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总体框架、体例结构与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标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材应体现 时代(现代性) 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 民族(民族性) 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材应符合 学生(关注学生) 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选文要具有 典范性 ,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语文素养 学习策略 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 积累 理解 扬弃 积累 口语 写作 整合 探究 文化传承 表达 语言与思维 语文素养 策略方法 诵读 品味 梳理 理解 心得 阅读与鉴赏 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 方法 。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 简化 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 多样 ,避免模式化。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教材要有 开放性和弹性 。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 双线组织单元,创建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 现教材单元组织一般比较单一,或是以文体(记叙文等)或是以统一内容为主(校园生活,革命生活等) 新教材 兼顾 人文主题 和 语文要素 两条线索,力求做到二者的协调统一, 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同时新教材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 , 细化 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 ,落实到各个单元 , 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 建构适合中学 生 的 语文核心素养 体系。但这是“隐在”的,并不刻意强调,防止过度的操练。 主要特点及创新设计 2. “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设计,强调向课外阅读的延展。 新教材 特别重视阅读教学,以各单元课文的学习为主(分“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 ),辅之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一个从“ 教读课文 ”到“ 自读课文 ”再到“ 课外阅读 ”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并在这方面凸显特色,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 主要特点及创新设计 3. 选文注重经典性、 审美性、适用性、 多样性 力求 文质兼美 经典性 为主,兼顾时代性 , 让学生接触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中外经典文化有尊严感 ,又 贴近学生生活, 反映时代特点 。 审美性 (语文性), 选美文,值得咀嚼、涵咏,激发阅读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适用性 ,以学生为本, 难度适中,适合教学。 有些偏难的文章,希望带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多样性 , 以现代文为主,兼顾古代诗文,外国作品也占一定比重。 另有 科普 文章 、 实用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 主要特点及创新设计 特别强调: 增加 古诗文的阅读量 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 加大文言比重,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七年级文白混编;八年级以后,每册集中安排两个单元。 单元选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全套书一共选编古代诗文 130 篇(首),约占总篇目数的5 2 %。此外,每册的综合性学习中有一个专门的传统文化专题。 主要特点及创新设计 4. 多层次 构建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便于学生使用。 新编教材不只是教师的 教本 ,更是学生自学的 学本 。 新的教学理念 强调 学生为学习主体,教材编写也 特别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内容到形式,处处为学生考虑,适应学生自学的需要。 比如自读课文、名著导读的设计,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特质。 主要特点及创新设计 5. 强调活动、体验, 重视 在语文综合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 新教材在原来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新增“活动探究”单元,以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抓手,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运用能力 , 培养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特定任务、解决特定问题 的能力。 主要特点及创新设计 6. 合理安排 各种 语文知识,随文学习,学以致用。 过分重视知识系统性,或取消知识教学,都是不妥当的。 新教材格外重视程序性知识,诸如阅读策略、写作策略等,目的是让学生能自主建构知识;各单元还安排一些小 补白 ,以简洁易懂 的 方式适当介绍有关语法修辞 、 阅读、写作、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主要特点及创新设计 全套教材 6 册,每册 6 单元,由不同的板块综合构成。 阅读与写作构成教材的主体。 阅读着重培养阅读一般文章的能力和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写作相对独立同时又与阅读教学相互配合。 各单元 相机 安排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 名著导读、古诗 词 诵读等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 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 / 口语交际 / 名著导读 / 古诗 词 诵读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 单元 1.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人文主题 + 语文要素 在阅读教学中, 新教材注重 阅读方法 和 阅读策略 两个方面的训练,在不同年级有 不同的要求。 如七年级,阅读方法方面 强调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阅读策略方面,着眼于一般阅读能力的养成,如整体感知、品味语句、概括中心、理清思路等,大致按照难易的先后顺序排布,并注意与阅读方法的配合。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 单元 八、九年级则以文体阅读为核心,力求培养学生某一类文体的阅读能力。八年级以实用性文体为主,如新闻、传记、演讲词、游记等,交叉安排说明性文章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的阅读;九年级集中学习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交叉安排议论性文章的阅读。 八、九年级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性、议论性文章以及实用类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 单元 2. 课型的区分:教读和自读 。 阅读部分 , 每单元一般 4 课,分为教 读 和 自读(以前为 “ 精读 ” 和 “ 略读 ” ,“讲读”和“自读”) 两种课型 , 强调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由教师引导到由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有助于学生自主建构阅读方案,形成阅读能力。 精读、略读;讲读,自读;教读,自读。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 单元 3. 两类课型:加大课型的区分力度。 现行教材:阅读提示 + 注释 + 研讨与练习。 新教材 两种课型 设置不同的 助读系统, 加大区分力度 ,显示教学差异 。 新教材的教读课文: 预习 、 注释 、 思考探究 、 积累拓展 、读读写写、 补白 。 以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学习目的性更明确。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二)写 作 新 教材的写作专题,尽量与各单元阅读的学习重点配合 ,又尽可能自成体系 ,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开始,逐步培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类文体及游记、书信、小传等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能力。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二)写 作 七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 , 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写人记事的能力 。 八、九年级写作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文体写作,如怎样写消息、撰写演讲稿;二是改编式写作,如仿写、改写、扩写、缩写;三是作文程式学习,如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写作:独立专题 小 活 动 技巧点拨 实例分析 一般写作 要求 思路要清晰 如何突出中心 发挥联想和想象 文从字顺 怎样选材 语言简明 记事写人 能力 学会记事 写人要抓住特点 写出人物的精神 抓住细节 学习抒情 写作指导 写作实践 (二)写 作 1. 各专题的选择力求使学生能一课一得,避免笼统和大而无当。 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旨在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 重点从 两个 方面进行 指导 :一是要把 事情写清楚、写明白, 二 是要写出感情。这两个要求并不高深,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按照教材要求去做,学生至少能做到一课一得。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二)写 作 2.力求调动学生的兴趣,改变害怕写作的现状。 ◎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专题,比如七上“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就是一节“激趣”课 ; ◎ 在 指导中穿插一些小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激发写作的灵感。 ◎注意与课文的照应和配合,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桥梁 。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二)写 作 3. 加强写作实践 的灵活性和 指导性。 ◎ 可选择 。每个专题设计 3 个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可能; ◎ 有趣味 。 片段写作和整篇写作结合,前者往往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类似于热身,利于学生更好进入写作状态 ; ◎ 重指导 。 写作实践都设计有提示,旨在帮助学生审题,打开思路,并提出方法建议。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三)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新教材包含 三个序列 ,在世纪初强化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做了减法。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综合性学习:三个系列 文学部落 我的语文生活 有朋自远方来 天下国家 少年正是读书时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传统文化 专题 语文生活 专题 综合实践 专题 (三)综合性学习 1. “传统文化” 序列。 围绕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关键词展开活动,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从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如 七上“有朋自远方来”,七下“天下国家” ,围绕“ 朋友 ” “家国”等 关键词设计专题,引导学生搜集、整理、阅读古代关于 这方面的论述 ,认识 传统文化的价值 , 培养文化认同和自觉传承的美德 。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三)综合性学习 2. “语文生活” 序列。 让语文学习化身为一次次精彩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如七年级上册 “文学部落”专题,指导学生组织文学兴趣小组,定期开展读书写作交流会,布置文学角,并创立班刊。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三)综合性学习 3. “语文综合实践” 序列。 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为核心,指导学生综合处理各类文本,从中获取并筛选关键信息,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 七 上“ 少年正是读书时 ”专题,引导学生阅读所附资料, 认识读书的重要,了解自己读书状况等,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四)口语实践 八、九年级以口语交际专题的形式和活动探究单元的形式体现,专题包括讲述、复述、转述、应对、即席讲话、讨论、辩论 等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活动探究单元涉及采访 、演讲、朗诵、表演等。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五)名著导读 根据课标的要求, 每 册安排2部名著,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和兴趣。所选名著以课程标准推荐书目为主,并尽量与课内阅读课文配合。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五)名著导读 ◎注重阅读方法的引导 ,意在解决如何读好一本书或某一类书的问题,更好地掌握读书的方法,并增加学生读书的兴趣; ◎ 在主要推荐的篇目以外,另外推荐2部 自主阅读篇目 ,或 与单元阅读方法的主题相契合、或与主要推荐名著类型相似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六)课外古诗词诵读 每册安排2次课外古诗词诵读,每次4首。所选诗词除课程标准推荐的诵读篇目外,另增加若干经典名篇,要求学生能够熟读背诵,培育对传统文化及汉语美感的体认,加强文化积累。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整体意识 ●单元意识 ●开放意识 ●实践意识 ●学生意识 四、教材使用中的五个意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