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获得教养的途径求学之道师说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获得教养的途径求学之道师说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 (1)

师 说 一、基础夯实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 C.君子生非异也 D.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解析:D A 项,“受”同“授”;B 项,“不”同“否”;C 项,“生”同“性”。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C 习,学习,动词。A 项,老师/学习,动词;B 项,疑惑/糊涂;D 项,儒家之道/正确的方法。 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师 其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D ①意动用法,以……为师。②动词,学习。③副词,表推测,或许,大概,恐怕。④代词, 他(君子)们(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 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解析:A “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传道”古义 为“传授道理”,今义为“布道”;“众人”古义为“一般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小 学”古义为“小的方面学习”,今义为“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古文”古义 为“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今义为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陋之有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学于余 解析:B B 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D 两项是介宾短语后置句,C 项为定语后置句。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强调了从师的重要性,论述了为什么要从师和从什么人为师的道理。 B.第 2 段作者先以感叹语气,惋惜古人优良的从师风气没有能够流传下来,接着就用三组比 喻来论证。 C.作者在第 3 段中拿孔子的言行作为例子,主要在于说明不一定自己不如别人才向别人学习, 鼓励人们应该虚心好学。 D.总起来看,《师说》着重论述师道的重要性,严正地驳斥士大夫们的恶意诽谤,抨击时俗轻 视师道的不良风尚,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思想障碍。 解析:B “三组比喻”应为“三组对比”。 7.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登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 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 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师襄:先秦古书中往往把职放在人名前,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身份。师襄,“师”为乐师, “襄”为名。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六经”,是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 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解析:D 《论语》不是“六经”应为《春秋》。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 答案:(1)我(向他)学习的是道理啊,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关键词:“师 道”“庸”“年”) (2)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关键词: “所以”“其”“此”) 9.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阐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两句话是 “ , 。” (2)韩愈在《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却耻于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 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3)韩愈《师说》中的“师”有其独特含义,他认为“ , ”这样的启蒙教师不是自己所说的“师”。 (4)韩愈在他的散文名篇《师说》中表达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择 师标准的两句话是“ , ”。 答案:(1)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2)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3)彼童子之师 授 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4)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 为牙将。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乘其无备,袭取宋州,有诏以州遂隶其军,节度使李勉 即表.署刺史。 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充宋、亳、颍节度使。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 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迁检 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汴滑都统副使。 李希烈之反,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屯淮、汝,数困贼。帝在奉天,垂意关东, 乃诏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希烈攻陈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进取汴州..。诏 加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玄佐本名洽,至是赐名以尊宠之。入朝,复兼北庭兵马副 元帅、检校司徒。 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 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 一端.,示不忘本。数教 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曰:“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 居高当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汴有相国寺,或传佛躯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将吏、商贾..奔走输金钱,惟恐后。十 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初,李纳遣使至汴,玄佐盛饰女子进之, 厚馈遗,皆得其阴谋,故纳最惮之。所宠吏张士南及假子乐士朝赀皆钜万;而士朝私玄佐嬖妾, 惧事觉,酖玄佐,死,年五十八,赠太傅,谥曰壮武。 始,玄佐养子士干与士朝皆来京师,士干知玄佐死无状,遣奴持刀绐为吊,入杀士朝于次。 帝恶其专,亦赐士干死。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 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 阳津/ B.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 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 阳津/ C.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 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 阳津/ D.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 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 阳津/ 解析:C 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语段,把握大意,并注意人名、地名、官职名,根据主语及谓语 动词、句式相似、语气词等加以判断并结合排除法,可得出正确答案。这句的意思是:“这时 李纳反叛,李洧在徐州归顺朝廷,李纳加紧攻打李洧,皇上诏令刘玄佐援助李洧,大破李纳军, 斩杀一万余人,东南部的水陆粮道才打通。进而围濮州,攻濮阳,都打下来了,两次都迫使守将 投降,从而打通了濮阳渡口。”李洧非帝王,所以李纳无背叛李洧的说法,排除 A 和 D。第二 个“纳”作主语时才和后文的“援洧”“大破纳兵”不矛盾。排除 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述自己的政 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 B.“汴州”是古地名,也称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为八朝古都,即“直 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 C.“端”是古代布帛的一种长度单位,二丈或六丈为“一端”;“端”在古代也指一种礼服,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端”就指礼服。 D.“商贾”是商人的统称。古代有“行商坐贾”的说法,商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是开店 铺卖东西的人,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解析:A “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错,《陈情表》《出师表》都有情感的流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 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 B.刘玄佐平叛立功,获得尊宠。他平定李纳有功,晋升检校兵部尚书等职;打败李希烈,加官汴 宋节度使等职,并被皇帝赐名。 C.刘玄佐孝敬母亲,听从教诲。他母亲多次告诫他要恪守为臣之道,他忠于朝廷;他母亲劝告 他礼待属下官员,他奉行唯谨。 D.刘玄佐驭下不严,结局可悲。他不严格管理军队,结果他的士兵常常犯法乱纪;他对干儿子 过分宠信,结果被其用毒酒害死。 解析:A 因果不当。“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错,汴州士兵骄横,从李忠臣时期 就开始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 译文: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 译文: 答案:(1)长吏恐惧而十分谦卑,我想到你父亲在县里做官,也应当是这个样子。你高高在上地 面对下属,心里能够安宁吗?(关键点:“而”“吏”“尔”“当之”。) (2)十天以后,玄佐下令停止,统计所得收入数万金之多,利用这些来充当军费(赡养军队),善 用权术计谋大都像这样。(关键点:“敕”“籍”“赡”“谲”。) 参考译文: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时放荡不羁,不自立业,替县里捕捉盗贼,犯了法,吏人 鞭打凌辱他,几乎丧命,于是逃亡投奔永平军,逐渐升为牙将。大历年中,李灵耀占据汴州叛变, 刘玄佐乘其不备,偷袭占领了宋州,于是朝廷下诏把宋州隶属(在)刘玄佐的军队下,节度使李 勉上表奏请让刘玄佐代理宋州刺史。 德宗建中初年,升职而兼任御史中丞,任宋、亳、颍节度使。这时李纳反叛,李洧在徐州 归顺朝廷,李纳加紧攻打李洧,皇上诏令刘玄佐援助李洧,大破李纳军,斩杀一万余人,东南部 的水陆粮道才打通。进而围濮州,攻濮阳,都打下来了,两次都迫使守将投降,从而打通了濮阳 渡口。朝廷提升刘玄佐为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汴滑都统 副使。 李希烈反叛时,刘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驻于淮汝,多次困扰贼兵。皇帝在奉 天,关注关东局势,于是下诏任命刘玄佐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希烈攻打 陈州,刘玄佐去救援,李希烈败走,因而攻取了汴州。皇帝又下诏给刘玄佐加官任汴宋节度使、 陈州诸军行营都统。刘玄佐本名刘洽,至此,皇帝赐他名玄佐以表示恩宠。还朝后,刘玄佐又 兼任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 刘玄佐性情豪放不羁,轻视钱财而喜欢重赏部下,所以部属日益难于约束。汴州自李忠臣 以来,士卒骄横,不能自拔,到刘玄佐时更加厉害。以后杀将帅上司,大肆掠夺抢劫,都是贪财 而造成的。刘玄佐发迹后,其母还健在,是一个贤惠的妇人。常常每月织粗绸一匹,以示不忘 贫时劳动本色,多次教育告诫刘玄佐要恪守为臣之道。母见县令来厅前禀告政事,县令走后, 她告诫玄佐说:“长吏恐惧而十分谦卑,我想到你父亲在县里做官,也应当是这个样子。你高 高在上地面对下属,心里能够安宁吗?”刘玄佐受感动醒悟了,所以对待下属更加宽和以礼相 待。 汴州有个相国寺,有人传说佛体流汗,刘玄佐亲自去大量施舍金银布帛,于是文武官员、 商民纷纷向相国寺捐赠金钱,惟恐落后。十天以后,玄佐下令停止,统计所得收入数万金之多, 利用这些来充当军费(赡养军队),善用权术计谋大都像这样。当初,李纳派遣使者到汴州,刘 玄佐以盛妆美女进奉,并赠送丰厚礼品,因此全部获悉了李纳的阴谋,所以李纳最怕玄佐。刘 玄佐宠信的官员张士南及义子乐士朝都是巨富;而乐士朝与玄佐宠妾私通,害怕丑事败露,用 毒酒害死了刘玄佐。刘玄佐终年五十八岁。皇帝追赠他为太傅,定谥号为壮武。 当初,刘玄佐义子士干与乐士朝都来到京城,士干知道玄佐死得蹊跷,派遣奴仆持刀假称 吊唁,进去杀死士朝于灵旁。皇帝讨厌士干的专擅,也赐令士干自尽。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泥 溪 [宋]洪咨夔 沙路缘江曲,斜阳塞轿明。 晚花酣晕浅,平水笑窝轻。 喜荫时休驾,疑昏屡问程。 谁家刚齐①饼,味过八珍烹。 【注】①齐:(jì),通“剂”,调也。调和味道谓之剂。 14.下列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歌首联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用一“塞”字,把斜阳的光芒写得具体可感,温暖明亮,用字 新警峭拔。 B.诗歌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傍晚的花朵喝酒而泛上红晕;平静的水面绽放笑容,生动形 象展示了景色的优美。 C.颈联通过叙事、议论来抒发感情。因“喜荫”而“休驾”,因“疑昏”而“问程”,诗人表 情神态也尽在其中。 D.尾联“味过八珍”看似无理,实则巧妙。因为它真切地揭示了饥肠辘辘的旅人在天色将晚 时的独特心理,让诗歌富有生活气息。 E.诗歌题材平凡,远近结合,先写远望之景,再写眼前之景,布局精妙自然,给人以丰富的空间 层次感。 解析:BC B 项,拟人的修辞手法错误,“那夕阳映照下的野花颜色不正像姑娘酒后脸上淡淡 的红晕吗?而那水面上的一轮涟漪又多么像姑娘脸上的笑窝!”以美人脸色喻花色,以美人笑 靥喻水波。应是比喻;C 项,议论的表达方式错误。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 解析:分析诗人的心情,应注意抓住诗歌中表达感情的字词,并结合人物活动、景物特点加以 分析。本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通过诗中的“明”“笑”“喜”等字词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 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第三联描述诗人既担心时间已晚急于赶路,又留恋树荫不愿离去的矛 盾心理;尾联写日暮时分,飘来炊饼的香味,诗人感叹,这种味道胜过于玉盘珍馐,表达了对归 家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①热爱自然,轻松愉悦的心情。前两联通过蜿蜒的沙路、明亮的斜阳、柔美的晚花和浅 浅的涟漪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之情。②留恋景色又急于赶路的矛盾心情。第三联描 述诗人既担心时间已晚急于赶路,又留恋树荫不愿离去的矛盾心理。③对归家生活的向往之 情。日暮时分,飘来炊饼的香味,诗人感叹,这种味道胜过于玉盘珍馐。④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之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