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4)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春夕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下列是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答案】C 【解析】C “动”,意为“动不动”;“书”,指书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心情;对社会动荡、家书经年断绝的担忧之情;仕途坎坷、华年易逝的自伤之情;渴望归隐的迫切心情。(结合诗句分析,每点2分)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 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 “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答案】B. 【解析】上下句内容反了,上句是写空间,下句是写时间。 (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6分) 【答案】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2分);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2分);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2分);为君主无道、任用奸佞而伤心(2分)。(任答3点,每点2分) 【解析】本诗是典型的将自身情感与对国家的担忧结合的作品,诗人前两联写自己,后两联联系国家,表达了对国事艰难的感慨与担忧。而“刘备诸葛亮”是古诗中常见的“明君贤臣”的代表。 3.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9分) 浪淘沙·感事 [明 ]刘基 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 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 【注】这首词写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透露的是生机,奠定漂泊凄凉的基调。 B、“鸿雁”这一意象不仅点出深秋季节,也暗示出旅人的思归。 C、枫叶红似春花,却无人怜,遇清露而自凋,这“枫叶”正是孤高诗人的写照。 D、全诗明写秋实写“感事”,所以是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词风婉约。 【答案】C 【解析】“孤高”判断无据。 (2)“没个人知”是作者刻意吐出的心中郁结之情,词人在这首词中“郁结”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2)①飘零江湖的悲愁与失落;②实现人生抱负的无望而执着;③人生失意的自怜与自爱;④才华被埋没的孤苦与怨恨。(解说略。每点2分,三点即可) 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生日祝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答案】A (2)诗眼是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词句,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案】首联中的“惊”是诗眼。诗人为冬至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 【解析】本诗是一首典型的在节日思念故乡的作品,作品通过描述眼前羁旅在途、回忆往昔,表达了浓重的思乡之情。注意辨别此诗中的实写与虚写。可通过题目所交代的时间地点事件来帮助判断。 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唐]赵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①,日日持竿去不归。杨桃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②。今夜秦城③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①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②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③秦城: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B、“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呜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C、“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的钟声,还有那满眼的青翠欲滴的山色。 D、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 【答案】C 【解析】C项解读错误,“却听疏钟忆翠微”是说听到钟声忆起了故乡的山色。 (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