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正确使用修辞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正确使用修辞学案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正确使用修辞 学案 学案1 修辞手法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显性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修辞”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本书有必要对修辞进行专门研究,为同学们补上这一课。‎ 一、掌握九种修辞 ‎(一)比喻 比喻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1.特点 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2.分类 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常用的有以下四类:‎ 分类 简介 举例 作用 明 喻 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形式,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词明确了两者的相似关系。 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等。‎ 暗 喻 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比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 ①生活是海洋。‎ ‎②十个被血浸泡的手指肿成了大熊掌。‎ 续表 分类 简介 举例 作用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等。‎ 借 喻 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形式。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形式。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出现于全世界。‎ 博 喻 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比喻形式,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各个方面,也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一个方面。运用博喻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内涵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 我现在还不能完全测出他的分量,也不能完全看透他。他像森林,像海,像夜,像日出……带给我各种惊奇、震动和强大的吸引力。‎ ‎[应用体验]‎ ‎1.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黄山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远远望去,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 B.夕阳下的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畅直的线条流泻着,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尘滓,像用巨大的筛子筛过。‎ C.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 D.一笔而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画作包孕了天地间的灵气。‎ 答案:B 解析:虽有“像”字,但未运用比喻手法。‎ ‎(二)比拟 比拟指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手法。‎ ‎1.特点 有本体和拟体,拟体虽然是明确的,但一般不出现,而只是把适用于拟体的词用在被拟体上。‎ ‎2.分类 分类 简介 举例 作用 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使物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音容笑貌的一种比拟。拟人,是人格化的手法,可以把无生命的物写得栩栩如生,也可以把有生命的物写得可爱可憎。可分为动物拟人、植物拟人、具体事物拟人、抽象事物拟人几种。 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拟物 赋予人以物的特性,把它当作物一样来描述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的一种比拟。根据被比拟对象的属性,拟物又可分为人物拟物和事物拟物两小类。 ①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以人拟物)‎ ‎②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以物拟物)‎ ‎[应用体验]‎ ‎2.下列句子中,和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今晨坐在窗前,世界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泰戈尔《飞鸟集》)‎ A.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冰心《繁星》)‎ 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闻一多《死水》)‎ C.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回答》)‎ D.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答案:B 解析:例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A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珍珠似的白沫”运用的是比喻手法,“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运用的是拟人手法。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 ‎(三)借代 借代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与所指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所指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1.特点 结构上的“本体”(所指事物)和“借体”(借用事物),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 ‎2.种类 种类 例句 特征代本体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材料代本体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标志代本体 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人名代著作 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绰号代本人 芦柴棒,去烧火!‎ 专名代泛称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具体代抽象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部分代整体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运用借代应注意的问题 ‎(1)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具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看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 ‎(2)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表反面人物。‎ ‎[应用体验]‎ ‎3.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B.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遥望洞庭山水色(一作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答案:D 解析:A项,“衣冠”代指达官贵人。B项,“珠翠”代指宫女。C项,“孤帆”代指船。D项,运用的是比喻手法。‎ ‎(四)夸张 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故意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作用等的一种修辞手法。‎ ‎1.特点 夸张的基础是真实性,被夸张的事物不是真如此,而是经过作者丰富想象的主观感受。‎ ‎2.种类 种类 释义 例句 扩大 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缩小 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 夸张 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或同时出现的。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3.运用夸张应注意的问题 ‎(1)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 ‎(2)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 ‎(3)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来表现。‎ ‎(4)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张。‎ ‎(5)如果夸张脱离了现实基础,或与思想感情不协调等,易造成夸张不当。‎ ‎[应用体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这山峡,天晴的时候,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 B.“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十一二岁的小伙计,歪着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 C.红军十五天五战五捷,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为此,毛主席写了光辉诗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D.“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这滴泪,凄切、深挚,千年之后,于每一个朗月高悬的无眠之夜,在相思悲愁者的眉间、心上静静流淌。‎ 答案:B 解析:B项运用的是拟人手法。‎ ‎(五)对偶 对偶是将两个短语或句子相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表示相关或相对内容的一种修辞手法。‎ ‎1.特点 从形式上看,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必须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词性、平仄相对;从内容上看,对偶句表达的是相关或相对的内容。‎ ‎2.种类 种类 释义 例句 按 内 容 正对 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对 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串对 上下句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按 形 式 工对 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宽对 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按 结 构 成分 对偶 句中的某些成分构成对偶关系。 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 对偶 上下句构成对偶关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运用对偶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对偶,切忌脱离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整饬。内容空洞、徒有形式的对偶,就背离了修辞的本来目的。‎ ‎[应用体验]‎ ‎5.趵突泉公园扩建后,有人题写了一副楹联。请用下面的词语组成这副对联。‎ 柳色 泉声 鸣环佩 展画屏 入耳 迎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泉声入耳鸣环佩,柳色迎眸展画屏 ‎(六)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段落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 ‎1.特点 形式上,构成排比的语句至少要有三项,而且结构相似,一般带有相同的提挈语;内容上,构成排比的各项在语意上是相同或相关的。‎ ‎2.种类 种类 释义 例句 成分 排比 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 分句 排比 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单句 排比 几个单句(或复句中的单句形式的分句)构成排比。 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 复句 排比 几个复句构成排比。 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生们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长喜欢让自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 ‎3.使用排比应注意的问题 排比的运用,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单纯追求形式,失之于滥。如:‎ 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模范、学习的表率。‎ 句中的几个词语意义相同,排列生硬,语意重复,无病呻吟。‎ ‎[应用体验]‎ ‎6.[2017•河南省南阳市期终]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构成排比句。‎ 温和是春日晴空中一朵柔美温润的白云;‎ ‎  温和是夏季清风里一枝婆娑起舞的柔柳;‎ ‎  温和是秋天深山里一条明净舒缓的小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温和是冬日寒风中一堆静静燃烧的篝火;温和是碧叶荷塘里一朵摇曳生姿的红莲;温和是中秋月圆日一轮皎洁无瑕的满月。‎ ‎(示例二)笑容是茫茫沙漠中一汪清澈见底的泉水;笑容是漫漫黑夜中一盏温和明亮的台灯;笑容是无边大海中一颗指引方向的星星。‎ 解析:对开放式仿写题要审清被仿写句的句式特点、修辞手法,仿写句要与被仿写句的句式、修辞、内涵等保持一致。由本题中提供的示例来看,使用的是暗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上采用“……是……”的结构,仿写时应严格遵循这一结构。‎ ‎(七)反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段落。‎ ‎1.种类 种类 例句 连续反复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间隔反复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拒绝赔款,强占钓鱼岛,他们不惊诧;美帝国主义轰炸大使馆,死伤中国人命,他们不惊诧;印尼治下的混战,屠杀华人,抢劫财产,先奸后杀,秘密杀戮,放火烧人,他们也不惊诧;在上访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2.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反复只需词语或句子连续出现两次,即可构成;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仿的短语、句子,才能构成。‎ ‎[应用体验]‎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过去)柴禾是家力的象征。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节选自《柴禾》,有删改)‎ 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禾朽去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绪。‎ ‎(八)设问 ‎1.特点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设问的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如:‎ 主宰戏剧的是什么人?一般以为是剧作家,认定剧本为一剧之本。‎ ‎2.种类 种类 例句 自问自答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问不答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应用体验]‎ ‎8.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形式,在横线处补写出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人们在关注自己是否衰老时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感官,不妨自己诊断一下:你的鼻子能否嗅得出四季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皮肤能否感觉出海滩上沙粒的粗细和清风的徐疾?如果这些你都可以,那就不能以为自己衰老了。‎ 答案:(示例)你的耳朵能否分得出音乐的悲欢 你的眼睛能否辨得出天空中彩虹的浓淡和云霞的明暗 ‎(九)反问 反问一般是用否定的问句表肯定或用肯定的问句表否定,作者不作回答而句意确定的一种修辞手法。‎ ‎1.特点 从反面提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义,答案已由句子本身阐明。正因为“反问”的答案已寓于问句之中,用疑问表感叹,句末也可用叹号。‎ ‎2.种类 种类 例句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你可以说它是中国人走向现代的起点,但是,哪一个民族走向现代时的步履会像上海那样匆促、慌张、自怯、杂乱无章?‎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应用体验]‎ ‎9.对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②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③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④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 A.①比喻、夸张 ②比喻、借代 ③比喻、对比 ‎④借代、比喻 B.①夸张、对比 ②对比、夸张 ③借代、对偶 ‎ ‎④对比、借代 C.①对比、借代 ②比喻、夸张 ③借代、对比 ‎④比喻、反问 D.①夸张、借代 ②比喻、对比 ③拟人、对偶 ‎④借代、反问 答案:D 解析:①“六宫粉黛无颜色”,夸张;“粉黛”,借代。②“如花”,比喻;将往昔“宫女如花满春殿”的情景与现在“惟有鹧鸪飞”的情景进行对比。③“雁引”“山衔”,拟人;“雁引愁心去”对“山衔好月来”,对偶。④“红妆”,借代;“女妖娆能有几”,反问。‎ 二、辨识易混修辞 ‎(一)比拟VS比喻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 ‎①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重点在“喻”。‎ ‎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③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一般不出现。如“风愤怒的时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应用体验]‎ ‎1.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 ‎(2)海啸发出狂野的怒吼,掀起滔天巨浪,将这个小岛淹没在汪洋之中。(    )‎ 答案:(1)比喻 (2)拟人 ‎(二)借喻VS借代 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代中有喻;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 ‎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应用体验]‎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 ‎(2)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 ‎(3)昌黎之文如水,柳州之文如山。(    )‎ ‎(4)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 答案:(1)借代 (2)比喻 (3)借代、比喻 (4)借代 ‎(三)对偶VS排比 对偶和排比不同。对偶仅限于两项,排比必须是三项或三项以上;对偶一般要求字数相等,最好不出现相同词语,排比可以字数参差,长短不齐,常常要重复某些词语。‎ ‎[应用体验]‎ ‎3.把下面画线处的语句改为对偶句。‎ 这座小村庄,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高山,高山上林木苍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面临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林木苍翠的高山。(面临大海,大海碧波荡漾;背靠高山,高山林木苍翠。)‎ ‎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源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是霎时的喜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