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高一下学期联考适应性训练(二)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 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 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 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 一体的“青春教”。“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 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 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正因如此,“五 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 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 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 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 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 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 卷 1 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 之历史为白首乏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五四” 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 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由此“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 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来说,将“五四”文学 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 1918 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 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大钊 29 岁,周作人 33 岁,钱玄同 31 岁,刘半农 28 岁,沈伊默 35 岁,胡适 27 岁,都是很年轻的,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 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许多人只 20 出头。他们的出现给现代文坛带来一 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以哪些作家为主体往往会决定一种文学的性质,中国古 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是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是情感 - 2 - 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 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 “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 神先兆,梁氏文章“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 钟之气。 1900 年他在《少年中国说》中表现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前文所及李大 钊《青春》一文与上文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也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 目中就像一位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是“年轻的祖国”,“五四”作家的青春气息是如 此地富有感染力量,主体的气息投掷于对象的身上,使得对象也变成青春勃发的了。祖国在 更生,是年轻的祖国;时代在变化,是年轻的时代。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在“五四”时代的 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地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猛进》、《创造》、 《狂飙》等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 明的。“五四”作家的忧郁是青春的忧郁,“五四”作家的幻想是青春的幻想,他们对于青 春的迷恋已经到了走极端的程度,钱玄同甚至说过不可理喻的话“人过四十该枪毙”。 (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五四”作家的宗教是青春、欢乐与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由于他们将欢乐与光明 融合在个体的生命形态之中,所以“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B. “五四”文学运动的转向是指以自虐、黑暗、老年心态为特征的封建文学向以欢乐、光明、 青春心态为宗旨的“五四”青春型文学的转向。 C. “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终结了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 催生了中国现代的青春型文化,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运动。 D. “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具有历史和时代生活基础的, 梁启超、李大钊和郭沫若等为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引用徐志摩《默境》中的诗句,为论述“五四”文学的鲜明特征奠定了昂扬、欢 乐的基调。 B. 文章第二段中的“宗教”其实是指“五四”作家的追求和向往,这里运用了比喻的论证方 式。 C. 文章第三段先以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为例,然后以李大钊的文章为例,集中论述了青 - 3 - 年一代在“五四”时期的重要作用。 D. 文章四、五两段的论证思路是相同的,一开始就提出论点,然后列举事实加以佐证,很有 逻辑力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开篇引述徐志摩的诗句,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出青春、欢乐与光明这个话题,为论述“五 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这一主旨服务。 B. 一个时代的作家主体特性往往决定一个时代的文学性质,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群以士大夫 为主体,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因此李大钊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 C. “五四”新文学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平等并列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从封建文化 向新文化转变的背景中,前者与后者是相应和的。 D. “五四”新文学的创作主体是青年,“五四”文学是青年的文学,那么,“五四”新文学 的读者群自然是青年,他们的青春气息使祖国成为年轻的祖国。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一般要认真阅读所给 选项,在文中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比对分析,找出答案。D 项,无中生有,“具 有历史基础”文中没有据;“郭沫若等为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不正确, 文中只提到“至于郭沫若……他们的出现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 气”,但说郭沫若做出贡献就牵强了。故此题答案为 D 项。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 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 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C 项,“集中论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时期的重要作 用”不正确。第三段论述的中心是首句的分论点,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 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故此题答案为 C 项。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 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 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B 项,强加因果,原文并没有明确介绍“李大钊认为中国以前之历 - 4 - 史为白首历史”的原因,且原文说“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是从载道 或消闲的角度出发”,并不是“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C 项,混淆二者关系,“‘五四’新 文学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平等并列的两个不同的概念”不正确,由原文来看,不是 “平等并列”,而是从属关系。D 项,“五四新文学的读者群自然是青年”说法绝对,且文中 也没有关于五四新文学的读者的内容,依据现实可知,五四新文学的读者不只是青年人。故 此题答案为 A 项。 【点睛】第 1 小题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为“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类题目的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 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 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要阅读题干要求及所给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仔 细分析比对,得出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里约奥运会上,一个名为“张小明”的新闻机器人小试锋芒。在奥运会开始后的 13 天 内,共撰写了 457 篇关于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的消息简讯和赛事报道,每天 30 篇以上。不 仅涵盖了从小组赛到决赛的所有赛事,且其发稿速度之快,也让人惊讶——几乎与电视直播 同时。 “张小明”的核心——“写稿模块”由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同北京大学计算机所共同研 制。其工作原理是结合最新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视觉图像处理的技术之后,通过语 法合成与排序学习生成新闻。作为第二代新闻机器人,“张小明”不仅可以通过检索图片自 己选择图片,还能模仿人类的语气,使用诸如“笑到了最后”、“实力不俗”等词语。 新闻机器人,或者叫 AI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最新应用。其实,在“张小明” 出现以前,新闻机器人就已被世界上的主流媒体关注并加以使用。例如,国外有美联社的 Wordsmith、华盛顿邮报的 Heliograf 以及纽约时报的 blossom 等。国内则有新华社的快笔小 新、腾讯的 dreamwriter 等。这些写稿机器人无一例外都运用到了大数据处理技术。首先通 过数据采集,将其录入数据库中,再将这些数据按照语句出现频率以及新闻要素关键词进行 分析加工,制作出一套符合该媒体发稿风格的模板,然后将新闻元素 5W1H 代入其中,一篇新 闻消息就这样产生了。 (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 5 - 材料二 机器人跟记者并肩工作,写新闻,已经是一些媒体机构的现实。有些体育消息,如果不 加作者名字,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机器人新闻”不是关于机器人的新闻,而是机器人做的 新闻,在人类世界普及的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对于此刻正在电脑前写稿的记者们来说, 似乎饭碗受到威胁,形势不太妙。然而,写稿只是记者工作的一部分。机器能就特定话题做 电话采访吗?能写出有文采、直抵人心的报道吗?技术上这是可能的,可以事先把问题拟好, 让机器打电话采访,但编辑是否愿意这么安排则是另一个问题。不过,更靠谱的判断是,机 器人或软件将很快成为记者们手里的一个工具,用来搜寻新闻线索或生成内容。 记者的核心职责是从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中筛选、掂量、分析、权衡、组织,写出有理 有据、有血有肉、全面平衡的报道。这是一门活技术,代代相传到今天,经过百余年的演化。 如果说机器人最终也能掌握这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技术,那也不大可能是现在。 (摘编自《机器人都能写新闻记者真要失业了吗》) 材料三 如今,“机器人新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里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出版商们正在努力 应对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以及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的残酷现实。尤其在美国,机器人写稿越 来越普遍。2014 年以来,洛杉矶时报》的地震警报讯息一直由机器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 的数据自动生成。这中间也出过岔子。去年 6 月,《洛杉矶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加州海岸发 生 6.8 级地震的报道。但它实际上依据的是 USGS 错误发布的 1925 年地震记录,于是闹出了 一个地震预警响了 92 年的笑话。 但这些风险并没有降低媒体机构对机器的热情。《华盛顿邮报》去年宣布,开始由机器发 布有关高中橄榄球比赛的报道。这些稿子每周都会自动更新,资料来源是高中橄榄球教练提 交的净胜分数据。在欧洲,各大新闻编辑部在算法的帮助下,去年每月生成数以万计的稿子。 荷兰的一个机构甚至使用一种算法,用更简单的语言改写稿子,为儿童“量身定制”新闻报 道。牛津大学的亚历山大芬达坦言,虽然这些系统的生产效率比较高,但仍不够精密。虽然 人工智能无疑会越来越多出现在新闻编辑室,但哈佛大学的约书亚顿认为,专业记者们写稿 时应对的真正困难和最严格的部分——仔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的、情境化的故事——将很 难被机器掌握。 (摘编自《好新闻需要专业技艺——机器人“记者”难取代“本尊”》)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小明”的核心是“写稿模块”,其工作原理是运用某些最新技术,通过语法合成与排 - 6 - 序学习生成新闻。 B. 机器人新闻普及速度超乎想象,特别是在美国,机器人写稿十分普遍,某些新闻已经达到 以假乱真的效果。 C. 新闻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最新应用,机器人新闻是机器人做的新闻,两者的内 涵完全不同。 D. 现在,《洛杉矶时报》的地震警报讯息、《华盛顿邮报》有关高中橄榄球比赛的报道都是根 据数据自动生成。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小明”是第二代新闻机器人,性能要好于新华社的快笔小新,它不仅可以检索、选择 图片,还能模仿人类的语气使用一些词语。 B. 记者写新闻是一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活技术,它要求记者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恰到好 处的加工,在此基础上写出优秀的报道。 C. 新闻机器人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采集、录入数据,经过分析加工,然后将新闻元素代入 其中,再制作出特定模板,就能“写”出新闻。 D. 如今,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为了应对这些残酷现实,“机器人新 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越来越受欢迎。 6. 使用机器人“写”新闻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C 6. 优点:发稿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使用成本低。不足:风格单调,新闻的人性比重低;不 能自主纠正错误,存在一定风险,不够精密;不能仔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的、情境化的故 事。(结合材料有分析、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要求选出“下 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B 项,有两处错误。第一,“机器人新闻普及速度超乎想象”错误,根据材料二“‘机器人新 闻’不是关于机器人的新闻,而是机器人做的新闻,在人类世界普及的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 想象”,可知机器人新闻普及速度只是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第二,“某些新闻已经达 到以假乱真的效果”错误,根据材料二“有些体育消息,如果不加作者名字,几乎可以以假 - 7 - 乱真”,可知由机器人写稿的某些新闻只是“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 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 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 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C 项,“制作出特定模板,就能‘写’出新闻”错误,根据材料一“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将其 录入数据库中,再将这些数据按照语句出现频率以及新闻要素关键词进行分析加工,制作出 一套符合该媒体发稿风格的模板,然后将新闻元素 5W1H 代入其中,一篇新闻消息就这样产生 了”,分析可知应为“制作出特定模板,再将新闻元素代入其中”。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使 用机器人‘写’新闻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然后到材料中找到 介绍有关使用机器人“写”新闻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的内容,然后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根据原文“且其发稿速度之快,也让人惊讶”“这些系统的生产效率比较高”“‘机器人新 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里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出版商们正在努力应对报纸发行量日益减 少以及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的残酷现实”,可知使用机器人“写”新闻的优点是发稿速度快, 生产效率高,使用成本低。 根据原文“记者的核心职责是从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中筛选、掂量、分析、权衡、组织,写 出有理有据、有血有肉、全面平衡的报道。这是一门活技术,代代相传到今天,经过百余年 的演化。如果说机器人最终也能掌握这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技术,那也不大可能是现在”“但 这些风险并没有降低媒体机构对机器的热情”“虽然这些系统的生产效率比较高,但仍不够 精密”“专业记者们写稿时应对的真正困难和最严格的部分——仔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 的、情境化的故事——将很难被机器掌握”,可知使用机器人“写”新闻的不足之处有新闻 风格单调,人性比重低;机器人不能自主纠正错误,存在一定使用风险,不够精密;不能仔 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的、情境化的故事。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篇或文本的 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个段落,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 - 8 - 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就是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 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 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 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 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 然后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缝山针 非鱼 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他的写意山水在省里小有名气。 局里开党委会研究驻村扶贫工作,说市里要求必须有一名副县级干部带队,在扶贫村帮 扶一年,尽快帮村民走上致富路。年又春一听说是高阳村,忙说,我去。 高阳村年又春去过。几年前他出去写生,骑一辆自行车三转两不转到了一个小山村,① 当时正是槐花飘香的时候,漫山遍野雪白的云朵起伏着,甜腻腻的香味让年又春陶醉了。他 躺在树下睡了一觉,然后支起画架,画了两幅《听槐》。临走的时候,年又春问一个放羊孩子, 那孩子吸溜着鼻涕告诉他:这是高阳村。 正月十五没过,年又春就带着被褥、军大衣、煤气灶、米面油盐,和两名驻村队员来到 高阳村。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他们的到来,年又春看到寒风里热气腾腾的欢迎队伍,他的心 一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帮百姓致富。 年又春从局里要来一部分扶贫资金,又借助各种关系拉来十来万赞助,修公路、架电话 线、建蓄水池,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帮扶工程建成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村委开会也开他 们宿舍去了,大事小事都要跟他们商量。 ②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笼,年又春站在山顶上,深深呼吸着 山风带来的果实成熟的香味,他又一次醉了,久违的情绪在胸膛里鼓胀。 下山的时候,年又春看见瘦瘦的高小根背了一大筐煤。他早听说高阳山上有煤,可一直 没顾上详细问。他叫住高小根,要看看他筐里的煤。高小根说这煤是无烟煤,好烧。山上不 少,也不深,有时候找准了几头下去就能看到黑煤。 年又春一听立即兴奋了。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村里就不知道开发呢,要开发出来,村民 不早富了,还用他们来扶贫?年又春一回村就把村委会主任叫来,问他煤的事。主任说早就 - 9 - 想开发,但村里没钱,投资不起。找市煤炭局的一个技术员来看过,他说都是“鸡窝矿”。 年又春问他啥叫“鸡窝矿”,主任说就是矿床太小,一小片一小片,跟鸡窝一样。年又春一 听沉下脸:“鸡窝矿”也是矿啊,怎么着也能给老百姓带来财富不是?村主任一听忙点头说: 是,是,是。 于是,高阳村的煤矿开挖了。没钱,招外地的人来投资,村委会账上的钱慢慢多了,村 民下窑挖矿,每天也可以挣几十块钱。高阳村热闹起来了,轰隆隆的汽车、拖拉机从年又春 帮忙铺设的公路上开进来,又开出去,一车车煤挖出来,又拉走,换成了钱。第二年春天到 来时,一些村民家里开始准备盖新房,谁见了年又春都双手拉着他说:感谢啊,感谢党。 年又春是喝完高小根的喜酒才离开高阳村的。高小根在矿上挣了钱,买了辆三轮摩托, 还从山外娶回一个漂亮媳妇。年又春借着酒劲说:新娘子长得好看,回头给我当模特。高小 根乐得直搓手,不停地说:喝酒,喝酒。 年又春的扶贫工作结束了,在全市召开的表彰会上,年又春做典型发言,他声情并茂, 会场上好多人都在悄悄擦眼泪。没多久,年又春的先进事迹报到了省里,省里对市里的驻村 帮扶工作进行了嘉奖,年又春不但晋升一级工资,还被调到市科协做了主席。 年又春一年多后翻看他的获奖作品《听槐》时想起了高阳村,他对高阳村的深厚情感被 一下勾了起来。到高阳村去!年又春立即带上司机出发。 ③暮秋时节,高阳村的风很劲,一路上枯黄的叶子在车前翻卷飞舞,车轮带起的小石子 儿敲打着车窗车门,发出清脆的响声。 停,快停下。年又春看见高小根了。司机停下车,年又春下车叫高小根,高小根迟疑了 一下才认出是他,忙过来拉着年又春的手说:年局长来了,大家都一直念叨你呢。年又春叫 高小根一起坐上车回村,高小根说不了,他得上坟去。年又春忙问:谁不在了?高小根苦笑 一下:媳妇。八月份下大雨,她从山上下来,一个挖过的废煤矿突然塌了,媳妇一下陷了进 去,肚子里还有五个月大的孩子。 年又春惊呆了,怎么会这样?他沉默了一会说,我们一起去。年又春和高小根一起慢慢 朝山上走,年又春越走越心惊。满目疮痍!他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所看到的。到处是挖过 的和正在挖的小煤窑洞,废弃的煤矸石。曾经茂密的树林,现在几乎不剩几棵树,孤单地守 着快速苍老的高阳山。 年又春在高小根媳妇的坟前跪了下去:都是我的错。高小根忙拉起年又春:年局长,你 是我们的致富大救星,是她命不好,赶上了,怎么能赖你呢? 年又春没有勇气走进高阳村里,他匆忙赶了回去。 - 10 - 三个月后,市里禁止小煤窑开采的通知下来了,一件由年又春设计的巨型雕塑也从省城 运到了市里,又被运到高阳村,是年又春自己掏钱制作的。 那是一根细细的弯弯的金属大针,足有十来米高,斜依在一个底座上,在太阳下发出耀 眼的光芒。年又春给这个雕塑取名字叫:缝山针。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三段叙述年又春和高阳村的渊源,交代了他特别想去高阳村驻村扶贫的原因,也为 下文他积极热情地开展扶贫工作做了铺垫。 B. 年又春各处拉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又设法开发煤 矿,表现了他不辞辛劳、真诚助民的品格。 C. 《听槐》画作在文章中两次出现,既表现了年又春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推动情节发展, 让他再次来到高阳村,目睹高阳山的现状。 D. 小说以年又春驻村扶贫为主要内容,以小见大,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广阔画 卷,暴露的问题也给扶贫工作敲响了警钟。 8. 画线句子是三次对高阳村环境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为什么以“缝山针”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D 8. ①突出高阳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年又春想去扶贫相呼应,也与后文该 村受到破坏的情景形成对比。②高阳山美丽的秋景,象征扶贫工作的成功,衬托年又春内心 的满足和喜悦。③暗示高阳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渲染下文悲凄的氛围。忧伤:小说 书写了一个忧伤哀婉的爱情故事。三奶奶新婚不久便了失去丈夫,她只能把爱留在思念中, 最后连想去丈夫牺牲的地方看看的愿望都难达成。 9. ①“缝山针”既是一件雕塑,又暗寓对高阳山环境进行修补。②“缝山针”是主要人物年 又春反思的产物,体现了他勇于反思、敢于直面自己错误的精神。③由开发高阳山到“赠针 缝山”,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④“缝山针”预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昭示着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凸显了小说主题。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 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 11 - 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 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 项,“以小见大,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错,高阳村并非新时期农村 的典型,作者也并非以此展现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具体考查环境的 描写的作用,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回顾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环境的特 点以及环境描写所在的位置来分析作用。 首先分别明确三处环境描写的特征,然后分析其作用。①处描写出高阳村自然环境的优美, 在情节上引出年又春想去此地扶贫的原因,在结构上则与后文该村被破坏后的环境形成对比。 ②处写高阳山上的美丽景色,出现在年又春初步扶贫后的秋天,火红的柿子象征着扶贫工作 的成功,同时与后文“他又一次醉了”相映衬。③处写高阳村深秋的悲凉萧瑟,写出了村子 自然环境被破坏的现状,同时为下文写高小根媳妇之死渲染悲凉的氛围。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小说标题作用题通常联系小说结构(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小说主旨和联系读者的阅读感受作答。 首先应明确题目的含义,“缝山针”既是雕塑,又暗指对高阳山环境进行修补。然后结合小 说的人物形象、情节、主题进行分析。从人物形象上看,“缝山针”是年又春所赠,以“缝 山针”为题,体现出年又春勇于反思自我,正视自己错误的品质。从情节上看,以“缝山针” 为题,暗示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从主题上看,以“缝山针”为题,可以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的主题。 【点睛】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 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 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一般的答题模 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 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 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 1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颖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 故事..,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 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 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 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 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 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 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 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 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 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 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 紫荆输大同。帝悦,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选编自《明史·徐阶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 以资赏费/皆用之。 B. 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 资赏费/皆用之。 C. 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 资赏费/ 皆用之。 D. 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 资赏费/皆用之。 - 13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服除,在文中指除去丧服,守丧期满。丧服有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 麻。 B. 进士第三,在文中是指在科举殿试中,获得一甲第三名,称为探花,赐进士出身。 C. 故事,在文中是指先例,旧例,跟“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句中的意思相同。 D. 畿内,古指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一指京城管辖之地。文中指京都辖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阶很被皇帝看重。比如皇帝不想徐阶离开自己;进入内阁官居一品后,九年之内一再加 官进爵;所进言都被采纳。 B. 徐阶做事有主见。仇鸾被诛,时议减去他增加的卫卒,徐阶没有同意;倭寇侵犯东南,徐 阶力主发兵,还请求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运输到边关。 C. 徐阶行事讲求谋略。在吏部折节庶官,庶官皆愿为用。自度不可与严嵩争锋,恭谨事奉他, 且更加精心写青词迎合帝意。杨继盛一案,又用危语使严嵩害怕而罢手。 D. 徐阶深遭严嵩忌惮。严嵩害怕夏言,置夏言于死地,因夏言曾推荐徐阶,所以对徐阶忌惮 有加,曾借独对的机会诋毁他有图谋不轨之心,又想借仇鸾事件做文章,都没有成功。 13. (1)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 (2)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 【答案】10. B 11. B 12. D 13. (1)徐阶屈尊礼遇他们,会见必定久坐,官吏治理情况和百姓疾苦。 (2)不久晋升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秘密上书告发咸宁侯仇鸾罪状。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中,“减鸾所益卫卒” 是“议”的宾语,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AD;“言”是“说”的意 思,根据文章判断,“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都 是“言”的内容,故应在“言”后断开,排除 C。故正确断句为: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 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 故选 B。 - 14 -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 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 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 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 说,不正确的一项”。 B 项,“赐进士出身”错误,应为“赐进士及第”。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 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宋太宗淳化三年分进士为五等(进士分为五等自此始),一、二、三 等赐进士及第,四、五等赐进士出身。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 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 容进行分析印证。错误多集中在分析、印证环节。命题者一般采用曲解词义、改变时间地点、 改变对象、改变原因条件等方式设置错误。此类题解决的方法就是“题文对照”,就是将选 项内容与原文进行认真比对,从而发现错误,确认答案。 D 项,“严嵩害怕夏言”错误,原文是“既仇夏言置之死”,表达的是严嵩仇恨夏言,置夏言 于死地,而非怕夏言。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 句中,“折节”, 屈尊;“下”,指上级对下级的礼遇;“瘼”,此处指百姓疾苦。全句译 为:徐阶屈尊礼遇他们,会见必定久坐,官吏治理情况和百姓疾苦。(2)句中,“寻”,不 久;“兼”兼任;“疏”,上书,此处指给皇帝的报告;“发”,告发,揭发。全句译为: 不久晋升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秘密上书告发咸宁侯仇鸾罪状。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 15 -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1523)考取进士第三名,性情聪颖机敏,有权术 谋略。 皇太子出阁读书,皇帝召拜他为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遭逢母亲丧事归乡。守丧期 满,被提拔为国子监祭酒,不久调任吏部。旧例,吏部总是大门紧闭,接见下层官吏不多言 语。徐阶屈尊礼遇他们,会见必定久坐,咨询边塞腹地的要害,官吏治理情况和百姓疾苦。 他们都高兴自己被徐阶赏识,愿意为其所用。尚书熊浃、周用都看重徐阶。周用死后,闻渊 接替他,以前辈自居,做事独断。徐阶不乐意,恳请将自己调出以回避他,被任命兼任翰林 院学士,不久晋升礼部尚书。 皇帝明察徐阶的辛勤,加之唯独他所撰写的青词合乎圣意,召他值宿无逸殿,赐给飞鱼 服和宫廷饮食,皇帝对徐阶优礼不断。朝廷推举徐阶为吏部尚书,皇帝没有同意,不想徐阶 离其左右。 严嵩恃宠弄权,猜嫉加害同列。因为仇视夏言,置其于死地,而夏言曾推荐过徐阶,严 嵩因而忌恨他。一天皇帝单独召对严嵩,谈及徐阶。严嵩缓缓地说:“徐阶缺的不是才干, 仅多二心罢了。“大概因为他曾奏请册立太子吧。徐阶岌岌可危,考虑到不能与其争执,于 是谨慎事奉严嵩,而且更精心撰写青词迎合皇帝心意,不久晋升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 要事务。秘密上书告发咸宁侯仇鸾罪状。严嵩认为徐阶与仇鸾曾经共执政事,打算以仇鸾事 打倒徐阶。待听说仇鸾的罪行是徐阶告发,才愕然作罢,但对徐阶更加猜忌。 皇帝诛杀仇鸾后,更重视徐阶,屡次同他谋划边疆事务。当时商议减去仇鸾所增加的卫 兵,徐阶说:“不能减。京营积弱的原因,终不在疲乏而在于闲散,应当做精选淘汰,提取 他们的粮饷作为奖赏的花费。“都听从了徐阶的意见。徐阶一品三年满期,功勋有加,任柱 国;六年考满,并任用其子为中书舍人;第九年,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被打入锦衣卫的牢狱,严嵩嘱托陆炳追究主使人。徐阶告诫陆炳:“如果不谨慎, 一旦涉及皇子,宗庙社稷怎么办!“又说了令人害怕的话劝阻严嵩:“皇上只有两个儿子,必 定不忍心开罪于皇子,以回答你的质询,以此来向您道歉,问罪的只是左右朝臣。您为什么 要公开同宫邸结仇怨呢?“严嵩闻言惊恐,才算了结。倭寇蹂躏东南,皇帝几次询问徐阶,他 力主发兵。又念及边关士卒苦于饥饿,奏请征收京都辖区的麦子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往宣府, 从紫荆输往大同。皇帝很高兴,下诏实施这个方案。 - 16 - 万历十一年,徐阶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被追封为太师,谥号文贞。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秋梦唐·杜牧 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 定下了感情基调。 B. 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运用比兴手法抒写了思妇在秋梦中赴边,探望自己远戍边 关的丈夫的深情。 C. 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 孤独与痛苦。 D. 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人借思妇委婉地流露 出自己的忧国之思。 15. 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你觉得这 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不好。(1)“晨”字虽然清晰交代了时间,但其意蕴不如字丰富。“又” 字说明不是寄一次,而是寄多次,表达了对戍边丈夫的牵挂,对其守卫边塞的支持。 (2)“织女心”仅突出思妇的思念,“天外心”则既写出相距之遥远,又使“心”的包蕴更 丰富:不仅是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也是支持丈夫戍守边塞的美好思想,还可包含对国家的担 忧和热爱之心。 (3)诗贵含蓄蕴藉,作者将自己的爱国思想灌注到少妇思边的诗句中,摆脱了一般闺怨诗的 俗套,具有撞人心扉的艺术力量。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 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 - 17 - 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C 项,“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错误,“残梦”说明 是梦 醒后留有余思,“夜断魂”也说明梦醒时分的现实与梦境的对照产生。而选项说成“无法成 眠”即没有入睡,与梦醒相矛盾,是曲解文意。 故选 C。 【15 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关键句和个性化赏析诗歌的能力。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 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还要分 析题干所给诗句的优缺点,言之成理。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意思是:尽管路途遥远,又一次寄去征衣,以寄托自己对丈夫 的思念之情,更盼望其守卫边疆、保家卫国。“又”字表明不止一次,而是多次寄去征衣, 既写出丈夫戍守边疆时间之久,又写出思妇的思念之情;“天外”二字极言二人相距之遥, “心”字表明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也是支持丈夫戍守边塞的美好思想,还可包含对 国家的担忧和热爱之心。这两句含蓄蕴藉,虽是闺怨诗,却寄托着诗人的家国之思。 而“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句,只能表达时间和相思之情,却难以表达诗人的爱国情感, 并且该句直白浅显,少了诗意。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 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 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 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 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 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 18 -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 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念奴娇·赤壁怀古》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 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 五陵年少争缠头 (4). 一曲红绡不知数 (5). 人生如梦 (6). 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臾、博、绡、尊、 酹。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总有一些瞬间,令人真诚感动。小学操场上,一名学生冒雨奔向教室,听到国歌声便伫 立在风雨中,面向国旗敬礼;世界女排大奖赛场地中,国歌声骤然响起,正在赛前热身的中 国队队员自觉停下来, ,注视国旗。爱国,竟是如此具体而动人。 环顾寰宇,人不分肤色,都称呼祖国为母亲;国无论大小,都 地把爱国教育作为 必要的公民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 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这启示我们:爱国主义是教育必须提供的一堂人生 必修课。 - 19 - 因为爱国主义教育缺乏有效的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能量、消解温度。现实中,一些 人对“爱国”二字麻木不仁,认为倡导爱国主义是刻板、迂腐,甚至对他人的爱国情 愫 。这些,既缺乏尊重与敬畏,也映照着教育的不足。正因此,怎样增强针对性,创 新方式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也值得全社会 深入思考。 无声的典范说服力强,身边的榜样感染人心。其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很 丰富,不一定局限于学校教育。在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阅兵式上,( )。面对重大险情, 中船重工第七六 O 所黄群等 3 名同志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用生命诠释了爱国情怀。每一位 爱国的行动者,都可谓无形的教科书。倡导向他们学习,知行合一、 ,把对国家之 爱融入日常、付诸行动,正是激发爱国主义教育正能量的有效途径。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缺乏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温度、消解能量。 B. 因为缺乏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能量、消解温度。 C. 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如果缺乏,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能量、消解温度。 D. 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因为缺乏,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温度、消解能量。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老兵方阵的首先出场让无数人浸润眼眶,敞篷车上的浮雕就是生动的爱国画卷 B. 首先出场的老兵方阵让无数人浸润眼眶,敞篷车上的浮雕就是生动的爱国画卷 C. 首先出场的老兵方阵让无数人浸润眼眶,生动的爱国画卷由敞篷车上的浮雕展示 D. 老兵方阵的首先出场让无数人浸润眼眶,生动的爱国画卷由敞篷车上的浮雕展示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昂首挺胸 义正辞严 嗤之以鼻 事必躬亲 B. 翘首以待 理直气壮 视如敝屣 身体力行 C. 昂首挺胸 理直气壮 嗤之以鼻 身体力行 D. 翘首以待 义正辞严 视如敝屣 事必躬亲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 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原句有四处错误,一是不合逻辑,应将“因为……就”,改成“如果……就”;二是语序不 - 20 - 当,应为“缺乏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三是搭配不当,应为“失去温度、消解能量”;四 是关联词位置的问题,“如果”应该在句首。故答案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语句的连贯和衔接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 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 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 差。如此题中,结合前文“身边的榜样”与后文“每一位爱国的行动者”来看,“首先出场 的老兵方阵”更连贯更合适,因此排除 A、D 两项;而按照句式特点,B 项句式与前句衔接更 贴切,因而排除 C 项。故答案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昂首 挺胸:昂,仰起。仰起头,挺直胸脯。形容斗志昂扬,无所畏惧。翘首以待:翘,抬起,举 起。抬起头等待,形容殷切地期待。语境中是中国队队员面对国旗,应该用“昂首挺胸”;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义正辞严:道理正当, 措词严肃。本处语境是说爱国教育,所以用“理直气壮”较为合适;嗤之以鼻:是指用鼻子 轻蔑地吭气,表示看不起。视如敝屣:像破烂鞋子一样看待,比喻非常轻视。此处文段中是 指对其他人爱国的轻蔑和排斥,所以用“嗤之以鼻”较为合适;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 实践。事必躬亲:事,事情。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身体 力行”和“事必躬亲”都有“亲身做”的意思。但“身体力行”偏重于“努力去实践”;“事 必躬亲”偏重于“凡事一定要亲自做”,并有“不放心别人去做”的意思。语段中是中学习 黄群等人的实践精神,所以用“身体力行”较为合适。故答案选 C。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 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 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 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20.下面是一则邀请函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本人大作《天长地久》的新书签售活动将于 10 月 10 日上午 9 点在郑州市音乐厅隆重举行。 特邀请您和您的妻子按时光临指导。届时还将惠赠新书,敬请批评指正。 【答案】①“大作”改为“拙作”②删去“隆重”③“您的妻子”改为“夫人”④删去“按 时”⑤“惠赠”改为“敬赠” - 21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 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具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 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的需要,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有分寸感,做此类题目可以 根据说话的对象与场合的不同,来选择运用敬辞或谦辞,书面语或口语。本题考查的是邀请 函的内容。“大作”是敬称别人的作品,称呼自己的作品应谦虚,改为“拙作”。“隆重” 用语不谦虚,应删除。“您的妻子”用语不规范,不尊重,应改为“夫人”,“按时”是对 宾客提出要求,用语不礼貌,应删除。“惠赠”是称人赠与的敬辞,这里是赠送新书给人, 应改为“敬赠”。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要求:①要全面;②不 超过 50 字。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 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 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 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生物过程 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答案】志愿服务①能够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②推动社会文明发展,③实现个 人的美好价值,④使人获得精神满足。 【解析】 【分析】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本题其实是一道考查压缩语段的题目,需要注意以下解题思路:仔细分析语段 的层次,分几层,层意是什么;辨析主次,留主舍次;压缩连缀,切合要求。本题中,一共 有三层意思,按照每一层的主要内容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详解】此题考核压缩语段的能力,注意以”志愿服务“为主线来找其作用,每个句子是一 个作用,把每个句子的核心内容摘取出来然后重新组合句子即可。重点词语“弥补政府服务 和市场服务的不足”“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使人获得精神满 足”。 四、写作 - 22 - 22.下面的一组图片,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2020 年 1 月 18 日,84 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 依然赶赴疫情最为严重 的武汉,餐车休息的瞬 间,成为 2020 年开年来 最为感动的画面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由于防护 服穿戴起来特别麻烦,所以许多 医务人员,一穿就是一整天。但 厚重的口罩和防护面罩取下来 的时候,脸上已经被勒出深深的 烙印。 2018 年 6 月,内蒙古汗马自然 保护区发生重大火灾。这是鏖 战了四天的消防员扑灭大火后 的手。 请根据这组..图片的内容,联系现实,表明态度,阐述看法,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勇于担当,坚守责任 你是否看见一株松柏,在皑皑冰雪中显示着树的担当? 你是否看见一株腊梅,在凛冽的寒风中彰显着花的但当? 你是否看到那一个又一个普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勇于担当,坚守责任,是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而中国复兴号这 艘巨轮,也在每个人的担当之下驶向远方。 担当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保尔·柯察金曾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 有一次,射在这繁华的世界之中,每个人生而如一张白纸,需要之后的你在上面涂抹绘画, 只有承担好画好自己这幅图画的重任,才能让生命之花绽放夺目的光彩,残疾人海伦·凯勒, 身受宫刑的司马迁,瘫痪的霍金,根本不都是在最艰难的困境中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昭示 着对生命的担当吗?在这担当之中,心灵因此而璀璨,灵魂因此而升华。 担当是对社会应尽的一份义务,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因此每个社会成员都对整个社会负 - 23 - 有责任,当老人摔倒在路边的时候,当道德绑架愈演愈烈的时候,当伪捐诈捐骗捐变成常态 的时候,你是选择站出来还是选择退缩?退缩是一种懦弱,就是没有担当的虚伪和欺骗,如 果横行,真善美将会被抛弃,若是没有担当,那么社会将变成污浊的染缸,丑恶和厄运将会 腐蚀人的心灵;而站出来则是一种担当,只要人人勇于站出来揭露种种不公,我们的社会才 能多一些温暖,多一点爱。 担当是对国家最好的回报,从古至今,无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还是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魏源,他们都怀有一颗 赤诚心,为他人,社会乃至国家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而如今我们有让中国标准成为世界 标准的高铁,有史无前例的国产大飞机——C919,有重获新生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更有体现 大国智慧的亚投行,我们可上九天逐月,可下五洋捉鳖。取得这一项成就,哪个不是因为一 代又一代的人的付出和担当?哪个不是因为炎黄子孙蓬勃的爱与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人生区区数十载,只有一份担当能让生命绽 放光彩,无论是为自己,为他人,抑或为国家,一份担当,让人生在历史长河中奏出乐章, 多么壮丽,多么恢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型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图文型(尤其是漫画)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 文经常采用的形式之一,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训练功能:一、生活反映功能。图 画里充满了五彩斑斓的生活,是我们认识生活的一扇窗口。二、思想启迪功能。任何一幅优 秀的图画都是眼光敏锐、思想深刻的艺术佳作,画家们总是通过特定的画面来表现其对生活 独特的理解和看法。欣赏图画,对我们有巨大的思想启迪。 【审题】本题是一则图片作文,读图时要仔细观察。这组图片的下面都有对图片内容的介绍, 可知显示了三个不同领域人物的表现,一位是 84 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新冠疫情最严重时乘 坐高铁前往武汉时在餐车上休息的瞬间,一个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务人员被勒出深深 的烙印的脸,三是消防员扑救大火后受伤的手。从整体来看,他们三个有一定的共性,就是 都有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的奉献精神,对自己职业的他们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 英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在我们 这个时代,不一定非得是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先锋;也不一定非得是那些路见不平, 拨刀相助的侠义之士。他们可能就是一些默默无闻的,我们身边的一些普通人,但他们身上 有着英雄的特质:有担当,有责任,有奉献,有敬业。所以可从有时代担当;心中有责、无 私奉献;有奋斗精神;爱岗敬业、不懈进取等角度立意。还可从“对待像他们这样的英雄, - 24 - 我们应该怎么做”的角度立意,可从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敬意,尊重英雄,崇尚英雄,学习 英雄,关爱英雄,传承英雄的精神,弘扬英雄的正气等角度立意。 参考立意: 尊重英雄,崇尚英雄 心中有责,无私奉献 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以身许国、精忠报国 紧跟时代、肩负使命,争做先锋 行文结构:首先用排比句的形式以自然界中的松柏、腊梅的担当引出一个人也要在自己的工 作岗位上承担责任,勇于担当,接下来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引出作文中心论点:勇于担当, 坚守责任。然后采用分论点的形式论述观点的正确性,担当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担当是对 社会应尽的一份义务,担当是对国家最好的回报,层层递进,最后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只有一份担当能让生命绽放光彩,从而收束全文。 素材: 1.大千世界,我也许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心愿。 2.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时,习近平号召全体党员以张思德、 白求恩、焦裕禄、麦贤得为榜样,“这些人都是在普通的岗位上,但他们有一颗金子般发光 的心,我希望同志们的参照系就是这些楷模”。 3.习近平曾提到三个人——雷锋、郭明义、罗阳,评价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 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 的脊梁’”。 4.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奋斗者,不管什么工作、什么岗位,只要 我们“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 这个时代的英雄。 5.李克强曾告诫领导干部要“事不避难,敢于担当,奋勇向前”。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就是 要有与困难、挑战“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胆魄,在危难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急难险 重时刻,为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不回避,不推诿,理直气壮,迎难而上。 6.勇于担当须有真本事、真本领。胸中无数,不知所措;举措有力,事半功倍。没有真本事、 真本领,勇于担当的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忙中出错。 7.“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那就是平凡中的伟大。既要勇 - 25 - 于担当,又要跨越发展。我们要展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风采。爱岗敬业是这个时代应该 持之以恒追求的精神。爱岗敬业要对工作充满热情,爱岗敬业要追求完美,爱岗敬业要讲求 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这一千古绝唱,是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我 们每个人如果都发扬敬业精神,让每个岗位上的工作都闪亮发光,我们的工作必将熠熠生辉。 8.当以个人的死换来的是许多人的存活和幸福,这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们就有了精神支 柱。他们心中所包含的人道主义情怀使他们甘愿拼尽最后一丝性命来拯救他人于水火。冒死 抢险的消防员如此,心脏病发作后竭尽全力靠边停车,保全一车人生命的公交司机、在巨大 压力下迫降成功的英雄机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岌岌可危时,没有慌 乱绝望,只有冷静与坚决,因为他们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生命包含的巨大价值——唤回更多的 生命。 9.责任重于泰山,只有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才会使自己走 向成功。而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在人们的眼中却比一颗沙粒还要渺小和可悲,必将受到人们的谴 责,也注定会使自己走向失败。担当责任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做且必须做到的事,只有每一 个人都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整个社会的明天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点睛】图文型材料作文指的是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一幅或几幅图画,并配以适当的说明与 提示性文字。其特点表现为: 1.图画含蓄生动的构图,隽永深刻的寄寓,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能够引导考生关注 现实,观照人生,领悟生活的本质。 2.图画隐含的信息需要考生通过阅读、感悟、生发、嫁接、联想方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此 基础上构思作文,这也就巧妙地将阅读与写作两种能力结合在一起,对考生的综合素养提出 了较高的要求。 3.图画富含寓意的特点要求考生能明了画家运用夸张、比喻、影射、双关等手法的真正意图, 能够着眼整体,透过画面看到作者的创作意图,亦即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4.画面以及画面与文字的结合,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呈现在读者面前,要求考生审题时要有 整体意识,这就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品质。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