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学案3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古诗文阅读 学案32

1 学案 32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学案目标 1.能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它的含义和作用。2.掌握解答意象类题目的一 般步骤。 1.(2009·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 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 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 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5·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注]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的诗友。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探讨 鉴赏古诗中的形象在江苏卷中不是常考点、必考点。 该题命题考查角度主要是概述形象特点。有两类形象: (1)人物形象。设题方式: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或者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 点? (2)意象。这是考查重点。设题方式:诗(词或某句某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中使用了 哪些意象?诗(词)中的某一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有时把形象和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结合起来考查。如:某某意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另外,由意象衍生出的意境题,要求根据意象揣摩出意境特点和人物心情。设题方式: 诗(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几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意象类 意象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术语,也是一个重点。什么是意象?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 合。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而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 是多个的。具有意象的作品往往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一)鉴赏人物形象 1.知识梳理 诗歌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前者即诗中的诗人形象 “我”,如《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后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2 琵琶女的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 记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只有 如此,才能对人物形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其次要对所描写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所 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形象特点,理解形象意义;再次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 反映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情感。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 (唐)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鉴赏景物形象 1.知识梳理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即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所谓“意象”主要指的是这类形象,因 而也是高考重点。高考设题,一般考查景象(意象)的含义及表情达意的作用。 鉴赏景物形象,首先要感知景象特征,它的形、声、色、动、静,进而体会深层含义; 其次要与感情结合分析。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 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 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 王 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鉴赏事物形象 1.知识梳理 诗歌的事物形象,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 《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鉴赏事物形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 事物的特点。高考设题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鉴赏物象先要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句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分析诗中的描写,再联系作者 的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深层分析。 做题的思路为: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 3 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 花 陈 亮①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②正主张。 注 ①陈亮:南宋爱国诗人。②东君:司春之神。 (1)这首诗着重表现了梅花的哪些特点?你认为诗中梅花的形象和作者本人有着怎样的 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已成为千古名句。在本诗里,这一联写的是什么意思? 后人引用这一联,可用来表达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意境类 1.知识梳理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因此,情 与景是构成意境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抽象的意和情,不能构成意境;孤立的纯客观的景物, 也不能构成意境。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 谐”的艺术境界才是创作诗的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 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 与全篇对应。 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则主要看意境。由诗味到 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 鉴于意境的高度综合性、复杂性,高考诗歌鉴赏很少涉及。即便涉及,多简单考之,如 只要求描述一下画面特点,或者分开考查,如把境(画面)与情分成几问考,以降低难度。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 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分析意象的含义和作用 鉴赏诗歌形象的要点和重点在于鉴赏意象。高考考查意象往往从三个方面入手:①找意 象,②析意象(含义),③品意象(作用)。重点在后两者。 一、如何分析意象含义 4 1.方法点拨 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分析意象的含义就要围绕“象”与“意”展开。首先,据 “象”分析其表层含义,即分析“象”的特征;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分析其深层含义,即 分析“情”“意”含义。分析深层含义,不仅要看形象的形、声、色、动、静所综合构成的 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而且要结合语境及写作背景,准确把握其深层含义。另外, 分析深层含义要借助该意象的固定寓意,但到具体诗歌中会有变数,故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 秋 (南宋)黄公度[注]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 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 庆府通判。 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请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 指哪类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如何分析意象的作用 1.方法点拨 意象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营造意境的作用。什么样的意象决定了营造什么样的意境。如“松风山月”营造出 高洁之境,“寒村残月”营造出冷清之境。 二是表情达意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 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 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具体诗歌中的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由具体诗歌决 定。 三是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穿始终,那么该意象则起到线索作用。 分析意象的作用主要围绕这三方面展开。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上 董 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 ①董颖:南宋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漂泊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的妙处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课记录: 5 (1)审题 ①注意提问方式,明确答题方向 a.形象类常见提问方式:描写了哪些景象(意象)?刻画了怎样的形象?某形象有着怎 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某)意象有怎样的作用? b.意境类常见提问方式: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画面)?表达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把握思考模式 会分析、品味诗中形象(意象)。“象”是人物活动的背景材料。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 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先要明确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对象,选择了哪些物象,是什 么季节、什么特点的物象,它有哪些特征,尤其是具有哪些特定的文化内涵,表达了民族怎 样的特定心理,进而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更要思考景物怎样组合,总体色调如何,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要借助想象走进意境。要随着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去联想、去想象,去勾连、去填补诗中 的留白,从而走进意境,去揣摩意境特点,揣摩作者寄寓的感慨。 (2)答题 形象类题目答题步骤:①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一般可筛选描绘形象的词语),②概括形 象特点,③揭示作者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①是什么形象,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 么,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当然,要根据题干要求看你应该答到哪一步。 意境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景、情、境三个因素缺一不可,即要求答出“写了什么景,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现了什么情感”。 具体为: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 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 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 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如 是仕途失意还是长年漂泊)。这三个要点可根据题干要求看答到哪一点。 一、对点训练 (一)高考题组 1.(2010·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0·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6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 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模拟题组 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发庾岭① 汤显祖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注 ①作者上书抨击朝政,触怒权贵,被贬为徐闻典史,此诗写于赴任途中。 (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孤鹊”这一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 ①谷口:指蓝田县辋川谷口,钱起筑别墅于此,名之曰“故山草堂”。②辛夷: 木兰树的花。 (1)前两句写出了谷口怎样的景象?写这样的景象,在全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幽竹”这一形象在本诗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训练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鹭图 刘 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诗歌中的“雪衣公子”是什么?根据诗歌的意境说说“清意”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歌托物言志,说说作者借白鹭抒发了什么情感。 7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秦娥 (南宋)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①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②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 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③宫殿,冷烟衰草。 注 ①垣:矮墙。②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即后来的北宋首都汴京。③宣和:北宋 徽宗年号。 (1)词的上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说说词人的情感寄托物是什么?选用这样的意象有 何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词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我们展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 32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高考体悟 1.“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2.清冷、幽静。孤单、寂寞。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题的揣摩能力。可以从诗的意象入手,枝上露珠不时滴落, 说明幽静;台阶下有了苔藓,说明人迹稀少、冷清。由此可以看出诗歌的意境特点并进一步 推想出诗人的心情。 知识整合 一、(一)2.(1)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或“多情”)、腼腆羞涩(或“羞涩”,或“腼 腆”)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或“友爱”)、勇敢的采莲姑娘。 (2)相同: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或“衬托”)人物形象(或“景物描写为人 物出场作铺垫”)。不同:白诗后两句采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物形象,而张诗 后两句采用了白描手法。 解析 第(1)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应重点关注这两首诗的三、四句。第(2) 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两首诗都是先景后人、以景衬人,这一相同点不难 看出;白诗采用了细节描写(“欲语低头笑”),也属显而易见,较难的是“张诗后两句采用 了白描手法”。 (二)2.诗人借助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表现出浓郁的春天 气息。诗中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示下,满怀憧憬,追求美好的未来,透露出 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面貌健康、饱满的景况。 解析 诗人凭着他敏锐的感受,捕捉到春天较早发生的景象,从淡淡的色调和平静的活 8 动中成功地表现出浓郁的春天气息。先要整体感知基调,然后再具体到每一个意象。 (三)2.(1)开花早,报春信,不畏严寒。作者以梅花自比,梅花的形象寄寓着作者坚强的 性格、高洁的品质。(2)梅开花早,竞吐芳香的百花都落在了梅花的后面。敢于首开风气, 敢为天下先。 解析 (1)梅花的特点从二、三两联可以看出。(2)这一联实际强调了梅花开花之早。至 于后人引用之意,只要扣住“先”字,可表达的意思较广泛。 二、2.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 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 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解析 由词中所描绘的“桑”“蚕”“细草”“黄犊”“斜日”“暮鸦”等意象构成 的意境可知,叙述时要抓住关键词,注意每个事物的情态和特点。 重点突破 一、2.“山鸟”喻指那些只求一时的欢乐和和平、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井梧” 喻指那些看到暂时繁荣背后隐伏着危机的、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 解析 解题时要注意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及身世遭际。作者关切时事,借眼前实景委婉 曲折地表达了对朝廷投降政策的不满。“雨意欲晴”和“寒声初到”,是自然气候的变化, 又实中寓虚,隐喻政治气候的变化。诗人赋予“山鸟”“井梧”以人的性格,用带有喻意的 艺术形象、抒情的笔调,告诉人们:山鸟只是为目前的晴天而高兴,井边的梧桐却敏感地觉 察到季节的变易。作者借此表现在宋金对峙的那个时代,那些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仅 希求一时的和平和欢乐,唯有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才能看到隐伏着的危机。 二、2.写天空飞翔的鸥鸟,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机,组成一幅动静相间的江上秋 色图(要点:“生机”或“动静”);成双的鸥鸟反衬了诗人的孤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 纸上(要点:“孤寂”或“孤单”)。 解析 作者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因此他的一生很可能为生计所迫而长年奔走异乡。全 诗由江上景写到心中情,虽然传递了诗人一缕轻愁,但景象开阔,格调明快,并不陷于颓丧, 表现出诗人阔大开朗的精神气质。“待汝成阴系钓舟”一句可谓石破天惊,神来之笔,出人 意表。千百年来,诗人们的笔下,“柳”总与“别”相关,诗人在这里却不落窠臼,另翻新 意,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运思既妙,立意也高,字面上并不曾 诉说羁旅孤客之怨思离情,而读者却能心领神会,这就比明白道出显得更动人、更隽永。着 一“系”字,不仅抒写出自己惜别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长的特点,造语堪称天然而含蓄, 新颖而贴切。 巩固提升 1.暮春。飞花。 解析 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情调。“天涯”二字 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分离,“泪沾巾”则表达了思念之切。离情伤感,别意悲苦。客居异 地他乡,则比一般的送别更加悲凄。身居异乡,物质和精神都没有依靠和寄托,难得结交一 挚友,可是如今却要离别,别情可谓凄凉入骨。作者将别情融入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更加 的深沉复杂。 2.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解析 该题考查了意象,“子规”即杜鹃,中国几千年来的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为 一种悲鸟,一种凄凉、哀伤、思归的象征;再联系作者的经历,就可以确定“子规”意象的 含义了。 3.(1)①点明时令特征;②描写秋天萧条景色,烘托诗人的思想感情,为全诗定下凄凉 感伤的基调。 9 (2)①“孤鹊”体现了愁苦与茫然;②作者以“孤鹊”自喻,表现了内心的孤寂与伤感。 解析 (1)既要注意景中有情的特点,又要结合首联特点分析其结构作用。(2)重点分析 它包含的情感内涵。 4.(1)写出了谷口暮春之景:黄鸟的鸣唱已稀,辛夷、杏花已谢。说春色固然美好,但 毕竟短暂易改,以此来反衬“不改清阴”、待“我”始终如一的窗下幽竹。 (2)诗中的“幽竹”不慕浮华,不改气节,朴实而庄重,执著而超拔;深情待“我”, 令“我”怜爱,它实际上是诗人厌弃浮华、崇尚气节的心志的写照。 解析 (1)以“谷口”开篇点明故山草堂的所在。“春残”紧扣诗题“暮春”,也为下 面的叙写作铺垫。黄莺鸟声稀、辛夷花飞尽、杏花乱纷纷,虽都是在写春残景色,但又是在 为后两句的出场作陪衬。正是在暮春时节,鸟语已稀、花香将尽的时候,才会突然间感觉到 幽竹以及清阴迎“我”归来的可爱。这里诗人用了对比与拟人两种手法来突出幽竹的使人怜 爱。(2)“幽竹”“清阴”与“待我”则写出了尚有幽清之境迎“我”的欣喜。拟人则是诗 人赋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感,“不改清阴”是说幽竹具备始终如一忠于朋友与主人的品 性。“待我归”是说幽竹保持着一竿绿阴等待“我”归来的亲情,“不改”与“待我”四字 让人顿感一股真气扑面而来。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 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 5.(1)白鹭。清高、高洁的志向。 (2)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 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次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 美好的白鹭形象。“立”字写出了其孤独、寂寞之状。第三句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 解的一腔愁苦之情。末句,“独”“叹”两字直抒悲、愁之情,“斜阳”以景衬情。 (3)抒写虽有高洁的志向却不被人理解的愁苦之情。 6.(1)表达了对北方同胞的思念之情以及无法收复中原的苦闷之感。情感寄托物是归鸿。 词人委托北去的鸿雁问候长期处于金人统治下的宋朝遗民,个中滋味,难以尽表,真是蕴藉 深致。 (2)词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河破碎图。宋金前线,边声悄寂,防务废弛,昔日大好河 山,哀鸿遍野,了无生机,昔日繁华的宫殿,也满目凄凉。 (3)感情基调是沉痛、悲愤的。 1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