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考试问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近年来,历史题材别创作进一步跑偏——“戏说剧”“穿越剧”短暂红火,随后一大批“宫斗”题材剧以远较历史正剧更猛烈的势头蜂拥而上。从“权谋文化热”到“宫斗热”,历史题材剧创作领域这一不良制作趋势亟需引起业界的深切关注。‎ 历史题材剧创作从“权谋”到“宫斗”的类型演变与生成逻辑根植于21世纪以来网络媒体的影响渐大,网文书写日益走俏,历史叙事的表现内容发生了从正史到稗史的巨大转变——正史叙事每对应着传统历史小说写作,稗史故事则主要出自网络改编。文学作品的表现内容也从以帝王谋臣之间的“权谋之争”过渡到后宫嫔妃的“爱恨纠葛”,由此形成了“历史正剧——传统历史小说——正史——大说——权谋——朝堂——帝王——恢宏阳刚”等多项同构,向“宫斗剧——网文——野史“小”说——后妃——宛曲阴柔”等对应联系的转变。网络文学作为21世纪以来电视剧改编的重要母本来源,借助互联网的浩大声势与传播优势,改变了传统文学版图与文学的规定性。文学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传播接受方式,包括审美接受效果,都发生了变化。传统文学重在“悦志悦神”的美感效应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网文阅读的“官感满足”带来的“爽感”不由分说地异军崛起,显示了媒介之变所引发的艺术之变,也直接推动了历史题材剧子类型的兴衰更替与表现内容的畸变。2013年的历史正剧《大秦帝国之纵横》和2017年的《大秦帝王之崛起》播出遇冷恰是历史正剧式微的有力印证。‎ 从“权谋”到“官斗”,历史剧故事内容趋向窄化的现象为人们所熟知。其中,大多数历史正剧成了“帝王剧”而宫斗刷则进一步窄化为“后妃剧”或“帝纪剧”。稗史化、私语化的宫斗剧少了史实制约,也决定了该子类型精神格局的狭小。“表现谁”不只是内容或对象问题,还联系着创作者的历史观:谁创造了历史?是抱定英雄史现还是坚持人民创造了历史?创作者如何看待历史中的帝王、英雄与人民的关系?这既是唯物史现的根本关切,也应是新的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历史刷中的具体体现。‎ 其实,历史剧创作并不是一开始就呈现为“权谋”或“宫斗”为主的面貌,而是与大众趣味相联系的市场选择逐渐使然。历史剧在叙事上的优势又为这种市场选择提供了基础。尤其是“权谋”与“宫斗”内容,都擅长强情节、快节奏,戏剧张力几乎与特定朝代的权力斗争密不可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斗争越紧张激烈,剧情越好看。反过来,历史剧要“有戏”,似乎就越需要挖掘并依赖这些内容。与历史正剧相比,宫斗剧在叙事上更具优势:嫔妃之间的攻计联盟、心计手腕与情感心理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依次展开,戏剧事件与人物关系更容易编织起紧迫的冲突,远较叙事结构相对松散的家庭伦理或都市情感剧更有便利与优势;与职场剧、谋战剧等类型刷相比,在表现人际之斗的“纯粹”“集中”“扎实”“范围”及“分量”上,也更胜一等。‎ 然而,叙事优长、新媒介传播优势都不能等同于精神内涵与文化理念的创新,有时反而是逆向而动的,即作品枝巧越高妙、情节越抓人,伪装性就越强,影响也越负面:如有的作品借助历史影像一再着力美化封建帝王与后妃,不断渲染封建等级制度与人身依附关系;再如只有强者才能生存,弱者只能遭受灭亡命运的价值立场,在无形中鼓吹了庸俗成功学等不健康的价值取向;宣扬封建腐朽思想,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进步观念以及中国现实主义诗文传统也相去甚远。‎ ‎(捕编自2019年8月《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1世纪以来网络媒体的影响逐渐显著,引起了历史题材剧创作的类型演变。‎ B.近年来传统文学版图与文学的规定性出现改变,网络文学成为电视刷的母本。‎ C.文学创作要“表现谁”不仅是内容或者对象问题,还决定了创作者的历史观。‎ D.“权谋”剧的戏刷张力与权力斗争密不可分,斗争越紧张激烈,剧情越好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第二段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论述了历史正剧是怎样逐步式做的。‎ C.第四段论证了历史剧不良创作趋势和与大众趣味相联系的市场选择的关系。‎ D.本文指出历史题材剧创作领域不良趋势的社会根源,说理透彻,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媒体影响日益增大,传统文学重在“悦志悦神”的美感效应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 B.媒介之变引发艺术之变,直接推动了历史题材剧子类型的兴衰更替与表现内容的畸变。‎ C.群剧精神格局狭小,其主要原因是该子类型创作的稗史化、私语化,缺少史实制约。‎ D.历史题材剧创作领域出现的不良趋势,无形中鼓吹了庸俗成功学等不健康的价值取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在参加河南团审议时,3月8日上午,习近平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就“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扭住乡村振兴这个“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就能为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画上句号,为举世瞩目的中国梦写下惊叹号。‎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秉纲张目,执本末从,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才能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 ‎(摘编自《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河南日报》2019年3月15日)‎ 材料二:‎ ‎2000~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率 ‎(摘自《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研究与舆情分析报告》2018年2月9日)‎ 材料三:‎ 近年来,新疆哈密市五堡镇坚持以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基本形成环境因乡村旅游更美丽、产业因乡村旅游更兴旺、百姓因乡村旅游更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态势。‎ 近日,在伊州区五堡镇吐格曼博依村,一场中式面点培训课程正在村委会进行,这场培训是五堡镇为镇里旅游业发展培训后备餐饮人才。吐格曼博依村村民阿木提参加了这次培训。阿木提原是吐格曼博依村的贫困户,2016年五堡镇举办了首届桑甚节,大批外地游客蜂拥而至,吃饭、住宿都不能满足游客需求,阿木提由此找到了商机,开办起农家乐,第一年就盈利万元,2018年收入达到10余万元。‎ 旅游业发展也促进了五堡镇生活环境的改变。为了吸引游客,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五堡镇加大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并制定各项制度改善乡村卫生环境。如今,走进五堡镇,现代感十足的街道,整洁美观的院落,美丽的新农村景象跃然眼中,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摘编自央广网2019年3月17日)‎ 材料四:‎ ‎2018年10月12日,四川美术学院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该研究院下设乡村建筑与环境研创中心艺术与社会创新中心,将以具体实践案例和项目为载体,积极促进理论和研创成果落地,以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美术学院整合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介美术创作实验室、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西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高校创新工程中心等校内外资源,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汇聚中外艺术与乡村研究人才,构建跨学科的学术团队,搭建跨文化的学术平台,开展跨文化的学术探讨。‎ 长期以来,学校在乡村民居营建、乡村风貌改造、乡村文化生态调查、当代艺术走入乡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0月13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当长一段时间来,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居民年人均收人相比城镇居民有较大的差距。从2000年至2016年,这种差距呈现不断加大的趋势。‎ B.从2000年到2016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年人均收入总体上呈逐年递增的态势,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走势相一致。‎ C.在2008年至2016年的大部分年份中,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增长率接近或高于城镇居民,农村经济呈现出较强的增长动力。‎ D.2000年以后,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与城镇相比,差距总体加大,这表明农村经济发展要追赶城镇需要更多、更强的经济增长源,而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止确的一项是(3分)‎ A.要实现农业农村现现代化,提升小康中国的成色,就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秉纲张目,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B.如今的新疆哈密市五堡镇环境美丽,多产业并举,百姓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成为促进乡村旅游的重要途径。‎ C.乡村振兴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的全面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必要的制度保障。‎ D.搭建跨文化的学术平台,开展针对性的学术探讨,让艺术走进乡村,是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 ‎6.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哪些方面的共同努力?请根据材魁内容简述名方面分别是如何努力的。(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当地名进入古诗 彭程 一 在我个人的经验中,面对地图时,也总是古诗词最能够以生动的姿态呈现的时刻。‎ 目光摩挲过一个个地名,旁边那些或大或小的圆圈或圆点,在幻觉中次第打开。仿佛是岩溶地带大山峭壁之上的洞穴,外部看去并不大,一旦进入,却会发现溶洞宽阔,石笋奇诡,暗河幽深。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地名下,藏匿着自然、历史、民俗……一个物质和精神的丰富浩大的谱系。而与这种感觉几乎同步,此时耳畔也总是会响起古诗词铿锵有力或婉转悠扬的音调,在眼前幻化成为一幅幅画面。‎ 譬如此刻,目光所及之处,是甘肃武威。西汉初,武威为匈奴所占据。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大破匈奴,为彰显大汉的“武功军威”而命名此地。不过在漫长岁月中,它更为人知的名字是凉州。凉州,地名二字中已经有了凛冽的寒意,入诗,更是漫溢出边地的荒凉和戍人的哀愁,甚至“凉州词”在唐代成为专门的曲调,很多诗人依调填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坐看今夜关山月,杀边城游侠儿”“白石黄沙古战场,边风吹冷旅人裳”……从汉唐到明清,一片愁云惨雾,飘荡舒卷在西北大漠戈壁之上。‎ 如果一个地方是一只瓷器,诗词便是瓷器表面上闪亮的釉彩。因为这些诗句,一个原本抽象单调的地名变得具体而生动,有了色彩、声音和气息。一行诗句便是一条通道,让我得以穿越时光的漫漫长廊,驰目于辽阔的天空和大地,徜徉在幽静的山林和庭院,欣赏四时风光,感受八方习俗。‎ 二 爱默生说过,诗人是为万物重新命名者。有一些地方,虽然早已经地老天荒地存在着,但长时间里都只是一种物质形态的面貌,枯燥粗糙,只有在经过文人墨客的描绘后,才变得具有精神性。诗文是一种加持,为地名灌注了灵动的气质,仿佛出色的匠人手里捏出的泥人,被吹拂进了生命的气息,活灵活现。于是一切大为不同。正如郁孤台,本是僻远闭塞的赣州古城墙上的一处亭台,却因为南宋词人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词句,而广为人知。‎ 当一些地名被再三引用,被反复言说,它就上升为一种意象,具备了符号的功能。阳关象征了离别,北邙寓意着死亡。蓬莱是来世的向往,昆仑是仙界的居所。金谷园是奢靡的狂欢,乌衣巷是繁华的落幕……在这样的场合,对这些地名的理解程度,又直接取决于阅读者精神文化的蕴积。没有对母语的热爱,缺乏对历史和传统的沉浸,就难以窥见字面背后的精微和玄奥,难以感知到那些不尽之意、言外之旨,声音中的声音、味道里的味道。‎ 三 向往某一个地方,反映出的其实是一个人的情感维度和美学嗜好。总有一些地方,最能够与处于某个生命时段的你,产生同频共振。时间和空间的“共谋”,孕育出了某一类文化的气质、精神的风度。而诗句,这时便扮演了有力的证人角色。‎ 青春时代,梦想的栖息地是江南吴越。感官的筵席一场场排开,声音和色彩浑然一体:“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以诗为舟楫,我划入了那一片湖面。在苇荡、乌桕和桑树之间,波光滟滟,莲叶田田。‎ 时光悄然流逝。从某一时刻起,浪漫绮丽的少年轻愁遁隐了,内心开始向往北地的雄浑和寥廓,苍凉和悲怆。“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清代黄仲则这两句诗,成为一种新的美学召唤。向北,向西,一种迥异的境界在面前展开,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是“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是“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就这样,经由诗句的陶冶,一处地点便不再是单纯的外在客体,还内化为精神世界的某个“元件”;它又仿佛是一帖试纸,能够检测出灵魂中存在的元素。‎ 四 古诗词是一棵大树,根系深扎在过去,纷披的枝叶却一直伸展到今天,它永远处于生长中。今天生活的每一种状态,人们情感的每一次波动,大自然的每一种表情,都可以从丰富浩瀚的古代诗歌中,获得印证,找到共鸣,听到回声。一首首诗词,正是一个个的接引者,引领读者步入人生与社会的广阔庭院,在今与昔、恒常与变易的对话中,加深对世界和生活的理解。‎ 仔细盯着地图上的一个个地名,时间久了,那些圆圈或圆点就会幻化成一个个泉眼。想象一番,那些诗句被以不同音调吟诵,岂不正仿佛泉水的汩汩滔滔之声?‎ 泉水不竭地涌流,诗歌也一代代地传诵,吟唱着山河苍茫,岁月沧桑,生命浩荡。‎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月5日)‎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名被反复引用、言说,就上升为一种意象,具备了符号的功能。每个阅读者看到“阳关”“北邮”,就会想到地名字面背后“离别”和“死亡”的意味。‎ B.人生的不同时段,总有一些经由诗句陶冶内化为精神世界一部分的地方,与情感维度和美学嗜好发生改变的你,产生同频共振。‎ C.文章视角独特,以“地名进入古诗”为切入点,表达了作者对古诗词的由衷赞美之意,流露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 D.古诗词以历时性的方式,展现了共时性的内容;融入诗歌中的地名,具有了更丰富的意蕴,彰显着民族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风度。‎ ‎8.作者说:“面对地图时,也总是古诗词最能够以生动的姿态呈现的时刻。”请结合全文,概括古诗待词是如何展现地名的魅力的。(6分)‎ ‎9.本文体现了散文的语言美,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宛人卓茂,宽仁恭爱,恬荡乐道,雅实不为华貌,行己在于清浊之间,自束发至白首,与人未尝有争竞,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哀、平间为密令,视民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民亲爱,不忍欺之。民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民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民曰:“窃闻贤明之君,使民不畏吏,吏不取民。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民矣!凡人所以群居不乱,异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礼义,知相敬事也。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民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民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治事自若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迁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及王莽居摄,以病免归。上即位,先访求茂,茂时年七十馀。甲申,诏曰:“夫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今以茂为太傅,封褒德侯。”‎ 臣光曰:“孔子称‘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是以舜举皋陶,汤举伊尹,而不仁者远,有德故也。光武即位之初,群雄竞逐,四海鼎沸,彼摧坚陷敌之人,权略诡塞之士,方见重于世,而独能取忠厚之臣,旌循良之吏,拔于草莱之中,实诸群公之首,宜其光复旧物,享祚久长,盖由知所先务西得其本原故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四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民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治事自若 B.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民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治事自若 C.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民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治事自若 D.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民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治事自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束发,古代男孩子一般在15岁束发,表示该学各种技艺了,如《项脊轩志》中“余自 束发读书轩中”。‎ B.迁,文中指升职。古代表示官员官职变化常用“迁”,“左迁”表示降职,如《琵琶行(并序)》中“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C.摄,文中是辅助、帮助的意思。古代有国君年幼,让勋贵辅助治理国家的例子,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摄政。‎ D.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君的辅佐大臣或者帝王老师,东汉以后,历代都有设置,多为虚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卓茂为人宽厚谦恭。他从15岁束发一直到老年。都不与他人争短长,所以,乡人和朋友们都很敬重,仰慕他。‎ B.卓茂为官,爱民如子他在京。平年间做密县县令,推行仁政善政教化,当地百姓下属官吏和百姓都热爱亲近他。‎ C.卓茂爱惜保护下级。曾有蜀地的百姓告发他的下属收受贿赂。卓茂问清原委,用大义人情教训刁民保护了下级。‎ D.司马光借卓茂的事迹,赞颂了汉哀帝、汉平帝,善于启用厚道之人,用以教化百姓,所以才能仁政大行长治久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2)宜其光复旧物,享祚久长,盖由知所先务西得其本原故也。‎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人咏物很少止于描写物态,多半有所寄托。词人全篇咏写荷花,暗中却以荷花自况,借物言情,寄托个人身世。‎ B.起首两句,写荷花所在之地,“回塘”迂折,“别浦”幽僻。以“杨柳”,“鸳鸯”为衬,更显环境的凄清。‎ C.“依依”一句化用李白的“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骚人”即屈原般的诗人。词中设想荷花于莲舟不来,蜂蝶不语,自开自落的情况下,欲倾诉满腔心事于“骚人”,则较李诗的含意更为丰富、深刻。‎ D.“断无”两句形神兼备、虚实结合是全词的着力之笔,既切合荷花的形态和开花结的过程,又非常自然的绾和了人的处境命运,将咏物、拟人、托寓结合的天衣无缝。‎ ‎15.后世词评家都说“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感情内涵非常丰富,你读出了多少?请表述出来。‎ ‎(三)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 。‎ ‎(2)《<论语>十则》中,既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又讲学习方法的语句是: , 。‎ ‎(3)《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动物与人的差别,在于人总是追求有情有义的一种生活,在于人是有精神的和有文化的。这使得人类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有文字的血脉在流淌, 仅仅靠口耳相传和手书传抄,文学也一直能 蔚为大观,向人们指示一条澄明敞亮的文明之道。这样的文学可能不赚钱,( ),也更有意义。它不是一种谋生之术,而是一种心灵之学;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修养。另一方面,只要人类还 ,只要人类还需要精神的星空和地平线,文学就肯定大有作为。因为每个人都不会满足于动物性的吃喝拉撒,哪怕是恶棍和混蛋也常有心中柔软的一角, 会在金钱之外寻找点什么。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呼吸从容、目光清澈、神情舒展、容貌亲切的瞬间,永恒的文学就悄悄到场了。人类的文学宝库中所蕴藏的感动于美妙,就会成为出现在眼前的新生之门。‎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动物与人的差别,在于人是有精神的和有文化的,在于人总是追求有情有义的一种生活。‎ B.人与动物的差别,在于人总是追求有情有义的一种生活。在干人是有精神的和有文化的。‎ C.动物与人的差别,在于人总是追求有情义的一种生活,在于人士有文化的和有精神的。‎ D.人与动物的差别,在于人是有文化的和有精神的,在于人总是追求一种有情有义的生活。‎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甚至 源源不断 存在 免不了 ‎ B.甚至 生生不息 存续 忍不住 C.而且 生生不息 存在 忍不住 D.而且 源源不断 存续 免不了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对于赚到钱或没赚到钱的人来说说,都活得更有意思 B.但一个人不管赚到钱或没赚到钱,他都活得更有意思 C.却让赚到钱或没赚到钱的人都活得更有意思 D.赚到钱或没赚到钱的人却都因为文学而活得更有意思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炒莱时,① 。菜品在放了添加盐的调味品佐料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放盐或少放盐,对于长期重口味的人,炒菜时用葱、姜、蒜、醋等增加菜的鲜味,或者做凉葬菜和沙拉时,用醋、柠檬汁、番茄酱等进行调味,既减少盐的用量,又平添一份风味。② :炒菜时放盐早,盐容易跑到菜里去,把菜里的水分赶出来,使菜失去清脆鲜美的口感,同时菜的含盐量也大幅增加;③ ,可以让人很容马感受到菜表面的咸味,从而减少盐的使用量。‎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了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5分)‎ 截至目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率接近80%,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文盲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80%以上下降至4%以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和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安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伊始,湖北武汉突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众志成城,全民防疫”,全国上下打响了一场伟大的人民战争。下面是抗击疫情期间的几则新闻:‎ ‎①各地医务工作者放弃春节回家,出征武汉。网上的一张张照片令人泪目:口罩磨破脸颊,医生的脸已经伤痕累累;为方便穿防护服,女护士毅然剃去长发;物资告急,医护工作者戴上泳镜也上阵……网友赞美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②钟南山院士在接新华社采访时说:“(武汉)街道上老百姓唱起国歌,很感动。劲儿上来了,很多事呀都可以解决。”‎ ‎③此次疫情发生以来,日本政府和日本民间捐助了大量的防疫物资。一些捐赠给武汉的物资包装箱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④“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无论是物质的帮助还是情感的支持,都彰显着同心合力共渡难关的正能量。‎ 请在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的身份进行写作:‎ ‎1.给“最美逆行者”写一封信。‎ ‎2.结合不少于两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问题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2020年5月18日 ‎1.A[解析]B项,网络文学并不都是电视剧的母本,而是“21世纪以来电视剧改编的重要母本来源”。C项,“决定了”有误,因果倒置。D项,过于绝对,原文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2.C[解析]第四段论证了历史剧不良创作趋势和历史剧在叙事上的优势关系。‎ ‎3.B [解析]对应信息在第二段,应是“‘爽感’不由分说地异军崛起”直接推动了“历史题材剧子类型的兴衰更替与表现内容的畸变”。‎ ‎4. 答案 D解析 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理解错误。材料一中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 ‎5 答案 B 解析 “如今的新疆哈密市五堡镇……多产业并举”错误,材料三中只提及五堡镇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成为促进乡村旅游的重要途径”错误,“乡村旅游”是途径,“乡村振兴”是目的,应该是“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6. ①国家规划: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谋划,‎ 科学推进。②乡村实践:努力挖掘地域性优势,积极寻找有特色的乡村振兴途径。③文化助力:发挥学院文化艺术优势,以具体实践案例和项目为载体,以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每点2分)‎ ‎7. 答案 A 解析 “每个阅读者看到‘阳关’‘北邙’,就会想到地名字面背后‘离别’和‘死亡’的意味”过于绝对,根据原文“对这些地名的理解程度,又直接取决于阅读者精神文化的蕴积”可知,并不是每个阅读者看到一些地名,都会想到其字面背后的意味。‎ ‎8. 答案▶ ①古诗词让读者通过画面感受当地风土人情,使抽象单调的地名变得具体生动。②古诗词对地名的加持,让地名变得具有精神性和灵动性,广为人知。③古诗词反复引用某一地名,使其变成具有符号功能和丰富意蕴的意象。④古诗词见证了某些地方与读者产生同频共振,让地名由外在客体内化为精神世界的某个“元件”。(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即可)‎ ‎9. 答案 ①用词之美。本文使用了精美而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如第一部分第3段运用的“漫溢”一词,本意指水过满,向外流。本词准确、具体、生动地表现出地名“凉州”入诗后那自然充溢在读者心中的荒凉之感和戍人的哀愁。②手法之美。全文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与地名有关的诗句,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如作者在写甘肃武威时,引用诗句“白石黄沙古战场,边风吹冷旅人裳”来表现此地的荒凉和戍人的哀愁,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与共鸣。作者还引用爱默生的名言,为下文古诗词让地名变得具有精神性和灵动性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增强了说服力。③句式之美。本文句式整散结合,如第一部分第2段中的“却会发现溶洞宽阔,石笋奇诡,暗河幽深……此时耳畔也总是会响起古诗词铿锵有力或婉转悠扬的音调,在眼前幻化成为一幅幅画面”,整句与散句结合,使句式富于变化;语气急促中有舒缓,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④风格之美。本文语言典雅,富于诗情画意。作者运用的“摩挲”“次第打开”“藏匿”等具有较强书面色彩的词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典雅之美。同时,作者从甘肃武威到阳关、蓬莱、昆仑,从西汉到当下……洋洋洒洒,穿古越今,古诗佳句,信手拈来,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审美体验。(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即可) ‎ ‎10.C [解析]“废置”为一个词,不能断开,排除A项;‎ ‎11.C[解析]此处“摄"应该是“代理”的意思.‎ ‎12.D [解析]司马光借卓茂的事迹赞颂的是汉光武帝,不是哀帝、平帝。‎ ‎13.(1)官吏固然不应当凭权力强求索取。亭长向来是一位善良的官吏,每年按时送他一点东西,是符合礼的。(“顾”“乘”“素”“遗”各1分,句意1分)‎ ‎(2)当然他能光复汉室,在位长久,大概是由于他知道首先必须追求什么才能达到根本目的的缘故。(“宜”“享柞”“务”“本”各1分,句意1分)‎ ‎ 踏莎行 ‎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 白话译文:‎ 杨柳围绕着曲折的池塘,偏僻的水渠旁,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我幽幽的芳香。荷花渐渐地衰老,结一颗芳心苦涩。‎ 潮水带着夕阳,涌进荷塘,行云夹着雨点,无情地打在荷花上。随风摇曳的她呀,像是向骚人诉说哀肠: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如今却在无端地在秋风中受尽凄凉。‎ 创作背景 ‎《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他出身高贵却长期屈居下僚,其心中的苦楚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这首词的荷花美丽清高,缺结局凄惨,作者可能也是在表达对自己早年过于孤高自傲的一种悔恨。 ‎ 文学赏析 ‎ 此词全篇咏写荷花,借物言情,暗中以荷花自况。诗人咏物,很少止于描写物态,多半有所寄托。因为在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可以类比,情感可以相通,人们可以利用联想,由此及彼,发抒文外之意。所以从《诗经》、《楚辞》以来,就有比兴的表现方式。词也不在例外。‎ ‎ 此词起两句写荷花所在之地。“回塘”,位于迂回曲折之处的池塘。“别浦”,不当行路要冲之处的水口。(小水流入大水的地方叫做浦。另外的所在谓之别,如别墅、别业、别馆)回塘、别浦,在这里事实上是一个地方。就储水之地而言,则谓之塘;就进水之地而言,则谓之浦。荷花在回塘、别浦,就暗示了她处于不容易被人发现,因而也不容易为人爱慕的环境之中。“杨柳”、“鸳鸯”,用来陪衬荷花。杨柳在岸上,荷花在水中,一绿一红,着色鲜艳。鸳鸯是水中飞禽,荷花是水中植物,本来常在一处,一向被合用来作装饰图案,或绘入图画。用鸳鸯来陪衬荷花之美丽,非常自然。‎ ‎ ‎ 第三句由荷花的美丽转入她不幸的命运。古代诗人常以花开当折,比喻女子年长当嫁,男子学成当仕,故无名氏所歌《金缕衣》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而荷花长在水中,一般都由女子乘坐莲舟前往采摘,如王昌龄《采莲曲》所写:“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但若是水中浮萍太密,莲舟的行驶就困难了。这当然只是一种设想,而这种设想,则是从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萍池》“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来,而反用其意。以荷花之不见采由于莲舟之不来,莲舟之不来由于绿萍之断路,来比喻自己之不见用由于被人汲引之难,被人汲引之难由于仕途之有碍。托喻非常委婉。‎ ‎ 第四句再作一个比譬。荷花既生长于回塘、别浦,莲舟又被绿萍遮断,不能前来采摘,那么能飞的蜂与蝶该是可以来的吧。然而不幸的是,这些蜂和蝶,又不知幽香之可爱慕,断然不来。这是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之断然不来,比在上位者对自己的全不欣赏。‎ ‎ 歇拍承上两譬作结。莲舟不来,蜂蝶不慕,则美而且香的荷花,终于只有自开自落而已。“红衣脱尽”,是指花瓣飘零;“芳心苦”,是指莲心有苦味。在荷花方面说,是设想其盛时虚过,旋即凋败;在自己方面说,则是虽然有德有才,却不为人知重,以致志不得行,才不得展,终于只有老死牖下而已,都是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将花比人,处处双关,而毫无牵强之迹。‎ ‎ 过片推开一层,于情中布景。“返照”二句,所写仍是回塘、别浦之景色。落日的余辉,返照在荡漾的水波之上,迎接着由浦口流入的潮水。天空的流云,则带着一阵或几点微雨,洒向荷塘。这两句不仅本身写得生动,而且还暗示了荷花在塘、浦之间,自开自落,为时已久,屡经朝暮,饱历阴晴,而始终无人知道,无人采摘,用以比喻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也遭遇过多少世事沧桑、人情冷暖。这样写景,就同时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乃至性格。‎ ‎“依依”一句,显然是从李白《渌水曲》“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变化而来。但指明“语”的对象为骚人,则比李诗的含义为丰富、深刻。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正因为屈原曾设想采集荷花(芙蓉也是荷花,见王逸《注》)制作衣裳,以象征自己的芳洁,所以词中才也设想荷花于莲舟不来,蜂蝶不慕,自开自落的情况之下,要将满腔心事,告诉骚人。但此事究属想象,故用一“似”字,与李诗用“欲”字同,显得虚而又活,幻而又真。王逸《〈离骚经〉章句序》中曾指出:“《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宓妃、佚女,以譬贤臣。”从这以后,香草、美女、贤士就成为三位一体了。在这首词中,作者以荷花(香草)自比,非常明显,而结尾两句,又因以“嫁”作比,涉及女性,就同样也将这三者连串了起来。‎ ‎ ‎ ‎“当年”两句,以文言,是想象中荷花对骚人所倾吐的言语;以意言,则是作者的“夫子自道”。行文至此,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合而为一了。“当年不肯嫁春风”,是反用张先的《一丛花令》“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看即知,而荷花之开,本不在春天,是在夏季,所以也很确切。春天本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时候,诗人既以花之开于春季,比作嫁给春风,则指出荷花之“不肯嫁春风”,就含有她具有一种不愿意和其它的花一样地争妍取怜那样一种高洁的、孤芳自赏的性格的意思在内。这是写荷花的身分,同时也就是在写作者自己的身分。但是,当年不嫁,虽然是由于自己不肯,而红衣尽脱,芳心独苦,岂不是反而没由来地被秋风耽误了吗?这就又反映了作者由于自己性格与社会风习的矛盾冲突,以致始终仕路崎岖,沉沦下僚的感叹。‎ ‎ 由于古代诗人习惯于以男女之情比君臣之义、出处之节,以美女之不肯轻易嫁人比贤士之不肯随便出仕,所以也往往以美女之因择夫过严而迟迟不能结婚以致耽误了青春年少的悲哀,比贤士之因择主、择官过严而迟迟不能任职以致耽误了建立功业的机会的痛苦。曹植《美女篇》:“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杜甫《秦州见敕目薛、毕迁官》:“唤人看腰?,不嫁惜娉婷。”陈师道《长歌行》:“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着眼未分明。”“当年不嫁惜娉婷,抹白施朱作后生。说与旁人须早计,随宜梳洗莫倾城。”虽立意措词有所不同,但都是以婚媾之事,比出处之节。这首词则通体以荷花为比,更为含蓄。作者在词中隐然将荷花比作一位幽洁贞静、身世飘零的女子,借以抒发才士沦落不遇的感慨。‎ ‎14. B“更显环境的凄清”说法错误,以“杨柳”“鸳鸯”为衬,是突出环境的优美。‎ ‎15. ①表现出对荷花凋谢的惋惜。秋风一起,红衣落尽,芳华消逝,故而“芳心苦”。②表现出美人、君子不愿趋时媚俗的品质和严肃不苟的人生态度,“不肯嫁春风”正显示出荷花那不愿趋时附俗的幽洁贞静个性。③表现出词人年华虚度,怀才不遇,志不得伸,只能老死于户牖的悲哀。“红衣脱尽”表明荷花最美之时已过,这又怎不让词人触景自怜呢?④“无端”与“却”含有始料未及的意蕴。这里,有对“秋风”的埋怨,也有自怨自怜的感情,而言外又隐含为命运所拨弄的嗟叹,可谓恨、悔、怨、嗟一时交并,感情内涵非常丰富。‎ ‎16.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7.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具体来说是考查病句类型中的语序不当。全句陈述的是“人”,所以应为“人与动物的差别”;两个“在于”句中,“有文化”“有精神”是素质,“追求....生活”是行为,行为应在素质之后;“精神”比“文化”更内在、更抽象,“有精神”应在“有文化”之后;同是定语,“有情有义”作为形容词,应在数量词“一种”之后。故选D。‎ ‎18.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甚至”表示在条件进一步收窄的情况下程度加深。“而且”表示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重要的内容。根据文意,应用“甚至”。“源源不断”形容连接不断。“生生不息”指群体变化或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根据文意,应选用“生生不息”。“存续”包含存在和延续的意思,‎ 内涵较“存在”更广。文中应用“存续”。“免不了”强调客观条件限制。“忍不住”强调主观精神需求。文中应用“忍不住"。‎ ‎19.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A.B两项未体现前文论述的主体“文学”,D项将“主体”换成了人”;C项与前文话题保持一致,表述也最为简洁。‎ ‎20.①控盐有小技巧(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盐量)② 做菜放盐的时间点也有讲究(炒菜还要注意放盐的时间) ③出锅前再放盐. ‎ ‎2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1分)成效显著(2分),作用巨大(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