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2021 学年北京市新高三入学定位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 10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 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的概念于 20 世纪 70 年代被首次提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对自动驾驶 智能车的界定,是指具有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化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的安全、高效,节能、 舒适的汽车,它融合了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并通过深度学习实现车与车、路、人、云空间之 间的智能信息交换、共享,不仅能替代驾驶员的操作,而且能给乘客提供更优质体验与增值服 务,进而构建智能生活空间。也就是说,自动驾驶智能车必须能感知“周围发生了什么”,必 须清楚“它在哪儿”,必须知道“它应该去哪儿”。因此,要让智能车变为现实,需要有 GPS 定 位系统、导航信息数据库、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的实时道路信息,有车辆防碰系统,有紧急报警 系统以及无线通讯系统等。目前,全球公认的针对自动驾驶的分级标准将自动驾驶技术区分为 10~15 共 6 个等级。由此,自动驾驶智能车也可梳理为 6 个级别,见表 1 所列。 表 1 自动驾驶智能车分级表 等级 自动程度 人工智能 人类 驾驶员 驾驶 操作 环境 监测 支援 系统 作用 域 L0 无自动化 提供示瞥式或需干 预的辅助信息 全程操 控 驾驶 员 驾驶 员 驾驶 员 无 L1 辅助驾驶 DA 依据环境感知信息 对转向或加速减速 中的一项操作进行 闭环控制 大部分 操控 驾驶 员/人 工智 能 驾驶 员 驾驶 员 部分 基于 电子 控制 单元 辅助 驾驶 部分自动 依据环境感知信息 部分操 人工 驾驶 驾驶 部分 - 2 - 化 PA 执行转向或加速减 速中的多项操作 控 智能 员 员 L3 条件自动 化 CA 自动驾驶系统完成 绝大部分驾驶操作 系统请 求后干 预 人工 智能 人工 智能 驾驶 员 部分 L4 高度自动 化 HA 自动驾驶系统完成 所有驾驶操作 限定条 件下干 预 人工 智能 人工 智能 人工 智能 部分 基于 车载 计算 平台 自动 驾驶 L5 完全自动 化 FA 无人驾驶系统完成 所有环境下驾驶操 作 无需干 预 人工 智能 人工 智能 人工 智能 全程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了业内百余名专家,对智能网联客车发展做出 了规划,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2019 年开始普及 L2 级别自动驾驶,2020 年是 L3 级别自动驾驶 量产元年,目前已有一些龙头企业正在积极探索 L4 级別自动驾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精密仪器的飞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 真实驾驶环境的复杂性,自动驾驶仍然面临着诸如小目标难识别、被遮掩目标难检测、高动 态目标难预判等问题。2016 年 1 月,我国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郸段发生的追尾事故,是国内首例 自动驾驶事故。2018 年 3 月 18 日,全球首例 L4 级别自动驾驶汽车事故发生于美国凤凰城。 近几年,特斯拉智能车先后数次被网络安全公司以“远程无物理接触”的方式侵入。这些事例 说明,即便技术上能实现突破,在“安全第一”的要求下,自动驾驶还需进行大量公共道路测 试。只有在开放道路不断测试中,才能为算法的改进与评估提供数据来源,而道路测试又是自 动驾驶智能车研发的关键环节,也是难点。综合来看,无人驾驶 L5 级别汽车大规模上路可能需 要 5~10 年,甚至更长时间。 (取材于王辉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 3 - 5G 技术具有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四大特性。2019 年被称为“中国 5G 元年”,随着第一波浪潮的兴起,智能家居、智能安防、虚拟现实、无人 驾驶等行业将受到极大的推动,而其中效果最显著的将是无人驾驶。 目前,自动驾驶汽车有两条技术路线,一是自主感知,依靠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实现自动驾 驶,另一种则是车路协同,通过网络通信手段使车和车、车和路这些要素之间进行通信连接,过 去我们认为两条线是走不到一起的,现在我们认为未来大范围自动驾驶得靠车联网,小范围靠 感知,局部的感知就靠自主。 可以说,非 5G 网络环境下的无人驾驶都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无人驾驶依靠的 最核心技术是高精地图。高精度地图通过对周围静态的环境进行精确描述,来延伸传感器的感 知范围,以更为精细的尺度帮助汽车了解所处的位置、周围的环境状况、应该如何进行下一步 操作等定位决策问题。高精地图可以提供一幅雷达和视觉探测距离之外的特定物体(移动的行 人和车)信息,以及红绿灯、限速要求信息,基于此信息进行避障规划(包括车车博弈,车人博弈 等),基本可确保无人车在开放道路上的安全问题,不会发生任何形式的主动碰撞以及交通违 章等。这部分内容的通讯时延和高精地图的时时更新,需要超高速带宽。 未来车联网会把无人驾驶汽车与广泛的道路系统、其它汽车、基础设施联系起来,以形 成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无人车全局路径规划。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自动驾驶系统将经历 4 个 研发阶段:第一是信息交互,道路能在智能车还未到达路口前就告知前方的相关路面情况;第 二是感知、预测与决策协同,能帮助智能车在复杂的环境当中做出决策;第三是控制协同,形 成智能道路与智能车的协同决策;第四是先进的车路协同系统继续向纵深探索发展。车联网 时代,车路协同技术一般是云端决策或者云端辅助决策,这对网络时延要求较高,部分场景下 要求达到 ms 级。信息的实时互通需要超高速传输和超高的可靠性、超低的时延。相对 4G 网 络,5G 传输速率提升 100 倍,峰值传输速率达到 I0Ghit/s,端到端时延达到 ms 级。打个比方, 下载一部 1G 容量的电影通过 4G 网络需要至少 30 秒,通过 5G 网络只需要 0.8 秒。普通人踩刹 车的反应速度大约是 0.3-0.5 秒,而无人驾驶智能车在 5G 场景下的反应速度不超过 1 毫秒, 这将是无人驾驶智能车最终取代人类驾驶的基础之一。 (取材于《人民交通》2019 年第 11 期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中国的民事主体有自然人和法人。只有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才能承担民事 责任。但是,无人驾驶汽车不能自然地成为责任主体,有两种民事责任主体可以承担责任:汽车 的制造商和车主。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谁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以及法律责任如何分 - 4 - 配?这与是否可以上市无人驾驶汽车或无人驾驶汽车上市后的前景有关。 “交通违法行为人”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责任主体。无人驾驶系统规划行驶路线、 速度等事宜。乘车人在行驶过程中没有进行操作,无人驾驶汽车的运行是按照车辆出厂前输入 的大数据和程序进行的,除了目的地,车辆行驶并未体现乘车人的意志。无人驾驶汽车易受外 界干扰,事故中乘车人的行为和造成的损害也并无因果关系。因此,交通事故的责任主体是 难以确定的。 无人驾驶汽车行驶过程会产生速度、路线、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数据。数据应当由乘车人 所有,生产商对该数据的使用要经过乘车人同意。虽然法律对隐私权有规定,但上述数据是否 属于隐私存在争议,法律对行车数据的保护就存在漏洞。当互联网被黑客攻击,个人和社会利 益会被重创。因此, 保障车辆运行中的网络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无人驾驶汽车虽有自动性,但技术不是完美的。刑法领城中,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的基础 是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主体方面,无人驾驶汽车是规划路线等事项的主体。主观方面,面对 突发事件时,无人驾驶汽车按既定程序处理。乘车人并没有故意或过失。客观方面,乘车人未 实施危害行为。综上,乘年人不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由谁承担交通肇事罪是目前学术界讨 论的焦点。 这些担忧不无道理,折射出无人驾驶真正走向商业化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还需在热潮之 中“冷静下来”。我们强调技术进步对人类的作用,并不是一味赞美,也不是为所欲为。事实上, 身处于一个智能化时代,发展技术最可贵的品质应当是“审慎”,这种审慎要求技术保持谦抑 性格,在服务能力上不断优化提升,在处理与人的关系中始终保持一颗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具 体到让谁在法律和道德上承担结果是容易的、能操作的,难的是人类发明的技术如何嵌入人类 生活的伦理。 (取材于刘浩、王紫阳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自动驾驶智能车需具备对路况 推理与决策能力,并且能够选择安全的行驶线路。 B. 现行自动驾驶技术在驾驶环境中,仅对于小目标和被遮掩目标无法作出准确判断。 C. L3 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驾驶操作、环境监控和支援工作,都由人工智能完成。 D. 自动驾驶汽车发生的交通事故,接影响了无人驾驶 L5 级别汽车研制时间的推迟。 2. 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高精度地图特点的一项是( ) A. 信息量大。 B. 可进行避障规划。 C. 尺度精细。 D. 需使用 5G 技术。 的 - 5 - 3. 材料中说“非 5G 网络环境下的无人驾驶都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请根据文章简 要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4. 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交通违法行为人”的理解和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责任主体。 B. 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 C. 在主观和客观方面均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 D. 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其定义将会发生变化。 5. 中国发展无人驾驶,在未来需要做出哪些努力?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概括回答。 【答案】1. A 2. D 3. ①无人驾驶最核心的技术是高精地图,而通讯时延和高精地图的时时更新,需要超高速带宽。 5G 技术具有连续广域覆盖、低时延的特性,能够对通讯时延和高精地图的时时更新提供必要 的保障。②无人驾驶需依靠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无人车全局路径规划,其信息的实时互通需 要超高速传输和超高的可靠性、超低的时延。5G 技术传输速率高,且具有低时延、高可靠的 特性,能够实现无人车全局路径规划信息的实时互通。 4. C 5. ①技术层面:大力发展 5G 通信技术,为无人驾驶创造有利的网络环境;②安全层面:需进 行大量公共道路测试,通过不断地测试,保证无人驾驶在功能上安全无事故;同时也要加强 监管,营造安全的信息使用环境,保证无人驾驶的信息安全。③法律层面:在法律上继续展 开深入研究,明确无人驾驶交通违章、交通事故的法律判定,改进、修订《道路安全法》等 相关法律,使之与无人驾驶的发展相匹配。④技术与人的关系方面: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应保 持“审慎”、谦抑,保持对生命的敬畏,较好地嵌入人类生活伦理。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A 项,“自动驾驶智能车需具备对路况的推理与决策能力,并且能够选择安全的行驶线路”理 解正确,由材料一“也就是说,自动驾驶智能车必须能感知‘周围发生了什么’,必须清楚‘它 在哪儿’,必须知道‘它应该去哪儿’。”可知。 B 项,“仅对于小目标和被遮掩目标无法作出准确判断”理解错误,由材料一第三节“但由于 真实驾驶环境的复杂性,自动驾驶仍然面临着诸如小目标难识别、被遮掩目标难检测、高动 态目标难预判等问题。”可知,说法不全面,不仅对小目标,还有其他的问题。 C 项,“驾驶操作、环境监控和支援工作,都由人工智能完成”,说法错误,由表格可知L3 在“自 - 6 - 动驾驶系统完成绝大部分驾驶操作”。 D 项,“直接影响了无人驾驶 L5 级别汽车研制时间的推迟”,“直接”理解错误,由材料一 最后一节“这些事例说明,即便技术上能实现突破,在“安全第一”的要求下,自动驾驶还 需进行大量公共道路测试……而道路测试又是自动驾驶智能车研发的关键环节,也是难点。” 可知,原文只是说关节点、难点,并不是说直接影响。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D 项,“需使用 5G 技术。”理解错误,由材料二第二节“目前,自动驾驶汽车有两条技术路 线,一是自主感知,依靠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实现自动驾驶,另一种则是车路协同,通过网络通 信手段使车和车、车和路这些要素之间进行通信连接”可知,并非所有的自动驾驶都需要需 使用 5G 技术。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 本题主要要求理解“非 5G 网络环境下的无人驾驶都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首先找 到该句话,在材料二第三节,因此理解二三段是重点:由“无人驾驶依靠的最核心技术是高 精地图……这部分内容的通讯时延和高精地图的时时更新,需要超高速带宽。”可得出第一 点:高精地图的时时更新需要 5G 技术,因为其具有连续广域覆盖、低时延的特性,能够保障 通讯时延和高精地图的时时更新;由材料二第四节“信息的实时互通需要超高速传输和超高 的可靠性、超低的时延。相对 4G 网络,5G 传输速率提升 100 倍,峰值传输速率达到 I0Ghit/s,端到端时延达到 ms 级……而无人驾驶智能车在 5G 场景下的反应速度不超过 1 毫秒, 这将是无人驾驶智能车最终取代人类驾驶的基础之一。”可以得出第二点:无人驾驶需依靠 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无人车全局路径规划,其信息的实时互通需要超高速传输和超高的可靠 性、超低的时延。5G 技术传输速率高,且具有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能够实现无人车全局 路径规划信息的实时互通。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 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 7 - C 项,“在主观和客观方面均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理解错误,由材料三第二节“‘交 通违法行为人’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责任主体……无人驾驶汽车的运行是按照车辆出厂 前输入的大数据和程序进行的,除了目的地,车辆行驶并未体现乘车人的意志”可知,主观 上并未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本题需要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出要点:三则材料是从不同的角度谈无人驾驶的,因此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来概括:材料一着重谈 5G 通信技术,因此学生可以概括和 5G 相关的内容即可; 材料二重点谈无人驾驶的安全问题,因此可以从保障安全的措施方面来概括,例如通过不断 地测试,加强监管等;材料三重点谈法律的问题,可以从完善法律的层面来概括,比如改进、 修订《道路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最后可以谈谈自己对无人驾驶的态度,比如,我们应该冷 静、谦逊等。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 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 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 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 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 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7 分。 (一) (共 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传记事 秦穆公袭郑,晋纳邾捷菑①。《三传》所书略相似。 《左氏》书秦事曰:“杞子自郑告秦曰:‘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② ,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出师。蹇叔哭之 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 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殺,最有二陵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 师遂东。” 《公羊》曰:“秦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 - 8 - 秦伯怒,曰:‘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尔曷知!’师出,百里子与蹇叔子送其子而戒 之曰:‘尔即死,必于崤嵚岩,吾将尸尔焉。’子揖师而行,百里子与蹇叔子从其子而哭之。 秦伯怒曰:‘尔曷为哭吾师?’对曰:‘臣非敢哭君师,哭臣之子也。’” 《谷梁》曰:“秦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 秦伯曰:‘子之冢木已拱矣,何知?’师行,百里子与蹇叔子送其子而戒子曰:‘女死,必 于崤之岩灊之下,我将尸女于是。’师行,百里子与蹇叔子随其子而哭之,秦伯怒曰:‘何 为哭吾师也!’二子曰:‘非敢哭师也,哭吾子也,我老矣,彼不死,则我死矣。’” 其书邾事,《左氏》曰:“邾文公元妃齐姜生定公,二妃晋姬生捷菑。文公卒,都人立定 公。捷菑奔晋,晋赵盾③以诸侯之师八百乘纳之。邾人辞曰:‘齐出玃且长。’宣子曰:‘辞 顺而弗从,不祥。’乃还。” 《公羊》曰:“晋卻缺④帅师,革车八百乘,以纳捷菑于邾娄,力沛然若有余而纳之,邾 娄人辞曰:‘捷菑,晋出也,玃且,齐出也。子以大国压之,则未知齐、晋孰有之也。贵则 皆贵矣,虽然,玃且也长。’卻缺曰:‘非吾力不能纳也,义实不尔克也。’引师而去之。” 《谷梁》曰:“长毂五百乘,绵地千里,过宋、郑、滕、薛,夐⑤入千乘之国,欲变人之 主,至城下,然后知,何知之晚也!捷菑,晋出也,玃且,齐出也。玃且,正也,捷菑,不正 也。” 予谓秦之事,《谷梁》纤余有味;邾之事,《左氏》语简而切。欲为文记事者,当以是观 之。 (取材于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捷菑:春秋时邾国国君文公之子。獲且是邾文公的嫡长子,为文公的元妃齐姜所生, 世称邾定公。捷菑,是文公的次妃晋姬所生。②蹇叔: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经百 里吴引荐入泰,任秦穆公上大夫、右相。③赵盾:即赵宣子,春秋时晋国卿大夫。④卻缺: 春秋时普国上卿。⑤夐:远。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纳邾捷菑 纳:使……被接纳 B. 秦伯将袭郑 将:准备率领 C. 邾人辞曰 辞:说法,接口 D. 义实不尔克也 克:战胜,攻下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劳师以袭远 晋赵盾以诸侯之师八百乘纳之 - 9 - B. 其谁不知 其可怪也欤 C. 千里而袭人 辞顺而弗从 D. 若尔之年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8.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左传》记录的是蹇叔劝阻秦穆公袭郑,《公羊传》记录的是蹇叔之子劝阻秦穆公袭郑。 B. 《春秋三传》在记录秦穆公袭击郑国这件事时,史实基本一致,但细节各不相同。 C. 《左传》中送捷菑归国的是晋国大臣赵盾,《公羊传》送捷菑归国的是晋国大臣卻缺。 D. 《公羊传》刻画卻缺统帅部下力量雄厚;《谷梁传》描绘晋军席卷千里,气势汹汹 9. 请写出“何知之晚也”中“之”指代的内容。 10.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11.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结合《春秋三传》对“蹇叔哭师”这一细节的不同描绘,谈谈你对“予谓秦之事,《谷 梁》纡余有味”的理解。 (2)作者说“欲为文记事者,当以是观之。”请结合自己的写作实际,谈谈“邾之事,《左 氏》语简而切”带给你的启示。 【答案】6. A 7. B 8. A 9. 捷菑是邾文公的次妃晋姬所生,獲且是邾文公的元妃齐姜所生。獲且是邾文公的嫡长子, 拥立獲且为公是正确的,拥立捷菑是不正确的。 10. 你知道什么!如果你中年就死了,你坟上的树已经可以两手合抱了。 11. (1)《左传》,蹇叔劝谏秦伯,蹇叔对孟明哭,蹇叔哭送儿子。《公羊传》,百里奚与蹇叔 劝诫秦伯,哭送他们的儿子并告诫,《谷梁传》,秦伯将要袭击郑国,百里奚与蹇叔先劝谏秦 伯,再送他们的儿子,告诫他们的儿子,并且解释不是哭军队,只是哭儿子而已。“非敢哭 师也,哭吾子也,我老矣,彼不死,则我死矣”,可知《谷梁传》“纡余有味”。 (2)《左氏》“语简而切”,即言简意赅。启示:在写作中要努力做到简明扼要,叙述事情不 啰嗦,不繁琐,把人物和事件经过叙述清楚;发表议论,能够分析问题,并且提出解决问题 的办法。 【解析】 【6 题详解】 。 - 10 -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B 项,句意为:秦伯将要偷袭郑国。将:将要。 C 项,句意为:邾国人不接受说。辞:不接受。 D 项,句意为:是道义上不允许呀。克:能,允许。 故选 A。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A 项,以:相当于“而”,顺承关系连词/动词,使,令,率领 B 项,其:语气词,难道,表反问。 C 项,而:顺承关系连词/假设关系连词,如果。 D 项,者:代词,…… 人/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A 项,“《公羊传》记录的是蹇叔之子劝阻秦穆公袭郑”错误,原文“秦伯将袭郑,百里子与 蹇叔子谏”,意思是“秦伯将要偷袭郑国,百里奚与蹇叔劝诫说”。 故选 A。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 “何知之晚也”中“之”指代的是“捷菑,晋出也,玃且,齐出也。玃且,正也,捷菑,不 正也”,意思是“捷菑是晋姬生的,玃且是齐姜生的,立玃且是正确的,立捷菑是不正确的”。 因为獲且是邾文公的嫡长子,所以拥立獲且为公是正确的,拥立捷菑是不正确的。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句中“尔”,第二人称代词,你;“中寿”,中等的年寿,此处指中年死了;“拱”,环绕,两 手合抱。 【11 题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 《蹇叔哭师》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文章记叙了秦国老臣蹇叔在大军出征郑国之前劝 。 的 - 11 - 阻的一篇哭谏。秦穆公不听蹇叔的一再劝阻,被晋军在崤山打败。出征前,蹇叔哭送秦军, 并阐述了他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彻底分析,也表现了他对秦军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心。“纡余” 的意思是文章曲折有致。《谷梁传》秦伯将要袭击郑国,百里奚与蹇叔先劝谏秦伯,“千里而 袭人,未有不亡者也”;再送他们的儿子,告诫他们的儿子,“女死,必于崤之岩灊之下,我 将尸女于是”;并且解释不是哭军队,只是哭儿子而已,“非敢哭师也,哭吾子也,我老矣, 彼不死,则我死矣”。可知《谷梁传》“纡余有味”。 (2)此题考查阅读启示的能力。 《左氏》“语简而切”,即言简意赅,简练含蕴,词约义丰,运笔灵活,变化万千,语言简括, 却含义丰富。学习《左传》就要学习《左传》的用极少的语言交代条理清晰的事件。比如宣 公十二年晋楚邲之战中,写晋师溃败时的狼狈之状云:“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 也。”为争渡船逃命,先上船者以乱刀砍争攀船舷者手,落入船中的手指竟然“可掬”。简练 的一 句话,写尽晋师争先恐后、仓皇逃命的紧张混乱场面。 【点睛】文言实词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 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 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参考译文: 秦穆公偷袭郑国,晋送邾捷菑回国,《 春秋三传》 的记载大致相同。 《左传》记秦国事情说:“杞子从郑国告诉秦国说:‘暗地派兵来,可以灭掉郑国。’ 秦穆公和蹇叔商量,蹇叔说:‘疲劳军旅偷袭远国,我没听说过能胜利的,而且千里行军, 人家还有不知道的!’穆公不听,让孟明出兵。蹇叔对孟明哭着说:‘孟明啊,我能看到军 队出去,看不到它回来了。’穆公说:‘你知道什么!你如果是中年死亡,你坟上的树已经 两手合抱了。’蹇叔的儿子参加了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防御的军队,一定在殽的 两座丘陵之间设伏,你一定死在那里,我去收拾你的尸骨。’秦国军队遂去了东方。” 《公羊传》 说:“秦伯将要偷袭郑国,百里奚与蹇叔劝诫说:‘行军千里偷袭人国,没 有不失败的。’秦伯恼怒地说:‘像你一样岁数的人,坟上的树已经两人合抱了,你知道什 么?’军队就要出征了,百里奚与蹇叔送他们的儿子并告诫说:‘你们就要死了,一定是在 殽山的岩壁下面,我将去收尸。’他们的儿子进军出发了,百里奚与蹇叔跟在儿子后面哭泣。 秦伯恼怒说:‘你们为什么哭我的军队?’他们回答说:‘我们不敢哭君王的军队,我们是 哭自己的儿子呀!’” 《谷梁传》 说:“秦伯将偷袭郑国,百里奚与蹇叔劝阻道:‘千里行军偷袭人国,没有 - 12 - 不失败死亡的。’秦伯说:“你们坟上的树木,已经合抱了,知道什么?’军队出发了,百 里奚与蹇叔送他们的儿子,告诫说:‘你们必能死是在殽山的岩峰下面,我要在那里收你们 的尸。’秦伯恼怒地说:‘为什么哭我的军队?’二人说:‘我们不敢哭军队,是哭我们的 儿子呀!我老了,他们不死,就是我死了。’” 三家记载邾国事,《左传》 说:“邾文公元妃齐姜生的定公,次妃晋姬生的捷菑。邾文 公去世,邾国人立定公当了都君。捷菑出走晋国,晋国赵盾率领诸侯的军队八百辆战车,送 捷菑回国。邾国人不接受说:‘齐姜生的玃且年长。’赵宣子(盾)说:‘理由正当,如不 听从,后果不好。’于是回国。” 《公羊传》 说:“晋国郤缺带兵,兵车八百辆,送捷菑回邾娄,力量雄厚有余。邾娄人 拒绝说:‘捷菑是晋姬生的,玃且是齐姜生的。你用他们的手指头立君,那么捷菑四个,玃 且六个,都不正常。你用大国的势力来压我们,若齐国也照办,那就不知道齐晋两国的外甥 哪个为君了。论身份贵重,他们是相等的,但玃且年长。’郤缺说;‘不是我的力量不能送 捷菑回国,是道义上不允许呀!遂带兵回国。” 《谷梁传》 说:“长车五百辆,连绵一千里,经地宋国、滕国、薛国,远到有战车千辆 的大国,想改换他们的国君,到了城下,才知道不行,怎么知道的这么晚呢!捷菑是晋姬生 的,玃且是齐姜生的,立玃且是正确的,立捷菑是不正确的。” 我以为记秦国事,《谷梁传》 委婉有味。记邾国事,《左传》 语言简明确切。想写文童 记事,当看这两篇。 (二) (共 6 分) 12.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①敬而行②简,以临其民,不亦可 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③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论语·雍也》) ②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 注释:①居:居心。②行:做事。③大:同“太”。 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对于“敬”和“简”关系的认识,并选择某一个领域(治国理政、文 学艺术、科学研究等) ,联系实例谈谈你的思考。 【答案】“敬”和“简”都是为人处世的态度。孔子认为做事应当有敬业之心,要简洁有效 率,但是方法不能简单;而做人也应当心存敬畏,自我反省,即使独处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 13 - 对自己的要求不能随意、简单。比如,治理国家,要对国家前途和百姓命运担负责任,要以 敬畏之心处理国事,三思而后行;同时治理要有效率,做到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治国者 更应当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对责任要心怀敬畏,对自己要时时反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把握作者观点态度及联系实际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首先看孔子对于“敬”和“简”的看法。①中弓问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可也, 简”,这是肯定他做事简洁、有效率;而当仲弓说“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时,孔子说“雍 之言然”,意思是对自己要求随意,办事方法简单,这是不可取的。可见孔子认为“简”用来 提高做事效率是对的;但用在自己身上,要求随意或者办事方法简单则是不对的。而对于 “敬”,孔子认为“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是正确的,朱老夫子将“居敬”解释为“慎独”, 也就是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反而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心存敬畏。以这种心态治 理百姓,对于百姓一定会不会太苛责、太劳烦,所以孔子称之为“可也”。 ②中是对于“敬”的看法,“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孔子这句话,意在告诉 大家从政应该遵循的原则。 “敬事而信”,这是从政应有的态度。可以将其拆成“敬事”和“而 信”两部分理解。敬事,按照现代话来说就是敬业,小心谨慎地处理自己负责的事情。“敬 事”不仅是一种外在的态度,更是一种内在的感情,成为人性的一部分。 第二问,考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谈看法,只要扣住做事要敬业,有效;为人要律己, 严格就可以。 【点睛】高中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赏析能力相对强得多,初次接触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就有 较高的起点,较广的视野。因此,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高中学生可以对原著进行精读。精 读要求“循文入义”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旨,文循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文会、 意会、情理、神会”的境界。即要求学生做到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表达方式、总体布局、熟 悉文学作品的大意,记忆其中重要的部分,又要让学生能抓着中心,细心揣摩某些精彩段落, 做好读书笔记。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二学生学业负担重,因此有些名著名篇可以采用泛读的方 法。泛读是一种略观大意、知其梗概、不示源探微、不究其深意的阅读方法。泛读可分为三 个步骤:首先是泛读书的书名、作者、前言、出版社、出版期,了解书刊的内容和形式特征; 然后是略读正文,了解章节名称、文章的大大小小的标题和能反映书和文章的内容的字、句、 段落;最后细读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 参考译文: ①仲弓向孔子请教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可以,做事简洁、有效率。”仲弓 - 14 - 说:“居心诚恳、恭敬,做事简洁,效率高,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挺好吗?但是对自己要 求随意,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②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用, 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声 陆游 其一 萧骚①拂树过中庭,何处人间有此声。 涨水雨馀晨放闸,骑兵战罢夜还营。 闲凭曲几听虽久,疆②抚哀弦写不成。 暑退凉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峥嵘。 其二 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 快鹰下韝爪觜健③,壮士抚剑精神生。 我亦奋迅起衰病,唾手便有擒胡兴, 弦开雁落诗亦成,笔力未饶弓力劲。 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 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 注释:①萧骚: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②疆:同“强”,勉强。③韝:同“鞲”,皮制的护臂套。 觜:同“嘴”,鸟喙。 13. 下列对两首诗具体词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涨水雨馀晨放闸,骑兵战罢夜还营”描写了秋水上涨,战士得胜回营的景象。 B. “闲凭曲几听虽久,彊抚良弦写不成”表现诗人静听秋声时,闲适惬意的心情。 C. “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作者用边塞秋景的萧瑟衬托内心的豪迈。 D. “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记述诗人同君王一道率兵征战辽东的往事。 14. 下列诗句中“萧萧”的意思与“青海萧萧风卷蓬”中的“萧萧”相同的一项是 ( ) A.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屈原《九歌·山鬼》) B.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杜甫《兵车行》) - 15 - C.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D.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15. 两首诗虽然都以“秋声”为题,但作者阐发的感慨却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13. C 14. C 15. “一年光景又峥嵘”表达了时光易逝,生发惜时之慨。第二首,“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 萧萧风卷蓬”抒写了英勇杀敌的豪情,“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诗人想象,战 争不断取得胜利,收复北方失地,直捣金人老巢,抒写了豪迈之情。 【解析】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A 项,“战士得胜回营的景象”分析错误,“骑兵战罢夜还营”写出了秋天里骑兵作战的辛苦, 究竟是“战胜”或“战败”,诗中没有明确讲明,从后面诗句“彊抚哀弦写不成”来看,并没 有获胜。 B 项,“表现诗人静听秋声时,闲适惬意的心情”分析错误,“闲凭曲几听虽久”写闲暇时光, 静听秋声,“彊抚哀弦写不成”勉强抚琴,因心中凄苦哀痛而无法弹奏。诗中并无“惬意的 心情”。 D 项,“记述诗人同君王一道率兵征战辽东的往事”分析错误,这首诗后面的四句“五原草枯 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是诗人的想象,并非回忆往 事。 故选 C。 【1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词语含义的理解鉴赏能力。 “青海萧萧风卷蓬”意思是,在北方青海,金兵就像蓬草一样被我国大军一扫而光。“萧萧” 是风卷蓬草的声音。 A 项,“风飒飒兮木萧萧”,“萧萧”树叶纷纷落下的样子。 B 项,“车辚辚,马萧萧”,“萧萧”战马嘶鸣的声音。 C 项,“故垒萧萧芦获秋”,“萧萧”芦苇在秋风中发出的声音。 D 项,“病起萧萧两鬓华”,“萧萧”指两鬓纷纷变白的样子。 故选 C。 【15 题详解】 - 16 -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秋声》(其一),先写秋风吹得树叶的声音,引发对边境战事的担忧,“骑兵战罢夜还营”; “彊抚哀弦写不成”,从长久地静听秋声,到心中悲苦难以抚琴;“一年光景又峥嵘”从暑退 凉生的欢喜,到感叹时光易逝。诗歌借描写秋声,表达诗人惜时之情。 《秋声》(其二),诗的开头就展现出一个全新的境界:历来被人们认为悲凉的秋声,在陆游 听来却成为一种鼓舞斗志的力量。“我喜枕上闻秋声”,为什么“喜”呢?他认为秋天是打猎 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出征消灭敌人的季节。诗人接着写道:在这大好的季节里,猎鹰 跃跃欲试,战士精神抖擞。诗人也一扫低沉情绪,“上马击狂胡”的劲头空前高涨。猎物到 手!顽敌被歼,诗作也成,凯歌已奏,然而诗人的笔力弓力仍然坚强有力,乘胜打击敌人的劲 头更足了。诗的结尾部分,陆游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北方,金兵就象苜蓿、蓬草一样被一扫 而光。前线捷报频传,胜利之师向着敌人的老巢冲杀过去。“下辽东”即向金国都城辽阳进 发,把战争推向金国的心脏地区。这首诗就是由秋天联想到打猎,由打猎联想到打金兵,由 打金兵进而联想到收复北方失地,直捣金人老巢。环环相扣,构思巧妙。抒发了坚强勇敢的 战斗豪情。 【点睛】比较鉴赏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做这类 题要(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 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16.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中国古代诗文中有很多描写声音、以声传情的名句。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勾勒“鸡犬相闻” 的景象,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田园生活的美好;王勃在(滕王阁序》 中借渔歌、雁鸣渲染秋水长天的美景,写道“__________,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在(登高》的开篇,借猿啼展现凄 凉;“江晚正愁予,___________” ,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结句,用鸟鸣写尽 了愁苦。 【答案】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渔舟唱晚 声断衡阳之浦 风急天高猿啸哀 山深闻鹧 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默写时的关键词有:吠、桑树颠、衡阳、浦 、鹧鸪。 - 17 -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2 分。 (一) (共 17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重到天坛 ①今年 1 月 6 日,正值节气小寒,我写完《天坛六十记》这本书的最后一节——“六百个 春天”。今年,正好是天坛建坛六百周年,算是对天坛的一份纪念。这不是一本介绍天坛历史或 抒写天坛风景的书,它只是我在天坛所见所闻所画所遇所思所忆的拾穗小札,是一本个人断片 式的即兴随感。 ②书已写罢,小寒之后,我接连去天坛多次,不为写作,只是习惯,仿佛脚步有惯性,磁石一 般指向天坛,去到那里转转,心里莫名其妙地充实一些。一直到 1 月 20 日,我又一次来到天坛。 那一天,正值节气大寒。下午我从圜丘出来,到成贞门西北侧,那里并排有两把座椅,我坐在那 里画成贞门。春节将近,除了工人在挂红灯笼,搭建庆祝春节的展牌,人不多。我和那时在天坛 里的很多游人一样,不知道,或者说不敏感,一场疫情带来的灾难,正饿虎一般无情地向我们扑 来。 ③一位五十多岁的清洁工提着扫帚,走到我身边,好奇地看我画画,还特别称赞了我几句, 我便投桃报李和他闲聊,问他是哪里人,过年能不能休息几天。他告诉我是山西人,说过年是最 忙的时候,哪能回得了家,得等过完年再请假回家了。这天晚上,在电视里看到钟南山,说武汉 的疫情出现了人传人。三天过后,1 月 23 日,武汉封城。真是没有想到,这个春节过得那样紧张, 这个春天过得那样紧张。 ④再到天坛,已是今年四月。武汉解封,尽管全球范围内疫情依旧泛滥,但国内趋稳向好, 封闭多日的天坛重新对外开放,重到阔别三月有余的天坛,感到分外亲切,也油然而生出很多 感喟。 ⑤想起在《天坛六十记》“六百个春天”开头写的那段话:“春天又要到了。这将是天坛 度过的第六百个春天。对比古老的天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渺小的,都会生出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的感慨。”不禁有些惊讶,感觉这段话像是今日新写的一样,竟然有那样强的针 对性。或许,这正是今天的天坛于我们的特殊意义。古人到这里祭天,这里不仅有祈年殿,还有 斋宫的敬天大殿,都巍峨矗立在苍天之下。今天,我们不会再虔诚而谦卑地跪拜在它们的面前, 但起码应该心存一些敬畏,而不是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 ⑥出乎我意料的是,来天坛的游人很多。祈年殿、圜丘、皇穹宇、斋宫、神乐署、宰牲亭、 神厨和神库这些室内景点,暂时没有开放,但不妨碍春天已经烂烂漫漫地四处奔涌,二月兰和 - 18 - 紫藤没心没肺地开得火爆。大自然,完全不管不顾曾经发生的一切,这一刻所呈现出的激情,刺 激着我的眼睛和心。 ⑦这之后,我又去过天坛几次,人越发多了起来。二月兰和紫藤花的花期过后,满园的月季 盛开,芬芳诱人。花前花后,争先恐后拍照的人很多。祈年殿围墙前,摆出很多块展板,介绍 天坛建坛六百年的历史。柏树林里,有约会的情侣,情不自禁地摘下口罩,拥抱亲吻。双环亭、 百花亭里,草坪上,藤萝架下,人们围坐一起,带来吃的喝的,边吃边喝边聊边笑边拍照,诉说着 分别多日的牵挂和思念……那种兴奋的劲头,让我感动之余,也生发感慨。刚刚发生过的灾难, 如今依然全球蔓延的疫情,似乎都已经化成眼前的一片繁花似锦。不知为什么,想起英国伟大 的诗人奥登在他有名的《美术馆》里写过的诗句: 一切是多么安闲地从那桩灾难转过脸, …… 太阳依旧照着白腿落进绿波里, 那华贵而精巧的船必曾看见。 ⑧六百年的天坛必曾看见。“老眼厌看南北路,流年暗换往来人”,它不动声色,在看着我 们。在“六百个春天”里,我写过这样一句话:“眼前的祈年殿默默不语,矗立在蓝天之下,天 蓝色的琉璃瓦顶,不动声色,却不住晃我的眼睛。”如果是今天,我要再加上一句:“祈年殿的 琉璃瓦顶也直逼我的心。” ⑨后来,我再去天坛,在神库外的红墙前,一对青年男女手里举着刚刚拿到的结婚证在拍 照。男的很随意地穿着件白 T 恤,女的却特意穿着洁白的曳地婚纱,猜想那婚纱大概被这场突 如其来的疫情耽搁了很久。在中午时分阳光强烈的照射下,红墙红得那样热烈,把她一身洁白 的婚纱对比得那样醒目。而在花甲门外的红墙前,有人吹起口琴——悠扬的口琴声又响起来 了,好像在为这一对新人伴奏。 ⑩重新回到天坛的人们,当然有欢乐聚会和尽情游玩的权利和心情,也包括谈情说爱、结 婚。天坛,不再是祭坛,而是人们游乐的园林——但也不应该只有玩乐,或发思古之幽情,毕竟 这是一个和天密切关联的地方。因为它是天坛。我们面对的是天,是古人所认为的比人道更高 一层的天道。 ⑪天坛重新开放之后,我们再次回到它的面前,它迎接我们的不是萧瑟的落叶飘零林涛呼 啸,而是灿烂无比的鲜花怒放。它要以鲜花芬芳的方式,抚慰我们在这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中受 伤的心;也要用鲜花簇拥的方式,刺激一下,或者是考验一下我们,看我们是否会迅速遗忘我 们刚刚经历,其实还未曾过去的灾难。 - 19 - ⑫这一次我还专门去了成贞门,依然坐在成贞门西北侧画成贞门。因为我想起小寒那天, 就是在这里遇到了那位清洁工,不知道他现在情况怎么样,回没回老家,或者回老家后是否又 回到了天坛。我希望在这里还能碰见他。可惜,没有。成贞门依旧,北面的祈年殿依旧,南面的 皇穹宇和圜丘依旧,却已经是“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取材于肖复兴的同名散文) 17.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断片:没有关联的、零碎的片段。 B. 投桃报李:比喻深深地感谢。 C. 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D. 不动声色:形容平静、肃穆。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坛六十记》贯穿作者重到天坛前后的经历,引发作者思考,是文章的线索。 B. 第⑤段“今天的天坛于我们的特殊意义”指其提醒世人要心存敬畏,不可安为。 C. 作者引用《美术馆》里的诗,其蕴含的寓意与天坛里生机勃勃的景象相呼应。 D. 这篇文章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之处挖掘宏旨要义,情感隽永,用语质朴自然。 19. 文中两次写到作者画成贞门,这两处细节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0. 作者重到天坛获得了哪些启示?请根据文意加以概括。 【答案】17. B 18. A 19. 第一处:画成贞门是作者的生活习惯,自然而然;记述我和清洁工的交谈,侧面描绘春节 人们忙碌充实的场景,表现人们生活的平静,为后文作了铺垫。第二处:专门前往成贞门,画 成贞门,回想清洁工,想要碰到他,与上文形成呼应;天坛建筑的“依旧”与“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形成对比,富有历史感,含蓄隽永,令人回味。 20. ①在大自然和历史发展面前,人类非常渺小,应当心存敬畏,不可肆意妄为。②无论外界 环境如何改变,生命总是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生生不息。③人们应当深思灾难,从中获得 前进的动力。④对于痛苦的经历,人们不应轻轻遗忘。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B 项,“投桃报李:比喻深深地感谢”理解错误,投桃报李,意思是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 东西。在文中,“一位五十多岁的清洁工提着扫帚,走到我身边,好奇地看我画画,还特别 - 20 - 称赞了我几句”“我便投桃报李和他闲聊”,“我”跟他闲聊是为了回应他的好感,是一种人 之常情。“投桃报李”在这里并没有“深深地感谢”这层意思。 故选 B。 【18 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 项,“《天坛六十记》贯穿作者重到天坛前后的经历”分析错误,《天坛六十记》这本书的 写作在 2020 年疫情发生前已经完成,文章提及《天坛六十记》是因为这本书的最后一节“六 百个春天”中的叙述。贯穿全文的线索,引发作者思考的是“人与天坛的关系”。 故选 A。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细节描写作用的能力。 文中两次写到作者画成贞门,第一次是小寒过后,“我”习惯性地到天坛转转,到成贞门西 北侧,“我”坐在那里画成贞门。详细记述了“我”和清洁工人的交谈,为了京城的春节, 他没有能够回乡过年,打算过年之后回乡,侧面描绘春节人们忙碌充实的场景,表现人们生 活的平静。可是遇到了疫情封城,不知他后来有没有能够回乡,为后文作了铺垫。 第二次是在疫情后期,解除封禁后,“我”专门前往成贞门,画成贞门。想起了年前那位不 能回乡的清洁工,期待能再见到。与前面情节形成呼应。看着灾后的天坛,“成贞门依旧, 北面的祈年殿依旧,南面的皇穹宇和圜丘依旧”,从而引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感 慨。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结合文本分析感悟,谈从文本中获得的启示: ①“《天坛六十记》‘六百个春天’开头写的那段话:‘春天又要到了。这将是天坛度过的 第六百个春天。对比古老的天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渺小的,都会生出寄蜉蝣于天地,渺 沧海之一粟的感慨。’”天坛虽历经六百年而风神依旧,可见在大自然和历史发展面前,人 类的渺小,应当心存敬畏,不可肆意妄为。 ②“天坛重新开放之后,我们再次回到它的面前,它迎接我们的不是萧瑟的落叶飘零林涛呼 啸,而是灿烂无比的鲜花怒放。它要以鲜花芬芳的方式,抚慰我们在这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中 受伤的心”,从天坛灿烂无比的怒放的鲜花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生生不息。 ③经历了疫情后的的天坛“成贞门依旧,北面的祈年殿依旧,南面的皇穹宇和圜丘依旧”,面对 - 21 - 坚强的天坛,人们应该坚强起来,在灾难之后,应该深思灾难,从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④“重新回到天坛的人们,当然有欢乐聚会和尽情游玩的权利和心情,也包括谈情说爱、结 婚。”“它要以鲜花芬芳的方式,抚慰我们在这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中受伤的心;也要用鲜花簇 拥的方式,刺激一下,或者是考验一下我们,看我们是否会迅速遗忘我们刚刚经历,其实还未曾 过去的灾难。”人们在灾难之后,可以尽情的欢乐,但是对于痛苦的经历,不应轻松地遗忘。 【点睛】体会重要语句含意“3 步走”: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辨明作者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 如果是作者的叙述语言, 要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真正 意图;如果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要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 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 第二步,结合主题,分析重要语句内涵 既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意,又要挖掘其深层含意。 在挖掘其深层含意时,需要“三抓”: 1.抓句子中的关键词语 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 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 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 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 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 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 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 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抓句中的手法 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细节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 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如何判定语句所用的描写方法呢?最基 本的是要从它描写的特征上判断。一般从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大类上判定。 第三步,规范答题:手法+内容+效果 即能够分析语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 在文本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二) (共 5 分) 21. 阅读下面《红楼梦》中不同人物对王熙凤的评价,回答问题。 冷子兴: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 秦可卿: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 - 22 - 兴儿:嘴甜心苦,两面三刀……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1)请选择其中一种评价,举出原著中的一个具体情节加以印证。 (2)根据你对原著中王熙凤这一人物的理解,谈谈你对她的评价,并请说明理由。 【答案】(1)嘴甜心苦,两面三刀……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对尤二姐,她表面上显得 极为贤良,妹妹长、妹妹短的,但私底下却指使下人折磨玩弄尤二姐,致使尤二姐至死还没 有认清她的本性,真可谓极尽奸猾虚伪之能事。 (2)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 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王熙凤最显著的性格特点是“五辣”俱全,即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她聪明,很 讨人喜欢。虽然没有念过书,却巧舌如簧,是贾母的开心果;她语言俗,却深得大家欢心; 她讲的笑话,是老少主仆都争相闻听的;她语言妙,能在最危急或最尴尬的时候让贾母开怀 一笑使大家免于处罚;她能干,是个很优秀的管理人才。把贾府搭理的井井有条,待人接物, 家中事项都有条不紊。 【解析】 【详解】小题 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 在《红楼梦》中,为贾敬办理丧事期间,风流的贾琏瞒着王熙凤金屋藏娇,偷偷娶了尤二姐, 凤姐听说之后非常生气,把仆人旺儿和兴儿大骂了一顿。她只用了两个计谋就害死了尤二姐: 一是乘虚而入,调虎离山。当初,贾琏偷偷娶了尤二姐之后,将尤二姐安置在贾府后街的小 花枝巷内,只是因为他知道心思单纯而且懦弱的尤二姐,并不是凤姐的对手,在同一屋檐下 尤二姐将没有好日子过。当凤姐知道贾琏在家外有“秘事”时,贾琏正好被派了公差,出了 远门。聪明的凤姐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只要自己“调虎离山”,将尤二姐这个“俏小 三”整到自己的可控范围,就能更好的摆布。所以凤姐亲自来到小花枝巷内去接尤二姐回府, 知道自己理亏的尤二姐本来以为凤姐是来兴师问罪的,谁知道凤姐一直以礼相待、言辞真切, “我今来求姐姐进去和我一样同居同处,同分同例,同侍公婆,同谏丈夫。喜则同喜,悲则 同悲,情似亲妹,和比骨肉”等等。凤姐的话语劝服了没有心机的尤二姐,“尤二姐见了这 般,便认她作是个极好的人,小人不遂心诽谤主子亦是常理,故倾心吐胆,叙了一回,竟把 凤姐认为知己”,就这样,尤二姐欢天喜地地踏入了凤姐的陷阱。二是嘴甜心苦,明“火”暗 “剑”。事实上,在尤二姐还没有见凤姐之前,兴儿就提醒过她,“奶奶一定不能去。我告诉 奶奶,一辈子不见到她才好。嘴甜心苦,两面三刀。”只不过尤二姐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 性。让她使唤的丫鬟叫善姐,但她不是一个好人,两天不到,就不听使唤了,尤二姐要点头 的 - 23 - 油,被善姐骂道“不知好歹没眼色”。然后凤姐开始偷偷用计,先摧残了尤二姐的身体,“善 姐渐渐连饭也怕端来与他吃,或早一顿,或晚一顿,所拿来之物,皆是剩的。”然而,凤姐 却假装不知道,仍然是“和颜悦色,满嘴姐姐不离口”。“人是铁饭是刚,一顿不吃饿得慌”, 衣服和食物都不够,让尤二姐有口难言,郁郁寡欢。害死尤二姐这一情节最能体现王熙凤“嘴 甜心苦,两面三刀……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性格特点。 小题 2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她玲珑地周旋于各色人物之间,玩弄着大小权利,千 万两银子从手边流进流出。虽然好景短暂,但一个女子能精明至如此,不得不令人叹服。 争强好胜。俗话说,能者多劳。凤姐有着十个男人也比不上的理家财干,即使在带着病的时 候,为了不给众人说三道四,落下笑柄,为了赢得众人对她的称赞,她也是强忍着,奔波劳 累,这一点在秦可卿死后协理宁国府以及权弄铁槛寺那一回就可看出。当犯头疼病时,平儿 劝两句她就觉得是在咒她,讳病忌医,最后病情严重才不得不躺床修养,这里可看出她一点 儿也不肯示弱的性格特征。 心狠手辣。这点在贾瑞和尤二姐事件中可看出,一旦得罪了凤姐,她会相反设法置人于死地, 毫不留情。贾琏偷娶尤二姐自是逍遥快活,凤姐又怎能依得他的不专心?于是,王熙凤的矛 头直指尤二姐:主动迎尤二姐进贾府,又将其引见给老太太,王熙凤可是做足了宽宏大量的 温顺模样,怨不得尤二姐初时认定她是好人,贾琏亦认为她改了性子,贤惠起来,可实际又 如何?向众人捅出尤二姐有过婚约的人是她,唆使张华状告贾琏的也是她! 在协理宁国府时,王熙凤最出色地表现了她的管理才能。首先,王熙凤对宁国府做了一次家 族诊断。她极其尖锐地指出,宁国府存有“五大弊病”:“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 二件,事列专管,临期推诿;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 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管束,无脸者不能上进。”针对这五大弊病,王熙凤决定采用 猛药。一到宁国府,她就发表了措辞极其强硬的就职演说:“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 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 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治。” 凤姐有男子一样的气概,识大体,果断有能耐。又有着女人细腻的心思、嘴巧能讨老祖宗的 欢心,懂得左右逢源。当邢夫人奉贾赦之命,来动员鸳鸯给贾赦当小老婆气得贾母浑身打战, 就连毫无罪过的王夫人也被贾母骂的不敢还言,气氛紧张和窒人。后来探春替王夫人申辩, 总算有点缓和,贾母承认自已老糊涂,委屈了王夫人,顺便责怪“凤姐也不提示我”,于是凤 姐有了一番带“辣”味的奉承表演:凤姐笑道:“我倒不派老太太的不是,老太太倒寻上我 - 24 - 了。”贾母与众人笑道:“这也奇了,倒要听听这不是。”凤姐道:“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 调理的水葱似的,怎么怨得人要!的幸亏是孙儿媳夫,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 呢。”贾母笑道:“这全都是我的不是了!”凤姐笑道:“自然是老太太的不是了。”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5 分。 语言基础运用(5 分) ①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厚,北京城的中轴线就集中展现了这座古 城的厚重韵味,天安门、故宫、天坛、北海、钟鼓楼等一颗颗明珠让这条历史文化轴线熠熠 生辉。②腾退、修缮、逐步开放……近年来,北京中轴线上的历史文化遗存正逐渐被擦亮, 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③这对北京老城保护恢复古都风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④从某 种角度来看,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公众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过程,甚至是增强公众 文化自信的。⑤北京中轴线保护、申遗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抓手,是人民群众追 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与使命。 22. 下列对文段的修改建议,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句可以放在第②句后面,这样文段的语序更顺畅。 B. 第②句中,在省略号“……”的后面应加上逗号“,”。 C. 第②句中,“正逐渐被擦亮”应改为“正被逐渐擦亮”。 D. 第⑤中短语“重要抓手”可以替换为“重要工作”。 23. 请对第④句加以修改,使其表意更为明确,中心更加突出。 【答案】22. D 23. [答案示例]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公众提升历史文化遗 产保护理念的过程,甚至是公众增强文化自信的一个过程。 【解析】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修改病句和标点符号运用的能力。 A 项,“第①句可以放在第②句后面,这样文段的语序更顺畅”错误。根据③中指示代词“这” 来确定,“对北京老城保护恢复古都风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应该是②句的内容,以“腾 退、修缮、逐步开放”等方式“擦亮”“北京中轴线上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件事。而不是① 句中“一颗颗明珠让这条历史文化轴线熠熠生辉”,可见选项调整语序不当。 B 项,“在省略号“……”的后面应加上逗号”错误。根据标点符号用法,省略号后面不必加 “逗号”。 C 项,““正逐渐被擦亮”应改为‘正被逐渐擦亮’”错误。“北京中轴线上的历史文化遗存 - 25 - 正逐渐被擦亮”。“逐渐”是表程度的副词状语,它不能有被动时态,具有被动时态的应该是 动词“擦亮”,可见选项修改不正确。 D 项,“‘重要抓手’可以替换为‘重要工作’”错误。“北京中轴线保护、申遗是北京建设 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抓手”,这是一个判断句,“抓手”对应的概念应该是名词性质,而“保 护”“申遗”都具有动态性,属于工作的对象。可见改为“工作”是正确的。 故选 D。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式变换、并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④“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公众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过程, 甚至是增强公众文化自信的”,有两处问题,其一结构混乱,应该形成“这一过程,其实也 是……的过程,甚至是……的过程”的表达结构;其二语序不当,“甚至”连接的两个分句 结构上应该整齐一致,词性语法等需要照应,第一个分句“其实也是公众提升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理念的过程”作中心词“过程”定语的是“公众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这个定语 是主谓结构,成递进关系的第二个分句也该如此,而对应的定语部分“增强公众文化自信” 属于动宾结构,需要把名词短语“公众文化自信”放“增强”前面,以便成主谓结构。 这样修改“过程”这个中心更突出,表意更明确。 微写作(10 分) 从下而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4. 在历史长河中,无数逆行者,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的背影。请你从 熟悉的名著作品中,选择一位这样的逆行者,根据作品里的一处情节,描写他(她)的-一个背影。 要求:符合原著、生动形象。150 字左右。 【答案】虽在狱中煎熬,但她有不屈的毅力,她有不煌的热情;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绝 不松口;面对敌人的严酷叫嚣,她平静地宣告:胜利是永远属于我们的。她是千磨万击还坚 劲的翠竹苍松,她是不输须眉之志的巾帼英雄,她就是抗战时期最美的逆行者——江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力。 首先,审清题干,要求“从熟悉的名著作品中,选择一位这样的逆行者”“根据作品里的一 处情节,描写他(她)的-一个背影”;其次,选取名著中的典型人物——逆行者(一般指的是对英 雄的称呼,他们默默无闻,为城市为人们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值得获得每一个人的钦佩), 最好是我们熟悉的能够对情节知之甚详的人物,了解他的性格,熟悉关于他的故事情节,比 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莫言笔下的母亲等;最后,在形成 - 26 - 答案时注意字数限制“150 字左右”。 25. “答题靠模板”“写作文用套路”,这些已经是现在语文学习中常见的现象了。对此,你怎 么看?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150 字左右。 【答案】“答题靠模板”“写作文用套路”是教和学的偷懒行为,会导致学生审美偏差,思 想浅薄。“答题靠模板”,学生就不会深入理解文本,空话套话连篇。“写作文用套路”,会 造成用诗意的、繁复的、华丽的辞藻和句子写华而不实的文章;会形成以浅陋的思维习惯 “完 成”“苦难造就人的成功”的荒谬论证。理性思考不在场,分析性写作缺位, “以果导因”, 不合逻辑。真正的教学,要教会学生思考,作文要与真实的生活态度相关联,写自己所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表达应用的能力。具体为考查微写作。 分析题干,语段中对“答题靠模板”“写作文用套路”是持否定态度的。“答题靠模板”,没 有思考,思维僵化,学生阅读时不会深入到文字当中,只会生搬硬套,有时就会出现自相矛 盾的结果。“写作文用套路”,学生不会思考,会失去自我,在占领道德制高点后的高谈阔论、 旁征博引、空话连篇,貌似三观正确,而其实是凌空高蹈的无文、无思、无情、无性;在所 谓主旨正确的轨道上声情并茂、名人开会、名言荟萃、文采流淌而实际上编造事实、套话泛 滥、放弃辨识、不讲逻辑。二者共同的地方就是投机取巧的“套”,不是真正的学习。偷懒的 结果必然是学生不会思考,思维浅薄。甚而影响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如何解决这个问 题,一是老师,二是高考时的阅卷者,三是各种期刊、作文选的编者们,要变一下自己的观 念,不是以“能不能得漂亮分数”去品评作文,而是以“为什么要写作”为出发点去考察, 既转变观念又修改规则,让真正的好作文获得应有地位,才能扶正祛邪。成文时,以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即可。首先明确观点谈危害,接着联系语文教学现状现 状具体分析问题。最后简单总结改如何解决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26. 请为你身边的一位普通劳动者(小区保安、学校保洁、交通民警……)写一首小诗或一段 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形象鲜明。小诗不超过 130 字,抒情文字 150 字左右 【答案】示例:(给保洁工人)舞动的扫帚 在城市里每一条静谧或喧闹的街衢    我歌唱一把悠然舞动的扫帚    它缄默不语,一任身体与大地亲近    擦出些胭脂,为城市梳妆    关于平凡和伟大    - 27 - 关于卑微与崇高    舞动的扫帚,用绝美的舞姿注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本题要求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对象是一位普通劳动者,写作时需要选择一位从事具 体工作的人,如,小区保安、学校保洁、交通民警等。抒情,既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景 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写作时要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抒情方式。如果写诗,需要符合 诗歌的文体特点,选择恰当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如果写散文片段,也需要找准引发情感的具 体的人、事、物、景等,来抒发情感。最后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 写作(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题,按要求作答。 27. 根据要求作文。 实行垃圾有效分类、提升小区物业服务水平、办好老百姓家门口儿的学校,是近年来北 京市群众关注、关心、关切的"关键小事”“关键小事”,“小”在切口,“关键”在意义…… 北京市花大力气狠抓“关键小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写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 700 字。 【答案】范文: 小事,不小 马和驴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马因为对举手之劳的小事不以为意,终落得懊悔不 已的下场。其实,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或许我们的举手可行、并不放在眼里的小事情对于 别人来说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我不禁想说“小事,不小。” 材料中说“北京市花大力气很抓‘关键小事’”,这使我想起了三国时蜀国的主公刘备。 刘备就对小事特别看重。三结义时他慎选桃园;请诸葛时,他也是沐浴更衣,在孔明庐前长 身而立以请。在他临终前所写给刘禅的遗书中,更是有“勿以恶小而为之,物以善小而不为” 的警句。他将小事做到了极致,从而有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反观刘禅,视刘备训诫为无物,甚至背道而驰,进而累死了诸葛亮,葬送他父亲打下来 的蜀地河山。这一父一子,一成一败的鲜明对比无不透露出小事在成败中的地位是何其超然。 故曰:小事,不小。 做小事不但对帝王霸业有作用,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意义同样重大。现在全球提倡节 约能源,从点滴做起。如果我们十三亿人们,每人都自觉节约一升水,那我们的子孙将不会 - 28 - 面临喝自己眼泪的威胁。如果我们每人节约一度电,我们的后代就不会在黑暗中摸索。如果 我们每人种一棵树,我们就不会屡屡遭受风沙肆虐。诚如此,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地球才会 变得更加清爽明净。“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我们应当时刻 谨记这句至理名言,时刻提醒自己小事不小,注重细节才能有助成功。 小事并不仅仅关系我们的人生发展,同样攸关于我们的生命。一不小心忘了关闭煤气阀 门就会造成煤气泄漏,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把死神召唤到我们的面前。一个小小的过失而引发 的滔天大祸还少吗?美国希望号宇宙飞船不正是因为内部一个小小的零件出现差错才葬送了 所有人的生命,毁了美国受人瞩目的航天计划。 因此,我们应该要意识到这样一点:小事,不小。所谓的小事有时候甚至其价值远远超 过了我们口中的大事。因为大事的声势会让所有人的目光汇聚,从而轻而易举地解决,反而 是那些不受人关注的小事,一个不注意便会主导你的命运,收回你的一切。 关注小事,让生活更贴近成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则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 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做本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最关键 的是审题立意。 材料从“实行垃圾有效分类”写起,认为“实行垃圾有效分类、提升小区物业服务水平、办 好老百姓家门口儿的学校”是“关键小事”,“小”在切口,“关键”在意义。本则材料比较 简单,出题者意在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告诉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小问题,要从小处着眼, 最终办成大事。故我们可以从“小事”写起,写小事形成的大影响、小事情聚焦民心、小事 情大道理、小事情决定成败等等均可。 立意: (1)勿以善小而不为; (2)暖心“小事情”,赢得“大民心”; (3)小事不“小”; (4)小事情决定成败。 素材: 1.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之所以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画家,不正是从小时候学习画蛋开始 的吗?现在很多人都只喜欢做大事,对小事不屑一顾,认为只有做大事才是大丈夫,大事才 - 29 - 可以成就英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天只等着做大事的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虚度 光阴。根基不牢,楼宇再高也是徒劳。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2. 小事可以锻炼一个人的品质,反映一个人的素养。粒米成箩,聚沙成塔,以小见大。我们 应当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就拿现在人过马路闯红灯说起吧。红绿灯 是政府为了保证人们在交通道路上的人身安全而设置的,可现在很多的行人都不愿意去遵守 它,为了图方便,不管是红灯绿灯就当没有看见,横冲直撞,一不留神,就会导致交通事故, 轻则引起交通堵塞,重则酿成人员伤亡。为了这一件小事,可能丧失性命,值得吗?为什么 不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呢? 3. 作为一名合法守纪的公民,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做好这一件小事,遵守交通法规,尊重他 人合法权益。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这个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自觉遵守。这是人文素 养,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中华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之邦,我们应当比别人更懂得 礼仪廉耻。所谓“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所以,只有我们从今天 的小事做起,才能成就明天的大事。 结构层次: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题目是“小事,不小”。文章娓娓而谈,作者围绕“小事”写起,正文部 分开篇引用寓言故事引出道理:“小事,不小”。文章主体部分结合刘备刘禅的事例证明自己 的观点,引出下文对于生活中“小事”的思考。文章结尾处进行总结:“关注小事,让生活 更贴近成功。”文章文笔细腻,语言流畅厚重,文意连贯紧凑。语言犀利中有一股哲理意味, 确实是一篇不错的范文。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 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 示的中心来写作。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 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 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 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 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 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 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 视角度。 - 30 - 28. 请以“见字如面”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 700 字。 【答案】【例文】 见字如面 曾几何时,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没有网络。那时和亲人、朋友最常用的联络方式就是 书信,是信件开启了最初情感交流的沟渠。 习惯了电话、传真、手机、电子邮件、电脑网络等现代化通讯工具,写信那温馨的年代 已一去不返,想念他人的时候,只需按下十个熟悉的数字,就可以让天涯变成咫尺。书信, 正在渐行渐远,慢慢地成为一道古老的风景,沉淀在岁月的长河。 回眸岁月,不读嵇康的诀别书,我们不知道古人在好友选择背离当初的理想时,那种悲 愤和决绝。 不读瞿秋白的信件,我们不会知道这位中国早期的领导人对这片土地爱的那么深沉。 不读林觉民的与妻书,我们无法想象,那曾经的热血青年,在面对国家腐朽,官吏贪污, 民众麻木时的悲愤和对挚爱的诀别。不读书信,也许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只是我们凭吊的英 灵。读了它我们却发现,他们也曾经和我一样,都是热血的青年,有自己的挚爱、有家人牵 挂,可当他们面对积贫羸弱的国家时,他们却选择义无反顾的走向了抗争,走向了死亡。 读周恩来和邓颖超的书信,我们无法想象,在我们看来儒雅英俊的周公,在爱情面前, 也曾表现的那么炽热。更不会知道原来爱情不仅仅是爱情,还可以是理想者共同的纽带。 不读赵一曼的书信,我们又怎知她那母性的光辉和对祖国深沉的期盼呢? 古往今来的书信,是那么的厚重和深刻,作为我们,又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 信息社会虽然沟通方便了你我他,却远没有书信带来的那种承重感。时间越来越快,我 们总是常常感叹,时间都去哪了?然后追求的高效率的交友,工作模式。可交友的高效,真 的能带来朋友吗?没有时间的沉淀,没有那种一路偕行的陪伴,真的能带来知心朋友吗? 我们享受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却不必被科技蒙蔽了双眼,“提速”是手段,人 才是目的。 忙碌之余,展开信纸,写下去。 - 31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次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以“见字如面”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见字如面” 见 到字就当是见到本人,这里指的是书信。题目没有过多的要求,即对书信展开联想与想象。 书信是一种古老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在交通不便利的古代,书信维系着天各一方人们 的情感。现今,书信依然可以起着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作用,但已经“小众”化,被更多 的人所抛弃。书信也成为了一种“慢生活”的象征。学生可对写信这种“小众”化的文化现 象进行评论,可以肯定时代的进步,也可以呼唤书信所代表的质朴情感得回归。 【立意】①时代进步不忘质朴书信情; ②书信已然没落,呼唤情感回归; ③快节奏生活也应时常停一停。 【素材】1、从前的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木心先生的从前慢,至今读来都 有一种触动人心的力量,那种烟火气息,生活的五味,温暖人心,引发内心柔软的共鸣。可 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传统和现代的冲突中,我们该如何看待传统的邮递方式,该如何 对待我们千年以来的传统。 2、信息社会虽然沟通方便了你我他,却远没有书信带来的那种承重感。时间越来越快,我们 总是常常感叹,时间都去哪了?然后追求的高效率的交友,工作模式。可交友的高效,真的 能带来朋友吗?没有时间的沉淀,没有那种一路偕行的陪伴,真的能带来知心朋友吗? 3、可在现代化的浪潮下,信件又能支撑多久呢?未来又何去何从呢?时代在发展,信息交流 便捷是必然的趋势,已经成为纪念里的信件,又能支撑多久呢? 4、古老的书信,在浩淼的历史长河中,承载了人类无数情感空间。往事如烟随风而去,那散 发着浓浓亲情的三尺素笺,依然还保留着它永远的真挚与纯洁,隽永美丽,温馨持久、令人 回味和眷恋。 5、虽然传统的书信方式从写信、写信封、贴邮票到寄出,程序缓慢繁琐,但正是在这个缓慢 的过程中,我们才能体会到很多细腻的感受。内心所有的情感都一点一滴地浸透在笔纸间。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 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 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见字如面”这一中心论点从“社会现实”“古代书信”两个角度论 - 32 - 述,进一步阐述“书信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 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