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2单元 第6课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训练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2单元 第6课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训练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第二单元 第六课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无是,馁也(饥饿,引申为丧气、萎靡不振)‎ B.岂不诚大丈夫哉(的确,确实)‎ C.管夷吾举于士(指读书人)‎ D.发于声,而后喻(明白)‎ ‎【解析】 士:狱官之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 A. B. C. D. ‎【解析】 两个“焉”字都是疑问代词,哪里。‎ ‎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 )‎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必先苦其心志 C.行拂乱其所为 D.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解析】 A是名词作动词用,犯过错,其他的都是使动用法。‎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D )‎ 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忧虑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宁快乐可以使人灭亡。‎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B )‎ A.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之:指代浩然之气 B.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之:指代浩然之气 C.无是,馁也 是:指代浩然之气 D.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其:指代田地 ‎【解析】 A项中的“之”应指代集义养气;C项中的“是”应指代义与道;D项中的“其”‎ - 3 -‎ 应指代宋人自己。‎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6~8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冠:帽子 B.无违夫子 夫子:丈夫 C.居天下之广居 居:住宅 D.富贵不能淫 淫:使……迷惑 ‎【解析】 冠:动词,举行加冠礼。‎ ‎7.孟子把“丈夫之冠”与“女子之嫁”对比着写,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 说明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同时说明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不过是像小妾一样的小人。‎ ‎8.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不过是小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算不上大丈夫。‎ B.大丈夫奉行儒家的仁、义、礼,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时,独自践履自己的主张。‎ C.孟子所说的真正的大丈夫,不管什么时候,对仁义道德的践履都是毫不改变的,绝不为贫贱、富贵或权势的压力而改变自己的节操。‎ D.景春开始推崇纵横家公孙衍、张仪,后来被孟子所说服,转而信奉孟子的学说。‎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法语之言①,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②,能无说(yuè)乎?绎③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罕》)‎ 材料二: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 ‎(《子罕》)‎ 注:①法语之言:法,法则;语,告诫,意为以法告诫,正言相劝。②巽与之言:巽,恭顺,谦逊。与,称许,赞许。这里指恭顺赞许的话。③绎:原义为“抽丝”,这里指推究,追求,分析,鉴别。‎ - 3 -‎ ‎9.材料一和材料二在阐述对待自己错误的问题上,观点有何异同?‎ ‎【答案】 (1)相同点:有错即改。不同点:材料一讲的是针对不同的言语,加以鉴别,改己之过;材料二讲的是针对不同的人,要学人之长,改己之过。‎ ‎10.把上面两则材料译为现代汉语。‎ ‎【答案】 ①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②孔子说:“信奉忠信宣扬忠信。不要跟和自己志向不相同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 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