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9)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9)

2020 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一、(2019·重庆市九龙坡区三模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 题。 拟古诗 [南朝]鲍照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毡带佩双鞬①,象弧插雕服②。 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 石梁有余劲③,惊雀无全目④。 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 留我一白羽⑤,将以分虎竹⑥。 [注] ①鞬(jiàn):弓袋。②象弧:用象牙装饰的弓。雕服:雕绘的箭囊。③“石梁” 句:《文选》李善注中引的《阚子》记载:宋景公让工人制成一个弓,他登上虎圈之台,引 弓向东面射去,箭越过西霜之山,直到彭城之东,余力很大,一下子竟射进石梁里面。诗中 即用此典故。④据《帝王世纪》载:“帝羿有穷氏与吴贺北游,贺使羿射雀。羿曰:‘生之 乎?杀之乎?’贺曰:‘射其左目。’羿引弓射之,误中右目,羿抑而愧,终身不忘。”此句 即用此典故。⑤白羽:箭名。⑥虎竹:铜虎符和竹使符,都是汉代国家发兵遣使的凭信,符 分二半,朝廷留右符,郡守或主将携左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幽并”,指我国古代北方的幽州和并州,二州民俗强悍,自古多豪侠慷慨之士,诗人 借此烘托少年英雄的形象。 B.“飞鞚越平陆”,鞚,本意为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指代马。这里间接描写了少年英雄 的形象。 C.“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这两句交代背景,写出了外寇未灭,边城被敌我双方反 复争夺的紧张形势。 D.诗人通过幽并少年的形象寄托自己收复北方失地及以身许国、立功边陲的爱国情怀, 是一曲时代的慷慨之歌。 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 情感的把握能力。B 项,“这里间接描写了少年英雄的形象”错误。此句正面描绘英雄在兽肥 草短的畅好春色背景下跑马如飞,度越平川的威武雄壮形象。 2.请结合全诗概括分析少年英雄的形象。(6 分) 答:   答案 ①来历不凡:来自幽并,豪侠尚武。②英姿飒爽:携弓负箭,装束不凡。③骑射 精妙(或武艺高强):能朝游雁门,暮还楼烦;箭入石梁,臂力大;能射鸟目,射术精。④理 想崇高:渴望奋战疆场,杀敌立功。(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得 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依据诗句明确对象,再 依据诗句的内容概括其特点。“幽并”,指我国古代的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和山西一带,二 州民俗强悍,自古多豪侠慷慨之士,所以鲍照借托出自幽并的少年英雄,以表现其来历不凡; “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此二句说此少年的毡制腰袋上系着两只弓袋,雕花的弓袋上插 着用象牙装饰的弓,这是任武少年装束的主要特征,表现此少年英雄的飒爽英姿,也暗示了 他的勇武强健;“飞鞚越平陆”,此句正面描绘英雄在兽肥草短的畅好春色背景下跑马如飞, 度越平川的威武雄壮形象;“朝游”二句则更具体夸饰英雄的骑术神速精妙;“石梁有余劲, 惊雀无全目”,这里借以形容少年英雄有景公般的强劲膂力和劲硬锐利的弓箭;“惊雀”句, 这里借以表明此少年有后羿般的精妙射技;“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是说少年表示要留 一白羽箭,愿分符而为郡守,立功杀敌,奋战疆场,表现少年渴望建功立业,奋战疆场的形 象特点。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幽并之地自古就重视骑射,少年尤其喜好骑马驰逐。毡带上系着双鞬弓袋,象弧弓插在 鞬中,雕服箭囊里插着箭。野兽肥春草短,飞马奔驰越平川。早晨游马雁门山,晚上就还宿 于楼烦。箭射入石梁犹有余劲,少年要射飞鸟的眼睛就必然射中。汉虏时战时和,边城你争 我夺反复无常。誓请留一白羽箭,以便将来分符守郡为国立功。 二、(2019·重庆高等学校三调)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 3~4 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 陆畅 其一 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①传,不妨秋月城头过。 其二 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谢公②诗酒人。 [注] ①禁漏:漏刻发出的声响。②谢公:南齐诗人谢朓,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此诗中“谢公”应指崔大夫。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前诗中,首句雄奇磅礴,“压”字写出北楼之高,“满”字则写出北楼上视野之开阔。 B.前诗写因为楼高,故而诗人觉得“风清水凉”,也正因如此,所以诗人才难以入眠。 C.后诗中,“别”“笑”二字写出诗人近几年羁旅漂泊的生活状态,达观里有一些苦辛。 D.两首诗角度不同,前诗从空间切入,侧重写景;后诗从时间切入,侧重写人。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B 项,难以入眠不是因为天凉,而 是因为景美,不忍心睡觉。 4.两首诗都写了“月”,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答:   答案 ①前诗以景结情,写秋月从城头经过,渲染出清凉幽静的氛围,衬托出诗人欣赏 美景而不忍入眠的愉悦。(3 分)②后诗采用拟人手法,借唯有明月识得“我”是与“谢公”一 同吟诗品酒之人,既称许了崔大夫的高雅,也委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漂泊多 年怀才不遇的郁闷。(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与表现手法。第一首诗中“不妨秋月城头过”渲染出清 凉幽静的氛围,表现诗人因为景美,不忍心睡觉。第二首“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谢公诗酒 人”把月人格化了,只有明月知道“我”和“谢公”是一同吟诗品酒之人,侧面表达诗人自 己多年漂泊的辛苦和郁闷。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其一 北楼高踞黄河之上,在楼上向四面眺望,群山环绕,如宾客满座;微风清爽,水泛凉气, 面对这样的美景,谁忍心入眠?军州的漏刻声传来,已是人定时分,夜深人静,却不妨碍秋 月从城头漫步而过。 其二 一别陕府三四年,再次来到这里,你应该会笑我风尘依旧吧?昨晚上只有楼前的明月, 还认得我是曾和你一起吟诗品酒之人。 三、(2019·合肥市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5~6 题。 常州张卿养素堂 欧阳修 江左衣冠世有名,几人今复振家声? 朝廷独立清冰节,闾里归来白首卿。 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 长松野水谁为伴,顾我堪羞恋宠荣。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拈出“家声”二字,意在指出家风传承的重要性,语气上颇为沉重。 B.“朝廷”与“闾里”对举,表达了诗人对张卿壮志难酬、白首归隐的同情。 C.从言谈慷慨、耳目聪明等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张卿老当益壮的风采。 D.对张卿安于“长松野水”的恬淡心境,诗人表达了高山仰止之意。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朝廷”“闾里”分别描 述张卿退休前后的状态,不存在“壮志难酬”的情况,也并未表达同情,而是表达了赞美之 情。 6.这是一首酬赠诗,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追求的理想人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答:   答案 ①清廉自律,淡泊名利。在宠荣之前保持戒慎警醒,与长松野水为伴陶冶情操。(2 分)②磊落刚正,心怀天下。在朝堂之上能够忠直敢谏,归隐田园后仍然关心国事。(2 分)③ 勇于自省,重视传承。敢于以人为鉴来解剖自我,能够继承和弘扬优良家风。(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题目指明这是一首酬赠诗,是从诗的功用角度来 命名的,分析时,要从酬赠方面入手,结合诗意,体会诗人追求的理想人格。首联通过反问, 写出张卿能在家风传承风气衰落的背景下独振家风,充满对张卿的赞赏之情。颔联分述张卿 在朝中和归乡之后的不同情状,突出他一直追求高尚的品行。颈联通过对“志”“身”两方面 的描写,写出其老当益壮的风采。尾联前一句以环境烘托,后一句以“我”反衬,既表达了 对张卿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有对自己的反思。对以上内容进行整合即可。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江东地区原来的缙绅、士大夫们世代有名,今天还有几个人能重振家风?张卿在朝 廷之中独自坚持其纯洁高尚的操守,回到家乡时已经是白首之人。他志向仍在,言谈依旧慷 慨;身体闲下来了,却更加耳聪目明。长松之风、荒野之水和谁相伴?回头看看自己贪恋尊 宠真觉得羞愧。 四、(2019·郑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7~8 题。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①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注] ①别业:别墅。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起句发出浩叹,“征南将”点明归者以前身份,就是这位南征北战的将军,如今却被 朝廷罢斥遣归,投老江头。 B.首联一个“曾”字,深深地荡入雄壮的岁月,饱含唏嘘惋叹。首联今昔对比,叙其身 世处境,感慨难以名状。 C.颔联两句上二下三,每一句前后并列,意义上中间含个“而”字在,顿挫而沉郁,有 杜诗风神。 D.颈联次句为“一剑知轻生”的倒句。“一剑知”,意谓奔走沙场,忠心可鉴,此外,出 生入死,效命疆场,也只有随身伙伴——佩剑知道。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C 项,“前后并列”错,应为“前后转 折”。 8.请从结构与情感两个方面赏析诗歌的尾联。(6 分) 答:   答案 ①结构方面:前后照应。尾联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首“流落”语意相呼应, 使全诗意脉连贯。②情感方面:日暮苍苍,汉水茫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抒发了诗人对 李中丞凄凉流落、老而无依的伤感与同情。(每点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结构和思想感情。赏析结构需关注全篇。前六句都可视为挥 手别后所思,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结到眼前,以实景束住,念及其故居旧业无 存,因此有“欲何之”的忧问。既罢归而无所可去,伤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在结构上, 末尾一问,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首“流落”语意相呼应。感情上,日暮苍苍,汉水茫 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汉江也似乎吞没了诗人的疑问, “欲何之”表达了诗人的伤感与同情。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你是老了流落的征南将军, 当年曾经带领过十万雄师。 罢官返乡后没有任何产业, 年老还留恋着贤明的圣主。 你曾独自镇守三边的疆土, 舍生忘死只有宝剑才深知。 面对着汉水渺渺无边无垠, 垂暮之年的你将要去何处? 五、(2019·郑州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温汤客舍 刘长卿① 冬狩②温泉岁欲阑,宫城佳气晚宜看。 汤熏仗里千旗暖,雪照山边万井寒。 君门献赋谁相达,客舍无钱辄自安。 且喜礼闱秦镜③在,还将妍丑付春官④。 [注] ①刘长卿:唐代诗人,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赴京赶考途中。②冬狩:指 古代天子或王侯在冬季围猎。③秦镜:秦始皇宫里的方镜,传说它能鉴别人心邪正,后用“秦 镜”代指明镜。④春官:唐代曾改礼部为春官,后“春官”遂为礼部的别称。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点出了皇帝“冬狩”的时间、地点,展现了宫城气象之美,暗含对君王的赞美。 B.颔联运用对比,“千旗暖”与“万井寒”等描绘,使宫中与民间的情形构成鲜明对照。 C.“君门”一句借司马相如献赋的典故,暗示自己无人引荐,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无奈。 D.“客舍”一句写诗人囊中羞涩的窘况和仍能自安的心态,其中或有无奈与自嘲。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暗含对君王的赞美”错 误。古代帝王冬天狩猎,跃马扬鞭,勇猛威武,而唐玄宗却耽于享乐,常在华清宫温泉沐浴。 故首联暗含诗人对君王的讽刺。另外,从颔联宫中与民间的对比,也可判断出是对君王的讥 讽。 10.诗歌尾联的意思是什么?该联与李白《行路难(其一)》最后两句表达的情感有何异 同?请简要回答。(6 分) 答:   答案 尾联意思:令人高兴的是礼部科考公正严明;我要将自己的才华展示给考官,让 他来评判优劣。(2 分) 情感相同点: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和对美好前景的期待。(2 分,答出任意一方面即可) 情感不同点:①刘诗表达了对科考公正的信任,而李诗没有这种情感;②刘诗相信自己 会科考高中,李诗相信自己必定能实现政治抱负。(2 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本题第一问要求分析尾联的意思, 需结合注释对诗句进行理解。第二问要求分析尾联与李白《行路难(其一)》最后两句在表达 情感上的异同,需要在理解两首诗最后两句各自表达的情感的基础上仔细比较。李白的“长 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他必定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高度自信;而刘长 卿的最后两句表达了相信科考公正、自己一定能科考高中的信念。对比可知相同点是:都有 对个人才华的自信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不同点是:刘诗表达的是对科考公正的信任和对自 己科考高中的信心,而李诗表达的是对政治抱负必定实现的自信。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在这一年将尽的时候,皇帝本应冬狩而今常到华清宫温泉沐浴;宫城风光美丽,最适宜 晚上观看。宫中仪仗千旗竖立,由于热水熏蒸,显得很温暖;远处白雪映照大地,山旁的千 家万户显得分外寒冷。我想向君主进献文赋,可是谁能帮忙送达呢?现在只能居住在这客舍 里,虽然无钱,却也心态安然。令人高兴的是礼部科考公正严明;我要将自己的才华展示给 考官,让他来评判优劣。 六、(2019·云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性月考)阅读下面元曲,完成 11~12 题。 【中吕】朝天子·探梅 张可久 水西,探梅,隔岸香风细。五云仙子六铢衣①,邀我花前醉。幺凤双飞,瑶阶如水,吹箫 月下归。剡溪,路迷,雪夜重相会。 【双调】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②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 ③。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 ①六铢衣:即天衣,衣有六铢重,形容轻盈飘逸。②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 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③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 11.下列对两首曲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两首小令均以寻梅为主线,抒情言志,典雅工整,其间所生发的情景之语,既有异曲 同工之妙,又有自抒个性之别。 B.《探梅》“隔岸香风细”一句,“细”指极小极微,这里诗人形容梅香幽微淡远,给人 “暗香浮动”的遐想,而“隔岸”二字勾勒出画面的立体空间。 C.《寻梅》前三句不厌其烦地铺叙了寻梅的时间、地点和经过,由远及近,从面到点, 展现了一幅踏雪寻梅图。 D.两首曲子在风格上都显现出典雅清丽的特点,清旷飘渺,格调高雅,但也雅不避俗, 可雅则雅,可俗则俗,体现了散曲的本色。 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 情感的把握能力。D 项,“两首曲子在风格上都显现出典雅清丽的特点,清旷飘渺,格调高雅, 但也雅不避俗,可雅则雅,可俗则俗”理解有误,“清旷飘渺,格调高雅”的是张可久的《探 梅》,“雅不避俗,可雅则雅,可俗则俗,体现了散曲的本色”的是乔吉的《寻梅》。故选 D。 12.试分析两首元曲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6 分) 答:   答案 同:①两首曲子都写了冬夜月下寻梅梦醒的经过:探梅——遇梅——美梦破灭。 都写出了诗人寻梅的急切和坚定、遇梅的惊喜和陶醉、梦碎后的悲伤感叹,情感起伏转折。② 都以梅花寄寓诗人高洁的人生理想,写出了对理想人生的孜孜寻觅,以及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4 分) 异:面对现实的态度不同,《探梅》以“雪夜重相会”作结,一洗低落的情绪,达到“哀 而不伤”的境界;而《寻梅》由梦想破灭后,眼前所见的昏黄的月色,可以看出诗人的悲伤 苦痛。(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能力。相同点可从写作的内容以及梅花 的意象两个角度来答。不同点可从两首词结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来答。《探梅》,一开篇便点 出了地点和事件——水西探梅,又接以“隔岸香风细”,以细腻之笔引出了梅花仙姿飘渺的动 人情态,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不禁陶醉其中;然而结尾以“剡溪,路迷”,才点出词人的真正 处境,先前探梅赏梅如痴如醉,却原来只是场梦幻泡影,其彷徨失路之悲叹油然而生。但词 人在痛苦之中,并未完全沉溺于悲伤难以自拔,而是以“雪夜重相会”自我安慰,对未来充 满希望,舒展了眉头,消解了悲伤。《寻梅》开篇写了寻梅的时间、地点以及过程,又以“两 履霜”生动地描绘出词人寻找的时间之久以及艰难,以“忽相逢缟袂绡裳”写出了乍然相逢 的喜悦。然而“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这一突如其来的转折,将词人单纯热 烈的喜悦忽然推入了深渊。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朝天子·探梅 我在水西探梅啊,隐约闻到对岸的梅花香气。(闻香让我如痴如醉,)五色祥云的仙子身 着六铢天衣,邀请我在花前吃酒。幺凤儿在结伴双飞,玉石的台阶光洁如水,在吹箫声中我 踩着月色回来。行至剡溪,路途迷失,心情忧郁。没关系,雪夜我们一定能再次相会。 水仙子·寻梅 冬前冬后转遍了几个村庄,踏遍了溪南溪北,双脚都沾满了霜,又爬上孤山,在梅树丛 中上下寻觅,都未见到梅花的踪迹,寻梅不遇,沮丧地立于山头。忽然一阵寒风吹来,不知 从何处带来一阵幽香,蓦然回首,她竟然就在身后,那样淡妆素雅,俏然而立。我顿时如遇 梅花仙子一般,惊讶于她的清丽脱俗,沉醉于她的风华绝代。然而春寒使我从醉梦中醒来, 听到凄怨的笛声,便想到春天到来时,梅花也会片片凋落,实在令人苦闷、忧伤,此时淡淡 的月色笼罩着黄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