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成语正误辨析教案(全国)1
2018届一轮复习 成语正误辨析 教案(全国) 褒贬误用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典题试做] 1.(2015·安徽卷)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全国卷)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此处属感情色彩错位。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贬义词,用在此句中不妥。 2.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一般用于贬义场合。 [方法归纳] [即时训练]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SPA可以放松筋骨,减轻压力,促进新陈代谢,这种新的水疗法一传入国内就受到爱美女士的青睐,一些女明星更是趋之若鹜。 C.中国航天紧紧瞄准世界最新科技,亦步亦趋地紧跟世界航天发展新动向,所以“太空漫步”才得以圆满成功。 D.一颗巨星陨落,划过天际时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光辉一生的钱学森在他驾鹤西归 后,带给国人的是无尽的哀恸,而他生前的丰功伟绩和爱国情怀让世人更加钦佩敬仰。 D [A项,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B项,褒贬不当。趋之若鹜:意思是像成群的鸭子一样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相追逐某种事物(多指利益或不好的东西),含贬义。此处为正面宣传“水疗法”,误用了贬义词。C项,褒贬不当。亦步亦趋:指自己没有主张,或者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此处写中国航天的成功,不应用贬义词。D项,驾鹤西归:指人去世的委婉的说法。感情色彩正确。] (1)褒义成语(易误作贬义) 雨后春笋 蔚然成风 蔚为大观 虚怀若谷 神采奕奕 鞠躬尽瘁 敢作敢为 两袖清风 力挽狂澜 视死如归 高风亮节 从容不迫 殚精竭虑 凤毛麟角 叹为观止 卓尔不群 (2)贬义成语(易误作褒义或中性) 无所不为 处心积虑 半斤八两 人云亦云 别有用心 大放厥词 得陇望蜀 上行下效 甚嚣尘上 始作俑者 弹冠相庆 一唱一和 党同伐异 评头论足 长篇累牍 过江之鲫 睚眦必报 改头换面 粉墨登场 忘乎所以 坐而论道 巧立名目 师心自用 擢发难数 倾巢而出 画地为牢 振振有词 推波助澜 谦敬错位 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只能用于自己;敬辞是表示恭敬的言辞,只能用于对方。一些成语在用法上有谦、敬之分,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典题试做] 1.一名多次参加志愿活动的同学说:“嘉宾讲话时都希望听众洗耳恭听,所以,此时我们应注视嘉宾的眼睛,认真聆听。”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参加“为了孩子的明天”教育论坛的学者专家都表达了自己对未来教育的新理念,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说了自己的一得之愚。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谦敬错位。洗耳恭听:指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表示谦卑客气,只能用于自己,不能让对方“洗耳恭听”。 2.一得之愚:谦辞,称自己对于某一问题的见解。而此句中是说“老专家的看法”,显然谦敬失当。 [方法归纳] [即时训练]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在博鳌论坛中,著名学者孔丽东就亚洲经济发展谈了自己的一孔之见,给在座的各位学者很多启示。 D.你作为高教授的学生,却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你真是忝列门墙!你让我们这些同学怎么说你好呢? A [A项,移樽就教:指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泛指主动前去向人请教。合乎语境。B项,姑妄言之:指姑且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作谦辞,用于他人不恰当。C项,一孔之见:指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作谦辞,用于他人不当。D项,忝列门墙: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多作谦辞,用于他人不当。] 判断下列成语是谦辞还是敬辞: 蓬荜生辉(谦) 不吝赐教(敬) 鼎力相助(敬) 敝帚自珍(谦) 抛砖引玉(谦) 姑妄言之(谦) 狗尾续貂(谦) 贻笑大方(谦) 无功受禄(谦) 敬谢不敏(谦) 忝列门墙(谦) 高抬贵手(敬) 如坐春风(敬) 一孔之见(谦) 才疏学浅(谦) 德薄才疏(谦) 不情之请(谦) 洗耳恭听(敬) 虚左以待(敬) 恭敬不如从命(谦) 搭配不当 成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与其他词语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方式,则容易出错。成语搭配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②不能带宾语的带了宾语;③只能作句子的某种成分,却作了其他成分;④只能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却用在肯定句中。 [典题试做] 1.(2016·山东卷)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4·安徽卷)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与“自然美景”搭配不当。 2.“蒸蒸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不能与“质量”搭配。 [方法归纳] [即时训练]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党员干部把“执政为民”的宗旨抛诸脑后,对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熟视无睹,这种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B.时下商业竞争愈演愈烈,实力强弱固然是决定双方胜负的重要因素,但调查市场、调整结构也是出奇制胜对手的重要手段。 C.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会突然在脑海中闪现,于是问题便茅塞顿开,这种一下子使问题解决的顿悟,便是所谓灵感。 D.新赛季,金州勇士队“四巨头”的雄厚实力令其他NBA球队的球员难以望其项背。 D [A项,“熟视无睹”指对应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不能与“意见”“呼声”搭配。B项,“出奇制胜”指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泛指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后面不能带宾语。C项,“茅塞顿开”比喻人心里有所闭塞,经人指引而豁然醒悟。这里用“问题” 与它搭配是不恰当的。D项,“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差距不大,能赶得上或比得上。多与“难以”搭配用于否定句中。] 1.“同心同德、深思熟虑”只能作谓语,不能带宾语;“津津乐道、耳濡目染、司空见惯、漠不关心”等成语后面不能带宾语;“不约而同”只能作状语。 2.“望其项背、同日而语、等闲视之、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等成语不能用在肯定句中,只能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查看更多