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16

‎2019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 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 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 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 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 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 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 D. 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答案】‎ ‎1.B ‎2.A ‎3.C ‎4.(1)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译出大意给3分,“权幸”“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译出大意给3分,“忠谠”“报”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断句的方法很多,比如虚词标志法,句意断句法等等。但是作为人物传记中的叙述语句,‎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土地、户籍”等职事归户部掌管。‎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试题分析:“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错误,原文是“遂矫旨令二人致仕”即“(权贵)假托皇上诏命,让两个人辞去官职”需要对照原文,并对原文相应语句做翻译,错误往往在细微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傅珪,字邦瑞,河北保定市清苑县人。明成化二十三年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弘治年间,授予编修职务,不久又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成《大明会典》,升任左中允。明武宗即位后,因为东宫恩赐,升为左谕德,充当(为皇帝讲解经筵的)讲官。编纂修撰《孝宗实录》。当时朝中文人不趋附刘瑾,刘瑾憎恶他们。说刘健等人编成的《会典》,浪费了很多(钱财),削减参与编修者的官职,降傅珪为修撰,不久因为《孝宗实录》编成,升任左中允,再升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替费宏担任礼部尚书。礼部的事务与其它各部比较相对疏简,但从傅珪开始多次直言谏诤,章奏就多了起来。皇帝喜好佛教,自称大庆法王。西域僧人求百顷田地作法王下院,皇帝的亲笔命令下到部里,说大庆法王的命令与圣旨等同。傅珪假装不知道,坚持上奏说:“谁是大庆法王,敢与皇帝并列,是对皇帝大不敬。”皇帝下诏不过问,求田之事也最终停止。傅珪闲居时类似少言不会说话的人,到担当大事时,毅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人不能改变,最终因为这(样的个性)忤逆权贵佞臣而离职。教坊司乐官臧贤请求换牙牌,式样要做得像朝廷官员的一样,又请求重新铸造他自己的方印,傅珪阻止没有实行。臧贤成天在阉党面前诽谤傅珪,盼望着除去傅珪。御史张羽奏报云南灾情,傅珪趁此竭力陈说四方灾害已经到了可怕的地步。正德八年五月,(有官员)再次奏报四月灾情,傅珪于是进言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发生)灾害六十九次。自从去年秋天以来,地震雷鸣,天降冰雹,辰星坠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总共四十二次,加之水涝旱灾不断,灾害没有像这样严重的。”极力奏陈有十件事是当时社会弊病,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认为忤逆,阉党就假托皇上诏书命令二人退休。长安和洛阳两京的言官交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傅珪归家三年,御史卢雍称赞傅珪在位时有古大臣风范,家里没有积蓄,每天为吃饭发愁,乞求发放每月的禄米和仆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对官员的优待。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傅珪去世,终年五十七岁。嘉靖元年录入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 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武帝践阼,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憙、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帝不许。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优诏不许,遣使申喻。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籓翼王室者也。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朕甚嘉之。”‎ 九年,冲又抗表致仕。诏曰:“太傅可谓朝之俊老,众所具瞻者也。朕昧于政道,庶事未康,挹仰耆训,导扬厥蒙,庶赖显德,缉熙有成。而公屡以年高疾笃,致仕告退。惟从公志,则朕孰与谘谋?譬彼涉川,罔知攸济。是用未许,迄于累载。夫功成弗有,上德所隆,成人之美,君子与焉。今听其所执,以寿光公就第,位同保傅,在三司之右。公宜颐精养神,保卫太和,以究遐福。其赐几杖,不朝。古之哲王,钦祗国老,宪行乞言,以弥缝其阙。若朝有大政,皆就谘之。”‎ 明年薨。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成。咸宁初,有司奏,冲与安平王孚等十二人皆存铭太常,配食于庙。‎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籓翼王室者也/‎ B. 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籓翼王室者也/‎ C. 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籓翼王室者也/‎ D. 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籓翼王室者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早时它被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汉代以后,《尚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所以又叫做《书经》。‎ B. ‎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汉代复置,次于太师。位列三公,正一品位,处于专制统治者的核心位置,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 C. 三俊,指汉兴三杰萧何、张良、樊哙,他们在刘邦平定天下,开创帝业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刘邦曾说:“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D. 配食,即附祭,配享。在祠庙中祔祭,祔祀。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能够配享太庙,于人臣而言是一种殊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冲出身寒微,真率自守。他出身寒微,又不追求同乡人的赞誉,因此在州郡很久都对他不加礼遇。直到魏文帝做太子时寻找和举荐地位低微的贤能之士,他才走上仕途。‎ B. 郑冲耽于经史,博究儒术。高贵乡公曹髦讲《尚书》时,他曾手执经书亲自讲授;后来朝中制定礼仪律令,都先咨询他的意见。‎ C. 郑冲清恬寡欲,德行儒雅。他举动必定遵循礼仪,吃穿上没有过高的要求,也不谋求钱财产业,哪怕官职的品级达到台辅一级,也不参与尘俗之事。‎ D. 郑冲忠于职守,身后哀荣。因郑冲是元老重臣,辅佐先帝有功,晋武帝多次拒绝了郑冲的致仕的请求。郑冲死后,皇帝在朝堂致哀;咸宁初年,得入太庙附祭。‎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从公志,则朕孰与谘谋?譬彼涉川,罔知攸济。‎ ‎(2)古之哲王,钦祗国老,宪行乞言,以弥缝其阙。‎ ‎【答案】‎ ‎5.B ‎6.C ‎7.D ‎8.(1)若依从了您的志愿,那么我向谁去询问计策呢?就像徒步过河,不知从何处下水。(2)古代的圣明君王,钦佩恭敬国中老臣,效法他们的行动,征求他们的意见,来弥补自己的缺漏。‎ ‎【解析】‎ ‎245.试题分析:“剖符作誓”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不要断开,“宗庙”作前句的状语,“副”另一陈述对象,前面的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剖符作誓”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不要断开,“宗庙”作前句的状语,“副”另一陈述对象,前面的断开。‎ ‎ ‎ 参考译文:‎ 郑冲字文和,荣阳开封人。出身贫寒低下,超越常人树立节操,清静恬适少有欲望,潜心研究经史,对儒学及百家之言有广博的研究。有资质声望,举动必定遵循礼仪,真率自守,不求取乡里人的美誉,因此州郡很久没有对他加以礼遇。等到魏文帝为太子时,访求推举微贱的人才,任命郑冲为文学(掌管教化之事的官),多次升迁为尚书郎,又出京补任陈留太守。郑冲以儒雅为美德,在职位上没有有才干有气度的声誉,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谋求资财产业产,世人因此看重他。大将军曹爽引荐他任从事中郎,转任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任司空。高贵乡公讲习《尚书》时,郑冲拿着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赏赐。不久转任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授他为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为寿光侯。郑冲虽然官级同宰相,但他不参与尘俗之事。当时文帝辅政,平定蜀国以后,命令贾充、羊祜等人分别制定礼仪、法律条令,都先向郑冲询问,然后再施行。‎ 等到魏帝宣告禅让时,派郑冲捧策书。武帝登上皇位,任他为太傅,爵位进升为公。不久,司隶李意、中丞侯史光上奏书说郑冲、何曾、荀颢等人各自因为疾病,都应该免去官职。皇帝不准许。郑冲于是不再处理政事,上表请求辞官。下诏美言劝阻,又派人申明晓谕。郑冲坚决推辞,交上貂蝉印绶,诏书又不准许。泰始六年,下诏书说:“过去汉高祖凭藉知人善任,因而能平定天下,追述功勋,把美名归于三俊。于是与功臣剖分符节立下誓言,收藏在宗庙中,副本留在有关部门,以此昭明美德酬谢勋劳,从而保护辅翼王室。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朗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颢各自崇尚德行仁义,明智公允忠诚,辅佐先皇,光大帝业。朕很赏识他们。”‎ 九年,郑冲又上表直言辞官。下诏书说:“太傅可以说是朝中的杰出老臣,是大家都敬仰的人。朕对于政道昏昧,很多事情尚未办好,汲取仰仗老臣的训诫,开导启迪朕,希望依赖臣下的美德,大事可定。而公屡次以年高病重为由,辞官告退。若依从了公的志愿,那么我向谁去询问计策呢?就像徒步过河,不知从何处下水。因此我不准许,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建成了功业而不享受,这是品德高尚人的表现,成全别人的好事,是君子所要做的。如今听从他的意愿,以寿光公身份回宅第,地位如同太保太傅,在三司之上。公应当保养精神,保护阴阳调和,以享天年。赐给几案手杖,不必上朝。古代的圣明君王,钦佩恭敬国中老臣,效法他们的行动,征求他们的意见,以弥补缺漏。如果朝中有大事,都去向他们询问。”‎ 第二年郑冲去世。皇帝在朝堂致哀,追赠郑冲为太傅,赐贵族用棺材,朝服,衣服一套,钱三十万,布一百匹。谧号成。咸宁初年,有关官吏奏报,郑冲与安平王司马孚等十二人都在太常寺设碑铭,在庙中附祭。‎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渊,字伯源。性温雅寡欲,敦尚学业。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迁任秘书令、始平王师。又迁散骑常侍。是时,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高祖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卜。"高祖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心实有未尽。"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 及车驾南伐①,赵郡王干督关右诸军事,诏加渊使持节、安南将军为副,勒众七万将出子午。寻以萧赜死,停师。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未经三旬,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未几,拜仪曹尚书。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夺常侍禄一周。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 会萧昭业雍州刺史曹虎遣使请降,乃以渊为使持节、安南将军,督前锋诸军径赴樊邓。渊面辞曰:"臣本儒生,颇闻俎豆,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惟陛下裁之。"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②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诏渊取南阳。渊以兵少粮乏,表求先攻赭阳,以近叶仓故也。高祖许焉,乃进攻赭阳。萧鸾遣将垣历生来救,渊素无将略,为贼所败,坐免官爵为民。‎ 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服阕,兼太尉长史。寻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屡有表闻,朝廷不纳。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滨淮诸戍,由备得全。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咸相扇惑。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书监。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赠安北将军,谥曰懿。‎ ‎(节选自《魏书·卷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有删改)‎ ‎【注】①高祖欲伐萧赜。②周鲂:三国时期名将,足智多谋,曾断发诱敌。‎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B. 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C. 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D. 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典属国:来源于秦汉,意思是负责属国的官员,秩二千石,负责少数民族事务。北魏时复置,主管外交事务。‎ B. 旬:有多种含义。十年为一旬,如年满“七旬”;十天为一旬,如文中的“三旬”。‎ C. 考课:就是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迁奖励。‎ D. 禄:俸禄,古代朝廷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卢渊性格刚直,坚持己见。高祖想立已逝太后的侄女为后,就此事事先询问他的意见,他表示反对;在群臣商议时,他仍坚持自己的看法。‎ B. 卢渊为官仁厚,宽恕叛贼。泾州的羌人发动叛乱,他平定叛乱后,只将首犯悬头示众,而宽恕了其余的叛贼。‎ C. 卢渊一介儒生,不谙军事。高祖命他带兵前往樊邓受降,他以未学军事为由推辞;他进攻赭阳,因为没有为将的谋略,被敌人打败。‎ D. 卢渊恪尽职守,颇得民心。兼任徐州京兆王元愉长史时,府中事不论大小,大多由他决定。他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 ‎(2)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答案】‎ ‎9.A ‎10.C ‎11.C ‎12.(1)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叛乱投敌,卢渊察觉到此事苗头,秘密地命令各处边将,暗中防备这件事。(2)沈陵的余党,很多被逮捕押送过来,卢渊都加以抚慰并赦免了他们,只将罪行归于沈陵一人,由此人心才安定下来。‎ ‎【解析】‎ ‎9.试题分析:注意文中的“渊”均作后句的主语。‎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文中的“渊”均作后句的主语。‎ ‎ ‎ 参考翻译:‎ 卢渊,字伯源。性情温和文雅,清心寡欲,崇尚学业。他继承了侯爵爵位,官拜主客令,典属国。升为秘书令、始平王(元勰)的老师。又升任散骑常侍。这时,高祖将要册立冯氏为后,准备召集朝中大臣讨论此事。高祖先问卢渊:“你心里认为这件事怎么样?”卢渊说:“这种事自古以来都是很慎重的,依照我的想法,应该改变选择。”高祖说:“(册立)先后(已故冯太后)的侄女,我的主意已定。”卢渊说:“虽然为臣奉命如此,然而心中实有未尽之意(即有想法)。”等到朝臣聚集讨论,卢渊仍像以前一样坚持自己的意见。‎ 等到皇帝车驾亲征,赵郡王元干督管关右各路军事,皇帝下诏加授卢渊为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节”是信物,封建帝王所遣使者规定持"旌节"﹐使命完成后归还)、安南将军,为副都督,统领七万兵马准备从子午出击。不久因萧颐去世,停止南征。当时泾州羌人叛逆,攻城掠地,卢渊率领六千骑步兵,号称三万,慢慢向前开进。不到一个月,叛贼便纷纷逃散,投降的有数万人,卢渊只杀了首恶,其他人的罪行一律不追究。没多久,朝廷任命卢渊为仪曹尚书。魏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给卢渊降职,凭借王师的身份担任守常侍、尚书,夺除他常侍的俸禄一年。不久任他为豫州刺史,卢渊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 恰逢萧昭业的雍州刺史曹虎派使者前来请求投降,朝廷便派卢渊为使持节、安南将军,督领前锋各路军马奔赴樊邓。卢渊到高祖驾前辞谢说:“臣是一介儒生,稍微知道祭祀之类的事情,带兵征战之事,从未学过。望陛下定夺。”行军日期已经逼近,高祖不同意换人。卢渊说:“臣只是担心曹虎又成为另一个周鲂啊,陛下应谨慎从事。”曹虎果然诈降。卢渊到叶城,详细询问曹虎诈降之事,兼陈述其利害关系。魏帝下诏让卢渊攻打南阳。卢渊因为兵少缺粮,上表请求先攻打赭阳,因它靠近叶城粮仓的缘故。高祖同意了,于是卢渊便进攻赭阳。萧鸾派将领垣历生前来救援,卢渊素无将略,被敌人打败了,被免去官爵,贬为平民。‎ 不久卢渊遭母丧,魏高祖派使者前往卢宅宣慰吊问。服丧期满后,卢渊兼任太尉长史。不久又兼任徐州京兆王元愉的长史。元愉年纪很小,府中事不论大小,大多由卢渊决定。卢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叛乱投敌,卢渊察觉到此事苗头,秘密地命令各处边将,暗中防备这件事。‎ 卢渊多次上表报告此事,朝廷也不采纳他的意见。沈陵后来果然杀了身边的将领及佐吏,胁迫宿豫的军队叛逃(南方)。沿淮各戍地,由于有防备,得以保全。沈陵在边关多年,暗中勾结的人员很多,南徐、宿豫二州的人心,都被他煽动蛊惑。沈陵的余党,很多被逮捕押送过来,卢渊都加以抚慰并赦免了他们,只将罪行归于沈陵一人,由此人心才安定下来。‎ 景明初年,朝廷任命他为秘书监。二年(501)卒于任上,享年四十八岁。朝廷赠他为安北将军,谥称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