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作业(17)
2019届二轮复习 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 作业(浙江专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梦应是一幅多维度的篮图,它需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种文化思潮的交融(rónɡ)碰撞,需要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传承优秀璀璨(càn)的中国文化。 B.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穿梭(suō)于大街小巷,往返于城市乡村,用镜头和笔记录是非曲直、毁喻忠奸,他们是没有硝(xiāo)烟的战场上的“战士”。 C.对于饮茶爱好者来说,轻啜(chuò)慢饮,缓缓品味,有助于缅念过去、遥瞻未来,有助于独自沉浸于创造构思中,也有助于激发友朋间隽(jùn)言妙语之谈兴。 D.在我心中,江南是温婉如玉的女子,身着旗袍,化着精致的妆容款款走来;大漠是所向披靡(mǐ)的勇士,一身铠甲,背着剑囊,在万马奔腾的嘶(sī)鸣声里披荆斩棘。 答案 D 解析 A项篮—蓝。B项喻—誉。C项“隽”读juà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这是一个思想容易动摇的时代,[甲]“一毕业就失业”“科研穷三代,读博毁一生”等令人沮丧的说法让好几代人为之坚守的“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在短时间内分崩离析。那么,谁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呢? [乙]我最近看了一部名为“读书致贫”的影片(“为什么贫穷”系列纪录片最后一集),其旨趣在于唤起人们对贫困问题的关注。纪录片提到,在一些情况下,教育不但无法助人脱贫,甚至使人更贫困了。穷人成了某些教育产业捕食的猎物。片中一个私立学院的“讲师”说,他们一般只挑偏远、消息闭塞的地方宣讲招生,因为那里的学生单见浅闻,根本无法识破其中的玄机。同样天资的学生,由于出生家庭的不同,就注定了在将来的求学道路上,[丙]会比其他人更为艰难——他们需要更好的成绩才能进入同样层次的大学;假如他们成绩一般,则可能要支付更高的学费进入那些教育水准非常可疑的学校。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分崩离析 B.旨趣 C.甚至 D.单见浅闻 答案 A 解析 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 B.乙 C.丙 答案 B 解析 “为什么贫穷”应用书名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在立法上强调加重刑法,并不必然提升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威慑效果,在特定条件下甚至还起着相反的作用。 B.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是否能自觉维护公共道德,遵守文明规范,是社会维持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的内在保障。 C.动物园的选址和建设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国家相关法规出发,既要有利于动物生存又要保证游客安全。 D.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既能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又能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还能支持本土人才勇攀高峰。 答案 A 解析 B项两面对一面,“是否能”谈到的是正反两面的情况,“是……的保障”讲的是正面的情况,显然搭配不当。C项句式杂糅,“根据……出发”应为“根据……”或“从……出发”。D项语序不当,根据逻辑关系应该由部分到整体,由内到外,应调整为“既能支持本土人才勇攀高峰,又能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还能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 5.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提取三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不超过4个字。(3分) 人的意识(或者说灵魂)到底能不能独立于身体而存在,这是人们争论了几千年的问题。在过去科学不发达的年月,人们一般倾向于相信灵魂是可以独立存在的,所以宗教上才有天堂、地狱和来世之说。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所谓“灵魂出窍”实质上是一种幻觉,而且这种幻觉并非在人濒死时才会产生,只要我们从某两种感官(通常是视觉和触觉)中得来的信息相互矛盾,就很容易产生灵魂出窍的幻觉。现在,科学家甚至通过一些简单的办法就能诱导一个健康人“灵魂出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意识(灵魂) 独立存在 幻觉 6.以“我”“夕阳”“河水”“远山”四个意象为必要元素,描写一个场景,表达一种情感。要求:①有心理描写,②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③有意境,④不少于120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夕阳西下,柔和的光芒笼罩着将暮未暮的世界,天地苍茫而祥和;河水平缓而安静地流淌,不发出一丝声响,河面却闪烁着红宝石般的粼粼波光;远山如黛,蜿蜒起伏,它们正一个接一个地向我轻声道别,然后慢慢隐没于黑暗之中。坐在这金色斜晖里,望着眼前无限美好的河山、大地和天空,我的内心安宁而愉悦:生命如此静好! 二、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一面,城墙俨(yǎn)然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bó)小小蓬船。 B.喊声,笑声,千万双脚的跺(duò )地声震天动地;喧嚣不时加剧,涌向大阶梯的人流不时折回来,乱作一团,搅成漩(xuàn)涡。 C.回归自然,首先要把自己回归成一个散淡的村野之人,居所当然也应毫无市侩(kuài)气息,彻底消融(rónɡ)于自然,如雨入湖。 D.一支蘸(zàn)了胭脂的画笔,任你在时光的镜中怎样涂抹,也描摹(mó)不出最初的滋味,曾经的风景再美,也只是曾经而已。 答案 C 解析 A项蓬—篷。B项“漩”读xuán。D项“蘸”读zhà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甲]车下高速公路,驶入进城连接线,扑面而来的是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我不停地发出赞叹之声,可坐在我身边的同事却无动于衷,只顾埋头看电子书。[乙]因为我知道他平常酷爱摄影,于是就提醒他电子书可以天天看,此处美景却不是天天有。他说等看完这一章再拍。 直到进城下车后,他才放下电子书,直奔城里,开始拍个不停。每处景观,他没拍完,我就欣赏完了,早早坐在车上等他。因为时间紧迫,所以尽管他意犹未尽,我们也不能逗留。[丙]如果他不一直低头看电子书,在车上就想好了哪些美景一定要拍,也许时间会俭省一些。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花团锦簇 B.无动于衷 C.因为 D.俭省 答案 D 解析 A项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使用正确。B项无动于衷: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使用正确。C项因为: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关系。使用正确。D项俭省:爱惜物力,不浪费财物。不能用来形容时间,使用错误。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 B.乙 C.丙 答案 A 解析 “花团锦簇”和“美不胜收”之间应用逗号。从语意上来说,“美不胜收”是对前面“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的景色的概括性评价,不能与之并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徐州的煎饼,不仅是一种思乡的情结,更是一种美味,它能让远行在外的游子,梦里想它时也不禁口水直流。 B.在发生紧急事件需要直升机救援的情况下,医疗主管部门和军民航的管制部门会遵循生命救助黄金原则,30分钟内就能起飞。 C.江浙地区从古至今都是文化大省,这里的文化气息浓郁,书画、书法收藏都比较广泛,收藏书画的人也比较多。 D.马拉松组委会特别招募的39名特殊的跑友,除了参赛还会保留相当一部分体力去帮助队员处理突发性的伤害事件。 答案 D 解析 A项不合逻辑,应将“一种思乡的情结”与“一种美味”对调。B项偷换主语,应在“30分钟内就能起飞”前加主语“直升机”,或改为“30分钟内就能让直升机起飞”。C项主宾搭配不当,“地区”不能是“大省”。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杏林,是中医界的代称。①_______________。董奉,字君异,三国时闽籍道医,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②_____________,同时,医家也以“杏林中人”自居。后世喜用“杏林春暖”和“誉满杏林”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这个称呼与董奉的传说有关(或“这个称呼源于董奉的传说”) ②人们用杏林称代中医 ③称赞医生的医德医术 6.请根据提供的信息,拟写下面通知的正文。(6分) 某班定于3月17日去杭州博物馆参观。3月15日晚,班长小强收到班主任张老师带来的口信,委托他在班级黑板上写一个补充通知,告诉同学们,因3月17日杭州有大雨,要大家带上雨具,出发时间提前半小时,上车地点不变。 关于参观博物馆的补充通知 各位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强 3月15日 答案 (示例)受班主任张老师的委托,补充通知如下:因3月17日杭州将有大雨,请大家带上雨具;出发时间提前半小时,上车地点不变。希望同学们做好准备并准时上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