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中有三重世界,一是生活世界,一是艺术世界,一是哲学世界。 第一重世界是变化无常的世界,混杂酸甜苦辣,历经生老病死。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代,佛学盛行。自王阳明之后的晚明直至清代的佛学传播,使得民众接受了这样的宗教观念:人生在世,必须相信净土、不断修行,才能超越轮回,达到清净世界。曹雪芹正是在此基础上设定了《红楼梦》的生死观。 这个介于儒道之间、变动不居的世界没有恒常,而是充满起伏跌宕、悲欢离合。宝玉和黛玉有前生的夙缘,他对她有甘露之惠,她对他怀报答之心,今生相逢本该天生一对。然而,无端忽来一宝钗,德容言工,无不胜之,又挟“金玉良缘”之势,使得黛玉在与宝玉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宝玉也常有“好景不长”的预感。不仅他们的爱情关系在变,周围人的福与祸也在变。“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荣宁两府就是如此。贾敬信奉道教,却因为吃了金丹烧胀而死。元春封妃省亲,富贵已极,“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却也埋下了败落的种子。贾家鼎盛之时,“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可到第七十五回,尤氏在贾母那里吃饭,饭不够吃时丫鬟却给她盛了下人吃的白粳米饭,荣国府已显窘态。最终荣宁二府走向衰败与崩溃。 第二重世界是有情世界,它更接近于心理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衡量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不是金钱,而是缘分和情谊。人在红尘中有情,这情是自然生发出来的。虽然世界无常,但情支撑着世界。宝玉“情不情”(指对自己无情的也有情),对花、鸟、月亮、星星无往不情,甚至对父亲小书房里一轴美人图都想去探望抚慰一番。他怜香惜玉,爱袭人、晴雯、龄官、芳官等姑娘们,最后钟情于林黛玉。一位意大利汉学家说过,中国人有各种各样细腻的感情,这些情因远近不同而构成各种各样的关系。是情的出神入化构成了变化,构成了悲欢离合,构成了艺术美感。这就是变化中情的美。 第三重世界是虚空世界,既超越有情世界,又是隐藏其后的恒定的价值观。道家讲究清净无为佛家讲究一方净土。它们都主张没有情感牵累和兴袁变化,超脱悲欢喜乐,追求悟性的化境。相于有情和变化,这种价值观是一个恒定的真相。有情世界则是对虚空世界的偏离。从佛家来说,计如唯识宗,它的种子叫做染识,其变化就是从无染到有染,这么美好的净土还会变成无常的人生。从道家来说,原始为太和,打破太和才产生出人生的发展和困境,而人只有净化欲念,才能恢复平衡。因此,《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是有情世界、无常世界的 一个平衡。曹雪芹精心安排了太虚幻境这一原始点,使小说在演示了荣辱兴替后通过悟性来抵达虚空世界。 这个世界里没有落花,没有变化,没有忧愁,也不惧时间。一切圆满无缺,不必担心生老病死和飞来横祸,更不会有猜疑和背叛。然而,有深意的是,你必须舍弃了“实”的现实世界,舍弃了“情”的有情世界,才能抵达这个凭虚凌空、有大自在的虚空世界。但“实”与“情”是极难割舍的,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做到,小说中真正了悟的可能只有宝玉一人。 (摘编自张惠《<红楼梦>的世界、人生与艺术》,《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的生活世界是混杂酸甜苦辣、历经生老病死的变化无常的世界。 B.《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有着跌宕起伏的命运,演绎着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 C.在《红楼梦》的三重世界里,缘分和情谊比金钱更重要,是衡量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 D.贾家鼎盛之时,贾府的上层人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可最终走向衰败与崩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宝玉对花、鸟、美人图、姑娘们,尤其对林黛玉的故事为依据,证明了宝玉的不专情。 B.文章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事实基础,论证了《红楼梦》中变化无常的世界。 C.文章在谈到《红楼梦》中的虚空世界时,以佛家和道家的理论为依据进行了有力论证。 D.文章开篇先亮出中心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重世界是有情世界,情的出神人化,构成了悲欢离合,构成了艺术美感。 B.有情世界是对虚空世界的偏离,而《红楼梦》中的虚空世界,就超越了有情世界。 C.必须舍弃了“实”的现实世界和“情”的有情世界,才能抵达《红楼梦》中的虛空世界。 D.从道家来说,《红楼梦》中的虚空世界其实就是有情世界和无常世界的一个平衡。 【答案】1.C 2.A 3.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 C项,“《红楼梦》的世界里,缘分和情谊比金钱更重要,它是衡量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错误,第四段说“第二重世界是有情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衡量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不是金钱,而是缘分和情谊”,由此可知,缘分和情谊是衡量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是针对第二重的有情世界而言,而《红楼梦》有三重世界,选项以偏概全,故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项,“证明了宝玉的不专情”错误,从文中来看,选项的信息源自第四段,这一段是分析《红楼梦》的第二重世界,即有情世界,这个世界的衡量标准是“缘分和情谊”,作者以贾宝玉为例要证明的是情对这个世界的支撑,突出变化中情的美,而不是论证宝玉的“不专情”,错误。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红楼梦》中的虚空世界其实就是有情世界和无常世界的一个平衡”错误,选项偷换概念,第五段说的是“《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是有情世界、无常世界的一个平衡”,文中说的是“太虚幻境”,选项变成“虚空世界”,这是两个概念,错误。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致力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这样一种天下观,内在的逻辑不是你输我赢、强权独霸,交往原则也不是尔虞我诈、以邻为壑,而求的是合作共赢,谋的是整体利益。在这个意义上,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观思想精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无异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一次思想革命,是对带有浓重强权色彩的弱肉强食、赢者通吃国际交往原则的超越,更是对旧有的丛林法则和博弈思维的抛弃,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如同一个路标,为“分化的世界”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因而拥有了巨大的感召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博大精深,蕴含国家、国际两个相互联系的层面。在国家层面,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等。在国际层面,强调在尊重国家主权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国际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应携手共商共建共享人类美好的共同家园,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助于克服当前的逆全球化思潮,为人类走向未来注入新的强大能量,必将深刻影响整个世界。如今,这一理念已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节选自郑小伟《从“真正的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删改) 材料二: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猝不及防的突袭方式给全世界上了一堂课,使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这是一次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的全球“大考”:这一方面深刻证明了人类社会之间联系的紧密性,交往之便利、融合之深入、关联之紧密前所未有;另一方面也集中凸显了人类社会应对公共危机的脆弱性。《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声明》 的开篇,就以振聋发聩的方式明确指出:“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大流行深刻表明全球的紧密联系及脆弱性。” 全球化正在进入人的全球化阶段。人们所熟知的资本的全球化,即资本驱动的全球化,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人的全球化是所有人的全球化,追求的是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资本的全球化是有边界、关税等一系列概念的,是世界上部分人群所关注的;而人的全球化则更多体现为地球村的概念,是全世界所有人都需要关注的。疫情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关系,也不再是“你与我”的关系或者国与国之间博弈的关系,而是人类与病毒的关系。只有共同战胜疫情,人类才能安全,更加凸显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病毒无国界,疫情是我们的共同敌人,各国必须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 人的全球化进程,呼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话时所说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节选自王义桅《全球性问题呼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删改) 材料三: 2020年春节前夕,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然到来,裹挟着人们对17年前非典的余悸,在春运期间以武汉为中心向各地蔓延。这场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连动着国际社会的反应,并于1月30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我们呼吁所有国家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全世界分享数据、序列、知识和经验。我们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唯一途径,是所有国家本着团结与合作的精神共同努力。” 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我们都是“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也是一个“人人有责、团结合作”的责任共同体。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齐心协力防“冠”,众志成城战“疫”,另一方面,也需要广大人民增强群体理性,不信谣不传谣,坚持科学防疫。 (节选自张志丹《积极构建疫情防控的命运共同体》有删改) 4.下列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观思想精髓,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方案。 B.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弱肉强食国际交往原则,抛弃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思维,致力于合作共赢。 C.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国家和国际两个层面,前者强调国家主权平等,后者则强调以人 民为中心。 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助于克服逆全球化思潮,为人类社会发展注入新的能量,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从中国历来的主张出发,侧重于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及意义。 B.材料二从全球重大突发事件角度,侧重于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背景。 C.材料三结合新冠病毒疫情的具体背景,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D.三则材料既相对独立又各有侧重,旨在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有着先见之明。 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C 5.D 6.(1)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秉持以人为本、主权平等的基本原则。(2)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共同安全。(3)凝聚主体共识,增强群体理性。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项,“前者强调国家主权平等,后者则强调以人民为中心”错,应是“前者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后者强调国家主权平等”。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 D项,“旨在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有着先见之明”错,旨在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刻不容缓。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整合能力。 材料一的第二自然段“在国家层面,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在国际层面,强调在尊重国家主权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国际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可知,从国家层面讲,要以人民为中心,在国际层面,坚持主权平等的原则;还是这一段中“应携手共商共建共享人类美好的共同家园,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可知,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建美好的共同家园;材料二最后一段“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可知,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材料三的最后一段“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齐心协力防‘冠’,众志成城战‘疫’。另一方面,也需要广大人民增强群体理性,不信谣不传谣,坚持科学防疫”可知,要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增强群体理性。 【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遗 刘怀远 黄连婶平日不出门,但一出门,准是去借钱。本村几乎都借遍了,不好再向谁开口。即使有人主动借钱给她,她也摇摇头,坚决地说:“不要,以前借的还没还上呢,已经拖累你们不少了。” 黄连婶出了村,在路上走,后面有自行车的声音在响动,骑车人和黄连婶说话:“又要去王权村啊?” 黄连婶站住,苍白的脸红了红,朝那人点点头。王权村是黄连婶娘家的村,娘家哥多。不过去娘家多了,嫂子们也没好脸色。但毕竟是自己的娘家,比借别人的心里踏实。 骑自行车的人叫玉亮,下了车跟黄连婶说:“我带你一段路吧。” 黄连婶说:“算了吧,你自己骑还这么大动静,哗啦哗啦直响。” 玉亮看看自己的破自行车,嘿嘿地笑,手往怀里掏,说:“婶,我这里有几十元钱,你先拿去用吧。”黄连婶忙拦住说:“你帮我的还少吗?我自己命苦,不能总拖累你们。” “婶,我知道您性格倔强,可我是外人吗?自家的远房侄子!这几年,黄连叔有病,您也够操心的了。” 黄连婶说:“你惦记着婶,婶感激不尽,你家也不富裕,我现在日子还能挺过去。” “好吧!”玉亮知道拗不过她,就说,“那我先走了。” 玉亮骑上哗啦哗啦直响的自行车,骑得很慢,比黄连婶走得快不了多少。拐过一个弯,玉亮不见了。 黄连婶走过拐弯处,见路中央有一叠钞票。 黄连婶捡起来,数了数,不到100元钱。天呐,这是谁这么马虎,100元足可以买七八袋化肥,足可以给黄连买一个月的中药,足够在县中学读书的女儿三个月的生活费啊…… 她往前后看,见不到一个人影。 丢钱也太马虎了,玉亮也马虎,他在前面,愣没看到。黄连婶站在那里等了好一阵子,也没见有人来找。她摇摇头,把钱装进衣兜,心想,会和找钱的人遇见的,就继续往前走。 迎面开来一辆农用三轮车,在黄连婶面前停下来,开车的是屠户柳三。 “嫂,你要去哪里啊?” “我去走个亲戚。” “哦,俺哥一个人在家呢?” “咋,你还怕他跑了?” 柳三笑了,黄连终年躺在床上搂着药罐子,既不会跑,也不会怕谁偷。 柳三说:“嫂,咱一起回家吧,有啥困难我帮你解决” 黄连婶说:“你也没开印票子的机器,每天起五更睡半夜的,天天杀猪再赶集卖肉,生意做得也挺辛苦的。” 柳三说:“嫂啊,你不是困难到揭不开锅了,不会又回娘家的。好,你去吧。”柳三挠挠头,朝农用车上看看说:“我丢在集上东西了。赶快回去拿。”说完,农用车冒了一溜黑烟,掉转车头跑远了。 黄连婶笑着摇摇头,心里说:“慌张鬼,掉转车头往回走也不带我一段路!” 走出不远,黄连婶再次财运高照,又捡到一叠钱。拿在手上,油渍渍的,上面还沾有一星暗红的肉渣。 回到村,黄连婶找到玉亮和柳三。不想二人矢口否认,都说没有丢钱。 黄连婶说:“你们不是丢,是故意放在路上让我捡。” 俩人都说:“俺俩是傻蛋啊?脑子有病啊?要是被别人检去了咋办?” 黄连婶的泪就要落下来了,说:“只要说钱是你们的,算我借的行了吧?” 不管她怎么说,两人就是不承认,异口同声地说:“钱是你捡的,找不到失主就是你的。” 黄连婶很无奈,两叠皱巴巴的钱像两块刚出炉的烤山芋,烫手。 思来想去,黄连婶最后把钱交给村主任,让他给广播一下,找寻失主。 大喇叭里还没有广播,人们都知道了黄连婶捡钱上交的事。第二天午后,玉亮和柳三找了来,说:“既然你铁了心不要,这钱我们只好领回了。” 黄连婶叹一声:“我只有用这个法子,才会逼你们出来承认。走,一起去村委会领回。” 到了村委会,村主任脸色酣红地躺在椅子上打盹。听黄连婶说完,村主任打着酒嗝说:“你们都值得表扬,一边是慷慨助人,一边是拾金不昧。” 黄连婶说:“场面话就不用说了,快把钱退给他俩吧。” 村主任不吭声,脸却更红了,反手把墙上的日历撕下一张,截成两张寸宽的烟纸,把烟丝倒在一张上,在手上一扭一转,就成了一只大炮烟。点燃深吸几口,让自己隐藏在烟雾中才说:“上面总来人,村委会也没啥收入,今天李乡长领几个人又来了,你捡的钱真是雪中送炭啊,我用它还了饭店的招待费还不够呢。” 三个人一下僵在那儿,瞪出的眼白如晒在河滩上的鱼。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一段描写黄连婶在本村几乎借钱借遍了,即使有人再主动借钱给她,她也摇摇头,表示坚决不要,表现了她虚荣爱面子的一面。 B.小说两次描写玉亮所骑自行车的响声。从侧面表现了玉亮家庭也不富裕;柳三借口东西丢在了集上,表现了柳三头脑灵活的特点。 C.“既然你铁了心不要,这钱我们只好领回了。”玉亮和柳三的这句话表现了对村主任的不信任态度,又表现出对黄连婶人品的佩服。 D.村主任是农村一基层干部的形象,他收到黄连婶送来的路遗后之所以不给广播,是因为村委会没啥收人,乡里的领导又经常来吃饭。 8.小说是怎样叙述拾遗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小说以村主任把黄连婶的拾遗支付了招待费为结尾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B 8.①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可以灵活自由地呈现小说情节。②以“路遗”为线索叙述故事,使故事条理清晰,结构更加严谨。③以对话的形式叙述故事,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9.①在人物塑造上,黄连婶的形象与村主任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使黄连婶的形象更加丰满。②在思想内容上,这样写暴露并鞭挞了那个年代少数农村基层干部的不良风气,与玉亮等人形成对比,弘扬了正能量。③在故事情节上,这样写使故事情节发生逆转,增加了故事的波澜。④在艺术效果上,这一情节增添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A项,“表现了虚荣爱面子的一面”错误。由原文“但毕竟是自己娘家,比借别人的心里踏实”可知,她是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C项,“玉亮和柳三的这句话表现了对村主任的不信任态度”错误,由原文“大喇叭里还没有广播,人们都知道了黄连婶捡钱上交的事”可知,黄连婶态度坚决,他们才被迫领回,村主任用它还了饭店的招待费是以后的情节; D项,“不给广播”错,由原文可以知道,“大喇叭里还没有广播,人们都知道了黄连婶捡钱上交的事”是说这件事传播的快。应该是广播了,但是钱没有还。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构思的能力。 题干“作品是怎样叙述拾遗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题关键词“怎样叙述拾遗的故事”“好处”。分析小说的叙事方式,主要从叙述人称,情节安排等角度答题。本题答题时,首先点出方式,然后结合具体细节分析表达效果。结合文本内容“黄连婶 走过拐弯处,见路中央有一沓钞票。黄连婶捡起来,数了数,不到100元钱”“走出不远,黄连婶再次财运高照,又捡到一沓钱。拿在手上,油渍渍的,上面还沾有一星暗红的肉渣”等分析可知,小说以”路遇”为线索叙述故事。结合黄连婶、柳三、玉亮等人的对话分析,直呼人物名字,用第三人称以对话的形式叙述故事。通过人物语言,如结合“你帮我的还少吗?我自己命苦,不能总拖累你们”“婶,我知道您性格倔强,可我是外人吗?自家的远房侄子!这几年,黄连叔有病,您也够操心的了”“你也没印票子的机器,每天起五更睡半夜的,天天杀猪再赶集卖肉,生意做得也挺辛苦的”“嫂啊,你不要困难到揭不开锅了,不会又回娘家的。好,你去吧”等分析,通过人物的语言,塑造生动人物形象。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小说结尾的赏析能力。 题干“小说以村主任把黄连婶的拾遗支付了招待费为结尾有什么好处”,答题关键词“结尾”“好处”。这是考查小说关键情节作用题。对于小说情节作用题目,要从人物、情节、主旨、表达效果等角度入手答题。 人物角度,结合“黄连婶的泪就要落下来了,说:‘只要说钱是你们的,算我借的行了吧?’”“黄连婶很无奈,两沓皱巴巴的钱像两块刚出炉的烤山芋,烫手”“你捡的钱真是雪中送炭啊,我用这钱还了饭店的招待费还不够呢”等分析可知,黄连婶的形象与村主任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使黄连婶的形象更加丰满; 主题角度,结合“上面总来人,村委会也没啥收入,今天李乡长领几个人又来了,你捡的钱真是雪中送炭啊,我用这钱还了饭店的招待费还不够呢”分析可知,暴露并鞭挞了那个年代少数农村基层干部的不良风气,与玉亮等人形成对比,弘扬了正能量; 情节角度,小说主体部分主要写玉亮、柳三等人真心帮助黄连婶,黄连婶不愿意麻烦别人、捡钱上交等情节,而结尾写村主任用黄连婶上交的钱还了饭店的招待费,这样写使故事情节发生逆转,增加了故事的波澜; 表达效果角度,结合柳三、玉亮、村主任等人的行为分析可知,黄连婶、柳三、玉亮等人的淳朴美好品德与村主任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小说的讽刺意。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分析,不能只罗列专业术语。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①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②,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 府操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宾黜③,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橡曹,荆南节度使装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④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乃记愈撰《平淮两碑》,其辞多叙装度事。时先入州法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想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那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报,愈不避寒著,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洎:读“jì”,等到。②府除:董晋的职员班子撒除。③摈黜:斥退废黜。④序饯:用写序文的办法与人饯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B.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C.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D.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父,祖父亲兄弟的儿子。从父长于父者为从伯,即堂伯;幼于父者为从叔,即堂叔。 B.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在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中,获得前三名的考试者。 C.太子,中国帝制时代,被定为王位、皇位继承人的人,拥有监国权力,地位仅次于皇帝。 D.公卿,三公和九卿的简称,泛指高官。一般认为,“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自幼好学,以文知名于时。他虽是孤儿,却刻苦学习儒家经典,考进士时,得到宰相郑余庆的赏识与称赞,因此很快成名。 B.韩愈指陈时弊,受到贬谪移官。他曾经上数千言的奏章,指陈宫市的弊端,皇上大为生气,把他贬为阳山县令,后来移官江陵。 C. 韩愈军中任职,平乱立下战功。他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亲自率领大军,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凭借功劳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 D.韩愈性情宽宏,重视仁德教化。他与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总是不改变态度,并且以兴起名教、弘扬仁义作为已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2)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答案】10.A 11.B 12.C 13.(1)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事务。(2)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后来韩愈虽然显贵,但每遇公事之暇,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昔日一样。然而他对待诸权门豪士,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其中,“后虽通贵”主语是“韩愈”,谓语是“通贵”,意思完整,后面断开,排除C项;“则”一般用于句首,前面断开,排除BD项;“相与谈宴”“论文赋诗”都是韩愈等人的做法,中间可以断开,排除B项;“诸权门豪士”都是“观”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后面断开,排除BD项。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进士……获得前三名的考试者”错。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选项说的“前三名”是“一甲”。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项,“亲自率领大军,平定淮西藩镇之乱”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本题关键词有:(1)发言,说话;坚正,坚定正直;拙于世务,状语后置句;拙 ,不擅长。(2)禁中,宫中;因,趁机;不实,失实;诏,下诏令。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事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里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曹。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我开导。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他过去的事情,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粗鄙,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序为其饯行,在序中称呼裴均的字。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他上奏请韩愈任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宪宗还下诏命韩愈编写《平淮西碑文》,韩愈在碑文中较多记述了裴度的事迹,而就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愬功劳为第一,所以李愬对碑文不服。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关系友好。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顺利。后来韩愈虽然显贵,但每遇公事之暇,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昔日一样。然而他对待诸权门豪士,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他还颇能扶持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十有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地不在意。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达十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阴雨① 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②。 【注】①元和十四年(819),白居易由江州司马诏授地处偏远的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本诗作于赴任途中。②北窗琴:晋陶渊明曾置无弦琴一张,又喜卧北窗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语言豪放,意境苍凉,借助陶渊明曾置无弦琴的典故,表达深沉的思想感情。 B.首联描写自然景物:清晨,山岚雾霭十分浓重;天涯辽阔,这里却是如此偏僻遥远。 C.颔联用听觉、视觉写景状物:滩头江水带来的秋意扑面而来,峡谷的早晨多是阴天。 D.前四句寓情于景,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蕴含在赴任途中所见肃杀景色的描写之中。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D 15.表达了诗人渴望自己被朝廷赏识、重用而不得的苦闷;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不甘寂寞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项,“肃杀景色”错,诗中所写之景是溯江西上所经历的美丽而又险峻的风光。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诗中前四句写景,寥寥数语展现出此时此地的景象:山岚雾霭特别浓重,江山辽阔,自己却身处如此偏僻遥远的地方。滩头江水带来的秋意扑面而来,山谷中气候湿润,晴天也多像阴天。后四句则笔锋一转,“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上句说遥望京城却被云遮住了眼睛,暗含了渴望自己被朝廷赏识、重用而不得的苦闷;下句说思乡时,觉得雨点仿佛在一滴滴地滴到心里,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归乡不得的忧伤。最后两句“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化用晋陶渊明置无弦琴的故事,说自己只能依靠这北窗下的琴来排解心中孤独了,表达了自己不甘寂寞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 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女出场时的情景。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雕刻为喻,从正面形象地阐明了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 (3)韩愈在《师说》中概括士大夫之族在择师中存在思想误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2)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解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始”“犹”“锲”“谀”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青年的时候,我们已经能够远离了 的少年,我们的内心,已经逐渐强大起来。然而,少年时与小强同学的一段经历,却记在心头,让我久久挥之不去。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们一同去滑冰。正当我赶超小强时,我的滑冰板蹭到了他的滑冰板,一下子把他绊了个仰面朝天。由于惯性作用的原因,摔倒后的他还往前十好几米左右滑了。他摸着自己的屁股,杀猪似的叫得那么惨。我先是一阵傻傻的发怔,然后一个可怕的念头在脑海闪现:完了,惹下大祸了! 的我吓得大气也不敢出,一直不敢看他的眼睛,只知道站在他的身边 地发愣。可没想到,他站起后一句怨言都没有,一直到回家,( ) 我与小强同窗三年,只知道他学习很刻苦,朋友很多,原来,他还这么 ,怪不得大家都喜欢他。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少不更事 惴惴不安 讪讪 宽宏大量 B.初出茅庐 惴惴不安 悻悻 心宽体胖 C.少不更事 惶惶不安 悻悻 宽宏大量 D.初出茅庐 惶惶不安 讪讪 心宽体胖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半个字也没被提起,害得我担心了好半天 B.也没提半个字,害得我担心了好半天 C.也没提半个字,我被他害得担心了好半天 D.半个字也没被提起,害得我好半天担心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 A.由于惯性作用的原因,摔倒后的他还往前滑了十好几米。 B.由于惯性的作用,摔倒后的他还往前滑了十好几米左右。 C.由于惯性的作用,摔倒后的他还往前滑了十好几米。 D.由于惯性的作用,摔倒后的他还十好几米往前滑了。 【答案】17.A 18.B 19.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少不更事,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初出茅庐,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语境结合“我们的内心,已经逐渐强大起来”可知,这是强调阅历少,没有经验,应选“少不更事”。 惴惴不安,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惶惶不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根据语境中“我”把小强绊倒“他摸着自己的屁股,杀猪似的叫得那么惨”可知,此刻“我”的内心是担心和害怕的,应选“惴惴不安”。 讪讪,不好意思的样子,形容难为情的样子。悻悻,怨恨失意的样子。语境中应当是“我”为绊倒小强而感到尴尬、难为情,应选“讪讪”。 宽宏大量,形容度量大,能容人。心宽体胖,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语境中小强被绊倒,但“他站起后一句怨言都没有”,说明他没有恨“我”,度量大,应选“宽宏大量”。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 括号前面句子的主语是“小强”,根据话题一致原则,括号内主语也应是“小强”,因此“也没提半个字”能与上文衔接,排除AD项;而后半句应当时承接前面的事件,句子主语不应当是“我”,排除C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由于惯性作用的原因”成分赘余,“由于”和“……的原因”重复,删掉“……的原因”,排除A项;“滑了”语序不当,应放到“往前”的后面,排除D项;“十好几米左右”不合逻辑,应当删掉“左右”,排除B项。 故选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近年来,①___________________,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今年4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一组最新数字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近视②______________,更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因此,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采取得力措施,③_________________,给未来以光明的前景。 【答案】 ①中小学生近视呈高发态势 ②不仅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③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解析】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 第一空,结合后文“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可以看出从小学生到中学生,近视率在不断上升,由此概括出答案:中小学生近视呈高发态势。 第二空,说的是近视的影响,根据后文“更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可知应当是递进式内容,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相对的,应当是“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且注意要有“不仅”与“更”衔接。 第三空,说的是采取措施,保护好孩子们的眼睛,这样才能“给未来以光明的前景”。据此整理答案。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日前,国学英才系统化教育高层研讨会暨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长城班”启动仪式在京举行。院长蔡恒奇介绍,国学院将搭建平台,每年从全国遴选25名优秀学子组成国学“长城班”,以熟悉经典、能解经和力行为标准,实施国学英才系统化培养。国学教育的根本在于知行合一,让经典活起来,让经典走进生活。与会学者建议,“长城班”的课程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通过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答案】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长城班”启动,每年遴选优秀学子,进行系统化培训,达到知行合一,提升文化自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表达简洁流畅。 所给新闻报道共包含四句话,第一句话的中心意思是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长城班”启动仪式在京举行;第二句话介绍了国学院的目的和做法,其中核心信息是“遴选优秀学子,进行系统化培训”;第三句介绍了国学教育的根本,关键词语是“知行合一”;第四句话介绍了“长城班”的教学模式和目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文化自信”。考生把每句所选的关键词语整合起来即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广州市某小学一年级五班的一节体育课上,小娇等五名同学因违犯校纪被任课老师罚跑十圈。小娇的妈妈刘女士得知此事后,在校服上泼洒化妆品和水制造“血迹”拍照,在微博上诬称孩子被老师殴打至吐血,并雇请相关人员进行网络炒作。得知此事后,校方暂停了该老师的班主任职务,并对其进行全校通报批评、免去其品德学科科组长职务等。该老师不服,提出行政复议请求。警方在调查中发现,刘女士的博文内容纯属诬陷,正依法对其进行严肃处理。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明辨是非,拒绝网络暴力 在新媒体,信息传播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在给现代人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让人难以预料的弊端——舆论绑架。人们在尚未了解清楚事情原委的情况下,肆意对当事人进行谩骂等语言暴力,这时候,须禁忌:明辨是非,勿舆论绑架。 虚拟的网络世界,给许多生活压力无处发现的“键盘侠”高举他们的“武器”,在未实名制的保护膜下肆意宣泄,令原本争端不断的新闻事件,增添了一股暗流,更带动一批不明真相的群众乱指矛头。 明辨是非,正确地对待事情真相。尼采曾言,“随着舆论思考的,都是自己耳闭眼塞的人。”是的,但凡为人,我们都需要对正在上演事件进行思考,而不仅仅是跟着舆论的“大浪”随波逐流,毫无原则地跟着大部队行动。当微信朋友圈流传着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深圳作者罗尔为白血病的女儿筹款,一时间网友已捐款过百万,此后又爆出罗尔家世并不贫困,使得其成为“千夫所指”。剧情反转让人措手不及,刚开始网友对其遭遇的同情怜惜,下一秒随着事态的发展又对他的行为感到唾弃。这“墙头草”的姿态都是未能明辨是非所导致的。在未了解真相的前提下,先一步感性而行,献出爱心,此举不可不谓之不理智;真相曝光又大呼上当受骗,将愤怒发泄于早已悲痛万分的三口之家,亦是错误。只有正确对待事情的真相,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明辨是非,拒绝舆论绑架。现如今,新闻的更替速度非常地快,上一周发生的事情一转眼在一些人眼中已像历史一般那么地远,我们总是记住那一刻带来的疼痛过后又忘记了反思。如某地坠井男童亮亮事件,家人对孩子的紧张,成为了编造者口中对救援人员的辱骂,一时间,人云亦云,在家属正历“丧子之痛”上又撒上了玻璃渣子,其心痛可想而知。当未知真相时,不要妄加猜测,舆论绑架,这样只会掩盖事情的真相,让受害者雪上加霜。 远看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网友对其丈夫不施以援手的指责;近看少女疑似偷窃遭网爆自杀,后证并无偷窃。一切血淋淋的事件无不告诉我们,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更需要明辨是非。 明辨是非,不受舆论的影响,拒绝成为网络暴力的参与者,让网络的天空更湛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审题】材料主要讲小娇的妈妈刘女士得知小娇等五名同学因违犯校纪被任课老师罚跑十圈后,在校服上泼洒化妆品和水制造“血迹”拍照,散播不当言论,进行网络炒作。结果老师受到了不公正的惩罚,后来揭露事实。抓住材料中“在微博上诬称孩子被老师殴打至吐血,并雇请相关人员进行网络炒作”分析,互联网技术飞跃发展,不能进行“无法无天”网络炒作,要明辨是非,勿舆论绑架。结合“警方在调查中发现,刘女士的博文内容纯属诬陷,正依法对其进行严肃处理”分析,做人要有最起码的良知,诬陷他人,失去做人的底线,无法教育好孩子,也触犯了法律。其实,遇到事情,家长应该和老师沟通,解决问题。可以从网络暴力、沟通、诚实等角度分析立意。 参考立意:拒绝网络暴力;沟通,拉近心灵的距离;诚实做人;明辨是非,勿舆论绑架等。 【素材】1.不得不说,网络很方便,内容很丰富。但是,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往往弄巧成拙。现在的我们,没有很强的判断能力,也没有很高的自卫意识,往往走进网络,被里面杂乱的东西所迷惑。 2.面对这些舆论的风向或许你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若是随波逐流,会被旁观者称为:“喷子”,若是逆风而行,你只会被人当做是:“喷子中一朵清新的白莲花”。记得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最黑暗肮脏的地方,永远不是越来越差的环境,永远不是城市贫穷角落的沟槽,永远不是经久不用的房子的边角也永远不是,枝叶山顶上堆起的灰尘。最肮脏的……是人心。” 3.“见未真,勿轻言;知为的,勿轻传。”对于对应的人、事、物,如果我们只是一个无知者,那么就应保持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不知、不言,不随意应和大众言论,以免增强错误的舆论煽动力;而知情者,则需要站出来,引导正确的舆论。正如鲁迅先生所写的那个铁笼一样,现代社会更需要一个个振臂高呼者站出来,言其所知,揭露事实,让真相跑在谣言前面。 4.谣言是一支凭着推测、猜疑和臆度吹响的笛子,那么真相应做 那双折断笛子的大手。让真相跑赢谣言,我们需要作俑者知错而退,不知者闭口缄默,知者言其所知,智者振臂高呼,监督者有所作为,那么“假真相”也就不攻自破了。 行文结构:开头可以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用问句引发思考,如“我们该如何对待网络暴力呢”。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明辨是非,正确地对待事情真相;明辨是非,拒绝舆论绑架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感悟,如“明辨是非,不受舆论的影响,拒绝成为网络暴力的参与者,让网络的天空更湛蓝”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