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小说主题意蕴的探究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小说主题意蕴的探究教案

‎ ‎ ‎【题文】‎ 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小说是各省市考核的重点,但总体上看这类文体的阅读得分率不高,不少考生见到小说阅读题就心里没底,实际小说阅读也有一定的方法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小说阅读题的解答还是很有帮助的。‎ 小说不仅仅是为了叙述故事,还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揭示一定的主旨。小说的主题到底该如何把握,其内在意蕴又该如何探究呢?‎ 一、考点解读 ‎ 小说的主题意主要是指小说的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所谓小说的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思想意蕴探究重在探究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情感意蕴探究重在探究作者的倾向性。‎ ‎【常见设问方式】‎ ‎(1)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3)读完作品后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二、思考角度 ‎(一)从标题上考虑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尤其标题所所蕴含的象征义、双关义、引申义等往往与主旨紧密相关,所以首先我们要先关注标题。‎ 如《枪口下的人格》,标题本身就隐含着尊严问题。‎ ‎(二)从情节和人物上考虑 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变化中挖掘作品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如《枪口下的人格》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物的对比中理解作者所倡导的风度和尊严。‎ ‎(三)从思想倾向上考虑 抓住小说中的关键性词语或语句。‎ 如《枪口下的人格》“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 ‎(四)从环境上考虑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尤其是社会环境描写)有时能揭示主题,深化主旨。‎ 三、答题参考模板 ‎(一)思路: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文本(社会现实)说明理由,最后总结点题。‎ ‎(二)注意层次: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思考,注意答案也要分点作答。‎ ‎(三)切忌脱离文本,主观臆断;不要与材料、观点脱节。‎ 四、典例剖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双琴祭 梁晓声 ‎  (1)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 ‎  (2)琴取于材,材取于树。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 ‎  (3)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他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一直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我想做的事是做不到了,你一定要替我做到……” ‎ ‎  (4)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他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较、挑选,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都不卖给他。如果有人说它们是同样好的琴,那么可以将两把琴都送给他。如果是两个人,那么一人一把。” ‎ ‎  (5)有一天,琴店来了两位父亲,带着两名少年。两位父亲是好友,他们是陪儿子来选琴的。两名少年不约而同地看上了那两把小提琴,于是店主取出琴让他们试一试。‎ ‎  (6)他们各拉一曲后,都说以他们的耳听来,两把琴的音质同样优良。为了使大人们相信他们所选的不后悔,他们还毫不犹豫地交换了琴。于是他们幸运地接受了赠予。‎ ‎  (7)后来,他们果然都成了“家”,声名鹊起。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一直合奏着。‎ ‎  (8)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不久,就有了他们之间孰高孰低的种种说法。而寂寞的传媒则一口咬住那纷纭众说,推波助澜。‎ ‎  (9)最后,他们不能再合奏下去了,只能迫不得已地分开,各自独奏。但他们都是那么眷恋合奏,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合奏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演奏天赋。‎ ‎  (10)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只有合奏的时候,它们才有机会相见。‎ ‎  (11)但自从分开后,它们再没“见到”过对方。它们被思念折磨着,它们的琴音里开始注入了缕缕忧伤,正如苦苦相思着的情人的信上有泪痕一样。‎ ‎  (12)然而两位由合奏而独奏的演奏家,心里竞渐渐地相互生出嫉恨来。他们不知不觉就坠入了别人的“阴谋”。他们曾经的珠联璧合引起了别人的嫉恨。别人想要离间他们,想要看他们成为仇敌。‎ ‎  (13)终于,他们中的一个心理崩溃了。他摔毁了他心爱的小提琴,跃下阳台,一命呜呼。(14)那时,另一个正在舞台上演出。他提琴的几根弦,随弓皆断。弦断之际,小提琴发出类似哀号的最后一声颤音……‎ ‎  (15)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对死者的同情超过了人心对其他一切的表现。有同情就有憎恨,另一个还没来得及从惊愕中悟到什么,已然懵懂地成了罪魁祸首。最后,他疯了。‎ ‎  (16)他那一把琴被按了弦,又摆在琴店里了。然而,无人问津,因为它已被视为不祥之物。只要琴弓一搭在弦上,便会发出号哭一般的声音。‎ ‎(17)是的,那真是一把小提琴在号哭——在为它不幸的爱人而号哭……‎ ‎(选自《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删改) ‎ 问题: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 ‎ ‎【解析】‎ ‎【参考答案】‎ ‎①惋惜双琴一毁一废;②同情两位演奏家一死一疯;③哀叹美好的事物被世人的“古怪心理”毁灭;④悲悯世人毁灭了美好事物而始终不自知。‎ ‎【学以致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捡硬币的男孩 我正坐在街心公园的一把长椅上晒太阳。突然,身后传来一阵细碎的声音,我回过身,看见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正弯着腰,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 ‎“叔叔,请抬一下脚,”男孩看着我说。我莫名其妙地应声抬起了双脚。男孩把我原来放脚的地方也仔细地检查了一遍。“也没有。”男孩失望地叹了一口气,在我旁边走了过去。‎ 我叫住了他:“你到底在找什么?”‎ 男孩停住脚步,想了想说:“你不会告诉别人吧?”‎ ‎“嗯,我谁也不告诉。怎么,这是秘密吗?”我吃惊地扬起了眉毛。‎ ‎“我在捡硬币。要是找对地方的话,有时候能找到很多,一般街心公园的长椅下面有。我去年夏天就在这儿捡到了很多。”‎ ‎“捡硬币?”我以为我听错了,“这么说,你去年夏天就开始在这儿捡了?”‎ ‎“对,”男孩的神情非常庄重。“那你今天有什么收获?”我出于好奇,又问。‎ ‎“等我看看。”男孩从裤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有几枚亮闪闪的硬币。男孩皱着眉头,把纸片上的硬币一枚一枚地捡到自己脏兮兮的小手里,边捡着,嘴边动着,显然,他是在仔细地数今天捡了多少钱。“一共48个戈比。”男孩终于数完了,又把那些硬币放回到纸上,包好,装进了裤袋。‎ ‎“噢,你已经很有钱了。”我笑着说。‎ ‎“这还不算多,这个夏天我肯定能捡到很多。”‎ 我想起了儿子和自己的童年,谁小时候没为买几块糖果或者一个心仪的玩具想方设法地攒过钱呢?‎ ‎“你是攒钱买糖果吗?或者买一把小手枪?”‎ 小男孩皱着眉没说话。看到他如此严肃的表情,我知道我不能再问下去了,这个孩子可能另有隐情。“好了,祝你找到更多的硬币。明天还来吗?”我说完,点燃了一支烟。‎ 男孩低声说:“来。只要不下雨,我每天都来。”‎ 就这样,我和这个叫伊柳沙的孩子认识了,后来还成了朋友。我每天都去那个小街心公园,坐在椅子上等他。他也每天都来,而且几乎是同一个时间。我每次问他有什么收获时,他就蹲在地上打开纸包,认真地把自己捡到的硬币数一遍,但每次都没有超过一个卢布。‎ 有一次我问他:“伊柳沙,我有几个硬币,你拿去好不好?”‎ 伊柳沙低着头想了很长时间,然后抬起头来说:“‎ 不行。妈妈告诉过我,不能白要别人的钱,得拿东西换才行。你有多少硬币?”‎ 我把手里的硬币数了一遍说:“45个戈比。”‎ ‎“我马上就回来,”伊柳沙说完,跑进了附近的一片树丛里。几分钟后他又跑了回来,小手里握着一小截红铅笔,一张糖纸和一小块绿色玻璃。‎ 这是我们第一次交易。‎ 从那以后,我每天来的时候都给他带一些零钱,而走的时候衣兜里则塞满了他的宝贝,有啤酒瓶盖、旧打火机、铅笔头、玩具汽车和塑料小人什么的。最后一次,伊柳沙给我带来的是一个断了一只胳膊的变形金刚。这可能是孩子最珍爱的玩具了,我实在不忍心带走,但伊柳沙的态度非常坚决,容不得我拒绝。‎ 那天之后,伊柳沙就说什么也不肯再和我交换了,不管我怎么劝他,他都不答应。在我再三追问下,他才告诉了我实情。原来,他已倾其所有,再也拿不出什么来了。‎ 于是,我耍了个小花招。我比以前早来一点,然后悄悄地往长椅下放几枚硬币。伊柳沙来了之后,捡起来,然后就蹲在我脚边一丝不苟地数他一天来的收获。‎ 我已经习惯每天看见他,我喜欢上这个小男子汉。我欣赏他的懂事和执著。但有一个疑问一直折磨着我:他为什么要捡硬币呢?而且一捡就是一年多?我一直也没找到答案。我每天都会给伊柳沙带几块糖果和口香糖来,伊柳沙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我还发现,这个孩子很少笑。后来伊柳沙却突然不来了,整整一个星期没露面。我再次见到他时,他正坐在那把长椅上,低着头,看着地。‎ ‎“你好啊,伊柳沙,”我高兴得合不拢嘴,“天也没下雨,你怎么一直没来啊?椅子底下的硬币都没人捡了。”‎ ‎“我不需要硬币了。”伊柳沙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绝望。‎ ‎“伊柳沙,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我搂住他的小小的肩膀,忐忑不安地问,“你为什么不捡硬币了?”‎ 伊柳沙低垂着头,泪水从眼睛里流了出来,一滴一滴地落到了小小的膝盖上。“维拉阿姨说我爸爸酒喝得太多了,把身体喝坏了。可我妈妈说我爸爸能治好,但需要很多钱,所以我就每天出来捡硬币。我已经捡了很多硬币了,但还是没能治好爸爸……”‎ 孩子说话时脸上的泪已经流成了两条小河。‎ 我把孩子紧紧地搂在了怀里。“我爸爸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可我却没来得及救他!”伊柳沙放声大哭。这种情景我一生中还是第一次经历,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安慰这个可怜的孩子,只是流着泪紧紧地抱着他,抚摸着他的头。‎ 伊柳沙突然挣脱了我的怀抱,用又红又肿的眼睛看了我一眼,说:“谢谢你给我硬币,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说完,他就站起身,抹了一把眼泪,沿着一条林间小路跑了。‎ 我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不停地叹息。命运让这个孩子小小的年纪就经受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可我却无法帮助他。‎ 在后来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都去那个我们以前经常见面的街心公园,但我再也没有见到伊柳沙,没有见到这个只有六岁的小小的男子汉。现在我很少去那个小公园了,但每次去,我都要在长椅下放几枚硬币。‎ 我要让他知道我是他的朋友,我就在他身边。‎ ‎1.下列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中通过小男孩之口,两次提到他的妈妈,间接地表现出男孩的妈妈是一个坚强的人,这正是作者不露痕迹地交代男孩拥有良好家庭环境的妙笔。‎ B.“我”“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不停地叹息。”叹息的是命运的不公和社会的冷酷,以及自己的无能。‎ C.小男孩不肯白要别人的钱,因而拿出自己心爱的东西来交换,这是来自家庭教育所形成的为人原则和尊严观念使然。‎ D.小说前半部分一直不肯交代小男孩捡硬币的原因,这样写一方面是造成悬念以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也为后文写小男孩不再需要硬币,最终也没能治好爸爸这样的情节陡转蓄势。‎ E.小男孩之所以能够在街心公园椅子底下捡到硬币,是因为生活中有很多具有同情心的人,他们故意在那里放一些硬币,让穷苦的孩子捡去。‎ ‎2.小说中的伊柳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3.文中三处画线句子是对小男孩数硬币行为的描述,请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不同作用。(6分)‎ 答: ‎ ‎4.对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主要是表现伊柳沙的孝心;有人认为是歌颂一个孩子困境中的坚强;也有人认为是突出“我”的善良和同情心。你同意哪一种?请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答: ‎ ‎【参考答案】‎ ‎1.DC(选D给3分,选C给2分,选A给1分。B项,“自己的无能”不当;E项,应是“我”放硬币于椅子底下,而非很多人;A项,“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有多种理解。‎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①具有孝心,热爱父母。②天真诚实,自尊自爱。③经受磨难,性格坚强。(每点2分。要求分别结合文中相关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4.观点一:表现孝心。对父亲,历尽艰辛攒钱为父亲治病;为父亲的不治而无比悲伤;认为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对母亲,遵从母亲的意愿和要求,母亲说爸爸能治好,他就竭力攒钱帮助母亲;母亲说不能白要别人的钱,他就用自己心爱的东西换。‎ 观点二:歌颂坚强。捡硬币坚持时间长;只要不下雨,每天都捡;舍出自己心爱的东西换钱;不肯白要别人的钱;小小男子汉。‎ 观点三:突出善良:“我”关注小男孩,发现隐情;帮助小男孩,以钱换物;尊重小男孩,偷放硬币;同情小男孩,叹息苦难;怜悯苦孩子,常放硬币。(观点2分,理由答够3点,每点2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