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讲义写作之议论文2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讲义 写作之议论文 高中作文写作技法:打造议论标准语段,让说理无懈可击(一) 一篇优秀议论文最大的特色在于以丰富的论据、充沛的情感和严密的逻辑形成强大的论证力量,而形成这种论证力量的部件就是议论文的主体段。一篇议论文如果能有几个联系密切并具有较强论证力度的主体段,那就会增加论证的深度、广度和厚度,使议论文富有说服力。议论文出彩与否与标题、开头和结尾有关,更与主体段密切相关。作者的议论能力也主要体现在主体段。因此,写好议论文的主体段至关重要。 一、比较阅读见优劣 (一)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最终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可见埋没并不可怕,关键是他为什么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我们不能不赞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二) 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为什么他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点评:语段(一)(二)在内容上极其相似,都是论证——奋斗可以冲破“埋没”的压力;都是通过爱因斯坦冲破埋没最终有所成就的例子进行了主体论证;又都是运用了因果分析论证方法。相似之处虽然居多,但是不同也很明显:段落观点句位置不同,论据的阐述和分析结构不同,结论句表述不同。可是优劣也是显而易见的,(二)段观点鲜明,论据明晰,论证严密,紧扣论点,论证有力。 二、理论指导巧分析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很重要的。审题立意确立了文章的方向,提炼论点确定了文章的中心,分割论点为行文提供了纲领,确立了文章的框架结构。但真正要把文章写得有血有内、玲珑剔透,写得深刻具体、透彻全面,还须对围绕中心论点的分论点进行扩展。一般来说,一个分论点构成一个段落,或者构成一个段群。 所谓段落扩展,就是对一个段落的各种构成元素进行有效的最佳的排列组合,理清段落的写作思路。议论文段落的扩展是议论文写作非常重要的、极其关键的一步;它涉及分论点在段落中位置的摆放;涉及如何使用过渡词、过渡句;如何运用论据,运用哪些论据,使用多少论据;如何展开论证,运用哪些论证手法等等。下面主要介绍两种常见的标准语段: (一)分论点--过渡句--事实论据--论证--结论 这是议论文段落扩展的最基本的模式。先提出分论点,然后在分论点与论据之间进行过渡,然后陈述论据,注意论据使用的个数,在论据之后,必有论证,即点明了这些论据的意图、作用,阐明这些论据在这里说明了什么问题,表明了什么观点,揭示了何种道理。如果不展开论证,那么论点与论据脱离,论据就起不到论证论点的作用。在有些段落中,结论性的句子有些有,有些没有,可视情况而定。 【举例】《没有“异想”,哪来“天开”》中的文段: “异想天开”是科技发明创造的源泉(分论点)。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纵观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莫不如此(过渡句)。如果没有鲁班被茅草割破手的“异想”,怎么会有锯的发明?如果没有把字从笨重的竹片请到轻巧东西上的“异想”,怎么会有纸的发明?如果没有通过屏幕显示图像的“异想”,贝尔德怎么能制造出第一部电视机?如果没有对苹果落地的“异想”.怎么有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如果没有凌空飞翔的“异想”,莱特兄弟的飞机又怎么会飞上蓝天?(五个论据,假设反证)。上述的事例足以证明,“异想天开”是科技发明、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这句既是论证,又是结论)。 【品读】文段首句即为观点句,明晰简洁,中间五个事实论据组成了排比结构,句式整齐,论证合理,紧扣关键词“异想”“天开”,过渡自然。不枝不蔓地论证了论点。是一个非常简洁又高效的议论完整语段。 【举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中的文段: 选拔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分论点)。重要的是要看到他们身上出众的才能,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兼有说理与过渡的作用)。牛顿是物理学家,但不善辞令;孙膑是军事家,但未必能亲临前线;陈景润是有名的数学家,但不是一个好的数学教师(陈述论据)。我们不能因此说牛顿的三大定律无价值.孙膑的兵法对作战没有用处,陈景调对哥德巴赫精想的证明是错误的(论证)。相反,我们不能不承认他们三个人都是名副其实的人才,都是对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论证兼结句)。 【品读】与上个语段一样,本段首尾紧扣论点,过渡自然,中间陈述事实论据,紧跟论据分析,紧扣论点,结构合理。 (二)过渡句或过渡词--事实论据--论证--分论点 该段落扩展法起句多为过渡句、过渡词,但有些也没有,然后是事实论据,使用短论据一般在3个以上,但又不能太多,使用长论据,一般是一个,最多两个,论据之后必然要论证,最后得出分论点。下面举例说明: 【举例】《没有“异想”,哪来“天开”》文中的段落: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一项重大的发明与创造,莫不如此(过渡句)。试想:如果没有瓦特对蒸汽托起壶盖的“异想”,又怎么有第一台蒸汽机的诞生7如果没有苹果落地的“异想”,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又怎么会被发现,如果没有马克思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异想”,又怎么知道社会主义国家何时诞生?如果没有翱翔蓝天的“异想”,中国的“神舟”又怎么能飞向太空?(陈述论据兼论证)可以说,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异想天开的基础上的,没有“异想”,哪来“天开”(分论点)。 【品读】文段把观点句放到结尾,在前面论据的基础上可谓水到渠成;另外,末尾点题,也可以叫卒章显志,符合阅卷者的阅读习惯,论点也是非常突出的。 【举例】人要自信,但不能盲目。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品读】文段结尾点题,论点明晰;中间主体内容有叙有议,紧扣论点关键词,结构清晰。 三、佳作范例 稳中求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 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点评:这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文章先以设问的形式开篇,吊起读者的胃口,接着得出“为人沉稳,稳中求胜”的中心论点,接着稳扎稳打,从“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步步推进,有例子,有分析,有推理,有总结,论证沉稳,不花哨,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结尾回归开头,并将此结论扩而大之,升华了主旨。 四、学以致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2012年11月2日下午,扬州大学附中学生徐砺寒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不小心剐 坏了路旁停着的一辆宝马车的后视镜,徐砺寒当时吓懵了,虽然周围没有其他人,但他仍然选择等待车主。在原地等了20分钟,眼看上课时间快到了,车主还没出现,徐砺寒决定在车窗上留一张写有自己联系方式的纸条。就在徐砺寒写完纸条后,宝马车的车主凌先生过来了,他查看了自己车的受损情况,听徐砺寒说明情况后,笑着拍了拍徐砺寒的肩,没让他赔偿,并催他赶紧去上学。后来凌先生说:“看到这个孩子一直候在车旁,自己当时很感动。”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有意识运用所学标准语段,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作文写作技法-打造议论标准语段,让说理无懈可击(二)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很重要的。审题立意确立了文章的方向,提炼论点确定了文章的中心,分割论点为行文提供了纲领,确立了文章的框架结构。但真正要把文章写得有血有内、玲珑剔透,写得深刻具体、透彻全面,还须对围绕中心论点的分论点进行扩展。一般来说,一个分论点构成一个段落,或者构成一个段群。 议论文标准语段打造也是议论文写作非常重要的、极其关键的一步;它涉及分论点在段落中位置的摆放;涉及如何使用过渡词、过渡句;如何运用论据,运用哪些论据,使用多少论据;如何展开论证,运用哪些论证手法等等。 一、比较阅读见优劣 (一)从“小事”做起 人生说起来有百年之寿,其实很短。古人说人生就像飞奔的白马跳过一条小小的沟渠一样。正因为人生苦短,所以要办成几件大事实在并不容易。我们往往放不下架子,不能从小事、从最 基层工作做起,自命不凡,总认为自己是干大事的料,期望一步登天,不知凡事都需要日积月累。还有一些人总是抱怨周围环境不利于自己发展和成功,比如区域太小、老板不好、老婆不能干、朋友不帮忙,这样的客观原因数不胜数,将富不起来归咎于运气不好!从来没有想过其实最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不屑于做小事。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二)从“小事”做起 其实,任何伟大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无数个“小”的基础上的。可是人们在生活中总是轻视小。著名的文学家小仲马说过“小处包含一切”,列宁也说过“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劝学》中也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有这些名言警句都强调了“小”的重要。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如果不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尝遍百草,对一些普通的草药不屑一顾,又怎会编写出《本草纲目》这一医学宝典?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如果不从画蛋练起,打好基础,又怎会给后人留下《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这样的不朽杰作呢?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小”的重要。 [点评] 语段(一)(二)都是论证——从小事做起。(一)段有三部分内容:一是慨叹人生苦短,二是列举现实中很多眼高手低的现象,三是通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理论论据分析证明要从小事做起。很明显三部分虽然都是围绕观点而言,但是议论说理松散,论点不够突出。(二)段为一个标准语段,首尾点题,观点鲜明;先有理论,后有事实论据,论证严密,紧扣论点,论证有力。 二、理论指导巧分析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其实也是一篇微型的议论文,也要有观点句、材料句、分析句,此所谓麻雀虽小,然五脏俱全也﹗ 对于一个标准议论语段,有人形象地用汉堡包来形容,真正的汉堡包的重量是一定的,200-300克不等;做法差不多,分芝麻层、面包层、火腿层、面包层、芝麻层。那么一个标准的议论语段的字数也是一定的,200-300字不等(取决于用例),写法差不多,分论点句、过渡句、理论句、事例句、分析句、小结句。当然,也可以创新,做成更有风味的“汉堡包”,写出更有特色的议论段,但也是熟能生巧! 下面主要介绍较实用的两种标准语段: (一)分论点--过渡--理论论据—论证—事实论据--论证--结论 该段落增加了理论证据及论证这个环节,它的增加不仅充实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加强了论证的力度。在扩展的过程中,“过渡”和“结论”是否一定要出现,视情况而定。 【举例】《失败是成功之母》文中的段落: 人的一生就是由失败扣成功交织而成的。面对成功,令人兴奋;但面对失败,我们也要坦然,正确对待。要相信成功的果实,往往是失败之花凋谢而结出的(分论点)。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成功和失败是一对孪生姊妹,失败既来做客,成功必在途中。”还有一位诗人说:“成功没有失败的点缀,它便失去了迷人的光环。”(理论论据)所有这些脍炙人口的警言佳句,告诉了我们:失败过后就会让我们看到成功的曙光(论证)。历史上,许多取得成功的人都经历了多次的失败(过渡)。欧立希为发明“六六六”药剂,失败了665次;生化学家巴斯特为弄清发酵的机理,以牛乳做实验,经过了上百次的实验才取得成功;爱迪生为发明电灯泡经过了8000多次试验才取得最后成功(论据)。所有这些事例证明,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结句)。 【品读】虽然语段论点较老,但是因为整个语段首尾点题,论点鲜明;中间主体部分既有理论论据,又有事实论据,有理有据,论证严谨;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二)分论点--过渡--事实论据--论证--理论论据--论证--结论 这种段落实际上就是把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对调了一下,先用事实论据展开论证,然后上升到理论高度,用理论论据印证,增强说服力。该扩展法中的过渡和结论是否一定要有,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其他构建元素不能忽略。 【举例】《说“节俭”》: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是对自己劳动果实的珍惜,也是对劳动成果的尊重。节俭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分论点)。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关于“节俭”的美谈佳话。(过渡)比尔·盖茨是当今世界的首富,然而他的住所并不豪华,很不起眼,他的穿着并不气派,极为普通;德国科尔贵为总统,为了不浪费剩下的汤水,竞有“舔盘子”的美谈;日本的大财团丰田公司在水箱中放砖块,减少水流量,节约用水;革命家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数以百万计,但他的财产却是几件破汗衫和几双破袜子;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吃的是粗食、穿的是补了又补的睡衣。(事实论据)所有这些例子都道出了“节俭”的重要,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论证)。无怪乎(过渡),唐代的魏征说:“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南宋的陆游说:“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明代的朱柏庐也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恒念物力维艰。”(理论论据)这些圣人先哲的至理名言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对世人是鞭策,也是警示。(论证) 【举例】《民族自尊不可辱》: 我们中国人从来就是有骨气的,为了维护民族的尊严而勇于牺牲个人的利益(分论点)。那“持节牧羊十九栽”的苏武,那“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那“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来自清,那“蓄须明志,不为日寇演戏”的梅兰芳,那胸前挂着”我是中国人”牌子,在美国大街上挺胸阔步的吉鸿昌……(事实论据)这些民族精英的壮举受到了人民的敬仰,其赤子之心光辉永存,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其“东方雄狮”的傲然正气永载史册(论证)。有人说:“自尊是人格的信心,是民族的灵魂。”也有人说:“中国人不自尊,没有谁会主动给我们尊严;中国人不自强,没有谁会主动给我们强盛。”(理论论据)这些扣人心弦的言语,不正激励着一代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尊严和强盛而奋斗不息吗?(论证) 【品读】上述两个语段均严格地按照标准语段的限定进行的组织写作,在事实论据针对性论证论点的同时,理论论据有效地进行了补充,有理有据,无懈可击。 上述语段应用得法就会增强我们文章的论证力度,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导师先贤的正确论述、名言警句、俗语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因为具有权威性,使用得当就有很强的论证力量,所以都可作道理论据。但是要求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所以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三、佳作范例 学会聆听 记得有一位美国女作家曾说过,沟通的最高境界就是静静地聆听。的确,聆听所表现出的正是一种宽容、谦逊的人格,也展示了对他人的尊重。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认知的局限,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比他人所知更多。因此,学会了聆听,你就有了第三只眼来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都是很难看到自己的背后的,同样我们的性格中有缺陷的一面在自己的观察下是极难暴露的。学会聆听,我们得以用他人的眼光审视自己,以此完善我们的人格。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聆听是完善自我审视自我的途径。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一次公司会议上被一名技术员指责公司在网络浏览器的开发上落后于对手,盖茨在沉默了一会儿后承认了他的错误,并向其他与会人员道歉,但这也宣告了微软在经营方向上转型的开始。盖茨后来在谈起这件事时说道:“我不想在面子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那是没有意义的。”“特权的确会使人腐化,但我想保持前进的动力。”盖茨从当年的毛头小伙一跃而成为世界首富,这样的成功并没有使他的耳朵被塞住,这是否也可以算做他成功的原因之一呢? 聆听使我们的判断多了一条途径,但聆听却不能代替分析和判断,我们不光要学会去“听”,还要有足够的能力去“择”。塞纳克说过,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的错误都是一样的。只要我们的判断建立在充分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它,并坚定地付 诸实践。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自负不等于自信。它看似自信,实际上只是目光狭隘,包容性差的体现。自负是在以无知作借口,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我们要在聆听与自信间找到一个支点,使我们心中的那杆秤放平。莎士比亚说过:爱所有人,相信一部分人,从不去伤害任何人。的确,当我们用一颗博爱之心去看待世界,我们的心胸就会更为宽广,从而用一种自信的态度来判断。 学会自信,学会聆听,也就学会了一种智慧的态度生活。 [点评]本文论证了聆听他人意见对于完善自己的人格和事业的重要意义,同时区分“自信”与“自负”的界限,主张也要学会自信。在论述过程中,有引证,有分析,也有典型例子。过渡自然,语言流畅而简洁,思想有一定深度。特别是主体部分标准语段的应用,有理有据,紧扣观点关键词,论证力度大。 四、学以致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风可以吹起一张大大的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小小的蝴蝶……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议论文,要使用标准语段;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