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 ( 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神话是作为文化基因而存在的。比如构成我们国名的两个汉字,“中”和“国”,均出于神话想象,华夏先民把大地想象成四方形,四边之外有海环绕(所谓“四海五洲”),而自认为是大地上的中央之国(九州或神州)。这是典型的神话宇宙观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讲,神话遗产,是我们进入中国传统本源的有效门径。 我们可用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视角来审视神话系统。汉字编码的书写文化传统,即甲骨文、金文以及后来的这一套文字叙事,是小传统;而先于和外于文字记录的传统,即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和与书写传统并行的口传文化传统,可以称为大传统,比如考古学上随处可见的崇拜玉、巨石、金属(青铜、黄金等)的文化等。大传统铸塑而成的文化基因和模式,成为小传统发生的母胎,对小传统必然形成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在大传统的文化整合研究中,我们必须关注文化中最具有“文本”意义的方面,即先于文字而存在的象征符号体系。这是一种非文字符号体系,比如,在金属冶炼技术所支持的青铜时代到来以前,中国本土呈现的最有力的特有符号是玉礼器系统。玉器盛行上下约3000年,几乎覆盖中国版图的大部分地区。是什么样的动力因素,能够持久不断地支持这样一种极长时间的、广大距离空间的文化传播运行呢?“神话观念决定论”的提出,为此找到了理论解说。先民认为玉代表天,代表神,代表永生不死。玉的神话化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 “神话中国”指按照“天人合一”的神话式感知方式与思维方式建构起来的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从初民的神话想象,到先秦的文化典籍,从老子孔子开启的儒道思想,到屈原曹雪芹的再造神话与原型叙事,一直到今天人们还怀念圣人贤君明主、民间崇尚的巫神怪傩等,其中所隐含的思维潜意识,以及礼仪性行为密码,都是“神话中国”的对象。从各地的孔庙,到家家户户的灶神、门神和祖灵牌位,皆体现着“神话中国”的无处不在。 在中国文化中,以“天人关系”为核心、以“天人和谐”为最高追求的理念始终没有动摇。这是中国神话不同于西方神话的最重要特点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内在肌理。神话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解释了过去和现在,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预示着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梳理神话中国,不是揭示单个作品的神话性,也不仅仅是将局限在民间文学范畴的神话研究与出土文献、考古图像相结合,最终是要寻求中国神话所特有的一种内在价值观和宇宙观,它们是传统文化的原型编码。 (选自《重新解读中国神话:进入中国传统本源的有效门径》,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化传统中,小传统是指汉字编码的书写文化传统,大传统是指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 B.从大传统的角度研究中国神话系统,必须关注文化典籍中最具“文本”意义的象征符号体系。 C.“神话中国”无处不在,其对象包括神话想象、文化典籍、思维潜意识、礼仪性行为密码等。 D.中国神话以“天人关系”为核心,以“天人和谐”为最高追求,这也是中国文化的内在肌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根据神话与文化的关系,提出了神话遗产是进入中国传统本源的有效门径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解释了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含义,并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C.文章第三段以玉器为例,是为论证“玉的神话化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的观点。 D.文章尾段论及中国神话的特点,指出梳理神话中国的最终目的是寻找传统文化的原型编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产生崇拜玉、巨石、金属的文化,就必然不会出现甲骨文、金文以及后来的文字叙事。 B.青铜礼器系统在玉礼器系统之后的出现,说明文化的象征符号体系也与人类的技术发展有关。 C.玉器能够在极长时间、极大范围内盛行,是因为在先民神话观念中,玉代表天、神、永生不死。 D.阅读《三国演义》会油然生起对刘备的敬仰和怀念,其中的思维潜意识是“神话中国”的对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提琴 阿城 老侯是手艺人。老侯原来在乡下学木匠,开始的时候锛1檩锛椽子。锛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活儿。站在原木上,用锛像用镐,一下一下把木头锛出形来,弄不好就锛到自己的脚上。老侯一次也没有锛到自己脚上。 老侯对没有锛伤自己很得意,说,师傅瞧我还行,就让我煞大锯。 煞大锯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活儿,先将原木架起来,一个人在上,一个人在下,一上一下地拉一张大锯。大锯有齿的一边是弧形的,锯齿有大拇指大。干别的活可以喊号子,煞大锯却只能咬着牙,一声不吭,锯完才算。 老侯的腰力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后来老侯学细木工,手下稳,别人都很佩服,其实老侯靠的是腰。 老侯学了细木工,有的时候别人会求他干一些很奇怪的活儿。老侯记得有人拿来过一只不太大的架子,料子是黄花梨,缺了一个小枨,老侯琢磨着给配上了。人家来取活的时候,老侯问,这是个什么?来人说,不知道。老侯心里说,我才不信不知道呢。不过老侯到底也不知道那个架子是干什么的,这件事一直是老侯的一块心病。 老侯的家在河北,早年间地方上有许多教堂,教堂办学校,学校上音乐课,用木风琴,弹起来呜呜的很好听。老侯常常要修这木风琴。修好了,神父坐下来弹,老侯就站在旁边听。 有一次神父弹着弹着,忽然说,侯木匠,你会不会修另外一种琴?老侯问,什么琴?神父说,提琴。老侯不知道,嘴上说试试吧。神父就把提琴拿来让老侯试试,是把意大利琴。 老侯把琴拿回家琢磨了很久。粗看这把琴很复杂,到处都是弧,没有直的地方。看久了,道理却简单,就是一个有窟窿的木盒。明白了道理,老侯就做了许多模具,蒸了鱼膘胶,把提琴重新粘起来。神父看到修好的琴,很惊奇。神父于是介绍老侯到北京去,因为教会的关系,老侯就常修些教堂的精细什物,四城的人都叫老侯“洋木匠”。 老侯因为修过洋乐器,所以渐渐有人来找老侯修各种乐器,老侯都能对付。这以后,老侯就做了乐器厂的师傅,专门修洋乐器。 一天有个干部模样的人拿来一把提琴,请老侯修。老侯一眼就认出是神父那把提琴,老侯没有吭声。老侯知道,跟教会沾关系,是麻烦。因为是修过的东西。所以做起来很快。干部来取琴的时候,老侯忍不住说,您的这琴是把好琴。干部说,不是我的,是单位上的。老侯说,就是不太爱惜,公家的东西,好好保存着吧。是把好琴。 文革开始的那年夏天,到处抄家砸东西,老侯忽然想起那把琴。厂里不开工,老侯凭记忆寻到那个单位去。 老侯在这个单位里东瞧瞧,西看看。单位里人来人往,大字报贴得到处都是,到处都是加了碱的面浆糊味儿。老侯后来笑自己,这是干吗呢?人家单位的东西,自己找个什么呢?怎么找得到呢?于是就往外走。 可巧就让老侯瞧见了那把琴。琴面板已经没有了,所以像一把大勺,一个戴红袖箍的人也正拿它当勺盛着浆糊刷大字报。 老侯就站在那里看那个人刷大字报。那人刷完了,换了一个地方接着刷,老侯就一直跟着,好像一个关心国家大事的人。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注】锛:木工用的一种工具,用时向下向内用力砍,称“锛子”,这里用作动词用。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前半部分花了不少笔墨写老侯学木匠活的过程,看起来与中心情节无关,但这部分内容既是对人物身份的初步交待,也为下文情节发展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B.小说中神父、干部模样的人、刷大字报的人等次要人物,虽然和老侯身份地位不相同,但却同处在特定的时代,其命运及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影响。 C.阿城的这篇小说不以情节紧张取胜,而是以冷峻的笔调写人写事,文中没有强烈的抒情段落,作者也几乎没有什么议论性的文字,但却体现了作者的深刻思考。 D.通过小说情节的发展,我们也见证了老侯精神世界的巨大转变,他由一个普通的手工艺人,转变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有较高政治觉悟的上进者。 5.小说主人公老侯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6分) 6.小说为何以“提琴”为题,试作简要探究。(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未来,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将越来越普及化,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将进一步提高,用户规模的增长将推动整体阅读市场的发展。预计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元,增长率有望达20.4%;2017年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将达到7.2亿人,增长率为4.3%。 中国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规模预测 (摘编自《2016年中国移动阅读行业现状及2017年市场发展预测》) 材料二: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连续8年上升,达68.2%;图书阅读率为58.8%.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分钟。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为66.1%,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2016年,有62.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微信阅读,较2015年的51.9%上升了10.5个百分点。 (摘编自《中国国民阅读调查:人均每天微信阅读26分钟每年读书7.86本》,2017年4月18日新华社) 材料三: 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纸质读物阅读仍是5成以上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这是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在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8年增长的今天,身处触屏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手机阅读能否打开阅读新天地? “逛街或吃饭时,我都会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地铁时间长的话,我就会看网络小说或电影。”在北京工作的范跃辉表示。 手机阅读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习惯。此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我国66.1%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5年增长了6.1个百分点。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时长连续8年增长。 “手机阅读极大扩展了阅读的方便程度,也极大扩展了国人阅读空间,这是对阅读的整体带动,是一个好的起步。但也要防止碎片化阅读的弊端。”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说。 专家认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富,手机让公众便于接触文字,已变成获取咨询和知识的入口,成为数字化阅读新的增长点。 创新如何让传统阅读回归? 为了给读者增加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北京图书大厦每逢节假日都会举办名人签售、专家讲座、主题展览等各类活动,在吸引更多读者的同时,扩大自身影响力。 在北京艺天桥咖啡厅,青年作家与读者谈阅读、谈创作、谈生活;在青岛BCMIX美食书店,人们在享受美食、品味咖啡的同时,领略阅读之美,度过一段慢下来的愉悦时光;在北京三里屯,老书虫、Page0nE.言又几等各色书店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每逢周末还举办图书交流会、作家见面会等活动,让这里不仅是潮流地标,也成为文化“宝地”。 在徐升国看来,传统阅读的回归,在于传统书店不断创新,找到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即体验式的阅读需求,这是网上书店、在线阅读所不能提供的。因此,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此外,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 全民阅读如何厚植土壤? “全民阅读关键在于培育民众对阅读的兴趣。”第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金牌阅读推广人孙慧阳认为,诸如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更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摘编自《触屏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全民阅读新观察》) 7.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将越来越普及化。 B.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达到了160亿元,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达到了7.2亿人。 C.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高,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连续上升,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 D.我国国民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是因为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居高不下,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呈逐渐拉开距离之势。 B.逛街或吃饭时,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地铁会看网络小说或电影,这都说明了手机已完全控制了人们的生活。 C.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是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 D.孙慧阳认为,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才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9.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如何才能使传统阅读得以回归。(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郦琼,字国宝,相州临漳人,补州学生。宋宣和间,盗贼起,琼乃更学击刺挽强,试弓马,隶宗泽军,驻于磁州。未几告归,括集义军七百人,复从泽,泽署琼为七百人长。泽死,调戍滑州。时宗望伐宋,将渡河。戍军乱,杀其统制赵世彦,而推琼为主。琼因诱众,号为勤王,行且收兵。比渡淮,有众万余。宗弼复河南,以琼为山东路弩手千户,知毫州事。 宗弼再伐江南,以琼素知南方山川险易,召至军与计事。从容语同列曰:“ 琼尝从大军南伐,每见元帅国王亲临阵督战,矢石交集,而王免胄,指麾三军,意气自若,将士视之,孰敢爱死乎?江南诸帅,每当出兵,必身居数百里外。制敌决胜委之偏裨。不即覆亡,已为天幸,何能振起耶?”众以为确论。 及宗弼问琼以江南成败,谁敢相拒者,琼曰:“江南军势怯弱,皆败亡之余,又无良帅,何以御我?颇闻秦桧当国用事。桧,老儒,所谓亡国之大夫,兢兢自守,惟颠覆是惧。吾以大军临之彼之君臣方且心破胆裂将哀鸣不暇盖伤弓之鸟可以虚弦下也。”既而江南果称臣,宗弼喜琼为知言。 初,琼去亳未几,宋兵陷之而不守,复弃去,乃以州人宋超守之。及大军至,超复以州事委其钤辖卫经而遁去。帅府使人招经,经不下。及城溃,百姓惶惧待命,琼请于元帅曰:“城所不下者,凶竖劫之也。民何罪,愿慰安之。”元帅因止戮经而释其州人,复命琼守亳。凡六年,亳人德之。迁武宁军节度使。八年,为泰宁军节度使。九年,迁归德尹。贞元元年,加金紫光禄大夫,卒于官,年五十。 (节选自《金史·列传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以大军临之/彼之君臣/方且心破/胆裂将哀鸣不暇/盖伤弓之鸟可以虚弦下也/ B.吾以大军临之彼/之君臣方且心破胆裂/将哀鸣/不暇/盖伤弓之鸟/可以虚弦下也/ C.吾以大军临之/彼之君臣/方且心破胆裂/将哀鸣不暇/盖伤弓之鸟可以虚弦下也/ D.吾以大军临之彼/之君臣方且心破/胆裂将哀鸣/不暇/盖伤弓之鸟/可以虚弦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勤王,指君王统治受到威胁动摇时,臣下起兵救援地位岌岌可危的国君。 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队及行政长官,北宋解除了节度使的兵权,以为虚衔。 C.钤辖,宋代军职名,以职权、官资、驻地的不同区分为若干等类。 D.元年,我国古代以人君即位的第一年为元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郦琼投笔从戎,受到名将赏识。盗贼兴起的时候,郦琼弃文从武,回到家乡召集义军,被宗泽委以军职。 B.郦琼深孚众望,武装势力壮大。郦琼被推举为首领,引导众人,打着勤王的旗号,一路收兵买马,渡过淮河时,军队已发展一万多人。 C.郦琼远见卓识,观点引人共鸣。当宗弼再次讨伐江南时,被召回军中参与谋划军事的郦琼所讲的一番话被同僚视为正确的言论。 D.郦琼心怀仁爱,赢得百姓感念。宋军坚守亳州,但终因寡不敌众失守,老百姓惊慌待命,因为郦琼的劝谏,州民的性命得以保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制敌决胜委之偏裨。不即覆亡,已为天幸,何能振起耶?(5分) (2)城所不下者,凶竖劫之也。民何罪,愿慰安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蒲津河亭 唐彦谦 宿雨清秋霁景澄,广亭高树向晨兴。 烟横博望乘槎水①,日上文王避雨陵②。 孤棹夷犹期独往,曲阑愁绝每长凭。 思乡怀古多伤别,况此哀吟意不胜。 【注】①槎水:传说汉武帝曾令张骞(后封博望侯)寻查黄河源。张骞乘槎顺河直达天河。②避雨陵:指殽山北陵。殽山中间有古道,其两侧高山相嵚,传说周文王曾在此避雨。周文王演《周易》,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早晨起床后看到雨收天霁、庭广树高,衬托出诗人郁闷的心情。 B.“孤棹夷犹期独往”,虽有迟疑,但孤舟尚且期望独往,表达了诗人内心思乡怀古的无限苦闷。 C.“况此哀吟”,表达了诗人在思乡、怀古、伤别之外,面对清秋又生出悲情。 D.全诗前实后虚,前四句叙河亭临览所见之景,后四句述临览所生之情。 15.“烟横博望乘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一联多受后世称道,请简要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建筑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故土百姓已安于异族统治,竟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的往事,表明收复失地刻不容缓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状元笔记”的热销,究其原因,是国人的“状元”情结在作祟。今天,虽然高考与科举大相径庭,但作为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国人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______________的,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 )说到底,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状元崇拜”情结。 “状元笔记”凝聚着“学霸”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倘若“状元笔记”名副其实,学生将其拥有的文化资本进行利益变现_____________。然而,目前网上的“状元笔记”大都是“赝品”。商家往往为迎合家长、学生的需求,将一些所谓尖子生的笔记贴上“状元笔记”的标签,_______________,进行营销。 可见,对于“状元笔记”,消费者应理性地对待。一方面,“状元笔记”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分好坏,很容易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具有很强的差异性,“状元笔记”即便是真的,也不是每人都适用的“考试秘籍”。与其_______________,捧着一本不属于自己的“秘籍”而顶礼膜拜,不如学习状元们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国人在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B.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附着着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C.但从全国性最严格的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看到了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D.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充满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这些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让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当成制胜的法宝。 B.虽然那些东西跟“状元光环”只是擦点边,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也会将此当成制胜的法宝。 C.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对哪怕是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当成制胜的法宝。 D.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之所以会当成制胜的法宝,是因为这些状元笔记跟“状元光环”擦点边。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蹴而就 无可厚非 鱼目混珠 拾人牙慧 B.一蹴而就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亦步亦趋 C.一挥而就 无可厚非 鱼目混珠 亦步亦趋 D.一挥而就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拾人牙慧 20.下面是某人在朋友圈发的寻物启事正文,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10 月 21 日上午七点左右,本人在市体育局体育场上锻炼,因与老朋友萍水相逢,故而非常热情的寒暄起来,走时竟将一件驼色上衣落在篮球架上,上衣口袋里装有一个黑色钱包,内有工作证、身份证、驾驶证、银行卡各一,人民币五百元,本人寻找未果,朋友们有捡到的请暂时帮我惠存,并务必及时与我联系(电话 12568745921),本人必有重谢。 21.下图是O2O(即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图,请根据图示概述这一模式,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80字以内)(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锦鲤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观赏鲤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作为一种原始崇拜,象征着爱情、长寿;因谐音双关,又代表着吉利、富裕等。今年10月,支付宝推出的中国锦鲤转发活动开奖,一名南航毕业生幸运地获得了由支付宝全球合作伙伴提供的“中国锦鲤免单大礼包”,可在40个国家免费旅游,在200多家商家免费消费。这使锦鲤成为时下大众追捧的对象,一时,转发锦鲤赢好运风行朋友圈。各地的商家、微博、公众号等各种“寻找锦鲤”活动铺天盖地,获得转发和关注。 对此你怎么看?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A项,缩小范围,大传统指“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和与书写传统并行的口传文化传统”。B项,结合文本内容“在大传统的文化整合研究中,我们必须关注文化中最具有‘文本’意义的方面,即先于文字而存在的象征符号体系”分析可知,“文化典籍中”错误。C项,概念理解错误,“神话中国”的对象包括“思维潜意识、礼仪性行为密码”。) 2.C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C项,举玉器为例,是为阐述“在大传统的文化整合研究中,我们必须关注文化中最具有‘文本’意义的方面”。) 3.A (A项,结合文本第二节内容分析,“不会出现甲骨文、金文以及后来的这一套文字叙事”推论不正确。) 4.D (D项,“精神世界的巨大转变”“转变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有较高政治觉悟的上进者”错误,“精神世界的巨大转变”、“转变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有较高政治觉悟的上进者”属于对人物的夸大解读,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老侯就一直跟着,好像一个关心国家大事的人”,考生要注意句子中的“好像”一词。从全文看,老侯就是一个痴迷于“提琴”的手艺人,他对这把修过的琴有留恋之情,体现了一种追求美、存留美的朴素人情。故选D项。) 5.(1)善于学习,心灵手巧;(如:跟师傅学锛活被赞,自己琢磨学会修提琴)(2)有责任心,职业操守好;(如:帮人家修黄花梨架子给配上小枨)(3)念旧,珍爱美好事物。(叮嘱别人保管好提琴,凭技艺寻找“提琴”等)(每点2分)(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主人公老侯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老侯是一个手艺人,从学习技艺的角度来看,“老侯一次也没有锛到自己脚上”“老侯对没有锛伤自己很得意,说,师傅瞧我还行,就让我煞大锯”“后来老侯学细木工,手下稳,别人都很佩服”,这表现出老侯在学习技艺方面的心灵手巧和善于学习的特点;从从事职业方面的表现来看,“老侯记得有人拿来过一只不太大的架子,料子是黄花梨,缺了一个小枨,老侯琢磨着给配上了”,帮人家修黄花梨架子给配上小枨,这说明老侯有责任心,有职业操守;如面对自己修过的一把琴,“老侯忍不住说,您的这琴是把好琴。干部说,不是我的,是单位上的。老侯说,就是不太爱惜,公家的东西,好好保存着吧。是把好琴”,这表现出老侯念旧以及珍爱美好事物的特点。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6.(1)以“提琴”为题,缘于文章的中心情节围绕“提琴”展开;(2)以“提琴”为题,意在暗示“文革”摧残美好事物(艺术)的主题思想;(3)以“提琴”为题也起到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效果。(每点2分)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为何以‘提琴’为题,试作简要探究”,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先明确命题的方式,然后分析这一命题与小说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旨表达等的关系。“提琴”是物象,可以在结构角度思考“提琴”与文章的关系,从文中来看,小说的中心情节是写第一次修理提琴、再见提琴、寻找提琴,由此可见小说的中心情节是围绕“提琴”展开的;从标题的含义角度来看,“提琴”代表美好的事物,代表艺术,而最后“琴面板已经没有了,所以像一把大勺,一个戴红袖箍的人也正拿它当勺盛着浆糊刷大字报”,标题“提琴”暗示了“文革”对美好事物的摧残;小说标题是“提琴”,而开头所写的“老侯”是一个手艺人,看似与“提琴”没有直接关联,这就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7.B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以及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及图表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题中B项,“达到了”说法错误,材料一中“预计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元,增长率有望达20.4%;2017年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将达到7.2亿人”应该是预计将要达到,不是已经达到了。故选B。) 8.A (B项,“这都说明了手机已完全控制了人们的生活”曲解文意,原文材料三第六段“手机阅读极大扩展了阅读的方便程度,也极大扩展了国人阅读空间,这是对阅读的整体带动,是一个好的起步”才是作者写这个例子的本意;C项,“是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曲解文意,由材料三倒数第三段“在徐升国看来,传统阅读的回归,在于传统书店不断创新,找到了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即体验式的阅读需求,这是网上书店、在线阅读所不能提供的.因此,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此外,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可以推测;D项,“才能”错误,原文是材料三最后一段“诸如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更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故选A。) 9.①传统书店要不断创新,找到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满足人们体验式阅读的需求。②开展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厚植全民阅读的土壤,培育民众对阅读的兴趣。(每点3分)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答题关键词“根据上述材料”“如何才能使传统阅读得以回归”,这是一道筛选概括题,首先确定答题区间,在材料三的最后三节中,然后筛选关键语句,“在徐升国看来,传统阅读的回归,在于传统书店不断创新,找到了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即体验式的阅读需求”“诸如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更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概括形成答案。 10.C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故选C。) 11.D(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 “元年”, 我国旧日以人君即位的第一年、或改元的第一年为元年,故选D。) 12.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中宋兵坚守,寡不敌众与原文“宋兵陷之而不守,复弃去”矛盾。故选D。) 13.(1)制敌决胜(竟然)委托偏将副职,江南没有立即灭亡,已是天幸,它怎么能振奋起来呢。(“委”“偏裨”“覆亡”各1 分, 句意2分) (2)城攻不下的原因是小人逼迫众人守卫它。老百姓没有什么罪,我愿去抚慰他们。(“所”“劫” 各1分,判断句句式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郦琼字国宝,相州临漳人。补州学生。宋朝宣和年间,出现盗贼,郦琼于是改学击剑,拉硬弓,练习骑马,属于宗泽军中一员,驻在磁州。不多久,郦琼回归故里,收聚了义军七百人,然后又回到宗泽的军队中,宗泽任命他为七百人的首领。宗泽死后,郦琼调往滑州戍边。当时完颜宗望攻打宋朝,正准备渡黄河。宋朝戍边军队闻讯大乱,杀了统制赵世彦,然后推郦琼做首领。郦琼因此引导着众人,打出勤王的旗号,一边走一边招收士兵,等到渡过淮河,已有一万多人。完颜宗弼收复河南,让郦琼担任山东路弩手千户、知亳州事。 完颜宗弼二次攻打江南,因为郦琼向来了解南方的山川地理情况,而把他召到军中计谋大事。郦琼从容地说:“在我曾经跟随大军攻打南方的时候,常常看到我军元帅国王亲临前线督战,在箭林中不戴战盔,亲自指挥大军作战,其神情自若。将士看到了,谁害怕死呢?而江南的统帅们。每当出兵时,一定要距战场几百里远。制敌决胜(竟然)委托偏将副职,江南没有立即灭亡,已是天幸,它怎么能振奋起来呢。”众人认为郦琼说得很对。 等到完颜宗弼问郦琼攻打江南的成败,谁敢抵抗时,郦琼说:“江南军力怯弱,都是打败逃跑的人,而且又没有好统帅,它凭什么抵御我?听说江南秦桧执掌国政。秦桧,是个文人,就是所说的亡国之大夫,他兢兢自守,就怕被颠覆。我们用大军兵临江南,他们君臣一定是心破胆裂,将帅悲哀也没有时间了,即是说受弓伤的鸟空弓就可射下它。”不久,江南(南宋)果然向金朝称臣,完颜宗弼很喜欢郦琼并结为知己。 起初,郦琼离开亳州不久,宋朝兵攻陷亳州却不守,弃之而去,却让亳州人宋超守卫它。等到金朝大军到达,宋超把亳州委托给钤辖卫经而自己却逃走。完颜宗弼帅府派人招安卫经,卫经没有去。等到城被攻下,老百姓惶恐害怕被杀,郦琼向元帅完颜宗弼请求说:“城攻不下的原因是小人逼迫众人守卫它。老百姓没有什么罪,我愿去抚慰他们。”元帅完颜宗弼因而没有杀卫经,而且释放了亳州的百姓,然后又命令郦琼守卫亳州。在守亳州六年中,当地人民都很爱戴郦琼。后郦琼升为武宁军节度使。皇统八年(1148),郦琼做泰宁军节度使。皇统九年(1149),郦琼升为归德尹。贞元元年(1153),加升金紫光禄大夫,死在官位上,终年五十岁。 14.A(A项,“衬托出诗人郁闷的心情”分析不当。首联写的是因为有心事而睡不着,早起后看到雨后的这此景象,为下面的抒情张本。故选A。) 15.①寓情于景。(1分)张骞乘槎的黄河之水被烟雾阻断,阳光照在文王曾经避雨的殽山北陵;流连难返的景物描写中寄托了,诗人的思乡望归之情;(2分)③用典贴切。(1分)用了张骞、文王的典故,怀古伤今,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2分)(本题要求简要赏析“烟横博望乘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一联精妙之处。结合注释可知这两句运用了典故,这一联写厌恶阻断了张骞乘槎的黄河之水,阳光照在文王曾经避雨的殽山北陵。在对眼前的景色的描写中运用典故,抒发了自己渴望像张骞和文王一样能够建功立业的愿望,同时借助眼前的景物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思乡望归之情,属于寓情于景。答题时围绕寓情于景和用典这两种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赏析即可。) 诗意赏析: 本诗属于羁旅之作。蒲津,古黄河津渡名。一称蒲坂津,以东岸在蒲坂得名;蒲坂即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首联交代不知夜来思虑何事早早起床,披衣下床,开户直视,见雨又收,天又霁,庭又广,树又高。颔联中,“烟横”“日上”,承上联写起得很早,且“有对此茫茫、百端交集之感”。“博望乘槎”“文王避雨”,运用典故,抒写诗人思乡怀古及建功立业的愿望。有论者认为,诗人既能驾轻就熟地运用典故,具有厚重的历史感;而且可贵的是,又能将语言玩转如弹丸,清透而圆转,浅近通俗。颈联中,孤舟为何“期独往”?古人认为,言思乡,一宜往也;怀古,二宜往也;伤别,三又宜往也。似要离开,又离不开,犹豫不决,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苦闷。与此对举,曲栏长凭,古人认为,言思乡于此凭也,怀古于此凭也,伤别又于此凭也。如许清秋,每日长凭,愁绝之至!尾联点出自己的情感之外,又加“况此哀吟”,此便是思乡、怀古、伤别外,自寻出第四件苦事。 16.(1)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2)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3)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17.B(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国人……寄寓着”主谓搭配不当;C项,“从全国性最严格的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介词残缺,“从”与后面的“中”搭配,就不能与后面“……的身上” 搭配了,故应在“从”前加“在”,就变成“在……的高考身上”;D项,“充满……‘精英’崇拜”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 18.C(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因是从文段中抽出的一句话,故要关注与前后语言的连贯性,还要注意主语的一致性,语气的一致性,内容的前后照应性。括号前面说“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括号后面说“说到底,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状元崇拜’情结”,可见中间应是说他们有“状元崇拜”的表现,这一表现在四个选项中都提到,即把“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当作法宝,明明知道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却依然会把它当作法宝,前后内容之间应是呈现转折关系,排除D项;前面说“众人皆知”,后面说“他们……”,可见中间部分应也是从“他们”的角度来说,这就排除A项;B项,“虽然那些东西跟‘状元光环’只是擦点边”中“那些东西”显然是指前面的“状元笔记”,选项中说“状元笔记”跟“状元光环”“只是擦点边”,这显然说的过于绝对化,故排除;C项,既体现与上文的转折关系,又突出后文“他们”承前指代的内容,故选C项。) 19.A(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第一处说的是“任何人的成功”,应使用“一蹴而就”。“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第二处要说的是这种做法不必过分责难,应使用“无可厚非”。“鱼龙混杂”,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第三处说的是“笔记”,应使用“鱼目混珠”。“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第四处说的是“捧着一本不属于自己的‘秘籍‘而顶礼膜拜”,应使用“拾人牙慧”。) 20.①“萍水相逢”改为“不期而遇”;②“寒暄”改为“交谈”;③“五百”改为“若干”;④“惠存”改为“保管”;⑤“务必”改为“请”。(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萍水相逢”“老朋友”矛盾;“热情”与“寒暄”矛盾;寻物启事中不要出现钱的具体数目;“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务必”语气生硬。) 21.示例:O2O模式是实体门店将服务、打折等信息提供到网络平台,消费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挑选并下单,之后凭借平台给出的订单凭证到实体门店提取商品或享受服务的一种商业模式。(解答此题,要先读懂图标的意思。题干是O2O(即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图,所以作句子的主干,即“实体门店”通过怎样的形式走向“网络平台”的,又通过怎样的形式走向“消费者”的,又通过怎样的形式走向“实体门店”的。方式即是表向上的文字加入其中,通顺一下即可。) 22.【写作提示】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 指令要求“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材料交代了三点内容。一是“锦鲤”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美好,转发“锦鲤”求取好运是人民大众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表现。二是今年10月,支付宝推出中国锦鲤转发活动使“锦鲤”一词迅速走红,其走红原因是举办方提供的“免单大礼包”太诱人了,大家都渴望这个巨型“馅饼”砸到自己头上,这揭示了人们渴望成为幸运儿的深层心理,和支付宝对这种心理的迎合。三是各地商家、微博、公众号效仿支付宝而推出的“寻找锦鲤”活动,同样是抓住了大众渴望幸运心理而进行的炒作。所有构思必须以材料为出发点,脱离材料即为跑题。 2.思维限制。 这是一则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考生须“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透过现象看实质,理性思考,挖掘锦鲤走红、传统文化、大众、商家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断章取义,或者盲目为商家叫好, 或者鼓励人民大众加入转发行列争当“锦鲤”…… 3.文体限制。 “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将文体限定为议论文。 开放性 1. 立意角度是多元的。 “对此,你怎么看?” 命题人陈述锦鲤走红现象时对大众和商家用词非常客观中性,未限制考生的思维,考生可以见仁见智,自圆其说即可。 具体来说,可以选择大众角度,评判大众的行为,探究转发锦鲤的深层心理;可以探究“锦鲤”一词迅速走红的原因;也可以选择商家、微博、公众号角度,理性分析他们发起“寻找锦鲤”活动的原因、动机和社会影响;还可以站在整体角度,综合多方进行思考,“锦鲤”的迅速走红,是商家、微博、公众号的炒作和大众追捧的共同结果……这就给考生构思写作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 2. 联想和思考是多向的。 材料提示我们,“锦鲤”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美好与好运。转发“锦鲤”求取好运是人民大众热爱生活、向往幸福的表现,同时还传承了传统文化,这是积极的一面。面对商家的红包诱惑,民众纷纷加入转发大军的行列,民众过分渴望幸运而锦鲤却只有一条,我们的“锦鲤”到底在哪里?怎么做才能获取人生的“锦鲤”呢?这给考生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锦鲤”一词能迅速走红,除了其本身内涵以外,还和支付宝联合其全球合作伙伴开展的活动、设置的巨额大奖有直接关系。考生可以直接评价其借势炒作的行为,如“不可为了商业利益,诱导民众追逐幸运”;也可以呼吁商家综合考虑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打造企业文化,传播传统文化。这又给考生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 解题 这是一则很能引发人们思考的社会现象材料,“锦鲤”一词能在短短两个月内迅速走红,并一跃登上“2018年十大流行词”排行榜,这既是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发展社会的碰撞与融合,又迎合了大众渴望幸运的深层心理。从命题层面来讲,这是一道阐释加时评类作文题。作为阐释类,考生构思必须紧紧围绕“锦鲤”一词;作为时评类,考生就要透过现象探究“锦鲤”迅速走红的原因,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考生需要持着理性的态度,辩证分析、思考和取舍。写作时要态度鲜明,谈看法要有理有据。本题目既考查了考生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现象的认识能力和辩证思考,又考查了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还可培养他们理性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参考立意 大众角度: 1.幸福需要奋斗,不能迷信锦鲤。 2.追求“锦鲤”不可靠,努力工作才是真。 3.幸运只是一时,奋斗才能永恒。 4.成为“锦鲤”实可喜,但人生不能全靠幸运。 5.有奋斗才能绽放芳华,靠幸运只能走向浮华。 商家角度: 1.营利传承文化,“锦鲤”锦上添花。 2.做有责任的商家,办有文化的企业。 3.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商业炒作不利于文化的传承。 4.企业不能没文化,盲目炒作不如主动传承。 5.为营利盲目炒作,不如企业形象和文化相融合。 其他角度: 1.转发“锦鲤”是民众对美好的期盼,对幸福的向往。 2.转发“锦鲤”既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又能丰富词语内涵。 3.“锦鲤”走红,是商家炒作和大众追捧的共同结果。 4.文化传承方式创新,不妨借鉴“锦鲤”走红。 问题警示 材料的内容限制不同,产生的立意便会不同,有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只要结合材料便会知道是否切题。比如,“谨防营销陷阱和套路,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材料就没有涉及这个问题,纯属无中生有。网上的评论铺天盖地,但不是针对“这一个”材料评论的,所以再好都不一定适合“这一个”材料,我们要学会读题,精准审题,客观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