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学案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学案3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 学案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古汉语语言现象——词类活用》‎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词类活用的含义。归纳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的条件和规律。熟悉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以课堂为阵地,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拓展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经典文言语句中感悟人间至信、至心。‎ 重难点 归纳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的条件和规律。熟悉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特点。‎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设 ‎ 计 一、 检查旧知 二、知点探究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 (1)“一狼洞其中”(《狼》)中“洞”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 ‎ (2)“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中“军”本是名词,在这里或用做动词“驻军”。‎ ‎ (3)“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中“白衣冠”,活用做动词“穿白衣、戴白帽”。‎ ‎ (4)“籍吏民”(《鸿门宴》)中的“籍”,活用做动词“登记”。‎ ‎2、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 ‎(1)“香远益清”(《爱莲说》)中“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中的“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 ‎(3)(项伯)“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中的“善”是形容词,这里带宾语“留侯张良”,活用作动词“与……交好”。‎ ‎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 ‎(1)“此皆良实”(《出师表》)中“良实”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宾语,活用为名词,“善良老实的人”。‎ ‎(2)“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乏困”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共”的宾语,活用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3)“其人居(于)远未来”(《荆轲刺秦王》)中的“远”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于”的宾语,活用作名词,意为“远方”。‎ ‎4、动词活用为名词:原本为动词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临时充当名词使用,词形发生变化。‎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愚公移山》)中“疑”原为动词,现在充当动词“献”的宾语,活用为名词,疑问之意。‎ ‎(2)“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中“述”本是动词“记述”‎ 教师导入 教师讲析,学生讨论,举课内例子进行分析。‎ 教师讲析,学生讨论,举课内例子进行分析。‎ 教师讲析,学生讨论,举课内例子进行分析。‎ 教师讲析,学生讨论,举课内例子进行分析。‎ ‎,这里活用为名词“记述的文字”讲。‎ ‎5、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所用的工具。‎ ‎(1)“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中“狐”为名词,和“鸣”一起用在动词“呼”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狐狸鸣叫那样大呼”之意。‎ ‎(2)“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东”为名词,在动词“封”前边做状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地方,“在东方”的意思。‎ ‎(3)“函封之”(《荆轲刺秦王》)中的“函”本为名词,意为“匣子”,这里用在动词“封”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封”的方式“用匣子”的意思。‎ ‎(4)“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的“兄”本为名词,意为“兄长”,这里用在动词“事”的前边,表示侍奉的方式,“像对待兄长一样”的意思。‎ ‎(5)“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中的“翼”本为名词,意为“翅膀”,这里用在动词“蔽”的前边,表示侍奉的方式,“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意思。‎ ‎6、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 (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 (2)“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章》)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恼。‎ ‎ (3)“臣活之”(《鸿门宴》)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7、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 (2)“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 迟:“认为……迟”。‎ ‎ (3)“群臣怪之”(《荆轲刺秦王》) 怪:“认为……奇怪”。‎ ‎ (4)“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鄙:“把……当作边邑”。‎ 教师讲析,学生讨论,举课内例子进行分析。‎ 教师讲析,学生讨论,举课内例子进行分析。‎ ‎                                                                                                                                                                                                                                      ‎ 小结 反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