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古文化常识题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 古文化常识题 作业(全国卷用) 题组一 古文化常识题对点练(6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即《周易》,儒家经典,相传是周人所作,内容包括《易》《经》两部分。 B.校书郎,东汉征召学士校勘典籍,职位为郎中的,被称校书郎中,简称校书郎。 C.“县治”指县政府所在地,其中“县”是行政区划单位,“治”指地方政府所在地。 D.“冠冕”指古代帝王、官员所戴的帽子,后人使用借代手法以此指高官、贵族等。 解析:选A “《易》《经》两部分”错误,应该是“《经》《传》两部分”。 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摄,是摄政的意思,因为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或皇太后等代居其位处理政务。如周成王年幼时周公居摄。 B.屯田,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开垦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多沿用此方式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和商屯。 C.豪右,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原指西汉时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后指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D.谒者,始置于春秋战国,为国君或卿大夫的侍从官员,负责接待宾客或奉命出使。 解析:选A “大臣或皇太后”错误,“居摄”主要指大臣代幼年皇帝处理政务。 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掾,原为“官僚”的意思,后作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吏、掾属、掾佐。 B.鼓吹,既指古代的器乐合奏曲,亦即《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也指演奏乐曲的乐队。 C.郡府,指郡守的官署。郡,古代行政区域名;府,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 D.大司马,官名,西汉常授给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连称。 解析:选A “原为‘官僚’的意思”错误,“掾”是“佐助”的意思。 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员,指国学及州、县学在学学生,后指经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学习者。 B.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如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C.卷轴,指裱好有轴可卷舒的书籍或字画等。现在书籍都装订成册,卷轴专指字画。 D.单于,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后泛指外族首领。《塞下曲》有“单于夜遁逃”。 解析:选C “卷轴专指字画”错误,卷轴专指有轴的字画。 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官名,汉代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至魏晋时渐为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 B.质剂,古代贸易券契质和剂的并称。长券叫质,购买马牛;短券叫剂,购买兵器珍异。 C.改元,君主改用新年号纪年,年号以一为元,故称。年号有一帝一元和多元的情况。 D.“课”是古代的一种赋税,“盐课”指用缴纳一定食盐来替代应做的徭役和缴纳的粮食。 解析:选D “盐课”指以食盐为对象所征的税课。 6.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阁,明清两代的政务机关,设置多位大学士来共同行使宰相权,按照皇帝意旨批办各项事务等。 B.太仓,古代政府贮藏粮食的地方,一般指京师储粮的大仓;也是一种官职名称,职掌仓廪出纳工作。 C.书院,旧时在郡县设置的教学读书场所,唐明皇置丽正书院是我国书院设置之始,此后盛行于宋明。 D.录囚,皇帝和各级官吏巡视监狱,审录在押犯情况,防止冤狱和淹狱,监督监狱管理的司法制度。 解析:选C “在郡县设置”错误,“书院”指旧时私人教学读书的场所,与书院所在的地方没有关系。 7.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畋,也称“游田”,即游逸田猎,专指皇上游山玩水的情况。 B.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开始设置,明、清时改从进士中选拔。 C.蒙冲,古代战船名,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有弩窗、矛穴。 D.缌麻,古代丧服的名称,五服中之最轻者,孝服用细麻布制成,服期三月。 解析:选A “专指皇上游山玩水的情况”错误,不是专指。 8.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助教,古代学官名,晋咸宁时设置,协助国子祭酒、博士教授生徒,至宋废止。 B.《孝经》,儒家十三经之一,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C.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以及大臣们祭祀祖宗的庙宇;也代称朝廷和国家政权。 D.大吕,古代乐律名。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六阴皆称吕,其四为大吕。 解析:选C 宗庙非指一般大臣祭祀祖宗的庙宇。 9.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 B.开中,明代政府为了鼓励商人输送米粮等物资至边塞而给予食盐运销权的一种制度。 C.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 D.赠,既指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 解析:选C “流民”没有“无所事事”的意思,“流民”的具体意思是“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10.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币,旧指外族每年向本朝输纳的钱物,也指地方每年向国家缴纳的钱物。 B.贡,进贡,献东西给上级,封建时代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奉献礼品。 C.北院,辽是契丹贵族建立的政权,下设两套官僚机构,即北院和南院。 D.行马,又叫“枑”,是古时官府门前所设阻挡人马通行的木架子等障碍物。 解析:选A “外族每年向本朝输纳的钱物”错误,应是“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 1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雍熙,年号,即帝王纪元立的名号,有些皇帝会因祥瑞或重大事故等立号改元。 B.行营,又叫移营,指行军打仗时的军营,但主要是指率军的皇帝的驻地办事处。 C.庶吉士,明代选举人中文学优等及善书者担任,三年后考试,优良者授编修、检讨等职。 D.太师,官名,西周置,是辅弼国君的大臣,多为大官的加衔,并无实际的职权。 解析:选B 主要是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 1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授,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的考核、测验等职务。 B.酬唱,亦作“唱酬”“唱和”,是指朋友之间用诗、词及其他文学作品来相互酬答唱和。 C.义冢,亦作“义地”“义园”,指为他人无偿提供的坟地,与现在的“公墓”类似。 D.墓志铭,是放在墓中以备稽考的石刻文字,记录死者生平和对死者称颂、悼念等。 解析:选B 酬唱,只用诗词,没有其他文学作品。 1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B.九锡,古代天子赏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锡”通“赐”。 C.“爵”即“爵位”,指君主国家贵族封号,中国古代爵位有公、卿、侯、伯、子、男等。 D.太庙,封建皇帝为祭拜祖先而营建的庙宇。太庙夏时称世室,殷商称重屋,周称明堂。 解析:选C 中国古代的爵位中没有“卿”。 1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技,又叫方伎,指医病、占卜、星相之类的技术,也指医药之书。 B.齐鲁,原为国家概念,是齐、鲁两国的合称,后来变为地域概念。 C.使持节,官职名,古代使臣奉命出行要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 D.藜藿,两种野菜的名称,古人一般把自家比较好的饭菜说成藜藿,自谦的说法。 解析:选D “古人一般把自家比较好的饭菜说成藜藿,自谦的说法”错误,“藜藿”指粗劣的饭菜。 1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秘书郎,三国魏始置,属秘书省,专为皇帝制诰,南朝士族子弟以为出身之官。 B.四部书,中国古代书籍的四大类,隋唐后指经、史、子、集,后用以泛指群书。 C.初元,我国封建时期皇帝即位之初,惯例要改元纪年,改元的第一年称元年,也称“初元”。 D.正言,职官名,唐朝有左右拾遗,宋初改为左右正言,掌对皇帝规谏讽喻。 解析:选A “专为皇帝制诰”错误,秘书郎掌管图书经籍。 16.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司,三种官职的合称,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 B.宗室,即皇族,是同一宗族的贵族,指国君或皇帝的宗族。 C.《周礼》,亦称《周官》或《周官经》,是儒家经典之一。 D.歃血,古人会盟时杀牲滴血敬天地,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 解析:选D 歃血,古代举行会盟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的行为。 17.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劾,指负有纠举犯罪责任的官吏主动纠举犯罪,形成案件;也指列举罪状,加以弹劾。 B.岁贡生,明清时每年或二三年从各府、州、县学中选送生员升入国子监就读,称为岁贡;如此录用的读书人便是“岁贡生”。 C.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可泛指官吏。 D.乞休,指的是中国古代官员基于某种原因向朝廷主动请求暂时停职休整的一种行为,与“挂冠”“致仕”相同。 解析:选D “乞休”并非指“暂时停职休整”,而是指自请辞去官职。 18.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阊阖,原指传说中的天门,后泛指皇宫正门或京都城门,也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 B.御史台,御史治事的地方,中央行政监察、司法机关,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C.铎,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时令变化时使用,亦为乐器,盛行于春秋至汉代。 D.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体现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精华,是皇帝登基和举行大典的地方。 解析:选C “古代宣布时令变化时使用”错误,应为“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使用”。 19.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的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依次而升。 B.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乡试及格后称进士。 C.员外郎,官名,员外指正员以外的郎官。晋武帝设员外散骑常侍,简称员外郎。 D.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隋唐改称为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 解析:选B “乡试及格后称进士”错误,应为“会试及格后称进士”。 20.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林党”是产生于明朝后期的一个政治集团,因为在东林书院以讲学为名议论朝政而得名。 B.“义田”指为供养贫困族人置的田地;与之相关的有“义庄”,置田立庄收租,以赡养贫困族人。 C.“漕粮”指封建时代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漕运至京师的税粮,名称是因粮食运送京城而得。 D.“大学士”是官职名,始于唐代,明代专门设置,是宰辅之官,职务为批答奏章、整理政务。 解析:选C “漕粮”的“名称是因粮食运送京城而得”错误,“漕”的意思是“通过水道运送粮食,可供运输的河道”,“漕粮”是因为运输的方式得名。 题组二 语篇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9分) 石邦宪,字希尹,贵州清平卫人。嘉靖七年嗣世职为指挥使。累功,进署都指挥佥事,充铜仁参将。苗龙许保、吴黑苗叛,总督张岳议征之,而贼陷印江、石阡,邦宪坐逮问。岳以铜仁贼巢穴,而邦宪有谋勇,乃奏留之。邦宪遂与川、湖兵进贵州,破苗砦十有五。窜山箐者,搜戮殆尽。上功,邦宪第一。未及叙,而许保等突入思州,执知府李允简以去。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贼既破思州复纠余党与湖广蜡尔山苗合欲攻石阡不克还过省溪。千户安大朝等邀之,斩获大半,尽夺其辎重,贼不能军。邦宪乃使使购老、老等执许保送军门,而黑苗窜如故。复以计购乌朗土官田兴邦等斩黑苗,贼尽平。 播州宣慰杨烈杀长官王黼,黼党李保等治兵相攻且十年,总督冯岳与邦宪讨平之。真州苗卢阿项为乱,邦宪以兵七千编筏渡江,直抵磨子崖。策贼必夜袭,先设备。贼至,击败之。贼求援于播州吴鲲。诸将惧,邦宪曰:“水西宣慰安万铨,播州所畏也。吾调水西兵攻乌江,声杨烈纵鲲助逆罪,烈奚暇救人乎?”已,水西兵至。邦宪进逼其巢,乘风纵火,斩关而登,贼大奔溃,擒贼首父子,斩获四百七十余人。进署都督同知。 寻与巡抚吴维岳招降平州叛酋杨珂,剿平龙里卫贼阿利等。当是时,水西宣慰安国亨恃众跋扈,谒上官,辞色不善,辄鼓众噪而出。邦宪召责之曰:“尔欲反耶?吾视尔釜中鱼尔。尔兵孰与云、贵、川、湖多?尔四十八酋长,吾铸四十八印畀之。朝下令,夕灭尔矣。”国亨叩头谢,为敛戢。 邦宪生长黔土,熟苗情。善用兵,大小数十百战,无不摧破。前后进秩者四,赉银币十有三。所得俸赐,悉以飨士,家无赢资。为总兵官十七年,威镇蛮中。明年卒官。赠左都督。 (节选自《明史·石邦宪传》,有删改)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贼既破/思州复纠/余党与湖广蜡尔山苗合/欲攻石阡/不克/还过省溪 B.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贼既破思州/复纠余党/与湖广蜡尔山苗合/欲攻石阡/不克/还过省溪 C.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贼既破思州/复纠余党/与湖广蜡尔山苗合/欲攻石阡/不克还/过省溪 D.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贼既破思州/复纠余党/与湖广蜡尔山苗合/欲攻石阡/不克还/过省溪 解析:选B “坐是”为介宾结构,中间不可停顿,排除D;“思州”是地名,不能作“复纠”的主语,中间停顿,排除A;“不克”意思是“没有攻克”,和后面的“还”构成因果关系,中间停顿,排除C。故选B。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嗣世职,文中指继承上代人传下的世袭职位。古时,如战功、爵位等荣誉职务或特殊官位可以让子辈继承。 B.巡抚,文中指官名,是封建时代由中央政府派出巡视各地的大臣,因“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 C.我国古代将南方各少数民族泛称为“蛮”,将北方的少数民族泛称为“夷”。对少数民族的称呼还有“戎”“狄”等。 D.赠,文中指追赠。古代皇帝常为去世的官员及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文中是指皇帝对石邦宪加封官职。 解析:选C “将北方的少数民族泛称为‘夷’”错,应为“将东方的少数民族泛称为 ‘夷’”。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石邦宪有军事才能。卢阿项作乱时,石邦宪用七千士兵编竹筏渡江,又估计卢阿项会派人来夜袭,于是预先作防备,贼寇来后,就打败了他们。 B.石邦宪很有威严。他做总兵官时,部内之人很服帖;安国亨专横跋扈,石邦宪谴责他,说随时可以消灭他,使其大为收敛。 C.石邦宪很有计谋。安大朝邀请石邦宪对黑苗与许保进行打击,斩杀许多敌人,石邦宪用计重金收买田兴邦等人斩杀了黑苗,于是赋寇被平定。 D.石邦宪爱抚士兵。他因战功先后四次晋升官阶,十三次赏赐银币。但他把所得的俸赐,全部用来招待部下士兵,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 解析:选C “安大朝邀请石邦宪对黑苗与许保进行打击”错,文中“千户安大朝等邀之”的“邀”是阻击的意思,石邦宪并未参与此次战事。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邦宪乃使使购老、老等执许保送军门,而黑苗窜如故。(5分) 译文: (2)尔欲反耶?吾视尔釜中鱼尔。尔兵孰与云、贵、川、湖多?(5分) 译文: 解析:(1)使使,让使者;执,擒住;如故,像过去一样。(2)尔,你;视尔釜中鱼,看你如锅中的鱼罢了;孰与,与……相比,哪一个……。 参考答案:(1)石邦宪于是让使者重金收买老、老等人擒住许保送到军门,而黑苗像过去一样逃窜了。 (2)你想造反吗?我看你如锅中的鱼罢了。你的兵与云、贵、川、湖的兵相比哪一个多? 参考译文: 石邦宪,字希尹,是贵州清平卫人。嘉靖七年袭任世职为指挥使。多次立功,升任署都指挥佥事,充任铜仁参将。苗龙许保、吴黑苗叛乱,总督张岳商议征讨他们,而贼寇攻陷印江、石阡,石邦宪受牵连获罪被逮捕审问。张岳以为铜仁是贼寇巢穴,而石邦宪有勇有谋,上奏留任他。石邦宪于是与川、湖兵进入贵州,攻破苗寨十五座。逃窜山中竹林的,也几乎被搜捕杀净。上报功劳,石邦宪第一。没有来得及授官,而许保等人突然攻入思州,擒获知府李允简离去。石邦宪急忙拦击,夺回知府。因此获罪,被停止俸禄戴罪立功。贼寇攻破了思州,又纠集余党,与湖广蜡尔山苗会合,想攻打石阡。没有攻克,返回渡过省溪。千户安大朝等人拦击,斩杀俘获大半,全部夺取其军队物资,贼寇溃不成军。石邦宪于是让使者重金收买老、老 等人擒住许保送到军门,而黑苗像过去一样逃窜了。石邦宪又用计买通乌朗土官田兴邦等人斩杀黑苗,贼寇全被平定。 播州宣慰杨烈杀死长官王黼,王黼同党李保等人出兵相互攻打近十年,总督冯岳与石邦宪讨伐平定。真州苗人卢阿项作乱,石邦宪用兵七千编竹筏渡江,直抵磨子崖。猜测贼寇必会乘夜袭击,于是预先作防备。贼寇果然来到,石邦宪发起攻击打败了他们。贼寇向播州吴鲲求援。诸将惊惧,石邦宪说:“水西宣慰安万铨,播州人畏惧他。我调水西兵攻打乌江,声讨杨烈纵容吴鲲帮助叛逆的罪行,杨烈哪有空救人呢?”不久,水西兵到。石邦宪进逼敌巢,乘风纵火,攻破关口而登城,贼寇大崩溃,擒获贼寇头目父子,斩杀俘获四百七十余人。升任署都督同知。 不久与巡抚吴维岳招降平州反叛首领杨珂,剿平龙里卫叛贼阿利等人。在这时,水西宣慰安国亨依仗人多专横跋扈,拜见上司,上司言辞神色不友善,他就鼓动众人喧哗而出。石邦宪召见并责备他说:“你想造反吗?我看你如锅中的鱼罢了。你的兵与云、贵、川、湖的兵相比哪一个多?你有四十八位酋长,我铸造四十八颗印章给他们。早上下令,晚上就会消灭你。”安国亨叩头谢罪,收敛了跋扈行为。 石邦宪生长在黔地,熟悉苗情。善于用兵,大小数十百战,无不摧破敌人。前后四次晋升官阶,赏赐银币十三次。所得赏赐,全部用来宴飨士兵,家无余钱。任总兵官十七年,威镇蛮中。第二年在任上去世。追赠为左都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