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练习:散文部分 第5单元 精读 葡萄月令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练习:散文部分 第5单元 精读 葡萄月令 Word版含解析

诗歌部分 第五单元 【精读】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19] 一、课内双基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稀释(在溶液中再加入溶剂使溶液的浓度降低) 泱泱(水面广阔) 沁人心肺(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 B.圃人将货.(买)之 暮溉.(浇灌) 中.(中间)空相通 C.节制(控制) 挺括(比较硬而平整)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D.琳琅(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 马虎(草率) 一览无余(本文指地面上没有障碍物,一眼就能把整块地面都看到) 【解析】 货:卖。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陈阳在国外参观文物展览时,意外与一故友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 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②现在的一些研究论文越来越经院化、小众化、边缘化,有的随意生造概念,有的过分 地咬文嚼字....,玩文字游戏。 ③中国跆拳道队借鉴了乒乓球队的管理方式,产生了明显的“效益”,队伍的凝聚力不 断增强,在国内外比赛成绩扶摇直上....。 ④出门忘带钥匙,听了几遍还记不住新同事的名字,经常得鱼忘筌....……这些健忘现象可 能是缺觉扰乱记忆所致。 ⑤狄更斯可以为朋友和事业不辞辛苦,全力以赴,但在金钱问题上却锱铢必较....,甚至别 人求他写一封介绍信都要收费。 ⑥黄校长对新生们说,请你们时刻牢记父母的乌鸟私情....和期待,努力以自己的健康成长 和优异成绩,抚慰父母花白的头发。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解析】 ①“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逢。句中说的是与“一故友”相 遇,对象使用不正确。②“咬文嚼字”:对语言文字刻意推敲,字斟句酌。多用来指只注意 文字的表达,死抠字眼。句中使用正确。③“扶摇直上”:形容仕途得志或名声、成绩等飞 速上升。句中使用正确。④“得鱼忘筌”:比喻目的达到,就忘了原有的凭借。句中说的是 “健忘”的现象,使用不正确,属于望文生义。⑤“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 都十分计较。也形容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使用正确。⑥“乌鸟私情”:比喻奉养长辈的孝 心。句中说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情感,对象使用不正确。 3.第五部分有一句“因此,长出来就给它掐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对这种连续重复 的写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在修辞上叫反复,起强调作用,强调掐卷须的重要性。 B.单纯重复,没有什么意义,可删去一句。 C.使用连续反复,强调这种劳动的连续性,说明葡萄卷须一旦长出,立即掐掉。 D.使用连续反复,表强调,强调掐葡萄卷须的时间。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篇地地道道的说明文,介绍一年之中与葡萄的种植、培育、采 摘、贮藏等有关的“知识”,从一月到十二月,像记流水账一般。其实,倘若反复阅读就会 发现,这是一篇相当别致的抒情文,其重心不在那些如同法则(“令”)的“知识”,而在于 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趣与情调。 B.这篇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结构散漫、随意,全篇以十二月份为基本框架、以葡萄的 生长为基本线索,来组织文字。“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一般特征,但本文将这一特征推 向了极致。它看似没有章法,不刻意求工,实则体现了更高意义的严谨,显示了作者非同一 般的境界和笔力。这是一种摆脱了起承转合的羁绊,真正做到挥洒自如、随心所欲、无意为 文的境界,行当其所行,止当其所止。 C.本文的写法属于那种“苦心经营的随便”,自然的文字如行云流水,展现着作者的 胸怀、学养和志趣,既熠熠生辉,又摇曳多姿,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妙处。 D.全文按十二个月来写葡萄的生长和收获过程,基本上平均分配力量,每个月份间有 醒目的空行,层次清楚。 【解析】 写每个月不是平均使用力量。 二、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5~7 题。 靳彝甫 汪曾祺 靳彝甫家门口钉着一块铁皮的牌子,红地黑字:“靳彝甫画寓”,他是靠卖画吃饭的。 靳家三代都是画画的。家里积存的画稿很多。因为要投合不同的兴趣,山水、人物、翎 毛、花卉,什么都画。靳彝甫自己喜欢画的,是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青绿山水、工笔人物, 一年能收几件呢?因此,除了每年端午,他画几十张各式各样的钟馗,挂在巷口如意楼酒馆 标价出售,能够有较多的收入,其余的时候,全家都是半饥半饱。 虽然是半饥半饱,他可是活得有滋有味。他的画室里挂着一块小匾,上书“四时佳兴”。 画室前有一个很小的天井。靠墙种了几竿玉屏箫竹。石条上摆着茶花、月季。一个很大的钧 窑平盘里养着一块玲珑剔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绿苔,长着虎耳草和铁线草。冬天,他 总要养几头单瓣的水仙,不到三寸长的碧绿的叶子,开着白玉一样的繁花。春天,放风筝, 他会那样耐烦地用一个称金子用的小戥子约着蜈蚣风筝两边脚上的鸡毛(鸡毛分量稍差,蜈 蚣上天就会打滚)。夏天,用莲子种出荷花。不大的荷叶,直径三寸的花,下面养了一二分 长的小鱼。秋天,养蟋蟀,每天晚上,点一个灯笼,到阴城去掏蟋蟀。 他有一盒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这三块田黄都不大,可是跟三块鸡油一样! 一块是方的,一块略长,还有一块不成形。数这块不成形的值钱,它有文三桥刻的边款。有 一次,邻居家失火,他什么也没拿,只抢了这三块图章往外走。吃不饱的时候,只要把这三 块图章拿出来看看,他就觉得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 这一年,靳彝甫捉到一只蟹壳青蟋蟀。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每天有人提了几罐蟋蟀来斗。 都不是对手,而且都只是一个回合就分胜负。于是有人怂恿他到兴化去。兴化养蟋蟀之风很 盛,每年秋天有一个斗蟋蟀的集会。靳彝甫被人们说得心动了。从小玩到大的两位老友王瘦 吾、陶虎臣给他凑了一笔路费和赌本,他就带了几罐蟋蟀,搭船走了。 没想到,这只蟋蟀给他赢了四十块钱。——四十块钱相当于一个小学教员两个月的薪水! 靳彝甫很高兴,在如意楼定了几个菜,约王瘦吾、陶虎臣来喝酒。没喝几杯,靳彝甫的孩子 拿了一张名片,说是家里来了客。靳彝甫接过名片一看:“季匋民!” 季匋民是一县人引为骄傲的大人物。他是个名闻全国的大画家,同时又是大收藏家,大 财主,家里有好田好地,宋元名迹。他在上海一个艺术专科大学当教授,平常难得回家。 “你回去看看。” “我少陪一会。” 季匋民和靳彝甫都是画画的,可是气色很不一样。此人面色红润,双眼有光,浓黑的长 髯,声音很洪亮。衣着很随便,但质料很讲究。 寒暄之后,季匋民说明来意:听说彝甫有几块好田黄,特地来看看。靳彝甫捧了出来, 他托在手里,一块一块,仔仔细细看了。“好,——好,——好。匋民平生所见田黄多矣, 像这样润的,少。”他很直率地问靳彝甫肯不肯割爱。靳彝甫也很直率地回答:“不到山穷 水尽,不能舍此性命。” “好!这像个弄笔墨的人说的话!既然如此,匋民绝不夺人之所爱。不过,如果你有一 天想出手,得先尽我。” “那可以。” 买卖不成,季匋民倒也没有不高兴。他又提出想看看靳彝甫家藏的画稿。他看了靳彝甫 的画,说:“你的画,家学渊源。但是,有功力,而少境界。要变!山水,暂时不要画。你 见过多少真山真水?要越过唐伯虎,直追两宋南唐。”他建议靳彝甫选出百十件画,到上海 去开一个展览会。 靳彝甫的画展不算轰动,但是卖出去几十张画。报上发了消息,一家画刊还选了他两幅 画。这都是他没有想到的。王瘦吾和陶虎臣在家乡看到报,很替他高兴:“彝甫出了名了!” 卖了画,靳彝甫真的按照季匋民的建议,“行万里路”去了。一去三年,很少来信。 靳彝甫回来了。他一到家,听说陶虎臣、王瘦吾两位老友生意败落,境况凄惨,连脸都 没洗,拔脚就往两家去。 第三天,靳彝甫约王瘦吾、陶虎臣到如意楼喝酒。他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两封洋钱,外面 裹着红纸。一看就知道,一封是一百。他在两位老友面前,各放了一封。 那两个都明白了:彝甫把三块田黄给季匋民送去了。靳彝甫端起酒杯说:“咱们今天醉 一次。” “好,醉一次!” 这天是腊月三十。这样的时候,是不会有人上酒馆喝酒的。如意楼空荡荡的,就只有这 三个人。 外面,正下着大雪。 (选自《汪曾祺作品集·岁寒三友》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靳彝甫靠卖画吃饭,虽要投合顾客不同的兴趣,但是他自己喜欢画些青绿山水和工 笔人物。他不像生意人,却像心境如水的高雅隐士。 B.天井布置得清雅怡人,兴趣爱好多样,四时生活充实,有爱若性命的田黄石章,有 一起长大的老友,可见靳彝甫生活得有滋有味。 C.靳季二人虽都是画画的,可是气色很不一样。写季匋民容光焕发,衣着质料讲究, 是为了与靳彝甫构成对比,突出季匋民处境优渥,为人精明。 D.汪曾祺的小说以直叙为主,用平淡的语调叙述普通人的琐碎生活,表现平凡人物的 人生态度,语言简洁平淡却意蕴丰富,形成个人独特的风格。 【解析】 C 项,对比的目的不是为了突出季匋民,且表现季匋民的为人精明也不恰当, 文章的主人公是“靳彝甫”,这一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靳彝甫虽处境不佳也不愿卖掉田黄 石章,表现靳彝甫对田黄石章的喜爱。所以选 C 项。 6.请简要分析靳彝甫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 __从天井布置清雅怡人、兴趣爱好多种多样看出他热爱生活,情趣高雅;从 作画有自己喜好,不为赚钱盈利看出他不贪钱财,有文人风骨;从他将爱若性命的田黄石章 卖掉接济老友看出他珍视友情,重义轻利。__ 7.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 __“外面,正下着大雪”表明季节是寒冬,寓示着三位好友艰难的境况,犹 如生活在寒冬里;天气之寒反衬出人心之热,表现了主人公靳彝甫珍视友情,乐于助人的可 贵品质;三位老友在岁寒逼人、人生艰难的境况中相互接济,共度时艰,传达了珍贵友情的 温暖,赞美了来自社会底层的人性光辉;以景作结,含蓄蕴藉,引发读者想象。__ 三、高考热点 8.下面是一封自荐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垂询我的自荐书。我积极进取,不断努力提高鄙人的专业技术水平; 我乐观开朗,能够很好地搞好人际关系。在众多招聘者中,我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我信心 十足。最后祝贵公司事业有成,明天会更好! 【答案】 (1)__“垂询”__改为__“审阅”__; (2)__“鄙人”__改为__“个人”__; (3)__“搞好”__改为__“处理”__; (4)__“招聘”__改为__“应聘”__; (5)__“事业有成”__改为__“蒸蒸日上”__。 9.请为以下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并进行简要评论。 新华社上海 11 月 2 日电:为解决租房市场房源信息虚假、价格不透明等问题,10 月 31 日,北京租房新政策正式实施,住房租赁监管平台上线。此前不久,广州推出政府住房租赁 平台——阳光租房。9 月底,杭州市联合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打造的政府住房租赁监管服务 平台也已正式启用。 “新华视点”记者发现,目前,全国十余个城市已出台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方 案,均提及搭建政府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并明确了建设时间表。专家称,这是各地落实 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关键一招”。当前,百姓租房存在几大“痛点”:虚假房源多;合同 不报备,发生纠纷时租客维权困难;房东涨租、租期随意、二房东现象屡禁不绝等。各地推 出的官方住房租赁平台,将通过收集和发布租赁信息、动态监测租赁信息、指导住房租赁价 格等,有效遏制租房乱象。 【答案】 新闻标题:__十余城将建官方租赁平台__(不超过 15 字) 新闻评论:__政府主导建设租房平台,助推楼市新生态,体现了政府关注民生问题,切 切实实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的决心。__(不超过 60 字)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那么__①__?首先,__②__, 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其次, 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__③__,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 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上所述可见, 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答案】 __①阴阳二者是什么关系呢__②阴阳是互相对立的__③但也是互相依存(统 一或配合)的__ 四、读写创新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若没有日历的提示,一些传统佳节到底是哪天可能并不清楚。诸 如“寒食节”“重阳节”“腊八节”,其起源、内涵、习俗早被淡忘。而感恩节、圣诞节等 西方节日,却得到不少人的热捧;像 11 月 11 日“双十一”,5 月 17 日“吃货节”,5 月 20 日“网络情人节”等人造节日,也已成为大众购物消费的狂欢节。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我们需要节日?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节日?请综合材 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 象?为什么我们需要节日?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节日?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 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 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 偏题。本题先给定了一个“年轻人对各类节日的不同态度”的材料,再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 三个问题,并明确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切 忌对材料和问题不管不顾、随意发挥。 立意角度:(1)题目提出了三个问题,围绕其中一个或几个问题,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态 度均可;作文不必对所有问题都要一一作答。(2)可以结合材料提出其它有价值的问题并加 以阐述,也是可以的。诸如:文化与生活。(3)如果以本材料为由头(并表明了对题中问题的 明确态度),从而引发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只要言之有理,也应视为切题。 参考构思:材料涉及三种节日——传统节日、外来节日、人造节日。传统节日渐被淡化, 后二者日益张扬;其中有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也有传统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关系,充 满思辨性。学生可择其一端,生发思考。可侧重对传统的继承,也可侧重于中外文化的融合, 也可侧重于文化的创造。但不限于这几个方面。 【佳作赏读】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 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 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 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现 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 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 被西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 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节日 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 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 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 21 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某些节日,甚至像 11 月 11 日“双十一”,5 月 17 日“吃货节”,5 月 20 日“网络情人节”等人造节日,也已成为 大众购物消费的狂欢节。我们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 人,却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 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 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 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 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 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 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 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