 五等20-35 分 完成任务一、二中任何一项 完成任务三、四中任何一项 3.材料与观点不吻合 结构较完整 语言不通顺 “深刻”“丰富”“文采” “创意”四方面的 16 个点中,没有表现 其他0-20 分 没有完成任何一项任务 思想不健康 3.400 字以下或白卷 结构不完整 语言不通顺 三、其他 (一)错别字扣分 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二)字数扣分 1.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 50 个字扣 1 分) 2.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5. 只写标题的,给 1 分,不评 0 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 的内容,可以打 0 分。 6. 完全空白的,评 0 分。 (三)套作与抄袭判定 套作的,适当扣分;套作就是把预先准备好的作文材料,机械地理解作文题,生硬地套用。判定为套作是比较严重的,不应将套作的判定扩大化。 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 2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