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学案(浙江)(十五)
2018届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学案(浙江) 人物形象类探究 常考题点 思考角度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从描写谁的篇幅、谁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谁在情节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正面描写的是谁(或谁衬托谁、谁与谁形成对比)等角度去判定 对某一人物,是该批评还是该赞颂? 从时代发展的趋势、作者的评价、人物的心态描写、其他人物的反应等角度去分析 小说中某个人物是否多余? 从此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衬托、此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此人物对主题的丰富等方面进行分析 对某一人物,有不同认识,你认为呢? 从人物的不同表现、对人物品行的辩证认识(肯定其合理的一面,否定其不合理的一面)等角度进行分析 [例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窃 喜 老李住胡局长对门。老李经常从门缝里看到有人拎着大包小包往胡局长家跑,看到此情景老李就会咬牙切齿地对老婆说:现在当官的就是贪!但到了单位,老李对胡局长总是恭恭敬敬、服服帖帖的。一天夜里,突然有人敲老李家的门,几个神态严肃的人说:“对不起,胡局长,我们是检察院的,请跟我们走一趟。”老李努力控制住内心的喜悦:“对不起,您找错人了,胡局长住对门。”关门后,老李抱着老婆狠狠地亲了一口。 探究:有人认为老李是个可恨的人,也有人认为老李不可恨,你认为呢? [规范作答] (示例一)老李是个可恨的人。他表里不一:表面言听计从,阿谀谄媚;内里充满嫉妒,幸灾乐祸。 (示例二)老李不可恨。他既对社会上种种不正风气无能为力,也不得不为工作而谨小慎微,卑躬屈膝。对正义的最终胜利,他表现出来的喜悦也是真诚的。他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具有大多数人都有的人性的弱点,所以不可恨。 题型四 情节类探究 常考题点 思考角度 小说的结尾是否合理? 从前面的情节(包括标题)是否有伏笔暗示、结尾对主题的拓展与深化、情节突转造成的艺术效果、结尾对人物形象的丰富、结尾提供给读者的想象空间等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中某处文字是否多余? 从文字上下串联是否合理顺畅、情节完整与不完整的不同艺术效果、人物形象性格显得复杂还是单纯、主题是直接揭示较好还是含蓄蕴藉较好、文字对典型环境营造的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的结局会是怎样?请想象并说明理由。 从情节的合理发展、人物性格的必然表现、艺术效果的制造、主题的拓展等角度进行推断 小说中某段文字(主要是插叙、倒叙的文字)有何作用? 从对上文的解释、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等角度进行分析 [例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心 障 瘟疫袭击了山寨。三天内,夺去十几条人命。寨人纷纷出逃。除几个走不动的老人外,只有健壮的阿罗留在寨里。 老人们听天由命,每天靠在墙脚晒太阳。 阿罗储备了足够一个月用的粮食及饮用水,便将自己房子门窗反锁上,过起与外界隔绝的生活。 阿罗每天吃了便睡,但噩梦频频。四天前一起饮酒的死了的二狗,五天前一起打猎的死了的胡三……他屡屡惊醒。 山外救援队十天后来了,几个老人居然还活着,阿罗却已死在床上,医检报告显示,阿罗并未感染瘟疫。 探究:可能感染瘟疫的老人居然活着,而未被感染的健壮的阿罗却死了,这个结尾合理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规范作答] (示例一)合理。①因为阿罗与世隔绝导致噩梦频频,心理崩溃;②这种看似不合理的情节给读者强烈的刺激,进而促使读者探究阿罗的死因;③强化了心理障碍的可怕,能置人于死地,给读者以警醒。 (示例二)不合理。①阿罗虽有心理障碍,但健壮的他还不至于死;②可能感染瘟疫的老人居然活着,这夸大了所谓自然、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不符合医学常识;③小说为强调心理障碍的可怕,不惜违背科学常识,是一种耸人听闻的写法。 题型五 艺术特点类探究 常考题点 思考角度 某个物象(环境背景)在文中有何作用? 从物象(环境背景)的线索、物象(环境背景)的象征意义、物象(环境背景)对人物的表现作用、物象(环境背景)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 “我”在文中有何作用? 从“我”的线索作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效果、对主要人物的衬托等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为何主要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 从侧面人物的身份特征、叙述视角的特点、给读者的想象空间等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构思的? 从对比、象征、抑扬等角度进行分析 [例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墙头枇杷 五月的枇杷,缀满枝头,金黄,连片成云;硕大,状如蜜桃。枇杷压过红墙,诱人垂涎。 杜老师如莲花般灿烂的脸抵不过那片金黄,课室里,一个个小脑袋扭向了窗外。 洪仁想起外婆年年送来的枇杷,清甜、可口、鲜嫩,不觉舌根生津,喉头滚动不停。 啪!一本书扇在了洪仁左脸上,火辣,生痛。转头,杜老师莲花般的脸如霜打的荷叶。 洪仁被罚面壁,同学们的脸集体左转,目不转睛盯着黑板,杜老师的脸,得意如莲花盛开,可黑板上那一个个生字全成了一颗颗金灿灿的枇杷。 入夜,天上一轮新月,黄灿灿,在洪仁眼里,它远没有那片枇杷生动、明亮。 洪仁找得一根长凳,爬上去,仰头,伸手,还够不着。一个小跳,差点坠落,心,如鼓敲。 突然,只觉身子一轻,他陡然长高了半尺。他惊喜,他贪婪猛吃,甜甜的,幸福迅即布满全身。 好吃吗?洪仁扭头,眼睛睁圆,惊惶惨叫,杜老师! 探究:这篇小说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塑造杜老师这个人物形象的? [规范作答] 先抑后扬。先写洪仁因为课堂上走神而被杜老师惩罚,写出了杜老师的严厉;又写洪仁夜晚摘枇杷而不得,被杜老师托举,写出了杜老师的和善亲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